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地理試卷評講的方法與步驟

地理試卷評講的方法與步驟

發布時間:2022-08-01 09:50:41

A. 如何講評試卷最有效

作為教師都知道,試卷講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上好試題評講課對提高復習效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對學生已學知識起著矯正、鞏固、充實、完善和深化的重要作用。通過講評可使學生和教師明確在學與教中存在的問題和今後努力的方向,但在實際中很多教師從思想上不夠重視,方法上不夠恰當,效果上不夠有效。

然而,實際教學中試卷講評往往從試卷第一題開始一講到底,形成教師講,學生聽,形式單一的講評方式。這樣做容易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未能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作用。那麼怎樣才能取得好的講評效果呢?從環節上來講應該是「剖析試題,確定重點;引導學生,搞好自查;課堂突破,實現目標」三個環節,從方法上講應該堅持「有考有批,有批有析,有析有評,有評有固」的原則。

一、做到心中有數。試卷講評前,教師要對整個試卷了如指掌。講評之前應做好有關數據統計,包括全班的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率、優秀率、各分數段人數、各題得分率。如有其它參考班級還應了解對應的數據,以確定本班成績在整個年級的狀況,各人所處的位置。

只要是具有階段性(或者專題性)的試題練習(考試)教師必須進行批閱,以便掌握學生做題的情況。批閱試題可以根據練習(考試)的情況採取多種靈活的方式,能全批的則全批,不能全批則取樣抽查,取樣時要把各層次的學生都抽取,以便較准確、全面地反映學生的共性問題。不論採用何種方式教師必須親自批閱,以便為分析試題提供可靠的第一手信息,為確定課堂目標打下基礎。

二、做到有評有析。這一環節是關鍵的一環,就是要把通過分析學生答題情況而確定的評講目標在課堂上實現。其要求在上面已經敘述,在此不再重復。要強調的是教師要發揮自己的教學特色,因為評講課普遍容量大,課堂氣氛往往很沉悶,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設計上下功夫,使課堂充滿激情,充滿變化,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成就感,積極主動解決問題。另外,要處理好解決學生共性問題和個性問題的關系,對於一些學生的個性問題教師要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在課堂上無法處理的,在課下採取單獨處理,或者採取生生互動等方式解決。不論什麼方式必須達到每個學生的問題都得到解決,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為學生樹立信心。要杜絕把評講課的目標簡單的確定為完成講解試題的「任務型」課堂,樹立以提高學生復習實效性為目標的課堂理念。

三、做好反思與總結。在試卷講評後不能以題目講完為結束,教師應利用學生的思維慣性,引導學生做進一步的反思和探索,以獲得更好的效果。對重點題讓學生通過再做同類題掌握;繼續通過改錯本等方式加強講完題後的總結;將試卷上的某些題目改造後留下給學生再思考,以培養學生思維發散能力,可進一步擴大講評的效果。

B. 地理答題方法與答題模式

☆如何描述地形特徵:
1.地形類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
2.地勢起伏狀況
3.(多種地形條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剖面圖中)重要地形剖面特徵☆影響氣溫的因素:
1.緯度(決定因素):影響太陽高度、晝長、太陽輻射量、氣溫日較差,年較差(低緯度地區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高緯度地區)
2.地形(高度、地勢):陰坡、陽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熱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對冬季風阻擋,同緯度山地比平原日較差、年較差小等)
3.海陸位置:海洋性強弱引起氣溫年較差變化
4.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5.天氣狀況(雲雨多的地方氣溫日、年較差小於雲雨少的地方)
6.下墊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氣溫低);綠地氣溫日、年較差小於裸地
7.人類活動:熱島效應、溫室效應等☆影響降水的因素:
1.氣候:大氣環流(氣壓帶、風帶、季風)
2.地形:迎風坡、背風坡
3.地勢(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達最大值
4.海陸位置(距海遠近)
5.洋流(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
6.下墊面:湖泊、河流、植被覆蓋狀況
7.人類活動;改變下墊面影響降水☆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徵:
1.流量:大小、季節變化、有無斷流(取決於降水特徵、雨水補給、河流面積大小)
2.含沙量:取決於流域的植被狀況
3.結冰期:有無、長短
4.水位:高低、變化特徵(取決於河流補給類型、水利工程、湖泊調蓄作用)
5.水能:與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氣候(降水量的多少,徑流量的大小,蒸發量的大小)有關☆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徵:
1.長度
2.流向
3.流域面積大小
4.落差大小(水能)
5.河道曲直情況
6.支流多少
7.河流支流排列形狀(扇形、樹枝狀)☆影響太陽輻射的因素:
1.緯度(決定正午太陽高度、晝長)
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eg.我國青藏高原>
3.天氣狀況(晴天多,太陽輻射豐富)<eg.我國西北地區>
4.空氣密度☆影響雪線高低的因素:
1.降水(當地氣候特徵情況;迎風坡降水多,雪線低)<eg.喜瑪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線低>
2.氣溫(陽坡雪線高於陰坡;不同緯度的溫度變化、0℃等溫線的海拔的高低)☆影響山地垂直帶譜的因素:
1緯度:.山地所處的緯度越高,帶譜越簡單
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帶譜可能越復雜
3.熱量(即陽坡、陰坡):影響同一帶譜的海拔高度☆影響城市的區位因素:
「自然因素」
1.地形(a. 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於農耕,有利於交通聯系,節約建設投資,人口集中;b.熱帶地區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區城市分布在河谷、開闊的低地)
2.氣候(中低緯地區溫暖,沿海地區濕潤)
3.河流(供水、運輸功能)4.資源條件
「社會經濟因素」
1.交通條件
2.政治因素
3.軍事因素
4.宗教因素
5.科技因素
6.旅遊因素☆商業中心、商業網點形成的區位因素:
1.便利的交通條件(設立原則:交通最優<環路或市區邊緣,公路沿線>)
2.較強的商品生產能力、穩定的商品來源
3.廣闊的市場或經濟腹地(設立原則:市場最優)☆交通運輸線路的選線原則:
「自然方面」
1.地形(a.平坦:對選擇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開山、築洞、架橋,工程難度大,若沿等高線延伸,延長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運)
2.地質(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滲漏;b.地質不穩定:加固地基、避開斷層)
3.氣候(a.公路、鐵路:防暴雨、洪澇、凍土、泥石流;b.水運、航空:防大霧、大風)
4.土地(少佔耕地,尤其是良田)
「社會經濟方面」
1.人口(盡量多地通過居民點、鐵路車站、碼頭等,使更多人受益。<適用於:地方公路>)
2.里程和運營時間(盡量修築橋梁、隧道,縮短里程,以節省運營時間;適當照顧沿線重要經濟點。<適用於:國道>)
3.其他(盡量遠離重要文物古跡、注意生態環境保護)☆交通線路修築的積極意義:
1.完善了當地的交通網路,使交通便利通達
2.加快了物資流通,促進當地經濟發展
3.政治:鞏固國防、保持穩定、促進區域繁榮☆工業區位因素分析:
1.地理位置
2.資源因素:原料、燃料
3.農業因素
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網路的通達度):便於物資、人員、信息交流
5.市場因素
6.科技因素
7.勞動力因素:勞動力價格、素質
8.歷史因素
9.政策因素:國家、地區政策扶持
10*.軍事因素:國防安全需要
11*.個人因素:個人偏好情感 <eg.歸國華僑投資辦廠>☆工業區經濟綜合整治措施:
1.調整工業布局,發展新興工業及第三產業,改造傳統產業,保證各業平衡發展,促進經濟結構多樣化
2.因地制宜,合理開發各類資源
3.消除污染,整治美化環境;搞好區域規劃,加強生態建設
4.發展交通,完善交通網路
5.發展科技,提高生產水平,繁榮經濟☆農業區位因素分析:
「自然因素」
1.土地:地形、土壤
2.氣候:光照、熱量、降水、晝夜溫差
3.水源(灌溉水源):
「社會經濟因素」
1.市場:
2. 交通:
3.國家政策
4.勞動力
5.科技:農產品保鮮、冷藏等技術的發展
6.工業基礎☆港口建設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決定港口位置)」
1.水域條件:港闊水深(等深線密集,有利於停泊靠岸避風)
2.築港條件:陸地地質穩定、地形平坦、坡度適當(有利於安排建築用地、港口設備)
「社會經濟條件(影響港口興衰)」
1.經濟腹地條件:經濟腹地是否廣闊、客貨流量大小、腹地經濟性質(經濟腹地的廣闊與否影響著客貨流量;客貨流量影響著港口的興衰;腹地經濟性質決定港口性質<綜合港、專業港等>)
2.城市依託(交通便利;為港口提供人力物力財力的支持)
3.政策條件:對外開放地區建成自由貿易港☆評價河流的航運價值:
「自然條件」
1.地形:平坦,流經平原,水流平緩
2.氣候:降水豐富均勻,河流流量大,季節變化小, 冰期短
3.河道:寬闊平直,水深「社會經濟條件」流域內人口多,經濟發達,聯系密集,運輸量大☆河流的治理原則、措施:
※治理原則:上游:調洪中游:分洪、蓄洪:下游:泄洪、束水
※治理措施上游:修水庫、植樹造林中游:修水庫,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開挖河道☆河流洪澇災害的成因:
「自然原因」
1.水系特徵(a.流域廣,支流多;b.含沙量大;c.平原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
2.水文特徵 (a.流經濕潤地區,降水豐沛;b.幹流汛期長,水量大。)3.氣候特徵(該年份氣候異常,流域內普降暴雨,造成洪水泛濫。)
「人為原因」
1.植被破壞(a.過度砍伐,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加劇,造成流域涵養水源、調節徑流、削峰補枯能力降低;b.泥沙入江、淤積抬高河床,使河道的泄洪能力降低。)
2.圍湖造田(泥沙淤積導致湖泊萎縮,湖泊調蓄洪峰能力下降。)☆某地區缺水原因的分析與解決措施:
※原因
「自然原因」
1.氣候:降水較少或不充沛、蒸發量大、季節分配不均
2.河流:地表徑流量較少
「人為原因」
1.用水量大:人口稠密、工農業發達
2.利用不合理:利用率低、污染浪費嚴重
※解決措施
1.開源:跨流域調水、修建水庫、沿海地區的海水淡化,以提高供水能力
2.節流:減少水污染、減少浪費、提高工農業水資源利用率、限制高耗能水工業發展、發展節水農業(如:噴灌滴灌)、制定法律法規,提高人們節水意識、實行水價調節☆影響水庫壩址選擇因素:
1.壩址在河流、峽谷處或盆地、窪地的出口(口袋形區域有利於建壩:工程量小,造價低,庫區容量大)
2. 選擇地質條件好的地方,避開喀斯特地貌、斷層
3.氣候水文條件:保證水量充足
4.考慮修建水庫是否需要移民,佔地搬遷情況,盡量減少淹沒居民點☆水庫的作用:
1.調節氣候,改善生態環境
2.有利於發展水產養殖業
3.有利於發展旅遊業
4.具有防洪作用
5.具有發電價值
6.具有灌溉功能
7.提高航運價值☆鹽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氣候:氣溫高、降水少、多風、日照強:有利於蒸發
2.地形:面積廣闊的平坦海灘、淤泥質海岸☆漁場形成的區位條件:
1.地形:面積廣闊的大陸架(陽光直射、光合作用強、餌料豐富)
2.溫帶海域:氣溫變化大、海水上泛
3.河口處:河流帶來豐富的營養鹽類
4.洋流:(交匯流或上升流)海水上泛,帶來海底營養鹽類,餌料豐富☆衛星發射基地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
2.緯度:地球自轉的線速度
3.地勢:平坦開闊
「人文條件」
1.人口:單位面積人口密度低,地廣人稀
2.交通:交通便利
3.軍事:符合國防安全需要☆隧道的選址條件:
1.要選擇在背斜處(a.背斜岩層向上拱起,地下水向兩側滲流,不容易發生滲漏問題;b.背斜為穹形構造,不易塌方。)☆汽車站選址的區位條件:
1.路況:周圍道路寬闊
2.與市內外交通聯系
3.工程量大小☆航空港選址的區位條件:
「自然條件」
1.地形: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
2.地質:有良好的地質條件
3.氣候:少雲霧。
「社會經濟條件」
1.交通條件:與市內有便利的交通聯系。
2.經濟:建在經濟發達的地區。☆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方向:
1.注重生態環境建設:加大綠化,有計劃退耕還林還草,改善生態環境
2.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
3.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多種農村經濟(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商品農業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農民收入。

C. 中試卷講評課的有效教學方法哪些

1、目標明確原則。講課(題)首先有一個「為什麼」講的問題,這就要求教師對講課(題)的內在意圖要清楚,明確目標應當是備課(選題)時首先要斟酌的問題,它既是一節課(題)的起點,又是一節課(題)的歸宿;它是一節課要努力的方向,是講好課(題)的前提和保證。講評課有其特殊性,目標也要明確(這是一般教師不以為然的問題)。講評課的教學目標應由教師根據總的教學目標和學生試卷上暴露出的問題(知識、能力、非智力因素等諸方面),有的放矢的確定。
落實這一原則,要求教師做好課前的精心准備,認真閱卷評分,做好成績統計分析。統計好平均分、合格率、優分率、低分率,各分數段的人數的分布情況,統計好每題的得分率、每題的解答情況(包括獨特的解法、典型的錯誤)等。最好課前將試卷發給學生,了解學生對試卷講評的要求,做好問卷調查和調查情況統計分析,掌握第一手資料。
2、重點突出原則。講課(題)還有一個「講什麼」的問題,講課(題)必須講在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上,要具有導向性,要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調查發現有些講評課學生收獲不大,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師不分輕重,面面俱到(結果是面面不到),把學生當三歲的小孩看待。其實試卷上大多數題目學生可自行解決,甚至有些問題學生剛考好就已發現並已經解決了,你講評時再眉毛鬍子一把抓,學生自然會厭煩,覺得浪費時間。
當然,「突出重點」並非只講重點,只是一節課(題)所涉及的內容可能很多,教師應根據課前調查精心備課,將上課的主要精力、時間集中到學生中存在問題最突出、最主要和最想知道的重點內容上來,為學生解惑、釋疑,引導探究。
3、針對性原則。講評課的教學內容要根據學生測試情況來確定,應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以提高講評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要找准學生答題出現失誤的「關節」點,透徹分析、解疑糾錯,防止類似錯誤的再次發生。這就要求教師備課前多了解學生對錯的題是怎樣思考的,多問幾個「為什麼學生會在這道題(這類問題)上出錯?」找出學生在理解基本概念和原理規律上存在的問題,在思維方式、方法上存在的缺陷,這樣講評時才會擊中要害。
另外,對學生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問題要找得准,敲得狠,注意集體引導和個別輔導相結合,使學生形成嚴謹的學風。
4、情感激勵原則。「老師經常斥責我們『這個問題都講過好幾遍了,為什麼又錯了。再笨這個問題也應該會。如果我再講十幾遍,你還是做不來。』」
(1)欣賞性。教師應學會欣賞學生。講評課開始時對成績好、進步快的學生提出表揚,鼓勵其再接再厲,再創佳績。講評過程中,對學生的答卷優點應大加推崇。如卷面整潔、解題規范;思路清晰、思維敏捷;解法有獨到之處、有創造性等。要善於點燃學生智慧的火花,激發其內在的更大潛能。講題時可將試卷中出現的好的解題思路、方法用投影表示於課堂,也可由學生上台講解。講評後可將特別優秀的答卷加上點評張貼在「學習園地」,供全班同學效仿、借鑒。
(2)鼓勵性。對成績暫時落後的學生要能和他們一起尋找原因,鼓勵其克服困難,奮起直追。要善於挖掘他們答卷中的閃光點,肯定其進步。要讓他們也能在贊揚聲中獲得滿足和愉悅。對他們的錯誤解法要指出其合理成分並和他們一起研究怎樣做就可以修正為正確答案,增強其信心,激發其興趣,消除其壓抑感,增添其成功感。
總之,講評課要以贊揚、肯定為主基調,切忌出現「這道題我都講過好幾遍了,你們怎麼還不會?」等無能的語言,切忌挖苦、訓斥、侮辱學生人格,應讓學生達到「勝不驕、敗不餒」的境界。
5、主體性原則。 「主體參與」是現代教學論的核心要素。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在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中小學生「精神世界尤為重要。」學生的學習過程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其主體是學生,教學效果要體現在學生身上,只有通過學生的自身操作和實踐才是最有效的。
調查結果發現「對一個較難的問題,學生最希望的形式是教師把問題擺出來,讓他們自己獨立思考或通過同學間的相互討論而獲得解決好。因為這樣做印象會更深刻,不易忘記。」因此,講評課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切忌教師一言堂,教師的作用在於組織、引導、點撥。要設計帶有啟發性、探索性、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回答、板演,或設計為理解題意的小實驗讓學生操作,促進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究、大膽假設猜測、凝練觀點、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敢想、敢說、敢做、敢於標新立異的人格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講評課的主人。讓學生在動腦、動口、動手的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智力、培養能力。
6、歸類分析原則。
教師在講評課時不能只是按照題號順序講評,而是要善於引導學生對試卷上涉及到的物理情景進行分析歸類,讓學生對考卷上的同一類問題有一個整體感。這樣有利於學生的總結提高。具體可

D. 試卷講評課的五個環節是什麼

試卷講評課的五個環節如下:

1.精心准備環節認真評閱試卷,制定科學合理的評分標准,嚴格按標准給分、扣分並做好以下幾項:

⑴對學生得失分情況進行統計、匯總,確定講評重點。

⑵統計選擇題和填空題全班錯誤人數及錯誤類型。對典型的、帶有傾向性的錯誤應特別關注,如一道選擇題全班有較多的同學選擇同一個錯誤的答案,則應予以重點分析。

⑶統計各題的平均分,以此衡量全班對此類題的掌握情況。一般的,若全班平均得分低於此題滿分的60%,則說明此種類型的問題是學生的薄弱環節,應予重點講評。

2.概述測試成績環節講評課開始,首先用幾分鍾時間概述測試後成績情況:

⑴簡述測試的優分率、良好比率。

⑵表揚達到優分的同學,最高分獲得的同學,特別是多表揚進步幅度達的中下生。切忌責難、譏笑成績差的學生。應多熱情鼓勵幫助他們,可通過一些進步快的同學為實例,教育他們不要泄氣,要奮力直追。

3.講解試題環節。

總要求:運用獨學、對學、群學,試卷錯誤讓學生「改」;解題過程讓學生「析」,思路、解法讓學「講」,變式題目讓學生「練」。重點講評若干問題。講評切忌平鋪直敘,更不能成為簡單的對答案和說答案,應做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重視審題環節,加強思路分析,講究對症下葯」。

4.課堂小結環節。

許多教師因講評試題較多,常感時間不夠,總是匆匆忙忙下課,忽視課堂小結,這是課堂一忌。講評課上,教師必須進行回顧小結,概括本節課主要內容,歸納解題方法,並強調注意問題。

5.鞏固、反饋環節。

一堂講評課的結束,並不是試卷評講的終結,教師應利用學生的思維,擴大「戰果」——要求學生當堂完成(或課後完成)如下工作:

⑴在專用《錯題集》上訂正錯題,訂正不能滿足於寫一個正確答案或寫出一種正確解答就了事。

⑵整理一題多解,充分體會、內化。

⑶作出得失分統計分析,定出下次目標。

⑷完成教師布置的針對訓練題。

E. 如何講地理試卷分析課

地理還是偏文科的學科,應該主要以知識點為主,而解題方法並沒有很強的技巧性。所以分析地理試卷主要是將試卷中的題目與課本上的知識點聯系起來,將知識點作為重點讓學生牢記!

F. 如何上好試卷講評

課 高考之前的寶貴時間里,各種考試也多了起來,考試之後的試卷講評如何才能讓學生獲得最大收獲呢?什麼樣的講評課才是高效而務實的呢? 對教師來講,至少要體現出四個層次。 首先是講答案,為學生提供標准答案和參考答案,許多學科的題目設計中都有半開放性的答案,教師要特別把握好這一部分答案的給法; 其次是要講出解題思路,對於同一類型的題目,要形成較為規范的信息獲取、分析歸納的方法; 第三是要適當的講解命題思路,要讓大部分學生感覺到這道題的考查的能力目標是什麼,不要僅僅就考點和知識點做思考; 第四是要分析本班學生的「至錯因子」,有針對性的提出復習堵漏方法。 對學生來講,至少要體現出三個行為。 第一是核對答案,自己做錯的題是首當其沖的關注焦點,要在講評課上修正錯誤,反思方法; 第二是對自己作對的題目進行反思,我們稱之為「校準思維」,因為許多情況是自己雖然做對了答案,但是思維方法卻不是最正確的,有偶然的因素和巧合; 第三是對自己的「答題效率」進行評析,那些題目的答題量遠遠超過參考答案,哪些題目所花費的時間超過正常值,這些都會間接影響考試整體的得分效益要特別引起同學們的重視。作好試卷分析,取得多重檢測效率 具體的操作必須掌握以下原則: 1、注重查漏補缺的原則 檢查出學生不理解或沒掌握的知識點,是終結性考試的目的之一。造成知識點漏缺的主要原因,是學生沒有將漏缺內容納入知識體系和技能系統中,對課堂所講知識點的聯系,對地理要素的相互制約關系不理解。因此,教師在備講評課教案時,應根據試題內容,針對不同情況,設計補償性題目。 2、注重知識輻射的原則 試題受考試卷面、時間的限制,不可能將所學知識全部涉及,面面俱到。出題者往往以點帶面體現課本知識, 教師講評時應從這一「點」出發,把「面」帶出來呈現給學生。因此,講評內容要反映地理知識的前後聯系,使學生掌握地理事物的成因、分布和規律,達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3、注重培養學生能力的原則 考試能促進積極思維,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現在的高考地理考試題型分為單項選擇題和綜合題,其中選擇題著重考查學生的判斷分析能力,綜合題側重培養學生的綜合概括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綜合題在近年高考中得分率不高,因此應特別強調綜合概括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試卷講評應注意發展學生的這些能力。 4、培養學生答題規范和答題技巧的原則 每次考試,總有些學生因非智力因素失分,這也是我們在講評時應該提醒學生注意的地方。非智力因素的種類很多,有麻痹大意造成的,有看錯題目造成的,有寫字潦草、卷面差引起的,有的不按要求答題而失分。講評試卷時,一定要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同時在分

閱讀全文

與地理試卷評講的方法與步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原中歸納的方法有什麼局限性 瀏覽:508
燈具遙控安裝方法 瀏覽:984
在家地震預警有哪些方法論 瀏覽:398
氣缸圓柱度的檢測方法 瀏覽:214
東風制動燈故障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309
簡諧運動研究方法 瀏覽:123
幼兒異物吸入的搶救方法有哪些 瀏覽:210
開衫毛衣尺寸的經典計算方法 瀏覽:356
廣電有線連接方法 瀏覽:826
局解血管的檢查常用方法 瀏覽:987
瑜伽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833
寫出五種植物的傳播方法 瀏覽:97
治療脾氣差的最佳方法 瀏覽:814
花卉滿天星的種植方法 瀏覽:966
風控未通檢測方法 瀏覽:767
根管治療術的步驟和方法 瀏覽:180
去腳臭的簡單的方法 瀏覽:934
二年級語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瀏覽:68
學前教育研究方法課題 瀏覽:866
瑜伽胳膊鍛煉方法 瀏覽: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