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學會初步看心電圖
心電圖是由一系列的波組所構成,每個波組代表著每一個心動周期。一個波組包括 P 波、QRS 波群、T 波及 U 波。看心電圖首先要了解每個波所代表的意義。
(1)P 波。心臟的激動發源於竇房結,然後傳導到達心房。P 波由心房除極所產生,是每一波組中的第一波,它反映了左、右心房的除極過程。前半部分代表右房,後半部分代表左房。
(2)QRS 波群。典型的 QRS 波群包括三個緊密相連的波,第一個向下的波稱為 Q 波,繼 Q 波後的一個高尖的直立波稱為 R 波,R 波後向下的波稱為 S 波。因其緊密相連,且反映了心室電激動過程, 故統稱為 QRS 波群。這個波群反映了左、右兩心室的除極過程。
(3)T 波。T 波位於 S-T 段之後,是一個比較低而占時較長的波, 它是心室復極所產生的。
(4)波。U 波位於 T 波之後,比較低小,其發生機制未完全明確。一般認為是心肌激動的「激後電位」。
❷ 如何學看心電圖
心電圖上的各種波形。一次心動周期就會在新電圖上記錄出一系列地高低寬窄不同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無)u波。了解這些波形及其所代表的意義,是教你怎麼看心電圖的第二步。
P波,最先出現的一個振幅不高的圓鈍波形,它記錄的是竇房結激動的右、左心房的激動。因為竇房結位於右心房,心房的激動先由它開始,所以P波的前半部分記錄的是右心房的激動,中間部分記錄的是左、右心房的共同激動而後部則代表左心房的激動。除了aVR導聯外,P波基本都是直立的,肢體導聯中P波的高度多不超過0.25mV,胸前導聯中直立的P波高度不應超過0.15mV。正常的P波的寬度也不應超過0.11s。
QRS波群,繼P波之後出現的一個狹窄但振幅高的波群。由q波(有或無)、R波和S波組成。它代表著興奮從房室結發出先後通過房室束、左右束支和纖細的浦肯野纖維進入心肌細胞,刺激心室的收縮,因此可以將其看作是心室收縮的開始的心電圖表現。
Q波,是在出現向上的波之前出現的明確的向下的波形。如果它很小,寬度不到0.04s,深度不足0.15mV,我們將它記做q波;若它高且寬,才被稱作Q波;當然有時它是缺無的。無論有無Q波,第一個出現的向上的高尖的波就是R波;緊隨其後的向下的波就是S波,它也可以根據深度分別命名為S波和s波。之後出現的向上的波被稱作R』(r』)波,向下的波則稱作S』(s』)波。因為波的高低不同,所以可以組合成很多形態,但它也是有限制的,最主要的就是時間限制,通常情況下,正常人的QRS波群的時間0.08s,可以在0.06~0.10s范圍內波動。只要超過這個時限,就應引起注意,特別是超過0.12s便有病理意義了。
T波,上個波群暫停之後出現的波,代表著心室的復極(心室的舒張),以備下一次心室的除極。觀測T波我們要注意它的方向、形態和(高度)深度。(1)方向,正常情況下,在Ⅰ、Ⅱ導聯中T波是直立的;Ⅲ導聯中則可以出現直立、平坦、雙向甚至是倒置的T波;T波在aVR導聯中是肯定倒置的,而在aVL和aVF導聯中則是和QRS波群的主方向一致的。胸前導聯的T波通常是直立的,當然,V1和V3有時也會出現T波倒置的情況,但它們的深度通常都不會超過0.25mV,當V3導聯中出現倒置的T波時,前面兩個導連的T波也應該是倒置的,否則就是不正常的表現。(2)形態,通常T波的波形是圓滑而有個很自然的頂端。T波一般是不對稱的,緩和的上升而略顯陡峭地下降至等位線。(3)高度(深度),各個導聯並不完全相同,不過綜合看來,在肢體導聯中很少超過0.5mV,而在胸前導聯中也很少會超過1.0mV。異常高尖的T波往往出現在心肌梗死的早期或高鉀血症。u波,T波後的一個很微小的波,正常的u波並不是在每一個導聯中都顯而易見,它究竟代表什麼尚無定論。
❸ 如何看心電圖
已經簡化了,希望能幫你。
1.正常心電圖:不用說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幾個波和導聯都斬一段下來,每一個波給你3個周期,分成幾行給你看,要注意
2.左心室肥大:只要看V5大於5格,也是上下縱的5格
3.右心室肥大:只要看V1大於2格,是上下縱的2格
4.心房顫動,所有的P--P,Q--Q,R--R,S--S,T--T都沒規律,也就是亂七八糟,就可以
5.竇性心動過緩:每個心動周期都大於5個格(是左右橫的格)
6.竇性心動過速:每個心動周期都小於3個格(是左右的格)
7.房性期前收縮:前面幾個正常的波,接著一個波提前(注意:這個波的pqrst形狀是正常的,只是提前吧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8.室性期前收縮:前面幾個正常的波,接著一個波提前(注意:這時候R波變寬),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9.典型心肌缺血:V456的ST段下移
10,急性心肌梗死:Q波增寬+ST段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壁看V123456;下壁看Ⅱ,Ⅲ,aVF 二)閱讀前須懂的幾個基本問題:
1、各波形的意義
(1)P波:代表心房除極過程:故P波的異常常是代表心房的問題,例如一個COPD患者II導聯P波振幅>0.25mv,診斷右房肥大。
(2)PR間期:不等於PR段,而=P波+PR段。代表心房除極開始至心室開始除極,故其時間延長可見於房室傳導阻滯。
(3)QRS波群:心室除極全過程。正常的QRS波群大家有目共賭,若出現寬大畸形的QRS波群,常代表心室出問題。如室早表現為提前出現的寬大畸形QRS波,而作為房早,只要不伴室內差傳,QRS形態是正常的。心臟泵血靠的就是心室,而QRS波就是心室活動的表現,心房出問題不會馬上出人命,但心室會,一份ECG若連異常的QRS波都找不到,說明心跳已經停止了。
(4)ST-T:心室復極全過程:故其異常亦多為心室的問題。其臨床地位極高,但其改變特異性欠佳。
(5)QT間期:整個心室活動過程。主要看QTc間期,即校正後的QT間期,因心率慢QT間期必長,為使各種心率下的QT間期具有可比性,故產生QTc間期[=QT間期/(根號R-R)],其中R-R單位為S,一般只能由看電腦打出或查表獲得,或靠感覺),QTc間期才是有意義的值。
2、作為非心電圖專科醫生,若從生理學的原理上去研究心電圖,結果定是痛不欲生,一無所獲。臨床醫生只要能看懂這是一個什麼圖,危不危重,就夠了。
3、心電圖診斷的二個注意點:
(1)一份ECG有幾個診斷時,順序是有一定講究的,未查到明確標准,但肯定的是心律一定寫第一位,如竇性心律、房性心律、房顫,而電軸左右偏寫第二位,其他標准不詳。
(2)ECG診斷內容分為三類:
①A類:多指解剖、病理生理診斷:主要有各房室肥大、心肌梗死、缺血、冠脈供血不足、各電解質紊亂等,必須依賴臨床資料。例如對一個異常Q波+ST段弓背型抬高+T波改變的典型心梗ECG,患者無胸痛胸悶等病史,一般是不能診斷心梗的,心電圖報告完全可以卑鄙地寫:異常Q波、ST-T改變,請結合臨床,但這種報告外科醫生看得懂嗎?若負責任一點,可以寫考慮急性心梗可能,請結合臨床;單靠ECG一般是不夠資格直接認為心梗(病理生理診斷)。再例如對於一份左室高電壓的ECG,若有高血壓或其他可致左室大的病史,可直接診斷「左室肥大」(解剖診斷),但若無,只能診斷「左室高電壓」(無臨床意義)。如此等等。
②B類:單看心電圖不須病史就能直接診斷的,各類心律失常是主力,例如房顫、預激綜合征、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只看圖便可,不須任何病史。
③除上述二者外的其他情形,例如ST-T改變,如心臟順鍾向轉位,如電軸左偏。
4、看圖的方法:
對於危重的病人,肯定是要求看一眼馬上看出主要問題,其他小問題先不理;而一般情況下看圖,要求從頭到尾,從P波到T波一個個看,看時間、振幅、形態有無異常,從I導聯到V6導聯一個不漏地看。故必須牢背常用的正常值才能談看圖。
其實須牢背的最主要其實就幾個:P波時間應<120ms,若延長和或成雙峰,要注意有無左房肥大,II導振幅應200,注意是否各類房室傳導阻滯,若<120,看看有無預激綜合征;QRS波應200ms常用以判斷是完全性還是不完全性束支阻滯。還有QTc間期,正常是<430ms的,若明顯延長,
>500ms,要看是否QT間期延長綜合征、電解質紊亂等。
二、危重心電圖
臨床醫生懂看危重ECG是當務之急!不是每個科都自己做心電圖,但每個科都可以有心電監護機,特別是外科醫生一定要注意了!當沒文化的醫生面對一個危重病人的心電監護上的持續性室速而不懂,還假裝表情凝重地分析著心電監護的內容,請你馬上脫下白狼衣,棄醫從演,以免危害人間!但你看懂本文後,就可以繼續做醫生了。
臨床所見,筆者認為,危重ECG主要以下五大類:
A:[急性心梗]
對於有高危因素(如老年人、冠心病、高血壓、DM、高血脂等)的患者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釋的胸悶/胸痛/心悸/上腹痛/甚至左肩背痛均應查ECG以鑒別急性心梗。
臨床診斷急性心梗主要依靠三個標准:(1)上述症狀持續,特別是持續劇烈胸痛的(2)ECG有心梗表現且動態變化(3)心肌壞死標志物升高。
廢話一下:心肌壞死標志物其實主要指肌鈣蛋白(+肌紅查一個¥300左右),特異性極高,只要高,基本確定有心肌壞死(但並非100%是心梗所致壞死,可以是其他原因所致心肌損傷如心臟介入手術損傷,如不穩定型心絞痛可微量升高,>正常3倍心梗意義較確定),肌紅、CKMB也很有價值,但特異性不如肌鈣;其他的心肌酶如CK、LDH特異性欠佳,僅參考。另外,標志物出現需要時間,2小時以上不等,有時肌鈣不高可能是未出現,注意復查。
上述三個條件只要符合二個,臨床基本診斷急性心梗了。臨床醫生要知道,實際上ECG診斷心梗的價值是畢竟有限的,因為一些僅有(1)+(3)的表現而ECG無很明顯改變的病人,CAG(冠脈造影)表明他是嚴重冠脈病變甚至某支完全閉塞,心梗很嚴重的。故,不要以ECG輕易診斷或排除急性心梗。
臨床還將心梗分為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因臨床最常見的,致心源性休克、急性肺水腫、死亡的心梗主要是ECG很典型的STEMI,這里只講它。
典型急性心梗ECG:(1)病理性Q波
(2)ST段明顯抬高特別是弓背型
(3)T波改變(倒置或與ST融合成單向曲線)。
若出現如此典型ECG,且是相鄰二個以上導聯出現,心裡(僅是心裡)便可想:這個病人急性心梗跑不掉了。而若僅有ST段很明顯抬高,亦要注意心梗可能,可能較早期病理Q未出現,須動態查ECG。但若只有相鄰二個以上的病理Q而ST-T無改變,一般認為是陳舊心梗。
廢話一下:病理性Q波(異常Q波),不是很多人都懂的:
(1)時間>=0.04S
(2)振幅>=同導1/4R波。除了aVR和III導,以後你只要看到符合其中一項,你就可以當眾大聲說:它是病理Q!須注意的是:(1)III、aVR和V1正常亦可如此,而且實際上的aVR常常就是QS。(2)臨床常見一些rS圖與QS波有點難分辨,特別是干擾較大時,一般前面只有有一點點尖尖的r波,我們就說它是有小r的,暫不認為它是病理Q,難以分辨時,主要看ST段,若無抬高,不屬危重ECG,最多陳舊心梗。(3)另有標准(並非診斷學)認為:時間>=0.03S、振幅>=1mm、Q波上有切跡,符合之一即為病理Q。
心梗的定位有重要臨床意義:(1)不同部位、范圍的心梗危重程度及愈後不同(2)我們平時診斷心梗不可能只寫「急性心肌梗死」,這樣顯得很沒水平,正確的應該是「急性廣泛前壁心梗」等。
但是莘莘學子看了什麼「前間壁」、什麼「高側壁」可能很反感,實際上《解剖學》也沒有這些概念。沒有關系,現在就能懂了。
若看《內科學》的表就死定了,要看的是下面這二張圖。
實際上臨床最常的心梗部位是:(1)廣泛前壁(前降支供血)(2)下壁(右冠或迴旋支供血)(3)前壁(前降支供血)(4)前間壁(前降支供血)。其他XX壁就先不管了。
左上圖涉及六軸系統,嫩娃不需知道為什麼這樣畫,只要看了就行了。圖示:II、III、aVF最靠下面,因此當上述三導有表現時,為下壁心梗。
左下圖涉及我們做心電圖的部位。只要根據各導在體表的位置就可判斷了。如圖:V1-V5都出現在胸廓的前面,故其有表現時,是廣泛前壁心梗;若只有V3-V5就是前壁;相應的,若V7-V9(做心電圖時部位在背後),則是正後壁心梗;V1若再靠右一些,就是18導聯里的右室了,因此V1、V2、V3是間隔在左右室之間的,若其有表現,則是前間壁心梗。我們將18導聯里的V7-V9稱為後壁,將V3R-V6R稱為右室,故若V3R-V6R有表現(右室正常可有Q波,主要看ST段有無明顯抬高)時,就是右室心梗。
臨床上最容易出現心源性休克、死亡的是廣泛前壁心梗。臨床還常見下壁+廣泛前壁一起梗,這種常可發生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衰最嚴重類型)。
此外,只要有心梗均應常規查18導。與血管解剖有關,單純右室或後壁梗死少見,多是般是有了其他壁的梗死的同時才會出現右壁或後壁梗死,當然也有單純右室、右壁梗的。若發現多壁梗,可能愈後更差。
遇到急性心梗明確的,外科醫生自然請心內急會診;而內科醫生除請會診還應該懂得,無論要急診PCI還是溶栓還是保守,都應該立即給予拜阿司匹靈300mg+波立維300mg口服。不少急性心梗若沒處理,必是心源性休克或惡性心律失常而死。
上圖為典型急性廣泛前壁心梗的心電圖;下圖為陳舊性下壁心梗。
B:[嚴重快速型心律失常]
有心血管、呼吸系統基礎病的,不管任何心律失常,只要平靜狀態心室率很快(160啊170啊、180啊或以上)的,都應考慮為危重的ECG,若有心悸(明顯快速心率一般都有)、胸痛、氣促等症狀,則更嚴重,須緊急處理,控制心室率。可達龍(胺碘酮)是治快速心律失常的王牌,具有廣譜抗心律失常作用,但沒事不要亂用,其並非非常安全。 (一)室性心動過速 看室速前須先懂室早,懂得室早後再談室速,因為室速就連續出現三個或三個以上室早。再說白一點,就是連續出現三個或三個以上的寬大畸形的QRS波群。
室速的可怕之處在於其有惡化為室撲、室顫的趨勢。特別是持續性室速(持續超過30S)。
上圖上寬大畸形QRS前無P波,故診斷短陣室速,若有P波(或與前的T波融合令其增高),應考慮房速伴室內差傳。
室速時常要跟房早伴室內差異性傳導(後者常不危重)鑒別。有時難以鑒別,則寧願當是室速從而積極處理。
無症狀短陣室速者不須緊急處理,可予口服可達龍0.2Tid,主要是尋找病因(常是冠心病)治療。
持續性室速若無症狀,可以可達龍300mg+5%GS50ml微泵,若有心絞痛、腫水腫、低血壓者,應該100J同步電復律。無脈室速同室顫,直接360J電除顫。
(二)室上性心動過速
ECG說的「室上性」實際就是包括房性和交界性,因有時難以區分,直接稱室上性,治療一樣。室上,即心室以上的傳導沖動,這里的室上速不包括竇性。因此,室上速就是房速或交界速之一。
若心室率絕對整齊,心室率>160均應考慮室上速可能,若無法找到明顯竇性P波,基本可以診斷;若還找到房性P波,那房速應該是很能夠明確了。室上速心室率有時可達180甚至200以上,患者多會有心悸表現。
其跟2:1傳導(?)的房撲常常難以鑒別,但沒有關系,緊急處理就是用可達龍微泵控制心室率,其他的病因治療啊,導管消融啊是後話。有時還要跟竇速鑒別,但竇速很心率少達160以上。
(三)房顫伴快速心室率 房顫的診斷太簡單,不用做心電圖,按脈或心聽診就可以診斷絕大部分房顫了。具體診斷標准及典型房顫初級篇已述。有形態各異的f波的房顫是人就會看。
但臨床常見無明顯f波的,基線基本是平的房顫,嫩鳥未必懂看。(下圖)
教一個簡單的辦法,實際上,只要碰到心室率絕不規則的,而且各RR間期差別較大的,基本上80%以可認為是房顫了,若找不到竇性P波,基本可以診斷房顫,不須管有沒所謂的形態各異的f波。
另,一般認為:房顫的心室率是絕對不規則的;即一般:心室率規則的就不是房顫。(但例如房顫伴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或某些其他心律失常時心室率可規則)
房顫常常伴快速心室率,若>150,應該視為危重,其危害在於:(1)房室收縮不同步,排血減少及後負荷增大,甚至可出現心絞痛、充血性心衰;(2)易形成血栓致動脈栓塞。
若有心衰又無禁忌,西地蘭0.3mg+NS20ml慢推是首選,若不夠還加可達龍靜滴或微泵,滿意心室率是80以下。防血栓方面無禁忌首選用華法林,但早一天遲一天用沒影響,不屬緊急處理范圍。
C:[可迅速死亡的惡性心電圖]
(一)室顫和室撲
本來不想說,但當問了一臨床實習醫生竟不懂時,覺得有必要提一下最嚴重最容易看的心律失常。
室顫=心臟驟停。出現室顫/室撲時,一般病人已呼吸心跳停止。
在心電監護機看到這種情況,直接就給予300J電除顫;若無條件或不懂,立即心臟按壓、搶救。
我覺得,除了那種一般情況尚好,突發室顫的可能救得回(以心內科病人多,心內科時有救回的),其他病人一般是救不回的了。
(二)尖端扭轉型室速
注意一定要有QTc間期延長的像上圖一樣畸形的室速才算是尖端扭轉型室速。
其極易變為室顫。
硫酸鎂2g+5%GS40ml 慢iv再8mg/min ivdrip。
(三)預激綜合征合並房顫伴快速心室率
預激綜合征對嫩鳥聽起來很遙不可及,但臨床並非少見,主要是說一下就懂了。
(1)PR期間<120ms(正常是120-200)(2)QRS起始部粗鈍(專業點叫delta波)。
符合這二個基本可診斷預激綜合征了;若有繼發ST-T改變,更肯定。如上圖,實際上看過一二次就懂了。懂分型更顯水平:V1的QRS主波向上為A型,向下為B型。
若無症狀,無心動過速發作,不需治療;但其可發作心動過速,可合並房顫,一旦發作,後果可能非常嚴重,例如合並房顫,圖形很嚇人(下圖),且除非有之前無症狀時的ECG對比,否則可能較難診斷。像下圖,若無預激綜合征病史,非專科水平我想無法正確診斷這個看起來像室速的圖。
❹ 去醫院查心電圖步驟
掛號(如果是大醫院就掛簡易門診內科,專家號和普號都要排很長時間的隊),到科室讓醫生開心電圖單子,繳費,去心電圖室排隊,做完檢查,等5-10分鍾左右出結果,去科室給醫生看結果。
❺ 能教教我怎樣看/怎樣學心電圖嗎方法簡便的
( 一 ) 通過示教了解心電圖的描記方法。
( 二 ) 初步掌握正常心電圖的各波圖象,了解心電圖的分析步驟及心電圖各波段,:波形測量方法。
( 三 ) 寫出正常心電圖的正式報告。
二、器材:
心電機一台,分規,正常心電圖及心電圖報告單每人一套。
三、實習安排 :
( 一 ) 輪流看心電圖機操作方法。 ( 約 30 分鍾 )
( 二 ) 測量正常心電圖,邊分析邊記錄寫出完整報告後,交教師批改。 ( 約 2 個時 )
四、實習內容:
( 一 ) 心電圖的描記方法:
l .被檢查方面的准備:
(1)在進行描記心電圖前,讓被檢查者靜卧數分鍾。使全身肌肉鬆弛,在冬天應在比較溫暖的環境內進行,這樣可以減少因肌肉震顫而引起的干擾。
(2)對初次檢查心電圖者,在操作前要作些解釋工作,說明這種檢查是毫不痛苦的,也沒有什麼危險性,以減少和消除心理上的緊張。
(3)被檢查者一般採取卧位,宜用木床。如在鐵床上做,應注意絕緣,使身體不與其他任何金屬導電體接觸,可在床上墊上橡皮或塑料布,亦不能與牆壁和地面接觸,以免受到干擾。
(4)四肢及胸前安放電極的部位,要將皮膚擦洗干凈,並塗上導電液體,保持皮膚與電極良好接觸及導電性能。
2 .心電機的操作步驟:
(1) 接好地線,以防交流電干擾並保障病人安全。
(2) 接好導聯線,左手黃線,右手紅線,左足綠線,右足黑線,胸前白線。
(3) 接通交流電源:打開電源開關,將導聯變換器轉至「零」點,預熱 1 - 2 分鍾打開輸入開關。
(4) 定好標准:即加 1 毫伏特電壓可使記錄筆上移 10 毫米為准。如不夠 10 毫米或大於 10 毫米,可用靈敏度調節 ( 增益 ) 調節之。
(5) 關上輸入開關:將導聯變換器轉至 T 處然後開輸入開關,此時可見記錄筆隨心動而擺動,根據需要開記錄開關,即記錄了第 1 導聯心電圖,以後依同法按次記錄 II,Ⅲ , avR 、 avL , aVF Vl -- 6 等導聯。
(6) 記錄完畢後,關上電源開關,在記錄紙上註明姓名,測定時間,導聯等。
( 二 ) 心電圖的波形及各部分的意義:
正常心臟的活動,其興奮傳導的過程是由竇房結 → 心房 → 房室結 → 房室束 → 左,右束枝 → 蒲肯野纖維 → 心室肌纖維。在每一心動周期內,一個典型的心電圖有 5 個 ( 或 6 個 ) 波自左至右稱為 P 、 Q 、 R 、 S 、 T 及 U 波 ( 如下圖所示 ) ,並可分為下列部分, P - R 間期 QRS 間期、 Q - T 間期,及 P 一 R 段 S - T 段等。
圖 12 心電圖波及間期
1 . P 波: P 波代表心房激動時所產生的電位變化。 P 波的起點表示激動自竇房結達到心房,其終點表示心房全部受到激動,其方向和外形與激動在心房內傳導的途徑有關,其時限表示激動經過心房全部所需的時間。
正常心電圖的 P 波向上,而 aVR' 導聯中 P 波倒置: avL , Ⅲ 及 V 1 V 2 等導聯中 P 波可向上,倒置,或呈雙向: ( 圖 13)
正常向上的 P 波頂部圓滑。 P 波的時限不超過 0.11 秒,其振幅應小於 2.5 毫米。
圖 13 P 波的波型
在心電圖中只要有一個導聯的 P 波超出正常范圍,就代表 P 波有異常,提示心房有病變,若無 P 波常是節律問題。
2 . P - R 間期,心臟的激動經過心房,傳至房室結:再下傳至房室束左、右束支,後傳至兩心室,激動在房室結及房室束中的傳導比較慢,因之 P 波以後有一段間隙才發生心室激動, 自 P 波起點至 Q 1 由波群起點的間隙為 P - R 間期。 P - R 間期表示激動經過心房,房室結,房室束而達心室所需的時間。正常數值為 0.12 ~ 0.20 秒,嬰兒及心跳較速者, P - R 間期可較短。 P - R 間期延長常代表房室傳導阻滯。
3 . QRS 波群 =Q 波是 QRS 波群中第一個向下的波, R 波是 QRS 波群中第一個向上的波,其前面可以無向下的 Q 波, S 波是隨著 R 波之後的向下的波。 QRS 波群代表心室受激動時電壓的變化,其起點表示激動開始達到心室,其終點表示兩心室全部受到激動,其時限表示激動經過心室全部所需的時間,其形狀與激動在心室內傳播的途徑有關。由於心室各部分產生的激動的先後不一,所以 QRS 波群的形成是代表幾個部分激動過程所產生的電壓變化的綜合波。
正常 QRS 波群的時間不超過 0.10 秒。
在標准導聯中,每個導聯的 QRS 波群的振幅的絕對值相加大於 5 毫米,若小於 5 毫米則稱低電壓。胸導聯每個導聯 QRS 波振幅絕對值相加應大於 8mm 。
在胸導聯中 V 1 的 R 波一般不超過 10 毫米, V 5 的 R 波一般不超過 25 毫米,若電壓過高,提示心室肥大。
4 . S - T 段:起自 QRS 波群的終點至 T 波的起點, S - T 段應在零電位線,但可稍向上或向下偏移 ( 向下偏移不超過 0.5 毫米,向上不超過 1 毫米,但在 V 1 V 2 ,導聯中向上偏移可達 3 毫米, V 1 不超過 5 毫米 ) 。若 S 一 T 段上,下偏移超過正常范圍,可見於心臟病變等。
5 . T 波: T 波代表心室激動復原時的電壓變化,在正常情況下, T 波的方向應與 QRS 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 ( 如在 aVR 導聯 T 波是倒置的,而 V 5 導聯的 T 波是向上的 ) 。
T 波的振幅在肢導聯一般是 2 - 6 毫米,在胸導聯可能高達 12 - 15 毫米,估計 T 波振幅大小時,應同時注意 QRS 波群振幅的大小,如 QRS 波群振幅小, T 波也小,如 QRS 波群振幅大, T 波也大。一般 T 波的振幅應不小於同一心動周期的 R 波的十分之一。 T 波改變的意義需結合臨床資料加以解釋,一般可見於心肌病變。
6 . Q - T 間期:代表心室激動開始到復極完畢所需的時間,此段肘間隨心搏速率而改變。心率快, Q - T 間期短。而心率慢, Q - T 間期較長。正常范圍是 0.36 - 0.44 秒。 Q - T 間期延長可見於心肌病變。
7.U 波 :U 波是在 T 波之後的一個較低的波,形成機制尚不甚明了。晚近學者多認為此波代表心室傳導纖維的復極,故亦有人稱之為蒲肯野氏纖維的 T 波。一般方向與 T 波一致,應較 T 波為低,通常不超過 0.5 毫米,但 V3 導聯的 U 波有時可達 3 毫米, U 波特別明顯時可見於低血鉀情況。
( 三 ) 心電圖的測量和分析方法
1. 波幅及時限的測量:心電圖紙上印有一系列大小的方格由橫線和豎線組成。橫線的間隙是 1 毫米, 1 毫米等於 0.1 毫伏,每五條橫線有一較粗的橫線,代表 0.5 毫伏橫線是用以測量心電圖波的波幅即電壓,通常用毫米或毫伏來表示。 ( 圖 14) 。測量時,在基線以上偏動波,均從基線的上緣量至波頂端,其垂直距離就地正向波的電壓,在基線以下的偏動波,則從基線的下緣量至波的最低點,這樣,可除去基線本身的寬度,如要測量波的總電壓,將正負波的絕對值相加即得。
心電圖上豎線的間隔是 1 毫米,相當於 0.04 秒,每五條豎線有一粗線,兩粗線間的時間是 0.2 秒,心電圖各波及段的時限均以秒為單位表示之 ( 圖 14) 測量時,選擇偏動較大的導聯,因為偏動大的波,其起點及終點比較清晰明確,便於測量,測量時限均以波或段的凸面為起止,而不以凹面為起止 ( 圖 15) 。
心電圖的測量用兩腳小分規進行之。
自 R - R 間期推算心率表
77.5 77.5 56 107 34 176
77 78 55 109 33 182
76 79 54 111 32 187
75 80 53 113 31 193
74 81 52 115 30 200
73 82 51 117.5 29 207
72 83 50 20 28 214
71 84.5 49 122.5 27 222
70 86 48 125 26 230
69 87 47 127.5 25 240
68 88 46 130 24 250
67 89.5 45 133 23 261
66 91 44 136 22 273
65 92.5 43 139 21 286
64 94 42 143 20 300
63 95 41 146 19 316
62 97 40 150 18 333
61 98.5 39 154 17 353
60 100 38 158 16 375
59 101.5 37 162 15 400
58 103| 36 166.5 14 42
57 105 35 171.5 13 461
2 .分析心電圖的方法,分析心電圖,按以下步驟進行:
(1) 將各導聯心電圖按標准肢導聯,加壓單極肢導聯及胸前導聯排列。檢查各導聯有無技術誤差,電壓標准化是否正確等。所謂電壓標准化,就是記錄心電圖時,調節電流計的靈敏度,當電流計通過 1 毫伏電壓的電流時,記錄筆偏動應為 10 毫米,不足或超過 10 毫米,則會影響波形電壓測量的准確性。
(2) 檢查每個心動周期,是否有 P 波,以及 P 波與 QRS 波群的關系是否正常,以確定心臟的節律究竟屬正常或異常。
(3) 用分規測量 P - P 間隔是否規律,測定時限,計其心率,計算的方法是,將 60 秒除以 P - P 間隔時間,即得每分鍾心率。例如 P - P 間隔為 0.8 秒,則心率二 60÷0.8 = 75 次 / 分。如遇心房顫動等心律不齊,則計 3 秒內的 QR8 波群數,乘以 20 ,即為每分鍾心室率。用同法可測心房率。
圖 14 心電圖紙的電壓線及時間線
圖 15 心電圖波的電壓和時間測量
(4) 檢查 P 波的形態、振幅及寬度,第Ⅱ導聯及 aVF 和 V 1 導聯的 P 波一般較為明顯著重在這些導聯辨認及測量波。
(5) 測量 P - R 間期,在標准導聯中,選擇 P 波寬而明顯且有 Q 波的導聯進行測量,如無 Q 波,則在有明顯 P 波及 QRS 波群最寬的導聯中測量之。
(6) 觀察各導聯 QRS 波群的波形,測量振幅,主要注意 V 1 V 5 , avL 及 aVF 導聯,測量 QRS 時限,以時限最長的導聯為准。
(7) 測量平均電軸,測量時只要求 I 及 Ⅱ 導聯 QRS 波群波幅的代數和查 P 。 45 表即可求出平均電軸的度數。
例見圖 16 ,圖 19
(8) 檢查 S - T 段有無偏移及其偏移程度,以無偏移或上下偏移若干毫米表示之。
(9) 檢查各導聯 T 波的形態,方向及高度,方向以向上,倒置及雙向表示之,高度以正常,低平及平坦表示之。
(10) 測定 Q - T 間期,選擇 T 波較高且終點明顯的導聯測量之。
(11) 根據以上分析所得資料,掌握心電圖改變的主要特徵。做出心電圖診斷。
圖 16 圖 17
I 導聯 QRS 波幅代數和= +6+ ( - 1) = 5 Ⅲ 導聯 QRS 波幅代數和= +1+ ( - 8) = 7
將 5 和- 7 查表可知平均電軸=- 45 0
五、小結:正常心電圖的指標
成人正常值
P 波
電壓:< 0.25MV
時間:< 0.11 〃
P — R 間期
0.12 〃- 0.2 ′
QRS 波群
時限:< 0.10 〃
Q 波:< 0..04 〃
電壓: aVF < 2MV
aVR < 0.5MV
L 1 +L 2 +L 3 > 1.5MV
RV 1 < 1.0MV
RV 5 < 2.5MV
V 1 R/S < 1
V 5 R/S > 1
RV 1 +SV 5 < 1.2MV
RV 5 +SV 1 < 4.0MV
Q 波< 1/4R
ST 段
上移: V 1 -V 3 < 3cm
其他導聯< 1mm
下移:< 0.5mm
T 波
高度應> 1/10R
參考資料:http://netclass.csu.e.cn/jpkc2004/zhenan/jpkc/sxzd/zcxdt/
❻ 心電圖教學操作步驟
學習心電圖非一日之功,不可能短期奏效,不過可以告訴你一個學習的竅門,任何學習資料都有效,但必須與臨床圖片相結合,在看書的同時多做圖,返回來在看書保准有效。
❼ 看的步驟心電圖的步驟
先橫掃一遍圖:
看是不是竇性,竇性P在II直立、avR倒置。
數心率看是否存在快速/緩慢心律失常
看QRS波寬窄 判斷室上性/室性
看PR間期、ST段、T波
再一個導聯一個導聯地看各個波的形態、方向、波幅
特別對有心律失常的,要用分規仔細地量,房撲啊,房室分離什麼的有時候就是這樣發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