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母性傾向的生理測量方法

母性傾向的生理測量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09 14:05:34

『壹』 喜歡母性的女孩,心理有問題嗎

有一定的戀目傾向,但很多男孩子,尤其是年輕的時候,都會有這種希望被別人照顧的想法,現在都是獨生子女,產生這種依賴心理是很正常的,但如果希望找個老婆來充當母親,希望老婆像母親那樣照顧自己,那問題可就嚴重了。

『貳』 人機工程學的研究方法

由於學科來源的多樣性和應用的廣泛性,人機工程學中採用的各種研究方法種類很多,有些是從人體測量學、工程心理學等學科中沿用下來的,有些是從其他有關學科借鑒過來的,更多的是從應用的目標出發創造出來的。其中常用於一般產品設計領域的方法有如下幾類:
測量方法 測量方法是人機工程學中研究人形體特徵的主要方法,它包括尺度測量、動態測量、力量測量、體積測量、肌肉疲勞測量和其他生理變化的測量等幾個方面。
模型工作方法 這是設計師必不可少的工作方法。設計師可通過模型構思方案,規劃尺度,檢查效果,發現問題,有效地提高設計成功率。
調查方法 人機工程學中許多感覺和心理指標很難用測量的辦法獲得。有些即使有可能,但從設計師工作范圍來看也無此必要,因此,設計師常以調查的方法獲得這方面的信息。如每年持續對1000人的生活形態進行宏觀研究,收集分析人格特徵、消費心理、使用性格、擴散角色、媒體接觸、日常用品使用、設計偏好、活動時間分配、家庭空間運用以及人口計測等,並建立起相應的資料庫。調查的結果盡管較難量化,但卻能給人以直觀的感受,有時反而更有效。
數據的處理方法 當設計人員測量或調查的是一個群體時,其結果就會有一定的離散度,必須運用數學方法進行分析處理,才能轉化成具有應用價值的資料庫,對設計產生指導意義。
當今的工業設計師面臨著多種活動和課題,例如:電視資訊、互動電視、通用遙控器等,與企業合作的范圍也很廣,在實施產品的人性化設計過程中,通常採用如下的設計程序:
1)建立並運用資料庫(這在前面已有論述);
2)決定研究主題;
3)觀察階段:
*目標輪廓 *訪識/觀察 *使用模式/議題
4)發展階段:
*關鍵議題 *產品概念 *測試與評估

『叄』 穀神星的資料

穀神星(1 Ceres)是人們最早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由義大利人皮亞齊於1801年1月1日發現。其平均直徑為952公里,是小行星帶中最大最重的天體。

(發現):

1766年,德國有一位名叫提丟斯的中學數學教師,把下面的數列:

3,6,12,24,48,96,192……的前面加上0,即:

0,3,6,12,24,48,96,192……然後再把每個數字都加上4,就得到了下面的數列:

4,7,10,16,28,52,100,196……再把每個數都除以10,最後得到:

0.4,0.7,1,1.6,2.8,5.2,10,19.6……

令提丟斯驚奇的是,他發現這個數列的每一項與當時已知的六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到太陽的距離比例(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定為1個單位)有著一定的聯系。

提丟斯的朋友,天文學家波得深知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就於1772年公布了提丟斯的這一發現,這串數從此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重視;並被稱為提丟斯——波得定則,即:

當時,人們還沒有發現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以為土星就是距太陽最遠的行星。

1781年,英籍德國人赫歇爾在接近19.6的位置上(即數列中的第八項)發現了天王星,從此,人們就對這一定則深信不疑了。根據這一定則,在數列的第五項即2.8的位置上也應該對應一顆行星,只是現在還沒有被發現。於是,許多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便以極大的熱情,踏上了尋找這顆新行星的征程。

1801年新年的晚上,義大利天文學家皮亞齊還在聚精會神地觀察著星空。突然,他從望遠鏡里發現了一顆非常小的星星,正好在提丟斯——波得定則中2.8的位置上。可是,當皮亞齊再想進一步觀察這顆小行星時,他卻病倒了。等到他恢復健康,再想尋找這顆小行星時,它卻不知去向了。皮亞齊沒有放棄這一偶然的機會,他認為這可能就是人們一直沒有發現的那顆行星,並把它命名為「穀神星」。

天文學家對皮亞齊的這一發現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皮亞齊是正確的;也有人認為這可能是一顆慧星,不然的話,為什麼它只露了一面就不見了呢?

幾個月過去了,人們的爭論也沒見分曉。可是,這場爭論卻引起了德國數學家高斯的注意。高斯想,既然天文學家通過觀察找不到穀神星,那麼,是否可以通過數學方法找到它呢?許多天文學家對高斯的這一提法不以為然。天文學家都找不到穀神星,難道高斯還能把它算出來嗎?朋友們也勸他不要把自己的時間和才智浪費在這一毫無希望的問題上。

年輕的高斯卻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天文學是離不開數學的。如果沒有雄厚的數學知識,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出色的天文學家的。在天文學發展史上,情況也正是如此。開普勒正是憑借著自己的數學才能,才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牛頓也是憑著淵博的數學知識,才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在高斯之前,著名數學家歐拉曾經研究出了一種計算行星軌道的方法。可是,這個方法太麻煩。高斯決心去尋找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在前人的基礎上,高斯經過艱苦的運算,以其卓越的數學才能創立了一種嶄新的行星軌道計算理論。他根據皮亞齊的觀測資料,利用這種方法,只用了一個小時就算出了穀神星的軌道形狀,並指出它將於何時出現在哪一片天空里。

1801年12月31日夜,德國天文愛好者奧伯斯,在高斯預言的時間里,用望遠鏡對准了這片天空。果然不出所料,穀神星出現了!

高斯的計算方法成功了。高斯從筆尖上尋找到的這顆行星,在隱藏了整整一年後,卻又成為人類的最好的新年禮物。這一禮物向人們顯示了數學在科學研究中的巨大作用。

在發現小行星之前,皮亞齊原是找尋Francis Wollaston的恆星列表中所記載的Mayer 87星,但他在表中所述的位置找不到該星。及後他找到一顆會移動的星,最初他認為這是顆彗星。

皮亞齊持續觀測至2月11日,但他的發現卻未受注意,之後該小行星已公轉至太陽背面而無法觀測。及後德國數學家高斯憑著皮亞齊的三次觀測結果去估計其軌道,並於翌年由Franz Xaver, Baron von Zach和奧伯斯成功尋回該天體。另一位天文學家波得認為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的位置理應有行星,而穀神星正是該顆他認為的未知行星,但它的體積比起其他大行星要小得多,因此威廉·赫歇爾後來把這類天體稱為「小行星」(asteroid)。

特徵:

穀神星是迄今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但隨著凱柏帶及其天體的發現,比穀神星大的天體也隨之被找到,包括(28978)小行星(Ixion)、(50000)誇奧爾星(Quaoar)、(90482)小行星(Orcus)以及最近發現的2003 UB313等,而新發現的最遠天體(90377)塞德娜星(Sedna)也可能比穀神星大,它可能來自奧特雲內層。冥王星有時也會被認為是凱柏帶天體。

2003年底及2004年初,哈勃太空望遠鏡首度攝得穀神星的外貌,發現它相當接近球形,而且表面具有不同的反照率,相信擁有復雜的地形,有天文學家甚至推測穀神星的具有冰質的幔及金屬的核心。

2006年6月,美國太空總署將發射Dawn探測器前往穀神星,預計於2015年8月到達。

物理資料

直徑 959.2×932.6 km

質量 9.445×1020 千克

密度 2.05 克/立方厘米

表面重力 0.26 米/秒²

逃逸速度 0.51 km/s

自轉周期 0.3781天

光譜分類 G型小行星

絕對星等 3.34

反照率 0.113

表面平均溫度 ~230 K

太陽系中已知體積最大的小行星,第一顆被發現的小行星也是他是由巴勒莫天文台的G·皮亞齊於1801年元旦發現的。隨後觀察中斷了,直到1801年的最後一天,有人用高斯的軌道計演算法才又發現了它。穀神星每4.6個地球年才繞太陽公轉一周,直徑約1000公里。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長期以來,穀神星一直被看作構成火星和木星之間小行星帶中幾萬顆小行星之一。但是科學家最近發現,穀神星所含淡水可能比地球還多。這顆小行星在其他方面也很像地球。天文學家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為穀神星拍攝了267幅圖像。由美國康奈爾大學學者彼得•托馬斯領導的小組發現,穀神星幾乎為球狀。這表明它的形狀受到重力控制。此外,這顆小行星的物質並非均勻地分布在其內部。電腦模型表明,穀神星的內部分為不同層次:稠密物質在核心,比較輕的物質靠近表層。它可能包括一個富含冰水的表層,裡面是一個多岩石的核心。美國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發表的一份報告說,如果穀神星表層25%由水構成,那麼其淡水含量就比地球還多。

英文名:Ceres
中文名:色列絲
象徵:收獲
季節:秋天
心理層面:懷孕,食物,家庭,祖國,勞動與工作及養育,被視為母親的象徵
占星意義:用來判斷母性傾向的特徵

在希臘神話中,豐收女神是得墨忒耳(Demeter)。而在羅馬神話中,色列斯(Ceres)是主管農業和豐收的女神,象徵著養育人類文明的肥沃的土壤,她被作為滋養眾生的母親來被人們祭拜。在神話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色列斯的女兒珀爾塞福涅突然被冥神普路托綁架。聞此噩耗,色列斯萬分悲痛,無心本職之工作,於是世間萬千植物,皆慢慢枯萎。直到她的女兒返回,她才恢復過來。於是一瞬間,世間的種子開始發芽,鮮花開始盛開,農田裡又布滿了綠油油的莊稼。
色列絲女神在神話中穀神是農業之神,其養活萬物,被視為母親的象徵,是除了月亮之外,第二個關於母親(性)的指標。代表了懷孕,食物,家庭,祖國,勞動與工作及養育。
穀神星是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人類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這顆叫穀神星的小行星,是1801年由義大利天文學家皮亞齊發現的,直徑約933公里,等於月球直徑的1/4,質量約為月球的1/50,又被稱為1號小行星。初發現時被列為八大行星之一。
據統計,太陽系中約有50萬顆小行星和九大行星一樣繞著太陽公轉,目前已登記在冊的超過8000顆。它們大多體積很小,最早發現的四大小行星(穀神星(Ceres)、智神星(Pallas)、婚神星(Juno)和灶神星(Vesta))中,穀神星是最大的一顆,通常被稱作『偉大的母親』。這種稱呼,就是來自那些遙遠的羅馬神話。
每年5月11日前後,將會發生穀神星沖日,屆時,穀神星、地球與太陽將呈一條直線,地球位於兩者之間,穀神星的亮度會達到最高值。此後十多天時間里,天文愛好者通過雙筒野外望遠鏡即可看到其倩影。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長期以來,穀神星一直被看作構成火星和木星之間小行星帶中幾萬顆小行星之一。但是科學家最近發現,穀神星所含淡水可能比地球還多。這顆小行星在其他方面也很像地球。天文學家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為穀神星拍攝了267幅圖像。由美國康奈爾大學學者彼得•托馬斯領導的小組發現,穀神星幾乎為球狀。這表明它的形狀受到重力控制。此外,這顆小行星的物質並非均勻地分布在其內部。電腦模型表明,穀神星的內部分為不同層次:稠密物質在核心,比較輕的物質靠近表層。它可能包括一個富含冰水的表層,裡面是一個多岩石的核心。美國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發表的一份報告說,如果穀神星表層25%由水構成,那麼其淡水含量就比地球還多。
有趣的事,很多國際上的環保主題網站,都採用穀神星的標志來表示自己環保的決心。這也許不僅僅是一種巧合吧。

參考資料:http://ke..com/view/152089.htm
回答者:冰之虹 - 魔法學徒 一級 9-4 18:05

穀神星
穀神星(1 Ceres)是人們最早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由義大利人皮亞齊於1801年1月1日發現。其平均直徑為952公里,是小行星帶中最大最重的天體。

(發現):

1766年,德國有一位名叫提丟斯的中學數學教師,把下面的數列:

3,6,12,24,48,96,192……的前面加上0,即:

0,3,6,12,24,48,96,192……然後再把每個數字都加上4,就得到了下面的數列:

4,7,10,16,28,52,100,196……再把每個數都除以10,最後得到:

0.4,0.7,1,1.6,2.8,5.2,10,19.6……

令提丟斯驚奇的是,他發現這個數列的每一項與當時已知的六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到太陽的距離比例(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定為1個單位)有著一定的聯系。

提丟斯的朋友,天文學家波得深知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就於1772年公布了提丟斯的這一發現,這串數從此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重視;並被稱為提丟斯——波得定則,即:

當時,人們還沒有發現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以為土星就是距太陽最遠的行星。

1781年,英籍德國人赫歇爾在接近19.6的位置上(即數列中的第八項)發現了天王星,從此,人們就對這一定則深信不疑了。根據這一定則,在數列的第五項即2.8的位置上也應該對應一顆行星,只是現在還沒有被發現。於是,許多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便以極大的熱情,踏上了尋找這顆新行星的征程。

1801年新年的晚上,義大利天文學家皮亞齊還在聚精會神地觀察著星空。突然,他從望遠鏡里發現了一顆非常小的星星,正好在提丟斯——波得定則中2.8的位置上。可是,當皮亞齊再想進一步觀察這顆小行星時,他卻病倒了。等到他恢復健康,再想尋找這顆小行星時,它卻不知去向了。皮亞齊沒有放棄這一偶然的機會,他認為這可能就是人們一直沒有發現的那顆行星,並把它命名為「穀神星」。

天文學家對皮亞齊的這一發現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皮亞齊是正確的;也有人認為這可能是一顆慧星,不然的話,為什麼它只露了一面就不見了呢?

幾個月過去了,人們的爭論也沒見分曉。可是,這場爭論卻引起了德國數學家高斯的注意。高斯想,既然天文學家通過觀察找不到穀神星,那麼,是否可以通過數學方法找到它呢?許多天文學家對高斯的這一提法不以為然。天文學家都找不到穀神星,難道高斯還能把它算出來嗎?朋友們也勸他不要把自己的時間和才智浪費在這一毫無希望的問題上。

年輕的高斯卻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天文學是離不開數學的。如果沒有雄厚的數學知識,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出色的天文學家的。在天文學發展史上,情況也正是如此。開普勒正是憑借著自己的數學才能,才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牛頓也是憑著淵博的數學知識,才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在高斯之前,著名數學家歐拉曾經研究出了一種計算行星軌道的方法。可是,這個方法太麻煩。高斯決心去尋找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在前人的基礎上,高斯經過艱苦的運算,以其卓越的數學才能創立了一種嶄新的行星軌道計算理論。他根據皮亞齊的觀測資料,利用這種方法,只用了一個小時就算出了穀神星的軌道形狀,並指出它將於何時出現在哪一片天空里。

1801年12月31日夜,德國天文愛好者奧伯斯,在高斯預言的時間里,用望遠鏡對准了這片天空。果然不出所料,穀神星出現了!

高斯的計算方法成功了。高斯從筆尖上尋找到的這顆行星,在隱藏了整整一年後,卻又成為人類的最好的新年禮物。這一禮物向人們顯示了數學在科學研究中的巨大作用。

在發現小行星之前,皮亞齊原是找尋Francis Wollaston的恆星列表中所記載的Mayer 87星,但他在表中所述的位置找不到該星。及後他找到一顆會移動的星,最初他認為這是顆彗星。

皮亞齊持續觀測至2月11日,但他的發現卻未受注意,之後該小行星已公轉至太陽背面而無法觀測。及後德國數學家高斯憑著皮亞齊的三次觀測結果去估計其軌道,並於翌年由Franz Xaver, Baron von Zach和奧伯斯成功尋回該天體。另一位天文學家波得認為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的位置理應有行星,而穀神星正是該顆他認為的未知行星,但它的體積比起其他大行星要小得多,因此威廉·赫歇爾後來把這類天體稱為「小行星」(asteroid)。

特徵:

穀神星是迄今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但隨著凱柏帶及其天體的發現,比穀神星大的天體也隨之被找到,包括(28978)小行星(Ixion)、(50000)誇奧爾星(Quaoar)、(90482)小行星(Orcus)以及最近發現的2003 UB313等,而新發現的最遠天體(90377)塞德娜星(Sedna)也可能比穀神星大,它可能來自奧特雲內層。冥王星有時也會被認為是凱柏帶天體。

2003年底及2004年初,哈勃太空望遠鏡首度攝得穀神星的外貌,發現它相當接近球形,而且表面具有不同的反照率,相信擁有復雜的地形,有天文學家甚至推測穀神星的具有冰質的幔及金屬的核心。

2006年6月,美國太空總署將發射Dawn探測器前往穀神星,預計於2015年8月到達。

物理資料

直徑 959.2×932.6 km

質量 9.445×1020 千克

密度 2.05 克/立方厘米

表面重力 0.26 米/秒²

逃逸速度 0.51 km/s

自轉周期 0.3781天

光譜分類 G型小行星

絕對星等 3.34

反照率 0.113

表面平均溫度 ~230 K

太陽系中已知體積最大的小行星,第一顆被發現的小行星也是他是由巴勒莫天文台的G·皮亞齊於1801年元旦發現的。隨後觀察中斷了,直到1801年的最後一天,有人用高斯的軌道計演算法才又發現了它。穀神星每4.6個地球年才繞太陽公轉一周,直徑約1000公里。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長期以來,穀神星一直被看作構成火星和木星之間小行星帶中幾萬顆小行星之一。但是科學家最近發現,穀神星所含淡水可能比地球還多。這顆小行星在其他方面也很像地球。天文學家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為穀神星拍攝了267幅圖像。由美國康奈爾大學學者彼得•托馬斯領導的小組發現,穀神星幾乎為球狀。這表明它的形狀受到重力控制。此外,這顆小行星的物質並非均勻地分布在其內部。電腦模型表明,穀神星的內部分為不同層次:稠密物質在核心,比較輕的物質靠近表層。它可能包括一個富含冰水的表層,裡面是一個多岩石的核心。美國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發表的一份報告說,如果穀神星表層25%由水構成,那麼其淡水含量就比地球還多。

英文名:Ceres
中文名:色列絲
象徵:收獲
季節:秋天
心理層面:懷孕,食物,家庭,祖國,勞動與工作及養育,被視為母親的象徵
占星意義:用來判斷母性傾向的特徵

在希臘神話中,豐收女神是得墨忒耳(Demeter)。而在羅馬神話中,色列斯(Ceres)是主管農業和豐收的女神,象徵著養育人類文明的肥沃的土壤,她被作為滋養眾生的母親來被人們祭拜。在神話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色列斯的女兒珀爾塞福涅突然被冥神普路托綁架。聞此噩耗,色列斯萬分悲痛,無心本職之工作,於是世間萬千植物,皆慢慢枯萎。直到她的女兒返回,她才恢復過來。於是一瞬間,世間的種子開始發芽,鮮花開始盛開,農田裡又布滿了綠油油的莊稼。
色列絲女神在神話中穀神是農業之神,其養活萬物,被視為母親的象徵,是除了月亮之外,第二個關於母親(性)的指標。代表了懷孕,食物,家庭,祖國,勞動與工作及養育。
穀神星是火星與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中,人類發現的第一顆小行星,這顆叫穀神星的小行星,是1801年由義大利天文學家皮亞齊發現的,直徑約933公里,等於月球直徑的1/4,質量約為月球的1/50,又被稱為1號小行星。初發現時被列為八大行星之一。
據統計,太陽系中約有50萬顆小行星和九大行星一樣繞著太陽公轉,目前已登記在冊的超過8000顆。它們大多體積很小,最早發現的四大小行星(穀神星(Ceres)、智神星(Pallas)、婚神星(Juno)和灶神星(Vesta))中,穀神星是最大的一顆,通常被稱作『偉大的母親』。這種稱呼,就是來自那些遙遠的羅馬神話。
每年5月11日前後,將會發生穀神星沖日,屆時,穀神星、地球與太陽將呈一條直線,地球位於兩者之間,穀神星的亮度會達到最高值。此後十多天時間里,天文愛好者通過雙筒野外望遠鏡即可看到其倩影。
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長期以來,穀神星一直被看作構成火星和木星之間小行星帶中幾萬顆小行星之一。但是科學家最近發現,穀神星所含淡水可能比地球還多。這顆小行星在其他方面也很像地球。天文學家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為穀神星拍攝了267幅圖像。由美國康奈爾大學學者彼得•托馬斯領導的小組發現,穀神星幾乎為球狀。這表明它的形狀受到重力控制。此外,這顆小行星的物質並非均勻地分布在其內部。電腦模型表明,穀神星的內部分為不同層次:稠密物質在核心,比較輕的物質靠近表層。它可能包括一個富含冰水的表層,裡面是一個多岩石的核心。美國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發表的一份報告說,如果穀神星表層25%由水構成,那麼其淡水含量就比地球還多。
有趣的事,很多國際上的環保主題網站,都採用穀神星的標志來表示自己環保的決心。這也許不僅僅是一種巧合吧。
回答者:wjblast2004 - 見習魔法師 三級 9-4 18:05

請看以下網頁:
http://ke..com/view/152089.htm
回答者:mycb - 秀才 二級 9-4 18:07

(發現):

1766年,德國有一位名叫提丟斯的中學數學教師,把下面的數列:

3,6,12,24,48,96,192……的前面加上0,即:

0,3,6,12,24,48,96,192……然後再把每個數字都加上4,就得到了下面的數列:

4,7,10,16,28,52,100,196……再把每個數都除以10,最後得到:

0.4,0.7,1,1.6,2.8,5.2,10,19.6……

令提丟斯驚奇的是,他發現這個數列的每一項與當時已知的六大行星(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到太陽的距離比例(地球到太陽的距離定為1個單位)有著一定的聯系。

提丟斯的朋友,天文學家波得深知這一發現的重要意義,就於1772年公布了提丟斯的這一發現,這串數從此引起了科學家的極大重視;並被稱為提丟斯——波得定則,即:

當時,人們還沒有發現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以為土星就是距太陽最遠的行星。

1781年,英籍德國人赫歇爾在接近19.6的位置上(即數列中的第八項)發現了天王星,從此,人們就對這一定則深信不疑了。根據這一定則,在數列的第五項即2.8的位置上也應該對應一顆行星,只是現在還沒有被發現。於是,許多天文學家和天文愛好者便以極大的熱情,踏上了尋找這顆新行星的征程。

1801年新年的晚上,義大利天文學家皮亞齊還在聚精會神地觀察著星空。突然,他從望遠鏡里發現了一顆非常小的星星,正好在提丟斯——波得定則中2.8的位置上。可是,當皮亞齊再想進一步觀察這顆小行星時,他卻病倒了。等到他恢復健康,再想尋找這顆小行星時,它卻不知去向了。皮亞齊沒有放棄這一偶然的機會,他認為這可能就是人們一直沒有發現的那顆行星,並把它命名為「穀神星」。

天文學家對皮亞齊的這一發現持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認為皮亞齊是正確的;也有人認為這可能是一顆慧星,不然的話,為什麼它只露了一面就不見了呢?

幾個月過去了,人們的爭論也沒見分曉。可是,這場爭論卻引起了德國數學家高斯的注意。高斯想,既然天文學家通過觀察找不到穀神星,那麼,是否可以通過數學方法找到它呢?許多天文學家對高斯的這一提法不以為然。天文學家都找不到穀神星,難道高斯還能把它算出來嗎?朋友們也勸他不要把自己的時間和才智浪費在這一毫無希望的問題上。

年輕的高斯卻有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天文學是離不開數學的。如果沒有雄厚的數學知識,是不可能成為一個出色的天文學家的。在天文學發展史上,情況也正是如此。開普勒正是憑借著自己的數學才能,才發現了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牛頓也是憑著淵博的數學知識,才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在高斯之前,著名數學家歐拉曾經研究出了一種計算行星軌道的方法。可是,這個方法太麻煩。高斯決心去尋找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在前人的基礎上,高斯經過艱苦的運算,以其卓越的數學才能創立了一種嶄新的行星軌道計算理論。他根據皮亞齊的觀測資料,利用這種方法,只用了一個小時就算出了穀神星的軌道形狀,並指出它將於何時出現在哪一片天空里。

1801年12月31日夜,德國天文愛好者奧伯斯,在高斯預言的時間里,用望遠鏡對准了這片天空。果然不出所料,穀神星出現了!

高斯的計算方法成功了。高斯從筆尖上尋找到的這顆行星,在隱藏了整整一年後,卻又成為人類的最好的新年禮物。這一禮物向人們顯示了數學在科學研究中的巨大作用。

在發現小行星之前,皮亞齊原是找尋Francis Wollaston的恆星列表中所記載的Mayer 87星,但他在表中所述的位置找不到該星。及後他找到一顆會移動的星,最初他認為這是顆彗星。

皮亞齊持續觀測至2月11日,但他的發現卻未受注意,之後該小行星已公轉至太陽背面而無法觀測。及後德國數學家高斯憑著皮亞齊的三次觀測結果去估計其軌道,並於翌年由Franz Xaver, Baron von Zach和奧伯斯成功尋回該天體。另一位天文學家波得認為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的位置理應有行星,而穀神星正是該顆他認為的未知行星,但它的體積比起其他大行星要小得多,因此威廉·赫歇爾後來把這類天體稱為「小行星」(asteroid)。

特徵:

穀神星是迄今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但隨著凱柏帶及其天體的發現,比穀神星大的天體也隨之被找到,包括(28978)小行星(Ixion)、(50000)誇奧爾星(Quaoar)、(90482)小行星(Orcus)以及最近發現的2003 UB313等,而新發現的最遠天體(90377)塞德娜星(Sedna)也可能比穀神星大,它可能來自奧特雲內層。冥王星有時也會被認為是凱柏帶天體。

2003年底及2004年初,哈勃太空望遠鏡首度攝得穀神星的外貌,發現它相當接近球形,而且表面具有不同的反照率,相信擁有復雜的地形,有天文學家甚至推測穀神星的具有冰質的幔及金屬的核心。

2006年6月,美國太空總署將發射Dawn探測器前往穀神星,預計於2015年8月到達。

物理資料

直徑 959.2×932.6 km

質量 9.445×1020 千克

密度 2.05 克/立方厘米

表面重力 0.26 米/秒²

逃逸速度 0.51 km/s

自轉周期 0.3781天

光譜分類 G型小行星

絕對星等 3.34

反照率 0.113

表面平均溫度 ~230 K

太陽系中已知體積最大的小行星,第一顆被發現的小行星也是他是由巴勒莫天文台的G·皮亞齊於1801年元旦發現的。隨後觀察中斷了,直到1801年的最後一天,有人用高斯的軌道計演算法才又發現了它。穀神星每4.6個地球年才繞太陽公轉一周,直徑約1000公里。據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報道,長期以來,穀神星一直被看作構成火星和木星之間小行星帶中幾萬顆小行星之一。但是科學家最近發現,穀神星所含淡水可能比地球還多。這顆小行星在其他方面也很像地球。天文學家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為穀神星拍攝了267幅圖像。由美國康奈爾大學學者彼得•托馬斯領導的小組發現,穀神星幾乎為球狀。這表明它的形狀受到重力控制。此外,這顆小行星的物質並非均勻地分布在其內部。電腦模型表明,穀神星的內部分為不同層次:稠密物質在核心,比較輕的物質靠近表層。它可能包括一個富含冰水的表層,裡面是一個多岩石的核心。美國太空望遠鏡科學研究所發表的一份報告說,如果穀神星表層25%由水構成,那麼其淡水含量就比地球還多。

英文名:Ceres
中文名:色列絲
象徵:收獲
季節:秋天
心理層面:懷孕,食物,家庭,祖國,勞動與工作及養育,被視為母親的象徵
占星意義:用來判斷母性傾向的特徵

『肆』 女朋友比自己大,怎麼

常言道,女大三抱金磚。女朋友大兩歲年齡差距甚微屬於同齡人,按照同齡人相處即可。只要雙方彼此相愛,興趣愛好相同溝通順暢,年齡差就可以忽略不計。假若男生有戀母情結,而女生又母性泛濫,那麼兩人還可以嘗試姐弟戀相處。

婚戀中沒有對與錯是與非,只要彼此之間覺得舒適,就可以選擇多種角度扮演。一般年長的女生對比自己的小男友都很有呵護欲,小男生對年長女生或多或少會滋生依賴欲。這要看女生喜歡陽剛之氣的男友,還是喜歡溫文爾雅的男友,可以根據各自心裡需求轉換角色。許多女生實際年齡大心裡年齡小,雖然年長男友照樣喜歡撒嬌,依然需要小男友的溺愛。所以,比女友小兩歲的男生,拿出你的男子漢氣概忽略年齡差,用男人有力的臂膀擁抱你的金磚吧。

『伍』 御姐是什麼意思

御姐是來自日本的詞語「御姊」,本義是對姐姐的敬稱。

她們的形象一般是指的是在外表、身材、氣質上成熟的年輕女性類型,具備一些個性的高年齡層少女或青年女性,性格上恬靜,淡定,認知上對各種事物的理解是多面復雜的,性格堅強,心智成熟,擁有高貴的氣質等,身高通常160cm以上。

(5)母性傾向的生理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概念

1、本意是對姐姐的敬稱,這里引申為成熟的強勢女性。

2、年齡劃分大概可以從20-36,低於20卻能呈現出強勢姿態的女性可以稱為「有御姐資質」這個年齡范圍基本是根據概率劃分的。

3、強勢的特質需要從實力上體現,當然最好也能體現在形象上,是花瓶的統統踢飛。

參考資料

網路-御姐

『陸』 事業單位ABCDE類的《職業能力傾向測試》和《綜合應用能力》有什麼區別

1、綜合管理類(A類)

綜合管理類(A類):主要傾向於事業單位中以行政性、事務性和業務管理為主的崗位。

2、社會科學專技類(B類)

社會科學專技類(B類):主要適用於事業單位人文社科類專業技術崗位。

3、自然科學專技類(C類)

自然科學專技類(C類):主要適用於事業單位自然科學類專業技術崗位。

4、中小學教師類(D類)

中小學教師類(D類):主要適用於中小學和中專等教育機構的教師崗位。

五、下面我們重點說一下E類:醫療衛生類(E類)主要適用於醫療衛生機構的專業技術崗位。考試內容包括綜合應用能力和職業能力傾向測試。

5、《綜合應用能力》由醫學基礎知識和招聘崗位專業知識應用能力兩個部分組成。其中,醫學基礎知識部分佔比60%,所有應試人員必答;招聘崗位專業知識應用能力部分佔比40%,具體分為中醫臨床、西醫臨床、葯劑、護理、醫學技術、公共衛生管理六個類別,應試人員應根據報考崗位選做相應類別的試題。

專業知識這部分很好理解,主要就是所學專業的主幹課的內容。醫學基礎知識部分主要測查應試人員對應知應會醫學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理解和應用能力。醫學基礎知識內容由四個部分組成:

①基礎醫學知識:主要包括細胞生物學、人體解剖學、組織胚胎學、生理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與免疫學、醫學遺傳學、人體寄生蟲學、葯理學、病理學等。

②臨床醫學知識:主要包括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兒科學、婦產科學、中醫學、傳染病學、皮膚病學、口腔及眼耳鼻喉科學、醫學影像學等。

③公共衛生知識:主要包括預防醫學、流行病學、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衛生監督學、職業衛生與職業醫學、衛生微生物學、社會醫學等。

④醫學相關知識:主要包括醫學心理學、醫學倫理學、衛生政策及法律法規等。

6、《職業能力傾向測驗》主要測查與醫療衛生專業技術崗位密切相關的、適合通過客觀化紙筆測驗方式進行考查的基本素質和能力要素,包括常識判斷、言語理解與表達、判斷推理、數量分析、策略選擇等;其中值得一提的是醫療行測里的常識判斷和策略選擇,這兩部分在考試時會考查醫療的相關內容。

常識判斷中醫學涉及營養與食品衛生學、預防醫學、傳染病學、生理學、中醫學、急救護理常識。

(6)母性傾向的生理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職業能力傾向測試是選賢任能的一種科學方法和手段,它綜合利用心理學、行為學、管理學、測量學、計算機技術等多種學科和技術,通過嚴密的測評過程和客觀的評分標准,對人的知識水平、能力結構、個性特點、職業傾向、發展潛能等素質進行綜合測評,

為企事業單位招聘、選拔、培養各類人才提供參考依據,同時也為個人的發展提供咨詢。世界各地已經廣泛地將其應用於人力資源開發,國內亦在蓬勃發展。在某個類型維度上的圓點越接近0,表明您在該類型上的偏好越弱,應避免選擇相應的工作。

經過近年來多地事業單位《綜合應用能力》的綜合對比、分析後發現,《綜合應用能力》的考試題型多為主觀性試題,有些類似於公務員考試中的申論科目,但實際上要比申論考試的題型更為復雜,題型上主要有辨析題、論述題、案例分析題、公文改錯題和材料作文題幾種,

當然由於每年的題型都會有所變化,有些地方還會有策劃題和應用類的題目。其主要測查報考者的閱讀理解能力、綜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決問題能力、文字表達能力以及對基本公文寫作知識的熟悉程度。考試時限150分鍾,滿分100分。答題要求:一律用現代漢語作答在答題卡上,試卷空白處可作草稿使用。

『柒』 體育測量與評價考試重點

一、課程性質及其設置的目的與要求

(一)課程性質和特點

《體育測量與評價》是我省高等教育自學考試體育教育(本科段)的一門重要的專業課程。它是一門通過對人體整體測量和局部測量來探討人體的類型、特徵、變異和發展規律的學科。體育科學領域的人體測量與評價亦不例外。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使應考者能夠系統的了解人體測量與評價的基本理論,熟練掌握人體測量的技術以及有關身體指標評價的方法和技術。從而更好為運動訓練和健身指導提供科學的咨詢。

本課程的內容包括測量與評價的理論與測試方法兩部分。測量與評價理論包括:測量的可靠性、有效性、客觀性及其檢驗、測量尺度(量表)、評分方法及評價量表的制定,人體生長發育的評價與預測等。測量方法主要包括:人體形態、機能、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的測定;身體成分、營養狀況及成熟度的測定;疲勞的評定,心理素質的評定等規范化的具體操作方法。

測量與評價理論與測量方法,均以體育統計、人體解剖學、人體生理學及運動生理學為基礎理論,而且同技術學科及教育、心理學科的關系亦較為密切。所以人體測量與評價這門學科,只有在上述學科理論的基礎上,才能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學科體系。

(二)本課程的基本要求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應考者應達到以下要求:

1、了解人體測量與評價課程及相關課程的基本內容。

2、理解測量的三性理論,掌握三性檢驗的方法,理解評價的基本過程,掌握評價的基本方法和量表。

3、掌握人體形態、機能、素質、運動能力測量的基本技術。

4、掌握人體測量評價標準的制定方法、體育評分方法。

(三)本課程的相關課程

體育統計學在這門課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正態分布理論在人體測量與評價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生理、生化、運動解剖課程是學好這門課程的基礎,希望應試者能對這兩門高度相關課程有較深入的了解。

二、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

第一章 測量與評價理論

(一)課程內容

測量的三性理論;評價的基本概念與評價標准;形態發育的評價、生理機能、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的評價。

(二)學習要求

理解並掌握保證測量准確的三性理論(可靠性、有效性、客觀性),理解並掌握評價的基本方法和過程,掌握評價標準的制定方法。

(三)考核知識點和考核要求

領會測量的三性理論,掌握測量的基本技術、評價的基本方法和過程,熟練掌握評價標準的制定方法。難點在於人體評價標準的制定方法。本章也是考試的重點所在。

第二章 人體形態測量

本章專門介紹了形態測量的基本知識以及姿勢、體型、骨骼年齡的具體測量技術和生長發育的評價。應試者應能夠理解基本的概念,熟練掌握具體的測量方法。

第三章、心肺功能測定;第四章、身體素質的測定;第五章、一般運動能力的測定;第六章、營養及身體成分的測定和第二的要求基本一致。應試者能夠理解其中的基本概念、熟悉測定的內容、掌握基本的測量技術。

第二章到第六章的考試重點在形態、機能、素質、運動能力、身體成分、營養的測量的內容上,具體技術不作考試要求。

三、有關說明和實施要求

(一)關於課程內容與考核目標「中有關提法的說明

在大綱的考核要求中,提出了「領會」、「掌握」、「熟練掌握」等三個能力層次,它們之間是遞進等級關系,後者必須建立在前者的基礎上,它們的含義是:

1、領會:要求應考者能夠記憶課程中規定的有關知識點的主要內容,並能夠領會和理解本課程中規定的有關知識點內涵與外延,熟悉其內容要點和它們之間的區別聯系,並能根據考核的不同要求,做出正確的解釋、說明和闡述。

2、掌握:要求應考者應該掌握的課程中的知識點。如簡答一些具體生產操作有關內容。

3、熟練掌握:要求應考者必須掌握的課程中的重點知識點。如:測量的三性理論,評價標準的制定方法等。

(二)自學教材

本課程使用教材為:《人體測量與評價》,教材編寫組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

(三)自學方法指導

本課程作為一門方法技術類課程,內容多,難度適中,應考者在自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了解這門課程的地位和作用,了解這門課程的性質、地位和作用,熟知課程的基本要求以及與本課程有關的體育統計、人體生理解剖課程的內容,緊緊圍繞課程的基本要求進行學習。

通讀教材的基本內容,重點掌握考試的基本知識點,自學要求的內容,注意對各知識點不同層次的要求。

認真完成教材中每一章後的習題和思考題,能夠更好幫助應試者掌握課程相關的內容。

(四)對社會助學的要求

1、應熟知考試大綱對課程所提出的總的要求和各章的知識點。

2、應掌握各知識點要求達到的層次,並深刻理解各知識點考核要求。

3、對應考者進行輔導時,應以指定的教材為基礎,以考試大綱為依據,不要隨意增刪內容, 以免與考試大綱脫節。

4、輔導時應對應考者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提倡應考者「認真閱讀教材,刻苦鑽研教材,主動提出問題,依靠自己學懂」的學習方法。

5、輔導時要注意基礎、突出重點、要幫助應考者對課程內容建立一個整體的概念,對應考者提出的問題,應以啟發引導為主。

6、注意對應考者能力的培養,特別是自學能力的培養,要引導應考者逐步學會獨立學習,在自學過程中善於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做出判斷和解決問題。

7、要使應考者了解試題難易與能力層次高低兩者不完全是一回事,在各個能力層次中都存在著不同難度的試題。

(五)關於命題和考試的若干規定

1、本大綱所提到的考核要求中,各條細目都是考試的內容,試題覆蓋到章,適當突出重點章節,加大重點內容的覆蓋密度。

2、試卷對不同能力層次要求的試題所佔的比例大概如下:領會20%;掌握40%;熟練掌握40%.

3、試卷難度分為四檔:易、較易、較難、難,四檔的分數點的比例為:2:3:3:2.

4、本課程考試試卷可能採用的題型有:判斷題、填空題、簡答題和綜合計算題(見附錄)。

5、考試方式為閉卷、筆試,考試時間150分鍾。評分採用百分制,60分為及格。

附錄 題型舉例

一、判斷題

如:可靠性高的測量其有效性也一定高。

二、填空題

如:測量的量表可分為 、 、 、 四種。

三、簡答題

如:簡述測量三性理論及其關系

四、綜合計算題

如:給出一組數據,讓應試者根據這組數據,運用正態分布理論作出此變數的評價標准。

江蘇省教育考試院

『捌』 試舉出兩個不符合人體工程學原則的例子,並加以簡要分析

1、比如鍵盤,我們的雙手必需要靠很近,手腕還要以某個角度放在鍵盤上才能順暢打字而不會產生關節後遺症,而且使用起來還會比較容易疲勞。

2、還有一個是高跟鞋,雖然它能讓女性顯得更加高挑,它高跟的設計會讓行走時人耗費更多能量,另外穿高跟鞋還很容易崴腳。

(8)母性傾向的生理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人體工學是利用生理、心理特徵的資訊,來設計人類使用的裝置和系統。其資料和原理,被廣泛應用於家庭、工作場所和娛樂,是人和工作及生活環境交互作用的研究。

人體工學研究的目標在於讓人類工作及生活更有效率,同時促進人類的幸福。這牽涉到一方面建立及維持設備、工具、工作、及環境因子間的相容性,另一方面也考慮人體解剖、生物力學及觀念上、行為上的特徵。

閱讀全文

與母性傾向的生理測量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速達軟體核算方法在哪裡選 瀏覽:716
分享製作微課的方法和技巧 瀏覽:890
手機外儲存卡格式化方法 瀏覽:398
服務設計的方法案例分析 瀏覽:658
設備fa分析方法概述 瀏覽:601
早起消腫最快方法小視頻 瀏覽:824
廣東桔子的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234
鑒別牛奶真假方法 瀏覽:401
行業分析技巧和方法 瀏覽:455
搖表的使用方法如何選擇搖表 瀏覽:964
三坐標齒輪檢測方法 瀏覽:773
魔方路由器的安裝方法 瀏覽:545
網購家居安裝方法 瀏覽:489
分步驟的說明方法叫什麼 瀏覽:123
如何詛咒親人的方法 瀏覽:368
草菇的食用方法 瀏覽:247
仙草食用方法 瀏覽:850
硬筆書法教學方法四年級 瀏覽:292
茅台王子生肖鑒別真假方法 瀏覽:834
螢石無線攝像頭手機連接方法 瀏覽: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