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軸承的安裝形式有幾種
(一)、冷裝配合法 。
軸承外徑達100mm可用套筒和錘子或重壓進行冷裝。通常使用一個普通的錘子。不宜使用帶軟金屬頭的錘子,因為金屬碎屑可能會脫落,進入軸承。套筒末端的表面應平整,無毛刺平行。緊靠它應該與壓裝套環。
在裝配或拆卸過程中,軸被裝夾在老虎鉗中,保護軸不被鉗口的銅片損傷很重要。更換的軸承必須與失效軸承的絕對相同。軸承和軸設計時相互配合,不能做任何改變,除非製造了重新設計的機器。
如果軸承和軸配合過松,可出現滑移現象。這將使軸溫過高,並導致軸承內圈與軸頸表面的磨損。如果壓裝配合過緊,軸承的內圈將被拉伸,以至於滾子或滾珠沒有空隙旋轉自如。
(二) 、熱裝配合法熱裝配合法通過讓待配合的兩個部分獲得不同的溫度進行過盈配合,從而使裝配更容易的方法。
最常用的軸承裝配方法是在其中的與一個內圈與軸過盈配合安裝,外圈安裝時帶一條細線使配合變松。外徑超過100mm的永久軸承,必須根據加熱方式,加熱整個軸承或軸承內圈,使內環容易套入了軸。
在可分離軸承的情況下,只需要加熱內圈。軸承應均勻加熱,最高溫度 121℃。加熱軸承方法是:熱油浴,熱板,感應加熱器,烤箱。密封的軸承不能進行熱油浴。
(1)挖機主軸承安裝方法擴展閱讀
軸承日常檢修要點
1、軸承質量
首先,檢查潤滑油脂是否有變質、結塊、雜質等不良情況,這是判斷軸承損壞原因的重要依據。
其次,檢查軸承有無咬壞和磨損;檢查軸承內外圈、滾動體、保持架其表面的光潔度以及有無裂痕、銹蝕、脫皮、凹坑、過熱變色等缺陷,測量軸承游隙是否超標;檢查軸套有無磨損、坑點、脫皮,若有以上情況應更換新軸承。
2、軸承的配合
軸承安裝時軸承內徑與軸、外徑與外殼的配合非常重要,當配合過松時,配合面會產生相對滑動稱做蠕變。
蠕變一旦產生會磨損配合面,損傷軸或外殼,而且磨損粉末會侵入軸承內部,造成發熱、振動和破壞。
過盈過大時,會導致外圈外徑變小或內圈內徑變大,減小軸承內部游隙。
為選擇適合用途的軸承,要考慮軸承負荷的性質、大小、溫度條件、內圈外圈的旋轉狀各種條件因素。
3、 軸承間隙的調整
軸承間隙過小時,由於油脂在間隙內剪力摩擦損失過大,也會引起軸承發熱,同時,間隙過小時,油量會減小,來不及帶走摩擦產生的熱量,會進一步提高軸承的溫升。
但是,間隙過大則會改變軸承的動力特性,引起轉子運轉不穩定。因此需要針對不同的設備和使用條件選擇核實的軸承間隙。
❷ 軸承的安裝方式
1、利用銅棒和手工錘擊安裝
這是安裝中小型軸承的一種簡便方法。當軸承內圈為緊配合,外圈為較松配合時,將銅棒緊貼軸承內圈端面,用錘直接敲擊銅棒,通過銅棒傳力,將軸承徐徐裝到軸上。
軸承內圈較大時,可用銅棒沿軸承內圈端面周圍均勻用力敲擊,切忌只敲打一邊,也不能用力過猛,要對稱敲打,輕輕敲打慢慢裝上,以免裝斜擊裂軸承。
2、利用套筒安裝
此法與利用銅棒安裝軸承道理相同。它是將套筒直接壓在軸承端面上(軸承裝在軸上時壓住內圈端面;裝在殼體孔內時壓住外圈端面),用手錘敲擊力能均勻地分布在安裝的軸承整個套圈端面上,並能與壓力機配合使用,安裝省力省時,質量可靠。安裝所用的套筒應為軟金屬製造(銅或低碳鋼管均可)。
若軸承安裝在軸上時,套筒內徑應略大於軸頸1-4mm,外徑略小於軸承內圈擋邊直徑,或以套筒厚度為准,其厚度應製成等於軸承內圈厚度的2/3-4/5,且套筒兩端應平整並與筒身垂直。若軸承安裝在座孔內時,套筒外徑應略小於軸承外徑。
3、壓力機壓入法
安裝壓力應直接施加於過盈配合的軸承套圈端面上,否則會在軸承工作表面上造成壓傷,導致軸承很快地損壞。
4、加熱安裝
對於安裝過盈量較大的軸承或大尺寸軸承,為了便於安裝,可利用熱脹冷縮原理,將軸承在油箱中加熱後用銅棒、套筒和手錘安裝。加熱時溫度一般控制在100℃以下,80-90℃較為合適。
溫度過高時,易造成軸承套圈滾道和滾動體退火,影響硬度和耐磨性,導致軸承壽命降低及過早報廢。
軸承與軸的配合一般為過渡配合,座圈與軸承座孔的配合一般為間隙配合。雙向軸承的中軸圈應在軸上固定,以防止相對於軸轉動。軸承的安裝方法,一般情況下是軸旋轉的情況居多,因此內圈與軸的配合為過盈配合,軸承外圈與軸承室的配合為間隙配合。
安裝軸承時,要先將千分表固定於箱殼端面,使表的觸頭頂在軸承軸圈滾道上邊轉動軸承,邊轉動邊觀察千分表指針,若指針偏擺,說明軸圈和軸中心線不垂直。如果箱殼孔較深時,亦可用加長的千分表頭檢驗。這是個很好的檢驗軸圈和軸中心線垂直度的方法。
軸承安裝裝反了,不僅軸承工作不正常,且各配合面會遭到嚴重磨損。由於軸圈與座圈和區別不很明顯,裝配中應格外小心,不能裝反。
安裝正確的時候應當是其座圈能自動適應滾動體的滾動,確保滾動體位於上下圈滾道。除此之外,軸承的座圈與軸承座孔之間還應留有0.2—0.5mm的間隙,用以補償零件加工、安裝不精確造成的誤差,當運轉中軸承套圈中心偏移時,此間隙可確保其自動調整,避免碰觸摩擦,使其正常運轉。否則,將引起軸承劇烈損傷。
❸ 軸承安裝方法及注意事項
軸承的安裝方法,因軸承結構、配合、條件而異,一般,由於多為軸旋轉,所以內圈需要過盈配合。圓柱孔軸承,多用壓力機壓入,或多用熱裝方法。錐孔的場合,直接安裝在錐度軸上,或用套筒安裝。
安裝到外殼時,一般游隙配合多,外圈有過盈量,通常用壓力機壓入,或也有冷卻後安裝的冷縮配合方法。用乾冰作冷卻劑,冷縮配合安裝的場合,空氣中的水分會凝結在軸承的表面。所以,需要適當的防銹措施。
軸承的安裝是否正確,影響著精度、壽命、性能。因此,設計及組裝部門對於軸承的安裝要充分研究。希望要按照作業標准進行安裝。作業標準的項目通常如下:
(1)清洗軸承及軸承關連部件
(2)檢查關連部件的尺寸及精加工情況
(3)安裝
(4)安裝好軸承後的檢查
(5)供給潤滑劑
(3)挖機主軸承安裝方法擴展閱讀
軸承日常檢修要點
1、軸承質量
首先,檢查潤滑油脂是否有變質、結塊、雜質等不良情況,這是判斷軸承損壞原因的重要依據。
其次,檢查軸承有無咬壞和磨損;檢查軸承內外圈、滾動體、保持架其表面的光潔度以及有無裂痕、銹蝕、脫皮、凹坑、過熱變色等缺陷,測量軸承游隙是否超標;檢查軸套有無磨損、坑點、脫皮,若有以上情況應更換新軸承。
2、軸承的配合
軸承安裝時軸承內徑與軸、外徑與外殼的配合非常重要,當配合過松時,配合面會產生相對滑動稱做蠕變。
蠕變一旦產生會磨損配合面,損傷軸或外殼,而且磨損粉末會侵入軸承內部,造成發熱、振動和破壞。
過盈過大時,會導致外圈外徑變小或內圈內徑變大,減小軸承內部游隙。
為選擇適合用途的軸承,要考慮軸承負荷的性質、大小、溫度條件、內圈外圈的旋轉狀各種條件因素。
3、 軸承間隙的調整
軸承間隙過小時,由於油脂在間隙內剪力摩擦損失過大,也會引起軸承發熱,同時,間隙過小時,油量會減小,來不及帶走摩擦產生的熱量,會進一步提高軸承的溫升。
但是,間隙過大則會改變軸承的動力特性,引起轉子運轉不穩定。因此需要針對不同的設備和使用條件選擇核實的軸承間隙。
❹ 帶緊定套的軸承正確安裝方法
緊定套是帶錐形孔的軸承在圓柱軸上定位時最常用的部件,因為這種軸套可用於光軸或階梯軸。 這種軸套容易安裝,不需要在軸上另外固定。在光軸上使用緊定套時,軸承可在軸上任何位置定位。在階梯軸上同階梯環一起使用時,軸承可軸向精確定位,還方便了軸承的退卸。
緊定套用於將圓錐孔調心軸承(調心球軸承、調心滾子軸承)固定在無軸肩軸上,結構簡單,工作可靠,軸承調換方便、廣泛使用於紡織、輕工、造紙、 冶金 、皮帶運輸及輸送設備等行業。
安裝步驟
1、緊定套、退卸套內徑、外徑、螺紋、退卸套的大端端面塗上黃油。
2、緊定套或退卸套和軸承組裝一體,用鎖緊螺母或液壓螺母初步鎖緊,同時給端面(緊定套一個油孔、退卸套兩個油孔)用手油泵注入高壓油。
3、使用鎖緊螺母鎖緊來調整軸承游隙,游隙調好後直接鎖緊或使用液壓螺母安裝軸承需調好游隙,把液壓螺母拆卸下然後用鎖緊螺母鎖緊。
❺ 軸承怎麼安裝啊
因為進口軸承安裝的正確與錯誤、好與壞,將會直接影響到進口軸承的精密度、壽命和性能。因此,我們要研究進口軸承的正確安裝方法,即按照包含如下項目在內的操作標准進行正確的安裝。
關於進口軸承其他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項,請大家參見本站「進口軸承使用小知識集錦」一文的介紹。
進口軸承的安裝方法:
1、要清洗進口軸承及相關零件。
而已經脂潤滑的進口軸承及進口軸承雙側具有油封或防塵蓋、密封圈的軸承,在安裝前是不需要進行清洗的。
2、檢查相關零件的尺寸及精加工情況。
3、進口軸承具體的安裝
進口軸承的安裝應根據軸承結構、尺寸大小和軸承部件的配合性質而定,壓力應直接加在緊配合的套圈端面上,不得通過滾動體傳遞壓力。
進口軸承的安裝一般採用如下方法:
(1)壓入配合
軸承內圈與軸是緊配合,外圈與軸承座孔是較松配合時,可用壓力機將軸承先壓將在軸上,然後將軸連同軸承一起裝入軸承座孔內。壓裝時在軸承內圈端面上,墊一軟金屬材料做的裝配套管「銅或軟鋼」。
裝配套管的內徑應比軸頸直徑略大,外徑直徑應比軸承內圈擋邊略小,以免壓在保持架上。進口軸承的外圈與軸承座孔為緊配合,內圈與軸為較松配合時,可將軸承先壓入軸承座孔內,這時裝配套管的外徑應略小於座孔的直徑。
如果軸承套圈與軸及座孔都是緊配合時,安裝時內圈和外圈要同時壓入軸和座孔,裝配套管的結構應能同時壓緊軸承內圈和外圈的端面。
(2)加熱配合
通過加熱軸承或軸承座,利用熱膨脹將緊配合轉變為松配合的安裝方法。是一種常用 和省力的安裝方法。此法適合於過盈量較大的軸承的安裝。熱裝前把軸承或可分離型軸承的套圈放入油箱中均勻加熱80~100℃,然後從油中取出盡快裝到軸上,為防止冷卻後內圈端面和軸肩貼合不緊,軸承冷卻後可以再進行軸向緊固。軸承外圈與輕金屬制的軸承緊配合時,採用加熱軸承座的熱裝方法,可以避免配合面受到擦傷。
用油箱加熱軸承時,在距箱底一定距離處應用一網柵, 或者用鉤子吊著軸承,軸承不能放到箱底上,以防沉澱雜質進入軸承內或不均勻的加熱,油箱中必須有溫度計,嚴格控制油溫不得超過100℃,以防止發生回效應,使套圈的硬度降低。
(3)圓錐孔軸承的安裝
圓錐孔軸承可以直接裝在有錐度的軸頸上,或裝在緊定套和退卸套的錐面上,其配合的松緊程度可用軸承徑向游隙減小量來衡量。因此,安裝前應測量軸承徑向游隙,安裝過程中應經常測量游隙以達到所需要的游隙減小量為止。安裝時一般採用鎖緊螺母安裝,也可採用加熱安裝的方法。
(4)推力軸承的安裝
推力軸承的軸圈與軸的配合一般為過渡配合,座圈與軸承座孔的配合一般為間隙配合,因此這種軸承較易安裝,雙向推力軸承的中軸圈應在軸上固定,以防止相對於軸轉動。
❻ 挖掘機故障
1:挖掘機工作無力的處理
一台PC650-1型挖掘機,在冷機時工作基本正常,但是工作不到30min後機上的各部分動作就變慢;當油溫升至80℃以上時,各動作呈爬行狀態,使機器無法下工作。對各路控制閥和變數機構進行調整後效果仍不理想。於是,逐一檢測了各泵的工作壓力,冷機時最高工作壓力不到20MPa,熱機時僅為10~15MPa,故無法保證各執行機構能正常工作(正常工作壓力應為31.4MPa)。
為查找液壓系統故障產生的原因,決定作如下檢查:
<①先解體檢查主泵,發現柱塞、柱塞套、配流盤及滑靴磨損均過甚,軸賂間隙過大,需調整及更換。
②檢查執行機構,未發現有內漏、外泄、沖擊現象。
③解體、檢查方向控制閥,發現滑閥與閥體的間隙過大,當試驗壓力為10MPa時,油液泄漏量為2L/min,遠遠高於標准值;滑閥與閥體的間隙達0.2mm,且壓力控制閥閥芯與閥座上有明顯的傷痕,泄漏量也超標(20mL/min)當試驗壓力達到15MPa時,主溢流閥提前開啟(按照標准應在31.4MPa時開啟),大量油液泄漏。
④檢查其他部件,如冷卻風扇馬達、風葉,液壓油散熱器等,均良好。
①首先,更換配磨主液壓泵柱塞、柱塞套、配流盤和滑靴,調整軸向間隙,然後裝機試驗,此時壓力已明顯升高,最高可達25MPa,但油溫仍過高,當機器工作1h後,油溫達到100℃以上,故機器仍無法正常工作。
②研磨方向控制閥閥套,鍍鉻、精磨滑閥,同時,配研主溢流閥、卸載溢流閥、安窒閥和減壓閥等。再裝機調試時,機器工作已恢復正常。
2:挖掘機無回轉的故障
一台Ex350挖掘機已運轉一萬五千多小時,目前出現了故障,左右一點都不能回轉。除了回轉其他動作均正常,這說明工作泵應是正常的。我們按從易到難的順序排查故障。先用壓力表測了泵在回轉時的壓力,此正常壓力應是30mpa,而檢測壓力最高是8mpa,相差很多,這說明控制回轉的油路中泄漏嚴重。
出現這種現象有四種原因:
一、先導壓力較低,不能打開主操縱閥;
二、回轉主操縱閥的閥芯卡住;
三、回轉馬達的補油閥卡住,或彈簧斷了失去補油功能;
四、馬達配流盤接觸面有劃痕使進回油路相通。
我們把斗桿的先導油管和回轉的先導油管對換,再操作回轉手柄此時斗桿的動作正常,這說明回轉的先導壓力正常。排除第一種原因。
拆開了控制回轉的主閥芯沒發現異常磨損,也沒卡住,排除了第二種原因。說明故障不在多路閥上。
故障就在回轉馬達上,先檢查補油閥,發現此閥沒有卡住,彈簧也沒有斷,第三種原因也排除了。把馬達的後端蓋打開發現軸承壞了,再把整個馬達拆下來,解體開發現配流盤、滑靴、全部損壞。此馬達是斜軸式定量馬達,軸承是造成馬達損壞的直接原因,一萬五千多小時對軸承來說已超過其壽命,所以對液壓泵或馬達等高負荷運轉的總成其軸承應定期更換。
3:挖掘機行走跑偏的原因及排除
1.臟物進入機器一側的停車制動油路中的平衡閥
機器行走時,若臟物堵塞了平衡閥的小孔,導致停車制動不能被解除,從而造成行走跑偏。因為機器在行走時,壓力油若不能通過平衡閥的小孔進入平衡閥的彈簧室去推動平衡閥閥芯移動,則壓力油就不能通過平衡閥上的槽進入其液壓系統內,導致停車制動力不能被解除,結果行走馬達不能旋轉,因此出現行走跑偏。排除方法;清洗平衡閥;拆裝時,要避免污物進入;定期更換符合要求的液壓油及濾芯。
2.中心回轉接頭密封圈損壞
中心回轉接頭由殼體和芯軸組成,殼體安裝在上部車體上芯軸則安裝下部車體上。芯軸上開有和油管數量相等的環形溝槽,從殼體來的液壓油通過這些油槽從芯軸上的垂直孔流向行走馬達,故即使殼體隨上部車體不斷地回轉,芯軸上的溝槽也能與殼體上的油口保持暢通。使液壓油可以自由地進、出。若未及時更換液壓油的濾芯,可導致濾芯上的旁通閥打開,液壓油因未經過濾使油中的雜質直接進入中心回轉接頭的滑動表面處,使其上的密封圈損傷,機器在行走時因一側的壓力油泄漏而導致兩側行走馬達的速度不一樣,結果造成機器行走跑偏。排除方法是:更換中心回轉接頭油封;更換液壓油和濾芯。
3.污物堵塞終傳動系統的平衡閥的小孔,導致停車制動力不能解除
機器在行走時,若壓力油不能通過平衡閥上的小孔去推動平衡閥閥芯移動,則壓力油就不能通過平衡閥上的槽去解除停車制動力,導致行走馬達不能正常旋轉,造成挖掘機行走跑偏。排除方法是:清洗平衡閥;拆裝時,須避免污物進入。
4.行走馬達安全閥漏油
如果安全閥漏油,將導致系統內的壓力過低,使行走馬達的轉速不夠,從而出現行走跑偏。排除方法是:更換已損壞的行走馬達安全閥;判斷時,可以將左、右行走馬達安全閥對換,看反向行走時是否偏轉。
5.機器偏轉一側的行走比例閥的輸出壓力(壓力控制)過低
這種比例閥可以根據操作手柄控制行程的長短來輸出相應控制油壓,使主控制閥有相應的移動量,從而控制工作裝置的速度。如果未能按時換濾油器的濾芯,可導致濾芯堵塞,使濾油器旁通閥打開,變臟的液壓油在未過濾的情況下直接進入比例閥的迴路,導致閥內的滑閥被卡死,控制油就無法經機器偏轉一側的回轉比例閥流至回轉主控制閥,導致行走跑偏。檢查時,要檢查行走比例閥的壓力(3.3MPa)排除方法是:清洗閥體及相前油路,更換液壓油、濾芯。
6.機器偏轉一側的行走吸油閥損壞
吸油閥裝在工作裝置的液壓缸和馬達上。其作用是:當液壓缸或馬達受外界巨大沖擊力時,可卸掉或馬達受外界巨大沖擊力時,可卸掉缸或馬達內的異常高壓(設定壓力一般在36.5Mpa以下),從而保護有關油管和缸不受損壞。如果行走吸油閥損壞,閥內彈簧變軟或折斷,則行走主閥內的油壓就會降低,導致行走馬達驅動力不足,引起行走跑偏。排除方法是,修理或更換吸油閥。
7.機器偏轉一側的行走主閥閥芯動作失靈
如果行走主閥內的彈簧變軟或折斷,或閥芯被卡住,都有可能引起油壓降低,出現行走跑偏。檢查時,要測量行走主閥油路的壓力,正常值要是32.5Mpa。如果行走主閥損壞,就要更換或修理。我單位的PC200型挖掘機曾兩次出現行走跑偏,都是由於行走主閥損壞引起的。因此,在出現行走跑偏故障時,應首先考慮是否行走主閥已損壞,避免走彎路。
4:EC360型挖掘機制動失靈故障的排除
一台V-EC360型挖掘機,當工作時間達到3000h時,開始時出現上部轉台旋轉時制動失靈,使回轉不能及時停止;後又繼續工作了2h,上述故障現象越來越嚴重。在進行檢查時發現:轉台在快速回轉之後不能馬上停住,而要向相同的方向回轉一段行程後才能停止回轉;轉台在慢速回轉時,要向相反的方向緩慢旋轉90度以上後才能停住。
1.故障分析
從該故障現象上看,主要是制動力不足引起的。造成制動力不足有以下幾個原因,於是對其進行了逐項排查。
(1)制動片磨損,彈簧力不足
將機器停在斜坡上,使上部轉台回轉到與斜坡呈垂直的狀態,關閉發動機,此時轉台未因重力的作用向低的一邊回轉;將制動控制閥PG處的油路截止(見圖1),啟動發動機,操作先導閥(見圖2),此時轉台無法回轉。上述狀況說明,制動片及彈簧沒有問題。
(2)因其他部位存在磨損泄漏,停止操作先導閥後,SH(A12)端仍有壓力油進入
先導閥回位不正確或回位不及時;或換向閥6磨損,使主泵壓力油由磨損間隙通過PAs(或PBs)進入先導油路中,通過梭閥3、4(見圖2)進入SH(A12)管路;其他部位有泄漏,壓力油由圖2中的AM、A1、A13、Psp等處進入SH(A12),使制動控制閥不回位,一直處於和制動活塞接通的狀態,而PG壓力油卻仍源源不斷地進入制動活塞腔內,導致制動片11分離,不能起到制動的作用。
經壓力檢測,在操作先導閥時,SH(A12)處的壓力為3.6MPa,停止操作先導閥時,壓力迅速地從3.6MPa降至0,故確定以上所假設的故障點並沒有問題。
(3)調速閥2的節流孔堵塞、制動控制閥1不回位
關閉先導閥後,由於調速閥2的節流孔堵塞、制動控制閥1卡滯在接通的位置上(見圖1),導致制動缸內的壓力不能解除,制動裝置不起作用。
通過壓力檢測,制動活塞腔內的壓力在停止操作先導閥後,壓力從3.6MPa降至0(約用時3s),但當腔內的壓力為0時,轉台的回轉卻依然不能停止。由此可確定調速閥及制動控制閥沒有問題。
(4)回轉馬達磨損
在停止先導閥的操作後,回轉馬達內部的油壓此時又起到了液力制動的作用,並與制動片11同時起制動作用,使轉台的運動停止。當回轉馬達的滑靴、配流盤等磨損時,本應在這些部位形成靜液支撐的油膜被破壞,因密封性能下降使柱塞內的壓力油通過磨損部位泄漏,不能起到液力制動的作用,致使轉台的制動緩慢。
由以上的分析和檢測得知,應將故障排查的重點放在回轉馬達上。
2.故障排除
通過對回轉馬達A(BH)和B(LH)兩處的壓力檢測得知,該回轉馬達旋轉的初期壓力必須達到16MPa時轉台才能開始回轉,說明回轉阻力過大;將挖斗置於地上,操作先導閥,測得的最大壓力值僅為20MPa,與標准值26MPa相差較大。
當拆下排放濾芯7時,發現濾芯上有很多金屬屑,斷定為回轉馬達磨損所致。於是,解體回轉馬達,發現其內部有大量的金屬屑,配流盤表面有拉傷的痕跡,配流盤後的密封圈已被擠出,柱塞滑靴表面、斜盤表面及九孔板表面均有明顯的拉傷痕跡,下部軸承表面的金屬也已大量脫落。
經測量,磨損後的軸承高度還有29.7mm,而同類軸承的標准高度值僅為29.0mm,因此斷定安裝時使用了不合格的軸承,因軸向安裝過緊使軸承的徑向力過大而造成馬達非正常磨損,被磨下的金屬屑進入了各配合面將其拉傷。
於是,更換標准軸承,並手工研磨了滑靴、配流盤、斜盤和九孔板等;此外,還清洗了管路和液壓油油箱,更換了液壓油濾芯及液壓油。裝復後試車時,故障已消失。
5:挖掘機突然工作無力的處理
一台CAT320型挖掘機已工作了約15000H,在轉場行走時,突然發動機冒黑煙,且液壓系統工作無力;若繼續工作發動機就熄火,即出現超負荷現象。
經了解,該機轉場前工作良好,此故障為突出性故障。詢問駕駛員並作全機檢查後知,外觀無部件損壞、無漏油現象,各種油麵均正常。試機時,若發動機無負荷,則工作正常。小負荷工作或開啟液壓系統時,發動機冒煙嚴重,動作稍大時發動機就熄火。這表明故障原因不在發動機方面,應該是在機器的電器控制和液壓系統方面。但對機器的電氣部分做檢測後,未發現故障;這進一步表明,故障是在液壓系統方面。
該機液壓系統屬恆功率控制系統。當負荷一定時,系統壓力P應是一個常數,而流量Q是通壺液壓泵調節器來高速的。一時系統因流量調節不當而造成P×Q之積大於系統功率W時,由於泵與發動機是通過花鍵作機械連接的,這樣就造成發動機超負荷,從而出現發動機冒煙的現象。因此,我們將P、Q兩個指標列為重點排查對象。經檢測,泵的出口壓力約為27.6Mpa;先導壓力為3.5Mpa。經對比,先導系統壓力正常,主泵的出口壓力稍低,但機器在小負荷工作時不應該出現超負荷現象。因此,我們認定故障是因流量調節不當而造成的。
先調整泵調節器兩端的調整螺釘,結果發現故障有所改善,但仍不能正常工作。拆檢發現,主泵調節器的一端大彈簧已斷成數節,另一端的小彈簧已經沒有了。更換新件後試機時,故障已被排除。
6:挖掘機黑煙故障原因的確認和排除方法
柴油機冒黑煙故障的可能原因很多,但對於一台柴油機來講,出現冒黑煙故障的原因可能只是其中的一個或幾個因素。如何判斷和確認柴油機冒黑煙產生的具體原因,是排除該故障的關鍵所在。原因找到了,故障也就排除了。
1、供油系統問題導致柴油機冒黑煙故障原因的確認和排除方法
(1)、供油提前角不正確
柴油機的供油提前角,是為保證燃油進入汽缸後能夠充分燃燒的最佳提前角度,機型不同,提前角也不相同,噴油提前角不正確,使柴油機燃油燃燒不充分、不完全,會導致柴油機冒黑煙。
a、供油提前角偏大
如果柴油機的供油提前角偏大,此時汽缸內的壓縮壓力和溫度相對較低,將直接影響燃油的燃燒性能,柴油機早燃增多,燃油燃燒不完全,柴油機嚴重冒黑煙。供油提前角偏大除了導致柴油機冒黑煙故障外,還有下列現象:
.有強烈的燃燒噪音
.柴油機功率不足
.燃油消耗量明顯增加
.排氣管介面處濕潤或有滴油現象
.排氣溫度可能較高,排氣管可能有燒紅現象
b、供油提前角偏小
如果柴油機的供油提前角偏小,燃油噴入汽缸時錯過了最佳燃燒時機,將使柴油機後燃增多,大量燃油還未充分燃燒即被排除汽缸,柴油機將嚴重冒黑煙。供油提前角偏小除了導致柴油機冒黑煙故障外,還有下列現象:
.排氣溫度高,排氣管有燒紅現象
.柴油機整體溫度高,柴油機因後燃增多而過熱
.柴油機功率不足
.燃油消耗量明顯增加
排除方法:如果確認柴油機冒黑煙的原因是由於供油提前角不對造成的,只要將供油提前角調整到設計角度,故障即可排除。
(2)噴油泵柱塞或出油閥嚴重磨損
個別或全部噴油泵柱塞或出油閥嚴重磨損將導致噴油泵泵油壓力下降,使噴油器(嘴)建壓相對滯後,燃油燃燒不充分,後燃增多,所以柴油機嚴重冒黑煙。個別汽缸的柱塞和出油閥有問題,除了造成柴油機冒黑煙外,不會對柴油機的使用產生太大的影響。但如果噴油泵大多數的柱塞和出油閥嚴重磨損,在造成柴油機嚴重冒黑煙的同時,還有下列現象:
.柴油機啟動困難
.柴油機潤滑油油量可能增加
.柴油機動力不足
.柴油機排氣溫度高,排氣管可能燒紅
.柴油機可能因後燃增多而過熱
確認柴油機冒黑煙是由於柱塞或出油閥的磨損造成的基本方法是:
a、拆掉柴油機的排氣管,啟動柴油機低速運轉,仔細觀察柴油機各個排氣口的排煙情況,找出排煙大的汽缸,更換該缸的噴油器(可以與不冒黑煙的缸互換),如果該缸仍然冒黑煙,而另一缸不冒黑煙,則可以確認該缸噴油泵的柱塞或出油閥有問題。
b、也可以不拆掉排氣管,用單缸滅火法初步確認柱塞/出油閥或噴油器(嘴)是否有問題,具體做法是:啟動柴油機低速運轉,逐缸斷油並觀察排氣管出口煙度的變化情況,如果某缸斷油後,柴油機煙度減小,則說明該缸供油系統(柱塞/出油閥或噴油器)存在問題。
排除方法:
當柴油機工作過程中出現這些問題時,應該檢查噴油泵。如果確認故障的原因是由柱塞和出油閥嚴重磨損造成的,大修噴油泵後即可排除此故障。特別提示:大修噴油泵時應該成套(全部)更換柱塞和出油閥及相關密封墊,檢查各缸供油角並按要求調整供油量。
3)噴油器(嘴)問題
a、噴油嘴霧化不良、卡死或滴油嚴重
當個別缸的噴油器(嘴)損壞時,也即當某缸的噴油器(嘴)霧化不良、卡死或滴油嚴重時,會造成該缸燃燒不完全而導致該缸嚴重冒黑煙。噴油器(嘴)有問題時,除了造成柴油機冒黑煙外,還有下列現象:
.排氣管介面處濕潤,嚴重時可能滴柴油
.滴油缸活塞可能出現燒頂或拉缸故障
.該缸可能有強烈的燃燒噪音
b、噴油壓力不正確
噴油壓力不正確(偏大或偏小),將影響噴油器的建壓時間,延遲或提前供油提前角度,使柴油機工作時冒黑煙。噴油壓力偏大,可能延遲噴油開始時間,柴油機後燃增多。而噴油壓力偏小,可能提前噴油開始時間,柴油機早燃增多。兩者產生的問題和現象與前述的供油確認某缸噴油器(嘴)是否有問題的方法與確認柱塞/出油閥是否有問題的方法基本相同,只是互換噴油器後,該缸不再冒黑煙而另一缸冒黑煙,則說明該噴油器(嘴)有問題。提前角不正確相似。
排除方法:
更換該缸噴油嘴或噴油器總成。更換噴油嘴時,應該保證是同類合格產品並嚴格按要求檢查和調整噴油壓力,認真觀察噴油器的霧化質量或是否存在低速滴油等問題,確保使用質量上乘的噴油器(嘴)。
(4)噴油泵調速器有問題
噴油泵調速器有問題,主要是調速器調速彈簧彈力不足時,將導致調速器與油門控制機構之間的不平衡,柴油機從啟動開始就會嚴重冒黑煙。而當外部載荷稍有變化時,柴油機更是濃煙滾滾。如果噴油泵調速器有問題,柴油機運行時還有下列現象:
.柴油機轉速不穩定,可能自動升高或降低
.帶負載運行時,隨負載增加柴油機轉速下降嚴重
.柴油機負載越大,煙度越大
.用單缸滅火法檢查時,柴油機煙度無明顯變化
排除方法:專業維修噴油泵,更換調速彈簧或調速器總成。
(5)噴油泵供油量太大
噴油泵供油量太大,也將造成柴油機冒黑煙,大量燃油進入汽缸後未充分燃燒即被排除汽缸,是柴油機後燃增多。此時,柴油機除了冒黑煙外,還有下列現象:
.燃油消耗明顯增加
.柴油機因後燃增多而使排氣溫度太高且排氣
.可能會經常出現拉缸或活塞燒頂現象管可能被燒紅
.可能會經常出現拉缸或活塞燒頂現象
排除方法:專業維修噴油泵,按要求調整噴油泵的供油量。特別提示:調整噴油泵的供油量時,必須考慮該柴油機噴油器噴油壓力的影響,因為該油量是在特定噴油壓力下的供油量。如果噴油壓力有變化,供油量也將產生相應的變化。如果噴油泵試驗台標准噴油器的壓力高,而實際噴油器的噴油壓力低,則實際噴油量降大於調整噴油量。反之,則小於調整噴油量。壓力差別越大,供油量的差別也越大。比如噴油器的噴油壓力相差50巴時,噴油量可能相差20%。
2、燃燒系統問題導致柴油機冒黑煙故障原因的確認和排除方法
(1)汽缸壓縮壓力不足
造成汽缸壓縮壓力不足的原因主要有:活塞環嚴重磨損(活塞環嚴重磨損將導致柴油機嚴重冒藍煙,本文不作敘述)、壓縮比偏小(活塞頂間隙太大或氣門座圈凹入太深)或氣門密封不嚴等。
a、活塞頂間隙太大
如果裝配柴油機時,沒有嚴格按照技術要求檢查並調整活塞頂間隙,或調整不當時活塞頂間隙偏時,直接影響柴油機的壓縮比進而影響汽缸壓縮壓力。由於壓縮比變小,降低了汽缸的壓縮壓力和溫度,使燃油燃燒的條件變得更加惡劣,燃油燃燒不完全、不充分,柴油機嚴重冒黑煙。確保活塞頂間隙的正確是裝配柴油機時必須嚴格做到的重要事件之一。在裝配柴油機時,必須將活塞頂間隙調整在技術規范要求的公差范圍內。一般情況下,只要安裝正確,活塞頂間隙在使用過程中的是不會變化的。
b、氣門密封不嚴
氣門密封帶嚴重變形或磨損,將導致氣門密封不嚴,直接降低汽缸壓縮壓力和溫度,使燃油燃燒不完全、不充分,導致柴油機嚴重冒黑煙。
c、氣門座圈凹入太深
氣門座圈長期經受燃燒高溫和氣門的強烈沖擊,加之氣門座圈底孔的鋁合金性質,將使氣門座圈凹入逐步增加,使氣門平面與缸蓋底面之間的尺寸相對增加,相應增加了燃燒室的容積,降低了柴油機壓縮比,從而降低了汽缸的壓縮壓力和溫度,導致燃油燃燒不完全、不充分,柴油機嚴重冒黑煙。汽缸壓縮壓力不足時,除了使柴油機冒黑煙外,還有下列現象:
.柴油機工作時動力不足
.柴油機加速無力(加速性能太差)
.燃油消耗增加
如果柴油機在使用過程中出現上述問題或現象時,可以使用專用的汽缸壓力檢查表測量汽缸壓縮壓力。汽缸壓縮壓力測量裝置一般安裝在噴油器孔內,單缸測試,逐缸進行。然後將測量值與標准值行比較,確認是否過低。
排除方法:
如果進行汽缸壓縮壓力測量而確認柴油機冒黑煙是由於汽缸壓縮壓力低造成的,就必須檢查活塞頂間隙、氣門座圈凹入深度和氣門與氣門座圈之間的密封情況。具體做法是:
.松開缸蓋螺栓,拆下缸蓋,在活塞頂部放入鉛絲,然後裝上缸蓋,按要求擰緊缸蓋螺栓,然後再松開缸蓋螺栓,取下缸蓋後測量鉛絲的厚度,如果測量值在技術要求范圍內,則明說活塞頂間隙正確。反之,則說明活塞頂間隙對,需要進行調整(主要是根據測量值選擇缸墊的厚度)。
.取出缸蓋後,仔細觀察和測量氣門大頭平面與缸蓋底面的距離,如果測量數值大於技術要求數值,則說明氣門座圈凹入太深,需要進行修復處理。修復方法是:更換氣門座圈和所有氣門,重新研磨氣門。氣門座圈的具體要求請參照相關技術要求。
.如果氣門座圈凹入深度合格,則應仔細檢查氣門與氣門座圈之間的密封帶。一般情況下,經過長期使用後,氣門與氣門座圈之間的密封帶都會有較大的磨損和變形,需要進行修復。具體做法是:絞磨氣門座圈密封帶、更換氣門和重新研磨氣門。
(2)氣門間隙不正確
氣門間隙不正確,影響柴油機配氣正時,也即是氣門該打開時為打開,該關閉時為關閉,直接影響柴油機的進氣量,降低了柴油機的過量空氣系數,造成柴油機油氣混合物過濃,燃油燃燒不完全、不充分。柴油機冒黑煙。氣門間隙不正確除了使柴油機冒黑煙外,還有下列現象:
.柴油機動力不足
.柴油機可能啟動困難
.可能有強烈的金屬碰撞聲
確認氣門間隙是否正確的基本方法是:打開氣門室蓋,用手感或塞尺檢查氣門間隙。排除方法:按要求重新調整氣門間隙。
3、進氣系統問題
進氣系統造成柴油機冒黑煙的原因主要是:空氣濾或進氣管阻力太大。一般情況下進氣管阻力恆定,空氣濾阻力可能隨時變化。
(1)空氣濾問題
如果空氣濾臟污或使用了劣質空氣濾芯,均可能造成近期阻力增加,使進入氣缸的新鮮空氣量減少,導致柴油機冒黑煙。如果柴油機原來不冒煙,在更換了空氣濾芯後煙度增加,則說明空氣濾芯質量有問題。
(2)進氣管問題
如果進氣系統堵塞或管道太長,均可能增加進氣阻力。進氣阻力太大,會造成柴油機冒黑煙。如果進氣溫度過高,同樣會造成柴油機冒黑煙。進氣系統故障除了造成柴油機冒黑煙外,還有下列現象:
.柴油機動力不足
.柴油機油耗增加
確認是否是由於進氣系統故障而造成柴油機冒黑煙的基本方法是:
.空氣濾芯阻力:啟動柴油機低速運轉,拆掉空氣濾芯(包括紙芯和氈芯),然後觀察排氣煙度的變化,如果去掉空氣濾芯後,柴油機煙度減少,則說明空氣濾芯有問題.如果確認空氣濾芯質量沒有問題時,可以進一步檢查進氣管阻力。
.進氣管阻力:拆開柴油機自身進氣管外的進氣管介面,使空氣直接進入柴油機進氣管,然後啟動柴油機低速運轉,觀察排氣煙度。如果煙度減少,則說明進氣系統阻力太大。
.進氣溫度:如果排氣管離進氣管的距離太近,或者排氣管介面處漏氣,均可能對進氣溫度造成直接影響。如果柴油機怠速、空轉無煙,帶負荷後冒黑煙,且符合越大黑煙越嚴重,在排除了其它因素後,就應該考慮進氣溫度的影響了。在正常情況下,進氣溫度不得高於45℃。
排除方法:換新的、優質的空氣濾芯,疏通進氣管和排除對進氣管道的加熱現象。
特別提示:柴油機在無空氣濾芯的情況下不能長時間運轉,特別是在野外環境條件惡劣時更加如此。
4、排氣系統問題
如果排氣系統安裝不合理,比如排氣管過細、過長或消聲器不合適等,均可能增加排氣阻力,使柴油機排氣不暢,導致柴油機冒黑煙。如果需要更換排氣系統零部件(排氣連接管路和消聲器),一定要選用於原排氣系統相適應且匹配的同類產品,排氣連接管直徑絕對不能小於原管直徑,消聲器的排氣通過量不能低於原消聲器的許用通過量,且背壓(消聲器排氣阻力)不能高於原有允許數值。在通常情況下,如果未對排氣系統進行改造,一般不會產生排氣背壓超標的問題。如果排氣系統有問題,柴油機除了冒黑煙外,還有下列現象:
.柴油機功率不足
.柴油機排氣溫度高
.燃油消耗量可能增加
確認排氣系統是否存在問題的基本方法是:拆掉排氣管,啟動柴油機低速運轉,觀察各缸排氣口煙度,如果此時煙色正常,則說明柴油機自身沒有問題。然後裝上排氣管,啟動柴油機在相同轉速下低速運轉,觀察排氣管出口煙色,如果煙度較大,則說明排氣系統有問題。
排除方法:在確認排氣系統有問題之後,需要對整個系統進行改造:
.更換消聲器,選用排氣通過量較大且排氣背壓較小的消聲器;
.更換柴油機排氣管出口與消聲器之間的連接管,選用直徑較大的排氣直管且大圓弧過渡,減少直角過渡。
❼ 深溝球軸承是怎麼安裝的
深溝球軸承的安裝
深溝球軸承安裝的好壞與否,將影響到深溝球軸承的精度、壽命和性能。因此,請充分研究深溝球軸承的安裝,即請按照包含如下項目在內的操作標准進行深溝球軸承安裝。
一、清洗深溝球軸承及相關零件
對已經脂潤滑的深溝球軸承及雙側具油封或防塵蓋,密封圈深溝球軸承安裝前無需清洗。
二、檢查相關零件的尺寸及精加工情況
三、安裝方法
深溝球軸承的安裝應根據深溝球軸承結構,尺寸大小和深溝球軸承部件的配合性質而定,壓力應直接加在緊配合得套圈端面上,不得通過滾動體傳遞壓力,深溝球軸承安裝一般採用如下方法:
a. 壓入配合
深溝球軸承內圈與軸使緊配合,外圈與深溝球軸承座孔是較松配合時,可用壓力機將深溝球軸承先壓裝在軸上,然後將軸連同深溝球軸承一起裝入深溝球軸承座孔內,壓裝時在深溝球軸承內圈端面上,墊一軟金屬材料做的裝配套管(銅或軟鋼),裝配套管的內徑應比軸頸直徑略大,外徑直徑應比深溝球軸承內圈擋邊略小,以免壓在保持架上。深溝球軸承外圈與深溝球軸承座孔緊配合,內圈與軸為較松配合時,可將深溝球軸承先壓入深溝球軸承座孔內,這時裝配套管的外徑應略小於座孔的直徑。如果深溝球軸承套圈與軸及座孔都是緊配合時,安裝室內圈和外圈要同時壓入軸和座孔,裝配套管的結構應能同時押緊深溝球軸承內圈和外圈的端面。
b.加熱配合
通過加熱深溝球軸承或深溝球軸承座,利用熱膨脹將緊配合轉變為松配合的安裝方法。是一種常用和省力的安裝方法。此法適於過盈量較大的深溝球軸承的安裝,熱裝前把深溝球軸承或可分離型深溝球軸承的套圈放入油箱中均勻加熱80-100℃,然後從油中取出盡快裝到軸上,為防止冷卻後內圈端面和軸肩貼合不緊,深溝球軸承冷卻後可以再進行軸向緊固。深溝球軸承外圈與輕金屬制的深溝球軸承座緊配合時,採用加熱深溝球軸承座的熱裝方法,可以避免配合面受到擦傷。用油箱加熱深溝球軸承時,在距箱底一定距離處應有一網柵,或者用鉤子吊著深溝球軸承,深溝球軸承不能放到箱底上,以防沉雜質進入深溝球軸承內或不均勻的加熱,油箱中必須有溫度計,嚴格控制油溫不得超過100℃,以防止發生回火效應,使套圈的硬度降低。
c.圓錐孔深溝球軸承的安裝
圓錐孔深溝球軸承可以直接裝在有錐度的軸頸上,或裝載緊定套和退卸套的錐面上,其配合的松緊程度可用深溝球軸承徑向游隙減小量來衡量,因此,安裝前應測量深溝球軸承徑向游隙,安裝過程中應經常測量游隙以達到所需要的游隙減小量為止,安裝時一般採用鎖緊螺母安裝,也可採用加熱安裝的方法。
d.推力深溝球軸承的安裝
推力深溝球軸承的周全與軸的配合一般為過渡配合,座圈與深溝球軸承座孔的配合一般為間隙配合,因此這種深溝球軸承較易安裝,雙向推力深溝球軸承的中軸泉應在軸上固定,以防止相對於軸轉動。深溝球軸承的安裝方法,一般情況下是軸旋轉的情況居多,因此內圈與軸的配合為過贏配合,深溝球軸承外圈與深溝球軸承室的配合為間隙配合。
原文鏈接:http://www.sdhrzc.cn/
❽ 軸承要怎麼安裝
軸承的安裝
安裝軸承時,如鐵錘等直接敲擊軸承端面可能損傷軸承,因此務須在軌道環圓周上 施加均等壓力來裝入軌道環。又,如對某一方的軌道(譬如外環)施加壓力,經由滾動體將另一方的軌道環(譬如內環)壓入則軌道面會發生壓痕或傷痕,應予避免。
安裝軸承須備有清潔劑乾燥的工作場所。特別是超小及特小滾珠軸承的組裝若有塵埃侵入即大為影響軸承的性能,因此應在無塵室進行,且必須檢查軸承安裝部位的尺寸 、精度、形狀精度和光度,確認這些量度都在容許公差內。除以上事項外,其他應注意事項如下:
(1)軸及軸承箱(殼)之配合面
毛邊、碰傷、凸出部、銹傷、油污等去除,另外,端面一小段予以塗上油潤滑,如Spindle油插入時會更容易。
(2)組裝用制工具
沖或壓床等組裝用制工具,選擇合適之尺寸於軸承接觸部位;安裝工具上的污垢、毛邊、切削等都必須除去。
(3)軸承
軸承須在安裝前才拆封。又,軸承是在非常干凈之製程中生產之高精密製品,請不要再作任何其他之加工,如清洗。
(4)緊度較小之軸承
緊度較小的軸承組裝,大致可區分為壓入軸、壓入軸承箱(殼)和均等壓入軸及軸承箱(殼),組裝方法系在常溫下利用套筒壓住軌道環端面,借套筒將軸承壓入,壓入 力作用於軸承的中心。
其他應注意事項,如不可用鐵錘以敲打之方式組入造成損傷及避免灰塵浸入。
❾ 軸承的裝配方法,有哪幾種
軸承的裝配方法有以下三種:
1,錘擊法
用錘子墊上紫銅棒以及一些比較軟的材料後再錘擊的方法,要注意不要使銅末等異物落入軸承滾道內,不要直接用錘子或沖筒直接敲打軸承的內外圈,以免影響軸承的配合精度或造成軸承損壞。
2,螺旋壓力機或液壓機裝配法
對於過盈公差較大的軸承,可以用螺旋壓力機或液壓機裝配。在壓前要將軸和軸承放平,並塗上少許潤滑油,壓入速度不宜過快,軸承到位後要迅速撤去壓力,防止損壞軸承或軸。
3,熱裝法
熱裝法是將軸承放在油中加熱到80℃-100℃,使軸承內孔脹大後套裝到軸上,可防止軸和軸承免受損傷。對於帶防塵蓋和密封圈,內部已充滿潤滑脂的軸承不適用熱裝法。
(9)挖機主軸承安裝方法擴展閱讀:
軸承的結構:
滑動軸承:滑動軸承不分內外圈也沒有滾動體,一般是由耐磨材料製成。常用於低速,輕載及加註潤滑油及維護困難的機械轉動部位。
關節軸承:關節軸承的滑動接觸表面為球面,主要適用於擺動運動、傾斜運動和旋轉運動。
滾動軸承:滾動軸承按其所能承受的載荷方向或公稱接觸角的不同分為向心軸承和推力軸承。其中徑向接觸軸承為公稱接觸角為0的向心軸承,向心角接觸軸承為公稱接觸角大於0到45的向心軸承。
軸向接觸軸承為公稱接觸角為90的推力軸承,推力角接觸軸承為公稱接觸角大於45但小於90的推力軸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軸承❿ 軸承的安裝有幾種方式方法
軸承的安裝有幾種方式方法有多種方法,一般是安踏槽直接往裡放就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