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池州土壤流量測量方法

池州土壤流量測量方法

發布時間:2022-08-01 02:46:04

① 測量土壤含水量的方法有哪些

目前,用於監測土壤含水量的方法很多種,但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大類:
(1)烘乾法:又稱重量測定法,即取土樣放入烘箱,烘乾至恆重。此時土壤水分中自由態水以蒸汽形式全部散失掉,再稱重量從而獲得土壤水分含量。烘乾法還有紅外法、酒精燃燒法和烤爐法等一些快速測定法。 
(2)中子儀法:將中子源埋入待測土壤中,中子源不斷發射快中子,快中子進入土壤介質與各種原子離子相碰撞,快中子損失能量,從而使其慢化。當快中子與氫原子碰撞時,損失能量最大,更易於慢化,土壤中水分含量越高,氫原子就越多,從而慢中子雲密度就越大。中子儀測定水分就是通過測定慢中子雲的密度與水分子間的函數關系來確定土壤中的水分含量。 
(3)γ射線法:與中子儀類似,γ射線透射法利用放射源137Cs放射出γ線,用探頭接收γ射線透過土體後的能量,與土壤水分含量換算得到。 
(4)土壤水分感測器法:目前採用的感測器多種多樣,有陶瓷水分感測器,電解質水分感測器、高分子感測器、壓阻水分感測器、光敏水分感測器、微波法水分感測器、電容式水分感測器等等。 
(5)時域反射法:即TDR(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法,它是依據電磁波在土壤介質中傳播時,其傳導常數如速度的衰減取決於土壤的性質,特別是取決於土壤中含水量和電導率。 
(6)頻域反射法:即FDR(Frequency Domain Reflectometry)法,該系統是通過測量電解質常量的變化量測量土壤的水分體積含量,這些變化轉變為與土壤濕度成比例的毫伏信號。

② 土壤水分測定有哪些方法

土壤水分測定方法具體介紹:
1、烘乾法:烘乾法是測定土壤水分最普遍的方法,也是標准方法。具體為:從野外獲取一定量的土壤,然後放到105℃的烘箱中,等待烘乾。其中烘乾的標准為前後兩次稱重恆定不變。烘乾後失去的水分即為土壤的水分含量。計算公式為土壤含水量=W/M*100%,M為烘乾前的土壤重量,W為土壤水分的重量,即M與烘乾後土壤重量M』的差值。
2、電阻法:電阻法利用石膏、尼龍、玻璃纖維等的電阻和它們的含水量有關。當把這些中間物加上電極放置在潮濕的土壤中,然後一段時間後,這些東西的含水量達到平衡。由於電阻和含水量間的關系,我們先前標定電阻和百分數間一定的對應關系,然後就可以通過這些組件,得到1~15大氣壓吸力范圍內的水分讀數。
3、中子散射(neutron scattering)法:中子法適合測定野外土壤水分。它根據氫在急劇減低快中子的速度並把它們散射開的原則,現在市面上已經有測定土壤水分的中子水分計。中子水分計有很多方面的優點,但是對有機質土壤有相當的限制,而且它不適宜測定0-15cm的土壤水分含量。
4、γ射線法:與中子儀類似,γ射線透射法利用放射源137Cs放射出γ線,用探頭接收γ射線透過土體後的能量,與土壤水分含量換算得到。
5、TDR(Time Domain Reflectometry)法:TDR法是上世紀80年代發展起來的一種土壤水分測定方法,中文為時域反射儀。這種方法在國外應用相當普遍,國內才剛開始引進,當各部門都相當重視。TDR是一個類似於雷達系統的系統,有較強的獨立性,其結果與土壤類型、密度、溫度基本無關。而且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TDR能在結冰下測定土壤水分,這是其他方法無法比擬的。另外,TDR能同時監測土壤水鹽含量,且前後兩次測量的結果幾乎沒有差別。這種測定方法的精確度可見一斑。

③ 土壤測量

土壤測量在地勢平緩、地形切割較小、水系-溝系不發育、無法採集水系沉積物和溝谷沉積物的丘陵地區使用,或在以水系沉積物測量、溝系沉積物測量方法為主的測區,在局部水系、溝系不發育地段作為一種輔助方法使用。土壤測量所採集樣品基本是原地殘積或經運移距離不大的坡積物,因此土壤測量樣品一般僅代表采樣點附近較短距離內的元素含量狀況,具有較好的定位作用。

圖4-2 東安金礦5號金礦體地段溝系沉積物測量試驗剖面

1.采樣介質

土壤測量主要採集山脊、山坡上的殘坡積土壤。由於這些地段多處於「殘積景觀」,以物質帶出為主。因此,礦化異常地段土壤測量元素含量數據往往低於基岩。岩屑是指尚未成壤的岩石碎屑,由殘坡積的岩石碎屑組成,其元素含量比較接近基岩。一般情況下,運用土壤測量開展1∶50000地球化學測量時,採集細粒級土壤樣品即可;當土壤介質受到較強的淋溶作用,元素流失明顯或土壤表層受到風成沙干擾時,選擇岩屑或岩屑土壤混合樣。

2.粒度分布特徵

(1)殘坡積土壤

在塔源和二道河子試點區,殘坡積土層中的物質以-4~+20目的粗粒物占優勢(表4-7),分別高達72.75%和53.83%;在得耳布爾地區各粒級物質的比例相對較平均,粗粒物質僅有36.85%。總體上來說,殘坡積土還是以-5~+20目的粗粒物質為主;同時表現出自北向南粗粒級的比例越來越大的趨勢。表明不同地區岩石風化的程度有所差異。

表4-7 東北森林沼澤區殘(坡)積土粒度特徵(%)

(2)腐殖土

腐殖土層中的物質以-80目的細粒物質占優勢(表4-8)。從北向南(得爾布爾→牡丹江),其粒度由粗變細的趨勢十分明顯,-80目顆粒的比例從30.77%增長到72.45%。表明南部地區土壤化的程度要較北部地區強烈得多。

表4-8 東北森林沼澤區腐殖土粒度特徵(%)

3.采樣層位和粒級

根據得耳布爾鉛鋅礦、莫爾道嘎金礦、東安金礦、多寶山銅礦試驗剖面結果,該類地區B層土壤不發育,各地區、各類礦床土壤測量採集C層頂部層位樣品可以有效指示礦體部位,A層土壤對礦體指示作用較差。

樣品富集粒度在不同地域、不同礦床、不同元素間存在一定差異:

1)莫爾道嘎金礦區殘坡積土壤中Au元素富集於-4~+40目粒級。

2)得耳布爾鉛鋅礦區殘坡積土壤中Pb、Zn富集於-4~+60目粒級。

3)東安金礦區礦體上部土壤中Au的-10~+60目優於-60目粒級。

4)多寶山銅礦區土壤中Mo富集於-10~+60目,Au、Ag富集於-60目,Cu各種粒度差異不明顯。

在多寶山銅礦礦化地段開展了1∶50000土壤測量-10~+60目和-60目粒級對比試驗,Cu、Mo、Au、Ag在兩種粒級中均有富集,只是-10~+60目粒級富集概率高於-60目粒級。

在吉峰、西陵梯礦化異常區1∶50000土壤測量-10~+20目和-20目粒級對比試驗發現,Cr、Ni、Co、As、Sb和部分Au富集於-10~+20目,Cu、Pb、Zn、Ag和大部分Au富集於-20目粒級。

4.采樣方法

土壤測量采樣層位為殘坡積形成的土壤C層頂部(B層發育時可以採集B層),采樣粒級為-10~+60目或-20目。為了使樣品有更好的代表性,應使用多點采樣法。由於1∶50000土壤測量采樣密度僅每平方千米幾個點,正確選擇采樣位置對於有效發現與礦床有關的地球化學異常至關重要,應盡量將采樣點位布置在可以接受外來沉積的山的坡腳、緩坡、地形由陡變緩的部位。在采樣點的布局上要盡量做到有效控制。

5.采樣密度

采樣密度與勘查目標物和目的物的大小有關,在目標物大小不清的情況下,1∶50000土壤測量可以採用大致相當於500m×250m的測網,即8樣/km2的采樣密度,基本不會漏掉有價值異常。

④ 土壤水分的測量方法

國內外目前應用的定點土壤水分測定方法很多,主要包括烘乾稱重法、張力計法、射線法(包括中子儀法、γ射線法、計算機斷層掃描法等)、介電特性法[時域反射儀(TDR)法、頻域反射儀(FDR)法、探地雷達(GPR)法]、土壤水分感測器法(如:陶瓷水分感測器、電解質水分感測器、高分子感測器、壓阻水分感測器、光敏水分感測器、微波法水分感測器、電容式水分感測器等)、熱擴散法、核磁共振(NMR)法、分離示蹤劑(PT)法、遙感(RS)法等。其中烘乾稱重法是測定土壤含水量最普遍的方法。探地雷達(GPR)法、遙感(RS)法等在大尺度土壤水分監測中應用有較大優勢。

⑤ 土壤中水分含量的測定方法及各方法的優缺點

最簡單、最常用的就是失重法。即取一定量的土樣准確稱重M,然後將土樣烘乾至恆重[恆重的判定法則:前後兩次烘乾後的重量相等,即保持恆定不變]時,減少的重量就是水分的重量W,含水量=W/M×100%。

土壤水分的測定方法

(1) 烘乾法(失重法)

烘乾法是測量土壤水分的是最普遍的方法,也是標准方法,它用來測定土壤質量含水量。通常將從野外取來的原狀土柱中稱出已知重量的潮濕土壤樣品,放在溫度105℃的烘箱中烘乾後再稱重。加熱而失去的水分代表潮濕樣品中的土壤水分。

(2) 電阻法

電阻法是利用某些多孔性物質如石膏、尼龍、玻璃纖維等的電阻和它們的含水量有關系這一事實而採用的一種方法。當這些嵌有電極的塊狀組件放置在潮濕的土壤中時,它們吸收土壤水分一直達到平衡狀態。塊狀組件的電阻由它們的含水量決定的,並依次由附近土壤水分張力或的吸力所決定。電阻讀數和土壤水分百分數之間的關系可以用標定方法(calibration)來確定。這些塊狀組件在一段時間內用來測定田間選定位置的含水量。在1~15大氣壓吸力范圍內它們給出相當准確的水分讀數。

(3) 中子散射(neutron scattering)
中子散射法是測定野外土壤水分的獨特方法。中子水分計的有效性是基於這一原則,即氫在急劇減低快中子的速度並把它們散射開的能力方面是比較獨特的。在圖6-3中說明了中子水分計的原理。中子水分計雖然昂貴,但是它具有多方面的優點,並且能相當准確地測定礦質土壤中作為化合氫的主要來源的水的含量。這一方法對於有機質土壤有明顯的限制,因為有機質中許多化合氫是以水以外的其他形式存在。此外它不適宜測定表層0-15厘米的土壤水含量。

(4) TDR法
TDR法是20世紀8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種測定方法它首先發現可用於土壤容積含水量的測定,繼而又發現其可用於土壤含鹽量的測定。TDR英文全稱是Time-Domain-Reflectometry,簡寫為TDR,中文譯為時域反射儀。TDR法在國外已較普遍使用,在國內也有些研究機構開始引進和開發TDR。

TDR系統類似一個短波雷達系統,可以直接、快速、方便、實地監測土壤水鹽狀況,與其它測定方法相比,TDR具有較強的獨立性,測定結果幾乎與土壤類型、密度、溫度等無關。將TDR技術應用於結冰條件下土壤水分狀況的測定,可得到滿意的結果,而其它測定方法則是比較困難的。TDR另一個特點是可同時監測土壤水鹽含量,在同一地點同時測定,測定結果具有一致性。而二者測定是完全獨立的,互不影響。

⑥ 土壤環境監測

土壤氣體采樣是土壤環境監測的主要方法之一,即在土壤包氣帶插入毛細管吸附管或是在地面不同地點放置不透明的通量積累器皿並利用土壤氣體感測器測量。捕獲的氣體濃度和氣體同位素組分利用紅外氣體分析儀(IRGAS)、氣相色譜或質譜進行分析測量。

土壤氣體測量通常採用兩種方法。一種方法是使用已知的CO2通量,將所有的測量系統與它進行對比;另一種方法是在同一地點上用不同系統連續重復測量。結果表明,用鹼石灰做吸收劑的封閉式靜態累積室測量法,當CO2通量較低時會高估CO2通量,而在CO2通量較高時會低估CO2通量。帶有紅外氣體檢測儀的封閉式動態累積室測量法使土壤CO2通量低估15%。

對於哪個方法最好、可作為土壤CO2通量測量的標准問題目前仍沒有形成一個一致的看法。盡管開放式動態累積室測量法比較復雜,需要控制累積室內的壓力,也需要很大的技術投入,但它是測量土壤CO2通量的方法中最為可靠的一種。土壤CO2通量測量技術方法比較見表10-6。

表10-6 土壤CO2通量測量技術方法比較

土壤氣體監測CO2還可採用測量自然或人工示蹤劑方法。自然示蹤劑包括同位素碳、氧、氫、氮、硫以及惰性氣體氦、氖、氬、氪可以用來區分本地CO2和注入的CO2。在某些情況下,隨CO2一同注入的同位素可能很容易被識別出來,因此可認為地下CO2流體發生了遷移。在其他情況下,進一步分析收集的土壤氣體同位素比例從本地CO2中區分出注入的CO2。人工示蹤劑,如PFTs。人工示蹤劑隨CO2一同注入並在土壤氣體中監測出來。人工示蹤劑含量在自然系統中極低,檢測限可以達到10-9水平。可以結合人工示蹤劑和同位素共同監測分析近地表土壤氣體,也可作為單獨的方法監測近地表氣體成分。

⑦ 土壤含水量的計算公式是什麼

這個方法是唯一可以直接測量土壤水分方法,也是目前國際上的標准方法。方式如下:用土鑽採取土樣,用0.1g 精度的天平稱取土樣的重量,記作土樣的濕重M,在 105℃的烘箱內將土樣 烘6~8 小時 至恆 重, 然後 測定 烘乾 土樣 ,記作土 樣的 乾重 Ms

⑧ 土壤水分監測方法有哪些

土壤水分的測定方法
(1)烘乾法(失重法)
烘乾法是測量土壤水分的是普遍的方法,也是標准方法,它用來測定土壤質量含水量。通常將從野外取來的原狀土柱中稱出已知重量的潮濕土壤樣品,放在溫度105℃的烘箱中烘乾後再稱重。加熱而失去的水分代表潮濕樣品中的土壤水分。
(2)電阻法
電阻法是利用某些多孔性物質如石膏、尼龍、玻璃纖維等的電阻和它們的含水量有關系這一事實而採用的一種方法。當這些嵌有電極的塊狀組件放置在潮濕的土壤中時,它們吸收土壤水分一直達到平衡狀態。塊狀組件的電阻由它們的含水量決定的,並依次由附近土壤水分張力或的吸力所決定。電阻讀數和土壤水分百分數之間的關系可以用標定方法(calibration)來確定。這些塊狀組件在一段時間內用來測定田間選定位置的含水量。在1~15大氣壓吸力范圍內它們給出相當准確的水分讀數。
(3)中子散射(neutronscattering)
中子散射法是測定野外土壤水分的獨特方法。中子水分計的有效性是基於這一原則,即氫在急劇減低快中子的速度並把它們散射開的能力方面是比較獨特的。在圖6-3中說明了中子水分計的原理。中子水分計雖然昂貴,但是它具有多方面的優點,並且能相當准確地測定礦質土壤中作為化合氫的主要來源的水的含量。這一方法對於有機質土壤有明顯的限制,因為有機質中許多化合氫是以水以外的其他形式存在。此外它不適宜測定表層0-15厘米的土壤水含量。
(4)TDR法
TDR法是20世紀80年代初發展起來的一種測定方法它首先發現可用於土壤容積含水量的測定,繼而又發現其可用於土壤含鹽量的測定.TDR英文全稱是Time-Domain-Reflectometry,簡寫為TDR,中文譯為時域反射儀。TDR法在國外已較普遍使用,在國內也有些研究機構開始引進和開發TDR。TDR系統類似一個短波雷達系統,可以直接、快速、方便、實地監測土壤水鹽狀況,與其它測定方法相比,TDR具有較強的獨立性,測定結果幾乎與土壤類型、密度、溫度等無關。將TDR技術應用於結冰條件下土壤水分狀況的測定,可得到滿意的結果,而其它測定方法則是比較困難的。TDR另一個特點是可同時監測土壤水鹽含量,在同一地點同時測定,測定結果具有一致性。而二者測定是完全獨立的,互不影響。

⑨ 土壤水分測量的幾種方法是什麼

國內外目前應用的定點土壤水分測定方法很多,主要包括烘乾稱重法、張力計法、射線法(包括中子儀法、γ射線法、計算機斷層掃描法等)、介電特性法[時域反射儀(TDR)法、頻域反射儀(FDR)法、探地雷達(GPR)法]、土壤水分感測器法(如:陶瓷水分感測器、電解質水分感測器、高分子感測器、壓阻水分感測器、光敏水分感測器、微波法水分感測器、電容式水分感測器等)、熱擴散法、核磁共振(NMR)法、分離示蹤劑(PT)法、遙感(RS)法等。其中烘乾稱重法是測定土壤含水量最普遍的方法。探地雷達(GPR)法、遙感(RS)法等在大尺度土壤水分監測中應用有較大優勢。

閱讀全文

與池州土壤流量測量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原中歸納的方法有什麼局限性 瀏覽:508
燈具遙控安裝方法 瀏覽:984
在家地震預警有哪些方法論 瀏覽:398
氣缸圓柱度的檢測方法 瀏覽:214
東風制動燈故障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309
簡諧運動研究方法 瀏覽:123
幼兒異物吸入的搶救方法有哪些 瀏覽:210
開衫毛衣尺寸的經典計算方法 瀏覽:356
廣電有線連接方法 瀏覽:826
局解血管的檢查常用方法 瀏覽:987
瑜伽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833
寫出五種植物的傳播方法 瀏覽:97
治療脾氣差的最佳方法 瀏覽:814
花卉滿天星的種植方法 瀏覽:966
風控未通檢測方法 瀏覽:767
根管治療術的步驟和方法 瀏覽:180
去腳臭的簡單的方法 瀏覽:934
二年級語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瀏覽:68
學前教育研究方法課題 瀏覽:866
瑜伽胳膊鍛煉方法 瀏覽: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