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述估測森林葉面積指數有哪幾種方法
葉面積指數(Leaf Area Index, LAI)是表徵植被冠層結構重要變數之一,是許多生態系統、作物生長和森林生產力模型一個非常重要的輸入參數。本文採用三種不同方法即經驗公式法、光學儀器法和遙感法估測森林葉面積指數。基於森林實地測量數據和高光譜遙感數據,從單株樹、樣地和區域三個尺度運用不同方法估測LAI,並討論分析它們之間的區別及估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本文以浙江省衢州市古田山自然保護區和浙江農林大學植物園為研究區,採用Hemiview冠層分析儀測量有效LAI、經驗公式法測量單面LAI和PROSAIL模型反演有效LAI,研究的內容主要有:1)不同研究區單株樹有效LAI與單面LAI的比較分析;2)研究區內植株LAI與胸徑(或地徑)、冠幅和樹高的定量關系;3)古田山樣地有效LAI與單面LAI的比較與分析;4)不同林分類型對有效LAI與單面LAI的影響;5)分析Hyperion提取的DD、DVI550、DVI670、GNDVI、MCARI、MCARI、mDN705、MSR、MSR705、NDI、NDVI、PSNDa、PSNDb、PVR、RVI680、RVI750、RVI800、SAVI、SIPI、TVI和VOGa20種植被指數與有效LAI與單面LAI的相關性,選取最優植被指數建立LAI反演模型;6)採用PROSAIL模型建立查找表來反演LAI。
結果表明:1)不論是單株樹還是樣地觀測估算得到的有效LAI值均小於單面LAI值,且二者呈很好的倍數關系;但這個倍數會隨觀測對象的不同而不同,本次實驗數據顯示單株時倍數最大,其次是樣地,且古田山單面LAI與有效LAI的倍數高於植物園內。2)不同樹種LAI與胸徑、冠幅和樹高的相關性不同,因此利用樹木結構參數估測LAI時盡量胸徑、冠幅和樹高均利用;3)林分結構與類型不同也會影響有效LAI與單面LAI的倍數,在估測LAI時若考慮林分年齡、空間結構等因素將會提高精度;4)本次實驗結果顯示PSNDa植被指數與有效LAI的相關性高於其他植被指數,而RVI680植被指數與單面LAI相關性最高;5)由PROSAIL模型估算的有效LAI值與光學儀器法觀測的有效LAI值較一致,但遠小於單面LAI。
2. 葉面積密度怎麼測定
體積=底面積*高
密度=體積/質量
面積=圓(周長*π)
梯形(上底+下底)*高/2
矩形=長*高或底*高
三角形=底*高/2
(望採納)
3. 葉片特別多的植物測葉面積時怎樣取樣
這片特別多的植物側葉片的面積時怎麼樣?取樣子,那當然是選取中等大小的葉片作為代表,然後數一下葉片的片數存起來,大概就可以了
4. 植物葉片葉面積的測定
葉片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是眾多關於估算植物特徵參數模型輸入或輸出的重要參數常用在植物生物生化、生理生態、作物栽培管理與育種等研究和應用方面。因此,准確獲取所研究對象單位葉面積具有重要的意義。當前測定葉面積的方法主要有方格法、紙重法、光電面積儀法、激光葉面積法、求積儀法、鮮重法、系數法(直尺法)等"「並且隨著計算機硬體成本的下降和處理速度的提高各種軟體的快速開發,使得計算機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因此也有研究人員將數字圖像處理技術應用於葉面積的測定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測定葉面積時盡管有很多方法可供擇但各種方法在測定的准確性操作的難易程度、儀器設備水平、成本高低、工作環境、條件要求等方面均有差異這將影響研究者對測定方法的選擇。有關葉面積測定方法前人從不同角度對其進行了介紹及比較分析。王家保等對方格計演算法、求積儀法、直接稱重法、畫紙稱重法和回歸方程法進行了比較分析得出以不同方法測定的同一樹種的葉面積結果之間無顯著差異;盧美英等「用面積對葉長直線回估法等9種方法測定了4個枇把品種的葉面積經方差分析證明9種方法所測面積無顯著差異並且提出回歸方程和系數法不必摘葉可活體測定有一定的實用價值;楊勁峰等和張恆敢等」詳細介紹了使用 Matlab、 Photoshop等軟體測定葉面積的原理並且簡單比較分析了數字圖像處理技術應用於葉面積的則定的優點。這些研究對建立快速、便走、葉面積的方法具有積極推動作用。但對辺定葉面積常用方法與目前出現的數字圖像處理去等多種方法開展綜合研究、分析與判少見報道。
測量
二、方法
1方格法
將葉片的輪廓描在標准計算紙(最小方格的規格為 Imm xmm上,統計葉輪廓占的小方格數(達到或超過半格的算1格不足半格的捨去)即得到用方格法定的葉面積。
2紙重法
又稱剪紙稱重法將方格去測葉面積時描繪在標准計算紙上的葉形沿輪廊線剪下,得到紙模,在電子分析天平上稱得紙模重量將此重量除以單位面積標准紙重即得到用紙重法古測的葉面積。
3數值像處理技術法
利用圖像處理軟體( Matlab、 Photoshop等)中圖像直方圖得到葉片的像素個數乘以單個像素所代表的實際葉面積得出所測葉片的面積。
4激光葉面積法
使用 ADC Bioscicntific Limited公司生產的AM20激光葉面積儀測定
5打孔稱重法
從所測葉片總體中選擇部分葉片使用打孔器打孔(打孔器面積為S)計下孔片數(N)並將孔片與所有所剩葉片分別烘乾至恆重(分別為W和W),用公式:NxS×(Wp+wr)/Wp得出所葉片的面積。
6系數法
又稱直尺法,該法將量出各片葉的長度(從葉基到葉尖不含葉柄和葉(葉片上與主脈垂直方向上的最完處)求出長與的乘積。將各片葉用經典的方格法測得的面積除以這片葉的長寬積算得面積與長積之比即「系數以50片葉的系數的平均值為該品種的系數」記為將各片葉的長完積乘以C-即得到各葉以系數法估測的葉面積
測量
7乾重法
在萬分之一電子天平上稱出所則的部分葉片乾重將以經典的方格法測得的這部分片的總面積S除以W得到這種葉每克乾重所具有的面積K然後稱出整片葉子的鮮重W將W以K則到交如計用乾重法估測的葉面積。
8鮮重法
將於重法中的干物質換為魚物質即可。
9數據處理對同一樣本連續測定12次,數據用標准統計軟體SPSS進行分析處理。
5. 如何測量小麥的葉面積
測小麥葉片葉長、葉片中間葉寬 長乘以寬乘以70%=小麥葉面積
葉面積指數 70%
小麥葉面積=長*寬*70%
6. 什麼叫小麥葉面積系數怎樣測定
小麥葉面積系數是指單位面積土地(一般指666.7米2)上小麥植株綠色葉片總面積與單位土地面積的比值,葉面積系數是衡量群體結構的一個重要指標。系數過高影響小麥群體通風透光;過低不能充分利用光能。小麥不同生育時期葉面積系數有很大變化,通過栽培管理措施,合理調控群體發展,使葉面積系數達到最適數值,有利於小麥獲得高產。葉面積測定的方法很多,可以通過葉面積儀直接測定,還有一般常用的烘乾法和長乘寬折演算法。
(1)葉面積儀測定法
先測定若干有代表性單位面積樣點(一般要求5點以上)上植株的全部葉面積,取其平均值,然後再計算葉面積系數:
葉面積系數=樣點葉面積/樣點面積
或從田間取有代表性的麥苗樣本50株,測定其全部綠葉面積,計算單株葉面積,再根據基本苗數,計算葉面積系數:
葉面積系數=單株葉面積×666.7米2基本苗數/666.7米2
(2)烘乾法
取若干有代表性單位面積樣點(一般要求5點以上)上的植株,分別在每個部位葉片中部取一定長度(一般為3~5厘米)的長方形小葉塊,將小葉塊拼成長方形(標准葉),量其長、寬,求得葉面積(S1),然後烘至恆重稱重量(g1)。將剩餘的葉片烘至恆重,稱其重量(g2),各測定樣點的平均值,即可計算出葉面積系數:
樣點葉面積=標准葉的葉面積(S1)×(g1+g2)/g1
葉面積系數=樣點葉面積/樣點面積
也可以從田間取有代表性的麥苗樣本50株,先從樣本中取5~7株,同上取標准葉求出葉面積(S1)和重量(g1),另從樣本中取30株,取其全部綠葉烘至恆重,稱其重量(g2),經過下面的計算求出葉面積系數:
單株葉片乾重=g2/30株
單株葉面積=單株葉片乾重×S1/g1
葉面積系數=單株葉面積×666.7米2基本苗數/666.7米2
(3)長乘寬折演算法
選取有代表性的30株麥苗,直接量出每株各綠葉的長度和最寬處的寬度,相乘以後再乘以0.83系數,取其平均值,求出單株葉面積,即可計算出葉面積系數:
葉面積系數=單株葉面積×每666.7米2基本苗數/666.7米2
也可以取若干有代表性單位面積樣點(一般要求5點以上)上的植株,直接量出每株各綠葉的長度和最寬處的寬度,相乘以後再乘以0.83系數,取各點面積平均值,即可計算出葉面積系數:
葉面積系數=樣點葉面積/樣點面積
7. 如何測量樹葉的面積
方案1:
去文具店買一張坐標紙(幾毛錢),將葉子貼在紙上畫出其輪廓,數一數輪廓中的格子數(不到格子一半的不計數,大於格子一半的計一格)。測出10×10個格子的面積(邊長的平方),再除以100就是一個格子的面積。最後將葉片輪廓中的格子數×單個格子的面積=葉面積。(坐標紙的格子很小,直接測一格的面積不準確,所以測10×10個格子的面積。)
方案2:
選一張質量均勻的紙(一般的列印紙即可),拆成長方形,記錄下長和寬,算出其面積(長×寬),稱其重量。在紙上畫出葉子的輪廓,並將其剪下,稱出葉片輪廓紙的重量。用葉片輪廓紙的重量÷整張紙的重量×整張紙的面積=葉面積。
方案2比方案1更准確,但是工序更復雜,你可以任選其一。用一條線把樹葉圍起來看長多少
8. 葉面積測定儀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我的理解是,葉面積測定儀YMJ-C通過光感或者微波對葉片表面積進行測量。通過內部建模,記錄保存葉面積測量數據,在現場快速得到結果。
9. 寫出葉面積測定步驟
當然是葉面積測定儀比較好了。我們用的是托普儀器的YMJ-C來測量葉面積的,但這個不光是測量葉面積,其實最主要的還是測量蟲斑面積。葉面積測定儀可以針對任何不規則形狀,任何厚度和水分含量的葉片進行面積測量。特別適用於葉子較小較細或非常不規則的葉片,如草葉和松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