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腿長的測量方法
(1)人體測量:
直接法:髂前上棘點至脛骨點的直線距離減去40mm。用圓桿直腳規測量。
間接法:大腿長=(髂前上棘點高-脛骨上點高)×93%
由於大腿頂端難以找到確定的測點,所以不易進行精確的測量,股骨頭頂端雖是一個較好的起點,但探尋困難且不易准確。因此,人類學工作者根據研究結果,常應用髂前上棘點或恥骨聯合點至地面的垂直距離減去脛骨點高,加上或減去一個常數以求得大腿長的近似值。
【註:使用不同測點(大轉子點、恥骨聯合點或髂前上棘點)測定下肢全長(下肢長)、全腿長(腿長)、大腿長結果也有所不同。然而,任何一種測量法都測不出下肢全長(下肢長)、全腿長(腿長)、大腿長的精確的解剖學長度。 】
(2)人類工效學:
GB/T 3975-1983《人體測量術語》 、GB/T 5703-1985《人體測量方法》 、GB/T 5703-1999《用於技術設計的人體測量基礎項目》 中,大腿長用「髂前上棘點(is)至脛骨點(ti)的直線距離」表示。
GB/T 5703-2010《用於技術設計的人體測量基礎項目》 中,大腿長用「髂前上棘點(is)至脛骨點(ti)的垂直距離」表示。
(3)體育測量:
大腿長用大轉子點高(下肢長B)減去脛骨點高(小腿長A)表示。
運動實踐證明小腿長加足高大於大腿長會有利於運動。運動員一般小腿長加足高大於大腿長。選材時,[(下肢長B-小腿長A)/小腿長A]×100指數反映了運動員大腿長與小腿長A之比,該指數在選拔以下肢為主的運動項目中較為重要。
㈡ 人體測量的意義和方法
人體測量
量體,又稱人體測量,是指測量人體有關部位的長度、寬度和圍度。量體後所得的數據和尺寸,可作為服裝制圖或進行裁剪的重要依據。規格設計則是在人體測量的基礎上,根據服裝款式造型、面輔料性能質地和縫制工藝等諸多因素,再結合考慮人體的各種穿著要求,如人體的基本活動量,內裝厚度、季節、年齡、性別以及造型藝術等因素後進行最終的尺寸定位!
一、測量工具
1.人體測高儀
由一桿刻度以毫米為單位,垂直安裝的尺及一把可活動的尺 (水 平游標)組成。
2.軟捲尺
刻度以厘米為單位的硬塑軟尺,是量體最主要的基本工具。
二、注意事項
1.使用軟尺測量人體時,要適度地拉緊軟尺,不宜過緊或過松,要保持測量時縱直橫平.
2.要求被測量者立姿端正,保持自然,不低頭,挺胸等,以免影響測量的准確性!
3.做好測量後的數據記錄,特殊體型者除了加量特殊部位尺寸外,還應該特別註明特徵和要求.
三、測量部位與方法
人體測量分為男體測量和女體測量。男體測量和女體測量的測量部位、方法和步驟基本相同。其中,女體測量要求較高,需測量的部位也較多。這里以女體測量為例,男體測量部位與方法可參照女體測量。
1.身高
自頭頂至地面所得的垂直距離.
2.衣長
前衣長由頸肩點通過胸部最高點垂直向下量至衣服所需長度,後衣長由後領圈中點向下量至衣服所需長度.
3.頸圍
喉結下2cm測量一周,加放鬆量2.5-3cm.
4.胸圍
在胸前腋下處水平圍繞胸部最豐滿處測量一周,松緊以軟尺能轉動為准.
5.肩寬
在後背上部,從左肩骨外端點量至右肩骨外端點.
6.袖長
肩骨外端點向下量至所需長度.
7.胸高
由頸肩點量至乳峰點.
8.乳距
兩乳峰間的距離.
9.腰節高(長)
前腰節高(長)由頸肩點通過胸部最高點向下量至腰部最細處,後腰節高(長)由後領圈中點向下量至腰部最細處.
10.褲長
在腰的側部髖骨處向上3cm起,垂直向下量至踝骨下3cm或按所需長度.
11.裙長
在腰的側部髖骨處向上3cm起,垂直向下量至膝蓋至地面1/2處或按所需長度.
12.腰圍
圍繞腰部最細處水平測量一周.
13.臀部
圍繞臀部最豐滿處水平測量一周,松緊以軟尺能轉動為准,這是實圍尺碼.
14.臀高
從側腰部髖骨處量至臀圍最豐滿處的距離.
15.上襠長
在腰的側部髖骨處向上3cm起量至被測量者正坐的凳面的距離.
㈢ 使用人體測量數據的原則有哪些
人體測量學(anthropometry) 人類學的一個分支學科。主要研究人體測量和觀察方法,並通過人體整體測量與局部測量來探討人體的特徵、類型、變異和發展。人體測量包括骨骼測量和活體測量兩部分。前者包括顱骨、體骨的測量和觀察方法,後者包括頭面部、體部的測量和觀察方法。近年來,電子儀器及電子計算機的普遍應用,對人體測量及其數據分析起著重要的作用。人體測量對*人類學的理論研究和國計民生都具有重要意義。
㈣ 常用的人體測量方法有哪些
常用的人體測量方法有哪些
(一)人體測量類型
靜態測量:測量人體各部分的固定尺寸。
動態測量:測量人體或某一部分的空間運動尺寸,即活動范圍,同時還要測量最適宜的范圍。
(二)人體尺寸測量方法:最常用的人體測量方法為馬丁法。
㈤ 人體測溫方式有哪些
體溫的測量方法通常有腋窩、口腔和直腸三種,生活中最常使用的測溫方法是腋窩測溫法,其方法是將體溫計的水銀端放在腋窩的頂部,被檢查者用上臂將體溫計夾緊,放置10分鍾取出讀數,正常值為36-37℃。口腔測溫法是將消毒體溫計的水銀端,置於被檢查者的舌下,緊閉口唇,放置五分鍾取出讀數,正常值為36.2-37.2℃。直腸測溫法是被檢查者取側卧位,將肛門體溫計的圓鈍端塗以潤滑劑,緩慢插入肛門達體溫計的一半,放置五分鍾取出讀數,正常值為36.5-37.5℃。
㈥ 人體測量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人體測量學(英文名稱:anthropometry )是體質人類學的一個分支,可應用於古人類學的研究和服裝、航天等領域開發產品。
人體測量部位與方法
人體測量分為男體測量和女體測量。男體測量和女體測量的測量部位、方法和步驟基本相同。其中,女體測量要求較高,需測量的部位也較多。這里以女體測量為例,男體測量部位與方法可參照女體測量。
1.身高。自頭頂至地面所得的垂直距離.
2.衣長。前衣長由頸肩點通過胸部最高點垂直向下量至衣服所需長度,後衣長由後領圈中點向下量至衣服所需長度.
3.頸圍。喉結下2cm測量一周,加放鬆量2.5-3cm.
4.胸圍。在胸前腋下處水平圍繞胸部最豐滿處測量一周,松緊以軟尺能轉動為准.
5.肩寬。在後背上部,從左肩骨外端點量至右肩骨外端點.
6.袖長。肩骨外端點向下量至所需長度.
7.胸高。由頸肩點量至乳峰點.
8.乳距。兩乳峰間的距離.
9.腰節高(長)。前腰節高(長)由頸肩點通過胸部最高點向下量至腰部最細處,後腰節高(長)由後領圈中點向下量至腰部最細處.
10.褲長。在腰的側部髖骨處向上3cm起,垂直向下量至踝骨下3cm或按所需長度.
11.裙長。在腰的側部髖骨處向上3cm起,垂直向下量至膝蓋至地面1/2處或按所需長度.
12.腰圍。圍繞腰部最細處水平測量一周.
13.臀部。圍繞臀部最豐滿處水平測量一周,松緊以軟尺能轉動為准,這是實圍尺碼.
14.臀高。從側腰部髖骨處量至臀圍最豐滿處的距離.
15.上襠長。在腰的側部髖骨處向上3cm起量至被測量者正坐的凳面的距離.
㈦ 人體觀察和測量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一、頭型的測量
(一)實驗原理
人的形態體形主要決定於遺傳因素,但是環境因素也影響著形態體形的多樣化。根據人類學的研究,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存在明顯的短頭化現象,頭型有逐步園頭化的趨勢。研究表明,頭型具有同血緣家族和同民族的類似性,但是同民族不同居住環境其頭型也有所不同,而營養水平的高低對頭型的園頭化也有一定影響。根據人體測量的標准測量點表,收集我國大學生頭型數據,並比較不同性別,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對頭型形成的影響。
(二)測量工具
彎角測徑規,數碼相機。
(三)測量方法和指標
1、頭長的測量
測量部位:眉間點到枕後點之間的距離
測量方法:受測者取坐姿,身體挺直,頭部正直,兩眼平視。測量者站在受測者的側面進行測量。
2、頭寬的測量
測量器具:彎角測徑規
測量部位:左右頭側點之間的距離
測量方法:受測者姿勢同山。測量者站在受測者前面進行測量。
3、頭長寬指數
頭長寬指數=頭寬/頭長×100
4、馬丁四分法
長頭型 X ——75.4
中頭型 75.5——80.9
園頭型 81.0——85.4
超園頭型 85.5——X
2、頭型測量:採用馬丁四分法,詳見測量辦法。
3、數據分析:將數據根據性別、民族、居住地分為不同的組,採用t檢驗對比男女之間、不同民族之間、南北不同溫度條件下頭型是否有區別。(t檢驗屬統計學方法,將在衛生統計學中詳細講授,目前統計方法學部分由教師統一來做)
二、的性別差異觀察與測量
(一)實驗原理
骨骼性別的鑒定,無論在人體測量學上或是法醫學上,都是重要的事情。現代人的兩性差別在骨骼上表現得不如化石人那樣明顯。對於性別特徵顯著得骨骼進行鑒定,並不是難事。但是對於一些特徵不顯得骨骼,情況就不是這樣了。在大量得骨骼材料中,總有一部分骨骼的特徵處於男女兩性變異范圍得重迭部分而難於辨認。單就顱骨(缺下頜骨)決定性別,一般有80%的標本可以確定,有下頜骨時可達90%,如再有其他的骨骼,特別是骨盆來幫助鑒定,則可以確定的標本可達95%以上。未成年骨骼的性別鑒定比成年骨骼為困難。所有的性別差異幾乎都是相對的,很難用絕對值來表示。一般來說,男性顱骨比女性顱骨較為粗壯。男女主要骨的性別差異見表1、2、3。通過對顱骨、骨盆等標本的觀察,判斷標本的性別,加深對骨學標本的認識,並培養敏銳的觀察能力。
表1、男女性顱骨的性別差異
男性 女性
較大而重,骨壁較厚 小而輕,骨壁較薄
顱腔較大 較小
肌嵴及肌線強烈發育 發育較弱
腦顱欠膨隆 較膨隆
顱骨較向後傾斜,凸度較均勻 額鱗下部較陡直,上部突然向後上彎曲
額結節、頂結節均欠明顯 顯著
顱面寬指數大 指數小
面骨較大 較小
面高寬指數大,即面部較狹長 面部較低矮
眉間和眉弓強烈發育 較弱
眶上緣較厚 較薄
犁狀孔較高、較狹 較低、較寬
上齒槽突較高 較低矮
牙齒較大 較小
顴骨較高、較粗壯 較低,較薄弱
顴弓較粗 較細
顳骨鼓部較大 較小
顳骨乳突較大,乳突上嵴顯著 顳骨乳突較小,乳突上嵴發育較弱
莖突、蝶骨嵴、翼突、枕髁均較粗壯 都較細弱
枕外隆凸、項上線等均粗大 都不明顯
枕大孔較大 較小
鼻後孔相對較小 較大
表2、男女下頜骨的性別差異
男性 女性
較大、較厚、較重 較小、較薄、較輕
下頜體較高、尤以聯合區為明顯 較低
下頜支較寬 較狹
下頜角區較粗糙,往往外翻 較細致
下頜角角度較小 較大
關節突較壯實 較細弱
頦突較重,往往近於方形 較小而欠凸出
表3、男女骨盆的性別差異
性狀 男性 女性
恥骨弓 夾角較小 較大
坐骨恥骨支 稍向外翻 顯著外翻
聯合部 高 較矮
閉孔 大,較近卵圓形 較小,較近三角形,相對較寬
髖臼 大,較朝外側方 較小,較朝前方
坐骨大切跡 窄而深 寬而淺
髂骨 高,較為陡直 較低,上部較向外張開
骶髂關節 大 較小和較斜
耳前溝 不常有 較常見和發達
骶骨 較高而窄,可有五節以上 較短而寬,上部曲度較小,骶岬較顯,一般為五節
整體骨盆 粗壯,肌嵴明顯 較細致
骨盆緣 心形 約呈圓形或橢圓形
真骨盆 較小 較斜、較淺和較大
(二)測量工具
游標卡尺,彎角測徑規,數碼相機。
(三)觀察測量方法與指標
1、顱骨及下頜骨的觀察:將顱骨置於法蘭克福平面(簡稱FH平面,又稱為眼耳平面,由三點組成,即兩側外耳門上緣點和左側眶下緣點構成的平面。如果左側眶下緣點損壞,可用右側眶下緣點),然後進行觀察及測量,對各項指標進行記錄。
2、骨盆的觀察測量:將骨盆置於解剖學標准姿勢,然後進行觀察及測量,對各項指標進行記錄
3、對於各項指標,應盡量採用定量數據進行描述,對於描述性數據應採用基本統一的標准。
㈧ 如何製作人體成分的測量方法
身體成分(Body Composition)是指組成人體各組織器官的總成分,其總重量就是體重。它包括脂肪成分和非脂肪成分兩大類。前者重量稱體脂重,體脂重量占體重的百分比稱體脂率(F%),後者包括內臟、骨骼、肌肉、水分、礦物鹽等各種成分的重量,又叫瘦體重(Lean Body Weight)或去脂體重。身體成分能反映人體的體質狀況、體型特徵和身材大小,其中脂肪成分又能反映人體胖瘦程度。
身體成分可分化學、解剖和健康(兩種組成類型)基礎上的四種身體成分模型。
常用的間接測量脂肪成分的方法有水下稱重法和人體測量法。可以通過皮褶厚度等的測量來預測人體密度和體脂率,從而計算出人體身體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