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幾種方法測電阻說一下各種測量電阻的方法和特點。
簡述如下:
①伏安法測電阻:電路如下圖。閉合開關後,記電壓表和電流表的示數U和I,則被測電阻Rx=U/I。這種接法叫外接法,電壓表的示數是准確的,電流表的示數略大於Rx中的實際電流。只有當電壓表的內阻遠遠大於Rx時,流入電壓表的電流才可以忽略不計。(當Rx的阻值與電壓表內阻接近時,可考慮用內接法。但內接法測的電壓略小於Rx兩端的實際電壓。)
不論何種方法,實際上就是歐姆定律的應用。
2. 鋰電池的內阻怎樣測量
內阻無法用一般的方法進行精確測量。 行業應用中,電池內阻的精確測量是通過專用設備來進行的。
目前行業中應用的電池內阻測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1、直流放電內阻測量法。
根據物理公式R=V/I,測試設備讓電池在短時間內(一般為2-3秒)強制通過一個很大的恆定直流電流(目前一般使用40A-80A的大電流),測量此時電池兩端的電壓,並按公式計算出當前的電池內阻。
這種測量方法的精確度較高,控製得當的話,測量精度誤差可以控制在0.1%以內。
但此法有明顯的不足之處:
(1)只能測量大容量電池或者蓄電池,小容量電池無法在2-3秒鍾內負荷40A-80A的大電流;
(2)當電池通過大電流時,電池內部的電極會發生極化現象,產生極化內阻。故測量時間必須很短,否則測出的內阻值誤差很大;
(3)大電流通過電池對電池內部的電極有一定損傷。
2、交流壓降內阻測量法。
因為電池實際上等效於一個有源電阻,因此給電池施加一個固定頻率和固定電流(目前一般使用1KHZ頻率,50mA小電流),然後對其電壓進行采樣,經過整流、濾波等一系列處理後通過運放電路計算出該電池的內阻值。
交流壓降內阻測量法的電池測量時間極短,一般在100毫秒左右,幾乎是一按下測量開關就測完了。
這種測量方法的精確度也不錯,測量精度誤差一般在1%-2%之間。
此法的優缺點:
(1)使用交流壓降內阻測量法可以測量幾乎所有的電池,包括小容量電池。筆記本電池電芯的內阻測量一般都用這種辦法。
(2)交流壓降測量法的測量精度很可能會受到紋波電流的影響,同時還有諧波電流干擾的可能。這對測量儀器電路中的抗干擾能力是一個考驗。
(3)用此法測量,對電池本身不會有太大的損害。
(4)交流壓降測量法的測量精度不如直流放電內阻測量法。在某些內阻在線監控的應用中,只能採用直流放電測量法而無法採用交流壓降測量法。
3、測試儀器的元件誤差及測試用的電池連接線問題。
無論是上述哪一種方法,都存在一些很容易被忽視的問題,那就是測試儀器本身的元件誤差和用於連接電池的測試線纜問題。因為要測量的電池的內阻很小,線路的電阻就要考慮進去了。一條短短的從儀器到電池的連接線本身也存在電阻(大約也是微歐級),還有電池與連接線的接觸面也存在接觸電阻,這些因素必須都在儀器的內部事先做好誤差調節。
所以,正規的電池內阻測試儀一般都配有專用的連接線和電池固定架子。
3. 充電電池內阻怎麼測試
目前行業中應用的電池內阻測量方法主要有以下兩種: 1、直流放電內阻測量法。 根據物理公式R=V/I,測試設備讓電池在短時間內(一般為2-3秒)強制通過一個很大的恆定直流電流(目前一般使用40A-80A的大電流),測量此時電池兩端的電壓,並按公式計算出當前的電池內阻。 這種測量方法的精確度較高,控製得當的話,測量精度誤差可以控制在0.1%以內。 但此法有明顯的不足之處: (1)只能測量大容量電池或者蓄電池,小容量電池無法在2-3秒鍾內負荷40A-80A的大電流; (2)當電池通過大電流時,電池內部的電極會發生極化現象,產生極化內阻。故測量時間必須很短,否則測出的內阻值誤差很大; (3)大電流通過電池對電池內部的電極有一定損傷。 2、交流壓降內阻測量法。 因為電池實際上等效於一個有源電阻,因此我們給電池施加一個固定頻率和固定電流(目前一般使用1KHZ頻率,50mA小電流),然後對其電壓進行采樣,經過整流、濾波等一系列處理後通過運放電路計算出該電池的內阻值。 交流壓降內阻測量法的電池測量時間極短,一般在100毫秒左右,幾乎是一按下測量開關就測完了。呵呵。 這種測量方法的精確度也不錯,測量精度誤差一般在1%-2%之間。
此法的優缺點: (1)使用交流壓降內阻測量法可以測量幾乎所有的電池,包括小容量電池。筆記本電池電芯的內阻測量一般都用這種辦法。 (2)交流壓降測量法的測量精度很可能會受到紋波電流的影響,同時還有諧波電流干擾的可能。這對測量儀器電路中的抗干擾能力是一個考驗。 (3)用此法測量,對電池本身不會有太大的損害。 (4)交流壓降測量法的測量精度不如直流放電內阻測量法。在某些內阻在線監控的應用中,只能採用直流放電測量法而無法採用交流壓降測量法。
4. 測電阻的N種方法
電阻的測量是電工測量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測量,許多地方都需要用到它。如判斷電路的通斷、精確測量被測電阻的阻值、了解絕緣電阻的數值是否滿足要求,掌握接地電阻的阻值等。正確而便捷的選擇合適的測量儀表及設備是電力工作人員必須掌握的。
一、認識電阻的分類
工程中測量的電阻值一般在1×10-6Ω)~1×1012Ω的范圍內。
為了選用合適的測量電阻的方法,以達到減小測量誤差的目的,通常將電阻按阻值的大小分為三類:
1Ω以下為小電阻;1Ω~100kΩ為中電阻;100kΩ以上為大電阻。
二、常用電阻測量方法
1)直接法:採用直讀式儀表如萬用表的歐姆檔測量電阻的方法稱為直接法。
2)比較法:採用比較儀表如直流電橋測量電阻的方法稱為比較法。
3)間接法:先測量與電阻有關的量,然後通過相關公式計算出被測電阻的方法稱為間接法。常見的例如,伏安法測量電阻。
三、常用電阻測量儀表
按所使用的儀表分類分為:萬用表法、伏安法、兆歐表法、單臂電橋法、雙臂電橋法、接地電阻表法等。
5. 怎麼測量電池的電阻大小求專業講解!
可以使用萬用表進行電阻的測量。具體過程如下:
1、首先需要將萬用用筆兩只表筆接在電阻和地線上,分紅線和黑線,如圖。
(5)簡述內阻測量的兩種方法擴展閱讀:
萬用表的使用的注意事項:
1、在使用萬用表之前,應先進行「機械調零」,即在沒有被測電量時,使萬用表指針指在零電壓或零電流的位置上。
2、在使用萬用表過程中,不能用手去接觸表筆的金屬部分,這樣一方面可以保證測量的准確,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證人身安全。
3、在測量某一電量時,不能在測量的同時換檔,尤其是在測量高電壓或大電流時 ,更應注意。否則,會使萬用表毀壞。如需換擋,應先斷開表筆,換擋後再去測量。
4、萬用表在使用時,必須水平放置,以免造成誤差。同時,還要注意到避免外界磁場對萬用表的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萬用表
6. 如何測量儀器儀表的內阻
在實驗室中,和測電流、電壓一樣,我們通常用萬能表測電阻。那和測電流一樣,測量電阻我們也要把握三大點:一、調檔位;二、歸零數據;三、選擇倍率。具體如何測呢,我們來細分一下具體步驟。
萬能表圖
【萬能表測電阻步驟】
第一步:調整檔位
萬能表既可以測電流、電壓,又可以測電壓,所以我們在測電阻時要先把檔位調整到測量電阻的歐姆檔,常見的有×1,×10,×100,×1000四個檔位。如下圖紅圈部分:
第二步:歸零數據
我們在使用萬能表測電阻前,首先需要歸零數據。不然可能導致測量結果有誤差。
這里要注意:我們測電流時,指針從左邊開始計0,從左往右數值越來越大。但是測電阻時正好相反,歸零在右邊。
【具體歸零方法】
通過紅、黑兩只筆插入對應的孔中,紅對應「+」,黑對應「-」。如果兩個表筆頭對接時,查看指針是否在零的位置,如不在,則先分來量只表筆,然後用小螺絲刀等工具轉動表盤下的定位螺絲,以此調整到機械零位。
第三步:選擇倍率
選擇合適的倍率檔,盡量是指針讀數定位在表盤中間,這樣讀數更精確。比如電阻R=40Ω,應該選 「×1檔」,這樣指針主要顯示在中間,示數較清楚。如果選擇 「×10檔」,相當於指針將指在示數為400的位置,在表盤上偏右。讀數難以精確。
這里要注意:如果不知道電阻的大概區間,可以選擇性調試倍率檔位,當調試到指針顯示在表盤中間區,就比較合適了。
7. 測量表頭內阻的方法有幾種,其原理是什麼
1)測量電流表內阻的電路所示.
(2)為了比較准確地測量出電流表的內阻,應選用的滑動變阻器R1阻值0~10 Ω,額定電流2 A;電阻箱R.阻值0~99.9 Ω.因為作分壓器使用的滑動變阻器應選用阻值較小的.另外,由於本實驗中,電流表的內阻約40Ω,故電阻箱選0-99Ω.
(3)測量值大於真實值.
(4)如果提高電池的電動勢,用此電路測出的電流表的內阻的誤差將減小.
取干電池一個(1.5V),電位器一個(最好是直線型的),約二、三十K的阻值。把表與它們串聯起來(剛開始,把電位器阻值調至最大位置)。調節電位器,使電表滿度。然後再在電表兩端並聯上一個電阻箱,調節電阻箱的阻值,使電表指針正好回指在表的中心刻度上。此時電阻箱所指示的阻值,就是該電表的內阻。
8. 常見幾種電阻測量方法
1. 使用電阻表,完全脫離電路,直接測量。
2. 在直流穩壓狀態下,在線測量電阻兩端電壓和流過電阻的電流,根據電阻=電壓/電流,計算出電阻值。
3. 測量電池內阻:
外接已知電阻,測量已知電阻兩端電壓和流過的電流,計算電池內阻=(電池電動勢-已知電阻兩端電壓)/電流
4. 使用電橋電路,測量計算精密電阻。
9. 測電表內阻的方法
電流表是指用來測量交、直流電路中電流的儀表。在電路圖中,電流表的符號為「圈A」。電流值以「安」或「A「為標准單位。本文主要介紹一下關於電流表內阻的大小,一起來了解關於測電流表內阻的幾種方法。
電流表內阻是多少
1、微安表------內阻約幾百Ω 越大 越靈敏 也越貴 比如 插座上的指示表頭----只2-3元
2、毫安表------內阻約幾Ω 同樣 越大 越靈敏 也越貴
3、安培表-----內阻約0.幾Ω 需看量程了
有些問題 有時把它抽象成理想電流表,認為內阻為零。
電流表內阻是多少_測電流表內阻的幾種方法
測電流表內阻的幾種方法
一、利用伏安法,測量電流表的滿偏電壓Ug,算出內電阻Rg
電流表滿偏電壓Ug按如圖1所示電路進行測量,待測電流表G和毫伏表mv並聯,R為保護電阻,R0為滑動變阻器。測量時,r先置最大值,閉合開關K後,調節R0和r,使電流表G的指針達滿偏。此時毫伏表上的讀數就是電流表的滿偏電壓Ug,則電流表的內電阻Rg為:
電流表內阻是多少_測電流表內阻的幾種方法
其中Ig就是電流表的滿偏刻度值。
該實驗電路圖採用分壓式電路,如果保護電阻r的阻值足夠大,也可簡化為如圖2所示電路測量。其中R可用電位器(阻值約為10KΩ)。測量方法同上。
電流表內阻是多少_測電流表內阻的幾種方法
二、替代法
1、電流等效替代法
如圖3所示電路,G為待測電流表,G0為輔助電流表,量程與G相同或稍大一些,r為保護電阻,R0為滑動變阻器,K1為單刀開關,K2為單刀雙擲開關。測量時,r先置最大,閉合開關K1,K2扳至1端接通電流表G,調節R0與r,使輔助電流表G0的指針達到接近滿偏量程的某一刻度值(注意I不能大於電流表G的量程)。然後把電阻箱R的阻值置於最大值,K2扳至2端接通電阻箱R,逐漸減小電阻箱的阻值,當調節到輔助電流表G0的指針仍指到原來的刻度值I時,電阻箱指示的阻值R就等於電流表G的內阻Rg,即
電流表內阻是多少_測電流表內阻的幾種方法
2、 電壓等效替代法: 如圖4所示電路,mv為毫伏表作輔助電表用,其量程與待測電流表G的表頭壓降相同或稍大些,待測電流表G,電阻箱R通過單刀雙擲開關K2分別與毫伏表mv並聯。測量時,先閉合K1,K2扳至1端,調節滑動變阻器R0及r,使待測電流表指針接近滿偏刻度值,毫伏表指針指在某一刻度值U。然後斷開K1,電阻箱的阻值置於零值,K2扳至2端後,再閉合K1,逐漸調節電阻箱的阻值,使毫伏表指針仍指在原來的刻度值U,此時,電阻箱指示的阻值R就等於電流表的內阻Rg,即:
電流表內阻是多少_測電流表內阻的幾種方法
三、半偏法
1、恆流半偏法:
如圖5所示電路,待測電流表G與電阻箱R並聯,再與監測電流表G0,保護電阻r串聯,G0表的量程與G表的量程相同或稍大些。測量時,斷開K2,閉合K1,調節滑動變阻器R0及保護電阻r,使待測電流表G達滿偏,同時記下G0表上的讀數I,當電流表G、G0表的精度不同時,讀數Ig與I會有所差異。然後閉合開關K2,交替調節電阻箱R及變阻器R0,使電流表G的指針達半偏,而G0的讀數保持為I不變。此時通過電阻箱R與G表的電流強度相等,均為Ig/2,則電流表內阻Rg與電阻箱的讀數R相等,即:
電流表內阻是多少_測電流表內阻的幾種方法
若該實驗不採用分壓式電路,保護電阻用電位器R(阻值約為10KΩ),也不用輔助電表G0,如圖5所示。測量時,電位器R先置最大值,K2斷開,閉合K1,調節R使電流表G達到滿偏,並保持R不變。再閉合K2,調節R0的阻值,使電流表G指針達半偏,此時電阻箱的阻值R0,當滿足R»R0時,則電流表的內阻就等於R0,即:
電流表內阻是多少_測電流表內阻的幾種方法
教材中就是採用這種方法來測量電流表內阻的。
2、 恆壓半偏法(一):
如圖7所示電路,採用分壓式電路,待測電流表G與電阻箱R串聯後再與毫伏表並聯。r為保護電阻,R0為滑動變阻器。測量時,r先置最大值,電阻箱R的阻值調節在一個較小的數值R1。閉合K,調節R0及r,使電流表並聯。r為保護電阻,R0為滑動變阻器。測量時,r先置最大值,電阻箱R的阻值調節在一個較小的數值R1。閉合K,調節R0及r,使電流表指針滿偏,即通過電流表的電流強度為Ig,記下此時毫伏表讀數UAB。根據部分電路歐姆定律:
電流表內阻是多少_測電流表內阻的幾種方法
然後調節電阻箱R的阻值和滑動變阻器R0的滑動觸頭,使電流表指針達到半偏,而毫伏表上的讀數UAB保持不變(即A、B兩點間的電壓不變)。此時電阻箱上指示的阻值為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