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磁偏角測量儀使用方法

磁偏角測量儀使用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02 18:59:05

Ⅰ 怎樣使用dql-8型地質羅盤儀

使用方法
(一)測產狀(包括走向、傾向、傾角)
1 測走向:走向即岩脈在水平上投影的方向。
將儀器上蓋打開到極限位置,用開關放鬆磁針,調好本地區的磁偏角,將儀器兩個長邊靠在岩層的特徵面(具有代表性的面),保持圓水泡居中,則讀磁針北極所指示的度數,即為岩層的走向。
2 測傾向:
垂直於走向所批示的面的方向用聯接合頁下邊的底盤的短邊或上蓋的背面靠穩岩層的特徵面,保持圓水泡居中,則讀磁針北極所指示的傾向。3 測傾角:垂直於走向水平面夾角的角度。先用開關將磁針鎖住,上蓋打開到極限位置,儀器的側邊垂直於走向而貼緊岩層的特徵面,調長水泡居中,讀指示器所指的方向盤的度數,即為岩層的傾角。在實際測量中,走向和傾向兩因素,只需測其中一個就可以,因為走向和傾向是互為90°的關系。
(二)地形草測(包括定方位、測坡角、定水平線)
1 定方位:目標所處的方向和位置,定方位也叫交會定點。
① 當目標在視線(水平線)上方時的測量方法。右手握緊儀器,上蓋背面向著觀察者,手臂貼緊身體,以減少抖動,打開磁針,左手調整長照準和反光鏡,轉動身體,使目標、長照準尖的象同時映入反光鏡,並為鏡線所平分,保持圓水泡居中,則讀磁針北極所指示的度數,即為該目標所處的方向。按照同樣的方法,在另一側點對該目標進行測量,這樣兩個測點對同一目標進行的測量得出兩線沿著測出的度數,相交於目標,就得出目標的位置。
② 當目標在視線(水平線)下方時的測量方法右手緊握儀器、反光鏡的觀察者的對面,手臂同樣貼緊身體,產減少抖動,打開磁針。左手調正長照準器和上蓋轉動身體、使目標照準尖同時映入反光鏡的橢圓孔中,並為鏡線所平分,保持圓水泡中,則讀磁針北極所指示的度數,即為該目標所處的方向。按照同樣的方法,在另一測點對該目標進行測量。這樣從兩個測點對該目標進行測量,得出兩線沿著測出的度數,相交於目標,就得出目標的位置。
2 測坡角:目標到觀察者與水平面的夾角。先將磁針鎖住,右手握住儀器外殼和底盤,長照準器在觀察者的一方,將儀器平面垂直於水平面,長水泡居下方。左手調正上蓋和長照準器,使目標、照尖的孔同時為反光鏡橢圓孔刻線所平分。然後右手中指調正手把、從反光鏡中觀察長水包居中,此時指示盤在方向盤上所指示的度數,即為該目標的坡角。如果測某一坡面的坡角,則只需把上蓋打開到極限位置,將儀器測邊直接放在該坡面上,調整長不泡居中,讀出該坡面的坡角。(與測產狀中的傾角相同。)
3 定水平線:先將磁針鎖住,指導長照準器扳至與盒面成一平面,上蓋扳至90°而照準尖豎直,平行上蓋,將指示器對准「O」,則通過照準尖上的視孔和反光鏡橢圓孔的視線,即為水平線。
(三)測物體的垂直角先將磁針鎖住,把上蓋扳到極限位置,用儀器測面貼緊物體(如鑽杠)具有代表性的平面,然後調長水泡居中,此時指示器的讀數,即為該物體的垂直角。

Ⅱ 怎樣設計磁偏角測量儀

光泵磁力儀光泵磁力儀是高靈敏的磁測設備。它是以某些元素的原子在外磁場中產生的蔡曼分裂為基礎,並採用光泵技術與磁共振技術研製成的。按 照量子理論,在外磁場T中,具有自旋的亞原子粒子(如核子和電子)能級簡並(degeneracy)解除,分裂為一些磁次能級(或稱為蔡曼能級),在光譜 上的表現,就是譜線分裂,這就是蔡曼效應,蔡曼因此獲得1902(第二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分裂的能級間的能量差一般與外界磁場成正比。當粒子在分裂的能 級間發生躍遷時,就會發射或吸收電磁波,其頻率與磁次能級間的能量差成正比,測定這個電磁波的頻率,即可測定磁場。光泵磁力儀是目前實際生產和科學技術應用中靈敏度較高的一種磁測儀器。它靈敏度高,一般為0.01nT量級,理論靈敏度高達10-2-10-4nT;響應頻率高,可在快速變化中進行測量;可測量地磁場的總向量T及其分量,並能進行連續測量。光 泵磁力儀的種類甚多。按共振元素的不同,可分為氦(He)光泵磁力儀和鹼金屬光泵磁力儀,共振元素有氦(He4)、銣(Rb85、Rb87)、銫 (Cs133)、鉀(K39)、汞(Hg)等。對鹼金屬而言,受溫度影響較大,如銫(Cs133)元素在恆溫430C左右,方可變成蒸汽狀態,而只有在蒸 汽狀態時才能產生光泵作用。對He3、He4而言,因其本身是氣體狀態,無需加熱至恆溫,只需將它激勵使其處於亞穩態,就能產生光泵作用。這些條件在設計 與製造儀器時,必須予以重視。光泵磁力儀未來的發展水平,主要取決於光泵光源及共振元素的發展程度。法國曾用可調諧的激光器代替常規的氦燈製成 光泵磁力儀,由於譜線的選擇性較好,激光又比氦燈的光要強,因此提高了磁力儀的靈敏度,達到10pT/Hz1/2。美國的R.Slcum博士利用二極體激 光器作為氦同位素光泵磁力儀的光源,並申請了專利,與氦燈光源相比,靈敏度提高一個量級。最新的激光光泵氦(He4)磁力儀的靈敏度已突破1PT/Hz1 /2的界限,達到0.4PT/Hz1/2,而用高頻激發的燈室作為光泵的光源的氦4航空磁力儀達到了20pT/Hz1/2的靈敏度[2-3]。在共振元素 的選擇上,為了提高精度,需要選擇譜線較窄的物質,鹼金屬符合譜線窄的要求,但需要一定的溫度(40-55℃)加熱為氣態。現在已經有很多利用鹼金屬製成 的磁力儀,前不久問世的鉀磁力儀,由於譜線很窄又不重疊,方位誤差很小,維修方便,解析度達到0.1pT,在取樣率為20Hz時,靈敏度可達到 0.014nT。因此鉀光泵磁力儀在光泵磁力儀中佔有優勢地位。當然隨著靈敏度,取樣率的提高,其價格也顯著提高。

Ⅲ 用羅盤儀測定直線的磁方位角

羅盤儀是用來測定直線磁方位角的一種儀器。它的構造簡單,攜帶和使用都很方便。

一、羅盤儀的構造

羅盤儀主要由度盤、磁針、望遠鏡三部分組成,如圖4-21所示。圖中1—望遠鏡;2—對光螺旋;3—豎直度盤;4—水平度盤;5—磁針;6—球形支柱;7—制動螺旋;8—微動螺旋。

圖4-21 羅盤儀

1.度盤

度盤刻有1°或30′的分劃,每隔10°有一注記數字,其注記形式分兩種:一是由0°按反時針方向注記到360°的,稱為方向羅盤儀,如圖4-22所示;另一種形式是度盤上的南北兩端分別對稱向左右兩邊刻劃注記0°到90°的,稱為象限羅盤儀。這里要說明的是:象限羅盤儀上的「東西」兩字注記與實際相反,因為度盤是隨望遠鏡轉運,而磁針是不動的,直接讀出來的角度就是該直線的象限角,如圖4-23所示。

圖4-22 磁方位測定

圖4-23 象限角

2.磁針

是一長條形的磁鐵,支承在度盤中心的頂針上。在度盤底部有一杠桿小螺旋,松開小螺旋,磁針可自由轉動,當它靜止時,黑色的一端指北,就是北向,另一端繞銅絲的指南,以此區別南端或北端。

3.望遠鏡

供瞄準目標的照準設備,與度盤相連在一起,有物鏡、目鏡、十字絲和對光螺旋等。

二、磁方位角的測定

將羅盤儀安置在直線的起點A上,經過對中、整平後,瞄準直線的另一端B,放鬆杠桿小螺旋,待磁針靜止後,即可按磁針的北端或南端讀數,讀出的角值,就是直線AB的磁方位角或磁象限角。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讀數之前,應判別度盤零度是在望遠鏡的物鏡一端還是望遠鏡的目鏡一端。如圖4-22(a)所示,度盤的零度在望遠鏡物鏡一端,則讀數按指北針讀數,測得的磁方位角是225°;如果度盤零度是在望遠鏡的目鏡一端,按磁針的南端讀數,如圖4-22(b)所示,測得的磁方位角也是225°。

AB直線的磁方位角測定後,再把羅盤儀安置在B點,測定BA直線的方位角(即AB直線的反方位角),以便檢查。正反磁方位角相差180°,如果不符合,不得超過度盤最小刻度讀數的2 倍,否則應檢查,找出原因並重測。使用羅盤儀也可以測定象限角如圖4-23。

使用羅盤儀時,周圍不能有高壓線、鐵器,以免影響測定的方向。

復習題

1.在距離測量時,為什麼要定線?

2.距離測量中有哪些主要誤差?如何減少和消除這些誤差?

3.測量AB和BC兩段距離,AB段往測136.280m,返測136.380m;BC段往測336.470m,返測336.570m。AB,BC兩段往返較差都是0.100m,能否說明AB和BC兩段距離測量精度相等呢?為什麼?這兩段測量的結果又是多少?

4.解釋下列名詞:真子午線;磁子午線方向;方位角;象限角;正、反坐標方位角。

5.已知A點磁偏角為西偏16′,AB直線的磁方位角145°30′,求AB直線的真方位角,並繪圖表示。

6.羅盤儀測得AB直線的磁方位角150°30′,求它的反方位角及反象限角,並繪圖表示(取A點的磁子午線作為坐標縱軸X軸)。

7.簡述光電測距儀的基本原理,寫出相位式測距儀測距的基本公式,說明其中符號的意義。

Ⅳ 地質羅盤儀DQL-5 求怎麼

DQL-5型地質羅盤儀(六五式)
使用說明書
一、用途
六·五式羅盤儀是測定方位、距離、水平、坡度(俯仰角度)、高度、行軍時間速度及測繪簡單地圖的一種簡易測量器材,為便於夜間使用,在其各相應部位上塗有夜光粉。
二、結構簡單介紹:
儀器主要由羅盤、里程計兩部分構成,如(附圖1)。羅盤部分有提環(1),度盤(2),在度盤座上劃有兩種刻線,外圈為360度分劃制,每刻線為1度。內圈為6000(密位)分劃制,圓周共刻300刻線,每刻線線值為20(密位)。內有磁針(3),測角器(4),俯仰角度的分劃單位為度,每刻線為2.5度,可測量俯仰角度±60度。里程計部分主要由里程分劃表,速度時間表(8),測輪(9),齒輪,指針等組成。里程分劃有1:50000,1:100000兩種比例尺刻度值。
1:100000比例尺每刻線相應代表1公里,1:50000每刻線相應代表0.5公里,可與具有相應比例或成倍比例的地圖配合使用。速度時間表分劃:外側表盤上有13、15、17、19、21、23、25公里/小時,內側表盤上有10、14、16、18、20、22、24、30公里/小時。(以V代表),共十五種速度。時間刻度中每一刻線相應代表五分鍾(V25為10分鍾)。
儀器的側面有測繪尺,兩端為距離估定器。估定器兩尖端長12.3毫米,照準與準星間長為123毫米。即為尖端長的10倍。
三、使用方法
(一) 測定方位:
1、測定現地東南西北方向
(1) 打開羅盤儀,使方位指標「△」對准「0」。
(2) 轉動羅盤儀,待磁針指北端對准「0」後,此時所指的方向就是北方。在方位玻璃上就可直接讀出現地東、南、西、北方向。
2、標定地圖方位
標定地圖方位就是利用羅盤使地圖上的方位和現地方位一致。
(1) 打開儀器,調整度盤座,使方位指標「△」對准本地區的磁偏角度數。
(2) 以測繪尺與地圖上的真子午線或座標縱線(即東西圖廓的內圖廓線)相切。
(3) 轉動地圖,使磁針北端指向「0」,則地圖上的方位和現地方位完全一致。
3、測定磁方位角
A測定圖上目標的磁方位角
(1) 用指北針精確標定地圖,並保持地圖不動。
(2) 將測繪尺與所在點和目標點的連線相切,調整度盤座,使指標「△」對准「0」刻劃線。(3) 待磁針靜止後,其北端所指度盤座上的刻度即為所在點至目標點的磁方位角數值。
B測定現地目標的磁方位角
(1) 打開儀器,使方位指標「△」對准「0」,並使反光鏡與度盤座略成45度。
(2) 用大拇指穿入提環,平持儀器,由照準經準星向被測地目標瞄準。
(3) 從反光鏡中注視磁針北端所對準度盤座上的分劃,即為現地目標的磁方位角數值。
(二) 測量距離
1、 用測繪尺直接量算圖上距離。
2、 用里程計量讀圖上距離
(1) 先將紅色指針歸「0」;
(2) 平持儀器,把里程計測輪輕放在起點上,沿所量取的路線向前滾動至終點;
(3) 根據指針在比例尺上所指的刻線,即可直接讀出相應的實地距離。例如在1:50000地圖上由甲點量至乙點,儀器表面上1:50000比例尺指的是14個刻線,則甲乙兩點間的實地距離為7公里。若在1:100000地圖上量得14個刻線,則甲乙兩地的距離為14公里。另外,與有相應比例的(如1:25000)或成倍比例(如1:20000及1:500000)的地圖也可經換算量讀之。
3、 用距離估定器概略測定現地目標的距離。
儀器上距離估定器兩尖端的間隔為照準與準星間距離的1/10,利用相似三角形關系,就可測定現目標的距離,(1)已知兩目標(物體)與所在點距離,求此兩目標(物體)之間的間隔可用下列公式:
兩目標之間的間隔=兩目標與站立點間的距離×1/10
打開儀器,用眼緊靠照準,瞄準目標,如兩目標(物體)恰好為距離估定器兩尖端所夾住(如附圖2),又已知兩目標點與所在點之間的距離為100米,則兩目標點間的間隔為100×1/10=10
米,其餘可按此方法計算。
此外,前方兩目標(物體)間的間隔不一定恰好為距離估定器兩尖端所夾住,而小於或大於其間隔時,可採用下列公式:
兩目標點間的間隔=兩目標與所在點間的距離×1/10×兩目標所佔兩尖端間隔的倍數。
例:已知兩目標與站立點間的距離為100米,測得兩目標間的間隔為距離估定器兩尖端間隔的7/10,則兩目標間的間隔為100×1/10×7/10=7米。
同樣:若兩目標的間隔為距離估定器兩尖端間隔的1.5倍,則兩目標間的間隔為100×1/10×1.5=15米。
(2) 已知物體的寬度或兩目標之間的間隔,求目標與所在點間的距離,可用下列公式計算:
目標與站立點間的距離=已知目標的間隔×10
例:已知前方兩目標間的間隔為12米,正好為距離估定器兩尖端所照準,則目標點與站立點間的距離為:12×10=120米。
此外,已知目標的間隔,但在瞄準時,小於或大於距離估定器兩尖端的間隔,可用下列公式:
目標與所在點的距離=目標的實際間隔目標占距離估定器兩尖端間的間隔的倍數×10
(註:用距離估定器測定現地目標距離的方法是簡便的,但精度不高。)
(三)行軍時間及速度計算
用儀器上的速度時間表,在量取里程的同時,可測定行軍所需要的時間或在規定時間內的行軍速度,其方法如下:
1、 行軍時間計算:打開儀器,使里程錶指針歸零(表盤紅線上)。在求出到達目的地里程的同時,速度時間表便按照1:100000比例尺里程,指出按13、15、17、19、21、23、25公里/小時
(外側表,順時針讀數)及10、14、16、18、20、22、24、30公里/小時(內側表,逆時針讀數)速度行軍各所需時間,若為在1:50000比例尺地圖上所量得里程,則用手指輕撥測輪,使里
程減半,指針所指示的速度和時間即為所求。例如:在1:50000比例圖上量得距離為40公里,若按「V20」速度走完全程,求所需時間。首先將指針撥至1:50000比例尺的20公里處,在V20圈
內指針所指即為所求。若規定的速度為表上沒有顯示之速度,則找出有倍率關系的速度,乘以倍率求得時間,如每小時行軍速度為5公里,量得里程為30公里,求時間,便可讀:「V10」為3小
時,由於「V10」是V5的2倍即將得數乘2或撥測輪使指針指示60公里處讀V10得6小時,再如「V6」時,可讀「V18」,將得數乘3或撥測輪使指針指示90公里處讀「V18」得5小時,余類推。(注意:以上計算均未包括行軍休息,調整及道路量取時的坡度和彎曲系數等,在組織行軍時,應在表上加入有關數據)。
2、 行軍速度計算,在求出到達目的地里程的同時,根據要求到達的時限,便可依速度時間計算表選擇規定時限內的適當速度(注意:若為1:50000比例尺的里程應將規定時限加倍進行選擇)作為行軍速度。(注意:在求行軍速度時,同時相應加入有關行軍數據再進行計算)
(四) 測定斜面的坡度(俯仰角度)
打開儀器,使反光鏡與度盤座略成45度,側持儀器,沿照準、準星向斜面邊瞄準,並使瞄準線與斜面平行,讓測角器自由擺動,從反光鏡中注視測角器中央刻線所指示俯仰角度表上的刻度分劃,即為所求的俯仰角度(坡度)。
(五) 測量目標概略高度
已知目標(物體)與所在點之間的水平距離,先測定目標的俯仰角,再查高度表(見附表1),即可得知目標的高度,其方法如下:
1、 由地圖上或用距離估定器求得所在點與欲測目標(如山頂、煙囪、塔尖等)的水平距離。
2、 側持儀器,沿照準、準星向目標頂端瞄準,讓測角器自由擺動至停止,看清測角器刻線所指示的俯仰角度值。
3、 查看高度表(附表1)或用米位公式計算即可得知高度。
例:已知測點至被測物水平距離為100米,用儀器測得俯仰角度為30,然後查高度表,在100米橫格對准30豎格,查得被測物高度為57.74米。
四、儀器的維護與保養:
1、 放置儀器不要靠近鐵磁性物質,以免損耗磁性。
2、 不可用測繪尺敲打物體,以免影響測量精度。
3、 反光鏡勿扭彎,以免影響瞄準和看讀分劃,表面要保持光潔,不要用臟布、手去揩擦。
4、 儀器不用時應關閉,放入盒中,注意不要碰撞。

Ⅳ 地磁測量的陸地磁測

利用磁力儀在地面上進行地磁測量。一般使用磁偏角儀測量地磁偏角(由天文觀測測定地理真北),使用石英絲水平強度磁力儀測量地磁水平強度,使用質子旋進磁力儀測量地磁總強度。用這樣一組儀器進行測量,不僅速度快,而且精度高。地磁測點的分布要求盡量均勻,並應設在磁場均勻、沒有人為干擾的地方。測點的經緯度是通過天文觀測確定的。根據地磁測量的目的和要求,測點又有復測點和普通點之分。復測點的距離一般為二、三百公里,每年復測 1次。復測點的地磁資料主要是用來研究地磁場的長期變化,它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地磁台站少、分布不均勻的缺陷。普通點的距離一般為幾十公里,其資料主要用來編繪地磁圖。 為了保證地磁資料的精度,不僅要有高精度的地磁儀器,而且要有合理的觀測方法。在所有的地磁測量中,陸地磁測資料的精度最高,它不僅可以用來研究地磁場及其長期變化,而且也為研究固體地球物理學、地質和地球物理勘探中的某些問題提供重要的依據。

Ⅵ 磁偏角是多少度

磁偏角'是指磁針靜止時,所指 的北方與真正北方的夾角。它的大小是隨所在地區的經緯度而有大有小的。

東經25度地區,磁偏角在1~2度之間;北緯25度以上地區,磁偏角大於2度;若在西經低緯度地區,磁偏角是5~20度;西經45度以上,磁偏角高達25~50度;在經度與磁軸平行的地區,磁偏角為零,磁針的南北極正指地球的南北方向。

(6)磁偏角測量儀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關於用經緯度計算距離:在地球赤道上環繞地球一周走一圈共40075.04公里而一圈分成360°,1°為60′,每一度一秒在赤道上的長度計算如下:

40075.04km/360°=111.31955km

111.31955km/60=1.8553258km=1855.3m

而每一分又有60秒,每一秒就代表1855.3m/60=30.92m

任意兩點距離計算公式為:

d=111.12cos{1/[sinΦAsinΦB十cosΦAcosΦBcos(λB—λA)]}

其中A點經度,緯度分別為λA和ΦA,B點的經度、緯度分別為λB和ΦB,d為距離。

至於比例尺計算簡單地說,也就是

1.不同的地方地磁偏角也不同!

2.正常情況下,我國磁偏角最大可達11度,一般情況為2-3度

3.東經25度地區,磁偏角在1-2度之間;北緯25度以上地區,磁偏角大於2度;若在西經低緯度地區,磁偏角是5-20度;西經45度以上,磁偏角為25-50度,在我國,正常情況下,磁偏角最大可達6度,一般情況為2-3度。

地球磁場是在不斷變化的。它有長期變化和短期變化。地球磁場的短期變化部分,即上述的地球變化磁場;除去短期變化部分,便是地球基本磁場,即上述的偶極磁場。地磁要素的長期變化,來源於地球內部的物質運動。它首先表現為地磁場的向西漂移。

例如,0°磁偏線與赤道的交點,近400年來已西移95°。其次,磁場強度有穩定的衰減,近百年來,基本磁場強度衰減了5%。如果照此速度繼續衰減下去,那麼,基本磁場將會在2千年後消失。另外,磁極也在移動,如地磁北極的緯度逐年遞增0.004°;其經度每年向西增加0.007°。

作為專門的磁偏角測量儀器,地磁經緯儀的構成主要包括三部分:

(1)光學經緯儀:採用無磁材料製造的光學經緯儀,用於基線方向瞄準和磁方位角的讀取;

(2)磁通門磁力儀探頭:加裝光學望遠鏡上,要求其軸向與光學望眼鏡軸向嚴格平行,用於確定磁子午面的位置;

(3)檢零器:與磁通門探頭連接,用於檢測磁通門探頭的輸出電壓,當檢零器上的輸出電壓值為零時,標志磁通門探頭軸線垂直於地磁場方向,據此確定地磁場方向的位置。

Ⅶ 地質羅盤的使用方法

地質羅盤又稱「袖珍經緯儀」。野外地質工作不可缺少的工具。主要包括磁針、水平儀和傾斜儀。結構上可分為底盤、外殼和上蓋,主要儀器均固定在底盤上,三者用合頁聯結成整體。可用於識別方向、確定位置、測量地質體產狀及草測地形圖等。
地質羅盤上有一個指針,用它指明磁子午線的方向,可以粗略確定目標相對於磁子午線的方位角,並利用水準器裝置測其垂直角(俯角或仰角)以確定被測物體所處的位置。
使用方法:

1.在使用前必須進行磁偏角的校正:
因為地磁的南、北兩極與地理上的南北兩極位置不完全相符,即磁子午線與地理子午線不相重合,地球上任一點的磁北方向與該點的正北方向不一致,這兩方向間的夾角叫磁偏角。
地球上某點磁針北端偏於正北方向的東邊叫做東偏,偏於西邊稱西偏。東偏為(+)西偏為(-)。
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計算,公布以備查用。若某點的磁偏角已知,則一測線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關系為A等於A磁加減磁偏角。應用這一原理可進行磁偏角的校正,校正時可旋動羅盤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盤向左或向右轉動,(磁偏角東偏則向右,西偏則向左),使羅盤底盤南北刻度線與水平刻度盤0--180度連線間夾角等於磁偏角。經校正後測量時的讀數就為真方位角。
2.目的物方位的測量:
是測定目的物與測者間的相對位置關系,也就是測定目的物的方位角(方位角是指從子午線順時針方向到該測線的夾角)。
測量時放鬆制動螺絲,使對物覘板指向測物,即使羅盤北端對著目的物,南端靠著自己,進行瞄準,使目的物,對物覘板小孔,蓋玻璃上的細絲,對目覘板小孔等連在一直線上,同時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待磁針靜止時指北針所指度數即為所測目的物之方位角。(若指針一時靜止不了,可讀磁針擺動時最小度數的二分之一處,測量其它要素讀數時亦同樣)。
若用測量的對物覘板對著測者(此時羅盤南端對著目的物)進行瞄準時,指北針讀數表示測者位於測物的什麼方向,此時指南針所示讀數才是目的物位於測者什麼方向,與前者比較這是因為兩次用羅盤瞄準測物時羅盤之南、北兩端正好顛倒,故影響測物與測者的相對位置。
為了避免時而讀指北針,時而讀指南針,產生混淆,放應以對物覘板指著所求方向恆讀指北針,此時所得讀數即所求測物之方位角。
3.岩層產狀要素的測量:
岩層的空間位置決定於其產狀要素,岩層產狀要素包括岩層的走向、傾向和傾角。測量岩層產狀是野外地質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須熟練掌握。
(1)岩層走向的測定
岩層走向是岩層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方向也就是岩層任一高度上水平線的延伸方向。
測量時將羅盤長邊與層面緊貼,然後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的水泡居中,讀出指針所指刻度即為岩層之走向。
因為走向是代表一條直線的方向,它可以兩邊延伸,指南針或指北針所讀數正是該直線之兩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與SW210度均可代表該岩層之走向。
(2)岩層傾向的測定
岩層傾向——是指岩層向下最大傾斜方向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恆與岩層走向垂直。
測量時,將羅盤北端或接物覘板指向傾斜方向,羅盤南端緊靠著層面並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讀指北針所指刻度即為岩層的傾向。
假若在岩層頂面上進行測量有因難,也可以在岩層底面上測量仍用對物覘板指向岩層傾斜方向,羅盤北端緊靠底面,讀指北針即可,假若測量底面時讀指北針受障礙時,則用羅盤南端緊靠岩層底面,讀指南針亦可。
(3)岩層傾角的測定
岩層傾角是岩層層面與假想水平面間的最大夾角,即真傾角,它是沿著岩層的真傾斜方向測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測得的傾角是視傾角。視傾角恆小於真傾角,也就是說岩層層面上的真傾斜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真傾角,層面上視傾斜線與水平面之夾角為視傾角。野外分辨層面之真傾斜方向甚為重要它恆與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於使之在層面上滾動或滴水使之在層面上流動,此滾動或流動之方向即為層面之真傾斜方向。
測量時將羅盤直立,並以長邊靠著岩層的真傾斜線,沿著層面左右移動羅盤,並用中指搬動羅盤底部之活動扳手,使測斜水準器水泡居中,讀出懸錐中尖所指最大讀數,即為岩層之真傾角。
岩層產狀的記錄方式通常採用下面的方式:
既方位角記錄方式,如果測量出某一岩層走向為310°,傾向為220° ,傾角35°,則記錄為NW310°SW∠35°或310°/SW∠35°或220°∠35°。
野外測量岩層產狀時需要在岩層露頭測量,不能在轉石(滾石)上測量,因此要區分露頭和滾石。區別露頭和滾石,主要是多觀察和追索並要善於判斷。
測量岩層面的產狀時,如果岩層凹凸不平,可把記錄本平放在岩層上當作層面以便進行測量。

Ⅷ 磁偏角疑問

地球表面任一點的磁子午圈同地理子午圈的夾角。因指南針、磁羅盤是測定磁偏角最簡單的裝置,所以磁偏角的發現和測定的歷史也很早。1702年,英國E.哈雷發表了第一幅大西洋磁偏角等值線圖。根據規定,磁針指北極N向東偏則磁偏角為正,向西偏則磁偏角為負。

'磁偏角'是指磁針靜止時,所指 的 北 方 與真正北方的夾角。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與驗證了磁針「常微偏東、不全南也」的磁偏角現象,比西歐記錄早 400年。英國人羅伯特·諾曼(Robert Norman)發現一根磁針用繩子在半中間吊起來,跟水平形成一偏角,他將這稱為磁偏角。1581年,他在自己的《新奇的吸引力》一書中發表了他的發現。

各個地方的磁偏角不同,而且,由於磁極也處在運動之中,某一 地 點磁偏角會隨之間而改變 。郡內有兩座城市坎特伯雷和羅徹斯特。不過1998年當地政府重新組織時羅徹斯特喪失了其城市的 地 位 。

許多海洋動物可以感應到磁偏角並利用它來識途 。

磁偏角是指地磁場的磁感線與水平面交成的角度。

磁偏角可以用磁偏測量儀測出來。各地的磁傾角不同,在地磁極處,磁偏角是90度。

磁偏角的度數是測量出來的,不是計算出來的。

在繪圖時,將此前對磁偏角的實際測量值標在地圖(特別是海圖,普通地圖標磁偏角的少)上。當然,磁偏角的變化呈現出一定的規律,在我國除部分磁力異常的地方外,一般磁偏角都是西偏。不過在使用地圖上標注的磁偏角時,要注意出版年限,地圖太老誤差較大。

地磁極是接近南極和北極的,但並不和南極、北極重合,

一個約在北緯72°、 西經96°處;一個約在南緯70°、東經150°處。磁北極距地理北極大約相差1500km.

在一天中磁北極的位置也是不停的變動,它的軌跡大致為一橢圓形,磁北極平均每天向北以40m。磁北極大約於2005年進入俄羅斯境內。

東經25度地區,磁偏角在1-2度之間;北緯25度以上地區,磁偏角大於2度;若在西經低緯度地區,磁偏角是5-20度;西經45度以上,磁偏角為25-50度,在我國,正常情況下,磁偏角最大可達6度,一般情況為2-3度。
地圖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是大多數地圖的方向,但這可不是通用原則,如果地圖上有方向標,可以通過方向標了解到這些。

地磁極是接近南極和北極的,但並不和南極、北極重合,

一個約在北緯72°、西經96°處;一個約在南緯70°、東經150°處。磁北極距地理北極大約相差1500km.

現在磁北極的位置在加拿大北方,在一天中磁北極的位置也是不停的變動,它的軌跡大致為一橢圓形,磁北極平均每天向北以40m。目前磁北極正在逐漸離開加拿大,大約於2005年進入俄羅斯境內。

東經25度地區,磁偏角在1-2度之間;北緯25度以上地區,磁偏角大於2度;若在西經低緯度地區,磁偏角是5-20度;西經45度以上,磁偏角為25-50度,在我國,正常情況下,磁偏角最大可達6度,一般情況為2-3度。

在我國除部分磁力異常的地方外,一般磁偏角都是西偏。磁偏角還是不斷有規律變化的,地圖上的磁偏角只是測圖時的磁偏角(磁北比真北偏左,加上磁偏角;磁北比真北偏右,減去磁偏角;在我國一般是加上)。使用地圖本身所注的磁偏角要注意出版年限,地圖太老誤差較大。

關於用經緯度計算距離:

地球赤道上環繞地球一周走一圈共40075.04公里,而@一圈分成360°,而每1°(度)有60,每一度一秒在赤道上的長度計算如下:

40075.04km/360°=111.31955km

111.31955km/60=1.8553258km=1855.3m

而每一分又有60秒,每一秒就代表1855.3m/60=30.92m

任意兩點距離計算公式為

d=111.12cos{1/[sinΦAsinΦB十cosΦAcosΦBcos(λB—λA)]}

其中A點經度,緯度分別為λA和ΦA,B點的經度、緯度分別為λB和ΦB,d為距離。

至於比例尺計算就不廢話了

也許上面的冗長又深奧的回復讓你大頭了吧?
簡單地說,也就是
1.不同的地方地磁偏角也不同!
2.正常情況下,磁偏角最大可達6度,一般情況為2-3度
3.東經25度地區,磁偏角在1-2度之間;北緯25度以上地區,磁偏角大於2度;若在西經低緯度地區,磁偏角是5-20度;西經45度以上,磁偏角為25-50度,在我國,正常情況下,磁偏角最大可達6度,一般情況為2-3度。

Ⅸ 磁偏角的簡介

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與驗證了磁針「常微偏東,不全南也」的磁偏角現象,比西歐記錄早 400年。英國人羅伯特·諾曼(Robert Norman)發現一根磁針用繩子在半中間吊起來,跟水平形成一偏角,他將這稱為磁偏角。1581年,他在自己的《新奇的吸引力》一書中發表了他的發現。
各個地方的磁偏角不同,而且,由於磁極也處在運動之中,某一地點磁偏角會隨時間而改變 。許多海洋動物可以感應到磁偏角並利用它來識途 。
磁偏角是磁場強度矢量的水平投影與正北方向之間的夾角,變即磁子午線與地理子午線之間的夾角。如果磁場強度矢量的指向偏向正北方向以東稱東偏,偏向正北方向以西稱西偏。磁偏角可以用磁偏測量儀測出來。
磁偏角的度數是測量出來的,不是計算出來的。
在繪圖時,將此前對磁偏角的實際測量值標在地圖(特別是海圖,普通地圖標磁偏角的少)上。當然,磁偏角的變化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我國東部地區磁偏角為西偏,甘肅酒泉以西多為東偏。
地磁極是接近南極和北極的,但並不和南極、北極重合, 一個約在北緯72°、 西經96°處;一個約在南緯70°、東經150°處。磁北極距地理北極大約相差1500km.
在一天中磁北極的位置也是不停的變動,它的軌跡大致為一橢圓形,磁北極平均每天向北移40m。磁北極大約於2005年進入俄羅斯境內。
在我國,正常情況下,磁偏角最大可達6度,一般情況為2-3度。
地圖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是大多數地圖的方向,但這可不是通用原則,如果地圖上有方向標,可以通過方向標了解到這些。
磁偏角還是不斷有規律變化的,地圖上的磁偏角只是測圖時的磁偏角(磁北比真北偏右,加上磁偏角;磁北比真北偏左,減去磁偏角;在我國一般是減去)。使用地圖本身所注的磁偏角要注意出版年限,地圖太老誤差較大。

Ⅹ 地質羅盤怎麼調磁偏角

校正時可旋動羅盤的刻度螺旋,使水平刻度盤向左或向右轉動,(磁偏角東偏則向右,西偏則向左),使羅盤底盤南北刻度線與水平刻度盤0--180度連線間夾角等於磁偏角。經校正後測量時的讀數就為真方位角。

其原理是地球上各地的磁偏角都按期計算,公布以備查用。若某點的磁偏角已知,則一測線的磁方位角A磁和正北方位角A的關系為A等於A磁加減磁偏角。應用這一原理可進行磁偏角的校正。

(10)磁偏角測量儀使用方法擴展閱讀

地質羅盤結構

地質羅盤式樣很多,但結構基本是一致的,我們常用的是圓盆式地質羅盤儀。由磁針、刻度盤、測斜儀、瞄準覘板、水準器等幾部分安裝在一銅、鋁或木製的圓盆內組成。

1、磁針

一般為中間寬兩邊尖的菱形鋼針,安裝在底盤中央的頂針上,可自由轉動,不用時應旋緊制動螺絲,將磁針抬起壓在蓋玻璃上避免磁針帽與頂針尖的碰撞,以保護頂針尖,延長羅盤使用時間。在進行測量時放鬆固動螺絲,使磁針自由擺動,最後靜止時磁針的指向就是磁針子午線方向。

由於我國位於北半球磁針兩端所受磁力不等,使磁針失去平衡。為了使磁針保持平衡常在磁針南端繞上幾圈銅絲,用此也便於區分磁針的南北兩端。

2、水平刻度盤

水平刻度盤的刻度是採用這樣的標示方式:從零度開始按逆時針方向每10度一記,連續刻至360度,0度和180度分別為N和S,90度和270度分別為E和W,利用它可以直接測得地面兩點間直線的磁方位角。

3、豎直刻度盤

專用來讀傾角和坡角讀數,以E或W位置為0度,以S或N為90度,每隔10度標記相應數字。

4、懸錐

懸錐是測斜器的重要組成部分,懸掛在磁針的軸下方,通過底盤處的覘板手可使懸錐轉動,懸錐中央的尖端所指刻度即為傾角或坡角的度數。

5、水準器

水準器——通常有兩個,分別裝在圓形玻璃管中,圓形水準器固定在底盤上,長形水準器固定在測斜儀上。

6、瞄準器

包括接物和接目覘板,反光鏡中間有細線,下部有透明小孔,使眼睛,細線,目的物三者成一線,作瞄準之用。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質羅盤

閱讀全文

與磁偏角測量儀使用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原中歸納的方法有什麼局限性 瀏覽:508
燈具遙控安裝方法 瀏覽:984
在家地震預警有哪些方法論 瀏覽:398
氣缸圓柱度的檢測方法 瀏覽:214
東風制動燈故障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309
簡諧運動研究方法 瀏覽:123
幼兒異物吸入的搶救方法有哪些 瀏覽:210
開衫毛衣尺寸的經典計算方法 瀏覽:356
廣電有線連接方法 瀏覽:826
局解血管的檢查常用方法 瀏覽:987
瑜伽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833
寫出五種植物的傳播方法 瀏覽:97
治療脾氣差的最佳方法 瀏覽:814
花卉滿天星的種植方法 瀏覽:966
風控未通檢測方法 瀏覽:767
根管治療術的步驟和方法 瀏覽:180
去腳臭的簡單的方法 瀏覽:934
二年級語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瀏覽:68
學前教育研究方法課題 瀏覽:866
瑜伽胳膊鍛煉方法 瀏覽: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