A. 膝關節有哪些檢查方式
膝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以及附著上面的韌帶和肌肉組成。腓骨上端不直接參與關節的結構,僅供側副韌帶和股二頭肌腱之附著。膝關節包括股脛和股臏兩個關節,前者有內、外側半月板和膝前後交叉韌帶間隔。
視診:畸形。有內翻和外翻、屈曲和反屈等畸形。除可測量角度外,膝內翻時,雙踝靠攏,兩股骨內髁之間的距離可作參考;同樣,膝外翻時,兩股骨內髁靠攏,兩踝之間的距離反映畸形的程度。
股四頭肌萎縮。對比兩側股四頭肌,當主動伸膝時,萎縮肌肉較細,尤以股內側肌為明顯。
腫脹和腫塊。關節外腫脹多位於髕骨前方,比較局限。關節內腫脹較廣泛,髕骨側窩和髕上囊隆起,髕骨被浮時,甚至整個關節肥厚腫大;股骨或脛骨內、外髁部局限性膨隆,常屬骨腫瘤所致;窩部的膨隆多屬囊腫或軟組織瘤;關節前方局限性腫脹腫塊,位於關節間隙附近的可能是半月瓣囊腫,位於脛骨結節處骨骺炎所致;菱形腫脹為肥厚的關節囊合並上下萎縮的肌肉,常因膝關節結核和類風濕性關節炎所致。
皮膚紅腫和靜脈怒張可因急性炎症或惡性腫瘤引起。
觸診:壓痛點。多位於關節間隙或韌帶附著點如股骨內、外髁側方,脛骨內髁側方,脛骨結節等。有時按壓髕骨引起疼痛或摩擦音。
腫塊常合並壓痛,軟性者可有波動,有時能觸及搏動。
仔細檢查有無滑動的關節游離體。
骨折時,如髕骨或股骨髁上骨折等可觸及移位的斷端、異常活動和骨擦音。
聽診:對腫塊,尤其是位於窩部者,應作聽診,尋找有無血管雜音,有時應考慮動脈瘤或動靜脈瘺。
活動:被動活動檢查關節活動范圍。膝伸直為0度,膝屈曲至30度位,活動范圍150度。在活動過程中有時可聽到響聲,一種為彈響,可因盤狀軟骨或肥厚的肌腱摩擦骨突而來;另一種為捻發音或摩擦音,常屬髕骨和股骨軟骨面相研磨而來。若有連續音且有疼痛時,則屬髕骨軟化症體征。有時屈膝時髕向外脫位。
主動活動測量股四頭肌伸膝力和部肌屈曲膝力。有時也聽到彈響或骨擦音,或見到髕骨向外側脫位。
B. 膝關節檢查都有哪些方法
膝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以及附著上面的韌帶和肌肉組成。腓骨上端不直接參與關節的結構
C. 怎樣判斷O型腿的輕重和效果,以及如何測量膝間距
判斷效果的指標,是常態膝距和主動膝距。也就是在放鬆狀態下,膝關節之間的距離。 注意不能依據大腿、小腿之間的距離判斷。因為O型腿的人,往往腿部肌肉不勻稱,腿內側肌肉少,導致縫隙大。而這個縫隙的改善,是需要膝關節角度逐漸正常後,肌肉勻稱了才能減少的。這就需要更長時間了。而且這個距離很難測精確。 了解產品效果,單純用眼睛判斷膝關節距離也是不準確的。人的身高,常常是早晨比晚上能高一公分左右,但一般我們肉眼看不出來。要准確判斷效果,還是要用尺子量。簡單的方法,是用手指、或者找幾本雜志,在膝關節之間比,然後再用尺子量手指的寬度,或雜志的厚薄。 最精確的方法,是用卡尺來量了。普通的卡尺,測距離的齒比較短,因此需要在測距齒上粘貼兩個長條。如附圖。您可以根據這個來做一把,這樣就能更精確把握效果了。 測量的時候要注意,量的位置是膝關節之間距離最近的地方。最好由別人代量,避免彎腰,因為彎腰的時候膝關節會活動,影響角度。量兩個指標,一個是完全放鬆雙腿時候的,一個是用力並攏雙腿的。測量時雙足前掌和後跟都要並攏。
D. 膝關節怎麼檢查
膝關節由股骨下端、脛骨上端和髕骨以及附著上面的韌帶和肌肉組成。腓骨上端不直接參與關節的結構,僅供側副韌帶和股二頭肌腱之附著。膝關節包括股脛和股臏兩個關節,前者有內、外側半月板和膝前後交叉韌帶間隔。
視診:畸形。有內翻和外翻、屈曲和反屈等畸形。除可測量角度外,膝內翻時,雙踝靠攏,兩股骨內髁之間的距離可作參考;同樣,膝外翻時,兩股骨內髁靠攏,兩踝之間的距離反映畸形的程度。
股四頭肌萎縮。對比兩側股四頭肌,當主動伸膝時,萎縮肌肉較細,尤以股內側肌為明顯。
E. 膝關節抽屜試驗的方法和臨床意義
在屈膝情況下做的,主要是檢查前後交叉韌帶的斷裂(或鬆弛)情況!
又稱推拉試驗:患者仰卧,屈膝90度,足平放床上,檢查者以一肘壓住患者足背作固定,兩手環握小腿上段做向前拉及後推的動作,正常情況脛骨平台前後滑動僅0.5厘米左右,當前交叉韌帶斷裂或鬆弛時,患膝向前移動度明顯增大,當後交叉韌帶斷裂或鬆弛時,患膝向後移動度明顯增大。
F. 怎樣來衡量膝關節的彎曲度
這個簡答,你買個大點的量角器就可以在膝關節屈曲最大角度時候測量就行
G. 測量腿圍的正確方法圖解
測量大腿圍的正確方法:
1,被測者兩腿分開與肩同寬,兩腿平均負擔體重,測量者將皮尺放在後面臀下橫紋處,水平測量大腿一周的圍度為大腿圍,將測量左右兩大腿的圍度值相比較,看其左右肌肉發育是否均勻。
2,腿部測量大腿尺寸時,大腿向前伸半步,勿用力,測量臀部下方大腿的部分。大體上講,雙腿並攏後,兩腿之間只有4個小空隙才是最標準的。
(7)膝關節的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標准大腿圍的相關概念:
1)身高大腿圍指數=(大腿圍/身高)×100
大小腿圍度指數(leg girth index)=(小腿圍/大腿圍)×100
大腿長圍度指數(thigh length-girth index)=(大腿圍/大腿長)×100
(2)下肢根圍:以大轉子點(tro)為起點,經股腹溝和臀溝至起點的圍長。
大腿中部圍:在會陰和膝之間的一半處的大腿水平圍長。
大腿最小圍:膝關節上方,大腿最細處的水平圍長 。
(3)大腿厚:臀溝下緣處,大腿前、後最突出部位間的縱向水平直線距離。
大腿寬:臀溝下緣處,大腿脛側和腓側最突出部位間的橫向水平直線距離 。
(4)小腿圍/小腿最大圍/腿肚圍:小腿腿肚最粗處的水平圍長。
參考資料來源:大腿圍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