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詩歌鑒賞八個步驟方法ppt

詩歌鑒賞八個步驟方法ppt

發布時間:2022-07-30 04:09:58

① 詩歌鑒賞方法

方法如下:詩歌賞析文章一般有兩種寫法: ⑴綜合分析法——通過對全詩的整體分析,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這種體式下,較完整的寫法是: A.作者簡介。 B.作品寫作背景簡介。 C. 作品意象分析(詩句的解釋或翻譯,詩句所表達的情感、思想,詩句表達的意境)。 D.作品藝術手法分析(通常結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E.作品藝術特點的綜合評價(往往帶有總結的意味)。 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則可不寫作者簡介、寫作背景兩部分。 ⑵主題分析法—就詩歌最突出的方面進行分析,表達自己的觀點。 採用這種寫法時,往往只抓住一個方面,如意境、語言表現力、某一手法的表達思想情感的妙處等等。對於其他方面,則不論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較短小。 必須指出的是,無論採用那一種寫法,都應該有欣賞者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雲亦雲、甚或抄襲。 解答技巧 (一),解題入格 1,詩歌形象:身份+性格 2,詩歌意象,含義:表層含義+深層含義(即解釋詩句) 3,所抒感情:通過什麼內容+抒發(寄寓/揭露)什麼感情 4,體會意境:客觀形象+主觀感受+交融了什麼意境(一),解題入格 5,品味關鍵詞句:含義+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賞析修辭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賞析表達方式:怎樣敘(描寫)+敘(描寫)什麼+抒什麼情 8,賞析表現手法:手法+表達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一),解題入格 9,體會詩歌情感:憂國憂民之感慨,國破家亡之痛楚,遊子逐客之凄涼,征夫思婦之幽怨,懷才不遇之寂寞,報國無門之激憤,建功立業之豪邁,自由悠閑之恬淡,秀美山河之熱愛,親情友情之真摯,歸耕隱居之樂,黑暗官場之苦,離別思念之緒,貶官謫居之恨,時光易逝韶光不再之感慨等. 10,概括詩歌內容:這是一首什麼樣的詩+詩歌各句分別寫了什麼+通過什麼手法+抒發什麼情感+評價(總分總式) (二),答題程式 "寫什麼"方面:寫景抒情,詠物言志(情),懷古詠史,即事感懷,邊塞征戰,山水田園,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如何確定寫了什麼內容 (1)注意詩歌的題目 詩歌地題目往往告訴我們詩歌的內容.,確定了詩的內容可以幫助我們理解詩的主題以及作者的情感. 如《題李凝幽居》思考:從這個詩題中可以看出什麼內容 【提示】說明詩的內容是描寫李凝的僻靜居處. (2)仔細推敲關鍵詞句. (3)注意詞語的隱含信息. 詩歌表達一個比較大的特點是含蓄,往往表面是一個意思,而實際講的是另一個意思. 如"知否 知否 就是是綠肥紅瘦". (4)調動知識積累. 例:提到王維和岳飛你會想到什麼 "怎樣寫"方面: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詩眼,借景抒情,融情於景,直抒胸臆,虛實相濟,繪形繪聲繪色,動靜結合,化靜為動,煉字,起承轉合,賦比興. (二),答題程式 "為何寫"方面:抒發……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會現實,表現……的情趣,寄託……的情懷(愛慕,愁緒,惆悵,苦悶等),表達……的追求,流露……的傾向,發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跡,造就……的情致. 這首詩採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詩歌賞析的一般的步驟是敘析評. 

② 詩歌鑒賞的步驟還有方法,應該注意些什麼

詩歌鑒賞題
考綱陳述:(1)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2)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
【第一步】准確解讀文本:在了解「詩家語」多省略、多倒裝特點的基礎上,抓關鍵點:
(1)上看:看詩歌題目,圈出題眼(某一詞語),認真研究古詩的題目,有的題目實際上就概括了詩的主要內容,或者給你理解該詩提供了感情基調.再看作者,回憶作者所處的朝代和作品風格.注意時代對作家的影響(如南宋的愛國思想);
(2)下看:看註解提示,了解詩歌的背景,尋找詩歌內容和情感的線索.
(3)中看:看全詩主體,每句圈出一兩個詞作為句眼,特別注意詩歌中的表現情感的形容詞和副詞(如:孤獨自寂).後部分一般運用議論、抒情手法,是詩的主旨.
(即我們平時講的五讀:讀題目、讀作者、讀內容、讀注釋、讀命題.)
【第二步】明了答案構成要點(即給分點).小口徑問題什麼答什麼,大口徑問題一般要包括三個要點:
●(1)採用的寫作手法:常見寫作手法(技巧)見後面所附四大類13小類.
●(2)手法揭示的內容:結合詩句,分析該手法寫出了意象(人,物,景)的什麼特點,或抒發(突出了)什麼思想感情(哲理).
●(3)所起的作用:此種寫法在內容或形式上起到的作用.(內容方面的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形式方面的作用:前後照應,虛實結合,先總後分,一問一答)
(注意:不同類型題目的三個要點的側重點不一樣,問什麼則什麼是回答的重點;且三個要點的順序要根據具體題目的類型有機組合.一般情況下,我們要寫明白:此詩寫了什麼內容,用了什麼手法,表達了什麼感情.)
【第三步】】詩歌鑒賞簡答題:根據題目類型的不同,選擇不同的答題方法.
◆第一種類型:分析意象類(意象即詩中描寫的人、景、物)
常式問:這首詩歌營造了哪些意象?
變式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或:這首詩歌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
注意詩歌中有固定含義的意象:
⒈離別類:雙鯉、尺素(遠方來信),月亮(思鄉或團圓),鴻雁(遊子思鄉懷親或羈旅傷感),寒蟬(悲涼),柳(喻離別留念或代故鄉),芳草(離愁別恨),鷓鴣鳥(叫聲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艱辛或離愁別緒),南浦(送別之地),芭蕉(離情別緒),燕(惜春或戀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變遷,或傳書敘離情或遊子漂泊),關山(思家),長亭短亭(送別),陽關曲(送別的歌聲).
⒉情愛類:蓮(音同「憐」表達愛情),紅豆(男女愛情或友誼),紅葉(傳情之物).
⒊人格類: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殘敢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潔),松(傲霜鬥雪堅守節操),
⒋悲情類:梧桐(象徵悲涼),烏鴉(衰敗荒涼),杜鵑鳥或子規(象徵凄涼哀傷或思家思歸),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滅),猿(悲傷).
⒌其它類:崑山玉(人才),折桂(科舉及第),採薇(隱居生活),南冠(囚犯),柳營(軍營).東籬(高雅,潔身自好)
■第二種類型:分析意境類(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問:這首詩歌營造了一個怎樣的意境氛圍?
變式問:這首詩歌為我們展現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
這首詩歌描寫了什麼樣的景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A. 意境(氛圍)特點術語有:
孤寂冷清、恬靜優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恬靜安謐,雄奇優美生機勃勃,富麗堂皇,肅殺荒寒瑰麗雄壯,虛幻飄渺凄寒蕭條繁華熱鬧等.
B. 思想感情術語:
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
■第三種類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義)
詩歌就題材(內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類,據此可了解詩歌主旨:
⑴詠史懷古詩:憑弔古跡古人來借古諷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樣建功立業.(寫古跡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詩: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運用比喻象徵擬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邊塞征戰詩:或抒寫報國立功壯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對開邊拓土窮兵黷武的統治者的諷刺和規勸.
⑷羈旅思鄉詩:寫遊子漂泊的羈旅愁苦;或所見所聞所感觸發的思念故鄉的鄉愁.(常有月、柳、雁、書信及夢境幻覺的描寫
⑸送別留念詩:或表達別時留戀;或表達別後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達彼此勉勵.
⑹田園山水詩:借寫山林田園的閑適美好,表達對世俗與現實的不滿、嚮往寧靜平和的歸隱思想,或表達自己遺世獨立,保持節操品性的情懷.
⑺即事感懷詩:或憂國憂民;或反映離亂;或渴望建功立業;或仕途失意閨中懷人;或謳歌河山.
⑻閨怨閨愁詩:或表達對戍邊丈夫的思念,或寫春光(青春)易逝,光陰不再的感傷,或表達對戰爭的厭惡.(我們認為不會考,但是課本中有,我們還是要了解一點.)
■第四種類型:表達技巧類(著眼於全篇整體或局部)
常式問:這首詩歌採用了何種寫作手法?
變式問: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技巧)?或: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
寫作手法(技巧)是一個十分寬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類:
第一種:描寫景物的方法:
⒈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像聯想)與實寫;
⒉運用修辭手法:比喻對比誇張比擬)(高考常考)借代雙關反問設問、反問、互文;
3.運用表現手法來寫:襯托對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徵、鋪陳,白描.
4.從景物的動靜角度來寫:動景靜景結合,或以動寫靜,以靜寫動;(高考常考)
5.從觀察的層次來寫:遠看與近觀結合,仰視平視與俯視結合;空間的上下結合,高低結合.
⒍從調動感覺的角度來寫:視覺(形和色),聽覺(聲),嗅覺(氣味),味覺,觸覺;或通感.
第二種:描寫人物的方法
⒈從直接與間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側面描寫,虛寫(想像聯想)與實寫;
2.運用具體描寫手段: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外貌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
⒊運用修辭手法來寫人:比喻對比誇張比擬借代雙關反問設問、反問、反語;
⒋運用表現手法來寫:襯托對比渲染烘托象徵、鋪陳,白描.
第三種: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運用抒情與議論的表達方式來抒發情感
2、間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諷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高考常考)
第四種:結構(構篇)方式
對比,前後照應,問與答,卒章顯志,總分,虛實結合,(高考常考)過渡,詳略,人稱,設置懸念,欲揚先抑、

③ 詩歌分析的步驟

詩歌賞析文章一般有兩種寫法:

一、綜合分析法——通過對全詩的整體分析,表達自己的觀點。

在這種體式下,較完整的寫法是:

1、作者簡介。

2、作品寫作背景簡介。

3、作品意象分析(詩句的解釋或翻譯,詩句所表達的情感、思想,詩句表達的意境)。

4、作品藝術手法分析(通常結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

5、作品藝術特點的綜合評價(往往帶有總結的意味)。

二、主題分析法—就詩歌最突出的方面進行分析,表達自己的觀點。

採用這種寫法時,往往只抓住一個方面,如意境、語言表現力、某一手法的表達思想情感的妙處等等。對於其他方面,則不論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較短小。

(3)詩歌鑒賞八個步驟方法ppt擴展閱讀:

古典詩詞賞析是我國文學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中語文教材中佔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國語文高考中,古詩詞賞析連考了七年,難度越來越大,題型越來越完善,題量有逐年加大的趨勢,成為高考備考的一個亮點。

無論從教材角度,從高考角度,還是從繼承與創新文學遺產的角度上,培養與提高學生古詩詞的鑒賞能力,成為每一個語文教師刻不容緩的任務。

古典詩詞作為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當代學生更要學習、汲取古代智慧,加強自身修養,達到「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內涵,擔負起時代賦予我們的歷史重任。

古詩詞鑒賞也成為一門必修的能力,它直接或間接培養一個人的思想底蘊,因此在語文科目中佔有的比重比較大,當然學習古詩詞鑒賞更需要把握其核心的時代背景與表達感情,循序漸進地學好古詩詞鑒賞。

④ 如何賞析古詩,有幾個步驟

一、看背景
結合注釋告訴的背景來迅速把握詩歌主要內容
二、看關鍵語言(標題、結尾詩句、詩眼)
古詩中的關鍵語言,例如標題、結尾詩句和其他一些表明詩眼的詞句,往往直接透露出詩歌主題的信息。
三、看體裁
如果是敘事詩,則可從分析人物形象入手,進而概括詩歌的主題,賞析詩歌語言的凝煉性、形象性。
如果是哲理詩,概括主題時則應揭示詩中所蘊含的哲理,分析表現手法時則從「托物言志」角度出發。(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如果是抒情詩,則從寫的景物(具體名詞)中理解詩人抒發的感情,在回答諸如「這樣寫有什麼好處?」、「運用了什麼樣的藝術手法」、「請欣賞這句詩」等問題時,就考慮是否應該答直抒胸臆或間接抒情(借物抒情、情景交融)。
四、看技法
一抒情手法
⑴直抒胸臆
⑵間接抒情
A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B借景(物)抒情 C情景交融
二描寫手法
①對比:勾畫……的生活畫面,突出表現詩人……的情感,或表達了對生活、社會的……思考。
②襯托(映襯、反襯、烘托)
③渲染(三次或三次以上描寫鋪排)
④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相結合
三修辭手法
⑴用典——借用神話故事、歷史人物活動、古詩文
⑵借代——含蓄、委婉,表達特定的感情
⑶比喻——形象生動,寄託感情;或語言深入淺出地揭示生活哲理。想像、聯想,設想奇巧,勾畫了……的生活或社會圖景。
⑷雙關——意在言外,耐人尋味,具含蓄美。
A諧音雙關,含蓄,富有情趣。【如「東邊日出西邊晴,道是有晴(情)還無晴(情)。】B語意雙關
⑸擬人,景和物人格化,形象生動,寄託感情;或情景交融,物我一體;或借物喻人,象徵。
⑹誇張,突出特點,強化感情,增強感染力;或造成奇特的意境,表現浪漫主義的情感。
⑺反復,連用某字,突出特點或某種情感。
⑻設問,一問一答,富有情趣;反問,增強說服力,發人深醒。
⑼反語,諷刺。
⑽互文:「參互成文,含而見文。」具體地說,它是這樣一種形式:上下兩句或一句話中的兩個部分,看似各說兩件事,實則是互相呼應,互相闡發,互相補充,說的是一件事。如「秦時明月漢時關」、「煙籠寒水月籠沙」、「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等。
四其它表現手法:虛實相生
五、看意象
⑴柳
「柳」、「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
李白《憶秦娥》:「簫聲咽,秦蛾夢斷秦樓月。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⑵月亮
一般說來,古詩中的月亮是思鄉的代名詞。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⑶菊花
堅貞、高潔品格的象徵。陶淵明「採菊東蘺下,悠然見南山」
六、答題的格式
1、先觀點後理由
解題時先表明觀點,再陳述理由。
2、先分後總式,答題時,先分說後總說。
3、先總後分式,答題時,先總說後分說。

⑤ 詩詞賞析技巧八個方面

詩詞賞析技巧八個方面

我個人認為古詩詞鑒賞是非常簡單的一道題型,哪怕對古詩的意思全然不知,學會「鑒賞8看法」,也可以輕松獲得滿分。

題材不同,表達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現手法、抒情方式上,也會有所不同。因此,要很好地鑒賞古詩詞,就必須對題材分類有清楚的了解,並能對具體的詩詞作出正確地判定。

⑥ 詩歌鑒賞的方法有哪些

詩歌鑒賞方法大全

一、仔細體察物關情 ——詠物言志詩的鑒賞
寫作特點:
1、既然詠物,要實寫其形態、色澤特徵,或寫其所處環境,求其「形似」。[曲盡其妙]
2、由物到人,由實到虛,寫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不滯於物]
3、從整體構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徵、擬人、對比。
4、從具體描寫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寫之外,還常用側面烘托的手法。
鑒賞方法:
1、「讀清」全詩。
2、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徵、環境特點和內在品性。
3、聯系詩人自身經歷和所處社會環境,揣摩詩人所託之情,所言之志。
4、體會詩人手法的高妙。

二、何人不起故園情 ——思鄉懷人詩鑒賞
1、了解常見思想情感。羈旅愁思;思念親友;徵人思鄉; 閨中懷人:王昌齡《閨怨》
2、分析人們思鄉緣由。戰亂頻繁;山長水闊;久戍邊關;宦遊不歸;漂泊在外;貶官異地;雁歸故鄉;逢年過節。
3、人們在詩中如何表達思鄉之情?
觸景傷情:何事吟余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王禹偁 村行)
感時生情:中秋望月;重陽登高;除夕;傷春悲秋;日暮思歸
托物傳情:月、雁、笛、柳
因夢寄情:夜來有夢登歸路,不到桐廬已及明。(思江南 方干)
鑒賞方法:
1、初讀全詩,整體感知,確定情感類別
2、抓關鍵句,挖掘字詞,初悟情感
3、抓住意象,構建圖景,再悟情感
4、根據題目,組織語言,形成答案

三、古來征戰幾人回——邊塞征戰詩的鑒賞
邊塞詩賞析要注意:
①了解時代背景;②體會思想感情;③感受藝術風格
鑒賞方法:
第一,了解詩歌創作的時代背景。邊塞詩是最能體現國運興衰的作品,因此,我們在接觸這類詩歌時,如果能對作者所處的時代有所了解,對體會作品的內容和作者的感情肯定是大有幫助的。
簡介「大唐盛世」:從玄宗即位到代宗登基(712——762),這半個世紀通常稱為盛唐。經濟繁榮,國力強盛,開疆拓土,不少文人,或投筆從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現了大量的邊塞戰爭題材的作品,形成了唐代蔚為壯觀的邊塞詩派。又稱為「高岑詩派」。
到了中晚唐,國勢開始衰微,雖然詩人們也仍保持著昂揚向上的基調,但不免夾雜了多少悲壯,多少婉傷:「磧里徵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陳陶)。
到了宋代,國家在民族斗爭中一直處於劣勢,外侮不斷,國難當頭,在邊塞征戰詩中流露出來的感情,就更多地體現為報國無門的憤懣,如陸游的「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更多地體現為歸家無望的哀痛,如「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漁 家 傲》范仲淹)。盡管仍洋溢著一股愛國熱情,但和盛唐時代的邊塞詩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厲,更多一些惆悵。
第二、注意區別各自的思想內容感情特點。有對建功立業的渴望:「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楊炯);有報效國家的激情,有的寫出徵士兵的鄉愁和家中妻子的離恨,有的表現塞外生活的艱辛和連年征戰的殘酷,有的反映對帝王黷武開邊的不滿和對將軍貪功啟釁的怨恨,有的陳述久戍邊關對家鄉和親人的懷念,有的驚異於塞外絕域那種迥異於中原的風光……
第三,分析邊塞詩的不同藝術風格。在大量邊塞征戰詩中體現出來的藝術風格是很不相同的,有的豪放曠達,如前述的「醉卧 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有的雄奇壯美,如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有的豪壯悲慨,如杜甫的「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有的委婉清麗,如李白的「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只有通過對詩歌字句的細細體會,才有可能准確領會到由於不同時代、不同內容,以及不同詩人的不同藝術素養、不同生活遭際,反映在邊塞征戰詩這個大主題下異彩紛呈的不同藝術風格。
邊塞詩的主要特點:
(1)內容:邊塞風光(奇麗壯闊) 統治者 ( 窮兵黷武) 將士 (生活艱苦)
(2)情感:對家鄉思鄉念親;對友人惜別感傷;報國豪情;壯別感奮
(3)風格——雄壯豪邁。
(4)常用手法——比喻、誇張、用典。
(5)常用詞語:金鼓旌旗 烽火羽書 戈矛劍戟 斧鉞刀鎩 夜郎 長雲秋月 雪山孤城 雁飛
常用評析詞語:
雄奇 奇寒 遼闊 壯闊 廣闊 豪邁 報國之志 殺敵豪情 英雄氣概 昂揚精神 厭戰情緒 深切同情

四、古今多少興亡事——詠史懷古詩鑒賞
我國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江山勝跡,人物風流。盡管歷史如大浪淘沙,但無數前人在歷史舞台上叱吒風雲,留下多少輝煌業績,令人欽佩仰慕;留下多少經驗教訓,讓人唏噓感慨。於是以歷史故事、古人事跡為題材的懷古詠史之作在魏晉甚至更早一些時候便已產生,到了唐代蔚然成風,甚至出現了像劉禹錫、杜牧等卓有成就的詠史大家。 懷古詠史詩有的對歷史的理性思考,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寫過《題烏江亭》,杜詩「江東弟子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是對項羽自刎的惋惜;王詩「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則是意識到了項羽失敗的歷史必然。有的把史事與現實結合起來,或借史抒懷,或借古諷今。如 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借周瑜的少年得志,感慨自己的懷才不遇;辛棄疾的《京口北固亭懷古》用了六個典故,抒寫自己理想落空,抗金復國無望的苦悶,諷刺南宋當局的用人不當,不思復國。有的就史論事,如杜甫的《蜀相》。
(一)弄清史實
對於作品所涉及的史實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這就要求我們要積累一些歷史知識。在閱讀一首詩時,一定要讀好註解,這也是讀懂材料的一把鑰匙。
〔二〕要體會意圖
後代作家對塵封的往事發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現實的原因或觸發感慨的媒介。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蘇軾被貶黃州,到過當地一處叫赤鼻磯的地方——傳聞就是當年三國時的古戰場赤壁——憑吊,這赤鼻磯也可以說是觸發詩人感想的媒介。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詩人登上京口北固亭,從歷史上的孫權、劉裕以京口為基地堅持抗擊北方勁敵,聯想到南宋小朝廷在風雨飄搖中苟且偷安,這京口北固亭是觸發詩人感想的媒介。南宋小朝廷的苟且偷安,自己報國無門,是詩人引發詩情的現實原因。
(三) 領悟感情
詩人懷古詠古,大致有這樣幾種情況:
一種是對歷史作冷靜的理性思考,詩人自己不置身其中。如杜牧和王安石都寫過《題烏江亭》詩。杜牧為項羽自刎而惋惜:「江東弟子多俊才,卷土重來未可知。」然而王安石卻感到項羽的失敗歷史的必然:「江東弟子今雖在,肯為君王卷土來。」二種情況是把史實和現實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個人遭遇,或是搏擊社會現實。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和《京口北固亭懷古》。第三種情況是只抓住歷史的影子,故意借題發揮,如李商隱的《賈生》借古諷今: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四)、分析寫法
在構思上,懷古詠史詩可以說百花齊放,有以景襯情的,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有議論引發的,如清人劉獻庭的《王昭君》,對漢元帝的統治無能作了辛辣的諷刺。在章法上,或作正對比,或側面烘托等。

五、把酒話桑麻——山水田園詩的鑒賞
山水詩源於南朝(宋)謝靈運,田園詩源於晉代陶淵明,以唐代王維、孟浩然為代表。這類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多用白描手法。
鑒賞中常用到的術語:
1.思想內容:熱愛自然 嚮往自由 歸(退)隱 閑適淡泊 悠然自得
2.表現手法:借景抒情 白描
3.語言特點:清新自然 質朴自然 清新洗練

六、聚散皆是緣——送別詩的鑒賞
古人由於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落後,一別動輒多年,再會難期,因而古人更重離別。士大夫們送別,不光是備酒餞行,折柳相送,還常常寫詩送給行者(送別),或留給居者(留別),所以,表達離愁別緒是古代詩歌常見的一種主題。送別詩是古詩詞中的一個大類。他們一般按時間、地點來描寫景物、表達離愁別緒,從而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這類詩歌大多纏綿凄切,充滿感傷情調,如柳永的《雨霖鈴》。這類詩歌在藝術手法上大多是採用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藉助於想像、聯想塑造形象。以婉約派詞人、詩人寫的較多。
送別詩的特徵:季節:春季或秋季;時間:清晨或傍晚;地點:路口、驛站、碼頭等;景物:楊柳、酒肆等。
唐人送別的習俗:
1、折柳送別
2、飲酒餞別
3、唱歌送別
折柳送別習俗產生於漢代,產生原因大體有三:
1、千絲萬縷的柳條隨風舞動與離人千絲萬縷、斬不斷、理還亂的離愁非常相似。
2、「柳」與「留」諧音,因此折柳送別有挽留、惜別、不舍之意。
3、柳枝有隨地而生的習性,折柳相贈還有祝願友人在異地他鄉生活順利、欣欣向榮之意。
送別詩中常見的時空背景:
1、多出現傍晚和月夜等時間意象。
2、多出現長亭、渡口、南浦等空間意象。
送別詩的情感:
1、哀傷凄婉。
2、慷慨豁達。

七、悔教夫婿覓封侯——閨怨詩的鑒賞
閨怨詩有兩類,一類是婦女對丈夫的思念,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一類是對易逝青春的哀怨,對自由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嚮往。
描寫對象:
閨中少婦、宮嬪宮女、商婦、征婦
常見手法:
1比喻;2對比、襯托;3.細節描寫(動作,心理、神態)
感情基調——怨:
1.夫妻分離,年華空老;2.不得寵幸,無緣愛情;3.孤苦無依,少人關懷;4.對丈夫的掛念與擔憂。

閱讀全文

與詩歌鑒賞八個步驟方法ppt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如何看懂文章的方法 瀏覽:22
閱讀存在問題的解決方法 瀏覽:904
職業選擇方法與步驟 瀏覽:862
皰疹結膜炎治療方法 瀏覽:653
教育研究方法這堂課的學習收獲 瀏覽:561
梭子蟹的腌制方法有哪些 瀏覽:242
計算校核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瀏覽:379
保時安空氣檢測儀使用方法 瀏覽:225
肩袖損傷後背肌肉鍛煉方法 瀏覽:701
安卓手機裁圖方法 瀏覽:103
孔子的教學方法學思行結合 瀏覽:59
產假工資計算方法男 瀏覽:465
詩詞中的修辭方法有哪些 瀏覽:600
線切割機床使用方法 瀏覽:268
百度瀏覽器的導航設置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939
木工大料連接方法 瀏覽:89
條形氣球花樣製作方法與圖片 瀏覽:66
岩體邊坡穩定性分析的方法 瀏覽:911
腰椎盤鍛煉方法 瀏覽:739
高中水中銅離子檢測方法 瀏覽: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