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躍式跳高的步點怎麼量
你好!
跨越式起跳角度是30--45度,起跳路線是直線,步點可以在起跳點開始反向助跑。先在橫桿中間外側30厘米左右地方確定起跳點,然後,跑7--8步用力起跳的那一點就是起跳點,然後跳幾次,如果起跳點太靠近,則將起跳點向後移動相應距離。如果起跳點太遠,則將起跳點向前移動相應距離。經過反復練習,就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步點。
背越式的步點採用弧線助跑。先在橫桿中間外側30厘米左右地方確定起跳點,先向右走5步,為A點。然後再向右走6步為B點。再向前走7步為C點。從C-B-A助跑,C-B段為直線助跑,B-A為弧線助跑。經過反復練習,就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步點。
祝你成功!
2. 跳高怎麼量步點來著
跳高量步點的方法:
俯卧式跳高,運動員助跑的角度一般為30°~50°。大部分運動員助跑距離比背越式短,常用6~9步直線助跑。
背越式助跑距離長 9~12步, 有的甚至更長,先跑直線,最後4~5步跑弧線,要求運動員速度快,跑得自然,類似短跑運動員的跑法。助跑最後4步不降低身體重心,在倒數第2步時才採用腳跟著地。
3. 圖示背越式跳高助跑路線的走步式丈量法
背越式的步點採用弧線助跑。先在橫桿中間外側30厘米左右地方確定起跳點,先向右走5步,為A點。然後再向右走6步為B點。再向前走7步為C點。從C-B-A助跑,C-B段為直線助跑,B-A為弧線助跑。經過反復背越式跳高是指背部朝向橫桿,身體各部分依次過桿的一種過桿技術。背越式跳高技術是由助跑、起跳、過桿和落地四個階段組成的。各階段彼此緊密相連、相互作用。
(一) 助跑
1. 助跑的任務
從背越式跳高的助跑路線可以看到,在助跑開始的前段直線跑,應盡可能大的獲得水平速度。在助跑後段的弧線跑應為跑跳創造盡可能大的離心加速度,有助於向橫桿方向運動。
2. 助跑的技術要點
開始採用直線助跑,雙肩要下垂,用腳前掌著地,跑時具有彈性;提高重心,步幅均勻,不斷加速;進入弧線跑時,外側擺動腿富有彈性地蹬地。為了克服離心加速度的作用,上體應稍向弧線內側傾斜。前腳掌沿弧線落地,身體重心軌跡向內越出足跡線。助跑的節奏要快,特別是助跑最後兩步髖關節前送幅度要大,邁步時上體保持較垂直的姿勢,擺動退積極,充分後蹬,起跳腿快速前伸,同時髖部自然前送。助跑過程中兩臂應積極有力地前後擺動,弧線跑時外側手臂擺動幅度應大於內側手臂的擺動幅度。
(二)起跳
起跳的目地在於使助跑獲得的水平速度,迅速轉變為垂直向上運動,以使身體充分向上騰起,並為過桿做好准備。起跳動作可分為起跳腿的著地、緩沖和蹬伸三個階段及擺動腿與雙臂的配合。
1. 跳腿的著地、緩沖和蹬伸技術
為加快起跳的速度,起跳腿應大幅度、平穩地以腳掌外側著地,並迅速從腳跟向前腳掌滾動。這時由於邁步放腳時髖關節的積極快速前送和迅速的弧線助跑而形成了了身體向後、向內的傾斜姿勢。在起跳的緩沖階段,為了提高起跳的速度。還應減小屈膝的幅度,以利於保持水平速度。在這階段當身體由傾斜轉為垂直至身體重心移至起跳腿的上方時,迅速有力地充分蹬直起跳腿的三個關節,軀干在離地前瞬間幾乎垂直地立於起跳腳之上。這時起跳腿的蹬伸方向應在身體重心的外側,從而產生了過桿所必須的旋轉沖力。
2.起跳時擺動腿與雙臂的協調配合技術
起跳時離橫桿較遠的一臂使頸地向上擺動,加一臂不要充分擺出,並且較早地制動,這樣有利於肩軸傾向橫桿。擺動腿的擺動應從屈膝的起跳腿旁開始,以膝蓋領先,先屈膝折疊,後跳高架的遠端支柱上方用力擺出。當擺動腿擺到起跳腿前方之後應向里轉,而小腿和腳要稍許外展。這樣的積極動作,有助於使骨盆保持在起跳力量的作用線上,圍繞縱軸產生轉身動作。此時,頭應補償性地轉向橫桿。
(三)過桿和落地
過桿就是充分利用起跳獲得的騰空時間改變身體姿勢,縮短身體重心與橫桿之間的距離,並利用身體的屈伸、旋轉越過橫桿。過桿時,立即屈髖收腹,下顎迅速引向前胸,同時雙腿補償地高舉兩小腿積極向上甩起。應注意,落地前的收腹舉腿,以背先著地,或團身以肩先著地,然後再做一個後滾翻。為了控制騰越方向,頭部不能後仰,要注意在落墊過程的"視力監督",眼睛始終要注視著橫桿方向。
二、 學習方法
(一) 學習和掌握起跳技術
1. 地蹬擺練習
站立,一手抓支撐物,起跳腿在前,擺動腿在後,擺動腿向異側肩的前上方擺動,起跳腿配合充分蹬伸。要求擺腿屈膝折疊並膝內扣,加速擺至最高點,異側臂配合上擺, 同時撥腰、頂肩,髖部前送並扭轉。
2. 步走動起跳練習
站立,起跳腿在後,擺動腿在前,起跳腿向前邁步放腳,擺動腿積極向前擺動。要求沿直徑為15~20米的圓圈走動,起跳腿積極主動向前邁步放腳, 並在擺動腿與手臂的有力配合下迅速完成跳腿。
3. 弧線助跑起跳練習
在練習2的基礎上分別用1步、2步、3步助跑轉體四分之一垂直縱跳,兩腳落地。要求蹬擺配合協調一致,動作快速有力,助跑節奏清楚,最後兩步和起跳連貫,體會弧線助跑轉入起跳時上體由內傾到豎直的垂直用力感覺。雙腳落地,是為了使擺動腿努力下沉, 有利於按"橋"型完成過桿動作。此練習可在兩個跳高架之間吊拉橡皮筋球,高度宜控制在練習者起後頭頂剛好能夠觸及。
(二) 習和掌握過桿落地技術
1. 地倒肩挺髖練習
背對海綿包站立,倒肩挺髖成"橋"。肩背著墊。要求挺髖挺腹,兩臂屈肘外展。
2. 定背越式跳高練習
背對海綿包站立,兩腿屈膝半蹲,然後提踵發力向上跳起,形成典型的"橋"騰空姿勢。接著屈髖,向上積極甩小腿,用整個背墊落地。要求在用力向上起跳之後,兩臂配合上擺、挺髖、挺胸、肩後倒下沉,兩小腿放鬆下垂。體會空中背弓的肌肉感覺。落地前兩小腿積極上甩,動作自然放鬆。
此練習開始可以不用橫桿,動作熟練後再用橡皮筋、橫桿。另外,為了增加騰加高度,可站在低跳箱或起跳板上進行。
3. 弧線助跑做背越式跳高練習
在練習2的基礎上,可採用先是1步助跑,然後3步,5步助跑做背越式跳高練習。弧線助跑最後兩步起跳要與過桿技術有機銜接。開始練習時,應將重點集中在起跳和騰空動作的正確結合上。初學者可在起跳點放置起跳板,增加騰空高度。加外,也可以增加墊子的高度。在技術上要求做到助跑點准確;起跳充分向上"旋轉";過桿時身體舒展成"橋"與橫桿大致成十字交叉;頭、肩、背和小腿依次越過橫桿後,肩背領先落墊。
(三)學習和掌握全程助跑背越式跳高練習
1.全程助跑和丈量方法(以左腳起跳為例)
走步丈量法:先確定起跳點。起跳點的位置一般在離近側跳高架的立柱1米左右(或橫桿長的四分之一),離橫桿投影點50~90厘米處。由起跳點沿橫桿的平行方向向前自然走5步,再向右轉成直角向前自然走6步做一標志,由此點向起點跳約5米的半徑畫弧,即成最後4步的助跑弧線;從標記點再前走7步自然步畫起跑點,定為前段直線跑5步距離。全程共跑8步。
等半徑丈量法:助跑距離為9~13步。起跑點離橫桿約15~20米,與內側跳高架向外延伸線之間的距離約為3~5米。助跑弧線的半徑取決於助跑的速度,速度越快,半徑越長。初學者變化幅度大致為6~8米。起跳點和橫桿之間的距離視橫桿的增高高度而向外移。
2. 程助跑的練習方法
彎道弧線跑練習:此練習可先採用沿田徑場彎道做加速跑。然後再縮小半徑,沿直徑10~15米的圓圈快跑。要求跑到身體向內傾斜,平穩向前移動,注意擺臂的幅度內小上大。
直段跑切入弧線跑線習:可沒直線加速5至7步後轉入弧線跑,過渡要自然連貫,節奏要逐步加快。
全程助跑起跳練習:採用7至9步助跑距離,即直線跑3至5步,弧線跑4至5步的方法進行助跑起跳練習。要求助跑速度快,節奏性強,步點固高。注意體會助跑與起跳的結合,盡量保持"旋起"動作至高墊頂上。
完整技術練習:在熟練掌握全程助跑與起跳節奏的基礎上,先做較低高度過桿練習,熟練後逐漸提高橫桿的高度。在完整技術練習中,要做到最後4至5步助跑的足跡落在弧線上,起跳腳的著地點要正,起跳力方向要正。起跳結束時,身體由傾斜轉入直立姿勢向上騰起。過桿時,後引雙肩、挺髖、小腿放鬆下垂,完成好"橋"的動作。助跑身體重心移動要穩,過桿後肩背落墊要平穩。
三 、練習提示
(一)注意事項
1.重點掌握桿上動作,練習時要注意控制桿上挺髖成"橋"型的時機,使之有足夠的延續時間,防止"坐"著過桿。
2.學習過桿技術要多採取各種輔助練習。注意設備的安全性能及加強保護措施。
3.重點抓好助跑與起跳的有機結合。
4.應通過對助跑丈量方法的學習,掌握由直線進入弧線的助跑技術,並確定助跑點。
(二)錯誤動作糾正
1.助跑節奏紊亂,助跑與起跳結合不好
產生原因:助跑步點不準確,拉大步,搗小步或沒有沿助跑弧線落腳。
糾正方法:改進直線進入弧線的助跑技術,調整適合自身特點的助跑步點,按畫好的每步標志反復進行練習;跳越跨欄架的練習,採用欄間跑3、5、7步培養節奏感和目測距離的能力。
2. 跳向前沖力太大而跳不起來
產生原因:助跑過快失去控制,自身的腿部支撐力量不夠;最後放腿太慢,不能及時完成起跳動作;助跑最後兩步與起跳的轉換技術沒有掌握好。
糾正方法:多做短、中程助跑起跳的結合練習,改進起跳腳快速著地,擺動腿和擺臂的有力上擺、提肩、拔腰技術,提高助跑結合起跳的速度。另外,可多做弧線助跑結合起跳後身體落在高墊上的練習,強調身體從內傾迅速轉成垂直和正確完成起跳後再做過桿動作。
3. 跳時制動大,減弱水平速度,做過桿動作時,身體壓桿
產生原因:倒數第二步身體重心下降太多,身體內傾不夠;起跳前身體後仰過大,起跳腳落地不夠積極,前伸太遠。
糾正方法:多做弧線助跑起跳的模仿練習。弧線助跑起跳後用頭觸高物,強調起跳要積極,上體要正直。
4."坐"著過桿,臀部及大腿碰落橫桿
產生原因:起跳時身體重心沒跟上,髖關節變屈,起跳效果差,騰空高度不夠;心理上怕摔,不敢用肩背落墊;小腿太緊張,沒有挺髖就過早收腹舉腿。
糾正方法:利用跳板或跳箱,做立定背越式躒高,注意延長挺髖時間;逐漸嗇高度,克服害怕心理,用肩背落墊。
5.斜交叉過桿
產生原因:起跳時擺動腿內扣向異側肩方向用力擺的動作做得不夠,使身體繞縱軸轉體不夠。
糾正方法:結合擺臂動作多做原地蹬擺起跳模仿練習;弧線助跑起躒觸高物轉體90゜。短程助跑起跳過桿練習,在墊上畫出落墊點,使肩背朝落墊點著墊。
6.桿上動作僵直
產生原因:起跳騰空後,兩膝緊張綳直,背弓動作不自然,空中身體感覺能力較差。
糾正方法:加強柔韌性、靈敏和協調性的練習,提高動作和放鬆能力。在山羊或跳箱上做仰卧背弓、順勢屈小腿舉小腿練習,立定背越式跳越橡皮筋練習,體會倒肩、抬臀、挺髖,屈小腿過桿後小腿自然上甩,肩背落墊的動作。還可以中短距離助跑起跳過桿練習。降低橫桿高度,用橡皮筋代替橫桿,消除心理害怕因素。
海綿包應厚、軟,符合厚度、寬度與長度要求。有背越式跳高海綿墊賣。同時,注意落地區的設施,如海綿坑的布置,及沙坑的松軟都要保證十分安全。練習,就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步點。
祝你成功拿第一!
4. 背躍式跳高的步點怎麼量
一般是左腿起跳吧,左撇子是右腿起跳,我是左腿,你找好起跳點,順著與桿平行的方向正常步伐走5步,然後90度方向走8步,共13步,如果你個子高,可以再多走幾部,根據你的步伐大小,短了跑不開,你在13步的地方做好標記,後幾步跑好了就行了!
5. 背越式跳高步點丈量除了467的走步丈量外,還有一種用腳長丈量的方法,請專家給我一個專業的講解,謝謝!
原來我們國家有人能跳3米零五,天外飛仙?有說知道馮樹勇(貌似國家田徑隊總教練)的電話,趕快聯系呀。
6. 背躍式跳高的8步丈量法是什麼
以左腳起跳為例面對跳高器械向右轉向前自然放鬆走五步,再向右轉走六步,六步的終點就是第二標志物的放點,再向前走七步或者八步這是根據自身情況而定,在走走步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放鬆先行不要刻意加大貨減小步伐
否則步點就不準了
一般為5
6
7步
或者6
7
8步
第一個5或6步主要是對弧線助跑的的弧度針對的調節這個是最簡單的丈量辦法
在八步助跑前可以加一些小碎步助跑和把不住跑連接上就可以了
跳高助跑高重心
7. 背越式跳高怎麼丈量步點
走步丈量法:先確定起跳點。起跳點的位置一般在離近側跳高架的立柱1米左右(或橫桿長的四分之一),離橫桿投影點50~90厘米處。由起跳點沿橫桿的平行方向向前自然走5步,再向右轉成直角向前自然走6步做一標志,由此點向起點跳約5米的半徑畫弧,即成最後4步的助跑弧線;從標記點再前走7步自然步畫起跑點,定為前段直線跑5步距離。全程共跑8步。背越式跳高一般採用8至12步助跑,分直線助跑段與弧線助跑段。
(7)跳高步點測量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背越式跳高是一種以桿上背弓姿勢、向上甩腿越過橫桿,過桿後以背部落墊的跳高方式。跳背越式跳高的運動員要充分地發揮助跑的水平速度,起跳時要發揮起跳爆發力,擺動腿彎腿擺動。
技術特點
背越式跳高助跑的主要特點是弧線助跑,助跑線一般為「J」其優點是:
1.助跑的預備段是一條直線或曲率很小的線曲,因此全程便於加速和發揮速度。
2.向弧線過渡時比較平緩自然,可以避免停頓或減速。
3.弧線曲率由大變小,使身體逐步加大內頻。
4.最後一步與橫桿約成20度至30度角,以保證人體在騰空後,有一個適宜的相對於橫桿的垂直位移距離。
助跑技術
助跑的任務是獲得必要的水平速度,並為提高起跳效果和順利地越過橫桿創造條件。背越式跳高一般採用8至12步助跑,分直線助跑段與弧線助跑段。
1.直線助跑技術:近似於短路途中跑技術,跑進時身體重心高而平穩上體適當前傾,後蹬充分有力,前擺積極抬腿,兩臂協調配合大幅度擺動;
2.弧線助跑技術:身體逐步內傾,加大外側腿臂的擺動幅度,保持頭、軀干成一直線向內傾。助跑的整個過程應有明顯的加速性和較強的節奏感,尤其是最後幾步逐漸加快,到最後一步最快。
參考資料:網路——背越式跳高
8. 助跑跳遠如何量步點
短、中程距離助跑起跳練習。短程距離約8步,中程距離約為12步。助跑距離的估量方法可以用走步數折算。
如:8步助跑跳遠,助跑距離≈8(步)×2-2,量出後試跑1~2次,進行適當調整即可。此種練習,要求起跳快速,應有一定的騰起高度,盡量保持騰空步動作的時間。
(8)跳高步點測量方法圖片擴展閱讀:
輔助練習:
1、在離起跳標志2米左右處設置一個高約60~80厘米的跳箱,學生起跳後,擺動腿落地跳箱上。
2、在沙坑邊擺放一個低欄架(或拉一根高度約30~50厘米的橫皮筋),短距離助跑後,起跳完成騰空步,擺動腿越過障礙物後下落沙坑並向前跑出。
3、助跑起跳成騰空步,用頭部觸及前上方的懸掛物。
全程助跑起跳練習:
此種練習首先應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確定自己全程助跑的距離。
做法是:
學生在跑道上做40~50米的沖刺跑,測量出每個人發揮出最大速度的那一段距離,找出每次沖刺跑時起跳腳落地的足印,經若干次練習,即可大致確定符合自己實際的全程助跑距離。
以此距離在跳遠助跑道上進行助跑起跳練習,經適當調整後,全程助跑距離就可確定下來。用鋼尺將此距離測量記錄下來。以後便可按此距離進行全程助跑跳遠。
全程助跑起跳練習,應注意助跑起動的方式和姿勢要保持固定。助跑要快速、放鬆,跑直線、穩定而有節奏,起跳時要做到擺(擺臂和擺腿)、蹬(起跳腿蹬伸)、挺(挺胸)、拔(拔腰)、頂(頂頭)諸方面協調一致,用力集中。
在體育教學訓練中,立定跳遠是測試下肢爆發力和全身協調能力的最簡單有效的手段。在體育教學中,完整的立定跳遠技術動作由預擺、起跳、騰空、落地四個部分組成。本人通過教學實踐,不斷改進訓練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談談立定跳遠的教學方法。
掌握動作技術要領:
預擺:兩腳左右開立,與肩同寬,兩臂前後擺動,前擺時,兩腿伸直,後擺時,屈膝降低重心,上體稍前傾,手盡量往後擺。要點:上下肢動作協調配合,擺動時一伸二屈降重心,上體稍前傾。
起跳騰空:兩腳快速用力蹬地,同時兩臂稍曲由後往前上方擺動,向前上方跳起騰空,並充分展體。要點:蹬地快速有力,腿蹬和手擺要協調,空中展體要充分,強調離地前的前腳掌瞬間蹬地動作。
落地緩沖:收腹舉腿,小腿往前伸,同時雙臂用力往後擺動,並屈膝落地緩沖。要點:小腿前伸的時機把握好,曲腿前伸臂後擺,落地後往前不往後。
9. 跳高步點測量方法
跳高量步點的方法:
俯卧式跳高,運動員助跑的角度一般為30°~50°。大部分運動員助跑距離比背越式短,常用6~9步直線助跑。
背越式助跑距離長 9~12步, 有的甚至更長,先跑直線,最後4~5步跑弧線,要求運動員速度快,跑得自然,類似短跑運動員的跑法。助跑最後4步不降低身體重心,在倒數第2步時才採用腳跟著地。
俯卧式跳高的注意事項:
起跳時要注意直腿擺動,兩臂向上擺起,全身向上挺,起跳方向應朝向橫竿中央。
起跳後運動員做越過橫竿動作,身體與橫竿平行,同時上體向起跳腿方向轉體。
過竿時, 全身沿身體縱軸旋轉,同時起跳腿向胸部收腿,但大腿不能太靠近胸部,小腿收成90°時立即翻腿,大腿應向外側翻轉,因此髖關節需要很好的柔韌性。
在一般情況下,運動員容易在這時碰掉橫竿。全身越過橫竿後,准備落地,落地時可單手撐地,也可雙手撐地,或手和擺動腿同時落地,繼而全身側身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