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腿長的測量方法是怎樣的
全腿長(腿長)一般採用從髂前上棘點(或恥骨聯合點)至地面、內踝點、脛骨點的折演算法進行測量(凡涉及大腿段的測量指標均系如此)。也有以大轉子點作參考測量點進行近似測量。使用不同測點(大轉子點、恥骨聯合點或髂前上棘點)測定全腿長(腿長)有所不同。任何一種測量法都測不出全腿長(腿長)的精確的解剖學長度。
1、大轉子點高
以大轉子點高+23mm為下肢長,與身高比較。
嚴格意義的下肢長應以股骨頭頂點為起點,但在活體測量中,探覓該點十分困難。而以大轉子為起點加上大轉子至股骨頭頂點之間的距離的平均值來計算下肢長也有問題。盡管大轉子形狀突現於人體表面,但它是一個球面,很難定出測點。
2、髂前上棘點高
以髂前上棘點高-40mm為下肢長,與身高比較。在人體測量中常以髂前上棘為起點,減去髂前上棘至股骨頭頂點的平均值來計算下肢長。
3、臀溝高
以臀溝最下緣高為下肢長,以第七頸椎棘突至臀溝最下緣的距離為軀干長,相互比較。
4、會陰高
以會陰高為下肢長,與身高比較。不同參考資料中,會陰點可以是左右兩側坐骨結節最下點的連線與正中矢狀面的交點,也可以位於恥骨聯合下緣。前者測量所得的會陰高其實就是身高減坐高。
其次,測量會陰高時,被測者採取立姿,會陰點往往不好確定,活動直尺卡的位置和松緊程度對測量結果有所影響。在一些文獻中,會陰高數據缺乏參考性。
5、坐高和馬氏指數
以坐高為軀干長,以身高減坐高為下肢長,以馬氏軀干腿長指數反映身體上下部分的相互比例。
(1)腿長測量方法圖擴展閱讀
1、由於大腿頂端難以找到確定的測點,所以不易進行精確的測量,股骨頭頂端雖是一個較好的起點,但探尋困難且不易准確。在《用於技術設計的人體測量基礎項目》中,大腿長用「髂前上棘點(is)至脛骨點(ti)的垂直距離」表示,該長度大於真正的大腿長(股骨長)。
在體育測量中,大腿長用大轉子點高(下肢長B)減去脛骨點高(小腿長A)表示,該長度小於真正的大腿長(股骨長)。在《服裝用人體測量的部位與方法》中,大腿長用「腿內側自會陰點至脛骨點(膝部)的垂直距離」表示,該長度小於真正的大腿長(股骨長)。
2、[(大轉子點高-脛骨點高)/身高]×100:亞洲男性平均為25.30,亞洲女性平均為25.75 ;歐美男性平均為24.88,歐美女性平均為25.13。
[(大轉子點高-脛骨點高)/大轉子點高]×100:亞洲男性平均為49.53,亞洲女性平均為50.30;歐美男性平均為47.70,歐美女性平均為48.00。
[(大轉子點高-脛骨點高)/脛骨點高]×100:亞洲男性平均為98.12,亞洲女性平均為101.21;歐美男性平均為91.20,歐美女性平均為92.31。
真正的腿長一般認為是從從髖骨到腳後跟,民航飛行員及空乘體檢的時候測量腿長的方法是從腳後跟到屁股與大腿的那個明顯的分界線。
醫學上通常認為下肢的長度是由髂前上棘到內踝下緣。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腿長的測量是從跟骨開始也就是從地面,上到大腿外側可膜到一骨性標致,為大轉子,
其上端平對股骨頭,此長度為腿的長度,髖骨是由三塊骨頭組成的,前面位於臍下可摸到一骨,為恥骨的恥骨聯合部分,
再向下摸到肛門兩側各有一骨為坐骨結節,是屬坐骨部分,另沿腰部向下,可以摸到一條狀骨,也就是皮帶所在位子,為髂骨脊,是髂骨的一部分,背部藉以骶骨相連,圍成骨盆
運動員,舞蹈演員,一些職業嚴格體檢(例如飛行員)等人體黃金分割點模特會有這樣的測量 在比基尼這種展現人體美的方式是非常適用的常說的上下半身
是以盆骨頂部突出骨頭為劃分的,上下半身在行走的時候是有明顯動作幅度區別的。
化妝師給出的答案是抬起一條腿,大腿與上半身的交界點,這里考慮日常活動的姿勢吧人作為視覺動物,認為某個人腿長這里有很多因素。
加強運動 最簡單是提臀效果會有明顯變化。
(2)腿長測量方法圖擴展閱讀
最佳運動時間是指進行體育運動的最佳時間,即下午3點至5點。研究發現,高強度運動可在飯後兩小時進行;中度運動應該安排在飯後一小時進行;輕度運動則在飯後半小時進行最合理。
體力的最高點和最低點受機體「生物鍾」的控制,一般在傍晚達到高峰。
如早晨時段:人體進行劇烈運動時,可促使交感神經興奮起來,這種急速變化可使機體產生一系列變化,並影響全天精神狀態,對健康有害。
另外這個時段血糖正處於低水平,運動會消耗大量的血糖,容易導致低血糖的症狀。而在上下午時段運動,則又受上班、工作、家務等客觀因素的影響。
⑶ 腿長怎麼量圖解
雙腿合並,把米尺從腳外側踩住即可量腿長。
注重身材的模特界,則會用臀線高代表腿長,一般臀線測量結果會略低於會陰高1-3cm(而臀部下垂等問題也可能造成這個差距擴大),但無論是會陰高還是臀線高,測量起來都不易准確(找他人幫忙測量還可能會有些難言的尷尬),於是另一種腿長表達方式非常有必要。
(3)腿長測量方法圖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腿長正確的計算方式應該是等於(身高-坐著時的高度)/坐著時的高度*100%來計算比例。
2、比例小於74.9的屬於超短腿,75-84.9之間屬於短腿,85-89.9之間屬於正常范圍,超過了90以上的都屬於長腿。
3、一般而言大概只有5.9%的人屬於短腿型,可以在視覺上非常明顯的分辨出來。
4、而屬於長腿的人則更少,大概只有1.3%的比例,其中又以女性居多。
⑷ 怎麼測量腿長
腿長,一般是比較口語化的說法,在身體形態測量領域我們一般稱之為下肢長。根據測量起始點的位置不同,可以將下肢長分為四種。下肢長有專門的測試工具——馬丁尺,一般用長的馬丁尺來測試下肢長。測量下肢長時有專門的姿態要求:受試者需自然站立,兩腿分開與肩同寬。測量人員站立在受試者右側。分別按照以下測量點進行測量。最常用的四種下肢長測量方法如下:
下肢長H:H點是髂嵴與腋中線的交點,即髂嵴點,是髂嵴上緣最向外突出的點。相當於髂嵴的最高點。它反映人體下半身(包括下肢在內)的總長度,近似人體重心的高度。測量髂棘點至地面的垂直距離。
下肢長A:A點是髂前上嵴上緣,即髂前上棘點,是髂前上棘最向前下方突出的一點。。髂前上棘點至地面的垂直距離。
下肢長B:B點是大轉子上緣最高點,它能反映出臀部位置的高低。測量大轉子點至地面的高度。
下肢長C:C點是臀紋線,即臀部與大腿的相交的部位。測量臀紋線至地面的垂直距離。
四種下肢長的大小順序應為:下肢長H>下肢長A>下肢長B>下肢長C,其中下肢長B在體育測量中是最為常用的指標。但下肢長B的測試點大轉子在實際測量中不容易找到,或容易找錯,所以一般在測量時需要專業的測試人員進行測試才能盡可能的控制測量誤差,得到較為可靠的數據。
⑸ 正確量腿長的方式是怎樣的求圖解。
1、腕線過襠:腕線過襠是最容易測的,只要站直手臂自然下垂,看你的手腕線是否超過襠部位置,因為一般腿長的人,手臂也更長,所以手腕線就會超過襠部位置。比如腿非常長的維密天使們,在雙手不靠近大腿的情況下,基本都是腕線過襠,日常大眾腕線過虎口,身材比例算是不錯了。
一般人的上下身比例在10-12cm左右,如果你的比例超過14cm。那恭喜,你能勝任模特這個職業。
⑹ 腿長到底怎麼算
腿部的測量方法是用軟尺從腳踝測量到胯骨,胯骨就是臀部外側最突出的骨頭,最好請人幫忙測量,這樣數據會更加准確。
腿長的測量方法:
1、身體放鬆站直,肩部打開,收腹挺胸,雙腳分開,下巴微微抬高。
2、用腳踝壓住軟尺,將軟尺延伸到胯骨處,最好請別人幫忙測量,這樣可以保證數據的准確性。
測量腿長的注意事項:
1、自己測量的話身體會處於緊綳狀態,數據會有不同程度的偏差,最好請別人協助測量。
2、胯骨較寬的人群,應將軟尺擺放在腿部內側。
3、劇烈運動後不要測量腿長,劇烈運動後身體肌肉會呈現不同程度的收縮狀態,這時測量的數據偏差較大。
腿部脂肪太多幾乎是每個女生的噩夢,這些贅肉使你無法穿那些漂亮又有氣質的衣服,其實我們可以通過減肥來解決這個問題。
深蹲
雙手舉高,慢慢深蹲,緩緩站起,動作不用太快,每天做兩次,一次做三組,每組做五次深蹲,長期堅持效果非常明顯。
拉伸
雙手掐腰,雙腳打開,慢慢向一側傾斜,拉伸一側臀部肌肉,堅持十秒換另一側,每次做兩組,每天做兩次,一個月後就會有效果。
⑺ 腿的長度應該怎麼量
網路測腿長
腕線過襠,這個很好理解自然站立狀態下手臂垂放向下的時候手腕超過襠部。雖然理論上來講腿部修長的人手臂自然也不會短,但終究還是要參考一下每個人手臂長短不一,所以這一測量方式並不十分准確。
網路測腿長
抱膝過肩,這一測量方式也並不十分准確。主要跟身姿形態,是否有穿高跟鞋,小腿較長等諸多因素有關,並不可取。
腿長是從臀線開始測量的。
臀腿的訓練可以很好的提升臀線。直立站立時大腿後側與臀部的分界線到地面(要光腳哦)的距離就是腿長。
如果還想要測算上下半身比還需要在測量一下頸後骨(挺胸低頭時後頸最突出的部位)到尾龍骨(臀部正中間比較尖的一塊小骨頭)的距離就是上半身長。
用腿長-上身長=上下半身比。一般會在10-12cm左右,如果>14cm,那比例簡直不要太好,有成為超模的潛質。
而生活中測量腿長一般從襠部開始量,所以會比臀線高2cm左右。
馬氏軀干腿長指數
⑻ 腿長怎麼量應該從哪到哪
01 從髖骨到腳後跟
腿長的量法是從髖骨到腳後跟測量長度。民航飛行員及空乘體檢的時候,測量腿長的方法是從腳後跟到臀部下端皮紋線。醫學上通常認為下肢的長度是髖骨上棘到內踝下緣。還有一種觀點認為,腿長的測量是從根骨開始也就是從地面,上到大腿外側可膜到一骨性標致,為大轉子。其上端平對股骨頭,此長為腿的長度。
全腿長等於大腿長加小腿長,或下肢全長減內踝高。由於大腿的起點(股骨頭頂端)無法在外表找到確切的位置。因此,下肢全長(下肢長)、全腿長(腿長)、大腿長一般採用從髂前上棘點(或恥骨聯合點)至地面、內踝點、脛骨點的折演算法進行測量。也有以大轉子點作參考測量點進行近似測量。
實際工作中通常使用一些更易測量的數據表示腿長,即廣義的腿長,從大到小依次為髂嵴高、臍高、髂後上棘高、髂前上棘點高、大轉子點高、恥骨聯合高、臀峰點高、會陰高、身高減坐高、**高 。也有用上述各種立姿高度減去內踝高或外踝高表示腿長的,如臍高減內踝高 ,髂前上棘點高減內踝高 ,大轉子點高減外踝高 ,會陰高減內踝高等。
其中,會陰高有兩種:一是左右兩側坐骨結節最下點的連線與正中矢狀面的交點至地面的垂距,等於身高減坐高;二是恥骨聯合下緣高,略大於身高減坐高,略小於恥骨聯合高。學術上一般採用身高減坐高表示腿長,採用馬氏軀干腿長指數反映上下半身比例。
⑼ 褲子腿長怎麼量正確
1、首先雙腿合並並把米尺從腳外側踩住,千萬別踩多了,踩多了數字就不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