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風箏的製作方法和步驟
風箏的形狀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鳥,昆蟲,動物及幾何立體等,而圖案方面,主要由個人喜好而設計,有宣傳標致,動物,蝶,飛鳥等,琳琅種種。
風箏的建造材料除了絲絹,紙張外,還有塑膠材料造的,骨桿有竹篾,木材及膠棒來造,近來有人設計一種無骨風箏,它的結構是引入空氣於絹造的風坑之內,今風箏形成一個輕輕飄的氣枕,然後乘風於上。
中國,馬來亞,菲律賓及日本等,亦有一種大形的風箏,每到風箏節就將它放到忍藍的天空,該等風箏之尺碼由十至二十尺不等.骨桿則用大竹升來造,由百多人來放.
做風箏的工具:漿糊, 紙刀 做風箏的材料:竹篾,紗紙條,馬拉紙
1) 這種四方形的風箏,現在用得最多,最普遍.
2) 風箏的骨架,單單用兩支組成非常簡單.
3) 做法雖然簡單,可是樣子的變化非常多,加些工夫可以做出很 多東西.
做法:
1. 首先將竹篾浸水,令竹篾軟身,再用 刀將竹篾破開,約三份之一粗度,然後修半形,因為稍後要將竹篾貼在馬拉紙上,如果太粗,竹篾會拉破紙張,同時竹篾太粗,紗紙條就貼不穩.將修好的竹篾裁成兩條長短適當的長度,約為(16吋及23吋).下一步,就將馬拉紙裁成一個四方,長約24吋,馬拉紙是一種非常粗糙的紙張,最適合作風箏之用.
2. 到此時就可以將竹篾貼在紙上,但要記著,將長長的竹篾,用紗紙扎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後慢慢屈曲,直至長竹篾兩端觸到紙的對角之上將它貼好.
3. 最後一步就將風箏的尾巴貼在風箏的下方,較好線與風箏的角度後,就可起放.
4. 風箏的尾巴是平衡風箏的主要工具,當風箏乘風而上之時,如果一方較重,風箏就會偏向這方,而尾巴最好比較長,因為越長就會有一個重量今風箏頭部升起,使全身受風,平衡了斜的一方.
5. 風箏的絲線可以用牛皮線,棉線,玻璃線等線轆可分圓線轆及排轆將線扎在風箏上,要成一斜角.
『貳』 製作風箏的全部方法
普遍方法
工具:漿糊、紙刀
材料:竹篾、紗紙條、馬拉紙、線
方形風箏的特點:
(1)這種風箏用得最多,最普遍。
(2)風箏的骨架,單單用兩支組成非常簡單。
(3)做法雖然簡單,可是樣子的變化非常多,加些工夫可以做出很多東西。
做法:
(1)首先將竹篾浸水,令竹篾變軟,再用刀將竹篾破開,約三分之一粗度,然後修半形,因為稍後要將竹篾貼在馬拉紙上,如果太粗,竹篾會拉破紙張,同時竹篾太粗,紗紙條就貼不穩。將修好的竹篾裁成兩條長短適當的長度,約為16英寸及23英寸。
(2)將馬拉紙裁成一個四方,長約24英寸,馬拉紙是一種非常粗糙的紙張,最適合作風箏之用。
(3)到此時就可以將竹篾貼在紙上,但要記著,將長長的竹篾,用紗紙扎在短的三分之一,然後慢慢屈曲,直至長竹篾兩端觸到紙的對角之上將它貼好。
(4)將風箏的尾巴貼在風箏的下方,校好線與風箏的角度後,就可起放。
注意:
風箏的尾巴是平衡風箏的主要工具,當風箏乘風而上之時,如果一方較重,風箏就會偏向這方,而尾巴最好比較長,因為越長就會有一個重量今風箏頭部升起,使全身受風,平衡了斜的一方。
風箏的絲線可以用牛皮線、棉線、玻璃線等線轆。可分圓線轆及排轆將線扎在風箏上,要成一斜角。
簡易方法
工具、原料:紙;細棍子;粘合劑等。
方法、步驟:准備好做風箏的物品,把細棍子搭建成一個風箏的輪廓。注意介面處用線綁牢,細棍上也可以包裹一層紙,方便一會兒貼封面。
為風箏貼封面。為風箏做三條尾巴,先貼還是不貼,看飛的時候的實際情況。
除了三角形,還可以做成菱形的,方法差不多,只是形狀稍有變化。
為風箏綁線和試飛,線最好用牢固一點的,飛高了好收回來。綁線的位置可能會影響風箏起飛,所以要注意調整。
『叄』 自製風箏的做法步驟
第一步:
竹條在中心處連接,相鄰兩根夾角約15度角,周邊骨架依設計內容確定輪廓。雙翅骨架上下、左右分別對稱,兩側的相接處要注意彎曲並且向後傾斜,以便於排風。
第二步:
軟翅類風箏豎向軀體的骨架較為復雜,要根據風箏所模擬的對象進行相應處理。其典型結構為浮雕式造型,需要在雙翅的上沿設置左右對稱的竹條。
第三步:
面積較大的雙翅還可以加輔助竹條作為支撐。立體類風箏的骨架則需要外輪廓竹條與內部支條相結合,內部支條起到支撐加固的作用。立體類風箏的骨架要求每一根竹條的長度十分精確,以保證風箏三維造型的准確扎制。
『肆』 做風箏有哪些基本的步驟
做風箏的步驟:
1、准備報紙、竹絲、小刀、膠布、細線
風箏是由古代勞動人民發明於中國東周春秋時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傳墨翟以木頭製成木鳥,研製三年而成,是人類最早的風箏起源。後來魯班用竹子,改進墨翟的風箏材質。直至東漢期間,蔡倫改進造紙術後,坊間才開始以紙做風箏,稱為「紙鳶」。
到南北朝時,風箏開始成為傳遞信息的工具;從隋唐開始,由於造紙業的發達,民間開始用紙來裱糊風箏;到了宋代,放風箏成為人們喜愛的戶外活動。宋人周密在《武林舊事》寫道:「清明時節,人們到郊外放風鳶,日暮方歸。」「鳶」就指風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宋蘇漢臣的《百子圖》里都有放風箏的生動景象。
『伍』 風箏的製作 簡單風箏的製作步驟
1、准備一張有趣好看薄且輕的紙,將紙折成菱形。
2、准備好兩根木條,用它們疊成十字架並且用繩子將其綁牢。
3、把已經剪好的紙的四個角各戳兩個小洞,用尼龍繩把十架字固定在紙上,加上細長的尾巴。
4、再准備好兩根尼龍線,將一根繩的兩端分別綁在短木條的兩端,風箏就製作完成了。
『陸』 製作風箏的簡單方法
工具/原料:紙、竹子或木條、尼龍繩、線方法/步驟1、將紙折成菱形,或者畫一個菱狀,將多餘的地部分剪掉,使紙變成菱狀。可以看到,這個菱形(鑽石形)的底部15厘米,而上部為35厘米。
2、准備好兩根木條,一根30厘米長,另一根50厘米長,用它們疊成十字架並且用繩子將其綁牢,十字架的頂部高15厘米,而下部高35厘米。如果用竹蔑來做十字架最好,因為更輕更薄。
3、把已經剪好的紙的四個角各戳兩個小洞,這樣就可以用尼龍繩把十架字固定在紙上。也有人是用膠水將十字架固定住的,但這會增加風箏的重量,而且還不牢固,用此法主要是為了減輕它的重量,當然,風箏在空中的時候會不會散架就要考驗這紙的質量了。
4、就差一步就大功告成了,再准備好兩根尼龍線,如圖所示,將一根繩的兩端分別綁在短木條的兩端,然後再用一根稍長的尼龍繩的一端綁在這根尼龍繩的中央。
5、為了美觀,用一些自己喜歡的飄帶綁在風箏的兩端還有尾部。准備飛行時,要在尼龍繩的尾端接上一捆很輕的線,這樣風箏就會越飛越高了
『柒』 做風箏的材料和步驟是什麼
准備材料和工具:報紙,細竹條、膠帶,風箏線,剪刀。
1、首先取一張報紙,也可以使用布料,按照下圖所示折疊。
『捌』 製作風箏的材料和步驟是什麼
准備材料/工具:報紙,剪刀,竹簽、膠帶、繩子。
1、首先要熟悉風箏的構造准備材料。
『玖』 風箏怎麼製作
工具/原材料
報紙、竹絲、小刀、膠布、細線
步驟/方法1准備一張報紙
2把報紙裁剪成一個正方形和小長方形。
3准備好兩支小竹絲(可以是竹席絲來代替),一條長度是報紙對角線的長度,一條是報紙對角線弓行的長度。
4將較短的竹絲用膠布粘於正方形報紙的對角線上。
5然後將較長的竹絲呈弓字形用膠布粘於另一報紙的對角線。
6用另外的報紙裁剪成條絲狀,用於風箏的尾巴。尾巴大約占整個風箏的4份之3。
7把裁剪好的條絲報紙連接粘貼,並粘貼於風箏弓箭形的尾部。
8最後是綁風箏的牽拉繩,綁上面大約佔2份之1的位置左右,不能綁太上面,綁下面的位置大約是弓形竹絲兩端的水平位置或稍微下面一點點。綁好用手拖住繩子拉起風箏跑一下,試試風箏的受力情況。注意事項:膠布粘竹絲要多粘幾個部位,要粘牢固
工具/原材料
報紙、竹絲、小刀、膠布、細線
步驟/方法1准備一張報紙
2把報紙裁剪成一個正方形和小長方形。
3准備好兩支小竹絲(可以是竹席絲來代替),一條長度是報紙對角線的長度,一條是報紙對角線弓行的長度。
4將較短的竹絲用膠布粘於正方形報紙的對角線上。
5然後將較長的竹絲呈弓字形用膠布粘於另一報紙的對角線。
6用另外的報紙裁剪成條絲狀,用於風箏的尾巴。尾巴大約占整個風箏的4份之3。
7把裁剪好的條絲報紙連接粘貼,並粘貼於風箏弓箭形的尾部。
8最後是綁風箏的牽拉繩,綁上面大約佔2份之1的位置左右,不能綁太上面,綁下面的位置大約是弓形竹絲兩端的水平位置或稍微下面一點點。綁好用手拖住繩子拉起風箏跑一下,試試風箏的受力情況。注意事項:膠布粘竹絲要多粘幾個部位,要粘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