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岩心鑽孔地質編錄步驟及方法

岩心鑽孔地質編錄步驟及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02 20:33:52

① 館藏岩心整理工作流程

孫東洵 高慶昭 田榮軍 王浩

(國土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摘要 本文根據岩心入庫前整理的實際工作經驗,總結了岩心整理工作的具體步驟: 原始岩心箱核對→新岩心箱的選擇、噴號→岩心牌、岩心隔板及原始箱號牌的製作→復查整理原始岩心、岩心清潔→岩心倒箱→岩心箱標簽製作與粘貼。

關鍵詞 實物地質資料;岩心整理;流程

國家實物地質資料庫所存放的岩心來自全國不同地區和單位,原始岩心編錄差別較大,在保證岩心原始性、完整性的前提下,按《地礦部岩礦心管理規定》、《地質勘查鑽探岩礦心管理通則》等技術要求,實物地質資料中心對採集的岩心要進行入庫前的整理工作。

一、原始岩心箱核對

將岩心箱按編號由小到大的順序整齊排列好,憑驗收清單對礦區名稱、鑽孔編號、孔深和箱數進行核對,檢查岩心箱的完整情況、箱數,逐箱查看並填寫登記表。

二、岩心箱的選擇

全庫使用標准岩心箱作為入庫岩心裝具。岩心箱分為兩格、三格及四格三種規格。根據岩心的直徑選擇不同規格岩心箱,岩心直徑在75~110 mm 之間,選用兩格(1040 mm×280 mm×146mm)岩心箱;岩心直徑在55~70mm之間,選用三格(1040mm×280mm×95mm)岩心箱;岩心直徑小於55 mm時,選用四格(1040 mm×280 mm×95 mm)岩心箱;岩心直徑大於110 mm時,可根據岩心規格採用定做岩心箱的方式處理。

三、岩心箱噴號

岩心箱編號採用阿拉伯數字,字體為華文中宋,字型大小高40mm,寬20mm,筆畫寬10mm。字型大小版採用1.5厚的雙色板,三個數字一個版(如:001)。噴號製作方法:

1)將岩心箱放入固定架中噴字面朝上。

2)把數字刻板放在自製的模具上,周圍粘上膠帶,一是固定字版,二是防止噴漆過程中有滲漏。

3)將印製板放在岩心箱右側第二格內,用自噴罐黑色硝基漆噴制。噴字時要濃淡適中,如果太淡不清楚,太濃漆多容易流下,字跡不美觀,經過反復試驗,噴嘴距岩心箱側面20 cm處效果最好。

四、岩心牌製作

1)根據選擇的岩心箱的規格,確定岩心牌的大小,以正好卡在岩心箱隔槽內為宜。

2)用微機錄入基礎數據,需要反復核對各類資料,發現資料有差異或可能存在問題時,要與技術負責人商討確定,並做記錄備注。

3)用激光列印機輸出岩心牌,並將整版的岩心牌裁剪。

4)塑封岩心牌。塑封岩心牌是為了防水、防潮、防腐蝕。

五、岩心隔板與原始箱號牌製作

回次隔板與原始箱號牌用五合板製成。為了確保岩心牌的位置准確無誤,需在原始岩心牌處放入塑封岩心牌和回次隔板並寫明回次號,起到雙保險的作用。

六、岩心的復查整理

根據地質記錄在整理含礦帶岩(礦)心時,遇到較破碎岩心時處理的方法是:在塑料岩心盒裡鋪一塊可以包裹岩心的塑料布,當岩心掃描工作結束後,再將它包裹起來,可防止岩心進一步風化。

將原始岩心箱按照從頭到尾的順序開箱,開箱後復查回次牌位置、岩心塊數是否連續,方向線連接是否一致,丈量原始岩心長度。填寫開箱登記表,該表是為了保持原始岩心箱原貌而設計的,記錄了原始箱礦區、箱編號、孔深、回次編號及塊數、岩心長度、每箱格數、岩心完整情況、岩心包裝情況等內容。

根據鑽孔野外地質編錄表進行核對。查看岩心牌與該回次岩心是否對應。檢查岩性是否一致,方向線、塊數是否連續,岩心直徑是否與原始記錄相符,岩心擺放有無顛倒,岩心長度與岩心牌標注長度是否一致。

岩心丈量的原則是:整塊岩心丈量軸線長度;裂為數塊能拼湊復原者,丈量復原後的中軸線;若岩心一端或兩端呈楔形有斜邊時,均以斜邊頂點算起;無法復原的碎塊,按相應岩心直徑堆放丈量,當塑性岩(礦)心由於擠壓變長,超過回次進尺者,按回次進尺100%計算其長度;岩粉不計入岩礦心長度。

有的原始岩心箱里的岩心前後次序顛倒,要根據原始資料仔細查對。有的根據岩心直徑大小進行調整,直徑大的放在前邊,小的放在後邊。有的根據岩心方向線對接,有的根據岩心介面吻合程度對接。遇到破碎岩心無法確定時,可將碎岩心塊上的編號進行拼接後與岩心牌進行核對。另一種方法是根據記錄表岩性描述進行判斷該段岩心所在的位置。有岩心牌重復的,應根據原始資料核對,將孔深數小的放在前邊,孔深數大的放在後邊。有的岩心牌放的地方不對,應丈量岩心長度,找出應放的位置。

在整理過程中,遇到丈量原始岩心長度超出回次牌標注長度,根據《岩心鑽探規程》的有關規定執行。岩心完整時,以本回次岩心採取率為100%,將超出部分推到上回次計算,如繼續超出還可繼續上推,一般只能上推四個回次,如繼續超出,應尋找其他原因,再作處理。按上述規定解決不了的問題,我們採取的辦法是,在有問題的岩心回次段中做好標記,對岩心不做任何改變,同時在岩心整理表備注欄中作詳細記錄並照相存檔。有可能的話設法與採集人取得聯系,或是請教有經驗的鑽探專家,力求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七、岩心清潔

岩心清潔要根據每一箱岩心原始情況進行。有以下幾種方法:①用毛刷刷,當岩心完整性較好,表面塵土較厚,或個別岩心箱里的岩心劈樣面上有泥土時,岩心清除方法是用毛刷將岩心表面塵土清除,直到岩心露出清晰的紋理為止;②用濕毛巾擦,當岩心完整性較好,泥土較牢較厚時,用毛刷清理困難,可採用濕毛巾將泥土擦凈,再用干毛巾將岩心表面水分擦乾;③用氣泵吹,岩心完整、新鮮,塊長大於10 cm可用氣泵除塵,省時省力又清潔。風化及破碎較嚴重的岩心不宜使用氣泵吹。如秦嶺段水壓致裂地應力測量鑽孔岩心沒有作劈樣處理,原始岩心箱有蓋子,完整性較好,除塵方法是若岩心表麵灰塵較少,可採用氣泵吹;若岩心表麵灰塵較多,先用毛刷刷,再用濕毛巾擦。再如安徽冬瓜山銅礦ZK562 鑽孔岩心,表面有泥漿,處理方法是:用較濕毛巾擦掉岩心上的泥漿,露出清晰的紋理,再用干毛巾將岩心表面的水分擦乾。

八、岩心倒箱

按照由前到後,由上到下順序操作,將原始箱岩心取出,擺放在工作台上,將包裹岩心上的塑料布打開,鑽孔中所有取樣和分層木製標簽都要重新製作,將紙標簽進行塑封。各項工作準備好,檢查無誤後將岩心倒入新箱。

按照原始箱順序將岩心放入新岩心箱,要注意麵對新岩心箱編號,從左到右順序放入。擺放時塊號數要連續,岩心要盡量對齊,標注朝上。有方向線的,要把方向線對齊。劈樣岩心放置時劈開面朝上。特碎的岩心,要裝入塑料袋,註明深度,然後放到原始位置上。遇含礦帶岩(礦)心或其他較碎的岩心時,就在箱底放一塊塑料布。放好岩心後,包裹起來,再把岩心牌、隔板放回原始處。

岩心放入新箱時,要認真填寫岩心整理表,做到數據准確,內容齊全。然後編寫該孔的岩心整理報告。

九、岩心箱標簽的製作與粘貼

根據岩心整理表數據,先做出庫位信息表,再利用實物地質資料條形碼系統完成岩心箱標簽製作,標簽採用紙質,規格為8.5 cm×6.0 cm。每個岩心箱有唯一一張標簽與之對應,其格式見下圖(圖1)。其中陰影部分為條形碼區,與庫位一一對應;第幾箱的數值與岩心箱噴號數值一致。

在岩心整理完畢後入庫之前粘貼岩心箱標簽。標簽粘貼在岩心箱側面中間醒目位置。岩心整理工作結束。

上述步驟是在鑽孔岩心入庫時所採用的具體方法,是否全面、正確,請有關專家和同行們給予批評指導。

國土資源部實物地質資料中心

圖1 岩心箱標簽格式

② 實習七(六) 鑽孔原始地質編錄

一、基本要求

鑽孔原始地質編錄是對鑽探取得的岩礦心(包括岩屑、岩粉)進行觀察,並對觀察過程及所揭示的地質現象進行真實、准確地記錄。

二、編錄基本步驟

1.分層

盡可能對全孔或較長井段的岩礦心進行綜合觀察分析,按礦區釐定的分層標准進行岩礦心分層。

2.記錄回次數據

(1)填表。由淺入深,依次將每一個回次的編號、起止孔深、岩心長度、殘留岩心、進尺、採取率等記錄於「鑽孔回次記錄表」的相應欄目內。其中,「止孔深」應為經過校正的孔深;「岩心長」應為經過編錄人員檢查、整理並認可的實際岩心長度。

(2)殘留岩心的處理。殘留岩心的長度一般以施工人員測量為准,當未進行殘留岩心測量或殘留岩心測量不準,使其岩心長度大於進尺時,殘留岩心可按下面辦法由編錄人員進行處理。①在岩心完整時,以本回次岩心採取率為100%計,將超出部分推到上回次計算,如繼續超出可繼續上推,最多隻能上推三個回次;②如岩心破碎為砂狀、粉狀和不在同一岩性中鑽進而用反循環采心工具採取的岩心,一般不準上推。

3.回次採取率計算

(1)當同一岩性段內,連續五個回次的總進尺大於或等於該岩性段岩心總長度時,要計算五個回次平均採取率(「進尺」為本回次止孔深減上一回次止孔深);

(2)水文地質、工程地質以及礦層(包括含礦層、礦化蝕變帶)及其頂板3~5m要求計算回次採取率。

4.記錄分層數據

按「鑽孔原始地質記錄表」的要求填寫分層數據。分層數據應對應於表中左側的回次位置填寫。

5.換層孔深計算

從一個分層變換為下一個分層時稱為「換層」,換層時所處鑽孔深度稱為換層孔深。根據換層所處位置不同,分為回次內換層、回次間換層及空回次換層3種情況計算換層孔深。

(1)某一回次內換層時,

(2)回次間換層時,換層孔深=上回次止孔深。

(3)空回次換層時,換層孔深=上回次終止孔深+空回次進尺的1/2,也可根據上下層岩石的相對硬度、破碎情況確定合適比例。

分層計算結束後,將有關數據填入鑽孔原始地質記錄表的有關欄目中,同時將換層孔深填入「岩礦心分層標簽」。

6.地質描述

在仔細觀察岩礦心的基礎上進行地質描述。主要觀察岩礦心中的礦層(礦化層)及頂底板,礦化蝕變帶,構造部位及分層界線等,並將觀察到的地質現象、測量的數據等記錄於「鑽孔原始地質記錄表」中。

三、實習資料及要求

(1)某某礦區ZK001鑽孔原始地質編錄記錄表(表7-8);

(2)按表7-8記錄的信息用礦產資源調查野外數據採集系統MEMapGIS數字工程編錄軟體系統編繪鑽孔柱狀圖。

表7-8 始孔編錄原鑽記錄表樣式

四、數字地質鑽孔編錄

1.鑽孔基本信息數據採集

(1)在桌面菜單上【工程操作與區域采樣】的下拉菜單中選中【室內工程屬性數據錄入(新建)】下的【鑽孔】。

(2)系統會自動選擇鑽孔圖層,同時彈出【是否填加到圖層鑽孔】對話框,按【Y】按鈕。

(3)在屏幕上,用滑鼠點擊該【工程】的位置,即定點,按滑鼠左鍵後,屏幕自動彈出對話框,輸入鑽孔基本信息。

重要參數說明:工程編號和剖面編號———必須輸入,由數字加字母組成,並作為目錄使用;勘探線號———由數字加字母組成,並作為目錄使用,如果未給出勘探線號,所有工程會自動放入ENGPOOL目錄下;比例尺———數據必須輸入。

(4)按【確定】按鈕後,系統自動把鑽孔的位置和工程編號標注到圖上(圖7-64)。

圖7-64 鑽孔基本信息數據採集後的鑽孔位置

2.鑽孔測量數據採集

(1)打開鑽孔測量數據採集總界面。①在桌面菜單上選擇【工程操作與區域采樣】的下拉菜單中選中【工程資料庫編輯與瀏覽】下的【鑽孔】;②選中要編輯工程圖元,對新錄的工程數據,第一次會彈出【勘探工程不存在,是否新建】對話框,必須按【Y】按鈕,系統會創建以鑽孔為編號的目錄,來存放該工程所有的文件;③系統會彈出鑽孔地質數據的總對話框(以後所有的鑽孔地質數據的輸入,都是從此界面錄入的)。

數據錄入的順序必須遵循以下基本原則:①必須先錄入回次庫;②回次數據錄入後,才能輸入分層庫;③其他數據只有在回次庫和分層庫有數據的情況下,才能輸入數據。這是因為采樣、素描、產狀、刻槽必須在某一回次號和某一分層號進行數據採集。

(2)回次庫數據錄入。①先選擇【回次庫】按鈕。對話框的頂部提示條會說明當前的資料庫為回次庫,然後按下【添加】按鈕,系統彈出回次數據錄入界面(圖7-65);②輸入回次數據,系統具有自動計算殘留岩心和換層孔深的功能;③數據錄入完後,按【確定】按鈕後,數據自動導入列表框,以方便瀏覽;④若要繼續輸入數據,重復①—②步即可;⑤查看圖形,按【素描圖】按鈕即可查看。

圖7-65 鑽孔回次錄入對話框

(3)分層庫數據錄入。①先選擇【分層庫】按鈕,對話框的頂部提示條會說明當前的資料庫為分層庫,然後按下【添加】按鈕,系統彈出分層庫數據錄入界面(圖7-66);②輸入分層庫數據;③數據錄入完後,按【確定】後,數據自動導入列表框,以便方便瀏覽;④若要繼續輸入數據,重復①-②步即可;⑤查看圖形按【素描圖】按鈕即可查看。

圖7-66 分層數據錄入對話框

(4)劈心樣數據錄入。①先選擇【刻槽庫】按鈕。對話框的頂部提示條會說明當前的資料庫為刻槽庫,然後按下【添加】按鈕,系統彈出刻槽庫數據錄入界面(圖7-67);②輸入劈心樣數據;③數據錄入完後,按【確定】後,數據自動導入列表框,以方便瀏覽;④若要繼續輸入數據,重復①—②步即可;⑤查看圖形,按【素描圖】按鈕即可查看。

圖7-67 劈心樣數據錄入框

(5)B采樣、照片、鑽孔彎曲度等的錄入。B采樣、照片、鑽孔彎曲度等數據的錄入同理。

(6)鑽孔地質編錄素描繪制與編輯。每當用戶輸入完一組新的編入數據,按【素描圖】按鈕,可以看到新的編錄數據在圖上繪制的情況(圖7-68)。

圖7-68 鑽孔素描圖

(7)鑽孔地質編錄表輸出。①選擇菜單【樣品管理】中的【列印工程】,即會出現工程瀏覽對話框;②選中【工程】,點擊【列印】按鈕即列印選中的工程。

③ 地質鑽探的編錄怎麼編錄!我需要現場編錄的原始記錄!

岩心編錄首先要記錄,礦區, 孔號 鑽孔時間, 機號 ,主要負責人, 什麼鑽機, 完後再記錄1 ,孔深, 2,從幾米幾到幾米幾, 3,鑽探回次 4,岩心長度 5,岩心塊數(包括第幾塊) 6.岩性分析(包括岩石的名稱,性質,類別,物理性質,化學性質,裂隙性質,發育程度,層理角度及方向) 要嚴格檢查鑽工記錄的鑽探班報表, 數據是否吻合,准確, 真實, 岩心票填寫是否正確, 岩心(箱)書寫,擺放是否正確,規范, 嚴格按鑽探6項指標執行.

④ 編錄方法

【鑽探原始地質編錄】是對鑽探取得的岩礦心進行觀察,並對觀察過程及揭示的地質現象進行真實、准確的記錄,地質編錄過程應隨鑽孔施工進度在鑽探施工現場及時進行,在預計見礦的位置,編錄人要及時跟蹤指導,確保鑽探質量。在編錄前,編錄人員應詳細檢查回次進尺、孔深校正、彎曲度測量、簡易水文觀察等原始數據是否齊全、准確。此外,編錄人員還需對樣品采樣數據、送樣數據、分析結果數據進行詳細記錄、檢查、整理。最後,編錄人員還需重點做好鑽孔資料整理,編制鑽孔柱狀圖。可見,在整個鑽探地質編錄過程中,需採集、整理的數據較多,不僅包含地質編錄人員自己記錄、檢查、整理的數據,還包含工程施工人員在施工現場記錄的各類原始班報表。

⑤ 工作方法四 鑽孔的岩性分層、描述及柱狀圖編制

在平原、盆地地區,第四紀地層覆蓋嚴重或露頭不好時,必須藉助鑽孔,才能獲得研究區較為詳盡的第四紀地層資料,因此熟悉並掌握野外第四紀鑽孔的岩心編錄及柱狀圖的編制,是第四紀地質工作者應具有的基本技能。

一、第四紀鑽孔的野外編錄內容

對鑽孔岩心進行客觀、詳細地編錄是平原區第四紀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礎。鑽孔岩心野外編錄表(表2-2)是最原始的鑽孔資料,也是最為重要的基礎資料,不僅要仔細填寫,而且要妥善保存,不得丟失。在野外編錄表上首先要標明鑽孔編號、坐標、孔口標高、施工日期等,在地形圖上標出鑽孔位置。鑽孔開工後,在施鑽過程中,地質編錄人員在鑽探現場進行及時的岩心編錄,編錄的內容主要包括地層分層序號、岩性特徵、層頂深度、層頂標高、層厚、柱狀圖、岩心採取率、樣品取樣深度和樣號等。在岩心編錄表上編繪簡要的岩性柱狀圖,其比例尺一般採用1∶100或1∶200 ,在岩性柱狀圖上第四系與下伏基岩應表示出不整合接觸關系。

表2-2 鑽孔岩心編錄表

二、第四紀鑽孔岩性分層和描述

鑽孔岩性分層主要根據沉積物的顏色差異、沉積物粒度變化、成分不同、沉積構造,以及一些特殊特徵等,如含化石、斷層等。

在進行詳細的鑽孔岩性描述之前,首先要進行宏觀的觀察和分層,根據第四紀沉積物的顏色、岩性、粒度、風化程度、磨圓度、結構面(侵蝕面)等變化進行自然分層,分層的詳細程度可視研究任務和要求而定。室內綜合研究時可根據野外分層進行適當的合並。岩性從上向下逐漸進行,描述完一層岩性,再進行下一層的岩性描述。

第四紀鑽孔岩性描述應分別描述每一層沉積物成分(礫石、砂成分,充填物成分)、沉積物顏色(干色和濕色)、沉積物的分選性和磨圓度(主要對礫石)、碎屑物的大小、厚度及其變化、沉積構造、礫石的排列、層與層之間的接觸關系、風化程度、結構面特徵(接觸面、侵蝕面)、含化石情況以及成岩性等方面。

根據研究工作精度的需要,以適當的間隔採集系列的年代學、古地磁、化學分析、粒度分析、粘土礦物、微體古生物等測試樣品,若遇見動植物化石應採集化石標本,以便於進行室內分析研究,並在相應采樣部位進行詳細記錄其化石類型、深度和編號。

三、鑽孔柱狀圖編制和鑽孔資料整理

1.柱狀圖的基本內容

岩性柱狀圖的基本內容包括圖名和比例尺、鑽孔的地理位置、鑽孔標高、地層分層、分層代號、厚度、岩性符號、層厚、岩性描述、化石、樣品採集情況以及圖件編制單位等(圖2-15)。

圖2-15 鑽孔岩性柱狀圖格式

2.柱狀圖的表示方法

(1)地層年代的表示方法

主要採用代號法,即用地質年代代號去表示地層的時代,常用的有Qp1代表下更新統,Qp2代表中更新統,Qp3代表上更新統,Qh代表全新統。如果還要對每一層進行詳細劃分,則可用上標1、2、3等加以區別時代的早晚,如Qp3-1等。

(2)岩性符號

按常用的一些花紋符號來代表地層岩性。一般礫石以圓圈表示,砂以實心點表示,粘土以橫虛線表示,顆粒的粗細也可根據圓圈和實心點的大小給予區別,但在野外工作中,還要根據具體岩性組合情況賦予一定的花紋符號。對於一些特殊的標志層、沉積結構和構造,也應用相應符號表示出來。

3.鑽孔柱狀圖的編制

根據鑽孔深度、岩性分層的詳細程度,選取適當的比例尺,繪制完成第四紀鑽孔岩性柱狀圖(圖2-15)。按照鑽孔岩心編錄的岩性分層,用規定的岩性符號填充岩性柱狀圖的相應層位。對於描述中出現的一些特殊意義的沉積層、標志層以及沉積夾層等,可適當誇大表示,以准確表達這些特殊的沉積現象。在柱狀圖的相應部位標注採集的樣本情況。

必要時,還要綜合多個第四紀鑽孔的數據資料,進行多個鑽孔岩心聯合剖面圖的繪制,可以進一步分析研究區的地層空間展布情況,每層的厚度變化以及岩性岩相變化,進行古沉積環境的恢復。

4.鑽孔資料的整理與分析

根據編制的單個第四紀鑽孔岩性柱狀圖,分析第四紀不同時期各岩性分層的沉積特徵以及在垂向上的變化規律,進行沉積相的分析,初步確定研究區的第四紀沉積層序或相序,恢復古沉積環境。

(1)鑽孔岩心聯合剖面圖的編制

鑽孔岩心聯合剖面圖是在對一系列相鄰鑽孔岩心進行岩性岩相分析和地層劃分的基礎上,在橫向上把相同時代的地層連接起來完成的圖件(圖2-16)。整個剖面結構應體現岩性岩相變化規律、沉積成因標志,反映出沉積環境的橫向變化特徵,某些夾層或透鏡體的處理要考慮剖面總體結構的合理性。編制聯合剖面圖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圖2-16 上海北西-南東向第四紀地質剖面圖

(據Chen Zhongyuan et al.,1995)

確定比例尺 確定水平比例尺,沿剖面的延伸方向,根據鑽孔的實際距離按水平比例尺在剖面線上標明各個鑽孔所在的具體位置;特別注意的是,所用鑽孔岩心柱狀圖都應使用相同的垂直比例尺。

鑽孔岩心的表示 可用一垂直地面的直線或柱狀剖面表示,把各岩性層的岩性花紋符號繪制在柱狀圖上。

地層連接的方法 根據各鑽孔岩心柱狀剖面反映的岩性、岩相等特點以及地層的年代數據,同時代的地層相互連接,充填岩性花紋符號構成聯合剖面。一般的作法是,根據深度大致相當,岩性相同或相似的層,或時代相同的岩性層可以進行橫向連接。但是還要注意特殊剝蝕面和接觸面的存在,它們可作為橫向岩性層對比的標志。因此,除了岩性特徵,還要特別注意標志層(包括海相沉積層中的陸相夾層或陸相沉積層中的海相夾層;特殊岩性、結構、成分的岩層;次級氣候波動形成的次級古土壤層等各種沉積標志、環境標志和生物標志等)。條件允許時,還要運用測年數據建立相互間的對比關系。此外還可以依據地震剖面資料尋求地層相互之間的對比關系。

特殊層位的處理 在某些單個鑽孔中出現的岩性分層,而在其他鑽孔中無法找到相對應的層位時,應根據1/2原則在相應的部位予以尖滅;對於分層數不能完全對應的鑽孔,可以考慮研究區的沉積特徵、地貌以及年代學資料,進行不同層位間的連接。

標注沉積物的形成年代及成因。

(2)鑽孔岩心聯合剖面圖的綜合分析

根據鑽孔的聯合剖面,不僅可分析地層的垂向和橫向變化,了解不同區段的地層發育特點,分析研究區的第四紀地層分布的整體特徵,而且可以分析形成各種沉積物時的沉積作用,確立研究區完整的第四紀地層層序、埋藏地貌及新構造運動的表現特徵,進而認識研究區第四紀環境變遷的過程。

⑥ 鑽探地質編錄的技術要求

(1)應遵循原始地質編錄的基本原則。
(2)鑽孔編錄應按日進行。每天須到機台現場檢查礦、岩心排放、編號及復核礦(岩)心卡的內容、進行礦、岩心地質觀察,鑒定及描述並記入鑽孔地質記錄表。
(3)重要地質現象,可做1:1~1:10的大比例尺素描圖。並採集標本,標本須統一編號,記錄採集位置並記入標本登記表。
(4)現場進行礦(岩)心採取率、換層深度的計算並記入鑽孔地質記錄表中。
(5)礦心經鑒定後,應進行取樣段劃分、編號,按取樣要求,採集試樣。
(6)鑽孔柱狀圖中的花紋,只表示岩性,不表示產狀,地質界線一律劃成水平線。大於0.5m未采出礦(岩)心的間隔不畫花紋或著色,一律空白以示礦(岩)心採取率為零。
(7)鑽孔竣工後1周內,應整理完成鑽孔原始地質編錄的全部工作,填寫鑽孔地質材料記錄表。

⑦ 地質編錄有幾種如何編錄

把直接觀察和綜合整理的
文字
內鏈_點擊實體詞"
target="_blank">地質
信息系統
地用文字和圖表編制而成的
記錄
。地質編錄是
地質勘查
和地質
科學研究
最基本的工作方法。
地質編錄按照工作階段可以分為2種:①原始地質編錄,指在
野外

地質體

地質現象
用文字、素描、圖表、照相等方式所做的記錄;②綜合地質編錄,指對原始
地質資料
進行綜合分析整理而成的文字、圖表等。地質編錄按照內容可以分為
地質填圖
編錄、探礦
工程地質
編錄和采樣編錄。
地質填圖編錄
是完成任何
比例尺

地質調查
任務的基本手段(見地質填圖),包括地質剖面編錄、地質路線和
地質觀察點
編錄。
沿著某一個方向把具有一定深度的切面(
斷面
)的地質體和地質現象表示在圖上,稱為
地質剖面圖
對地質剖面上所顯示出的地質體和地質現象進行的觀察和記錄,即為地質剖面編錄。在野外
實地
測量編制地質剖面圖時,一般要選擇
地層
出露比較完整、能基本反映
填圖
區內
地質體的主要地質特徵、具有代表性的路線和
區域
。通過實地測制地質剖面,劃分地層分層界線,確定填圖單位;進行詳細的
岩性
描述,系統地採集
岩石

礦物標本
;測量地質體的產狀;在未變質和淺變質地層中尋找和採集化石;並根據填圖任務的要求採集有關的分析測試樣品。在必要的時候還需進行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測量。
在地質填圖中,需選擇合理的路線和
控制點
進行系統的野外地質觀察。地質路線和地質觀察點編錄內容有:標定觀察路線和觀察點的位置,觀察、描述
露頭
地質和
地貌
,測量地質體的產狀要素以及其他
構造要素
,採集
標本和樣品,追索和填繪
地質界線
,畫信手
剖面圖
和地質素描圖(圖
2)以及攝影等。地質觀察點的作用是准確地控制地質界線或地質要素的
空間位置
,使原始的文、圖
資料
與實地位置相符合。地質路線和地質觀察點的編錄形式,除傳統的野外
記錄本
編錄方式外,為便於野外資料和數據的電子計算機處理,還有採用記錄卡片的形式,即把所觀察到的地質現象用預定的符號或代碼標在特製的卡片上。
探礦工程地質編錄
礦產普查勘探中對所實施的
工程
進行的原始地質編錄。包括:①坑探地質編錄,簡稱坑探編錄,指對坑探(包括槽探、井探)工程揭露的地質礦產現象所進行的描述和記錄,並要編制
坑探工程
展開圖,以表示各種地質現象在同一平面上相互之間的
空間關系
和變化情況。②鑽探地質編錄,又稱鑽孔地質編錄。其內容包括:回次進尺,岩(礦)心採取率,岩性描述,分層孔深,分層厚度,標志面與
岩心
軸的夾角,鑽孔
彎曲度
和孔深測量;簡易水文地質測量、地球物理測井(見鑽孔地球物理勘探)等資料的編錄;並按設計要求採集各種標本和樣品;編繪鑽孔柱狀圖和鑽孔地質剖面圖,以反映不同深度各種地質現象和各類岩石(
礦石
)的特徵及其在鑽孔中顯示出的厚度。
采樣編錄
又稱樣品編錄,在
地質勘探
工作中對採集的各類樣品所做的編錄。在地質調查過程中,為了了解和解決有關的地質、礦產及其他工程技術問題,需對
岩層

岩體
、岩石、礦石、
礦物

水點

土壤
和鬆散
沉積物
等採集適量樣品,進行分析化驗和測試鑒定,以取得必要的原始數據和資料。采樣(取樣)編錄工作包括:對采樣地點的觀察、描述和編制采樣平面圖;按樣品種類進行統一編號登記;對樣品加工過程的記錄和檢查;對各類樣品的分析、測試與鑒定結果進行整理、登記和檢查。

閱讀全文

與岩心鑽孔地質編錄步驟及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原中歸納的方法有什麼局限性 瀏覽:508
燈具遙控安裝方法 瀏覽:984
在家地震預警有哪些方法論 瀏覽:398
氣缸圓柱度的檢測方法 瀏覽:214
東風制動燈故障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309
簡諧運動研究方法 瀏覽:123
幼兒異物吸入的搶救方法有哪些 瀏覽:210
開衫毛衣尺寸的經典計算方法 瀏覽:356
廣電有線連接方法 瀏覽:826
局解血管的檢查常用方法 瀏覽:987
瑜伽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833
寫出五種植物的傳播方法 瀏覽:97
治療脾氣差的最佳方法 瀏覽:814
花卉滿天星的種植方法 瀏覽:966
風控未通檢測方法 瀏覽:767
根管治療術的步驟和方法 瀏覽:180
去腳臭的簡單的方法 瀏覽:934
二年級語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瀏覽:68
學前教育研究方法課題 瀏覽:866
瑜伽胳膊鍛煉方法 瀏覽: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