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脈診的方法步驟

脈診的方法步驟

發布時間:2022-01-12 16:26:30

1. 如何自學診脈

診脈-部位和方法 (一)診脈部位 診脈部位歷來有多種。《素問·三部九候論》記有三部九候診法;《靈樞·終始》提出人迎寸口診法;《素問·五臟別論》提出「獨取寸口」診法;漢·張仲景在《傷寒雜病論》中提出寸口趺陽或太溪脈的診法。 現在切脈沿用的寸口部位始見《內經》,《難經》對此有較詳細的論述,到晉代·王叔和編著的《脈經》,對脈診的理論作了較完整的整理。迄今脈診仍是中醫臨床診病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現在切脈部位使用最多的是寸口脈法。 (二)診脈方法 醫生診脈的指法十分重要,正確運用指法可以獲取比較豐富的脈象信息。診脈指法要領概括為三指平齊、中指定關,食指定寸,無名指定尺,以指目按脈脊,指法有舉、按、尋、總按、單診等。 三指平齊是指診脈者的手指指端要平齊,手指略呈弓形,與受診者體表約呈45°左右為宜,這樣的角度可以使指目緊貼於脈搏搏動處。指目即指尖和指腹交界棱起之處,與指甲二角連線之間的部位,形如人目,是手指觸覺較靈敏的部位。指目便於推移,以尋找脈動應指最佳的部位,並可調節適當的指力。指尖的感覺雖靈敏,但因有指甲,不宜垂直加壓。指腹的肌肉較豐厚,用指腹切脈有時會受醫者自身手指動脈搏動的干擾,容易產生錯覺。所以診脈時三指平按或垂直下指都是不合適的。 常用指法介紹於下: 1.舉法 是指醫生用較輕的指力,按在寸口脈搏動的部位,以體察脈搏部位的方法。亦稱「輕取」或「浮取」。 2.按法 是指醫生用較重的指力,甚至按到筋骨體察脈象的方法。此法又稱「重取」或「沉取」。 醫生手指用力適中,按至肌肉以體察脈象的方法稱為「中取」。 3.尋法 尋是指切脈時指力從輕到重,或從重到輕,左右推尋,調節最適當指力的方法。在寸口三部細細尋找脈動最明顯的部位,統稱尋法,以捕獲最豐富的脈象信息。 4.總按 即用三指同時用力診脈的方法。從總體上辨別寸關尺三部和左右兩手脈象的形態、脈位的浮沉等。總按時一般指力均勻,但亦有三指用力不一致的情況。 5.單診 用一個手指診察一部脈象的方法。主要用於分別了解寸、關、尺各部脈象的形態特徵,此外,兒童切脈時往往一指定三關。 .

2. 脈診的要領是什麼

中醫脈診之沉脈要領
沉行筋骨,如石投水。
按之有餘,舉之不足。診脈的時間最好是清晨,《素問·脈要精微論》指出:「診法常以平旦,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經絡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因為清晨時間病人不受飲食、活動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體內外環境都比較安靜,氣血經脈處於少受干擾的狀態,故容易鑒別病脈。但也不是說其 他時間就不能診脈,汪機認為:「若遇有病,則隨時皆可以診,不必以平旦為拘也。」總的來說,診脈時要求有一個安靜的內外環境。診脈之前,先讓病人休息片刻,使氣血平靜,診室也要保持安靜,以避免外界環境的影響和病人情緒的波動,並有利於醫生體會脈象。在特殊情況下應隨時隨地診察病人,又不必拘泥於這些條件。體位要讓病人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臟近於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並在腕關節背墊上布枕,以便於切脈。不正確的體位,會影響局部氣血的運行而影響脈象。指法醫生和病人側向坐,用左手按診病人的右手,用右手按診病人的左手。診脈下指時,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後高骨內側關脈部位,接著用食指按關前的寸脈部位,無名指按關後的尺脈部位,三指應呈弓形,指頭平齊,以指腹按觸脈體,用指腹感覺較為靈敏。布指的疏密要和病人的身長相適應,身高臂長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部位取准之後,三指平布同時用力按脈,稱為總按。為了重點地體會某一部脈象,也可用一指單按其中一部脈象,如診寸脈時,微微提起中指和無名指;診關脈則微提食指和無名指;診尺脈,則微提食指和中指,臨床上總按、單按常配合使用。診小兒脈可用「一指(拇指)定關法」,而不細分三部,因小兒寸口部短,不容三指定寸關尺,且易哭鬧,不合作。舉按尋這是診脈時運用指力的輕重和挪移,以探索脈象的一種手法。滑伯仁《診家樞要》說:「持脈之要有三:曰舉、按、尋。輕手循之曰舉,重手取之曰按,不輕不重,委曲求之曰尋。初持脈,輕手候之,脈見皮膚之間者,陽也,腑也,亦心肺之應也。重手得之,脈伏於肉下者,陰也,臟也,亦肝腎之應也。不輕不重,中而取之,其脈應於血肉之間者,陰陽相適,沖和之應,脾胃之候也。若浮中沉之不見,則委曲求之,若隱若見,則陰陽伏匿之脈也,三部皆然。」用輕指力按在皮膚上叫舉,又叫浮取或輕取;用重指力按在筋骨間,叫按,又叫沉取或重取;指力不輕不重,還可亦輕亦重,以委曲求之叫尋。因此診脈必須注意體會舉、按、尋之間的脈象變化。此外,當三部脈有獨異時,還必須逐漸挪移指位,內外推尋。尋者尋找之意,不是中取之義。平息一呼一吸叫做一息,診脈時,醫生的呼吸要自然均勻,用一呼一吸的時間去計算病人脈搏的至數,如脈之遲數,均以息計。另外,還提示醫生診脈時,要虛心冷靜,思想集中,全神貫注 地體會脈象,《素問·脈要精微論》說:「持脈有道,虛靜為保」。五十動每次診脈,必滿五十動。即每次按脈時間,每側脈搏跳動不應少於五十次,其意義是:一方面藉以了解脈搏跳動五十次中有沒有出現結 、代、促脈。但必要時可以延至第二第三個五十動,總以達到辨清脈象為目的,所以每次候脈時間以3~5分鍾為宜;另一方面,又提醒醫生診脈時不得三舉兩按草率從事。

3. 如何自學中醫怎樣把脈

1、《中醫基礎理論》要學,然後《中醫診斷學》配合《瀕湖脈學》一起學習,如果條件允許去其他中醫那見習一下,學會還是有可能的,但是想學精比較難。一般把脈象分成28種,不是一句兩句就能說清楚的。注意:《瀕湖脈學》是一定要好好研究的。

2、自學必在學好中醫基礎後,再讀脈學有關書籍,接觸臨床慢體會。

(3)脈診的方法步驟擴展閱讀:

自學也有三忌

一忌浮:指自學之人,心不專一,不能深入書中,只是浮光掠影地瀏覽一下,當然這種學習是沒有什麼結果之可言;二忌亂:指自學之人,沒有一個完整的學習計劃和步驟,一會兒看這本書,一會兒看另一本書,好像蜻蜓點水。

這種雜亂無章,沒有系統的學習,也必「學無所成」;三忌畏難:指自學之人,在自學過程中,有的內容看不進去,發生了困難。孰不知,凡是自己看不懂的地方,也正是知識貧乏的具體反映。如果不以釘子精神向深處深鑽以求解決,反而畏難自棄,必然枉費—番心機,半途而廢。記

得古人鞭策人們學習,說出許多的格言和警句,如什麼「石杵磨銹針,功到自然成」啦,「精神一到,鐵石為開」啦,「不經一翻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啦,都說明了一個真理,那就是只有堅持學習兩不畏難的人,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4. 脈診的方法和注意事項

一般以病人休息15分鍾 左手寸關尺分別是表示心肝腎 右手錶示肺脾腎

5. 如何把脈 請指教!

步驟很簡單,就是以左手的中指放在患者的右手橈骨莖突的位置上(就手掌後面稍微高點的那個地方,不是手背啊),也就是中醫的關位,根據患者的身高,依次擺開示指及無名指,也就是中醫的寸,尺位。不過具體能不能摸出來,這是個長期的功夫,而且最好能跟師指導,不然的話是不好自學出來的,光看書是沒什麼用的。

6. 脈診的具體步驟是什麼

脈診步驟歌訣:
首分浮沉,二辨虛實;
三去長短,四算疾遲;
五察脈形,樣樣皆知。
1、首分浮沉
什麼是「首分浮沉」?現解釋如下:
①、首先區別脈象是浮脈還是沉脈。因為切脈時手指是從淺表往深層逐漸探查的,首先輕觸皮膚(即「舉」),即可探出脈象是否浮脈;無浮脈則又加壓(即「尋」),在這個層次可觸到許多脈象;然後第三種力量即「按」,此時檢查是否沉脈。所以實際上「首分浮沉」是按照指頭用力的順序來探測脈象的位置。
②、在區別浮、沉過程中,可根據是否浮脈或沉脈來區別與浮、沉相關的脈象種類,它們是:
浮脈類——浮脈、濡脈、革脈、芤脈、散脈;
沉脈類——沉脈、牢脈、伏脈。
③、區別了浮脈類和沉脈類,在辨證診斷上可指明表證或里證。
2、二辨虛實
什麼是「二辨虛實」?現解釋如下:
①、在完成浮與沉兩類區別後,既知道了病證是表證或是里證,還要知道正氣和邪氣的關系(虛證或實證),而實證和虛證在脈象上的區別就是虛脈和實脈。所以探測脈象的第二步是區別脈象的虛與實(有力與無力)。
②、在區別脈象的虛或實(即有力與無力)時,又可區別與虛、實脈象相關的其他脈象。虛脈類——虛脈、微脈、弱脈;實脈類——實脈
3、三去長短
什麼是「三去長短」?現解釋如下:
①、長脈與短脈是兩類在脈形上有十分明顯特徵的脈象,手指觸及脈管即可區別是長或是短。
②、在作寸、關、尺三部探測時,首先區別出脈象的長脈、短脈,然後才能進一步探測寸、關、尺的脈象。
③、在區別長、短脈時,可以同時察知其他相關的脈象,如:長脈類——長脈、弦脈、細脈 短脈類——短脈
4、四算疾遲
什麼是「四算疾遲」?現解釋如下:
①、在確定好脈的脈位(脈位者左右辨長短弦細,上下看浮沉)和脈勢(脈勢者虛實也)後,接著就是脈搏的頻率和節律問題。
②、與脈搏頻率與節律相關的脈象有8種:
脈率——數脈、疾脈、遲脈、緩脈
脈律——促脈、結脈、代脈、散脈
5、五察脈形
什麼是「五察脈形」?現解釋如下:
①、在完成以上四步探測後,即可區別23種脈象,餘下的便是以脈形為主要特徵的4種脈象,它們是:洪、滑、澀、緊。
②、除洪脈獨特外,滑與澀相對而言,緊脈與澀脈相對區別。而洪脈出現的時機多在夏季或是發熱性疾病(陽明熱盛或溫病的氣分階段),或是危重病的最後階段,可以從其他信息獲得提示。
6、樣樣皆知
什麼是「樣樣皆知」?現解釋如下:
①、這是最後審查的時機。做到這一步時,對脈象的脈位(左右上下)、脈勢(虛實)、脈率(疾遲)和脈律(結代)、脈形(洪緊滑澀)等已經心中明了,不再是「指下難明,心中難了」。
②、將所有的信息予以綜合、分析得出結論。得出結論的方法是:
A:將所有的脈象信息如過篩一樣在腦中用28種脈象的定義過篩一遍,能用獨立脈象名定義則用獨立脈象名定義,否則用相兼脈象法定義脈象。
B:審查所得脈象與望、聞、問診所得信息的相符程度,然後決定脈象的真假,決定脈象在治療決策上的取捨。
C:細分寸、關、尺的問題:病情復雜、病因不明、病位不明時分寸、關、尺仔細檢查,否則可以不分。
舉例:
第一步浮沉,測得:脈位——浮;
第二步虛實,測得:脈勢——虛、軟;
第三步長短,測得:脈位——寸關尺三部皆有;
第四步算疾遲,測得:脈律、脈率——正常;
第五步脈形,測得:脈形——如絲線;
第六步綜合,還有信息:病症四肢無力、面色淡黃、頭重嗜睡、口淡無味、大便稀、小便少、舌淡紅、苔薄白膩;
結論:用相兼法判脈: 浮細——不對! 用獨立命名法判脈: 濡——對。
以上是個人對脈學的體會,臨床用來很是得心應手;有時被朋友考問中醫技術的神秘時,也令朋友不得不嘆服!要有這個技術的前提是:1)心裡真正明白每種脈象的概念;2)多多臨床實踐。
脈診是中醫的基本技術。當前的中醫脈診一般是指寸口脈診,同時多以李時珍醫神歸納的28脈為標准,現今的大學本科教材也多以此為教材,本文也是以此為基礎標准。根據學生的要求,結合本人的看法,現修校解析如下,也歡迎中醫同道批評指正和探討。
一、脈診的基本理論
1、切脈的意義:
脈診是中醫臨床不可缺少的診察步驟和內容。脈診之所以重要,是由於脈象能傳遞機體各部分的生理病理信息,是窺視體內功能變化的窗口,可為診斷病證提供重要依據。歸納起來有如下幾點:
①辨別病證的部位:如浮脈主表證,沉脈主里證。
②辨別病證的性質:如遲脈、緊脈主寒,數脈、滑脈主熱。
③辨別邪正的盛衰:如虛脈主正氣虛,實脈主邪氣實。
④辨別病證的進退:如外感熱病,熱勢漸退,脈象出現緩和是將愈之像。
2、中醫切脈的特點
①中醫脈象的構成元素包括脈博的位置、速率、節律、形態、勢力(氣勢力量)五種。
②脈診學是一門深奧的經驗醫學知識,具有的技巧很多,必須熟悉理論,然後勤於實踐。
③脈象與病症有不相符之處,診斷時要運用從舍方法來處理脈象。
3、脈象的取捨(脈症順逆與從舍)
脈象的取捨是指從脈和症的相對應性來判別疾病的順逆和何時取脈或何時取症。這說明脈象是疾病表現的一個方面,不是全部,只能把脈象當作一個方面的信息為診斷作參考,要全面運用四診合參,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①脈症順逆
脈症順逆是指從脈症的相對應、不相對應性來判別疾病的順逆(順逆是指疾病順利進展與否,邪氣與正氣的關系),如:
脈症相應——脈與癥候相一致:表證見浮脈,熱證見數脈為順。
脈症不相應——脈和癥候不一致,如表證見沉脈,熱證見遲脈為逆。
脈症相應——暴病、新病見浮、洪、數、實為順,說明正氣充實能抗邪。久病、舊病見沉、微、細、弱為順,說明邪衰正復有望。
脈症不相應——新病見沉、細、微、弱,說明正氣已衰。久病見浮、洪、實為逆,說明正氣已衰,邪氣不退。
②舍脈從症,舍症從脈(症真脈假,症假脈真)
症真脈假——舍脈從症,即不考慮脈象的意義,只考慮症的意義。如:症見腹脹悶,疼痛拒按,大便乾燥,舌紅苔黃厚焦躁,脈沉細——真症,為里熱證,取其症;脈沉細為脈假(脈沉細主虛寒);這時要舍脈。
症假脈真——舍症從脈,即不考慮症狀的意義,而考慮脈象的意義。如:症見四肢冷,大便閉,腹痛腹脹,脈滑數——症假(似為寒盛證候),舍症;脈滑數為脈真,是里熱壅盛的表現,這時要取脈。
4、三部九候的應用
疑難病運用左手心肝腎、右手肺脾命和三部舉按尋,一般情況下不用九候。
5、正常脈象——胃、神、根
在中醫理論中,正常脈象可以用「胃、神、根」三個字來概括。正常脈象的形象特徵是:寸關尺三部皆有脈,不浮不沉,不快不慢,一息4-5至,相當於72-80次/分(成人),不大不小,從容和緩,節律一致,尺部沉取有一定的力量,並隨生理活動、氣候、季節和環境等的不同而有相應變化。
①有胃:「有胃」是指指下具有從容、徐和、軟滑的感覺。平人脈象不浮不沉,不疾不徐,來去從容,節率一致;即使是病脈,不論浮沉遲數,但有沖和之象,也是「有胃氣」。
②有神:「有神」是指脈率整齊、柔和有力。即使微弱之脈,但未至於散亂而完全無力;弦實之脈,仍感柔和之象,皆屬「有神氣」。反之,脈來散亂,時大時小,時急時徐,時斷時續,或弦實過硬,或微弱欲無,皆是「無神」。

7. 如何正確應用脈診

脈診是一種簡便而細致的診斷方法,要想摸得准確,除掌握各種脈象特點,反復實踐,認真分辨外,還要採用正確的診脈方法。 診脈時,要讓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臂宜向前或略左右伸展平放,並注意使手臂位置與心臟保持同一水平,直腕仰掌,以使血流暢通,不致影響真實脈象。 對成年人診脈,應用三指定位法,即先以醫生的中指按在病人掌後高骨(橈骨莖突)內側的橈動脈上定關脈,然後食指按在中指關脈之前定寸脈,用無名指按在中指關脈之後定尺脈。三指隆起呈為弓形,指頭齊平,以指腹按觸脈體。三指平布,疏密要適宜,布指的疏密要與患者的身高相適應,身材高大的布指宜疏,身材矮小的布指宜密。小兒寸口脈部位甚短,不宜用三指候寸、關、尺,可採用「一指(拇指)定關法」,不再細分三部。 按脈時指力要適當,分浮、中、沉三層進行,輕微用力按在皮膚上為浮取,名叫「舉」;重按至筋骨為沉取,名叫「按」;不輕不重,中度用力按到肌肉為中取,名叫「尋」。這樣寸、關、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合稱「三部九候。」 在診脈過程中,三指平布同時使用同樣的力量,按診三部脈象,叫做「總按」,是診脈常法。也可單按其中某一部,如診寸部脈時,微微提中指和無名指;診關部脈時,則微微提食指和無名指;診尺部脈時,則微微提中指和食指,叫做「單按」或「單診」。臨床上,總按與單按常配合使用,先單按或先總按均可。 此外,診脈時應有一個安靜的環境。患者診脈前要避免較大的活動或精神刺激,以使氣血和調,才能反映出真實脈象。古人曾強調選擇「平旦」(即清晨)診脈,即是此意。醫生在診脈之時,必須呼吸均勻,平靜,態度認真,把注意力集中於指下,細心體察脈象。每次診脈的時間,古人強調不應少於脈跳五十次,現在一般不應少於一分鍾,必要時診脈時間還可長些。時間過短不僅不能精確地體察脈象,而且也容易漏診促、結、代等脈。

8. 診脈的方法

診脈又稱切脈、按脈、持脈。脈象的形成與臟腑氣血密切相關,若臟腑氣血發生病變,血脈運行就會受到影響,脈象就有變化。而脈象的變化與疾病的病位、性質和邪正盛衰相關,病位淺在表則脈浮,病位深在里則脈沉;疾病性質屬寒則脈遲,屬熱則脈數 ;邪氣盛則脈實 ,正氣虛則脈虛。脈診在臨床上,可推斷疾病的進退預後。如久病脈緩,是胃氣漸復病情向愈之兆 ;久病脈洪 ,則多屬邪盛正衰的危候。外感熱病,熱勢漸退,脈象出現緩和,是將愈之候;若脈急數,煩躁,則病進。脈診的方法有 3種:①遍診法。切脈的部位有頭、手、足三部(見三部九候)。②三部脈診法。即察人迎、寸口、趺陽三部脈。其中以寸口候十二經,以人迎、趺陽分候胃氣,也有加上足少陰 (太溪穴)以候腎的。③寸口診法。即診察腕後橈動脈所在部位 。遍診法和三部脈診法已很少採用,只在危急的病證和兩手無脈時才診察人迎、趺陽、太溪,以確定胃腎之氣的存亡。
1.時間:診脈的時間最好是清晨,《素問·脈要精微論》指出:「診法常以平旦,
陰氣未動,陽氣未散,飲食未進,經脈未盛,經絡調勻,氣血未亂,故乃可診有過之脈
。」因為清晨時間病人不受飲食、活動等各種因素的影響,體內外環境都比較安靜,氣
血經脈處於少受干擾的狀態,故容易鑒別病脈。但也不是說其 他時間就不能診脈,汪機
認為:「若遇有病,則隨時皆可以診,不必以平旦為拘也。」總的來說,診脈時要求有
一個安靜的內外環境。診脈之前,先讓病人休息片刻,使氣血平靜,診室也要保持安靜
,以避免外界環境的影響和病人情緒的波動,並有利於醫生體會脈象。在特殊情況下應
隨時隨地診察病人,又不必拘泥於這些條件。
2.體位:要讓病人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臟近於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
上,並在腕關節背墊上布枕,以便於切脈。不正確的體位,會影響局部氣血的運行而影
響脈象。
3.指法:醫生和病人側向坐,用左手按診病人的右手,用右手按診病人的左手。診
脈下指時,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後高骨內側關脈部位,接著用食指按關前的寸脈部位,無
名指按關後的尺脈部位,三指應呈弓形,指頭平齊,以指腹按觸脈體,用指腹感覺較為
靈敏。布指的疏密要和病人的身長相適應,身高臂長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
宜密。部位取准之後,三指平布同時用力按脈,稱為總按。為了重點地體會某一部脈象
,也可用一指單按其中一部脈象,如診寸脈時,微微提起中指和無名指;診關脈則微提
食指和無名指;診尺脈,則微提食指和中指,臨床上總按、單按常配合使用。
診小兒脈可用「一指(拇指)定關法」,而不細分三部,因小兒寸口部短,不容三指
定寸關尺,且易哭鬧,不合作。
4.舉按尋:這是診脈時運用指力的輕重和挪移,以探索脈象的一種手法。
滑伯仁《診家樞要》說:「持脈之要有三:曰舉、按、尋。輕手循之曰舉,重手取
之曰按,不輕不重,委曲求之曰尋。初持脈,輕手候之,脈見皮膚之間者,陽也,腑也
,亦心肺之應也。重手得之,脈伏於肉下者,陰也,臟也,亦肝腎之應也。不輕不重,
中而取之,其脈應於血肉之間者,陰陽相適,沖和之應,脾胃之候也。若浮中沉之不見
,則委曲求之,若隱若見,則陰陽伏匿之脈也,三部皆然。」用輕指力按在皮膚上叫舉
,又叫浮取或輕取;用重指力按在筋骨間,叫按,又叫沉取或重取;指力不輕不重,還
可亦輕亦重,以委曲求之叫尋。因此診脈必須注意體會舉、按、尋之間的脈象變化。
此外,當三部脈有獨異時,還必須逐漸挪移指位,內外推尋。尋者尋找之意,不是
中取之義。
5.平息:一呼一吸叫做一息,診脈時,醫生的呼吸要自然均勻,用一呼一吸的時間
去計算病人脈搏的至數,如脈之遲數,均以息計。另外,還提示醫生診脈時,要虛心冷
靜,思想集中,全神貫注 地體會脈象,《素問·脈要精微論》說:「持脈有道,虛靜為
保」。
6.五十動:每次診脈,必滿五十動。即每次按脈時間,每側脈搏跳動不應少於五十
次,其意義是:一方面藉以了解脈搏跳動五十次中有沒有出現結 、代、促脈。但必要時
可以延至第二第三個五十動,總以達到辨清脈象為目的,所以每次候脈時間以3~5分鍾
為宜;另一方面,又提醒醫生診脈時不得三舉兩按草率從事。

閱讀全文

與脈診的方法步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總肩寬怎麼量的正確方法 瀏覽:122
屏蔽盒的連接方法 瀏覽:950
蘋果7的浮球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00
誰的教學方法最好 瀏覽:947
頭痛的原因與治療方法 瀏覽:942
山東東營退休工資計算方法 瀏覽:810
腳穿鞋起紅色的泡了怎麼處理方法 瀏覽:89
微信里的消息提示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830
對病因不明的疾病用什麼研究方法 瀏覽:747
酒店投資決策分析方法與應用7 瀏覽:683
二頭最好的鍛煉方法 瀏覽:905
小兒鼻炎有什麼好方法預防 瀏覽:940
如何快速賺錢方法都可以 瀏覽:883
elisa方法是什麼 瀏覽:178
電動車真空車胎安裝方法 瀏覽:901
調漂方法的講解視頻 瀏覽:810
積壓的文具商品用什麼方法處理 瀏覽:405
樓房循環泵安裝方法 瀏覽:206
給幼魚換水的正確方法圖片 瀏覽:566
腦囊蟲病常用的檢查方法 瀏覽: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