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氡的測量方法

氡的測量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13 17:12:05

『壹』 室內空氣中氡的主要主要檢測方法哪些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

徑跡蝕刻法,優點:靈敏度高,操作簡單,價格低廉,體積小;缺點:有靜電干擾,時間長
活性炭盒法,優點:成本低,操作簡單,反映平均值;缺點:不宜在室外和濕度大的地區測量
雙濾膜法,優點:靈敏度高,排除子體干擾;缺點:波動性大
氣球法,優點:體積小,測量准確;缺點:波動性大

『貳』 一般家庭怎麼檢測氡氣

可以用活性炭。因為活性炭對於甲醛或者氡氣會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只需要把活性炭放在室內,要等待兩天左右,而且要把門窗都要關閉上。可以藉助伽馬能譜儀,這種儀器能夠檢測出家中是否存在氡超標的問題,比較專業,測出來的數據是非常准確的。

還有一種儀器就是氡檢測儀,需要放在屋內達到24小時,也要使門窗處於封閉的狀態,然後可以進行實時的監測,最終再取平均值。如果檢測數據在安全范圍之內,就說明沒有問題,如果超出了范圍,就說明是危險的。

氡的來源

從房基土壤中析出的氡。在地層深處含有鈾、鐳、釷的土壤、岩石中。人們可以發現高濃度的氡。這些氡可以通過地層斷裂帶,進入土壤和大氣層。建築物建在上面,氡就會沿著地的裂縫擴散到室內。從北京地區的地址斷裂帶上檢測表明,三層以下住房室內氡含量較高。

從供水及用於取暖和廚房設備的天然氣中釋放出的氡。這方面只有水和天然氣的含量比較高時才會有危害。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氡氣、人民網-氡,看不見聞不著的污染

『叄』 氡及其子體測量方法

從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在尋找油氣藏方面我國用瞬時測氡和累積法測氡做了大量工作。

圖7-3-3 棗園航空和地面γ能譜測量結果對比

(據馮秀軒,徐東震,1996)

圖7-3-4 科什康姆別特油田地面γ測量等值圖

1—放射性異常;2—油水邊界;3—斷層;4—泥岩;5—泥質砂岩;6—砂岩

圖7-3-5 天然氣田放射性異常分布圖

氡測量與γ測量類似,受影響因素也比較多。在油田勘查中,應用較多。圖7-3-6(a)為鄂爾多斯盆地古隆起已知元城油田上方的一條測氡剖面圖。油田上方的周邊氡氣的高低值相差較大,邊界明顯。圖7-1-6(b)為馬嶺油田4號剖面γ能譜鈾道和氡異常,也能清晰的反應油田位置。

圖7-3-6 元城和馬嶺油田氡濃度分布

(a)元城油田;(b)馬嶺油田

土哈油田位於戈壁上,同時開展液晶閃爍測氡、γ能譜、酸解烴等九個參數測量。液閃測量網度為每平方千米2個點。測量結果如圖7-3-7所示,為氡與酸解烴的測量結果,經趨勢分析取得的分布圖,兩者非常一致的反映了油田關系,周邊為高值。

圖7-3-7 氡與酸解烴的分布圖

(據胡從恢,1996)

A—氡的分布圖;B—酸解烴的分布圖

『肆』 室內空氣中氡的測定方法

室內空氣中氡氣檢測方法:

瞬態測量:為使測量能反映住房內氡濃度的真實情況,使測量結果誤差小,有可比性,測量要選擇在一天氡濃度較為穩定的時刻,在這之前,居室要封閉24小時或其他規定時間。測量點一般選在居室中央離地面高1.5米處。

瞬態測量儀器一般選用電子測氡儀、注入式閃爍室,儀器要經標准氡室檢定。瞬態測量在住房內氡濃度調查中起著掃描作用,一旦找到疑點,還需長時間的連續測量才能確定住房內氡濃度水平。

連續(或累計)測量:固體徑跡探測器和活性炭罐是目前常用的被動式累積氡探測器。

(4)氡的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由於住房內氡的行動水平已由氡平衡當量濃度簡化為氡的測量濃度,住房內氡的監測也應隨之變化。住房內氡濃度時刻受居室內的溫度、濕度、通風和其他外界和人為活動影響,因此,按照人們正常居住方式,較長時間收集住房內氡濃度的變化,求出平均水平,較能實際地反映住房內人們所接受的氡輻射劑量。

但作為一般了解,瞬態氡的測量也十分需要,而且十分簡便。室內氡主要來源於地基和建築材料,並與室內外空氣交換率、氣象條件有很大關系。由於地域環境、住房建材、室內裝飾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住房內氡濃度水平相差很大,從幾個到幾萬不等,但大多數住房內的氡濃度水平是不高的。

『伍』 水中氡測量方法

天然水中放射性元素主要來源地殼,不同岩性地區地下水中氡含量差別很大(表6-3-5),攜帶有找礦信息。測量地下水中氡的濃度,追索地下水的來源或流經渠道,可能找到地下氡源(鈾礦床)。

測量水中氡濃度,主要是取水樣,裝入擴散器(圖6-3-5),利用循環法或真空法進行測量,也可以用α徑跡法進行測量。

為了找礦,取水樣雖然要考慮測線測點,但要以取井水、地下水為主。地表水也要重視山前溪流,大江、大湖可以參考取少數樣即可。取樣瓶要預先洗凈編號,取樣時要詳細地紀錄地點,水樣一般取200mL左右。取樣可以立即進行測量,也可放置3h後進行測量。

表6-3-5 地下水中氡濃度

測量時將水樣裝入擴散器(100~150mL)。接入測量儀的循環系統(圖6-3-5),與標定測量方法一樣進行測量,水中氡濃度按下式進行計算:

核輻射場與放射性勘查

式中:k為儀器的標定系數,Bq·L-1·(cpm)-1;n3為放置3h後測量的計數率平均值,cpm;V為循環系統總體積,L;V為水樣器的體積;eRnt為氡的衰變率。

用真空法測量,也可以得到同樣結果。

也可以用FD-3017儀器到現場,用一個脫氣裝置進行氡氣測量。

『陸』 氡氣的測量方法

測氡法是核物探的一種,近年來在煤火探測方面的應用很受歡迎。山西礦業學院的劉洪福等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研究了測氡法探測煤層自燃火源位置及范圍的機理,並建立了天然放射性介質測氡試驗台,研究氡析出與溫度之間的關系,開發出了CDTH(測氡探火)專用軟體,並在山東棗庄礦業集團公司柴里礦等15個礦局推廣應用。太原理工大學、原長春科技大學等院校及河北邢台礦務局葛泉煤礦、石圪節煤礦等生產單位也對測氡法(α杯測氡)圈定地下煤層著火范圍做了不少研究,並在實際生產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氡射氣容易受到氣象條件等因素的影響,為了減弱干擾,本次研究選用了德國SARAD公司生產的RTM2100氡釷探測儀。RTM2100設有專用的感測器,用來測定測點的溫度、濕度及氣壓強度,並自動進行三者影響校正。此儀器有測氡與測釷兩種模式,且在測氡模式下可將釷射氣的影響作為干擾因素消除,反之亦然。本次測量採用測氡模式,吸氣泵選用0.5L·min-1,測量時間為10min;排空時間5min,吸氣泵選用3L·min-1;測量深度40cm,點距20m,線距平均25m。

氡射氣測量干擾較多,通常單點重復測量可比性差。圖4⁃2⁃14是工作區一條剖面重復測量的比較圖。從圖可見兩次測量的結果其幅值有一定差異,但異常曲線的變化趨勢一致,異常峰值的位置和個數對應的很好,說明採用RTM2100氡釷探測儀測量的結果是可靠的。

圖4-2-14 氡射氣重復測量對比圖

圖4⁃2⁃15是氡氣測量結果圖。圖中左側異常整體與地面勘查火區吻合很好,特別是氡氣異常中心點主要分布在勘查火區邊界,可能是著火點的反映。右側的氡氣異常可能是地下著火區的反映。

圖4-2-15 內蒙古烏達Ⅷ號火區地表氡氣濃度圖

圖中紅色實線所夾區域為2004年地表勘測火區

『柒』  氡氣法

15.1.1基本原理

通過天然放射性元素隨地質活動的變化規律進行地質構造研究,是核地球物理勘探(Nuclear Geophysical Exploration)的內容之一。用航空 γ能譜測量方法進行區域斷裂研究是比較成功的,但用地面γ射線測量方法調查活動斷層,雖有一些成功實例,但總的來看效果不好,因為異常與背景相對差值較小,且干擾因素較多,目前還難以控制到最有效程度。目前比較有效的方法是各種以測氡為基礎的放射性測量方法。

自發產生核衰變的天然放射性元素有鈾系、釷系和錒鈾系三個系列,以及一些單獨的放射性核素。三個天然放射性系列的共同特點是:①每個系列都有一個長壽命的起始核素。鈾系的起始核素是

(鈾),半衰期為4.5×109年;釷系是

(釷),半衰期為1.4×1010年;錒鈾系是

(鈾),半衰期為7.385×108年。它們衰變很慢,可以認為數量基本不變,每個系列的各個子體核素的數量相對穩定。②每個系列經過多次核衰變後,最後一個子體都是穩定的鉛同位素。③三個衰變系列中間都有一個放射性氣體氡的同位素,鈾系是

、釷系是

、錒鈾系是

,他們的半衰期差別很大(見表15-1),在實際測量中根據這一特點,很容易把它們分別測出。219Rn半衰期僅為3.93秒,且含量很低難以利用。作為測氡方法主要是測量222Rn和220Rn。在活斷層研究中主要是測量222Rn,因為它遷移距離遠,有利於傳遞深部構造信息。

天然放射性元素在自發進行核衰變時,放出α射線的稱為α衰變,放出β射線的稱為β衰變。由於α射線是高速運動的質量數為4、帶兩個正電荷的氦原子核,所以α衰變形成的子體核素是比母體質量數少4,原子序數少2的新核素。而β射線是高速運動的電子,所以β衰變形成的子體核素與母體質量數相同,只是原子序數增加一位。此外,α衰變或β衰變形成的子體核素,有的處於高能級的激發態,這種激發態是不穩定的,很快會退激到低能級的穩定基態,並以電磁波的形式放出多餘的能量,稱為 γ光子或γ射線。由此可見,γ射線總是伴隨著α衰變或β衰變同時產生的。如果激發態保持時間較長,就構成獨立核素。因為它與基態核素有相同的質量和相同的原子序數,只是能量不同,所以叫同質異能素。

氡(

)是α衰變的輻射體,經過α衰變後轉變為

,再衰變後連續生成幾個短壽命的放射性子體核素,包括氡在內都是系列中較強的α、γ輻射體,如表15-1所列。通過測量這些核素的α射線(粒子)或 γ射線強度,可以確定土壤中氡氣濃度分布,並依此確定地質構造特徵。

鐳的同位素衰變成氡的同位素,而氡的同位素又衰變生成新的子體,因此氡的同位素按下述規律由鐳同位素積累,並達到數量上的平衡。

表15-1氡同位素及其子體的特徵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式中:N2為第二種物質,即氡同位素(子體)在t時的原子數;N1為第一種物質,即鐳同位素的初始(t=0)原子數;λ1、λ2為母體和子體物質的衰變常數(s-1);t為第二種物質,即氡同位素的積累時間。

考慮到鐳同位素的衰變常數A1=1.37×10-11,氡同位素222R的衰變常數為A2=2.1×10-6,即Al<<λ2,因此上式可以簡化為: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可見氡同位素是按指數規律積累的。

如果已知鐳的質量CRa(以貝克

貝可(Bq),放射性活度單位,每秒核衰變一次為1Bq(s-1);Bq/kg表示質量活度(比活度);Bq/L和Bq/m3表示體積活度(活度濃度);1埃曼=3.7×103Bq/m3=3.7Bq/L。計),氡(222Rn)的積累量CRa,可用下式計算:

地質災害勘查地球物理技術手冊

岩石中鐳經過核衰變產生氡,但這些氡只有一部分可以析出到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並向周圍逸散、遷移,這一部分氡稱為自由氡,不能析出的氡稱為束縛氡。在一定時間內,析出氡量(N1)與產生的氡總量(N2)之比,稱為射氣系數η=N1/N2×100%。射氣系數大小與土壤、岩石的結構關系密切,鬆散、破碎、孔隙度大的岩石射氣系數大,且受濕度、溫度影響明顯。地下水與岩石作用時,使氡溶於水,其溶解系數(ω)與溫度、壓力關系密切,在常溫下ω為0.25~0.30,在0℃時約為0.51,溫度升高到30℃時變為0.20。岩石受擠壓,射氣系數迅速增大,所以岩層裂隙射氣濃度增大是地震的前兆。

自由氡在岩石和土壤中主要通過擴散和對流作用進行遷移。斷裂和破碎帶使地層由封閉變為開放狀態,有利於氡的遷移和聚集,也使氡的子體在這里沉積,形成氡及其子體的分布異常,成為斷裂、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縫以及地面沉降、地震、火山、煤田自燃等的標志異常。地面沉降(擠壓)和擴張都會使射氣系數增大。

測定斷層含氡氣的方法是一個應用比較廣泛的方法。氣體氡是放射性核素,既有氣體的遷移特點,又具有方便現場測量的放射性特色,是極有前景的應用方法。

15.1.2測量方法

放射性測量主要是測量放射性核素在核衰變過程中放出的α,β,y射線,以及其作用於周圍介質,引起的電離或激發所留下的痕跡。

α射線(或稱α粒子)質量大,在氣體中的徑跡是一條直線,在穿過介質時使介質產生電離或激發,收集所產生的電離電荷就可以探測α射線,電離室、硫化鋅閃爍體,以及常用的金硅面壘半導體探測器都是利用這個原理。氡及其子體都是主要的 α輻射體,因此這些都是測氡的常規方法。α射線又是帶正電的重粒子,而金屬薄片的表面具有大量帶負電的自由電子,所以α輻射體容易沉積在金屬薄片的表面。1913年,盧瑟福就是利用這個方法收集氡及其子體,測量α射線,現在常用的α卡測量方法也是利用這個原理。如果設法使卡片帶上負電性(或靜電),可以更有效地收集α輻射體,這就是常用的帶電α卡或靜電α卡測氡方法。α粒子打到醋酸纖維膠片上或某些結晶物質表面,使其造成電離損傷的斑點或痕跡,氡濃度越大,單位面積上產生的斑點就越多,這就是α徑跡測氡方法。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α射線能量為4~8MeV

α,β,γ射線能量單位:電子伏(electron-Volt),寫為eV;103=KeV;106=MeV。,在溫度 T=15℃,氣壓 P=101324.72Pa情況下,在空氣中的最大射程為8.62cm,這決定了測氡電離室的大小。

β射線通過物質時主要產生三種作用:①產生電離和激發;②與原子核及核外電子作用,產生多次散射;③當被原子核庫倫場阻止時伴生有電磁輻射,稱為軔致輻射。對β射線的探測就是利用了這些作用原理。

γγ射線通過物質時能量最強。當一個 γ射線與原子殼層電子(主要是 K或 L層電子)碰撞時,將全部能量傳給電子,使電子拋出原子之外,而 γ光子全被吸收。這種光子消失產生電子的作用叫做光電效應。較高能量的 γ光子與殼層電子作用時,將部分能量傳給電子,使電子呈一定方向拋出,而光子由於碰撞損失能量改變了原來的運動方向,這種作用叫康普頓效應。當 γ光子能量大於1.02MeV時,與物質原子作用產生電子對效應,即入射光子能量被全部吸收,而拋出正負電子對。這些作用一方面說明 γ射線的基本特徵,另一方面表明探測 γ射線和γ射線能譜的基本原理。

鈾系222Rn及其子體中218Po、214Po和210Po都是強α輻射體,占鈾系α輻射體總能量的57.1%;214Pb和214Bi是強γ輻射體,占鈾系γ輻射體總照射量率

照射量率:γ射線測量專用單位為庫倫每千克秒(c/kg·s),而照射量非法定單位是倫琴(R),照射量率為1μR/h=1γ=7.17×10-14C/kg·s。的98%,是測氡各種方法的主要測量輻射體。測量 α射線的方法有:瞬時測氡法、徑跡蝕刻(SSNTD)法、α聚集器測量法、釙-210法、硅半導體α儀方法、液體閃爍測量方法等。α和γ兼用的有活性炭吸附器測量法和熱釋光測量方法等。

下面主要述及幾種活斷層探測的實用方法。

15.1.2.1瞬時氡測量方法

瞬時氡測量方法,又叫傳統氡測量方法,目的在於區別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多種累積測氡方法。這是最早用於土壤氡測量的方法,不斷發展至今仍是測氡的主要方法。它的特點是儀器輕便,現場測量並直接給出測量結果,有異常可以立即重復測量,並加密測點。

土壤氡測量可分為淺孔測量,取樣孔深一般為0.8m;深孔測量,取樣孔深2m左右;淺井測氡,取樣孔深從幾米到十幾米。主要根據覆土層厚度和結構選擇測量方式。對於厚度為十幾米左右的覆土層,如果透氣性較好,通常作淺孔測量,既可達到要求又比較方便。

目前常用的測量儀器,主要有 FD-3017(RaA測氡儀),FD-3016和RM-1003等。無論使用哪種儀器,首先要檢查儀器讀數的穩定性,然後檢查儀器的刻度,確定儀器的刻度系數JRn(Bq/L),以利於從儀器的讀數,換算出每個測點的氡濃度(Bq/L)。對於小面積的構造調查,可以不要求刻度系數的准確性,利用儀器出廠給定的刻度系數即可。如果對斷裂成因進行研究,觀測氡濃度的變化,最好利用氡室對儀器進行刻度。

圖15-1FD-3017 RaA測氡儀野外測量概況圖

1—操作台;2—探測器;3—高壓輸出;4—抽氣筒;5—活塞;6—導向空向滑桿;7—腳蹬;8—進氣三通閥門;9—高壓輸入;10—取樣器;11—收集片;12—乾燥器;13—橡皮管

野外測量工作程序如下:

(1)根據地質推測斷裂方向,並考慮地表環境有利於測量工作,進行測線布置和測點距的確定,例如西安地裂縫斷距不大,一般採用2~5m點距,甚至更小;

(2)在測點上先用六棱鋼釺打取氣孔(淺孔測量打0.8m深),把取氣器插入孔中,將周圍壓實避免大氣滲入;

(3)注意取樣器與儀器連接的橡皮管不宜過長,避免橡皮管對氡吸附過多。測量方式如圖15-1所示;

(4)抽氣次數一般5~6次,每點保持一致;

(5)抽完氣靜置10~20秒,進行讀數,然後立即進行排氣,准備下一點測量;

(6)發現異常,可適當加密測點,或對部分測點重復檢查;

(7)逐點計算氡濃度 N=nJRn,JR。為刻度系數;

(8)用氡濃度 N直接製作剖面圖、等值圖或平面剖面圖,取兩倍於背景值以上的值為異常值。

15.1.2.2α聚集器測量方法

222Rn衰變的第一代子體218Po(RaA)為α輻射體,半衰期3.05m。設法將此α輻射體沉積在一個薄片上,再用α測量儀測量薄片上α粒子的活度。實驗證明,α活度與土壤中222Rn濃度成正比。此薄片稱為α聚集器,是地質構造探測的常用方法。由此原理出發,演化出的測量方法有多種,主要有如下四類。

(1)α卡測量方法

20世紀70年代,加拿大卡爾頓大學J.W.卡特等根據1913年盧瑟福用金屬片收集氡子體的啟示,研究成功了α卡測量方法。

該方法屬累積測氡方法,探測靈敏度和探測深度都比瞬時測氡方法有很大提高,可達100~200m,或者更深,而且不污染儀器。使用的α卡有金屬片(銀片、銅片或鋁片)和塑料片,卡片面積一般為3.8cm×4.5cm。測量儀器有FD-3005、FHS-1α閃爍輻射儀、WAY-80型五通道α輻射儀等。

將α卡片預先放置在專用的T-702型探杯內的支架上固定好,在根據需要布置的測線測點上,挖埋卡探坑,深20cm左右,將杯倒置坑中,上面用塑料布封蓋,如圖15-2所示。3小時後取出,用儀器測量卡片上沉積218Po的α射線活度。如果埋置時間延長到10小時或更長,則卡上沉積的還會有214Po等子體。根據測量的α活度,可以作剖面圖,等值線圖或平面剖面圖。

圖15-2探坑埋杯示意圖

在天然環境下,218Po大約有20%帶正電性,為了提高探測效率,提出了帶電α卡測量方法,即在埋卡同時給α卡加上負300V電壓。使用一段時間之後,感到野外應用很不方便,於是進一步提出了靜電α卡方法,即:聚乙烯類塑料片通過摩擦易帶負電,在野外用一簡單的充電設備,在埋片之前先使卡片帶靜電-600~-800V(每片電壓基本一致)。實驗證明帶電α卡和帶靜電α卡相對於不帶電的天然α卡,可以提高探測靈敏度2.5倍左右。

(2)α膜測量法

為了提高探測靈敏度,用比α卡大25倍的16cm×8cm的透明塑料膜代替α卡,放入特製探杯周圍,埋入坑中,取出後反轉放入RM-1003型射氣儀的閃爍探測室進行α活度測量,它的計數比α卡提高約10倍。其他操作與α卡一致。

(3)α管測量方法

此法與α膜法類似,不同的是用一個專門的取樣器,在倒扣探杯下方裝一根約半米長、直徑1.3cm、帶小孔的深部取氣導管,在測點打孔深70~80cm,後插入導管,累積取樣10小時左右,取出後用RM-1003射氣儀測量α活度。此法的特點是對較厚覆蓋地區比較有利,缺點是效率較低。

(4)帶電瞬時α測量法(亦稱218Po法)

是用充電器使塑料α膜帶靜電 -1000V,放入探杯,埋入坑中5~8分鍾,取出測量(2分鍾)α活度。由於收集時間短,只是測量218Po,工作效率較高。15.1.2.3釙-210(210Po)測量法

美國海軍部下屬機構的格雷等人,於1978年報道了他們對210Po測量方法的研究成果,測量精度達3.7×10-3Bq。

222Rn衰變後的長壽命子體有三個,210Po是其中之一,半衰期為138.4天,不同於218Po的是210Po為氡的長時間累積體。210Po的量直接反應222Rn的平均值,它的特點是化學性質穩定,一旦形成,基本上不再離開岩層、裂隙、破碎帶以及這些構造上方覆蓋的土壤中。因此測量210Po的α射線活度,成為確定斷層、裂隙和破碎帶的重要方法。

(1)野外取樣:按照預先布置測線測點,取土壤樣品,深度一般為20~40cm,取土樣50g。

(2)樣品處理:一般取土樣4g(等重量)置於100ml燒杯中,加入0.5g抗壞血酸及一片直徑16mm一面塗漆的紫銅片,再加入20ml、3mol/g鹽酸溶液,放入恆溫搖床振盪箱,保持60℃振盪2.5小時(或40℃振盪3小時),期間銅和釙發生置換反應,釙被吸附在銅片表面。然後取出銅片、清洗、晾乾。

(3)α活度測量:用FD-3005或WAY-80型五通道α輻射儀測量銅片上的α活度,一般測量10分鍾。有時為了消除218Po的干擾,需放置30分鍾(218Po的10倍半衰期)後進行測量。用測得的α活度繪制出剖面圖、等值線圖或平面剖面圖。在斷裂帶、破碎帶、塌陷、采空區上方,與瞬時氡一樣為高值異常。

15.1.2.4徑跡蝕刻測量方法

固體核徑跡探測器(SSNTD)技術,是20世紀6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片透明的雲母片或塑料片,被帶電粒子照射之後,化學鍵被打斷,成為輻射損傷微區,易受化學侵蝕,在固體片的表面顯出照射粒子的徑跡,用一般光學顯微鏡可讀出,由此成為粒子探測器。在地質工作中主要應用的是α粒子徑跡探測器,探測氡及其子體放出的α粒子,與α聚集器方法類似,屬於累積測氡方法。這一方法的優點是均化了自然環境的影響因素,有效地提高了探測靈敏度,對探測深層構造比較有利。

我國常用的α徑跡探測器主要是聚碳酸脂片或美國引進的CR-39探測器。

徑跡探測工作程序如下:

(1)根據構造延伸方向和方便野外工作布置測線和測點距。

(2)α徑跡探測片切成一定形狀的片子,一般大小取0.8cm×1.5cm,將探測片固定在探杯(T-702)的支架上,並在徑跡片和杯上編號。

(3)在測點挖埋杯探坑,一般深40cm,將探杯倒置坑中,如圖15-2所示。用石片或塑料袋裝土蓋坑,再用覆土蓋好,插上標志。埋杯時間20天左右。

(4)將取出的探測器放入10mol的KOH溶液中,加溫到60℃左右並保持恆溫半小時,取出後用清水沖洗、晾乾(注意:CR-39與聚碳酸脂的化學蝕刻溶液條件不同,可按《環境空氣中氡的標准測量方法GB/T14582-93》進行處理)。

(5)用一般光學顯微鏡,計數探測器上的徑跡密度,或用徑跡掃描儀進行密度計數。

(6)用徑跡密度繪制剖面圖、等值線圖或平面剖面圖。

α徑跡與α卡方法類似,可以根據已有的設備情況選用。在覆蓋土層比較厚的地區,例如幾十米,甚至一百米以上的地區,用α徑跡法探測基岩構造、活斷層比較好,與瞬時測氡、α卡等方法一樣,在這些構造上方為高值異常顯示。該方法的缺點是工作程序多,不如α卡方便。

15.1.2.5活性炭吸附器(ROAC)測氡法

20世紀60年代瑞典最早使用活性炭吸附氡方法尋找鈾礦。活性炭微細孔隙豐富,有較高的比表面積,是氡的強吸附劑。以GH-18型(9mm2×0.2mm層狀)活性炭對氡吸附容量最大,且對氡的吸附在很大容量范圍內呈線性關系。其次是Φ3柱狀活性炭。

吸附器的用法有兩種:一種是連接在用抽氣筒抽取土壤氣的迴路中,通過抽氣過濾吸附氡,叫瞬時法。但主要用法是累積測氡,作為氡的捕集器。目前使用的是直徑3cm左右的塑料瓶,先裝炭層4~5cm厚,再裝乾燥劑硅膠置瓶口處,既去濕也能消除釷射氣的影響。像α卡一樣,將塑料瓶埋入測點探坑中,上蓋一個罩杯,埋置時間4~7天為宜,取出後在鉛室內進行γ射線測量。一般用多道γ譜儀,測量214Bi放出的γ射線的照射量率。

15.1.2.6熱釋光(TLD)測量方法

熱釋光測量有三種方法:α熱釋光,y熱釋光和天然土壤熱釋光。前兩種都是利用對α射線或y射線能量儲存靈敏的人造結晶物質作為劑量探測器,累積測量α或y射線。天然土壤熱釋光是以天然環境下土壤中存在的石英、方解石等結晶礦物為熱釋光探測器。因為接受照射時間長,探測靈敏度高,受干擾小,異常穩定。熱釋光與α徑跡方法一樣,屬累積測量方法。

在地質工作中主要應用y熱釋光。一般選用對γ射線能量響應較寬的氟化鋰(LiF)熱釋光探測器。目前主要應用的是GR-200系列中的LiF(Mg,Cu,P)(氟化鋰鎂銅磷)熱釋光探測器,它對γ射線的能量響應范圍為30Kev~3Mev,其相對誤差<20%,重復使用退火溫度控制在240±2℃(不得超過245℃),並保持恆溫10分鍾。

探測元件要放在α徑跡使用的T-702型探杯支架上(其他杯亦可),挖探坑深40cm,裝好元件的探杯倒扣埋入坑中,一般放置30天左右。取出後用RGD-3型、FJ-369型或其他熱釋光劑量儀進行熱釋光測量,計算γ熱釋光強度(TL),用以製作剖面圖等。

15.1.3儀器設備

氡氣法儀器設備見表15-2。

表15-2氡氣測量儀器一覽表

『捌』 氡的瞬時測量方法

在鈾系中222Rn及其子體218Po,214Po和210Po都是強α輻射體,占鈾系α輻射體能量的57.1%,是測氡方法的主要輻射體。測量α射線的方法有:瞬時測氡法、徑跡蝕刻法、α聚集器方法、釙-210法以及半導體α儀測量方法和液體閃爍測量方法等。α和γ射線兼用的方法有活性炭吸附器測量法。

測量土壤中氡和測量空氣中氡,由於目的要求不同,在技術方法上也有所不同。

1.土壤氡瞬時測量方法

瞬時氡測量方法,又叫常規氡測量方法。區別於20世紀70年代發展起來的多種累積測氡方法。現在常用的儀器是FD-3017型測氡儀(圖4-21),是通過測量222Rn衰變產生的218Po(RaA)來測氡的濃度,可用於測量土壤、水的氡濃度。其特點是探測器不受氡子體的污染,也不受釷射氣的干擾,適於現場快速獲得測量結果。

土壤氡測量常用的是淺孔測量,一般土壤層厚度不超過5m時,取樣孔深80cm左右。如土壤層較厚(10m以內),可做深孔測量,孔深可達2m或更深一些。還有一種叫氡氣測井,孔深數米或10m左右。

如果使用FD-3017型儀器只測222Rn,則野外氡氣測量的程序是:①先用鐵錘和六棱鋼釺,在測點處土壤層打孔;然後取出鋼釺,插入取樣器,周圍用土壤封緊以免進入空氣。②用橡皮管連接取樣器和儀器(圖5-8),放入探測片,打開儀器,抽取地下氣樣,等待一定時間,使氡子體在帶負高壓的探測片上沉積。③將探測片取出,放入測量儀的探測器室進行測量。該儀器使用的是金硅面壘半導體探測器,測量218Po的α射線(6.002MeV)的計數率;也可以調節閾值測量其他能量的α射線。

圖5-8 FD-3017型的取樣器

在野外工作期間,為了了解儀器的工作穩定性,早、晚要用α源進行檢查測量。

土壤氡氣測量數據處理主要包括:計算每個測點的土壤氡濃度、繪制等濃度圖或剖面圖等。

2.水中氡測量方法

天然水中放射性元素主要來源於地殼,不同岩性地區地下水中氡含量差別很大(表5-7),攜帶有找礦信息。測量地下水中氡的濃度、追索地下水的來源或流經渠道,可能找到地下氡源(鈾礦床)。

表5-7 不同類型地下水氡濃度 單位:em

測量水中氡濃度,主要是取水樣,裝入擴散器(圖5-9),利用循環法進行測量,也可以用α徑跡法進行測量。

圖5-9 液體循環法測量水氡示意圖

取水樣要考慮測線、測點,但要以取井水、地下水為主。地表水也要重視山前溪流,大江、大湖一般不取樣,必要時作為背景值可取少量樣品。取樣瓶要預先洗凈編號,取樣時要詳細記錄測點位置和地質情況,水樣一般取300mL左右。取樣可以立即進行測量,也可放置3h後進行測量。

測量時將水樣裝入擴散器(100~150mL),接入測量儀的循環系統(圖5-9),與標定測量方法一樣進行測量,再計算水中氡濃度。

『玖』 累積氡氣測量方法

(一)α徑跡蝕刻法

20世紀50年代末期,科學家們先後發現帶電粒子轟擊絕緣固體時,可使其產生輻射損傷。60年代初又有人提出化學蝕刻技術,它可以使輻射損傷的潛跡擴大到可用顯微鏡觀察的程度——微米量級。這項技術在60年代末期才引入到鈾礦普查工作中,後來逐漸推廣到世界各地。

徑跡測量的優點:第一為長時間的積累測量,靈敏度高,增加了探測深度,提高了找礦效果;第二為無源探測器,成本低,質量可以得到保證;第三可同時測量氡、氡的短壽命子體和氡的長壽命子體所衰變產生的α粒子,以及鈾和鐳分散暈中衰變生成的α粒子,不受強的γ和β射線的干擾。

1.基本原理

具有一定動能的α粒子射入絕緣固體物質時,所經過的路徑上會造成輻射損傷,當把遭受損傷的物質材料放入強酸或強鹼中浸泡時,受損傷的部位較未受損傷的部位的化學活動性強,會較快地發生反應並溶解到溶液中。在受損傷的部位處出現小坑——蝕坑或徑跡。這樣的化學作用過程我們稱為「蝕刻」。

如果某處具有釋放α粒子的鈾源,在該處埋設的固體徑跡探測器就會遭到α粒子的轟擊,並形成潛跡。再把探測器在室內進行蝕刻,就會顯現出徑跡來。一般來講徑跡的密度值取決於地下可能存在的礦體的鈾含量、礦體規模、產狀、埋深以及蓋層性質,也與地球物理特徵、地球化學環境、地質條件以及探測器本身的性能等因素有關。所以當具有一定規模的徑跡密度受構造(或岩性)控制時,就預示地下的礦化可能性大,反之就小。

當礦體位於潛水面以上時,α徑跡的主要來源可歸結為如下三個部分:

1)在探杯口接觸地面處,α粒子的自由射程范圍內,由鈾組核素衰變的α粒子有可能被探測器記錄到,如圖3-14中所示的①所示。

2)原生氡(Rn1):是鈾礦體或原生暈放出的氡。由圖3-14可看出原生氡Rn1本身又可以直接遷移到探杯中,並被探測器記錄;同時沉澱在杯口的原生氡Rn1的沉澱物也可能被探測器所記錄。

3)次生氡(Rn2):鈾礦體在一定的地球化學環境和地質條件下,能在其上部數十米到數百米的范圍內形成次生暈,其衰變放出的氡為次生氡即Rn2

當礦體位於潛水面以下時,礦體、原生暈及次生暈中的鈾、鐳的α輻射體都能不同程度的溶於水,這時沉澱在潛水面附近的上述核素也能向杯口遷移。其中遷移距離最遠的是氣態氡。

2.固體徑跡探測器及其埋設技術

20世紀60年代末期,徑跡蝕刻技術才被引用到鈾礦的普查與勘探工作中。1972年報道了最早用於找鈾礦的絕緣固體探測器,它是屬於第一代產品。目前固體徑跡探測器的種類較多。表3-9列出了幾種固體徑跡探測器。

圖3-14 徑跡找礦原理示意圖

表3-9 國內外常用ATD主要技術參數

(1)固體徑跡探測器原理

徑跡探測器是指膠片片基、玻璃、雲母等固體絕緣材料。當帶電粒子或核輻射碎片射入上述絕緣體後,在其路徑上因輻射損傷會產生細微的痕跡,其直徑為10-8m,長度(1~10)×10-8m,稱為潛跡,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在用強酸或強鹼腐蝕這種受過輻射損傷的材料後,潛跡就被擴大,直徑可達2×10-5m左右。在一般的光學顯微鏡下就可以觀察到輻射粒子的徑跡。上述固體絕緣材料都能用於探測輻射粒子,而最好的是有機硝酸纖維(C6H8O9N2)。

徑跡探測器無需外加電場及電子儀器,便可以長時間連續記錄入射粒子並存儲有關信息,能方便地在野外進行長時間累積測量。

(2)固體徑跡探測器的閾特性

帶電粒子在探測器中所造成的損傷,並非全部都能在蝕刻後被顯示出來。只有損傷嚴重,即徑跡密度大於或等於某一閾值(也稱臨界損傷密度)時蝕刻後,才能形成徑跡。具有一定閾值的材料,只記錄輻射損傷密度等於或大於這一閾值的那些重帶電粒子。

圖3-15表示出各種重帶電粒子的輻射損傷密度與粒子速度(能量)的關系,以及幾種探測器材料的閾值,圖中可見,硝酸纖維可記錄質子和比它更重的粒子;聚碳酸酯可記錄α粒子(即He)和比它更重的粒子,但不能記錄質子;而雲母只能記錄Ne以上的更重的帶電粒子。了解這些材料的閾特性,有助於選擇探測器材料。

圖3-15 各種重帶電粒子在固體徑跡探測器中的輻射損傷密度與粒子速度(能量)的關系及幾種探測器材料的閾值

重帶電粒子在探測器中的全部路程上能產生輻射損傷程度並不一致。一般可將其全部路程劃分三段,其作用情況如圖3-16所示。

(a)路程的起始部分(圖中的A~B段):由於粒子的能量高、速度大,所產生的輻射損傷密度低於閾值,故不能產生可蝕刻的徑跡;

(b)路程的中間部分(圖中的B~C段):其輻射損傷的密度高於探測閾值,這段可產生可蝕刻徑跡;B~C段稱為最大可蝕刻射程。

(c)路程的末尾部分(圖中的C~D段):粒子的能量已經很小,輻射損傷的密度已降到探測器閾值以下,所以這部分不能產生可蝕刻徑跡。

(3)探測器的埋設

如圖3-17所示,將探測器安裝在探杯支架上,倒扣在深約40cm的挖好的坑中,然後填回土埋好。

圖3-16 重帶電粒子在探測器中的路程與閾值的關系

圖3-17 探測器的掛片方式及埋片示意

(4)探杯

其目的是保護探測器,防止沙土壓壞、碰碎,可以存儲氣體,具有一定的定向作用。其容積為(6~8)cm×(5~7)cm×10cm。玻璃杯子、竹筒子甚至一塊木板均可。

(5)固體徑跡探測器的化學蝕刻

各種固體徑跡探測器有一定差別:①對硝酸纖維用6~7mol/L(摩爾/升)的NaOH或KOH,在恆溫50℃左右浸泡30min即可。②對醋酸纖維,需要在上述化學蝕刻液中按100mL加1~3gKMnO4的比例,製成蝕刻液,蝕刻時保持60℃恆溫,浸泡30min。③對聚碳酸酯,需要先將化學純的KOH用蒸餾水配製成5.7mol/L的溶液,再取KOH(5.7mol/L)與C2H5OH(乙醇)按體積比1:2製成化學蝕刻液。將聚碳酸酯片放入,保持60℃恆溫,30min取出,用清水沖洗晾乾。④CR-39片,蝕刻液用KOH製成6.5mol/L。保持恆溫70℃,放置10h後取出,用清水沖洗晾乾。

3.工作方法和技術

α徑跡蝕刻法找礦的效果取決於工作地區有利的地質條件、物理化學性質和環境、α徑跡法的使用前提和有效探測深度。原則上說取決於各種暈的發育程度。因為各種暈是鈾元素在成礦期間和期後,由於內因和外因的作用分散到周圍的基岩、土壤(沖積、殘積和坡積層)、水(地下水、土壤水和地表水)和氣(土壤氣體和近地表氣體)以及植物中而形成的。同時,很大程度上也取決於有利氡射氣的擴散通道的發育程度,像圍岩的破碎程度和孔隙度、斷裂、構造和蝕變等,也取決於水的搬運、滲透和對流等情況。

該法可以單獨使用,也可配合其他方法較為有效地應用於各種類型地區,特別適用於其他物化探方法較難取得地質效果的浮土較厚(幾米到幾十米以上)的地區。例如γ法和氡氣法效果不夠理想的地區、水文地質條件有利的地區、地表和地下壓力差和溫度差較懸殊的地區、沙漠和熱帶地區(利用大氣對土壤中氡的抽吸作用)等。

(1)工作前的准備

主要有三個方面,即選區、測網布置和探測裝置的准備。

(a)選區:根據有利的地質因素、有利的地球物理特徵進行正確的選區,並制定合適的測量網度,才能取得較好的結果。

(b)測網布置:在進行小比例尺的踏勘性徑跡測量時,測線最好同地質路線相一致。在進行大比例尺的徑跡蝕刻詳查和普查時,應盡量准確量好測線,定好測點。

埋杯網格宜取正方網格,這可以有效地進行空間控制,又便於計算機處理。

根據預計的礦體大小、形狀,並考慮到有無地球化學暈的存在來確定網格的密度,一般認為,若礦體周圍可能有較大的地球化學暈存在時,則可採用較大間距的網格。參考比例尺及點線距見表3-10。

表3-10 α徑跡測氡法測量比例尺及點、線距參考表

(2)測量程序

(a)將α徑跡探測片切成一定形狀,一般取0.8cm×1.5cm,將探測片固定在探杯(T-702型)內的支架上,並在徑跡片和杯上統一編號;

(b)在測點挖探坑,一般深度40cm,將探杯倒扣坑中,用土將探杯壓緊,再蓋上填土,在地表插上標志,如圖3-18(a)、(b)所示;

(c)探測器采樣時間,一般為20天左右;

(d)化學蝕刻液的配製與蝕刻,按配方配製好蝕刻溶液,可將取回、洗凈的探測器進行化學蝕刻;

(e)用一般光學顯微鏡觀察探測器上徑跡密度,或用徑跡掃描儀計算徑跡密度;

(f)平均氡濃度NRn可用下式計算:

放射性勘探方法

式中:nRn為探測片上每cm2凈計數;t為布放探測器時間;ks為刻度系數。

(3)α徑跡蝕刻法的其他測量方式

(a)在埋杯方法上,可以用塑料覆蓋探杯,使用更簡便,如圖3-18(c)所示;後來出現了在露頭上埋杯的新技術,如圖3-19所示。

圖3-18 挖坑埋杯法示意圖

圖3-19 露頭地區的埋杯方法示意

(b)在應用范圍上擴充了在雪層、湖底水下、沼澤地帶、沙漠地區進行徑跡測量以達到普查與勘探鈾礦的目的。雪層徑跡測量是在降雪前把探杯理好,待來年春雪溶化時取出蝕刻;用特殊形式的探杯可在湖底水下或沼澤地帶進行徑跡測量,在水下測量時注意鉛制探杯與水面上的浮子保持一致,在沼澤地測量時應使探杯緊貼沼澤地表面,埋杯時間仍為一個月。鑽孔中的徑跡測量也有了良好的效果,做法是將探杯按一定距離固定在電纜或鐵絲上,放入鑽孔中進行測量。

(二)α聚集器測量

1.α卡測量

早在1913年,盧瑟福就把金屬材料加上負高壓收集氡子體,成為實驗室觀察放射性現象的一種常見方案,靈敏度很高。也許是外加幾百伏高壓頗不方便,這一靈敏的測氡方法並未在野外地質工作中應用。1979年卡德和貝爾將不加電壓的材料埋於地下,用以收集土壤中的氡子體,獲得成功。這種方法比較簡便,適於野外,但靈敏度較低,為了區別將前者稱帶電α卡法,後者稱自然α卡法,於是α卡法開始用於野外放射性測量。1982年我國又研製了一種使用自身帶靜電的材料做成的α卡,它同時利用靜電場力和未飽和場力,聚集氡子體,兼有探測靈敏度高和使用方便的特點,稱為靜電α卡法。

(1)基本原理

α卡能收集氡的子體,有兩個重要原因:

第一,任何固體表面都有從周圍氣體中吸附分子、原子或離子的能力。這是因為固體表面的分子或原子都有未被其他相似的原子所包圍,而存在未飽和價鍵力(也稱范德華力)的緣故。因此,將固體卡片埋在地下,其表面就會吸附氡子體,形成所謂放射性薄層。

第二,放射性衰變產物的原子多帶正電,在有氡的空間里,其衰變子體也多帶正電,並很容易附著在空氣中的塵埃顆粒上,形成放射性氣溶膠。在這種空間引入帶負電的電極,則因電場力的作用,正離子極易聚集在其上,形成放射性薄層。

所以用一定材料作成一定形態的收集片,形成放射層,用α探測儀測量卡片上的α計數率的大小,它正比於測點上氡濃度的大小;氡濃度的大小與母體有關,所以可通過α卡測量反映地下高放射性礦體的信息。

(2)α卡的分類

α卡的材質,可以是金屬片(銀片、銅片或鋁片),也可以是塑料片。探測片可以重復使用。卡片面積一般取為3.8cm×4.5cm,常用的測量儀有CD-1、CD-2型α卡測量儀和FD-3012型α卡儀,以及其他α測量儀均可使用。

如果把卡片做成杯形,則稱α杯,相應的方法稱α杯法。

使用金屬材料吸附或收集α粒子的方法由來已久。隨後根據地質工作的需要,採取不同的技術措施以提高靈敏度,從而發展成各種各樣的α卡法。

α卡可分自然α卡、靜電α卡、帶電α卡,其工作方式相同,主要特點參見表3-11。

表3-11 幾種α卡法對比表

靜電α卡系由過氯乙烯超細纖維薄膜製成,在製造過程中其上帶有數百伏負的靜電電壓,致使靜電α卡收集氡子體的能力大增,其靈敏度的比同面積的自然α卡要高數倍。靜電α卡具有憎水性,能在野外潤濕條件下使用。

(3)野外工作方法

α卡的野外工作方法與徑跡測量相似,也要埋片,但不需要繁雜的化學處理。

一般埋片時間取3個小時,或一天,也有取6~9min。如果埋片時間超過10個小時,則α卡上還有214Po。如果Rn和Tn兩者並存,則α卡上收集的是兩者子體沉積物,需要進行區分。

採用兩次讀數法可進行氡釷異常分離。通常取卡後立即測得讀數為n1,它是由222Rn和220Rn子體共同給出的;經過t時間後,再測一次計數為n2,則有

222Rn+220Rn=n1

a222Rn+b220Rn=n2

放射性勘探方法

式中:a、b是α卡上分別由222Rn子體和220Rn子體產生的α計數之衰減系數,它們是時間t的函數,可由實驗求得。

一般,取t=4h,Rn的子體產物基本衰變完了,由此可得

放射性勘探方法

由(3-29)式所確定的數據,對資料解釋很有價值。

(4)資料的處理與解釋

將α卡的α計數率換成氡濃度,然後作成氡濃度等值線圖,確定出異常,與其他方法的等值線異常一起進行地質解釋,確定出測區的異常展布與礦體的空間分布的關系,以及礦體上異常特徵。

2.α膜法

為了提高探測靈敏度,而加大探測片的面積。經過試驗研究,採用比卡面積大25倍的16cm×8cm的透明塑料膜代替α卡,放入特製的圓柱形探杯周圍,埋入采樣坑中,3h或10h後取出後反轉放入RM-1003型射氣儀的閃爍探測室進行α活度測量,它的計數率比α卡高10倍,其他與α卡一致。

3.α管法

需要特製一種形狀特殊的采樣裝置,如圖3-20所示,為一倒扣的探杯下方裝一根上粗下細、形似漏斗的鋼制采樣器,約半米長,直徑1.3cm、帶小孔的深部取氣導管,在測點用鋼釺打孔深70~80cm,後插入導管,壓實周圍土壤,以免進入空氣,累積取樣10~12h左右,取出後用RM-1003射氣儀測量α粒子活度。

圖3-20 α管的裝置

這個方法的優點不僅加大了收集器的面積,而且加大了采樣深度,對探測深部氡源比較有利。

4.硅半導體α儀測量

採用硅半導體探測器加電子探杯,即對探杯加電,用硅半導體探測器記錄氡及子體衰變的α粒子來達到尋找鈾礦的目的。

以上幾種方法其野外工作與α徑跡測量法相同,不再重復。

(三)活性炭吸附測氡法

活性炭法屬累積測氡技術,靈敏度高,效率亦高,技術簡單,成本低,能區分222Rn和220Rn,適用於覆蓋較厚、氣候乾旱、儲氣條件差的荒漠地區,它可以用於探測深部鈾礦或解決其他有關地質問題。

1.活性炭法的基本原理

靜態條件下,乾燥的活性炭對氡有極強的吸附能力,並在一定情況下與氡濃度保持正比關系。因此,把裝有活性炭的取樣器像α卡片似的埋在土壤里,活性炭中豐富的孔隙能強烈地吸附土壤中的氡。經過一定時間後,取出活性炭,測定其放射性α,便可了解該測點氡的情況,據此可以發現異常並解決有關地質問題。

活性炭,是用含炭為主的物質作原料,含有少量的氧、氫、硫等核素及水分和灰分,經高溫加工而製得的疏水性固體吸附劑。由於活性炭具有較高的表面積(700~1600m2/g),因此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活性炭吸附測氡法就是依據活性炭的這一基本特性。

2.活性炭法的野外工作方法

活性炭吸附測氡法可分為微分法(瞬時法或稱抽氣法)和積分(或累積法)兩種取樣方法。目前用的較多的是累積分法,效果也較好。

(a)在去野外埋活性炭之前,宜在室內把活性炭裝在取樣直徑3cm左右的塑料瓶內,編上號,並稍加密封,以免吸附進大氣中的氡。活性炭顆粒直徑約為0.4~3mm。每個取樣瓶中活性炭重約數克至數十克,把取樣瓶子裝入探杯中,將裝好活性炭的取樣器埋於采樣坑中,坑深約50cm。

(b)埋置時間從數小時、數十小時到幾天不等,一般為5天。

(c)到設定的埋置時間後,從坑中取出取樣器,記錄取探測器時間,密封並送實驗室(或現場)測量。

(d)用帶有γ探測器(或β探測器)和鉛室的定標器,測量活性炭吸附的γ照射量率(或計數率)。測量α射線可在現場進行(不需加鉛屏)。記錄測區上所有測點的計數值,並按換算系數,計數出氡濃度含量。

注意:活性炭應保持乾燥,但不能在高溫條件下存放。活性炭吸附氡之後停放一個月左右,可以再用。長期使用或受潮後,其吸附能力要下降,但若將其加熱至120℃烘烤後,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便可以恢復。

活性炭法的優點是測氡靈敏度高,可以發現盲鈾礦體。其不足之處是吸附器的埋置時間較長,容易丟失,工作效率低,探測設備也較為笨重(要有一鉛室)。

該法除用於找鈾礦外,還可用於尋找與氡(鈾)有關的一些礦種及地下水源,並可應用於地質填圖(劃分構造帶)等方面。

(四)釙法測量

釙 (210Po)是 1898 年居里夫婦發現的,釙的同位素,有天然放射性元素衰變得到,也有人工得到的。作為鈾礦普查方法是20 世紀80 年代發展起來的。該法實質就是采樣並分析或測量樣中的210Po含量。210Po含量增高的測點可能與深部鈾礦體、地熱和天然氣源有關。

1.基本原理

方法的物理基礎是,238U的衰變產生的222Rn能夠通過岩層向地表擴散,222Rn的子體210Pb在常溫、常壓下是固體,所以它一旦形成就不會再離開岩層。但210Pb是β輻射體,它經一系列衰變

放射性勘探方法

而後形成穩定核素,它的子體中210Po是強α輻射體,相對強度占鈾系的12.4%,半衰期較長(138.4天),所以經過1384天後,210Pb和210Po即達到放射性平衡,一般地質條件下兩者皆處於平衡狀態,可通過210Po的測量來獲得深部岩層有價值的信息。

依據金屬元素在稀鹽酸溶液中的電離電位,銅和銀均能置換210Po,使附著有210Po的銅片(或銀片)變為一個α輻射源,通過α測量儀便可測量出210Po。

2Cu-4e→2Cu2+

Po+4+4e→Po

2.工作方法

野外工作方法與一般的地球化學方法相似。應當注意的是,取樣深度和樣品粒度要合適。室內分析方法也很多,現舉一例:稱40目樣品5g,倒入100mL燒杯中,加抗壞血酸0.2~0.5g,放一面積為2cm2、厚度為0.1~0.2mm的銅片於燒壞中,再加入2N的鹽酸20~25mL。燒杯加蓋後放在60℃恆溫浴中,水平振盪2h,取出銅片,洗凈晾乾。即成為無載體α源。再選用低本底的α儀測量5min,測量結果可用計數率直接表示210Po量,也可用下式計算當量含量:

Q=KJ(×10-6)

式中:K為儀器的換算系數,可實測獲得,ppm/計數率;J為無載體α源的α計數率。

(五)熱釋光法

國外在鈾礦普查中研究試驗的這類方法有三種,即α熱釋光法(用對α輻射靈敏的劑量探測器測量α輻射的熱釋光效應,是累積測氡的變種);γ熱釋光法(測量γ輻射體的熱釋光效應,是γ法的變種);土壤熱釋光法(研究天然礦物之各種輻射作用的熱釋光效應)。現簡單介紹研究比較成熟的α熱釋光法。

1.基本原理

將熱釋光探測器埋於地下一定的時間,它會接受放射性物質的照射而吸收能量,經過一定的時間後取出探測器,帶回實驗室用專門的熱釋光測量儀器,加熱熱釋光探測器,記錄相應的溫度和光強。發光越強,說明受到的輻射越強,反映了埋置點的輻射水平,可以得知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分布情況,進而解決不同的地質問題。

2.分類

(1)α熱釋光法

用對α輻射靈敏的熱釋光材料如[CaSO4(Dy)],製成有一定厚度(76μm或13.4mg/cm2)和形狀的探測器,將探測器按一定的測網埋入土壤層中,約30天取回,在室內加熱條件下,用儀器測量α強度。該強度與探測器釋放出的光能成正比,而釋放出的光能是與探測器在埋設期間受α粒子的照射劑量成正比。

(2)γ熱釋光法

用對γ輻射靈敏的熱釋光計量劑LiF,埋在地下接受放射性照射,約30天後取回,測量所釋放的光強,它正比於測點附近土壤層中一定影響范圍內的γ輻射體和來自一定深度上氡所產生的γ輻射體的強度,進而可推測被測點放射性輻射的大小。

(3)土壤熱釋光

利用取自岩石或土壤的天然物質(如石英、方解石)或礦物作為輻射劑量的天然探測器,測量在加熱條件下其釋放的熱釋光強度,此光強正比於測點處放射性輻射強度,從而可用於探測地下一定深度輻射體。

3.裝置

(1)α熱釋光探杯

熱釋光探測器是裝在高強度的硬塑料杯內的,又由於它只對α輻射靈敏,故稱為α探杯,如圖3-21所示。實際上它就是一塊厚76μm的薄膜。典型的α粒子能量為5.5MeV,在這種物質中射程為31μm,所以探測器能把射入其中的α粒子能量完全吸收。圖中示出的α探測器被封閉在鍍鋁的聚酯薄膜中,目的是保護探測器,並可以使兩個側面均能接收α輻射,從而可提高靈敏度。

圖3-21 探杯截面圖

(2)γ熱釋光探杯

與α探杯相似,只不過探測器不同。

4.工作方法

野外埋設熱釋光探杯的情況,大體與α徑跡法相同,30天後取回探測器送室內用熱釋光劑量儀進行測量。

(a)按測量比例尺布置好測線,按網格進行熱釋光探測器埋設,對土壤熱釋光法則取土樣,深度為40cm;

(b)30天後取回熱釋光探測器,對於土樣則需要進行分析前的預處理,曬干,過篩120目;

(c)用儀器測量在加熱條件下測量熱釋光探測器或土壤的熱釋光的光強I,目前的儀器有RGD-3、FJ-369;

(d)光強I正比於受照射的放射性強度,即正比於測點輻射體的氡濃度,根據標定系數,計算氡濃度的大小;

(e)繪制平面等值線圖或剖面圖,進行資料的解釋。

國內的天然熱釋光法已有良好的試驗結果,在已知區可發現100~120m深的盲礦,未知區的測量結果也可與其他方法很好地進行對比。

閱讀全文

與氡的測量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圓心角周長計算方法 瀏覽:651
特級化學教師教學方法 瀏覽:621
雷諾氏病中醫治療方法 瀏覽:124
網上賺錢的方法都有哪些 瀏覽:889
手機小型電流表的認識和使用方法 瀏覽:817
客廳收納最好方法如何 瀏覽:659
草龜怎麼煮的正確方法 瀏覽:318
當歸祛斑怎樣使用方法 瀏覽:817
除油溶液分析方法 瀏覽:759
用什麼方法彈手機電子琴 瀏覽:890
大班聲母c拼音教學方法 瀏覽:723
汽車質量鑒別有哪些方法 瀏覽:146
電腦開機密碼從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4
餐墊套裝鉤針編織方法視頻 瀏覽:156
火影忍者手游快速得忍者方法 瀏覽:953
排卵監測方法有哪些 瀏覽:747
採用專一抗體檢測的方法 瀏覽:794
狗偽狂犬病的治療方法 瀏覽:189
兒童的燒傷面積計算方法 瀏覽:334
滿堂腳手架扣件計算方法 瀏覽: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