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科學方法優勢到底在哪裡

科學方法優勢到底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8-01 16:38:53

A. 文科相比理科的優勢在哪裡

文理科的優缺點:
1、文科與理科,在中國高考文理分科的考試制度之下,三十多年來,歷經高考的幾代人可謂是體會深刻。長期以來已經形成了這樣的成見,那就是成績好的,必定是理科成績好,一般成績不好的,才去學文科。無論是中學,還是大學,理科生瞧不起文科生,那是普遍的。因為,理科生可以讀懂文科生的教材與資料,然而文科生望理科生畏,甚至簡直是一頭霧水。
2、無論是從國家,還是個人層面,科學才是硬功夫。還有一點,就是不同的學科中,數、理、化這些理科才是真材實料,需要很高的智商,而其他文科之類,不過是用大腦記憶背誦,如果有一個好記憶力,又肯下功夫去背誦,沒有學不好的。所以,那時一談及文科,那就是背。那些學理科而不學文科的學生,最充足的一個理由也是強調自己記憶力不好,所以才來學理科的。就這樣,長期以來,理科需要推理,需要高智商,文科需要好的記憶力,這成為大家選擇文科還是選擇理科的最充足的理由。
3、中國的高中,早早地分成文科與理科,其實是對知識的嚴重割裂。是對人類知識的嚴重誤解與偏見的產物。中國傳統文化的認識論不發達,傳統哲學缺乏認識論,本體論,工具理性與方法論等等這些哲學問題的深入思考。輕視文科是一種瘋狂的理性,致命的自負現象。其實文科的研究與理工一樣,需要有清晰的概念,有嚴密的邏輯推理,有相關的論證材料,還要有豐富的想像力與創造力。從學科發展來看,文科決不是靠記憶力就可以學好的。
4、文科相對於理科工科來說,其實更難把握。因為,理工科的知識積累相對比較固定,比較豐富與完備,無論是基本原理,還是基本方法,都是相對穩定。無論誰都要充分尊重前人留下的那些概念、方法與原理。如果要創造出一個新的概念,那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必然經過反復推理、論證,特別是要通過實驗的反復驗證,才有可能成立,才會獲得同行的認可,否則,是不行的。然而,文科由於研究的對象是人類社會本身,而人類的復雜性遠非大自然現象可比。還因為人是有思想、有價值導向與感情的動物,還由於人類有不同的種族、不同的文化產物,以及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很難規定某一種就是唯一的,這一點與大自然界的規律的存在的唯一性不同。這一點構成了文科的復雜性與不確定性。其實優秀的文科研究人才要比優秀的理工人才更為難得,研究的成果也更難得到認可。
5、在西方發達國家在高中是不分文理科的。通過大量可以自由選擇的選修課,讓學生圍繞著自己的天賦與興趣來構建自己的知識結構。甚至到了大學的前兩年,也仍然不分具體的專業,而只有一個大的學科範圍,等到學生對這些不同的專業領域都有一定的了解,才來選定自己終身研究的對象。中國的學校自古至今也主要靠勤奮、刻苦與自虐來完成完全沒有樂趣的學習任務。學習的內容也主要是聖人之言,學習的方法就是記憶背誦,其痛苦程度是可想而知。這種背誦與記憶的學習方法仍然保留在中國的學校,成為學生學習,特別是文科生學習的主要方法與方式。無論什麼學科,核心概念與核心問題是不可少的。一個人要接受完整教育,就應該文理工兼通。

B. 行動研究法在學前教育科學研究中的優勢

何為行動研究法? 行動研究法是一種適合於廣大教育實際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它既是一種方法技術,也是一種新的科研理念、研究類型。行動研究是從實際工作需要中尋找課題在實際工作過程中進行研究,由實際工作者與研究者共同參與,使研究成果為實際工作者理解、掌握和應用,從而達到解決實際問題,改變社會行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行動研究(actionresearch)作為一個專業術語、一種研究類型,是20世紀40年代在美國的社會科學研究中開始出現的,50年代它被應用於教育研究之中,70年代以來越來越受到教育研究工作者的歡迎,目前,也已成為廣大教育實踐工作者從事教育研究的主要方式。(一)行動研究的基本概念 長期以來人們一向將「行動」和「研究」作為兩個不同領域的概念,「行動」即實際工作者和實踐者的實際工作和實踐活動;「研究」主要指受過專門訓練的專業工作者、學者專家對人的社會活動和社會科學的探討。「行動」和「研究」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用以說不同的人從事不同性質的活動。 在教育研究領域中,長期以來「行動」與「研究」處於分離狀態。許多教育研究者選擇課題的內容嚴重脫離了教技術實際工作的需要,他們還要將研究的「成果」推廣普及到教育實際工作中去,結果教育工作一線的教師和教育管理人員對此難以接受。而在教育工作一線的教師具有豐富的知識,他們在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事實上他們可以給教育研究工作者提供大量的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有著取之不盡的研究課題。因此,讓他們參加到教育研究中來,使他們成為自己實踐情境的研究者,提高他們的教育理論水平,有效的將研究成果運用於自己的實際工作中去。教育研究者不是作為一個權威的指導者,應該深入到教育第一線,與一線教師互相協作進行研究,承擔起解決實際問題的責任,克服以研究假設為研究出發點的缺陷。 (二)行動研究的特點 ⒈研究的目的——以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為主 ⒉研究的情境——當事人實踐工作情境 ⒊研究的主體——實踐工作者 ⒋研究的應用者——行動研究者 ⒌研究的過程——重視協同合作 ⒍問題的解決——立即應用性 ⒎結果的推論——情境特定性 ⒏研究的效益——解決問題與促發個人專業成長 ⒐研究的理論基礎——人的發展,自我反思、自我教育 ⒑研究的方法——兼用量與質方法,偏向質性研究 綜合上述,有學者把行動研究歸納為三項主要特徵:為行動而研究(research for action);在行動中學前教育科學研究活動應遵循的原則:客觀性原則、系統性原則、教育性原則和倫理性原則。①要有嚴肅的科學態度和嚴謹的工作作風;要貫徹客觀性原則,研究者應做到:②要堅持從實際出發,苦耐勞的精神。實事求是;③要遵循一些規律,要貫徹系統性原則,在研究活動中應動態性規律等等。如整體性規律、有序性規律、( ①研究活動不能給兒童身心發展造成消極3)要貫徹教育性原則,應注意以下幾點:影響;慮研究對象的年齡特徵;②研究活動的設計和實施要盡可能考不打亂學前教育機構正常的教育活動。③研究活動應盡量( 下要求:4)要貫徹倫理性原則,研究者應落實以不給被試者造成不恰當的壓力;①尊重受試者的權利;②研究活動釋研究材料或研究結果。

C. 實驗方法的優點主要表現為哪些方面

實驗方法是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它有如下的特點和優點:
1.實驗者總是帶著特定目的去進行實驗的。
2.實驗者設置的實驗安排為他的觀察創造了最好的條件。
3.實驗者設定了明確的實驗條件,別人就可以重復實驗,對他的結果進行獨立的檢驗。
4.實驗者可以控制一切條件,使之恆定,只改變某一條件,看實驗結果是否就是這個條件引起的。
簡單地說:實驗方法可以「產生」新的現象,這些現象是在自然狀態下觀察不到的。
實驗方法可以發現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
實驗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

D. 泰勒的科學管理理論的指導思想、內容以及優缺點分別是什麼

泰羅的科學管理的指導思想

科學管理的核心是要求管理人員和工人雙方鄲行重大的精神變革。

主要內容:如何提高勞動效率。

優點:

① 在歷史上第一次使管理從經驗上升為科學。

② 講求效率的優化思想和調查研究的科學方法。

缺點:

① 泰勒對工人的看法是錯誤的。

② 「泰勒制」僅解決了個別具體工作的作業效率問題,而沒有解決企業作為一個整體如何

經營和管理的問題。

E. 原代培養在生命科學研究中有什麼應用其優勢是什麼

原代培養(primary culture)又名初代培養,是從供體取得組織細胞後的首次培養。其特點是細胞或組織剛離開機體,生物性狀尚未發生很大的改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們在體內的狀態,表現出原組織或細胞的特性。對於葯物實驗研究,原代培養是一種很好的實驗技術。由於原代培養的組織含有多種細胞成分,即使生長出同一種類型的細胞,細胞間也存在很大差異。如果供體不同,即使組織的類型、部位相同,個體差別也可以在細胞上反映出來。因此原代培養細胞的部分生物學特徵尚不夠穩定,在進行較為嚴格的對比性實驗研究時,還需先對細胞進行短期傳代。近年來,原代培養技術已被廣泛應用於中醫葯研究尤其是中葯研究之中。1 原代培養技術1.1 組織塊培養法 組織塊培養法即將組織剪切成小塊後接種於培養瓶,簡便易行且成功率較高。但由於反復剪切和接種過程對組織塊易造成損傷,因此並不是每個小塊都能長出細胞。此法適於細胞數量較少的原代培養,如牙髓細胞培養等。1.2 消化培養法 用酶制劑(最常用的是胰蛋白酶)處理組織塊,除去細胞間質,使細胞相互分離形成單細胞懸液,大多形成單層細胞生長方式。本法的優點在於單層細胞更易攝取營養及排出代謝產物,因此生長較快。但操作不慎易於造成污染,且消化處理須恰到好處,否則會對細胞產生一定的損傷。隨著實驗技術水平的提高,目前此方法已被較多地應用於研究之中[1]。2 原代培養技術在中醫葯研究中的應用 綜合近十年來的文獻報道,體細胞、血細胞和腫瘤細胞的原代培養技術較為成熟,已被應用於中醫葯的研究之中,尤其是肝細胞和神經細胞的原代培養,其應用更為廣泛。2.1 用於中葯葯理學研究 中葯葯理學研究是目前應用原代培養技術最廣泛的領域,被稱為中葯的生物學效應研究,用以了解中葯的細胞葯理與毒理作用。與體內整體實驗相比,體外實驗具有簡便迅速、條件易控制、葯理靶點與環節較為清楚等優點。2.1.1 用於葯效學研究 利用原代培養技術研究中葯有效成分和復方的作用效果和機制,是從分子水平研究葯效的重要手段。 朱陵群等[2]研究發現:原代培養的大鼠海馬神經細胞缺氧、缺糖5 h後再給氧,可誘導神經細胞凋亡和細胞壞死,並顯著增加細胞內Ca2+濃度和乳酸脫氫酶的釋放,且隨再給氧時間的延長而增加;三七總皂苷能降低神經細胞凋亡及壞死的百分率,降低細胞內Ca2+濃度,減少乳酸脫氫酶的釋放,且其作用隨劑量增加而增強。Shih等[3]發現,川芎提取物川芎嗪可以保護原代培養的大鼠海馬神經元線粒體,減少自由基的產生並幫助清除自由基,從而對紅藻氨酸所致的細胞損傷起到保護作用。劉曉玲等[4]原代培養大鼠滑膜細胞,發現青藤鹼可以通過抑制滑膜細胞惡性增殖及白細胞介素6 mRNA基因的表達來阻斷滑膜炎的進程。林愛華等[5]報道,粉防己鹼可以明顯抑制氣道平滑肌細胞的增殖活性。粉防己鹼對組胺激發的[Ca2+] i升高表現出明顯的抑制效應,推測粉防己鹼抑制培養的氣道平滑肌細胞增殖活性的作用可能是通過阻斷細胞膜Ca2+通道而降低[Ca2+] i實現的。Bickmeyer等[6]研究報道,粉防己鹼可以阻滯原代培養的牛嗜鉻細胞電壓依賴式鈣離子通道,促進兒茶酚胺釋放,增加細胞內鈣離子的水平。崔雲華等[7]原代培養大鼠肝星狀細胞,發現丹參酸乙可降低活化的以及經丙二醛刺激後的肝星狀細胞內的氧化程度、抑制增殖細胞核抗原的表達量,在抗氧化和抗增殖作用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的聯系。Li等[8]原代培養中腦神經元及神經膠質細胞,發現雷公藤提取物雷公藤內酯可以對抗脂多糖所致的多巴胺吸收減少和細胞中酪氨酸羥化酶免疫活性的丟失、抑制小神經膠質細胞的活動和腫瘤壞死因子α及一氧化氮的過度生成。雷公藤內酯還可保護脂多糖所致的多巴胺能神經元的損傷,其機制可能是抑制小神經膠質細胞的活動。Kamei等[9]採用原代培養技術培養大鼠脂肪細胞和心肌細胞,首次證實中葯提取物紫草素在體外實驗中具有胰島素樣作用。Hsu等[10]採用原代培養技術培養嗜中性粒細胞,發現靈芝多糖可促進嗜中性粒細胞的移動,增強蛋白激酶C、絲裂酶原激活蛋白激酶和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從而增強嗜中性粒細胞的趨化性和吞噬作用。Wang等[11]報道,從白術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蒼術酮對原代培養的人白血病單核細胞有一定的細胞毒性。 萬文成等[12]發現清開靈能減少谷氨酸所致的原代培養大鼠大腦皮層神經細胞內乳酸脫氫酶的漏出量、減輕細胞的形態學改變,表明清開靈能夠對抗谷氨酸介導的興奮性毒性,對培養的大鼠皮層腦細胞具有保護作用。李彧等[13]原代培養大鼠系膜細胞,經脂多糖刺激10 h後,核轉錄因子-κB的活性達到最高峰,且最高熒光強度位於細胞核內;大劑量溫脾湯葯物血清可明顯抑制核轉錄因子-κB的活性;大劑量葯物血清能明顯抑制核轉錄因子-κB抑制劑IκB的降解。李彤等[14]採用血清葯理學方法及原代培養心肌細胞技術,發現在通脈湯含葯血清干預下,缺氧心肌細胞游離鈣離子的濃度明顯下降,同時細胞膜L型鈣離子通道的表達在缺氧條件下亦明顯下降,表明通脈湯可以減輕缺氧心肌細胞鈣的超負荷。尤紅等[15]的實驗結果顯示,一定濃度的復方861(由丹參、黃芪等十味中葯組成)可以促進體外分離培養的大鼠肝細胞DNA的合成,對肝細胞的凋亡則無明顯影響。張斌等[16]觀察抗纖復方對大鼠纖維化肝原代培養貯脂細胞自分泌的影響,結果表明抗纖復方葯物血清能明顯抑制貯脂細胞產生轉化生長因子β1,阻斷肝纖維化時貯脂細胞的自分泌。Imanishi等[17]採用原代培養技術培養肝星狀細胞,並用硫代乙醯胺造成肝纖維化模型。結果表明,茵陳蒿湯主要是通過抑制血小板源生長因子b受體的磷酸化及下行信號傳導通路來抑制DNA的合成與轉錄,可能是茵陳蒿湯治療肝纖維化的機制。Zhang等[18]原代培養胎鼠皮層神經細胞,用谷氨酸鹽造成細胞損傷,使細胞中膽鹼酯酶和鏈親合素標記的過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乳酸脫氫酶釋放增加。加入清腦益智方葯物血清後,上述酶的活性可恢復至正常水平,一氧化氮的生成及細胞凋亡亦受到抑制。2.1.2 用於方劑配伍機制的研究 劉成海等[19]將扶正化瘀319方進行拆方,各自製備葯物血清並作用於原代培養肝細胞。結果顯示,各葯物血清對細胞形態無明顯影響,對肝細胞白蛋白分泌及其前白蛋白原mRNA表達則有不同程度的促進作用,其中尤以扶正化瘀319方全方的作用最為顯著。2.2 用於針灸學研究 梁希彬等[20]觀察電針後大鼠中腦腹側部粗提液對體外培養多巴胺能神經元表達數目、神經元胞體直徑及神經突起長度的影響。實驗證實,電針後大鼠中腦腹側部粗提液能夠促進多巴胺能神經元胞體的發育和突起的生長,但對多巴胺能神經元表達數目則無明顯影響。2.3 用於中醫證候本質的研究 陳雲波等[21]採用血瘀證兔模型血管內皮細胞直接培養以及血瘀證兔模型血清培養血管內皮細胞兩種方法,建立血瘀證細胞損傷模型。原代培養的血管內皮細胞出現了病理性損傷及內分泌功能的改變。此外,模型組原代細胞培養液中一氧化氮的含量比對照組明顯減少,而內皮素含量則有上升趨勢。證明實驗建立的細胞損傷模型從功能和結構上能反映血瘀證整體動物模型及部分臨床病人的病理特徵,可用於血瘀證實質和活血化瘀作用機制的研究。3 原代培養技術應用於中醫葯研究存在的問題及前景3.1 加強相關的基礎研究 原代培養經首次傳代成功即成細胞系,通過選擇法或克隆形成法從原代培養物或細胞系中獲得的具有特殊性質或標志的培養物稱為細胞株。各種已被命名和經過細胞生物學鑒定的細胞系或細胞株,都是一些形態比較均一、生長增殖比較穩定、生物性狀較為明確的細胞群。細胞系分裂繁殖過程中形成單層有利於培養,細胞亦可凍存,以備以後的培養。一般來說,細胞系優於原代培養。細胞系在中醫葯研究中已被廣泛應用,如各種腫瘤細胞、肝星狀細胞系、巨嗜細胞系、經乙肝病毒基因轉染的肝細胞等,主要用於中葯的葯效學研究。但畢竟還有許多細胞尚無法獲得細胞系(株),尤其在現階段的中國,穩定的細胞系、細胞株不易獲得,原代培養細胞至少提供了體外細胞水平實驗的工具。因此,須加強細胞培養的基礎研究,將更多的細胞系(株)應用於中醫葯研究領域,使中醫葯研究在細胞水平上有所提高。 目前,國內外已有許多取材於人的細胞培養研究,其細胞多取材於器官捐獻者。國內在此方面的研究工作開展較少,在中醫葯領域中的研究才剛剛開始。由於存在倫理學等方面因素的制約,其應用范圍仍然較窄,目前主要用於一些比較容易獲得的細胞,如子宮內膜細胞、人牙髓細胞、角質細胞(來源於手術切除的包皮)、血細胞及血管內皮細胞(來源於臍帶)等,還有一些來源於手術切除的細胞,如腫瘤細胞及腹主動脈瘤血管平滑肌細胞等。 細胞培養技術研究中葯時的一個關鍵技術是中葯的給葯方法,關於這方面的基礎研究正日益受到重視。目前在中葯葯效學研究中主要存在兩種給葯方式:(1)直接添加法。將中葯復方以水煎醇提等方法進行粗提,直接添加於培養體系,或將粗提物冷凍乾燥,再用培養液稀釋後添加於培養體系。該方法簡便,但易受制劑的雜質、pH值、滲透壓、電解質等因素影響。國內外相關研究中已有使用中葯有效成分進行直接添加的實驗報道。(2)間接添加法(血清葯理學方法)。給予動物復方灌胃給葯,收集服葯後的動物血清,將含葯血清添加於培養細胞。該法避免了體外用葯的一些干擾因素,但起步較晚,尚有待進一步完善。3.2 用於中醫理論的研究 細胞培養技術在中醫葯研究中主要用於中葯尤其是葯效學的研究,並已取得不少成果。迄今為止,研究目的多限於驗證臨床有效復方或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機制,但這顯然是不夠的。應充分發揮體外實驗的優勢,深入研究中葯復方在組方、劑量、辨證論治上的奧妙,進而推陳出新,給臨床以啟示或指導[22],這對於開發中葯、推進中醫葯走向世界有重要意義。 此外,運用細胞培養技術闡明中醫理論的實質亦是值得探索的領域。如吳正正等[23]提出中醫「證」(虛證和部分實證)的本質是細胞內基因誘生性表達的細胞因子。中醫「證」發生的分子機制是由於細胞因子網路自穩態平衡破壞的結果。陰虛證的本質可能是由於白細胞介素1和腫瘤壞死因子基因表達增強、生物學活性相對升高,引起細胞因子網路自穩態平衡失調的結果。現已有一些研究證候實質的實驗,如血瘀證血管內皮細胞病理模型的建立及其相關研究。鄭愛華等[24]探討了肝鬱證、脾虛證模型動物干擾素γ及白細胞介素4 mRNA表達的變化。由於傳統中醫理論比較重視整體而忽視微觀的原因,因而從細胞、分子水平來研究中醫基礎理論的工作目前還相對較少,利用細胞培養技術深入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可以促進中醫基礎理論研究的進一步發展。

F. 科學實驗與日常觀察+感官觀察相比有什麼優勢

摘要 1、方式不同:

G. 蓋洛普的「優勢理論」具體內容是什麼

這一理論認為,把個人、企業定位圍繞獨特優勢來進行是最有效的,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揚長避短。這個工具,它將會問人們180個問題,用三到四個主題來幫助被測試者來識別他們的優勢。

比如,你認為「你是一個有競爭力的人嗎「?「你雖敗猶榮嗎」?「你適合當一個領導者嗎「?等等,在問這些問題時,同時希望回答時提供一些具體的例子,而不止「是』或『不是』的答案,以確保答案的准確性。

具體內容:

1、我知道對我的工作要求嗎?

2、我有做好我的工作所需要的材料和設備嗎?

3、在工作中,我每天都有機會做我最擅長做的事嗎?

4、在過去的六天里,我因工作出色而受到表揚嗎?

5、我覺得我的主管或同事關心我的個人情況嗎?

6、工作單位有人鼓勵我的發展嗎?

7、在工作中,我覺得我的意見受到重視嗎?

8、公司的使命目標使我覺得我的工作重要嗎?

9、我的同事們致力於高質量的工作嗎?

10、我在工作單位有一個最要好的朋友嗎?

11、在過去的六個月內,工作單位有人和我談及我的進步嗎?

12、過去一年裡,我在工作中有機會學習和成長嗎?

(7)科學方法優勢到底在哪裡擴展閱讀:

蓋洛普認為,對內沒有測量就沒有管理,因為你不知道員工怎麼敬業、客戶怎麼忠誠。蓋洛普擁有員工自我評測忠誠度和敬業的指標體系,Q12就是員工敬業度和參與度的測量標准。

蓋洛普還認為,要想把人管好,首先要把人看好,把人用對。給他創造環境,發揮他的優勢,這是管人的根本。用中國的話來說使每個員工產生「主人翁責任感」--蓋洛普稱作敬業度,作為自己所在單位的一分子,產生一種歸屬感。

蓋洛普公司發明的Q12方法在國際大企業中引起了很大反響,其主旨是通過詢問企業員工12個問題來測試員工的滿意度,並幫助企業尋找最能乾的部門經理和最差的部門經理。

蓋洛普在用Q12方法為其他公司提供咨詢時,這套方法早已在蓋洛普公司得到檢驗。所有蓋洛普員工,每年要接受兩次Q12檢驗,經理們還會與員工進行很多交流,來確保公司隊伍的優秀和尋找優秀的部門經理。

閱讀全文

與科學方法優勢到底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原中歸納的方法有什麼局限性 瀏覽:508
燈具遙控安裝方法 瀏覽:984
在家地震預警有哪些方法論 瀏覽:398
氣缸圓柱度的檢測方法 瀏覽:214
東風制動燈故障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309
簡諧運動研究方法 瀏覽:123
幼兒異物吸入的搶救方法有哪些 瀏覽:210
開衫毛衣尺寸的經典計算方法 瀏覽:356
廣電有線連接方法 瀏覽:826
局解血管的檢查常用方法 瀏覽:987
瑜伽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833
寫出五種植物的傳播方法 瀏覽:97
治療脾氣差的最佳方法 瀏覽:814
花卉滿天星的種植方法 瀏覽:966
風控未通檢測方法 瀏覽:767
根管治療術的步驟和方法 瀏覽:180
去腳臭的簡單的方法 瀏覽:934
二年級語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瀏覽:68
學前教育研究方法課題 瀏覽:866
瑜伽胳膊鍛煉方法 瀏覽: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