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要正確測量普朗克常量關鍵是什麼
要看你是用什麼方法測定了。有用「光電效應」的試驗測定的,還有其他方法測定的。
『貳』 普朗克常數測定的物理實驗中實驗用什麼方法確定截止電壓的,為什麼要採用此種方法
這個實驗主要是根據愛因斯坦的這個方程來做的 eU=1/2mv^2=hv-hv0
當用頻率為v的光照射時,會有光電子出來,然後加上電壓,電子會減速,當觀察不到光電流時說明 eU=1/2mv^2,此時的U就是截止電壓.因為光電子出射的時候是具有動能的,而截止電壓反向使電子動能消耗為零不能到達陽極形成光電流。負號表示截止電壓是個負電壓。用零電流法測量截止電壓就是把電流為零的電壓點定為截止電壓,它要求光電管的反向電流和暗電流為零或可以忽略,但這個要求一般不會滿足,因此實驗中應取電流曲線的拐點為截止電壓點。
『叄』 測量普朗克常數有什麼方法
通過光電效應實驗,驗證愛因斯坦方程,並測定普朗克常量.
1准備
點燃汞燈預熱.
用專用電纜將微電流放大器的輸入端與光電管輸出端連接好,將光電管的加速電壓輸入端和放大器的加速電壓輸出端也連接好,接通電源,使放大器充分預熱(一般為20min左右).
2調整
(1) 將測量范圍旋鈕調到「短路」,除去遮光孔罩,打開暗箱的觀察窗,調整光源及物鏡位置,使汞燈清晰地成像在光電管陽極圈中央部位,然後將遮光蓋蓋好.
(2) 先將功能鍵撥至「A」,旋轉「調零」旋鈕使放大器短路電流顯示為「0.00」,再將「測量范圍」旋鈕轉至「滿度」,旋轉「滿度」旋鈕使電流值顯示為「100.00」.然後將「測量范圍」旋鈕轉至所需測量檔,再用調零電位器調整為「0.00」.
3 測定光電管暗電流特性曲線
將電表功能鍵撥至「2V」檔,轉動電壓調節旋鈕,使電表顯示為-2V,將電表功能鍵撥至「A」,轉動「測量范圍」旋鈕至10-12檔,這時數字表顯示出該電壓下的暗電流值.按上述方法從-2V至0V之間每隔0.2V測量,並將相對應的電壓和電流值作暗電流特性曲線.
4 確定截止電壓-U0′
(1) 除去遮光孔蓋,裝上波長為404.7nm的濾光片,從-2V開始,轉動「加速電壓」調節旋鈕,按步驟3的方法每隔0.1V記一次相對應的電壓和電流值,作出光電流特性曲線(在特性曲線的轉彎處,可每隔0.05V記一次數據),找出光電流特性曲線與暗電流特性曲線的交點-U0′,即為波長404.7nm時的截止電壓.
(2) 按以上方法分別測得波長為435.8nm、546.1nm、577.0nm時的光電流特性曲線,並求得相應的截止電壓-U0′.
5 計算普朗克常量h
利用上面所得的數據,根據直線擬合(線性回歸)的方法或圖解法求出擬合直線的斜率b和普朗克常量h.最後作I-U特性曲線.
注 意 事 項
(1) 應注意不使光照在光電管陽極上.
(2) 測試時,如遇環境濕度大,應將光電管和微電流放大器進行乾燥處理,以減少漏電流的影響.
(3) 測定截止電壓時,電壓的調節應平穩、緩慢,並以光電流為零時反向電壓的最小值為該波長的截止電壓.如果所用光電管暗電流的測定值均很小,即暗電流可視為零,只要在電流檔測試時,漫漫調節加速電壓,使光電流顯示為零,再將功能鍵撥至「2V」,所顯示的電壓值即為該單色光照射時的截止電壓-U0′.
(4) 平時應將光電管保存在乾燥暗箱內,實驗時也應盡量減少光照,實驗後用遮光蓋將進光孔蓋住.
(5) 對精密儀器應注意防震、防塵、防潮.
『肆』 如何由光電效應測量普朗克常數
如何由光電效應測量普朗克常數
具體的實驗器材 汞燈 鏡子 測量光電效應的儀器(電流計)等
我所知道的有兩種
一種是用不同透光強度的濾光鏡以得到不同光強
一種是通過換不同透光鏡得到不同波長的光
關鍵在於找到臨界波長,再利用愛因斯坦光電方程以及動量與波長關系求出h
注意實際操作時要利用補償法將誤差電流消掉
否則電流計測得的數值將出現大誤差
hf=W+1/2mv^2
f為光子的頻率,
W為電子在該金屬的逸出功,
1/2mv^2為電子逸出後的最大初動能,
可求出普朗克常數h
以上僅供參考
『伍』 除了光電效應法,普朗克常數還有什麼測量方法
1、利用黑體輻射。這是普朗克提出量子概念的根基。他假設能量是量子化的,而且這個量子數必須是6.6260693(11)×10^(-34) J•s,才能很自然的得到與實驗符合很好的黑體輻射公式,就這樣引入了普朗克常量。2、量子霍爾效應法。
『陸』 普朗克常數怎麼測出來的!
普朗克演講的內容是關於物體熱輻射的規律,即關於一定溫度的物體發出的熱輻射在不同頻率上的能量分布規律。普朗克對於這一問題的研究已有 6 個年頭了,今天他將公布自己關於熱輻射規律的最新研究結果。普朗克首先報告了他在兩個月前發現的輻射定律,這一定律與最新的實驗結果精確符合(後來人們稱此定律為普朗克定律)。然後,普朗克指出,為了推導出這一定律,必須假設在光波的發射和吸收過程中,物體的能量變化是不連續的,或者說,物體通過分立的跳躍非連續地改變它們的能量,能量值只能取某個最小能量元的整數倍。為此,普朗克還引入了一個新的自然常數 h = 6.626196×10^-34 J·s(即6.626196×10^-27erg·s,因為1erg=10^-7J)。這一假設後來被稱為能量量子化假設,其中最小能量元被稱為能量量子,而常數 h 被稱為普朗克常數②。
『柒』 普朗克常數怎麼測量
光電效應法測普朗克常數
http://wenku..com/view/05e14b6baf1ffc4ffe47acdf.html
其依據是
http://..com/question/273709814.html
『捌』 普朗克常數怎麼測出來的
普朗克演講的內容是關於物體熱輻射的規律,即關於一定溫度的物體發出的熱輻射在不同頻率上的能量分布規律。普朗克對於這一問題的研究已有
6
個年頭了,今天他將公布自己關於熱輻射規律的最新研究結果。普朗克首先報告了他在兩個月前發現的輻射定律,這一定律與最新的實驗結果精確符合(後來人們稱此定律為普朗克定律)。然後,普朗克指出,為了推導出這一定律,必須假設在光波的發射和吸收過程中,物體的能量變化是不連續的,或者說,物體通過分立的跳躍非連續地改變它們的能量,能量值只能取某個最小能量元的整數倍。為此,普朗克還引入了一個新的自然常數
h
=
6.626196×10^-34
J·s(即6.626196×10^-27erg·s,因為1erg=10^-7J)。這一假設後來被稱為能量量子化假設,其中最小能量元被稱為能量量子,而常數
h
被稱為普朗克常數②。
『玖』 普朗克常數測定方法有哪些
第一、首先測量光波的頻率,v,這個是怎麼測定的? 顯然只有用一種單色光才能測量,但是白光測量一個平均頻率也未必不可。
測量過程是這么完成的:
1、將足夠強的光照射,被夾住的金屬線圈,很小的線圈,只有頭發絲1/N那麼細,必須在放大鏡子下,把金屬絲反復刻畫的很小。直到,金屬線圈裡面能夠發生電流在磁場里震動,並震動出聽不見超聲波。超聲波出現後,線圈附近的小蟲子會死亡。(小蟲子死亡,所以叫撲榔克)
2、當金屬絲的電流震動頻率,不能再高的時候,就被確定為與光波頻率相當。 所以,實際人類根本直接測量不了光波的頻率,而是光波產生的電磁場,在規定的某個線圈下感生電流,在規定的實踐磁鐵里,機械震動的頻率。
3、降匹配,就是把超聲波降為普通聲波,計算最初測量值。 由於,線圈很多,那麼把同質量A的N個細線圈=一個線圈的質量為A,就可以變成可看見頻率的機械振動,用秒錶打紙帶法給看見測量出來,一般計演算法為: 頻率Vl(初始頻率)=最終頻率*N,因為其感應質量相等。 假如紙帶上打的是62.31個頻率,線圈是100個對1個,於是就計算出該光波的頻率為6231,實際這種測量法是聲學的,至於光的頻率究竟是不是這個,這個辦法表現不了。
4、還有一個辦法是測量水分子的電磁旋轉,H2O是有極性的,就是在光波電磁場作用下會在水裡旋轉,那麼在零度時,用一個絕緣水池,然後在水裡滴一點油蠟,然後在蠟包裹一個小冰塊,小冰塊就會在大量水分子的旋轉感應下,旋轉起來,就看見可見頻率,快速攝影。 然後,一次將水面的半徑縮小,當發現多餘的水面寬度就去掉。當冰塊旋轉速度不變時,盡可能減小水量。 最後,就得到一個數學關系v水=V冰*水質量/冰質量。 如果運氣好,會發現這種測量結果,跟上面相似。 兩個H原子,與O原子是三角形關系,O原子大,在電磁場作用下,必然旋轉。
5、還有一種變換顏色法,可以測量紫外線的頻率或波長,在一個有感光紫外線的細菌的面板上。因為這些細菌見到紫外線要死亡,但是紫外線一個波長最多隻能讓一個細菌死亡。那麼用紫外線槍,在顯微鏡子下拉過,就可以直接看見死亡個數,而拉過的時間可以很長,並得到精確時間計量,就可以算出紫外線的波長和頻率了。 所以,目前人類唯一測量準的是紫外線的波長和頻率。 6、測量完成頻率,同時也可以測量所謂普朗克常數,簡單地很,就是把單頻率的只能吐一個光子的,紫外線(是現測量線把出光孔調節小的,並盡量縮短通電時間)槍水平掃射,顯微鏡鏡子下的細菌,細菌會被沖走一段距離。 由於該細菌的質量可以被群體測量,那麼細菌獲得的動能就能得到1/2mvv,=hv,就這樣所謂普朗克常數就被測量了。 還有就是有的化學物質,在紫外線下作用下,既燃燒,不發熱,不放熱,紫外線轉變成紅外線,會導致溫度提升,那麼作用時間T/V=,就是作用總波長的個數,該物質表面的大小確定,在時間T內作用的波長個數被計算。當製造一個全屏蔽紅外線輻射出去的密閉環境,就可以計算出總能量E=hv。h就被測量了。 這就是為什麼h這個數字那麼小的原因了,因為顯微鏡下完成的。 至於愛因斯坦那光電管,質能關系式E-W=hv,那可能根本就是騙人的,因為電子根本看不見,W雖然可以用JJ湯母遜的磁場偏轉測量速度,但是計數器,並不能同時計算電子個數。 現在俺想起來了,1970年俺曾經被劫持到德國的哥廷根大學,某個黑實驗室,在顯微鏡下,把紫外線槍平放幫他們測量了普朗克常數。 世界上,根本沒普郎克這個人。一切全是假的。這全是楊上昆催眠俺的錯。 因為細菌在紫外線槍射擊下,先被沖走,然後破裂死亡,就沖不動了。個別沒有死亡的,就可以沖的更遠一些,一般說來,該材料上相對該細菌的摩擦力系數,可以被類似其他材料規律給測定,就可以估算一個數值。但是,當在面板邊沿,被沖走死亡的細菌就會掉落,在一定高度上的另一個面板上,形成許多死亡細菌線,這是一個拋物線,當拋物線垂直下落時,就是細菌獲得的空氣阻力做功=最初獲得的動能。一般說來,不理這個細節,以平均速度(V0+VT)/2,就可以得到該細菌微粒,最初獲得的動能了。 至於,被幾個波長的紫外線沖走的,因為那是等差級數,很容易分析出結果的。一般說來,一個細菌只能與一個波長相互作用,就是幾個也沒關系,那是整數倍。 別小看了細菌,在微觀測量里經常藉助的細菌大軍,因為其痕跡比照相材料精密,並可以在顯微鏡下測量。 德國的那個普朗克論文,實際就是想隱瞞這個測量方法的真實秘密。 那些德國人,用了幾十年的測量方法也沒測量出來。因為,他們反復研磨更細小的物質,企圖讓紫外線推動,但是一直沒實現。 俺只拿了兩塊空玻璃板,一上一下,在顯微鏡鏡子下看見細菌的痕跡,把兩塊靠近的玻璃板零距離,弄到生物學顯微鏡下,一看,原來所謂拋物線是現成的。 --------------------------------- 要測量細菌掉落的時間,他們是怎麼搞的? 就是在下面那個玻璃板下弄一個豎立向上的顯微鏡,利用快速閃光照相機照相,上面的紫外線槍在電源計時器控制下,就可以測量出,細菌微粒飛行的時間:
1、感光照相到細菌的時間測量精確為T照,紫外線槍啟動的時間為T紫,細菌微粒被紫外線擊打的拋物線落到下面玻璃板上的時間為,(T照-T紫)。
2、兩塊玻璃的高度,為H,H=1/2gtt。t為下落時間,那麼反復上抬下面玻璃板高度,到拋物線終止位置,那麼豎直運動時間=水平運動時間,這樣,細菌水平運動的時間就被重力加速度和高度,給精確測量計算。
3、位移S=V0t-1/2 att,剩下的就是這個加速度和初速度的問題了。這已經接近可以實驗完成的1/2。測量不到V0就等於得不到初始動能。E=1/2MVV=hf(頻率)這個測量就完不成。根據國內某些實驗室的結果,德國的普郎克常數測量也只完成1/2,他們沒有考慮空氣阻力,就得到了S=V0t,從而計算出了V0,因為這也是世界上難得見到的科學實驗秘密了。如果這樣的話,普郎克常數就比實際的大。 V0=(S+1/2att)/t,實際這個空氣阻力,就是利用空氣密度和大氣壓計算的。細菌的顯微鏡半徑,就得到面積,它所受到的阻力等於大氣壓*細菌的截面積,那麼它的加速度=阻力/細菌的質量。 這個實驗,就按照所謂邏輯精密度完成了,但是其每個測量環節的精密度未知。一般說來,培育巨量的該種細菌是可以精密計算其質量的。這是生物學家早完成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