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水污染的來源
一、造成水的污染原因有兩類:
1、人為因素:主要是工業排放的廢水。還包括生活污水、農田排水、降雨淋洗大氣中的污染物以及堆積在大地上的垃圾經降雨淋洗流入水體的污染物等。
2、自然因素:岩石的風化和水解,火山噴發、水流沖蝕地面、大氣降塵的降水淋洗。生物(主要是綠色植物)在地球化學循環中釋放物質都屬於天然污染物的來源。
二、水污染的分類
1、按污染物的發生源地,可分為工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農業污染源和天然污染源。
2、按排放污染的種類,可分為有機污染源、無機污染源、熱污染源、雜訊污染源、放射性污染源和同時排放多種污染物的混合污染源等。
3、按排放污染物空間分布方式,可以分為點污染源(點源)和非點污染源(面源)。
(1)水污染來自哪裡治理水污染的方法擴展閱讀
水污染的危害
1、酸、鹼、鹽等無機物污染及危害
水體中酸、鹼、鹽等無機物的污染,主要來自冶金、化學纖維、造紙、印染、煉油、農葯等工業廢水及酸雨。水體的pH小於6.5或大於8.5時,都會使水生生物受到不良影響,嚴重時造成魚蝦絕跡。水體含鹽量增高,影響工農業及生活用水的水質,用其灌溉農田會使土地鹽鹼化。
2、重金屬污染及危害
污染水體的重金屬有:汞、鎘、鉛、鉻、釩、鈷、鋇等。其中汞的毒性最大,鎘、鉛、鉻也有較大毒性。重金屬在工廠、礦山生產過程中隨廢水排出,進入水體後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經食物鏈的富集作用,能逐級在較高生物體內千百倍地增加含量,最終進入人體。
3、耗氧物質污染及危害
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紙等工業廢水,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油脂、木質素等有機物質。這些物質懸浮或溶解於污水中,經微生物的生物化學作用而分解。在分解過程中要消耗氧氣,因而被稱為耗氧污染物。
這類污染物造成水中溶解氧減少,影響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長。水中溶解氧耗盡後,有機物將進行厭氧分解,產生H2S、NH3和一些有難聞氣味的有機物,使水質進一步惡化。
4、植物營養物質污染及危害
生活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中,經常含有一定量的氮和磷等植物營養物質;施用磷肥、氮肥的農田水中,常含有磷和氮;含洗滌劑的污水中也有不少的磷。
水體中過量的磷和氮,為水中微生物和藻類提供了營養,使得藍綠藻和紅藻迅速生長,它們的繁殖、生長、腐敗,引起水中氧氣大量減少導致魚蝦等水生生物死亡、水質惡化。這種由於水體中植物營養物質過多蓄積而引起的污染,叫做水體的「富營養化」。這種現象在海灣出現叫做「赤潮」。
② 如何治理水污染
防治水體污染的主要措施有以下三條:
(1)減少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廢水量。首先可採用改革工藝,減少甚至不排廢水,或者降低有毒廢水的毒性。其次重復利用廢水。盡量採用重復用水及循環用水系統,使廢水排放減至最少或將生產廢水經適當處理後循環利用。如電鍍廢水閉路循環,高爐煤氣洗滌廢水經沉澱、冷卻後再用於洗滌。第三控制廢水中污染物濃度,回收有用產品。盡量使流失在廢水中的原料和產品與水分離,就地回收,這樣既可減少上產成本,又可降低廢水濃度。第四處理好城市垃圾與工業廢渣,避免因降水或徑流的沖刷、溶解而污染水體。
(2)全面規劃,合理布局,進行區域性綜合治理。第一在制定區域規劃、城市建設規劃、工業區規劃時都要考慮水體污染問題,對可能出現的水體污染,要採取預防措施。第二對水體污染源進行全面規劃和綜合治理。第三杜絕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任意排放,規定標准。第四同行業廢水應集中處理,以減少污染源的數目,便於管理。最後有計劃治理已被污染的水體。
(3)加強監測管理,制定法律和控制標准。第一設立國家級、地方級的環境保護管理機構,執行有關環保法律和控制標准,協調和監督各部門和工廠保護環境、保護水源。第二頒布有關法規、制定保護水體、控制和管理水體污染的具體條例。
③ 水污染的污染源有哪些緩解水污染的方法有哪些
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參見:地面水污染、地下水污染。
污染物主要有:(1)未經處理而排放的工業廢水;(2)未經處理而排放的生活污水;(3)大量使用化肥、農葯、除草劑的農田污水;(4)堆放在河邊的工業廢棄物和生活垃圾;(5)水土流失;(6)礦山污水。
緩解水污染的方法1. 強化對飲用水源取水口的保護
有關部門要劃定水源區,在區內設置告示牌並加強取水口的綠化工作。定期組織人員進行檢查。從根本杜絕污染,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2. 加大城市污水和工業廢水的治理力度
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對於改善我市水環境狀況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市的廢水排放量正在不斷地增加,而城市污水處理廠卻沒有相應地增加,這必然會導致水環境質量的下降。因此建設更多的污水處理廠是迫在眉睫的事。
3. 加強公民的環保意識
改善環境不僅要對其進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過各方面的宣傳來增強居民的環保意識。居民的環保意識增強了。破壞環境的行為就自然減少了。
4. 實現廢水資源化利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工業的廢水排放量還要增加,如果只重視末端治理,很難達到改善目前水污染狀況目的,所以我們要實現廢水資源化利用。
家用水的凈化
過濾——沉澱(明礬)——用木炭除異味——消毒
在自來水管傳遞過程中有可能出現二次污染,所以飲用時要煮沸殺菌
④ 水污染控制的途徑有哪些
水污染主要是由於人類排放的各種外源性物質(包括自然界中原先就有的和沒有的),進入水體後,超出了水體本身自凈作用(就是江河湖海可以通過各種物理、化學、生物方法來消除外源性物質)所能承受的范圍,就算是水污染了。
詳細
怎麼使水污染減輕?
首先、改革工藝,改進設備
採用干法和清潔生產工藝,替代有水生產工藝;更新設備,防止污水跑、冒、滴、漏,減少工業污水的產生量。
其次、循環用水,重復用水
根據不同的生產工藝要求,把生產過程中的廢水,經過處理後在原來的或其它的生產過程中重新使用,減少工業污水的排放量。同樣,生活污水也可以通過有效的凈化手段,再生後回用於其它用途。
⑤ 水污染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城市各物業水污染,一般是指人們在使用物業過程中大量排放的污染物和液體進入水體,使水質量下降,利用價值降低或喪失,並對生物和人體造成損害這一現象。這種損害還包括缺水、地表下沉和水土流失等現象。
全世界每年排放的污水據估計已超過7000億立方米,造成的淡水污染達55000億立方米,已相當於全球河水徑流量的44%以上。中國目前每年排放的廢水達349億噸。據預測,即使加以控制,到2000年全國工業廢水年排放量仍將達到500億噸,而城市污水也將達到200億噸。目前長江每年接納污水高達130億噸,平均每天吞下350萬噸。其中已監測到的污染物質多達40餘種,其中酚和氰化物達1800萬噸,砷及汞、鉻、鎘、鉛等有毒金屬1630萬噸,石油類近萬噸。有人預計,2000年後,長江每年容納的污水將達到300多億噸。目前,粗略統計,長江流域的工礦企業有4萬多個,城市污染源有1.6萬多個,而大的污染源有400多個。全國排放污水200萬噸以上的6個城市中有4個在長江沿線,即大工業城市上海、武漢、重慶和南京。黃河目前平均每天接納污水500萬噸。富饒的河套寧夏段氮氧的平均值和汞的平均值分別超標50%和36%,汞的最高值超標1.6倍,我國水質污染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
城市物業的使用(生產、經營、辦公、居住等)是水污染的大戶,其水污染主要來源於工業廢液污染和生活廢水污染。當然還有其他類型的水污染,如垃圾填埋場污水滲漏產生的二次水污染、醫療污水污染、有毒危險品和放射性物質滲入水中造成的水污染,等等。
(一)工業廢液污染
工業廢液污染是自城市化以來已產生,並且是現在仍面臨的嚴峻的問題。歷史上發生了倫敦泰晤士河污染、日本水俁市怪病的例證。設在水俁灣的日本氮肥公司於1932年擴建成合成醋酸廠,並於1949年開始生產乙醛和氯乙烯,將生產中含大量甲基汞的廢水排入水俁灣,使灣內水質、沉積物和生物受汞的嚴重污染,造成水俁病的發生。該病的患者達2227人,其中死亡225人。
我國一半左右的城市是以地下水為供水水源的。據44個城市調查,有41個城市地下水受到醛、氰、砷等的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的有9個城市,中度污染的有17個城市。全國27條主要河流(包括長江、黃河、松花江、珠江、湘江等)現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污染嚴重的有15條。如汾河(太原段)的含酚量超過國家標准3800倍,成為名符其實的「酚河」;淮河(蚌埠段)的含酚量和含汞量分別超過標準的56倍和9倍;作為上海飲用水源的黃浦江,每天要接納約500萬噸的工業和城市污水,每到夏天江水發黑發臭,1978年黑臭時間達106天之久。城市工業污水未經處理而直接排放,使地表水、地下水直接受到危害。市政水源井和單位自備水源井多數不符合飲用水質標准,有些水井含酚、鉻、胺基物等超過控制標准幾十倍到幾百倍。松花江自吉林化學工業公司下游23千米的江段水中含汞量每升高達2.3微克~20微克,比轟動世界的日本水俁病首發地水中含汞還高1.4倍~5倍。我國有些地區盲目地過量開采地下水,水資源枯竭,引起地面沉降,形成「漏斗」。河北平原因此而形成的「漏斗」有30多個,面積達1.3萬平方千米,大量水井被迫報廢,造成用水緊張。
(二)生活廢水污染
從全世界的范圍看,不管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就是水質污染的主要來源已逐漸發生變化。公害盛行的時代,工礦企業排污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是使人畜、農業和漁業嚴重受害的主要來源;而進入大眾高消費社會,水質污染的來源已變為主要是生活污水中含有的過量的營養化物質排入水域,造成赤潮、水質發黑等水質污染現象。
較早發現赤潮是在日本東京灣,持續時間越來越長,而且逐年提前發生。20世紀60年代東京灣就發現赤潮,一般是每年的5月底至9月。1962年4月,東京灣一帶兩個水灣突然泛起赤潮,提前了50天左右。這是由於生活污水排放使水域越來越富有營養所造成的。
赤潮的發生,直接原因是生活污水中氮、磷等富有營養鹽類過量地流入水域特別是不易流動的封閉性內灣、內海和湖泊,這些水域流動性差,容易積蓄污濁物質和滋生藻類及其他水生物。大量的浮游微生物於是迅速繁殖和積聚,使水的顏色呈赤茶色,因而被稱為赤潮。
人們注意到赤潮的消長與工業生產和生活消費有一定的關系。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後,生活排水中富營養污水是赤潮發生的主要原因。1973年中東石油危機致使燃料緊張,東京地區生產削減20%左右,赤潮現象非但沒有緩和,反而有所增加。因為雖然工業污水排出量減少,但生活排水的污濁成分如氮、磷等開始增大。1979年東京灣內排入的氮有55%是來自於生活排水,到1989年生活排水排出了58%的磷。這種生活公害的增長是大眾高消費社會的一個顯著特徵。廣州現在每天污水排放達到200多萬噸,生活污水是其主要部分。推廣水沖廁所使馬桶絕跡,加上其他生活污水都來不及處理就直接排入江中,嚴重污染了珠江水域。
物業水污染除了工業廢液、生活污水外,還有如醫療污水與污物污染、城市路面排水不暢、坑坑窪窪、積水養蚊蠅等污染。
二、物業水污染的危害
物業在使用過程中,人們的一切活動所造成的排入水體的污染物超過該物質在水體中的極限容量或水對該物質的自凈能力,就會破壞水體的原有用途,形成對水體本身的污染、底泥污染和水生物的污染。這類水體的系列污染必然給人類和自然界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水污染造成的危害,一般來說可分為損害人體健康、破壞自然資源和降低經濟活動效益三個方面。
(一)水污染有損人體健康
水不僅是重要的環境因素,也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成人體內含水量約占體重的65%,每人每天生理需水量約為2升~3升。人體內的一切生理活動,如體溫調節、營養輸送、廢物排泄等都需要水來完成。因此,水體污染會直接或間接損害人類的身體健康。
我國城市水污染已經相當普遍,近年發展到十分嚴重的地步,污水危害健康的事件和事故逐年上升。如1992年,河北定州市因飲用了被甲醇污染後的水,導致數十人視力障礙,其中一部分失明;1992年江蘇徐州市和1999年1月福州市均發生了化糞池與蓄水池相通,使糞水等污物進入蓄水池和水箱,被人飲用後而使多數人急性腹瀉的惡性事故。城市江河水域的飲用水源嚴重污染,使不少城市發生水質性缺水。如淮河於流水域污染過重,沿江城市居民一度用礦泉水煮飯;蘇州河水墨黑發亮更是家喻戶曉;上海等城市已經不能從近處取水供城市居民用水需要;廣州市處於水域寬廣的珠江流域中心,珠江穿城而過,四周水網密布,但現在由於污染過甚,已跨入水質性缺水城市的行列。
另外,在被污染的水中,有機污染物中的苯酚類、醛類、石油類和有機氯等也對人體健康有直接的、深遠的危害。以有機氯為代表的合成高分子物質,大多數極難在自然環境中被分解,危害時間較長。這些物質和重金屬一樣,能夠被水生生物等富集成百萬倍,然後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危害健康。據研究,這種危害可延續到第二代、甚至第三代。隨著有機農葯的廣泛使用,有機氯污染已經成為世界性的問題。
(二)水污染破壞自然資源
水污染的危害還突出地表現在對自然資源的破壞方面,尤其是水產資源受到污染之後,遭到破壞甚至毀滅性的情況極為嚴重。
人們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排放出的含有大量需氧污染物(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的污水與污物進入水體之後,在水中溶解氧的作用下,逐漸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等,這一過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氧。但在正常狀態下,20℃時,水中含有溶解氧僅為9.17毫升/升,由於需氧污染物分解的消耗,使水中溶解氧的含量急劇下降,甚至產生無氧層。這會使依靠溶解氧生存的魚類窒息或大量死亡。同時,缺氧狀態還會使水中的細菌特別是厭氧菌大量繁殖,並促進有機物分解放出甲烷、硫化氫等有毒氣體,使水質進一步惡化,就會更不利於魚類的生存。如果污染物持續不斷地注入,水中則長期處於缺氧狀態,魚類資源被破壞,水體也會變黑變臭,成為有毒、有害的死水。
污水中的氮、磷等植物營養素所造成的「富營養化」,也可以成為缺氧危害的重要因素。水中含有過分豐富的植物營養素時,水中的藻類等低等植物便大量繁殖,占據大量空間,並隔絕空氣與水面的接觸,使水中的溶解氧降低。進一步發展的結果,是帶有膠性膜的蘭藻類取代硅藻、綠藻,占據整個水域。蘭藻不適合作為魚類食料,而且有些種類有毒。蘭藻的大量繁殖,使魚類的生存空間縮小,死亡藻體又大量消耗溶解氧,會導致魚類缺氧死亡。1972年8月日本瀨戶內海一次「赤潮」就造成1428萬尾魚死亡,損失71億日元。「赤潮」實際上是因紅藻大量繁殖引起海水變色的現象。湖泊富營養化的進一步發展,還會使湖泊淤積為沼澤,最終演化為乾地而斷絕水資源。
污水中的酸、鹼和無機鹽污染對農業土壤的影響也很大。例如,給農田長期灌溉pH值小於5.5的酸性水,土壤中硝化細菌的生長就會受到抑制,氮肥不能充分釋放,磷酸鹽肥效也會降低,土壤中鈣、鎂成分容易流失,會使作物產量大幅度下降,甚至成為不毛之地。另外,用鹼和無機鹽濃度較高的水灌溉農田,也會造成土壤鹽鹼化和農作物減產。
(三)水污染會降低經濟效益
水體污染對工業、農業等生產活動的影響主要表現為資源、能源的利用效率低和浪費嚴重,生產的產品質量下降或不穩定等,直接導致產出率及產出水平低下、產品價格提高、喪失市場競爭力,最終使企業經濟效益降低,甚至出現虧損。例如,大連棉織廠原有7種產品被評為全國各省的優質產品,現在因水質遭到污染,水洗工藝達不到要求,結果42萬米彩色織布只有2萬米達到優質標准。淮河流域蚌埠段和淮南段,因水質污染影響供水質量,在1978年11月到1979年5月半年之內,使沿岸工廠生產的產品全部降級為次品。據對15個工廠統計,因此而停產造成的損失達1000萬元。吉林化肥廠用被污染的江水做冷卻水,結果使冷卻設備和管道加速結垢、堵塞,導致冷卻效率降低了30%,合成氨年產量減產1萬余噸。此外,城市近郊工業區的污水污染農田,造成經常性的賠款。如1981年,上海市賠償93.2萬元,重慶市賠償63.6萬元。類似情況在全國經常發生,造成的經濟損失十分嚴重。
三、物業水污染的防治
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液等的隨意排放是造成物業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防止水體污染首先要從斷源開始,即控制污水的排放,將「防」、「治」、「管」三者結合起來。具體來說,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減少污(廢)水的排放量
改變傳統的工業發展模式,使工業用水重復利用並設法回收廢液,盡量減少工業用水總量,這是減少污水排放量的基本方法。通過實施超標准用水高價收費的差別價格,促使工礦企業盡量縮減用水量,也不失為一項有效措施。例如採用無水印染工藝代替水染工藝,高爐加裝煤氣洗滌用水循環使用設備,在互無影響的前提下實現一水多用等,都可以大量節約用水量。現在許多國家正在研究把處理凈化的城市污水開發為新水源,將其再利用於工農業、漁業和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法,也是減少和節約用水的一種有效途徑。
(二)降低所排污水的有害程度
通過綜合利用或技術改進盡量降低污染物的濃度,也能有效減少污染。例如,採用無氰電鍍工藝代替氰電鍍法,用軟性洗滌劑代替不能自然分解的硬性洗滌劑。再例如,造紙黑液是很主要的污染源之一,含有大量的鹼和其他有機物,通過綜合利用,從中回收鹼和二甲基亞碸等有用物質,就可變成一種生產資源。對於生活排水,要控制其污染物質的量。例如,日本東京近旁的崎玉縣水域有機污染物質73%是生活排水引起的,該縣1992年首先開展減少生活排水污染物質的運動,其方法訂得很具體,如廚房洗碗槽要裝能濾水的垃圾袋,淘米水留著洗碗,減少其排出,嚴重影響水質的醬湯汁、酒和食用油不得進入下水道,洗碗應先擦後洗,減少洗滌劑的使用量,水要盡量節約和重復使用等等,這是有效減少水污染的方法。
(三)加強廢水處理環節,杜絕任意排放
為確保水體不受污染,必須在廢水排入水體之前進行妥善處理,以免影響水體衛生狀態和經濟價值。對含有特殊有害物質的工業廢液,應在工廠內設置專門的處理或回收設施進行處理,達到規定的污水排放標准才能排入公共污水水道。生活污水的排放也要經過處理後才准排入自然水體。
污水處理還涉及到下水道污水處理後留下的大量污泥。隨著污水處理水平的提高,污泥不像以前那樣直接排入江河,所以污泥量呈增加趨勢。污泥應及時填埋,否則會給新一輪的污水處理增加負擔和成本。現已開發利用污泥製作一些建築材料的技術:將下水道的污泥焚燒,用燒後的灰製作建築材料。日本名古屋1992年污泥灰的利用率已達到23%,這是一個值得借鑒的環保方法。
(四)加強對水體及其污染源的監測管理
經常對物業用水和排水進行監測,了解物業水污染等情況及其是否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和標准,確保物業使用者的用水安全和身體健康,同時,確保不造成對外界的影響和危害。這樣可使物業水污染的防治工作有目標有方向的進行,是防止水污染嚴重化不可缺少的有效手段。
⑥ 水污染的三個主要原因
水是我們日常的生命資源,隨著社會的發展誰資源開始出現污染情況,一旦污染後果不堪設想。下面學習啦給大家分析水污染的三個主要原因,希望能幫到大家。
水污染的三個主要原因
(1)工業生產中的廢渣、廢氣、廢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農業生產中施用的農葯、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
水污染如何分類
按照造成污染的原因,水污染可分為自然污染和人為污染。自然污染是指由於自然原因造成的水污染。如地震可能使地殼的某些有害元素大量地遷移到地表水體或地下水含水層中,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污染。人為污染是指人類生產或生活活動中的廢棄物對水造成的污染。
在人為污染中,工業污染是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源。在工業生產過程中要排放出大量廢水,其中夾帶著許多原料、中間產品或成品,如重金屬、有毒化學品、酸、鹼、有機物、油類、懸浮物、放射性物質等,這些都會造成污染。此外,在生活污水中也含有大量有機物、病原菌和蟲卵等,生活污水排入水體或滲入地下也會造成水污染。
按照污染物的性質,水污染可分為物理污染、化學污染和生物污染。按照污染源平面分布狀況,水污染又可分為點源污染、線源污染和面源污染(如酸雨、農田施用農葯和化肥造成的污染等)。
水質指標是衡量水中雜質的標志。水質指標分為物理指標、化學指標和微生物學指標三類。
常用的水質物理指標包括溫度、色度、渾濁度、嗅與味、固體含量、電導率等。
水質的化學指標包括表示水的硬度、酸鹼性程度、氯化物含量等的指標,以及表示水中溶解氣體含量的指標和表示水中有機物含量的指標等。有些有機物的含量可能需要單獨測定(如苯類、醇類、醛類等)。另外,一些有毒物質(如砷、硒、氰化物、酚類、有機農葯等)含量的指標也應當作為水質的重要指標。
水中病原體的種類繁多,但往往濃度很低,不宜一一檢測,故常採用細菌總數和大腸菌群兩個微生物學指標予以表示。
需注意,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和環境保護形勢的變化,水質指標體系是不斷發展變化的。
水污染的防治辦法
對於工業污染,相關部門必須做好監管措施,責令生產企業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並做好凈化措施。不按照要求辦的依法作出嚴懲,罰到生產企業嚴格遵守規定為止。監管部門可在工廠里安裝監控設備,隨時監督污染物排放
對於農業污染,主要是減少水土流失,嚴格控制地下水的開采。相關部門要控制農葯殘渣的排放,不要讓農葯隨意流入水源里。
對於生活垃圾污染,主要是控制廚房、洗滌房、浴室和廁所排出的污水和生活各種垃圾的排放,特別是垃圾填埋場要遠離水源地。
適時增加污水處理廠。隨著工廠的不斷增加,污水處理廠也要增多,這樣才能有效的凈化水源,把水污染的損失降到最低。
提高環保意識。改善環境不僅要對其進行治理,更重要的是通過各方面的宣傳來增強居民的環保意識。居民的環保意識增強了。破壞環境的行為就自然減少了。可以通過講座、宣傳等形式。
不能喝的水
1、蒸鍋水
蒸鍋水就是蒸饅頭等的剩鍋水,特別是經過多次反復使用的蒸鍋水,亞硝酸鹽濃度很高。常飲這種水,或用這種水熬稀飯,會引起亞硝酸鹽中毒。水垢經常隨水進入人體,還會引起消化、神經、泌尿和造血系統病變,甚至引起早衰。
2、老化水
俗稱「死水」,也就是長時間貯存不動的水。常飲這種水,對未成年人來說,會使細胞新陳代謝明顯減慢,影響身體生長發育。中老年人則會加速衰老。
3、千滾水
千滾水就是在爐上沸騰了一夜或很長時間的水,還有電熱水器中反復煮沸的水和多次反復使用的蒸鍋水。這種水因煮得過久,水中不揮發性物質,如鈣、鎂等重金屬成分和亞硝酸鹽含量很高。久飲這種水,會引起亞硝酸鹽中毒。
4、沒燒開的水
人們飲用的自來水,都是經氯化消毒滅菌處理過的。氯處理過的水中可分離出13種有害物質,其中鹵化烴、氯仿具有致癌、致畸作用。專家指出,飲未煮沸的水,患膀胱癌、直腸癌的可能性增加21%—38%。當水溫達到100℃,有害物質會隨蒸氣蒸發而大大減少,如繼續沸騰3分鍾,則飲用安全。
5、早上水龍頭剛流出的水
有人習慣早晨起來打開水龍頭,接一杯自來水來喝,這是不對的。
停用一夜的水龍頭及水管中的自來水是靜止的,這些水及金屬管壁及水龍頭金屬腔室會產生水化反應,形成金屬污染水,並且自來水中殘留微生物也會繁殖起來,並產生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菌-軍團菌。
6、重煮開的水
如今用電熱水壺的家庭越來越多,很多人燒開的水一次喝不完,過一會兒又重復燒開。或者是把熱水瓶中的剩餘溫開水,重新燒開再飲,目的是節水、節煤(氣)、節時。這些做法都是不足取的。還有人習慣把熱水瓶中的剩餘溫開水重新燒開再飲,目的是節水、節煤、節時。但這種節約不足取。因為這樣等於喝千滾水。水燒了又燒,使水分再次蒸發,亞硝酸鹽的含量會升高,常喝這種水,亞硝酸鹽會在體內積聚,引起中毒。
⑦ 水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
水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幾點:
1、減少和消除污染源排放的廢水量。包括節約生產廢水,規定用水定額。改革生產工藝,減少廢水排放量。盡量採用重復用水及循環用水系統。控制廢水中污染物濃度,回收有用產品。處理好城市垃圾與工業廢渣;
2、全面規劃,合理布局,進行區域性綜合治理。在制定各種規劃時,對可能出現的水體污染要採取預防措施。對水體污染源進行全面規劃和綜合治理。杜絕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任意排放,規定排放標准。將同行業廢水集中處理,以減少污染源的數目,便於管理。有計劃地治理已被污染的水體;
3、加強監測管理,制定法律和控制標准。設立環境保護管理機構,協調和監督各部門和工廠保護水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條 國家對重點水污染物排放實施總量控制制度。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由國務院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在徵求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意見後,會同國務院經濟綜合宏觀調控部門報國務院批准並下達實施。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削減和控制本行政區域的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行政區域水環境質量狀況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需要,對國家重點水污染物之外的其它水污染物排放實行總量控制。對超過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指標或者未完成水環境質量改善目標的地區,省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約談該地區人民政府的主要負責人,並暫停審批新增重點水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約談情況應當向社會公開。
⑧ 解決水污染的措施
【法律分析】:通過企業的技術改造,推行清潔生產,降低單位產品用水量,一水多用,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等,都是在實踐中被證明了是行之有效的。許多單位產品耗水量大,不僅造成了水資源浪費,造成水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隨著工業布局、城市布局的調整和城市下水道管網的建設與完善,可逐步實現城市污水的集中處理。修建水庫、開采地下水、凈化海水等可緩解日益緊張的用水壓力,但修建水庫、開采地下水時要充分考慮對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第五十六條 國家支持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建設畜禽糞便、廢水的綜合利用或者無害化處理設施。畜禽養殖場、養殖小區應當保證其畜禽糞便、廢水的綜合利用或者無害化處理設施正常運轉,保證污水達標排放,防止污染水環境。畜禽散養密集區所在地縣、鄉級人民政府應當組織對畜禽糞便污水進行分戶收集、集中處理利用。
⑨ 治理水污染的措施有哪些
定期進行水體污染源調查。根據水源污染的類型進行定期調查,要實地觀察,收集排污資料,並且將污水排放口的水樣委託當地衛生防疫或環保部門進行分析,並將調查結果整理成文字材料,預測污染發展的趨勢。
2. 加強水源上游水質監測。監測項目主要選擇對水源有影響項目,可以選擇反映水的感官性狀的如濁度、色度、臭味、肉眼可見物等;反映有機物污染;反映細菌污染的微生物指標等;富營養化的加上藻類與浮游生物的監測。
3. 依法治理污染源。水源污染防治是一項關系人民身體健康的民心工程,對已影響水源水質的污染源一定要依法治理,要依據國家頒布的法律法規,緊密依靠當地政府、環保、衛生等部門有效地對污染源進行處理。
4. 減少和消除污染物排放的廢水量。首先可採用改革工藝,減少甚至不排廢水,或者降低有毒廢水的毒性。其次重復利用廢水。盡量採用重復用水及循環用水系統,使廢水排放減至最少或將生產廢水經適當處理後循環利用。
水污染,又稱水體污染,是由有害化學物質造成水的使用價值降低或喪失,污染環境的水。污水中的酸、鹼、氧化劑,以及銅、鎘、汞、砷等化合物,苯、二氯乙烷、乙二醇等有機毒物,會毒死水生生物,影響飲用水源、風景區景觀。污水中的有機物被微生物分解時消耗水中的氧,影響水生生物的生命,水中溶解氧耗盡後,有機物進行厭氧分解,產生硫化氫、硫醇等難聞氣體,使水質進一步惡化。各種污染物進入水體,其數量超過水體自凈能力的現象。水污染主要來自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常見的污染水體物質有:無機物質、無機有毒物質、有機有毒物質、需氧污染物質、植物營養素、放射性物質、油類與冷卻水以及病源微生物等。
水污染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