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軸彎曲檢驗方法如下:
①將曲軸清洗干凈,擦乾後,將曲軸第一道和最後一道主軸頸用V形塊支承,將百分表觸針抵在中間主軸頸上軸承溝槽未磨損的部位。
②慢慢轉動曲軸(應避開油孔位置),找出反映在百分表上的最小讀數,轉動表盤使表針對零。
③再把曲軸轉動1800,這時百分表讀數即為曲軸彎曲的擺差,擺差的一半即為曲軸的彎曲度。
④如曲軸主軸頸為雙數,應測中間兩道主軸頸的擺差,以最大值為准。
擺差度不得超過0. 15 mm,否則應校正。
❷ pcb板翹曲值計算公式
翹曲度=單個角翹起高度/(PCB對角線長*2)*100%
❸ 如何檢測和校直連桿的彎曲變形
連桿彎曲變形是指連桿大、小頭孔軸線不平行;連桿扭曲變形是 指連桿大、小頭孔平行,但不在同一平面內。1、用連桿檢驗儀檢測。用連桿檢驗儀檢測連桿彎曲和扭曲變 形。檢測連桿彎曲變形時,將連桿大頭裝在連桿檢驗儀的可脹式心軸上,並通過調整螺釘使定心張開,再將連桿 固定在檢驗儀上,然後將小角鐵下移,使其下平面靠在活塞銷上 並擰緊小角鐵的固定螺釘。
此時便可通過觀 察或用塞尺檢查銷子兩端與小角鐵之間的間隙。兩間隙之差反映了彎曲變形的方向和程度,也就是連桿大、小頭孔軸線的平行度 誤差。檢測連桿的扭曲變形時,先將小角鐵下移,然 後觀察和測量活塞銷兩端與小角鐵側平面間的間隙,就可檢測出連桿扭曲變形的情況,即連桿大、小頭孔中心線在另一方向上的平行度誤差。
2、用簡易法檢測。用簡易法檢測連桿彎曲和扭曲變形。檢測連桿彎曲變形時,將兩根標准心棒分別插入連桿 大、小頭孔內,用兩塊等高的V形架支撐大頭心棒,然後用百分表測量小頭心棒兩端,其高度差即為連桿的彎曲 度。
當兩側點相距100mm時,則高度差即為100mm長度上連桿的彎 曲度(V形架和百分表支架需放在同一平板上)。 檢測連桿的扭曲變形時,應將連桿支撐在V形架上,此時測得連桿小頭心棒兩端的高度差即為連桿的扭曲變形值 (兩測點相距100mm)。
❹ 鍋爐安裝坐標的檢驗方法用什麼檢查
第一條 鍋爐安裝主要幾何尺寸檢測方法
在測定鍋爐安裝主要幾何尺寸時,可用彈簧稱拉緊鋼尺,(鋼尺應經過質量檢查部門鑒定合格),在相同緊力(緊力范圍為5~15kg)下測量。
第二條 標高檢測方法
(一) 鍋爐安裝標高測定,以鍋爐某一立柱一米基準標高線為基準,也可以廠房基準標高為基準。測定高時可以用鋼尺直接檢測,也可以用玻璃水平管間接測定。
(二) 檢測聯箱(汽包)標高,應分別檢測聯箱(汽包)兩端部水平中心位置。檢測梁標高,除另有規定外,應分別測定梁的兩頭頂部兩側位置。 第三條 聯箱(汽包)、梁縱橫不水平度檢測方法 檢測聯箱(汽包)、梁等部件縱橫不水平度時,可用玻璃水平管,按第二條(二)中規定的檢測位置測定。
第四條
立柱、梁扭曲值檢測方法
將柱、梁放置水平,在柱、梁四角垂直焊置等高圓鋼,在圓鋼頂部對角交叉拉兩條鋼絲,用鋼板尺檢測兩鋼絲中心距離。該距離的一半即為扭曲值。
第五條
爐牆、保溫、油漆的檢測方法
檢驗項目按抽樣檢查。其中:度要項目隨機抽查10點,一般項目隨機抽查5點。抽查結果取平均值。
❺ 汽車連桿有哪些檢查內容,有哪些注意事項
連桿有無彎曲、扭曲變形,一般是在連桿檢驗器上進行檢驗,連桿變形的檢測步驟如下。(1) 檢測時,應將連桿大端軸承取下,將承孔清潔干凈( 軸承 被鏜削後的連桿在校正時不可將軸承拆下),然後將軸承蓋裝在連 桿體上,並按標准力矩擰緊連桿螺栓,連桿大端安裝在連桿檢驗器 可調橫軸上,擰動調整柄使半圓鍵向外擴張,將連桿固定在檢驗器上。
(2) 檢驗工具是帶有V 形槽的三點規。三點規上的三個測點 在同一平面上,並 與 V 形槽相垂直,下面兩測點的距離為100mm。 而上面的一個測點,處在下面兩測點連線的垂直等分線上,與下面 兩測點連線的距離也是100mm。 (3) 檢測時,將三點規放在連桿小端的心軸或活塞銷上,使三 點規的三個測點與檢驗器的平板相接觸。
根據三測點與平板的接觸 情況,便可判斷連桿有無彎曲、扭曲變形。 ① 若 三點規的三測點都與檢驗器的平板相接觸,說明連桿無變形。 ② 若 三 點規僅上測點 (或 兩 下測點)與平板接觸,且兩下測 點與平板間隙相等,說明連桿有彎曲變形。這時用塞尺測量測點 (或兩下測點)與平板接觸處,如兩下測點與平板間隙相等,說明 連桿有彎曲變形。
這時用塞尺測量測點與平板的間隙值,便是連桿 在 100mm長度的彎曲值。 ③ 檢驗時若只有一個下測點與檢驗平板相接觸,且上測點與 檢驗平板的間隙等於另一個測點與平板間隙的一半,則表明連桿發 生了扭曲。其下測點與平板的間隙便是連桿在100mm長度的扭曲值。
④ 檢驗時若一個下測點與檢驗平板接觸,但上測點與檢驗平 板的間隙不等於另一個下測點與平板間隙的一半,則表明連桿同時 存在彎曲、扭曲變形。下測點與平板的間隙為連桿在100mm長度 上的扭曲值。上測點與平板的間隙和下測點與平板的間隙的一半的 差值,為連桿在100mm長度上的彎曲值。
⑤ 使連桿大端端面與平板貼靠,測出連桿小端端面與平面的 距離;將連桿翻轉180°,用同樣方法測出該距離,若兩次測出的數 值不等,說明連桿存在雙重彎曲,兩次測得的數值之差即為雙重彎 曲值。連桿雙重彎曲的檢查。 汽車修理技術標准規定,連 桿 在 100mm長度上彎曲值不應大 於 0。
03mm,扭曲值不應大於0。06mm,超過允許極限時,應進行 校正或更換連桿。
❻ 標題 車身變形測量方法中定中規法可以測出具體的數值嘛講下它的作用是什麼
測距法,定中規法,坐標法。
對於局部變形或損傷可以比較直觀地作出判斷但對整體變形的診斷就顯得不那麼容易了。對於車身的整體變形沒有正確的測量結果作依據。修復作業便無從下手。
①測距法。測距法可以直接獲得定向位置點的距離,是最簡單的一種測量方法, 它主要通過測距來體現車身構件之間的位置狀態。測距法使用的量具是鋼捲尺、專用測距尺等。用鋼捲尺測量孔的中心距時,可從孔的邊緣起測量,以便於讀數。對於車架,發生變形時也可以運用測距法進行測量。將車架置於平台上,並按一定的高度支穩,用高度尺逐一測量各基準點與平台的垂直距離,分別得出車架垂直方向上的相關參數。
②定中規法。車身的許多變形尤其是綜合性變形,如當車身或車架與汽車縱軸線的對稱度發生變化時,很難用測距法對變形作出准確的診斷。如果使用定中規法,就可以比較好地解決這類測量問題。使用定中規診斷車身變形,當定中銷發生左右方向偏離時,可以判斷為水平方向上的彎曲;當定中規的尺面出現不平行時,可以判斷為扭曲變形;當尺面的高低位置發生錯落時,則可以診斷為垂直方向上的彎曲。
③坐標法。坐標法適用於車身殼體表面的測量。轎車的多曲面外形,使檢測工作的難度加大。如果使用的橋式三坐標測量架,就可以比較容易地實現這方面的測量。可對車身各部分尺寸進行較為精確的測量。測量時光源發出的聚光束,可將光點投射在一個塑料標尺上,讀數既直觀又方便。尺寸測量架可分別檢測車身其他方面存在的變形。這種變形測量台,可與修理矯正裝置配套,實現車身修理的過程測量。
❼ 實驗中為什麼要測量扭轉常數採用了什麼方法
一個稜柱體的任意截面受純扭時適用於端面。
據推測,沒有任何負荷的一方面臨卷力量可以忽略不計。該材料的棒是各向同性和身體非線性,也就是說不斷的彈性性質的不同應力水平。六個應力分量,有4個是等於零: σ x = σ為Y = σ ž = τ代理= 0 。由於棒是扭曲,旋轉的截面稍通過一些,但其輪廓角度不扭曲。
這個問題可以得到解決的經典理論的彈性用應力函數(x,y),根據給定的邊界條件,是不斷的截面輪廓。所以是一個桿的單連通截面值= 0的輪廓
❽ 扭力扳手測量零件扭力值是用什麼方法
是用材料的彈性形變
❾ pcb 扭曲測量標准 以下測量方法是引用那個標准
這個也是我一直糾結的問題,IPC TM650里貌似說的很清楚,但實際運行起來,我們總是與客戶的意見不一致!
我之前也查過一些資料,H/D是說在PCB自然放置的情況下,測量翹的最大的那個角;而很多情況,有的會在PCB上施加外力,讓其三個角與平面接觸,測量翹起的那個角,如果這種情況應該是H/2D
以上是我個人的理解,也請更為專業的人士解答這個問題!
❿ 工程測量學的理論方法
測量平差理論
最小二乘法廣泛應用於測量平差。最小二乘配置包括了平差、濾波和推估。附有限制條件的條件平差模型被稱為概括平差模型,它是各種經典的和現代平差模型的統一模型。測量誤差理論主要表現在對模型誤差的研究上,主要包括:平差中函數模型誤差、隨機模型誤差的鑒別或診斷;模型誤差對參數估計的影響,對參數和殘差統計性質的影響;病態方程與控制網及其觀測方案設計的關系。由於變形監測網參考點穩定性檢驗的需要,導致了自由網平差和擬穩平差的出現和發展。觀測值粗差的研究促進了控制網可靠性理論,以及變形監測網變形和觀測值粗差的可區分性理論的研究和發展。針對觀測值存在粗差的客觀實際,出現了穩健估計(或稱抗差估計);針對法方程系數陣存在病態的可能,發展了有偏估計。與最小二乘估計相區別,穩健估計和有偏估計稱為非最小二乘估計。
巴爾達的數據探測法對觀測值中只存在一個粗差時有效,穩健估計法具有抵抗多個粗差影響的優點。建立改正數向量與觀測值真誤差向量之間的函數關系,可對多個粗差同時進行定位和定值,這種方法已在通用平差 軟體 包中得到演算法實現和應用。
方差和協方差分量估計實質上是精化平差的隨機模型,過去一直僅停留在理論的研究上。實際中,要求對多種觀測量進行綜合處理,因此,方差分量估計已成為測量平差的必備內容了。目前,通用平差 軟體 包中已增加了該功能,但還需要在測量規范中明確提出來。
需要指出的是:許多測量作業單位喜歡採用附合導線進行逐級加密,主要依據目前規范中有關一、二、三級導線和圖根導線的規定。無疑附合導線具有許多優點,但由於多餘觀測少,發現和抵抗粗差的能力較弱,不宜濫用。建立一個區域的控制,首級網點採用GPS測量,下面最好用一個等級的導線網作全面加密。從測量平差理論來看,全面布設的導線網具有更好的圖形強度,精密較均勻,可靠性也較高。
工程式控制制網優化設計理論和方法
網的優化設計方法有解析法和模擬法兩種。解析法是基於優化設計理論構造目標函數和約束條件,解求目標函數的極大值或極小值。一般將網的質量指標作為目標函數或約束條件。網的質量指標主要有精度、可靠性和建網費用,對於變形監測網還包括網的靈敏度或可區分性。對於網的平差模型而言,按固定參數和待定參數的不同,網的優化設計又分為零類、一類、二類和三類優化設計,涉及到網的基準設計,網形、觀測值精度以及觀測方案的設計。在工程測量中, 施工 控制網、安裝控制網和變形監測網都需要作優化設計。由於採用GPS定位技術和電磁波測距,網的幾何圖形概念與傳統的測角網有很大的區別。除特別的精密控制網可考慮用專門編寫的解析法優化設計程序作網的優化設計外,其他的網都可用模擬法進行設計。模擬法優化設計的 軟體功能和進行優化設計的步驟主要是:根據設計資料和地圖資料在圖上選點布網,獲取網點近似坐標(最好將資料作數字化掃描並在微機上進行)。模擬觀測方案,根據儀器確定觀測值精度,可進一步模擬觀測值。計算網的各種質量指標如精度、可靠性、靈敏度。精度應包括點位精度、相鄰點位精度、任意兩點間的相對精度、最弱點和最弱邊精度、邊長和方位角精度。進一步可計算坐標未知數的協方差陣或部分點坐標的協方差陣,協方差陣的主成份計算,特徵值計算,點位誤差橢圓、置信橢圓的計算等。可靠性包括每個觀測值的多餘觀測分量(內部可靠性)和某一觀測值的粗差界限值對平差坐標的影響(外部可靠性)。靈敏度包括靈敏度橢圓、在給定變形向量下的靈敏度指標以及觀測值的靈敏度影響系數。將計算出的各質量指標與設計要求的指標比較,使之既滿足設計要求,又不致於有太大的富餘。通過改變觀測值的精度或改變觀測方案(增加或減少觀測值)或局部改變網形(增加或減少網點)等方法重新作上述設計計算,直到獲取一個較好的結果。
在實踐中,總結出了下述優化設計策略:先固定觀測值的精度,對選取的網點,觀測所有可能的邊和方向,計算網的質量的指標,若質量偏低,則必須提高觀測值的精度。在某一組先驗精度下,若網的質量指標偏高了,這時可按觀測值的內部可靠性指標ri,刪減觀測值。ri太大,說明該觀測值顯得多餘,應刪去;若ri很小,則該觀測值的精度不宜增加。這種根據ri大小來刪除觀測值的方法稱為從「密」到「疏」,從「肥」到「瘦」的優化策略。
從模擬法優化設計的整個過程來看,它是一種試演算法,需要有一個好的 軟體 。該 軟體 除具有通用平差 軟體 的功能外,在成果輸出的多樣性、直觀性,在可視化以及人機交互界面設計方面都有更高要求。同時也要求設計者具有堅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經驗。
用模擬法可獲得一個相對較優且切實可行的方案,可進一步用模擬觀測值作網的平差計算,同時可模擬觀測值粗差並計算對結果的影響。這種方法稱為數學扭曲法或蒙特卡洛法。對於一個精度、可靠性以及靈敏度要求極高的監測網或精密控制網,作上述優化設計和精細計算是十分必要的。國內在這方面的應用報道較少。多是為了安全起見,有較大的質量富餘,建網費用偏高。網優化設計費用很少,所帶來的效益較大,凡是較重要的工程式控制制網,都應作優化設計。
變形觀測數據處理
工程建築物及與工程有關的變形的監測、分析及預報是工程測量學的重要研究內容。其中的變形分析和預報涉及到變形觀測數據處理。但變形分析和預報的范疇更廣,屬於多學科的交叉。
(1) 變形觀測數據處理的幾種典型方法
根據變形觀測數據繪制變形過程曲線是一種最簡單而有效的數據處理方法,由過程曲線可作趨勢分析。如果將變形觀測數據與影響因子進行多元回歸分析和逐步回歸計算,可得到變形與顯著性因子間的函數關系,除作物理解釋外,也可用於變形預報。多元回歸分析需要較長的一致性好的多組時間序列數據。
若僅對變形觀測數據,可採用灰色系統理論或時間序列分析理論建模,前者可針對小數據量的時間序列,對原始數列採用累加生成法變為生成數列,因此有減弱隨機性、增加規律性的作用。如果對一個變形觀測量(如位移)的時間序列,通過建立一階或二階灰微分方程提取變形的趨勢項,然後再採用時序分析中的自回歸滑動平均模型ARMA,這種組合建模的方法,可分性好且具有以下顯著優點:將非平穩相關時序轉化為獨立的平衡時序;具有同時進行平滑、濾波和推估的作用;模型參數聚集了系統輸出的特徵和狀態;這種組合模型是基於輸出的等價系統的理想動態模型。
把變形體視為一個動態系統,將一組觀測值作為系統的輸出,可以用卡爾曼濾波模型來描述系統的狀態。動態系統由狀態方程和觀測方程描述,以監測點的位置、速率和加速率參數為狀態向量,可構造一個典型的運動模型。狀態方程中要加進系統的動態雜訊。卡爾曼濾波的優點是勿需保留用過的觀測值序列,按照一套遞推演算法,把參數估計和預報有機地結合起來。除觀測值的隨機模型外,動態雜訊向量的協方差陣估計和初始周期狀態向量及其協方差陣的確定值得注意。採用自適應卡爾曼濾波可較好地解決動態雜訊協方差的實時估計問題。卡爾曼濾波特別適合滑坡監測數據的動態處理;也可用於靜態點場、似靜態點場在周期的觀測中顯著性變化點的檢驗識別。
對於具有周期性變化的變形觀測時間序列,通過Fourier變換,可將時域內的信息轉變到頻域內分析,例如大壩的水平位移、橋梁的垂直位移都具有明顯的周期性。在某一觀測時刻的觀測值數字信號可表示為許多個不同頻率的諧波分量之和,通過計算各諧波頻率的振幅,最大振幅以及所對應的主頻率等,可揭示變形的周期變化規律。若將變形體視為動態系統,變形視為輸出,各種影響因子視為輸入,並假設系統是線性的,輸入輸出信號是平穩的,則通過頻譜分析中的相干函數、頻響函數和響應譜函數估計,可以分析輸入輸出信號之間的相乾性,輸入對系統的貢獻(即影響變形的主要因素及其頻譜特性)。
(2) 變形的幾何分析與物理解釋
傳統的方法將變形觀測數據處理分為變形的幾何分析和物理解釋。幾何分析在於描述變形的空間及時間特性,主要包括模型初步鑒別、模型參數估計和模擬統計檢驗及最佳模型選取3個步驟。變形監測網的參考網、相對網在周期觀測下,參考點的穩定性檢驗和目標點和位移值計算是建立變形模型的基礎。變形模型既可根據變形體的物理力學性質和地質信息選取,也可根據點場的位移矢量和變形過程曲線選取。此外,前述的時間序列分析,灰色理論建模、卡爾曼濾波以及時間序列頻域法分析中的主頻率和振幅計算等也可看作變形的幾何分析。
變形的物理解釋在於確定變形與引起變形的原因之間的關系,通常採用統計分析法和確定函數法。統計分析法包括多元回歸分析、灰色系統理論中的關聯度分析以及時間序列頻域法分析中的動態響應分析等。統計分析法以實測資料為基礎,觀測資料愈豐富、質量愈高,其結果愈可靠,且具有「後驗」性質,它與變形的幾何分析具有密切的關系,是測量工作者最熟悉和樂於採用的方法。確定函數法是根據變形體的物理力學參數,建立力(荷載)和變形之間的函數關系如位移場的微分方程,在邊界條件已知時,採用有限元法解微分方程,可得到變形體有限元結點上的變形。採用有限元法,可以計算混凝土大壩、礦山地表以及滑坡在外力(表面力和體力)作用下的位移值。這種方法不需要監測數據(監測數據僅作檢驗用),具有「先驗」性質。只要有限元劃分得當,變形體的物理力學參數(如楊氏彈性模量,泊松比,內摩擦角、內聚力以及容重等)選取得較好,該法無疑是一種多快好省的方法,目前有許多有限元計算 軟體如COSMOS/M供用。但變形體的物理力學參數的確定和所建立的微分方程都帶有一定的假設,有時用有限元法計算的值與實測值有較大的差異,這就導致了將兩種方法相結合的綜合分析法,以及根據實測值按一定理論反求變形體物理力學參數的反演分析法,通過反演解算,重新用有限元法作修正計算。相對於有限元法,條分法用於邊坡穩定性分析、計算和評價更為簡單,其中薩爾碼(SARMA) 法應用最普遍,根據力學模型、幾何條件和靜力平衡方程,對平衡條件作迭代計算,可定量的得到邊坡穩定性評價指標——穩定安全系統。一般要求對條分法和有限元法同時使用。上述方法對大多數測量工作者來說較為陌生,用確定函數法進行地變形的物理解釋和預測屬於學科交叉領域,需要與地質和工程 結構 方面的人員合作。
(3) 變形分析與預報的系統論方法
用現代系統論為指導進行變形分析與預報是目前研究的一個方向。變形體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它具有多層次高維的灰箱或黑箱式 結構 ,是非線性的,開放性(耗散)的,它還具有隨機性,這種隨機性除包括外界干擾的不確定性外,還表現在對初始狀態的敏感性和系統長期行為的混沌性。此外,還具有自相似性、突變性、自組織性和動態性等特徵。
按系統論方法,對變形體系統一般採用輸入—輸出模型和動力學方程兩種建模方法進行研究,前者系針對黑箱或灰箱系統建模,前述的時序分析、卡爾曼濾波、灰色系統建模、神經網路模型乃至多元回歸分析法都可以視為輸入—輸出建模法。採用動力學方程建模與變形物理解釋中的確定函數法相似,系根據系統運動的物理規律建立確定的微分方程來描述系統的運動演化。但對動力學方程不是通過有限元法求解,而是在對系統受力和變形認識的基礎上,用低階的簡化的在數學上可解和可分析的模型來模擬變形過程,模型解算的結果基本符合客觀事實。例如用彈簧滑塊模型模擬地震過程的混沌狀態和高邊坡的粘滑過程,用單滑塊模型模擬大壩的變形過程,用尖點突變模型解釋大壩失穩的機理。對動力學方程的解的研究是系統論分析方法的核心,為此引入了許多與動力系統有關的基本概念,這些概念與變形分析和預報密切相關,它們是:狀態空間或相空間(稱解空間)、相軌線、吸引子、相體積、李亞普諾夫指數和柯爾莫哥洛夫熵等。例如相軌線代表相點運動的跡線,每一個相點代表狀態向量(變形、速率或影響因子)在某一時刻的解;吸引子代表系統的一種穩定的運動狀態,它可以是一個穩定的相點位,環或環面,也可以是相空間的一個有限區域,對於局部不穩定的非線性系統,將出現分數維的奇怪吸引子,表示系統將出現混沌狀態。李亞普諾夫指數描述系統對於初始條件的敏感特徵,根據其符號可以判斷吸引子的類型以及軌線是發散的還是吸引(收斂)的。柯爾莫哥洛夫熵則是系統不確定性的量度,由它可導出系統變形平均可預報的時間尺度。對變形觀測的時間序列(如位移量)進行相空間重構,並按一定的演算法計算吸引子的關聯維數,柯爾莫哥洛夫熵和李亞普諾夫指數等,可在整體上定性地認識變形的規律。另外,也可根據監測資料,反演變形體系統的非線性動力學方程。
系統論方法還涉及變形體運動穩定性研究,這種穩定性在數學上可轉化為微分方程穩定性的研究,主要採用李亞普諾夫提出的判別方法。
系統論方法涉及到許多非線性科學學科的知識,如系統論、控制論、資訊理論、突變論、協同論、分形、混沌理論、耗散 結構 等。上述理論遠不是工程測量工作者所能掌握的,將系統論方法與變形分析與預報相結合的研究只是初步的,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學者加入到這一研究領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