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按圖行進找點基本方法步驟

按圖行進找點基本方法步驟

發布時間:2022-08-04 18:52:39

『壹』 利用地形圖定點

地形圖定向後,要在圖上找到觀察者站立點在地形圖上的位置 ( 即定點) ,然後才能工作。定點可用下述方法:

1. 按明顯地物點定點

根據地形圖上的明顯地物,確定自己所在的位置。例如,如果觀察者恰好在某座橋上,或一房屋的某一位置,則可根據地形圖與實地相應位置迅速定位。如果觀察者不在明顯地物點上,則可根據距明顯地物點的距離和方位確定自己的位置。

2. 根據地形特徵點定點

明顯的地形點即山頂、山谷頂端、鞍部等,觀察者站在山脊上,左右兩側恰好對著溝谷,則可根據這個地形特徵點確定自己所在的位置。

圖 2-10 後方交會法定點

3. 交會法定點

兩點交會 當觀察者沿道路行進時,可根據道路與兩側明顯地物點的關系位置,用交會法確定點位。其方法是首先將地形圖定向,用直尺緊靠地形圖上的標志點符號,轉動直尺使之瞄準地面上的標志點,則直尺與地形圖上道路的交點,即為觀察者所在的位置。

三點交會法 三點交會法也叫後方交會法,它是根據地形圖和地面上相應的三個明顯地物點進行定位。如圖 2-10a,獨立樹、工廠和三角點為地面上三個目標點,圖 2-10b 為它們在地形圖上的相應定位的方法是,先將地形圖定向,然後分別通過地形圖上的地物符號,瞄準地面上相應的地物,向後引繪方向線,三條方向線在圖上的交點,即為所在點的位置。

『貳』 按地形圖行進如何判定方向,確定立點和選擇行進路線

一般情況下,當你拿到地形圖的時候,地形圖的正上方就是對應我們實際生活的正北方,正所謂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要確定立定點必須先找到你所在位置的地物及地物間的相互空間關系,然後在地形圖上找到相應的位置,在確定立定點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個特殊的地物,然後由特殊地物與你空間相對關系定位。
行進路線的確定要根據你的立定點和目的點的位置,在地形上規劃交通路線。

『叄』 定向運動尋找目標的環節與方法

一.標定地圖
標定地圖就是為了使越野圖的方位與現地的方向相一致。這是使用越野圖的最重要的前提。 1.概略標定 越野圖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當我們在現地正確地辨別了方向之後,只要將越野圖的上方對向現地的北方,地圖即已標定。 這種方法簡便迅速,是定向越野比賽中最常用的方法。 2.利用磁北線(MN線)標定 先使透明式指北針圓盒內的定向箭頭「↑」朝向地圖上方,並使箭頭兩側的平行線與越野圖上的磁北線重合(或平行),然後轉動地圖,使磁針北端對正磁北方向,地圖即已標定。 3.利用直長地物標定 利用直長地物(如道路、土垣、溝渠、高壓線等)標定地圖,首先應在圖上找到這段直長地物,對照兩側地形,使圖與現地各地形點的關系位置概略相符,然後轉動地圖,使圖上的直長地物與現地的直長地物方向一致,地圖即已標定。 4.利用明顯地形點標定地圖 當你位於明顯地形點上,並已從圖上找到該地形點的位置(即自己所在的站立點)時,可以利用明顯地形點標定地圖。方法是:先選擇一個圖上與現地都有的遠方明顯地形點(目標),然後轉動地圖,使圖上的站立點至目標的連線與現地的站立點至目標的連線相重合,此時地圖即已標定。
二.對照地形
對照地形,就是要通過仔細的觀察,使圖上和現地的各種地物、地貌一一「對號入座」,即相互對應。對照地形在定向越野比賽中的作用主要有兩個:一是在站立點尚未確定時——只有正確地對照地形,才能在圖上找出正確的站立點位置;二是在站立點已經確定,需要變換行進方向時——只有通過對照地形,才能在現地找到已選定的最佳行進路線。 對照地形一般應先標定地圖,然後根據不同的需要採用不同的對照方法: 1. 在站立點尚未確定前: 首先應概略地標定地圖,然後迅速地觀察一下周圍,記清最大或最有特徵的地物、地貌的大概方位與距離,並從圖上找到它們,此時站立點的位置即可概略地確定。若想較精確地確定,則需按下節中所介紹的方法去做。 2. 在站立點已經確定之後: 同樣首先應概略地標定地圖,然後從圖上查明自己選定的運動路線上近前方兩側的特徵物,同時記清他們的大概方位與距離,並將它們在現地辨別出來,然後再前進。 如果因為地形太復雜,如山丘重疊、形狀相似等,不易進行對照,可以先採用較精確的方法標定地圖,然後用帶刻度尺的指北針的長邊切站立點和特徵物,並沿這條直長邊向前瞄準,則特徵物一定在此方向線上。如此方法還不能解決問題,應變換對照位置,或者登高觀察和對照。 在這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進行現地對照地形,都必須特別注意觀察和對照地形的順序與步驟問題。現地對照地形的順序一般是:先對照大而明顯的地形,後對照一般地形;由近及遠,由左至右;有點及線,由線及面;逐段分片,有規律地進行對照。在步驟方面,首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是要保持地圖方位與現地方位的一致,然後再根據不同需要進行下面的步驟。
三.確定站立點
熟練地掌握在圖上確定站立點的各種方法是學習使用地圖的關鍵。對於這些方法,除了要記住它們各自的步驟、要領,尤其重要的是要學會根據不同情況,對他們進行選擇使用和結合使用。 1. 直接確定 當自己所處位置是在明顯地形點上時,只要從圖上找出該地形點,站立點即可確定。這是一種在行進中,特別是奔跑中最常用的方法。但是,採用直接確定法的困難在於:在緊張的進程中,怎樣才能很快地發現可供利用的明顯地形點?當同一種明顯的地形點互相靠近的時候,這樣才能夠正確地區別他們,防止「張冠李戴」? 可以稱得上是明顯地形點的地物主要有: ——單個的地物; ——現狀地物的拐彎點、交叉點(呈「十」字形)、交匯點(呈「丁」字形)和端點; ——面狀地物的中心或者有特徵的邊緣。 可以稱得上是明顯地形點的地貌主要有: ——山地、鞍部、窪地; ——特殊的地貌形態:陡崖、沖溝等; ——谷地的拐彎、交叉和交匯點; ——山脊、山背線上的轉折點、坡度變換點。 2.利用位置關系確定 當站立點位於明顯地形點附近時,可以採用位置關系法。 利用位置關系法確定站立點主要是依據兩個要素,一是站立點至明顯點的方向,二是站立點至明顯點的距離。在地形起伏明顯的地方,還可以結合高差情況進行判定。 3.利用「交會法」確定 當站立點附近無明顯地形點時,可以利用「交會法」確定站立圖3-17利用90°法確定站立點點。按不同情況,它又可以具體分為90°法、截線法、後方交會法和磁方位角交會法。這些方法的優點是:不需要判斷或測量距離也能確定出較為准確的站立點位置,這對於初學者學習、鞏固使用越野圖的訓練是很有意義的。但是,它們中的一些方法,要麼只能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才能運用,要麼就是步驟繁瑣,費時費力,因此在定向越野比賽中一般較少使用。 90°法當待測點位於線狀地形(包括道路、溝渠、山背線、谷底線、坡度變換線等)上時,如果在與運動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能夠找出一個明顯地形點,那麼確定站立點就簡單得多:線狀地形符號與垂直方向線的交點即為站立點。 截線法 當待測點位於線狀地形上,但在其與運動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沒有明顯地形點,可以採用此法。其步驟是: 2標定地圖; 在線狀地形的側方選擇一個圖上與現地都有的明顯地形點; 利用指北針的直長邊緣(也可用三棱尺、鉛筆等)切於圖上明顯地形點的定位點上(為便於操作可插一細針),然後轉動指北針,使其直長邊照準該地形點; 沿指北針的直長邊向後畫方向錢,該方向線與線狀地形符號的交點,就是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 連線法 當待測點位於線狀地形上,同時待測的位置恰好是在某兩個明顯地形點的連線上,可以利用這種方法確定站立點。 後方交會法、磁方位角交會法 這兩種方法只在下述情況下使用,即在待測點上無線狀地形可利用, 而且地圖與現地相應地都有兩個以上的明顯地形點。 後方交會法通常要求地形較開闊,通視良好。其工作步驟如下:在圖上找到選定的方位物之後,標定地圖;然後按照截線法的步驟分別向各個方位物瞄準並畫方向線,圖上方向線的交點就是站立點。如圖3-20。 圖3—20 利用後方交會法確定站立點 磁方位角交會法 既可以在地形開闊時使用,也可以在叢林中使用。但是,在叢林中需要攀爬到便於向遠方觀察的樹上或其他物體上進行。其步驟如下: ——選擇圖上和現地都有的兩個明顯地形點,並用指北針分別測出至該兩地形點的磁方位角; ——標定地圖。 將所測磁方位角圖解在地圖上。圖解磁方位角時,要先轉動指北針的分度盤,讓指標分別對正所測的方位角值,再將指北針的直長邊分別切於圖上被照準的兩個地形點符號並轉動指北針;待磁針與定向箭頭重合後(參見圖3—29),分別沿直長邊描畫方向錢。兩方向線的交點,就是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 利用地圖行進是定向越野的基本運動方式,它有賴於運動員對前面所述各種專項技能的綜合運用。換句話說就是,學習辨別方向,識別越野圖以及標定地圖,對照地形確定站立點,都是為了能夠熟練地利用地圖行進。因此,在實踐中要根據地形情況,個人特點,選擇下述對自己最適合的一兩種方法,反復練習,融匯貫通,以便在比賽時不降低或少降低運動速度的情況下,始終正確地行進在自己選定的路線上,順利到達目的地。 記憶法 一般要按行進的順序,分段地記住路線的方向、距離、經過的地形點、兩側的輔助(參照)物。通過記憶,應該使自己具備這樣一種能力:現地的情景能夠不斷地與記憶的內容「迭影」、印證,即「人在地跑,心在圖上移」。 拇指輔行法 先明確自己的站立點和將要運動的路線,到達目標,然後轉動地圖(身體要隨之轉動),使地圖與現地的方向一致,並用拇指壓於站立點一側,再開始行進。行進中要根據自己所到達的位置,不斷移動拇指,轉動地圖,保持位置、方向的連慣性與正確性。 借線法 當檢查點位於線狀地形或其附近時,可以採用此法。行進時,要先明確站立點,爾後利用易於辨認的線狀地形,如道路、圍欄、高壓線、山背線、坡度變換線等,做為行進的「引導」,使自己運動時更有信心。由於沿著線狀地形前進尤如扶著樓梯的欄桿行走,因此國外稱這種方法為「扶手法(Handrail)」。 借點法 當檢查點附近有高大、明顯的地形點時,可用此法。行進前,要先將目標辨認清楚(亦可用其他物體佐證),然後用最快的速度前往檢查點。 導線法 當站立點距離檢查點較遠,途中地形又很復雜時,可以採用此法。行進過程中,要多次利用各個明顯地形點,確保前進方向與路線的正確性。但需注意:切勿將相似的地形點用錯。
四.迷失方向時的方法
沿道路行進時: 標定地圖,對照地形,判明是從哪裡開始發生的錯誤以及偏差有多大,然後根據情況另選迂迴的道路前進。如果錯得不多,可返回原路再行進。 越野行進時: 應盡早停止行進,標定地圖後選擇最適用的方法確定站立點,然後盡量取捷徑插到原來的正確路線上去,不得已時再返回原路。 在山林地中行進時: 根據錯過的基本方向,大概距離,找出最近的那個開始發生偏差的地點,並以此為基礎,確定出站立點的概略位置。如果錯得太遠,確定不了站立點,又不能返回原路,就要在圖上看一看,迷失地區附近是否有較大型或較突出的明顯地形(最好是線狀的),如果有,就要果斷地放棄原行進方向向它靠攏,並利用它確定站立點。如果沒有這個條件,那麼就繼續按原定方向前進,待途中遇到能夠確定站立點的機會後,再迅速取捷徑插向目的地。在山林中行進,最忌諱在尚末查明差錯程度和正確的行進方向都不清楚的情況下,匆忙而輕易地取「捷徑」斜插,這樣很可能造成在原地兜圈子。
五.基本定向技術:
1.地圖正置及拇指輔行法 ( SET MAP AND THUMBING ) 先將地圖正置,把拇指放在地圖上自己的位置。這樣你要前進的方向便在地圖前面,使你清楚觀察四周的環境 及地理特徵。當前進時,拇指隨著移動,當改變前進方向 時,地圖也要隨著轉移,即保持地圖北向正北方。那樣你 可以在任何時候都能立即指出自己在圖中的位置,省回不少時間和精神 I. 先返回大路。 II. 轉動地圖,沿大路走,第二個路交叉點轉右,注意路兩旁有兩小屋。 III. 正置地圖,沿大路走,經兩小徑交叉點後到大路轉右。 VI. 留意左面小屋,來到斜坡後的小徑路口轉左。 VII. 沿小路到路彎的控制點。 2.利用指南針 ( COMPASS BEARING ) 利用指南針,准確地找出目標的方向,每次前往目標前,可先觀察目標周圍的地勢,加深印象,務求快速及准 確地到達目的地 3.扶手法 ( HANDRAIL ) 利用明顯地理或人做特徵作引導,使前進時更具信心。 如小徑、圍柵、小溪澗、山咀等,皆是有用的扶手。 4.搜集途中所遇特徵 ( COLLECTING FEATURES ) 辨別前往控制點途中所遇到的地理特徵,確保前進方向及路線正確。切勿將相似的特徵誤認。 5.攻擊點 ( ATTACK POINT ) 先找出控制點附近特別明顯的特徵,然後利用指南針,從攻擊點准確及迅速地前往控制點。攻擊點必須是容易辨 認,如電塔架,小路交點等。 6.數步測距 ( PACING ) 先在地圖上量度兩點間的距離,然後利用我們的步幅准確的測量要走的路程。方法:先量度100公尺我們所 需步行的步數,(設120步),當我們在地圖上發覺由 A點到B點的距離是150公尺便可伸算出應走180步。 為了減少數步的數目,我們利用「雙步數」,只數右腳落地的一步,便可把步數減半。上面的例子雙步數為90步。 7.目標偏測 ( AIMING OFF ) 利用指南針前進,把目標偏移,當到達目標的上面或 下面,才沿[扶手]進入目標。 除比賽時經常運用上述基本技術外,賽後檢討,找出常犯的錯誤和原因,加以改善你的定向技術。初學者應多從基本技術下功夫,切勿操之過急。
編輯本段定向運動地圖
定向運動地圖是一種按一定比例尺表示地貌、地物平面位置和高程的正射投影的平面地形圖形。 所謂地貌:即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各種形態。如山地、谷地、平地等。 所謂地物:即分布在地表面上自然形成和人工建造的固定物體,如江河、湖泊、居民點、道路、水利工程建築等。 所謂地形:即地貌和地物的統稱。 定向運動競賽地圖一般由地圖比例尺、地貌符號、地物符號、磁北方向線、地圖地域顏色、地圖圖例注記、比賽路線和檢查點符號說明表八大要素組成。
1、地圖比例尺
比例尺也稱縮尺。它表示圖紙上的長度跟其相應的實際長度之比。 地圖上某兩點之間的距離與相應的實地兩地之間的水平距離之比,稱為地圖比例尺。 即:地圖比例尺=圖上距離/實地距離 地圖長度單位一般為厘米(cm)。如:某幅地圖上長1cm,若相當於實地距離10000cm。則此幅地圖比例尺為1:10000,或1/10000。
2、實地距離計算和圖上距離的傾斜修正:
實地里程 =實地水平距離 + 實地水平距離 x 修正數 各種地形的修正數 b: 地形種類 修正系數 微丘陵 10%-15% 丘陵地 15%-20% 一般山地 20%-30%
3:等高曲線法表示地貌的原理:
一, 等高曲線法是以成組的等高線表示地貌的。成組的等高線的形成原理是假設用一組平行且等距的平面,將地面上起伏的山體從底到頂水平切開,山體外廓與平面相截所形成的一組大小不等的截口曲線,再將這些截口曲線垂直投影到同一平面上,然後按照比例尺將其繪制在圖紙上,即製成平面地形圖。 二,等高線顯示地貌的特點 a、同一條等高線上,各點的高度相等,並各自閉合。 b、在同一幅地圖上,等高線多,山就高,等高線少,山就低。 c、在同一幅地圖上,等高線間隔小,實地坡度陡;反之則相反。 d、等高線的彎曲形狀與相應實地的地貌形態相似。
4,山的各部形態
(1)山頂與凹地山的最高部分稱為山頂; 比周圍地面凹, 且經常無水的地 區叫凹地。 (2)山背、山谷與鞍部 從山頂到山腳間的凸起部分稱為山背; 兩個山背或山脊間的低凹部分稱為山谷; 相連兩個山頂間如馬鞍狀的低凹部分稱為鞍部。 (3)山脊 由若干山頂、鞍部相連所形成的凸棱部分。 (4)變形地是因各種自然或人工的影響,使局部地貌改變了其原來的形狀。
5,識別和使用地物符號應注意的問題
測繪地形圖時,由於對某些地物進行了綜合、取捨或移位,此外,測繪後實地又有了變化,所以在識別和使用地圖時,應注意: 1、綜合取捨表示的地物。 2、移位表示的地物。 3、容易變化和新增的地物。 藍 色 1. 湖泊/開闊水域 2. 沼澤地 3. 淺沼澤地 4. 井 5. 噴泉 6. 水坑 7. 河流 8. 小溪 9. 小河 黃 色 1,開闊地 2. 莊稼地 3. 草地 4. 林間空地 黑 色 1. 任何人造物:建築物、籬笆、塔等 2. 道路,小路,小徑等 3. 石頭,石塊,石堆,懸崖 4. 高壓線 綠 色 綠色越深,越難穿行 棕 色 等高線 山和高地 峽谷和窪地 山脊和凹地 小丘和坑 等級公路 瀝青路面 黃/綠色 私家花園或綠地(禁入) 在定向運動中,地圖和指北針起著確定運動點、運動方向和運動路線的重要作用。在進行地圖與實地對照時,指北針起著橋梁的作用。指北針能簡便地標定地圖和確定實地方位,確保地圖上的地物符號、地貌符號與實地地物、地貌之間的對應關系。所以,在定向運動中,讀識地圖,掌握指北針性能是基礎,使用地圖和指北針是關鍵。在定向運動中,確定運動點、運動方向、運動路線時,把地圖、指北針、實地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將會達到簡便、快捷、精確的判定效果。 在定向運動中,地圖和指北針的使用包括:標定地圖、對照地形、判定地形、確定運動點、確定運動方向、確定運動路線等。
編輯本段如何使用地圖
一、標定地圖
(一)、標定地圖的目的 標定地圖:即使地圖的方位與實地方位保持一致的方法稱為標定地圖。 標定地圖的目的:便於地圖與實地對照。在定向運動中,便於利用地圖確定運動點、運動方向和運動路線。 (二)、標定地圖的方法 1、 概略標定:若已知實地方位,只要將地圖平展,水平轉動,使地圖上方(即磁北方向或極北方向)與實地磁(極)北方向保持一致,地圖既標定。已知實地方位是根據太陽、季風、植物等自然方向現象判定實地方向。若在夜間進行定向運動,在晴朗夜晚,還可利用北斗星判定實地方向。 2、指北針標定:即使指北針磁針的北方向與地圖磁北方向(或一般地圖的極北方向)保持一致,地圖既標定 3、利用直長地物標定 概略標定地圖後,使圖上的直長地物符號與現地直長地物方向一致,地圖即已標定。 4、依明顯地形點標定 在明顯地形點上使用地圖時,可首先確定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然後選一圖上和現地都有的「遠」方明顯地形點作為目標點,再將指北針直尺邊切於圖上站立點和該目標點上,並轉動地圖,通過照門、準星照準現地目標點,地圖即已標定。
二、確定站立點
標定地圖後,就應立即確定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這是現地使用地圖的關鍵。 方法有:目估法、後方交會法、截線法、磁方位角交會法、透明紙法等。 1、目估法 利用明顯地形點,採用大致估計的方法確定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 2、後方交會法 步驟:標定地圖;選擇離站立點較遠的圖上和現地都有的兩個以上明顯地形點;現地交會(把地物與圖上的相應符號連一直線,兩直線的交點就是站立點) 3、截線法 當站立點在線狀地物上時,可利用截線法確定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 其方法是:標定地圖;在線狀地物的側方選擇一個圖上和現地都有的明顯地形點;進行側方交會。 4、確定站立點時應注意的問題: A、不論採用哪種方法確定站立點,均應對站立點周圍地形進行仔細研究,防止位置不準、點位判錯、目標用錯。 B、標定地圖後,若在使用中移動了地圖,須重新標定。 C、採用交會法時,交會角不小於30度或不大於150度。條件允許時最好用第三條方向線進行檢查。
三、按地圖行進
按圖行進就是利用地形圖選定行軍路線,通過地圖與現地對照,以保持沿選定的路線,到達預定地點的行進方法。 按方位角行進是利用指北針,按照預先在圖上量測的磁方位角保持正確行進方向的方法。 2、行進過程 出發地:標定地圖;明確方向與道路;記時出發。 行進中:邊走邊對照;隨時確定在圖上的位置;隨時注意要通過的方位物和地形;做到「人在路上走,心在圖中移」。 在特殊地形時:在岔路口、轉彎點、居民地或地形有變化等,要及時現地對照,保持正確方向。 走錯路時:要及時返回或迂迴原路,判斷正確後再前進。 路線選擇 點與點之間有多個路線選擇直線距離並不一定是最佳選擇

『肆』 天正cad知道坐標了怎樣在圖中找到點的位置

不必另外建立坐標,那樣很啰嗦,很(非常)麻煩;也不必非要「正南正北」的,也不符合自然方位。沒有必要給每個建築物建立一個單獨的坐標系,那是自找麻煩。
復制原圖為一個新文件,在新文件中進行變換,不要破壞原文件
檢查原圖繪圖單位是什麼。若是以米為單位繪圖,以下步驟很簡單了。若原圖是以毫米為單位繪圖,最好修改單位為米(也不一定,看自己的技巧了)。
用acad自帶的坐標系統(或者用天正的坐標系統也行)。若用acad的坐標系統,將原來建築坐標的x(南北向)當作是acad的y(豎向),將原來的建築坐標y(東西向),當作acad的x(橫向)。其餘不用更改。
用菜單「修改——三維操作——對齊」命令align,全選圖形,按照命令行提示操作。將兩個已知坐標點,對齊到acad的坐標系即可。繪圖單位不同,可以實用對齊命令最後的y,允許縮放。
這樣就把圖形對齊到坐標位置了,就可以標注其其他各點坐標了。
(其實,根本沒有必要標注每個點的坐標,一個建築,有兩個定位點的坐標就足夠了)

『伍』 科目二側方位停車最簡單的找點方法

1、首先將車子開到前車持平,兩車之間的距離在50CM到60CM左右,如下圖所示:

『陸』 如何在Excel上曲線圖上找點

1、打開Excel表格,然後點擊插入,接著點擊散點圖,然後在Excel表格中插入曲線圖就可以了。

『柒』 地形圖野外判斷的基本方法和步驟如何請詳述之。

你好,你問的是一個大問題,是一個專門的課程,我就是研究這方面工作的老師。想詳述之,怕是難度很大,一本教材會有幾十萬字,也不方便你查閱。我想這樣,我先簡要的回答你,如果再有問題,我們可以繼續研究討論,好嗎?
地形,就是地貌和地物的總稱;地形圖,就是指採用正射投影的地圖。地物用圖式符號加註記表示,定位精確;地貌用等高線顯示,能反映地表面的高低起伏和高程;圖上還有等角投影構成的經緯網和平面直角坐標網及規定的比例尺,能在圖上量取角度、距離、坡度、坐標、高程、面積等。
一、現地對照
現地對照就是將行進圖上的內容和現地一一對應起來,目的是明確站立點周圍地形的基本概貌,是保障正確行進的前提。現地對照,通常在標定地圖和確定站立點的基礎上進行的。
所謂標定地圖就是使地圖的方位與現地的方位相一致。將地圖打開放平,指北針準星朝向北圖廓,直尺切於指北方向線,轉動地圖,使磁針指向「0」分劃,地圖即標定完畢。
二、選擇與標繪行進路線
根據你的目的選擇路線。總體要求是:線路較近、安全性高、靈活機動。
三、出發和行進
按照規定時間出發後,在行進途中要始終保持地圖和現地方位的基本一致,做到「人在路上走,心在圖中移」。特別在轉彎點、岔路口、居民地進出口處,更應注意對照方位物,保持正確的行進方向和路線。當遇到現地地形變化與地圖不一致時,應根據地形變化規律,正確分析變化的原因,准確判定自己在圖上的位置,待判明行進道路和方向後繼續前進。當發現走錯時應立即停止,回憶走過的路線,判明發生錯誤的位置,偏離原定路線的距離,根據情況決定選擇迂迴路線或原路返回。到達正確路線後,再繼續前進。

『捌』 軍用地圖的使用方法

判定方位就是在現地辨明站立點的東、西、南、北方向,明確站立點與周的位置關系。
指北針
判定方位時,將指北針平放,待磁針完全靜止後,磁針北端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如果測定方位的人面向北方,則他的背後是南,右邊是東,左邊是西。
太陽和手錶
一般情況下,時間在先點時,太陽在東方;12點時,太陽在正南方;18點時,太陽在西方。根據這一規律,可以概略地判定方位。口訣是:時數折半太陽(每天以24小時計算),12字頭指北方。如在下午14時40分,應以7時20分對准太陽,12字頭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為便於判定,還可在時數折半的位置處,垂豎一草棍或火柴棍,轉動表盤,使其影子通過表盤中心。
北京標准時間是以東經120度經線的時間為准,如在遠離120度經線的地方判定方位時,應將北京時間換算成當地時間。如果在北回歸線(北緯23度26分)以南地區的夏季,因太陽垂直照射,不宜採用此種方法。
北極星
北極星是在正北方天空的一顆較明亮的恆星,夜間找到北極星,就很容易找到北方。北極星位於小熊星座的尾端,因小熊星座比較暗(除北極星),故通常根據大熊星座,也就是北凌晨星(人稱勺子星),以及仙後星座(即女帝星座,人稱W星)來尋找。
大熊星座由7顆明亮的星組成,開頭像一把勺子,將勺端甲、乙兩兩星的連線向勺2子口方向向延長,約在兩星間隔的5倍處,有一顆比大熊星座略暗的星,它就是北極星。仙後星座是由5顆明亮的星組成,開頭很像英文字母W。在W字母的缺口方向為缺口寬度2倍處的那顆星,就是北極星。找到北極星的,面向北極星,正前方就是北方。
自然特徵
有些地物因受陽光、氣候等自然條件的影響,形成帶有方向性的特徵,因而可以用來概略地判定方位。
利用樹木判定方位。通常情況下,樹木析南面枝繁葉茂,樹皮光滑,而北面枝葉稀少,樹皮粗糙。獨立大樹砍伐後,樹上的年輪通常北面間隔小,南面間隔大。
利用突出地面的物體判定方位。通常土堆、土堤、建築物等突出物的南面乾燥,春草早生,冬雪早化;北面則潮濕,夏長青苔,冬存積雪。土坑、林中空地的特徵正好相反。
利用房屋正門判定方位。我國北方較大廟宇的正門、農村房屋的正門多朝南開。 地圖與現地對照,就是將地圖上的各種符號和等高線圖形與相應的實地地形對應起來。
(一)標定地圖
標定地圖就是使地圖與實地的方位一致,標定地圖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1.概略標定 先在實地判明方位,方位確定後,將地圖的上方對向實地的北方,地圖即已標定好了。
2.用指北針標定
先用指北針的直尺切於地圖子磁子午線,並使準星的一端朝向北圖廓,然後水平轉動地圖,使磁針對正指標,即刻度盤的「0」分劃,地圖就標定好了。
3.利用直長地物標定
直長地物是指開頭直長的線狀地物,如鐵路、公路、電線等。首先在圖上找到直長地物符號,對照兩側地形,使地圖與現地的關系位置概略相符,再轉動地圖,使圖上的直長地物符號與現地的直長地物方向一致,地圖即已標好。
4.利用明顯地形點標定
首先確定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再從遠方選定一個現地和圖上都有的明顯地形點,如山頂、獨立地物等,並用直心肝切於圖上的站立點和該地形點上,然後轉動地圖,使遠方地形符號在前,通過直尺,向遠方實地相應地形點瞄準,地圖即已標定。
5.利用北極星標定 標定時面向北極星,並使地圖上方概略朝向北方,然後通過東(西)圖廓瞄準北極星,地圖方位就標定好了。
(二)確定站立點
確立站立點,就是把自己的實地位置在圖上找到。通常有以下幾種方法:
1.利用明顯地形點確定
當站立點在明顯地形點上時,從圖上找到該地形點的符號,即是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當站立點在明顯地形點附近時,先標定地圖,然後根據站立點與明顯地物的相互位置關系,判定出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
2.利用截線法確定
當站立點位於道路、河渠等線狀物上時,先標定地圖,在線狀物的一側選擇圖上和現地都有的明顯地形點,然後將直尺邊切於圖上該地形點上,轉動直尺,瞄準現地地形點,並瞄畫方向線,方向線與線狀地物符號的交點,就是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
3.利用後方交會法確定
首先標定地圖,在遠方選擇兩個圖上和現地都有的明顯地形點,將直尺分別切於圖上兩個明顯地形點符號的定位點上,再依次瞄準現地的相應地形點,並向後畫出方向線,兩方向線的交點就是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
4.利用磁方位角交會法確定
先攀上便於通視遠方的樹上,在遠方選定現地和圖上都有的兩個明顯地形點,分別測出到這兩個點的磁方位角。然後在樹下近旁標定地圖,交指北針直尺邊依次切於圖上的兩相應地形點的定位點上,轉動指北針,使磁針北端指向所測得的相應的磁方位分劃,並沿尺邊分別畫方向線,兩方向線的交點就是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
(三)現地對照地形
現地對照地形,一般是在標定地圖和確立了站立點的基礎上進行。其順序是:先主要方向,後次要方向;先對照大而明顯的地形,後對照一般的地形;由左至右(或相反),由近及遠;從圖上到現地,再從現地到圖上;以大帶小,由點到面,逐段分片進行對照。對照地形,主要根據站立點與目標點及其附近地形的相互關系位置,分析比較,反復驗證。當地形重疊不便觀察時,應變換位置或登高觀察。 按圖行進,就是利用地圖選定行進路線,並在行進中不斷與現地對照,以保證沿選定的路線到達預定地點的行進方法。
行進前的准備
在行進前必須要事先選准好行進路線。選擇路線時,應充分考慮和研究行進路線上可能對行進造成影響的地形因素,如地貌起伏,沿線居民地,橋梁等。部隊行進時,通常要選擇多條路線,以便分路行進。選擇線路時應注意把握以下原則:一是有路不越野。盡可能利用道路行進,這樣不僅省力,耐用不易迷失方向;二是選近不選遠;三是提前繞行。在起伏大、樹林密集、多障礙的地段,應提前選擇繞行線路。
路線選定後,應將路線及沿線選定的較明顯的地物、地貌作為方位物,如轉彎點、橋梁、居民地等,並用彩筆在圖上作出標記,以便行進時快速查找。
路線和方位選定後,應按行進的順序,把每段的里程、時間,經過方位物的順序、數量、名稱、關系位置和地形特徵記熟,力求做到「心中有圖,未到先知」。
行進的方法步驟
行進途中,應邊走邊對照地形,預知前方要通過的方位物。在經過
每個岔口、轉彎點、居民地進出口等,應仔細對照地形,隨時了解自己在圖上的位置,做到「人在實地走,心在圖上移」。具體的行進方法步驟是:
靠記憶行進
按行進的順序,採取分段或連續或一次記憶的方法,記住路線的方向、距離、經過的地形點。通過記憶,使現地的情景能夠不斷地與記憶內容「迭影」、印證。通常情況下,對初學者,易採用分段行進法,即在最佳線路上能通視的地段,不對照地形,而選擇在輔助目標點上對照,這樣一段一段對照前進;對有一事實上基礎者可用連續行進法,即把各輔助目標點要做的工作提前。在將要到達一個輔助目標點之前,邊行進邊分析下段能通視地段的地形,在圖上找到下一個輔助目標點,然後不作停留,連續行進;對於經驗豐富者可用一次記憶行進法,即在出發點,把在地圖上選擇的從出發點到第一目標點的最佳線路一次性記住,不再選擇輔助目標點,在將要到達第一目標前,又一次性記住到下一個目標點的最佳線路,直至終點。
依點、線行進
當目標點位於高大、明顯的點和線狀地形或其附近時,在明確站立點後,可利用這些易於辨認的地形,作為行進的引導。
按方位角行進
按方位角行進是按圖行進的輔助方法。在地形起伏不大,無道路,有定植被,觀察不便或夜間、濃霧、風雪等不良天候條件下的地區行進,可在圖上測出站立點到目標點的磁方位角,然後量出兩點之間的實地距離並換算成復步數或時間(復步數=實地距離的米數/復步長,復步長一般為1.5米)。出發時,首先平持指北針,轉動身體,使磁會北端指向下一點的方位角密位數,這時沿照門至準星的方向就是前進的方向,然後按照方位物的方向,照直前進。行進中,隨時用指北針檢查前進方向,記清復步數或時間。到達目標點後,再按上述要領逐段前進,直到終點。

『玖』 定向越已知地圖某一點,如何確定你的站立點如何到達已知點

因為這個我實在不太了解 只能給你找下資料看看能不能給你幫助。 定向越野的 一.標定地圖 標定地圖就是為了使越野圖的方位與現地的方向相一致。這是使用越野圖的最重要的前提。 1.概略標定 越野圖上的方位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當我們在現地正確地辨別了方向之後,只要將越野圖的上方對向現地的北方,地圖即已標定。 這種方法簡便迅速,是定向越野比賽中最常用的方法。 2.利用磁北線(MN線)標定 先使透明式指北針圓盒內的定向箭頭「↑」朝向地圖上方,並使箭頭兩側的平行線與越野圖上的磁北線重合(或平行),然後轉動地圖,使磁針北端對正磁北方向,地圖即已標定。 3.利用直長地物標定 利用直長地物(如道路、土垣、溝渠、高壓線等)標定地圖,首先應在圖上找到這段直長地物,對照兩側地形,使圖與現地各地形點的關系位置概略相符,然後轉動地圖,使圖上的直長地物與現地的直長地物方向一致,地圖即已標定。 4.利用明顯地形點標定地圖 當你位於明顯地形點上,並已從圖上找到該地形點的位置(即自己所在的站立點)時,可以利用明顯地形點標定地圖。方法是:先選擇一個圖上與現地都有的遠方明顯地形點(目標),然後轉動地圖,使圖上的站立點至目標的連線與現地的站立點至目標的連線相重合,此時地圖即已標定。 二.對照地形 對照地形,就是要通過仔細的觀察,使圖上和現地的各種地物、地貌一一「對號入座」,即相互對應。對照地形在定向越野比賽中的作用主要有兩個:一是在站立點尚未確定時——只有正確地對照地形,才能在圖上找出正確的站立點位置;二是在站立點已經確定,需要變換行進方向時——只有通過對照地形,才能在現地找到已選定的最佳行進路線。 對照地形一般應先標定地圖,然後根據不同的需要採用不同的對照方法: 1. 在站立點尚未確定前: 首先應概略地標定地圖,然後迅速地觀察一下周圍,記清最大或最有特徵的地物、地貌的大概方位與距離,並從圖上找到它們,此時站立點的位置即可概略地確定。若想較精確地確定,則需按下節中所介紹的方法去做。 2. 在站立點已經確定之後: 同樣首先應概略地標定地圖,然後從圖上查明自己選定的運動路線上近前方兩側的特徵物,同時記清他們的大概方位與距離,並將它們在現地辨別出來,然後再前進。 如果因為地形太復雜,如山丘重疊、形狀相似等,不易進行對照,可以先採用較精確的方法標定地圖,然後用帶刻度尺的指北針的長邊切站立點和特徵物,並沿這條直長邊向前瞄準,則特徵物一定在此方向線上。如此方法還不能解決問題,應變換對照位置,或者登高觀察和對照。 在這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進行現地對照地形,都必須特別注意觀察和對照地形的順序與步驟問題。現地對照地形的順序一般是:先對照大而明顯的地形,後對照一般地形;由近及遠,由左至右;有點及線,由線及面;逐段分片,有規律地進行對照。在步驟方面,首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是要保持地圖方位與現地方位的一致,然後再根據不同需要進行下面的步驟。 三.確定站立點 熟練地掌握在圖上確定站立點的各種方法是學習使用地圖的關鍵。對於這些方法,除了要記住它們各自的步驟、要領,尤其重要的是要學會根據不同情況,對他們進行選擇使用和結合使用。 1. 直接確定 當自己所處位置是在明顯地形點上時,只要從圖上找出該地形點,站立點即可確定。這是一種在行進中,特別是奔跑中最常用的方法。但是,採用直接確定法的困難在於:在緊張的進程中,怎樣才能很快地發現可供利用的明顯地形點?當同一種明顯的地形點互相靠近的時候,這樣才能夠正確地區別他們,防止「張冠李戴」? 可以稱得上是明顯地形點的地物主要有: ——單個的地物; ——現狀地物的拐彎點、交叉點(呈「十」字形)、交匯點(呈「丁」字形)和端點; ——面狀地物的中心或者有特徵的邊緣。 可以稱得上是明顯地形點的地貌主要有: ——山地、鞍部、窪地; ——特殊的地貌形態:陡崖、沖溝等; ——谷地的拐彎、交叉和交匯點; ——山脊、山背線上的轉折點、坡度變換點。 2.利用位置關系確定 當站立點位於明顯地形點附近時,可以採用位置關系法。 利用位置關系法確定站立點主要是依據兩個要素,一是站立點至明顯點的方向,二是站立點至明顯點的距離。在地形起伏明顯的地方,還可以結合高差情況進行判定。 3.利用「交會法」確定 當站立點附近無明顯地形點時,可以利用「交會法」確定站立圖3-17利用90°法確定站立點點。按不同情況,它又可以具體分為90°法、截線法、後方交會法和磁方位角交會法。這些方法的優點是:不需要判斷或測量距離也能確定出較為准確的站立點位置,這對於初學者學習、鞏固使用越野圖的訓練是很有意義的。但是,它們中的一些方法,要麼只能在某些特定的條件下才能運用,要麼就是步驟繁瑣,費時費力,因此在定向越野比賽中一般較少使用。 90°法當待測點位於線狀地形(包括道路、溝渠、山背線、谷底線、坡度變換線等)上時,如果在與運動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能夠找出一個明顯地形點,那麼確定站立點就簡單得多:線狀地形符號與垂直方向線的交點即為站立點。 截線法 當待測點位於線狀地形上,但在其與運動方向相垂直的方向上沒有明顯地形點,可以採用此法。其步驟是: 標定地圖; 在線狀地形的側方選擇一個圖上與現地都有的明顯地形點; 利用指北針的直長邊緣(也可用三棱尺、鉛筆等)切於圖上明顯地形點的定位點上(為便於操作可插一細針),然後轉動指北針,使其直長邊照準該地形點; 沿指北針的直長邊向後畫方向錢,該方向線與線狀地形符號的交點,就是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 連線法 當待測點位於線狀地形上,同時待測的位置恰好是在某兩個明顯地形點的連線上,可以利用這種方法確定站立點。 後方交會法、磁方位角交會法 這兩種方法只在下述情況下使用,即在待測點上無線狀地形可利用, 而且地圖與現地相應地都有兩個以上的明顯地形點。 後方交會法通常要求地形較開闊,通視良好。其工作步驟如下:在圖上找到選定的方位物之後,標定地圖;然後按照截線法的步驟分別向各個方位物瞄準並畫方向線,圖上方向線的交點就是站立點。如圖3-20。 圖3—20 利用後方交會法確定站立點 磁方位角交會法 既可以在地形開闊時使用,也可以在叢林中使用。但是,在叢林中需要攀爬到便於向遠方觀察的樹上或其他物體上進行。其步驟如下: ——選擇圖上和現地都有的兩個明顯地形點,並用指北針分別測出至該兩地形點的磁方位角; ——標定地圖。 將所測磁方位角圖解在地圖上。圖解磁方位角時,要先轉動指北針的分度盤,讓指標分別對正所測的方位角值,再將指北針的直長邊分別切於圖上被照準的兩個地形點符號並轉動指北針;待磁針與定向箭頭重合後(參見圖3—29),分別沿直長邊描畫方向錢。兩方向線的交點,就是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 利用地圖行進是定向越野的基本運動方式,它有賴於運動員對前面所述各種專項技能的綜合運用。換句話說就是,學習辨別方向,識別越野圖以及標定地圖,對照地形確定站立點,都是為了能夠熟練地利用地圖行進。因此,在實踐中要根據地形情況,個人特點,選擇下述對自己最適合的一兩種方法,反復練習,融匯貫通,以便在比賽時不降低或少降低運動速度的情況下,始終正確地行進在自己選定的路線上,順利到達目的地。 記憶法 一般要按行進的順序,分段地記住路線的方向、距離、經過的地形點、兩側的輔助(參照)物。通過記憶,應該使自己具備這樣一種能力:現地的情景能夠不斷地與記憶的內容「迭影」、印證,即「人在地跑,心在圖上移」。 拇指輔行法 先明確自己的站立點和將要運動的路線,到達目標,然後轉動地圖(身體要隨之轉動),使地圖與現地的方向一致,並用拇指壓於站立點一側,再開始行進。行進中要根據自己所到達的位置,不斷移動拇指,轉動地圖,保持位置、方向的連慣性與正確性。 借線法 當檢查點位於線狀地形或其附近時,可以採用此法。行進時,要先明確站立點,爾後利用易於辨認的線狀地形,如道路、圍欄、高壓線、山背線、坡度變換線等,做為行進的「引導」,使自己運動時更有信心。由於沿著線狀地形前進尤如扶著樓梯的欄桿行走,因此國外稱這種方法為「扶手法(Handrail)」。 借點法 當檢查點附近有高大、明顯的地形點時,可用此法。行進前,要先將目標辨認清楚(亦可用其他物體佐證),然後用最快的速度前往檢查點。 導線法 當站立點距離檢查點較遠,途中地形又很復雜時,可以採用此法。行進過程中,要多次利用各個明顯地形點,確保前進方向與路線的正確性。但需注意:切勿將相似的地形點用錯。 五.迷失方向時的方法 沿道路行進時: 標定地圖,對照地形,判明是從哪裡開始發生的錯誤以及偏差有多大,然後根據情況另選迂迴的道路前進。如果錯得不多,可返回原路再行進。 越野行進時: 應盡早停止行進,標定地圖後選擇最適用的方法確定站立點,然後盡量取捷徑插到原來的正確路線上去,不得已時再返回原路。 在山林地中行進時: 根據錯過的基本方向,大概距離,找出最近的那個開始發生偏差的地點,並以此為基礎,確定出站立點的概略位置。如果錯得太遠,確定不了站立點,又不能返回原路,就要在圖上看一看,迷失地區附近是否有較大型或較突出的明顯地形(最好是線狀的),如果有,就要果斷地放棄原行進方向向它靠攏,並利用它確定站立點。如果沒有這個條件,那麼就繼續按原定方向前進,待途中遇到能夠確定站立點的機會後,再迅速取捷徑插向目的地。在山林中行進,最忌諱在尚末查明差錯程度和正確的行進方向都不清楚的情況下,匆忙而輕易地取「捷徑」斜插,這樣很可能造成在原地兜圈子。 六.基本定向技術: 1.地圖正置及拇指輔行法 ( SET MAP AND THUMBING ) 先將地圖正置,把拇指放在地圖上自己的位置。這樣你要前進的方向便在地圖前面,使你清楚觀察四周的環境 及地理特徵。當前進時,拇指隨著移動,當改變前進方向 時,地圖也要隨著轉移,即保持地圖北向正北方。那樣你 可以在任何時候都能立即指出自己在圖中的位置,省回不少時間和精神 I. 先返回大路。 II. 轉動地圖,沿大路走,第二個路交叉點轉右,注意路兩旁有兩小屋。 III. 正置地圖,沿大路走,經兩小徑交叉點後到大路轉右。 VI. 留意左面小屋,來到斜坡後的小徑路口轉左。 VII. 沿小路到路彎的控制點。 2.利用指南針 ( COMPASS BEARING ) 利用指南針,准確地找出目標的方向,每次前往目標前,可先觀察目標周圍的地勢,加深印象,務求快速及准 確地到達目的地 3.扶手法 ( HANDRAIL ) 利用明顯地理或人做特徵作引導,使前進時更具信心。 如小徑、圍柵、小溪澗、山咀等,皆是有用的扶手。 4.搜集途中所遇特徵 ( COLLECTING FEATURES ) 辨別前往控制點途中所遇到的地理特徵,確保前進方向及路線正確。切勿將相似的特徵誤認。 5.攻擊點 ( ATTACK POINT ) 先找出控制點附近特別明顯的特徵,然後利用指南針,從攻擊點准確及迅速地前往控制點。攻擊點必須是容易辨 認,如電塔架,小路交點等。 6.數步測距 ( PACING ) 先在地圖上量度兩點間的距離,然後利用我們的步幅准確的測量要走的路程。方法:先量度100公尺我們所 需步行的步數,(設120步),當我們在地圖上發覺由 A點到B點的距離是150公尺便可伸算出應走180步。 為了減少數步的數目,我們利用「雙步數」,只數右腳落地的一步,便可把步數減半。上面的例子雙步數為90步。 7.目標偏測 ( AIMING OFF ) 利用指南針前進,把目標偏移,當到達目標的上面或 下面,才沿[扶手]進入目標。

『拾』 如何正確使用指北針在地圖中找出自己所處的位置

首先,指北針也只是防止迷失方向的一種工具,並不能像GPS那樣隨時標注你的位置,(而且在一些地方GPS和指北針也是有誤差的)但是指南針的卻又是不可或缺的一種實用工具,在野外你不光要會用指北針,還要會正確使用地圖,只有正確熟練的使兩者結合,才能更清楚的找出自己的位置,主要的是尋找目標參照物,及正確的地圖再結合你手中的指北針判定方位,比如:村莊,河流,樹林,建築物,山勢走向等等!單單靠一個指北針你是很難斷定自己的方位!!! 實地使用地圖
首先必須熟悉地圖,了解地圖,及地圖上各種符號的意思,為了正確、熟練地使用地圖。為此,必須掌握好判定方位、實地對照地圖和按地圖行進三個方面的技能和要領。
(一) 判定方位
行軍、作戰中,必須隨時判定方位,只有了解了實地的方位,才能正確地使用地圖。判定方位的方法很多。
1、利用指北針判別定
這是一種最簡便,最基本的方法。判定時,把指北針放平,待磁針穩定後,磁針紅色一端所指的方向,即為實地磁北方向。
2、利用太陽和時表判定
通常情況下,早上六時太陽在東方,12時太陽在南方,18時在西方。根據這一規律,便可以利用太陽和時表判定概略方位。判定時,先將時表放平,以表盤中心和時針所指的時數(每日24小時計算),折半位置的延長線對向太陽,此時,表的中心通過「12」的方向即為北方。
3、夜間還可用北極星判定(略)。
(二)地圖與現地對照
使用地圖時,應注意隨時同現地進行對照,注意觀察周圍地形變化,以保持正確的方向和位置。其要領通常是:標定地圖、確定站立點在圖上的位置和對照地形。
1、標定地圖
標定地圖的方法有:
(1)指北針標定:用指北針標定地圖,可按磁子午線標定。先以指北針的直尺切於磁子午線,並使準星的一端朝向北圖廓,然後轉動地圖,使磁針北端對准「0」分劃(或指標),地圖即已標定。
(2)依直長地物標定:利用直長地物(如直長的路段、河渠、電線等)標定地圖,可先在圖上找到這段直長地物,對照兩側地形,使地圖和現地的關系位置概略相符,再轉動地圖,使地圖上的直長地物與現地直長地物的方向一致,地圖即已標定。
(3)依明顯地形點標定:依據明顯地形點標定地圖,先確定站立點在圖上位置,再選定遠方的一明顯地形點(如山頂、獨立地物等),並將直尺切於圖上的站立點和該地形點上,然後轉動地圖,通過直尺邊照準現地明顯的地形點,地圖即已標定。
2、確立站立點在地圖上的位置
確立站立點在地圖上的位置,是地圖與實地對照的依據。
(1)依明顯地形點判定:當站立在明顯地形點上時,從圖上找出該點的符號,即是站立點的圖上位置。
如果站立點在明顯地形點旁時,可先標定地圖,對照周圍明顯的地形細部,找出其與站立點的關系位置,即可判定站立點的圖上位置。
(2) 用截線法確定:當站立點在直長物地上時,可用截線法確定站立點的圖上位置。先標定地圖,在直長地物的翼側選擇圖上和現地都有的明顯地形點,將直尺邊切於圖上該地形點上,然後轉動直尺,照準現地該地形點,並描畫方向線,方向線和直長地物符號的交點,即為站立點的圖上位置。
(3) 用後方交會法確定:站立點附近無直長地物或明顯地形時,可採用後方交會法確定站立點的圖上位置。先標定地圖,選擇圖上和現地都有的兩個明顯地形點,在圖上一個地形點上插一細針,將直尺邊靠針轉動,照準現地相應的地形點,並描畫方向線;再用同樣的方法照準另一地點,並描畫方向線,圖上兩方向線的交點,就是站立點的圖上位置。
3、對照地形
對照實地的地形,首先應選擇一個視野開闊的位置。先對照特殊明顯的地形,後對照一般的地形,再由近及遠、由點到線,或逐段分片地進行對照。

閱讀全文

與按圖行進找點基本方法步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原中歸納的方法有什麼局限性 瀏覽:506
燈具遙控安裝方法 瀏覽:983
在家地震預警有哪些方法論 瀏覽:397
氣缸圓柱度的檢測方法 瀏覽:213
東風制動燈故障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308
簡諧運動研究方法 瀏覽:122
幼兒異物吸入的搶救方法有哪些 瀏覽:209
開衫毛衣尺寸的經典計算方法 瀏覽:355
廣電有線連接方法 瀏覽:826
局解血管的檢查常用方法 瀏覽:986
瑜伽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833
寫出五種植物的傳播方法 瀏覽:96
治療脾氣差的最佳方法 瀏覽:813
花卉滿天星的種植方法 瀏覽:965
風控未通檢測方法 瀏覽:767
根管治療術的步驟和方法 瀏覽:179
去腳臭的簡單的方法 瀏覽:933
二年級語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瀏覽:67
學前教育研究方法課題 瀏覽:866
瑜伽胳膊鍛煉方法 瀏覽: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