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建築中梁鋼筋的搭接方法及搭接區域
一般上部通長筋在距支座1/3范圍內搭接, 底部通長筋在跨中1/3處搭接。
鋼筋綁扎搭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倍搭接長度,凡搭接接頭中點位於連接區段長度內的搭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
同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面積面分率對梁、板、牆類構件不宜大於25%,對柱類構件不宜大於50%,綁扎搭接接頭中鋼筋的橫向凈距不應小於鋼筋直徑,且不應小於25mm。
搭接區域主要有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笳的綁扎搭接接頭宜相互錯開。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連接區段長度為1.3 倍搭接長度,凡搭接接頭中點位於該連接區段長度內的搭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
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為該區段內有連接接頭的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與全部縱向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
不同直徑鋼筋搭接時,需按較小鋼筋直徑計算搭接長度及接頭面積百分率。同一構件縱向受力鋼筋直徑不同時,按較大直徑計算連接區段長度。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的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大於50%。
並筋採用綁扎搭接連接時,應按每根單筋錯開搭接的方式連接。接頭百分率應桉同一連接區段內所有的單根鋼筋計算。並筋中鋼筋的搭接長度應桉單筋分別計算。
(1)構件鋼筋安裝方法擴展閱讀:
鋼筋的搭接注意事項
1、鋼筋在安裝前,首先核對梁鋼筋的鋼號、直徑、形狀、尺寸和數量是否與料單、藍圖相符
2、梁鋼筋的綁扎應確保主筋、箍筋的綁紮根數及間距,不得漏筋。
3、梁主筋應按規范要求進行錯位焊接,焊接接長應大於10d,焊接位置應符合規范要求。
4、在梁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5、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扎牢固。
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梁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樑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B. 柱鋼筋的綁扎流程,注意事項
柱鋼筋的綁扎流程為基礎墊層完成→彈底板鋼筋位置線→鋼筋半成品運輸到位→按線布設鋼筋→綁扎→清理驗收。
柱鋼筋的綁扎注意事項:
1、柱、牆體的主筋在綁扎前,應先找正主筋位置,在板筋及梁鋼筋在焊接定位箍筋,並將柱、牆的鋼筋與定位箍筋進行焊接固定,防止發生鋼筋偏位。
2、柱、牆上部應綁扎3道箍筋或牆體水平分布筋,確保鋼筋間距及垂直度符合規范要求。箍筋應與主要受力鋼筋垂直綁扎,箍筋彎鉤疊合處應沿受力方向錯開設置。
3、各受力鋼筋之間的綁扎接頭位置應錯開,從任一綁扎接頭中心至搭接長度的1.3倍區段范圍內,有綁扎接頭的受力鋼筋面積占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比應符合,受拉區不超過25%,受壓區不超過50%。
4、對綁扎形式復雜的結構部位,先確定鋼筋穿插就位的順序,鋼筋綁扎的先後次序由鋼筋工長按結構形式特點進行策劃,施工時特別注意與木工聯系討論支模、放預埋件和鋼筋的先後順序,以減小綁扎的難度。力求在滿足規范要求的前提下,盡量做到方便,省力,快捷、准確到位的順序進行。
(2)構件鋼筋安裝方法擴展閱讀:
梁鋼筋綁扎施工要求:
1、鋼筋在安裝前,首先核對梁鋼筋的鋼號、直徑、形狀、尺寸和數量是否與料單、藍圖相符。
2、梁鋼筋的綁扎應確保主筋、箍筋的綁紮根數及間距,不得漏筋。
3、梁主筋應按規范要求進行錯位焊接,焊接接長應大於10d,焊接位置應符合規范要求。
4、在梁側模板上畫出箍筋間距,擺放箍筋。
5、先穿主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將箍筋按已畫好的間距逐個分開;穿次梁的下部縱向受力鋼筋及彎起鋼筋,並套好箍筋;放主次梁的架立筋;隔一定間距將架立筋與箍筋綁扎牢固;調整箍筋間距使間距符合設計要求,綁架立筋,再綁主筋,主次同時配合進行。
次樑上部縱向鋼筋應放在主樑上部縱向鋼筋之上,為了保證次梁鋼筋的保護層厚度和板筋位置,可將主樑上部鋼鞘降低一個次粱上部主筋直徑的距離加以解決。
6、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框架梁縱向鋼筋在端節點內的錨固長度也要符合設計要求。一般大於45d。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扎,如圖2-19。
7、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應交錯布置,箍筋彎鉤採用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
8、梁端第一個箍筋應設置在距離柱節點邊緣50mm處。梁與柱交接處箍筋應加密,其間距與加密區長度均要符合設計要求。樑柱節點處,由於梁筋穿在柱筋內側,導致梁筋保護層加大,應採用漸變箍筋,漸變長度一般為600mm,以保證箍筋與梁筋緊密綁扎到位。
9、在主、次梁受力筋下均應墊墊塊(或塑料卡),保證保護層的厚度。受力筋為雙排時,可用短鋼筋墊在兩層鋼筋之間,鋼筋排距應符合設計規范要求。
10、梁筋的搭接:梁的受力鋼筋直徑等於或大於22mm時,宜採用焊接接頭或機械連接接頭,小於22mm時,可採用綁扎接頭,搭接長度要符合規范的規定。搭接長度末端與鋼筋彎折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
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扎牢。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當採用綁扎搭接接頭時,在規定搭接長度的任一區段內有接頭的受力鋼筋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百分率,受拉區不大於50%。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綁扎
C. 怎樣綁扎鋼筋
目前綁扎連接為鋼筋連接的主要手段之一。鋼筋綁扎時,鋼筋交叉點用鐵絲扎牢;受拉鋼筋和受壓鋼筋接頭的搭接長度及接頭位置應按《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gB50010—2010)的規定執行,具體如下:(1)軸心受拉及小偏心受拉桿件的縱向受力鋼筋不得採用綁扎搭接;其他構件中的鋼筋採用綁扎搭接時,受拉鋼筋直徑不宜大於25mm,受壓鋼筋直徑不宜大於28mm。
(2)同一構件中相鄰縱向受力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宜互相錯開。鋼筋綁扎搭接接頭連接區段的長度為1.3倍搭接長度,凡搭接接頭中點位於該連接區段長度內的搭接接頭均屬於同一連接區段。
(3)同一連接區段內縱向受力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為該區段內有搭接接頭的縱向受力鋼筋與全部縱向受力鋼筋截面面積的比值。當直徑不同的鋼筋搭接時,按直徑較小的鋼筋計算。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的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對梁類、板類及牆類構件,不宜大於25%;對柱類構件,不宜大於50%。當工程中確有必要增大受拉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時,對梁類構件,不宜大於50%;對板、牆、柱及預制構件的拼接處,可根據實際情況放寬。
(4)縱向受拉鋼筋綁扎搭接接頭的搭接長度,應根據位於同一連接區段內的鋼筋搭接接頭面積百分率計算,且不應小於300mm。
(5)構件中的縱向受壓鋼筋當採用搭接連接時,其受壓搭接長度不應小於300mm,縱向受拉鋼筋搭接長度的70%,且不應小於200mm。
(6)在梁、柱類構件的縱向受力鋼筋搭接長度范圍內的橫向構造鋼筋應符合本規范的要求;當受壓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尚應在搭接接頭兩個端面外100mm的范圍內各設置兩道箍筋。
D. 鋼筋的綁扎方法是什麼
鋼筋綁扎前先認真熟悉圖紙,檢查配料表與圖紙、設計是否有出入,仔細檢查成品尺寸、心頭是否與下料表相符。核對無誤後方可進行綁扎。採用20#鐵絲綁扎直徑12以上鋼筋,22#鐵絲綁扎直徑10以下鋼筋。
(1)牆
①牆的鋼筋網綁扎同基礎。鋼筋有90°彎鉤時,彎鉤應朝向混凝土內。
②採用雙層鋼筋網時,在兩層鋼筋之間,應設置撐鐵(鉤)以固定鋼筋的間距。
③牆筋綁扎時應吊線控制垂直度,並嚴格控制主筋間距。剪力牆上下兩邊三道水平處應滿扎,其餘可梅花點綁扎。
④為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豎向受力筋外綁一道水平筋或箍筋,並將其與豎筋點焊,以固定牆、柱筋的位置,在點焊固定時要用線錘校正。
⑤外牆澆築後嚴禁開洞,所有洞口預埋件及埋管均應預留,洞邊加筋詳見施工圖。牆、柱內預留鋼筋做防雷接地引線,應焊成通路。其位置、數量及做法詳見安裝施工圖,焊接工作應選派合格的焊工進行,不得損傷結構鋼筋,水電安裝的預埋,土建必須配合,不能錯埋和漏埋。
(2)梁與板
①縱向受力鋼筋出現雙層或多層排列時,兩排鋼筋之間應墊以直徑15mm的短鋼筋,如縱向鋼筋直徑大於25mm時,短鋼筋直徑規格與縱向鋼筋相同規格。
②箍筋的接頭應交錯設置,並與兩根架立筋綁扎,懸臂挑梁則箍筋接頭在下,其餘做法與柱相同。梁主筋外角處與箍筋應滿扎,其餘可梅花點綁扎。
③板的鋼筋網綁扎與基礎相同,雙向板鋼筋交叉點應滿綁。應注意板上部的負鋼筋(面加筋)要防止被踩下;特別是雨蓬、挑檐、陽台等懸臂板,要嚴格控制負筋位置及高度。
④板、次梁與主梁交叉處,板的鋼筋在上,次梁的鋼筋在中層,主梁的鋼筋在下,當有圈樑或墊梁時,主梁鋼筋在上。
⑤樓板鋼筋的彎起點,如加工廠(場)在加工沒有起彎時,設計圖紙又無特殊註明的,可按以下規定彎起鋼筋,板的邊跨支座按跨度1/10L為彎起點。板的中跨及連續多跨可按支座中線1/6L為彎起點。(L-板的中一中跨度)。
⑥框架梁節點處鋼筋穿插十分稠密時,應注意梁頂面主筋間的凈間距要有留有30mm,以利灌築混凝土之需要。
⑦鋼筋的綁扎接頭應符合下列規定:
1)搭接長度的末端距鋼筋彎折處,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 2)受拉區域內,Ⅰ級鋼筋綁扎接頭的末端應做彎鉤,Ⅱ級鋼筋可不做彎鉤。
3)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4)受拉鋼筋綁扎接頭的搭接長度,應符合結構設計要求。
5)受力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符合結構設計要求。
6)板筋綁扎前須先按設計圖要求間距彈線,按線綁扎,控制質量。
7)為了保證鋼筋位置的正確,根據設計要求,板筋採用鋼筋馬凳縱橫@600予以支撐。
E. 鋼筋綁扎的幾種綁法
主要有五種,柱子鋼筋綁扎工藝、梁鋼筋綁扎、板鋼筋綁扎、樓梯鋼筋綁扎、柱箍筋綁扎。
1、柱子鋼筋綁扎工藝: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箍筋套在下層伸的搭接筋上,立柱子鋼筋,在搭接長度內,綁扣不少於3個,綁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採用光圓鋼筋搭接時,角部彎鉤應與模板成45°,中間鋼筋的彎鉤應與模板成90°角。
2、梁鋼筋綁扎: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扎。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應交錯綁扎,箍筋彎鉤為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如做成封閉箍時,單面焊縫長度為5d。
3、板鋼筋綁扎:綁扎板筋時用順扣或八字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應全部綁扎外,其餘各點可交錯綁扎(雙向板相交點須全部綁扎)。如板為雙層鋼筋,兩層筋之間須加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負彎矩鋼筋每個相交點均要綁扎。
4、樓梯鋼筋綁扎:根據設計圖紙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綁扎主筋後綁扎分布筋,每個交點均應綁扎。如有樓梯梁時,先綁梁後綁板筋。板筋要錨固到梁內。底板筋綁完,再綁扎梯板負筋鋼筋。主筋、負筋數量和位置均要符合設計要求。
5、柱箍筋綁扎:按已劃好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扎,宜採用纏扣綁扎。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扎,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扎。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布置,並綁扎牢固。
(5)構件鋼筋安裝方法擴展閱讀
GB50666-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
5.4.9 鋼筋綁扎的細部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應在接頭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2 牆、柱、梁鋼筋骨架中各垂直面鋼筋網交叉點應全部扎牢;板上部鋼筋網的交叉點應全部扎牢,底部鋼筋網除邊緣部分外可間隔交錯扎牢;
3 梁、柱的箍筋彎鉤及焊接封閉箍筋的對焊點應沿縱向受力鋼筋方向錯開設置。構件同一表面,焊接封閉箍筋的對焊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超過50%;
4 填充牆構造柱縱向鋼筋宜與框架梁鋼筋共同綁扎;
5 梁及柱中箍筋、牆中水平分布鋼筋及暗柱箍筋、板中鋼筋距構件邊緣的距離宜為50mm。
綁扎接頭規范
1、搭接長度的末端與鋼筋彎曲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
2、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扎接長的末端應做彎鉤,Ⅱ、Ⅲ級鋼筋可不做彎鉤;
3、直徑等於或小於12mm的受壓I級鋼筋的末端,以及軸心受壓構件中任意直徑的受力鋼筋的末端,可不做彎鉤,但搭接長度不應小於鋼筋直徑的35倍。
4、鋼筋搭接處,應在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5、受力鋼筋的綁扎接頭位置應相互錯開。從任一綁扎接頭中心至搭接長度Z,的1.3倍區段范圍內有綁扎接頭的受力鋼筋,其截面面積占受力鋼筋總截面面積的百分率如下:受拉區不得超過25%;受壓區不得超過50%。
鋼筋的工藝性能:
1、彎曲性能:
按下表規定的彎心直徑彎曲180度後,鋼筋受彎曲部位表面不得產生裂紋。牌號公稱直徑a
2、反向彎曲性能:
根據需方要求,鋼筋可進行反向彎曲性能試驗。
反向彎曲試驗的彎心直徑比彎曲試驗相應增加一個鋼筋直徑。先正向彎曲45度,後反向彎曲23度,後反向彎曲23度。經反向彎曲試驗後,鋼筋受彎曲部位表面不得產生裂紋。
F. 鋼筋連接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現在房地產行業可以說是非常好,人們因為人口過多,所以說現在人們買房屋就比較火,而且也有很多人開始蓋房子,蓋房子就肯定少不了鋼筋,這種東西可以說是房屋的中堅力量,有了這種東西,房子才不會那麼容易坍塌,但是,這種東西如何連接,這恐怕沒有很多人知道,那麼今天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關於鋼筋連接的方式介紹的問題。
鋼筋連接的方式介紹
1.電弧焊:由焊條通過焊接電流產生的電弧熱進行鋼筋連接的一種方法。鋼筋豎向連接,在現使用較多的是綁條焊和搭接焊。幫條焊宜採用對接鋼筋為同級別、同直徑的鋼筋製作。在兩主筋端面之間的間隙應為2~5mm。利用搭接焊進行鋼筋連接,其最主要的是對鋼筋的預彎和安裝,要確保兩連接鋼筋軸線相重合,工藝與幫條焊相同,由於要確保兩連接鋼筋軸線相重合,所以在一般框架柱鋼筋連接時不宜採用。
2.套筒冷擠壓:帶肋鋼筋套筒擠壓連接是將兩根帶接鋼筋插入鋼套筒,用擠壓連接設備沿徑向壓鋼套筒,使鋼套筒進入塑性狀態,產生塑性變形。變形後的鋼套筒和被連接的鋼筋縱、橫肋產生的機械咬合成為一個整體的鋼筋連接方法。
常用鋼筋連接方式經濟性對比
1.損耗率對比:鋼筋的接頭一般採用焊接,螺紋鋼筋可採用機械連接。對於直徑等於或小於25mm的鋼筋,在沒有焊接條件時,可採用綁扎接頭,但對軸心受拉和小偏心受拉構件中的主鋼筋均應焊接,不得採用綁扎接頭。鋼筋的縱向焊接,應採用閃光對焊;當缺乏閃光對焊條件時,可採用電弧焊(幫條焊、搭接焊;熔槽幫條焊等)
2.鋼筋連接方式經濟對比:當橋梁施工受施工條件限制,有些分項工程不能採用閃光對焊完成鋼筋連接,如灌注樁鋼筋籠的孔口連接,只能採用機械連接或焊接。曹妃甸工業區1#橋鋼筋籠主筋全部採用直螺紋連接,實踐證明,直螺紋連接不但降低了成本,更節約了時間效益。
好了,這些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於鋼筋連接的方式介紹的問題了,鋼筋這種可以說是很多地方都要用的上,但是人們確實不太了解,鋼筋通常和水泥等東西一起蓋房子,但鋼筋連接的方式卻是非常重要,那麼經過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這種問題之後,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了鋼筋連接的方式,最起碼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好了,小編的介紹就到這里了。
G. 在建築工程中,鋼筋的搭接有哪三種方法
首先,鋼筋搭接的方法有三種,①綁扎搭接、②焊接連接、③機械連接
另外,鋼筋連接方式選擇的正確是否直接關繫到工程質量的優劣,現結合規范、標准對三種常見的鋼筋連接方式進行分析對比:①綁扎搭接、②焊接連接、③機械連接,以方便工程設計和施工人員正確選用。
一、綁扎搭接鋼筋綁扎連接應滿足國標GB50010《混凝土結構設計規范》的相應要求。
1、適用和不適用范圍全部適用,沒有規定不可用的范圍。
2、優點一般鋼筋工在任何環境條件下均可操作,施工速度最快,可連續無限接長,傳力性能最好,超強連接,質量穩定且最好。
3、缺點與不足費用較貴。
費用分析:
1)綁扎連接的費用最便宜,但實際只使用在直徑不大於14的鋼筋中;2)焊接連接的施工費用居中;3)直螺紋接頭的施工費用最貴,貴在套筒成品價格較高上。
結論建議,1)除機械連接接頭外各種接頭均有各自的適用范圍,應注意不可超范圍使用;2)鋼筋直螺紋連接雖價格最貴但因質量最優和操作簡便而使用最廣;3)焊接連接雖價格居中和推薦使用但因操作要求高、能耗大、質量不能完全受控而市場份額逐漸減小。
H. 鋼筋的連接方式有哪些
綁扎搭接、機械連接、套管灌漿連接和焊接
1、綁扎搭接連接
綁扎搭接連接是通過鋼筋與混凝土之間的粘結力來傳遞鋼筋應力的方式。兩根相向受力的鋼筋分別錨固在搭接連接區段的混凝土中而將力傳遞給混凝士,從而實現鋼筋之間應力的傳遞
2、焊接連接
焊接連接是受力鋼筋之間通過熔融金屬直接傳力。力鋼筋之間通過熔融金屬直接傳力。若焊接質量可靠,則不存在強度、剛度、恢復性能、破壞性能等方面的缺陷,是十分理想的連接方式。
3、機械連接
機械連接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鋼筋連接方式,通過連貫於兩根鋼筋之間的套筒來實現鋼筋的傳力,是間接傳力的一種形式。鋼筋與套筒之間的傳力可通過擠壓變形的咬合、螺紋之間的楔合、灌注高強膠凝材料的膠合等形式實現。
(8)構件鋼筋安裝方法擴展閱讀
包括電阻電焊、閃光對焊、電渣壓力焊、氣壓焊、電弧焊,使用中應注意:
1、電阻電焊:用於鋼筋焊接骨架和鋼筋焊接網。焊接骨架較小鋼筋直徑不大於10㎜時,大小鋼筋直徑之比不宜大於3倍;較小直徑為12~16㎜時,大小鋼筋直徑之比不宜大於2倍。焊接網較小鋼筋直徑不得小於較大直徑的60%。
2、閃光對焊:鋼筋直徑較小的400級以下鋼筋可採用「連續閃光焊」,鋼筋直徑較大,端面較平整時,宜採用「預熱閃光焊」,鋼筋直徑較大,端面不平整時,應採用「閃光-預熱閃光焊」。連續閃光對焊所能焊接的鋼筋直徑上限應根據焊接容量,鋼筋牌號等具體情況而定,具體要求見《鋼筋焊接及驗收規程》JGJ18-2012。不同直徑鋼筋焊接時徑差不得超過4㎜。
3、電渣壓力焊:僅用於柱、牆等構件中豎向或斜向(傾斜度不大於10°)鋼筋。不同直徑鋼筋焊接時徑差不得超過7㎜。
4、氣壓焊:可用於鋼筋在垂直位置、水平位置或傾斜位置的對接焊接。不同直徑鋼筋焊接時徑差不得超過7㎜。
5、電弧焊:包括幫條焊、搭接焊、坡口焊、窄間隙焊和熔槽幫條焊。幫條焊、熔槽幫條焊使用時應注意鋼筋間隙的要求。窄間隙焊用於直徑≥16㎜鋼筋的現場水平連接。熔槽幫條焊用於直徑≥20㎜鋼筋的現場安裝焊接。
註:不同直徑鋼筋焊接時,接頭百分率計算同機械連接。
鋼筋混凝土用余熱處理鋼筋余熱處理鋼筋:熱軋後立即穿水,進行表面控製冷卻,然後利用芯部余熱自身完成回火處理所得的成品鋼筋。
帶肋鋼筋:表面通常帶有兩條縱肋和沿長度方向均勻分布的橫肋的鋼筋。
月牙肋鋼筋:橫肋的縱截面呈月牙形,且與縱肋不相交的鋼筋。
縱肋:平行於鋼筋軸線的均勻連續肋。
橫肋:與縱肋不平行的其他肋。
I. 綁扎鋼筋施工方法
主要有五種,柱子鋼筋綁扎工藝、梁鋼筋綁扎、板鋼筋綁扎、樓梯鋼筋綁扎、柱箍筋綁扎。
1、柱子鋼筋綁扎工藝:按圖紙要求間距,計算好每根柱箍筋數量,箍筋套在下層伸的搭接筋上,立柱子鋼筋,在搭接長度內,綁扣不少於3個,綁扣要向柱中心。如果柱子主筋採用光圓鋼筋搭接時,角部彎鉤應與模板成45°,中間鋼筋的彎鉤應與模板成90°角。
2、梁鋼筋綁扎:框架樑上部縱向鋼筋應貫穿中間節點,梁下部縱向鋼筋伸入中間節點錨固長度及伸過中心線的長度要符合設計要求.綁樑上部縱向筋的箍筋,宜用套扣法綁扎。箍筋在疊合處的彎鉤,在梁中應交錯綁扎,箍筋彎鉤為135°,平直部分長度為10d,如做成封閉箍時,單面焊縫長度為5d。
3、板鋼筋綁扎:綁扎板筋時用順扣或八字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應全部綁扎外,其餘各點可交錯綁扎(雙向板相交點須全部綁扎)。如板為雙層鋼筋,兩層筋之間須加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負彎矩鋼筋每個相交點均要綁扎。
4、樓梯鋼筋綁扎:根據設計圖紙中主筋、分布筋的方向,綁扎主筋後綁扎分布筋,每個交點均應綁扎。如有樓梯梁時,先綁梁後綁板筋。板筋要錨固到梁內。底板筋綁完,再綁扎梯板負筋鋼筋。主筋、負筋數量和位置均要符合設計要求。
5、柱箍筋綁扎:按已劃好箍筋位置線,將已套好的箍筋往上移動,由上往下綁扎,宜採用纏扣綁扎。箍筋與主筋要垂直,箍筋轉角處與主筋交點均要綁扎,主筋與箍筋非轉角部分的相交點成梅花交錯綁扎。箍筋的彎鉤疊合處應沿柱子豎筋交錯布置,並綁扎牢固。
(9)構件鋼筋安裝方法擴展閱讀
GB50666-2011《混凝土結構工程施工規范》
5.4.9 鋼筋綁扎的細部構造應符合下列規定:
1 鋼筋的綁扎搭接接頭應在接頭中心和兩端用鐵絲扎牢;
2 牆、柱、梁鋼筋骨架中各垂直面鋼筋網交叉點應全部扎牢;板上部鋼筋網的交叉點應全部扎牢,底部鋼筋網除邊緣部分外可間隔交錯扎牢;
3 梁、柱的箍筋彎鉤及焊接封閉箍筋的對焊點應沿縱向受力鋼筋方向錯開設置。構件同一表面,焊接封閉箍筋的對焊接頭面積百分率不宜超過50%;
4 填充牆構造柱縱向鋼筋宜與框架梁鋼筋共同綁扎;
5 梁及柱中箍筋、牆中水平分布鋼筋及暗柱箍筋、板中鋼筋距構件邊緣的距離宜為50mm。
綁扎接頭規范
1、搭接長度的末端與鋼筋彎曲處的距離,不得小於鋼筋直徑的10倍,接頭不宜位於構件最大彎矩處;
2、受拉區域內,I級鋼筋綁扎接長
J. 鋼筋連接方式有幾種
由於需要較長的搭接長度,浪費鋼筋,且連接不可靠,較宜限制使用。
成本較低,質量可靠,宜優先使用。
無明火作業,設備簡單,節約能源,不受氣候條件影響,可全天候施工,連接可靠,技術易於掌握,適用范圍廣,尤其適用於現場焊接有困難的場合。
是指鋼筋混凝土用和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用鋼材,其橫截面為圓形,有時為帶有圓角的方形。包括光圓鋼筋、帶肋鋼筋、扭轉鋼筋。
鋼筋混凝土用鋼筋是指鋼筋混凝土配筋用的直條或盤條狀鋼材,其外形分為光圓鋼筋和變形鋼筋兩種,交貨狀態為直條和盤圓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