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測量基底地面平整度的方法
方法一:儀器法,採用水準儀,調平後測量標桿上的數字,通過多點的測量進行室內計算,求得平整度。
方法二:水平法,採用透明的塑料管,其長度不小於擬測量的距離,水管內注水,不得有氣泡,水管兩頭水位才一致。用等長的棍棒在不同的地點測量水管內的水位,兩者之差即兩地高差。
2. 工業場地的平整測量方法研究
(一)強夯法處理液化地基的施工管理
江蘇北部(如徐州、宿遷等)地區廣泛分布廢黃河泛濫沉積物,一般以亞砂土、亞粘土—細砂為主,埋層淺,地下水位高,天然地基承載力低,在地震作用下易產生液化現象。地基液化是引起構築物破壞的主要形式,同時該地區又受到 省主要的地震危險帶—郯廬地震帶的影響,因此在該地區國道主幹線京福、徐宿、連徐、寧宿徐、沂淮等高速公路建設中不可避免的遇到大面積液化地基處理問題。根據《公路工程抗震設計規范》(jtj004—89),對高速公路必須進行液化地基處理,這是減輕地震災害的根本性措施。因此,如何控制和管理好處理液化地基的施工,做到既經濟有效又安全可靠,對保證高速公路建成後的正常運營、減輕地震災害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1 液化地基的國內外研究概況
地基液化分析與處理一直是土動力學的主要研究課題之一。液化一詞最早見於1920年hazen.a的《動力沖填壩》用來說明卡拉弗拉斯沖填壩的毀壞。1936年casagrande首先給出了砂土液化的判別方法——臨界孔隙比法。上世紀50年代,各國學者對砂土液化進行了廣泛研究,主要包括:砂土液化的機理,砂土液化的預估方法,砂土液化的地基處理等。
所謂液化是指由於孔隙水壓增加及有效應力降低而引起粒狀材料(砂土、粉土甚至包括礫石)由固態轉變成液態的過程。影響液化的因素有:①顆粒級配,包括粘粒、粉粒含量,平均粒徑d50;②透水性能;③相對密度;④結構;⑤飽和度;⑥動荷載,包括振幅、持時等。
國《工業與民用建築抗震設計規范》(tj11—78)根據1971年以前8次大地震的數據,參考美國、日本的有關研究成果給出了以臨界標准貫入擊數為指標的砂土液化判別公式。現行規范《建築抗震設計規范》(gbj11—89)通過對海城、唐山地震的系統研究,結合國外大量資料,對原規范進行了修改,採用了兩步評判原則,並對臨界標貫擊數公式進行了修改,使之更符合實際。在國標《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94)中,對此又進行了補充,給出了液化比貫入阻力臨界值和液化剪切波速臨界值公式,用來進行液化判別。在公路工程中,基本上沿用上術兩步評判原則,採用了臨界標貫擊數判別方法,並根據公路工程中的研究成果,給出了臨界標貫擊數的計算公式。這些規范在 國工程界得到了廣泛應用。
2 高等級公路可液化地基處理方案的確定。
液化地基處理恰當與否,關繫到整個工程的質量、投資和進度。因此其重要性已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所認識。對於高速公路這樣大面積處理可液化土而言,強夯法和干振碎石樁法是首選的處理手段。當全液化地基路段較長,需處理面積大,公路沿線外緣較近范圍內無村莊,無重要構造物時,強夯法是比較理想的地基處理方法。
強夯法處理地基是20世紀60年代末menard技術公司首先創立的,該方法將80…400kn重錘從落距6—40m處自由落下,給地基以沖擊和振動,從而提高地基土的強度並降低其壓縮性。強夯法常用來加固碎石、砂土、粘性土、雜填土、濕隱性黃土等各類地基土。由於其具有設備簡單、施工速度快、適用范圍廣、節約三材、經濟可行、效果顯著等優點,經過20多年來的應用與發展,強夯法處理地基受到各國工程界的重視,並得以迅速推廣,取得了較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由於強夯處理的對象(即地基土)非常復雜,一般認為不可能建立對各類地基土均適合的具有普遍意義的理論,但對地基處理中經常遇到的幾種類型土,還是有規律可循的。實踐證明,用強夯法加固地基,一定要根據現場的地質條件和工程作用要求,正確選用強夯參數,一般通過試驗來確定以下強夯參數:
(1)有效加固深度:有效加固深度既是選擇地基處理方法的重要依據,又反映了處理效果。
(2)單擊夯擊能:單擊夯擊能等於錘重×落距。
(3)最佳夯擊能:從理論上講,在最佳夯擊能作用下,地基土中出現的孔隙水壓力達到土的自重壓力,這樣的夯擊能稱最佳夯擊能。因此可根據孔隙水壓力的疊加值來確定最佳夯擊能。在砂性土中,孔隙水壓力增長及消散過程僅為幾分鍾,因此孔隙水壓力不能隨夯擊能增加而疊加,可根據最大孔隙水壓力增量與夯擊次數關系來確定最佳夯擊能。
夯點的夯擊次數,可按現場試夯得到的夯擊次數和夯沉量關系曲線確定,應同時滿足下列條件:(①夯坑周圍地面不應發生過大隆起;②不因夯坑過深而發生起錘困難;③每擊夯沉量不能過小,過小無加固作用。夯擊次數也可參照夯坑周圍土體隆起的情況予以確定,就是當夯坑的豎向壓縮量最大,而周圍土體的隆起最小時的夯擊數。對於飽和細粒土,擊數可根據孔隙水壓力的增長和消散來決定,當被加固的土層將發生液化時的擊數即為該遍擊數,以後各遍擊數也可按此確定。
(4)夯擊遍數:夯擊遍數應根據地基土的性質確定,地基土滲透系數低,含水量高,需分3—4遍夯擊,反之可分兩遍夯擊,最後再以低能量「搭夯」一遍,其目的是將松動的表層土夯實。
(5)間歇時間:所謂間歇時間,是指相鄰夯擊兩遍之間的時間間隔。menard指出,一旦孔隙水壓力消散,即可進行新的夯擊作業。
(6)夯點布置和夯點間距:為了使夯後地基比較均勻,對於較大面積的強夯處理,夯擊點一般可按等邊三角形或正主形布置夯擊點,這樣布置比較規整,也便於強夯施工。由於基礎的應力擴散作用,強夯處理范圍應大於基礎范圍,其具體放大范圍,可根據構築物類型和重要性等因素考慮確定。
夯點間距可根據所要求加固的地基土性質和要求處理深度而定。當土質差、軟土層厚時應適當增大夯點間距,當軟土層較薄而又有砂類土夾層或土夾石填土等時,可適當減少夯距。夯距太小,相鄰夯點的加固效應將在淺處疊加而形成硬層,影響夯擊能向深部傳遞。
3 強夯法處理液化地基的質量控制與管理
3.1 施工單位選擇
對參與施工的強夯施工單位,各施工標段中標單位要先審查其施工資質、信譽和業績,並附有前業主對該單位的書面評價報告;任何單位不得將強夯分包給個人施工。各中標單位將經初步篩選合格的施工隊伍形成書面推薦報告,經駐地監理審核後,上報主管部門,經批准後方可進場。進場後不得再分包或轉包,否則,駐地監理工程師將責令分包單位立即退場,損失自負。
3.2 施工准備
編寫施工組織設計,經駐地監理組審查,監理組提出書面審查意見,報總監代表審批同意方可施工。
3.3 施工管理
(1)施工單位要按設計圖要求編制夯點編號圖,編號圖要清晰、規范、科學。
(2)施工單位必須制定嚴格的安全管理措施,現場操作人員必須戴安全帽,並對施工機械定期作安全檢查。在強夯區四周要設置醒目的危險警告標志和安全管理措施,不允許行人和非施工車輛進入強夯區,以確保操作員、過往行人和車輛的安全。
(3)施工單位要對強夯機械進行編號,每台強夯機械必須持有監理組發放的《施工許可證》方可進行強夯施工。
(4)施工單位除在強夯機械上掛《施工許可證》外,還必須掛有《機械操作主要人員》和《施工技術參數》兩塊醒目的牌子,進行機械操作的主要人員必須掛牌上崗。
(5)施工單位要制定施工要點供現場人員執行。
(6)鋪設墊層前要對原地面進行清表並整平,且要按每20米一個斷面,每個斷面5個規定測點,測量清表後標高。
(7)用水準儀測量墊層鋪設前、後的對應測點標高,初步確定墊層厚度,每20米一個斷面,每個斷面5個規定測點,再按每斷面挖1處深坑,進一步確定墊層厚度(控坑必須在測點位置上)。
(8)墊層寬度按每20米一處用鋼尺丈量。
(9)按設計要求進行夯點布置,夯點定位布置用鋼尺按100%的頻率丈量。
(10)夯錘必須過磅稱重。夯擊能在強夯施工前必須檢測,並滿足設計要求。每夯擊100次,用鋼尺量一次夯錘落距。
(11)施工單位必須及時排出夯坑內積水。
(12)主、副、滿夯的間隙時間要根據現場情況作必要的調整,但間隙時間必須滿足72小時。需要調整間隙時間由現場監理工程師確定。
(13)遇到不需拆遷的高壓電線時,施工單位必須安排集中施工的方案,市高指向供電部門申請臨時停電。
(14)施工人員要認真做好強夯施工記錄,記錄要求清楚、真實。
(15)施工人員必須注意觀察已處理路段,發現異常情況及時報告駐地監理組和有關部門。
(16)在強夯區內的構造物必須在強夯完成後,才能進行構造物的下部施工。
4 用強夯法處理砂土液化地基的質量檢驗評定
4.1 基本要求
碎石墊層的碎石規格和質量必須符合設計要
3. 怎樣檢驗地坪的平整度
怎樣檢驗地坪的平整度?
地坪施工後,免不了要有一個驗收的過程,像停車場、超市等一般的驗收相對比較寬松,只要不是非常明顯的平整度問題,不影響未來的使用,驗收都不存在問題,但是對於一些精密儀器的車間、危險化學品倉庫等地,一般對地坪的平整度要求較高,此時,驗收地坪就需要專業的儀器了,那麼究竟如何檢驗地坪的平整度呢?
國家規定混凝土平整度檢驗標准依據《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GB50204-2015之規定,現澆結構的尺寸偏差和檢驗方法要求,現澆混凝土構件成型後表面的平整度偏差應為8mm,檢查方法為2米靠尺配合塞尺檢查。
平整度採用鋼板尺或緊靠在芯樣試件端面上,一面轉動鋼板尺,一面用塞尺測量鋼板尺與芯樣試件端面之間的縫隙;也可以採用其他專用設備測量。
也可使用水準儀進行檢測:水準儀的使用包括:水準儀的安置、粗平、瞄準、精平、讀數五個步驟。
1. 安置 安置是將儀器安裝在可以伸縮的三腳架上並置於兩觀測點之間。 首先打開三腳架並使高度適中,用目估法使架頭大致水平並檢查腳架是否牢固,然後打開儀器箱,用連接螺旋將水準儀器連接在三腳架上。
2. 粗平 粗平是使儀器的視線粗略水平,利用腳螺旋置圓水準氣泡居於圓指標圈之中。具體方法:用儀器練習。在整平過程中,氣泡移動的方向與大拇指運動的方向一致。
3. 瞄準 瞄準是用望遠鏡准確地瞄準目標。 首先是把望遠鏡對向遠處明亮的背景,轉動目鏡調焦螺旋,使十字絲最清晰。再松開固定螺旋,旋轉望遠鏡,使照門和準星的連接對准水準尺,擰緊固定螺旋。最後轉動物鏡對光螺旋,使水準尺的清晰地落在十字絲平面上,再轉動微動螺旋,使水準尺的像靠於十字豎絲的一側。
4. 精平 精平是使望遠鏡的視線精確水平。微傾水準儀,在水準管上部裝有一組棱鏡,可將水準管氣泡兩端,折射到鏡管旁的符合水準觀察窗內,若氣泡居中時,氣泡兩端的像將符合成一拋物線型,說明視線水平。若氣泡兩端的像不相符合,說明視線不水平。這時可用右手轉動 微傾螺旋使氣泡兩端的像完全符合,儀器便可提供一條水平視線,以滿足水準測量基本原理的要求。注意:氣泡左半部分的移動方向,總與右手大拇指的方向不一致。
5. 讀數 用十字絲,截讀水準尺上的讀數。水準儀多是倒像望遠鏡,讀數時應由上而下進行。先估讀毫米級讀數,後報出全部讀數。注意,水準儀使用步驟一定要按上面順序進行,不能顛倒,特別是讀數前的符合水泡調整, 一定要在讀數前進行。
最後進行數據統計,統計出各個點位的水平高度差,按照國標進行比對,不符合標準的需要進行返工。
參考資料:http://www.nmgdpgc.com/Item/Show.asp?m=1&d=2934
4. 測定路面平整度常用的方法有哪些各方法適用場合是什麼這些指標又是什麼
現在通用的一個方式就是將感測器安裝在特定的車上,通過多個感測器進行測量,來判斷路面的平整度,我們的感測器基本上適合任何情況和場合,關於陽光,路面積水等等情況都可以測量,具體指標這個是可以查到的,有制定標准。
5. 怎樣用水準儀測操場平整度
水準儀操平是測量中最簡單的工作,必須先取一點為基準點,可以是控制點,也可以再操平場地隨便取一點為基準點,然後讀取數值,做為基準,就可以進行操平,讀數比基準點大,說明地勢低,相反說明高,根據需要,指引填或者挖。
6. 常用平整度檢測方法有哪四種
1、塞尺測量法
只需一套可隨身攜帶的塞尺就可隨時隨地進行平面度的粗測。目前很多工廠仍使用該方法進行檢測。由於其精度不高,常規最薄塞尺為10um,檢測效率較低,結果不夠全面,只能檢測零件邊緣。
2、液平面法
基於連通器工作原理,適合測量連續或不連續的大平面的平面度,但測量時間長,且對溫度敏感,僅適用於測量精度較低的平面。
3、激光平面干涉儀測量法
最典型的用法是平晶干涉法。但主要於測量光潔的小平面的測量,如千分頭測量面,量規的工作面,光學透鏡。
4、水平儀測量法
廣泛用於工件表面的直線度和平面度測量。測量精度高、穩定性好、體積小、攜帶方便。但是用該方法測量時需要反復挪動儀器位置,記錄各測點的數據,費時、費力,調整時間長,數據處理程序繁瑣。
5、打表測量法
典型應用為平板測微儀及三坐標儀,其中優以三坐標儀為應用最廣泛。測量時指示器在待測樣品上移動,按選定的布點測取各測量點相對於測量基準的數據,再經過數據處理評定出平面度誤差。但其效率較低,通常一個樣品需要幾分鍾,離15ppm的期望相差甚遠。
影響路面平整度因素可涉及到設計,施工,自然條件等方方面面,優良的路面平整度,要依靠優良的施工裝備,精細的施工工藝,嚴格的施工質量控制以及經常和及時的養護來保證.影響瀝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因素主要有:不均勻沉降,攤鋪工藝,碾壓工藝,橫接縫處理,配合比設計,下承層病害等.
平整度直接反映了車輛行駛的舒適度及路面的安全性和使用期限。路面平整度的檢測能為決策者提供重要的信息,使決策者能為路面的維修、養護及翻修等作出優化決策。另一方面,路面平整度的檢測能准確地提供路面施工質量的信息,為路面施工提供一個質量評定的客觀指標。
7. 場地平整土方量計算的步驟和方法是什麼
場地平整土方量計算步驟與方法
1、在地形圖上場平的范圍內,按比例畫出方格網,方格越小越精確,通常不復雜的地形為每個方格為10m×10m。
2、找出每個方格的四個角點在地形圖上的高程。
3、用四個角點的高程的平均值減規定的場平高程,再乘以該方格面積,得該方格的工程量,正值為挖方,負值為填方。
4、把所有方格的正值相加為總挖方量,負值相加為總填方量。
土方工程
土方工程是建築工程施工中主要工程之一,包括一切土(石)方的挖梆、填築、運輸以及排水、降水等方面。土木工程中,土石方工程有:場地平整、路基開挖、人防工程開挖、地坪填土,路基填築以及基坑回填。
要合理安排施工計劃,盡量不要安排在雨季,同時為了降低土石方工程施工費用,貫徹不佔或少佔農田和可耕地並有利於改地造田的原則,要作出土石方的合理調配方案,統籌安排。
8. 建築場地平面控制測量的方法有哪幾種各適用什麼場合
控制網分為平面控制網和高程式控制制網。1、平面控制網一般採用導線測量,按地理條件和也知點的位置又可以分飛符合導線和閉合導線。2、高程式控制制網一般用水準測量就能滿足。
9. 怎樣檢測球場的平整度
1、適用范圍本方法適用於球場平整度的測量。 2、定義平整度是指用3M或1M距離內的最大凹陷表示的球場平整程度。 3、儀器(1) 3M直尺;尺長精度為±3MM,尺的底面平直無缺陷(2) 塞尺:0-25MM,精度為±1MM (3) 經緯儀:精度±2」 直道沿橫向與縱向每3M標一個點。用經緯儀每5度,做一放射狀線,沿放射狀線,每3M標一個點,將3M直尺輕放於任何相鄰兩點之間,用塞尺測量最大局部凹陷不超過4MM,或將3M直尺輕放於任意兩點中部,用塞尺測量最大局部凹陷不超過3MM,即為合格點。每組測量總測量點數不應少於40個。 5、結果計算 P==RT/R1×100% 式中:P——平整度合格率% RT——合格點數 R1——總測量點數 6、測量報告試驗報告包括以下內容:(1) 測量點數;(2) 測量時天氣情況(3) 測量結果(4) 特殊記錄測量者及測量日期
10. 場地平整測量通常採用方格法和斷面法兩種方法,各指什麼意思,求解!!!
斷面法一般用於帶狀地塊,先定義這塊帶狀的中線位置,在中線上每隔10米(樁號0+010,0+020,0+030......)測量一個標高,在測量每個樁號位置標高的同時,把該樁號兩側的地形變化測量出來,比如樁號0+030位置的標高為8.0米,左邊5米處標高下降了1米,再過去2米標高上升了0.5米,那麼,在0+030位置的斷面描述可以是:0+030,8.0,L,5,-1.0,2,+0.5...,如果右側對稱,那麼下一條記錄就可以是:0+030,8.0,R,5,-1.0,2,+0.5...,這樣就可以用前後2個斷面與設計標高圍成的上下底面積S上、S下,高度為斷面樁距(10米),那麼,按公式V=1/3(S1+S2)(S1*S1+S1*S2+S2*S2)*10,算出每段的方量。
方格法都可以用,在地塊上定義一個10米*10米的格網,測出這個格網四個角點的標高,與設計標高比較得到四個角點的高差,把4個高差取平均得到平均高差h,乘於面積就得到土方量,在邊角位置不是正規格網的按實際面積計算,該方法不足之處是對異變地形不敏感,一般用於原始地形,帶狀斷面法更適用於人工加工過的地形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