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心臟濁音界的叩診要怎麼叩啊
一共有七個點,左邊四個,右邊三個、書上125頁,有點復雜誒、
『貳』 心濁音界的叩診方法
1,叩診採用間接叩診法,受檢者一般取平卧位,以左手中指作為叩診板指,板指與肋間平行放置,如果某種原因受檢者取坐位時,板指可與肋間垂直,必要時分別進行坐、卧位叩診,並注意兩種體位時心濁音界的不同改變。叩診時,板指平置於心前區擬叩診的部位,以右手中指藉右腕關節活動均勻叩擊板指,並且由外向內逐漸移動板指,以聽到聲音由清變濁來確定心濁音界。通常測定左側的心濁音界用輕叩診法較為准確,而右側叩診宜使用較重的叩診法,叩診時也要注意根據患者胖瘦程度等調整力度。另外,必須注意叩診
時板指每次移動距離不宜過大,並在發現聲音由清變濁時,需進一步往返叩診幾次,以免得出的心界范圍小於實際大小。
2,叩診順序:通常的順序是先叩左界,後叩右界。左側在心尖搏動外2~3cm處開始,由外向內,逐個肋間向上,直至第2肋間。右界叩診先叩出肝上界,然後於其上一肋間由外向內,逐一肋間向上叩診,直至第2肋間。對各肋間叩得的濁音界逐一作出標記,並測量其與胸骨中線間的垂直距離。
『叄』 叩診是怎樣的
叩診是指用手叩擊身體某表部位,使之震動而產生聲音,根據震動和聲音的音調的特點來判斷被檢查部位的臟器狀態有無異常的診斷方法。根據叩診的目的和叩診的手法不同以分為間接叩診法和直接叩診兩種後者適用於胸部或腹部面積較廣泛的病變叩診是藉助於手或叩診錘,叩擊身體某些部位,以引起該部位下面的臟器發出不同的共鳴音,並根據聲音的性質及間隔時間來判斷該部位是否正常。也可用於判斷器官邊界的病變情況。叩診還常用於檢查某些關節部位,用以診斷相應部位的神經反射是否正常。叩診的原理與聲音的音色有關。根據叩診的目的和叩診的手法不同又分為直接叩診法和間接叩診法兩種。直接叩診法(directpercussion)醫師右手中間三手指並攏,用其掌面直接拍擊被檢查部位,藉助於拍擊的反響和指下的震動感來判斷病變情況的方法稱為直接叩診法。適用於胸部和腹部范圍較廣泛的病變,如胸膜粘連或增厚、大量胸水或腹水及氣胸等。間接叩診法(indirectpercussion)為應用最多的叩診方法。醫師將左手中指第二指節緊貼於叩診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勿與體表接觸;右手指自然彎曲,用中指指端叩擊左手中指末端指關節處或第二節指骨的遠端,因為該處易與被檢查部位緊密接觸,而且對於被檢查部位的震動較敏感。叩擊方向應與叩診部位的體表垂直。叩診時應以腕關節與掌指關節的活動為主,避免肘關節和肩關節參與運動。叩擊動作要靈活、短促、富有彈性。叩擊後右手中指應立即抬起,以免影響對叩診音的判斷。在同一部位叩診可連續叩擊2~3下,若未獲得明確印象,可再連續叩擊2~3下。應避免不間斷地連續地快速叩擊,因為這不利於叩診音的分辨。
『肆』 胸部的正確叩診方法和順序
從上到下,從前胸到側胸,最後為背部。叩診前胸和後背時,循自上而下、由外向內的順序。檢查者以左手中指為板指,平貼肋間隙,並與肋骨平行。但在叩肩胛間區時,板指可與脊柱平行。
『伍』 求診斷學胸部檢查的一般步驟,包括視觸叩聽。。。。
胸部視診
(1)能指出胸部體表主要骨骼標志(肋脊角、劍突、胸骨角、肋間隙)、主要垂直標志線(鎖骨中線、腋前線、肩胛線)及主要自然陷窩(鎖骨上窩、鎖骨下窩、胸骨上窩、腋窩(2)在視診胸廓形狀等內容方面,能提到桶狀胸、扁平胸、肋間隙是否飽滿、乳房是否對稱、脊柱形態等(3)視診呼吸運動的主要內容時,能提到呼吸頻率、呼吸節律者(2分)。能講出呼吸頻率1分,講出呼吸節律1分。
胸(肺)部觸診
(1)胸部(廓)擴張度雙手觸診方法,姿勢正確;①前胸廓擴張度的測定,檢查者兩手置於被檢查者胸廓下面的前側部,左右拇指分別沿兩側肋緣指向劍突,拇指尖在前正中線兩側對稱部位,兩手掌和伸展的手指置於前側胸壁。(或也可取後胸廓擴張度的測定,則將兩手平置於被檢查者背部,約於第10肋骨水平,拇指與中線平行,並將兩側皮膚向中線輕推。)③囑被檢查者作深呼吸,觀察比較兩手感觸到胸廓的活動度情況。(2)語音震顫觸診方法正確;①檢查者將左右手掌的尺側緣輕放於被檢查者兩側胸壁的對稱部位,然後囑被檢查者用同等強度重復輕發「yi」長音 ②自上至下,從內到外比較兩側相應部位兩手感觸到語音震顫的異同、增強或減弱 (3)能正確演示胸膜摩擦感操作方法操作手法同胸廓觸診部位常於胸廓的下前側部,當被檢查者吸氣和呼氣時均可觸及
胸(肺)部叩診
(1)間接叩診:手指動作、方法、順序正確①以左中指的第一、二節作為叩診板指,平緊貼於叩擊部位表面,右手中指以右腕關節和指掌關節活動叩擊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或第一、第二之間的指關節。 ②順序正確:首先檢查前胸,由鎖骨上窩開始,自第一肋間隙從上至下逐一肋間隙進行叩診,其次檢查側胸壁,囑被檢查者舉起上臂置於頭部,自腋窩開始向下叩診至肋緣。最後叩診背部,囑被檢查者向前稍低頭,雙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進行叩診,叩診時應左右、上下、內外對比叩音的變化。
(2)直接叩診手指方法正確;檢查者用中指掌側或將手指並攏以其指尖對被檢查者胸壁進行叩擊。
(3)叩肺下界移動度。①患者在平靜呼吸時,檢查者先於被檢查者肩胛線叩出肺下界的位置,然後囑被檢查者作深吸氣後並屏住呼吸的同時,沿該線繼續向下叩診,當由清音變為濁音時,即為肩胛線上肺下界的最低點②當患者恢復平靜呼吸時,再囑作深呼氣並屏住呼吸,然後由上向下叩診,直至清音變為濁音,即為肩胛線上肺下界的最高點。③能講述最高至最低點之間距離即為肺下界移動度的
胸部(肺)聽診
(1)聽診方法、順序正確;聽診的順序一般由肺尖開始,自上而下分別檢查前胸部、側胸部和背部,而且要在上下、左右對稱部位進行對比。
(2)能表述肺部聽診四種主要音的名稱 正常呼吸音、異常呼吸音、羅音、胸膜摩擦音。
『陸』 什麼叫叩診
叩診,是現代臨床醫學常用的一種物理診斷方法。醫生通過手指叩擊人體的一定部位,根據各部位質地、密度及其器官中氣體和液體含量不同所產生的各種不同聲音,來判斷各器官的生理或病理狀態。這種方法由於簡便易行,因此即使在醫學科學日趨發達的今天,仍然被世界各國的醫生廣泛應用。
叩診是在18世紀中葉發明的。一位名叫奧恩布路蓋的維也納醫生在進行屍體解剖的時候,發現有些死者的胸腔內充滿著液體。這種現象引起了他的深思,為什麼胸腔積液在死者生前不能被發現?應該如何發現?一次,他忽然想起他那經營酒業的父親,經常用手指敲打酒桶,憑其發生的清、濁聲音來估計桶內酒量的多少。人體的胸腔不也可以用手指叩擊它,聽其發出不同的聲音而估計胸腔內有無積液。經過不斷的摸索,奧恩布路蓋終於發明了最早的叩診方法,即用四隻指頭直接叩擊人體胸部,並對胸部疾病與叩擊音的變化關系作了較深刻的研究,於1761年在維也納發表了題為《用叩診人體胸廓發現胸腔內部疾病的新方法》的論文。
但是,奧恩布路蓋的發明在當時並未能引起人們的注意,相反還遭到了某些名醫的冷嘲熱諷,甚至被指責為「瘋子」。到19世紀初,由於法國醫生高爾維沙爾的推薦和法國臨診病院的應用,叩診才逐漸被人們重視。1818年,在上述直接叩診法的基礎上,創制了叩診板和叩診錘,於是就產生了間接叩診法。1838年,維也納著名醫生斯科達對叩診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研究,並應用聲學原理闡述了出現不同叩擊音的原因,為叩診找到了理論依據。以後,以對上述兩種叩診法作了改進,醫生用自己左手中指的背部作為叩診板,用右手中指進行叩診。這種方法一直沿用到現在。
『柒』 給病犬做心臟叩診的方法及意義是什麼
心臟叩診主要在於判定心臟的大小和叩打時有無疼痛反應。健康犬的心臟一部分被肺臟所覆蓋,另一部分直接與胸壁接觸。叩打被肺臟覆蓋的心臟部分呈半濁音,稱為相對濁音區;叩打直接接觸胸壁部分的心臟呈濁音,稱為絕對濁音區。與其他家畜相比,正常犬心臟的絕對濁音區較大,即左側位於4~6肋間;上界與肋骨和肋軟骨結合部相一致,後界無明顯界限而移動到肝濁音區;右側在4~5肋間。
心臟常用指叩診進行弱叩診檢查。其方法是將犬橫卧保定,犬主把犬左前肢向前牽引,充分曝露心臟區,檢查用指叩診法從第4肋間開始,由上向下,從前到後,依次叩打。犬心臟濁音區的改變主要受心臟的大小和肺臟覆蓋面積的影響。心臟容積大時,心臟的相對濁音區增大。覆蓋心臟的肺臟邊緣的容積發生改變,則直接影響著心臟絕對濁音區的大小。因此,只有相對濁音區才能反映心臟的大小。
心臟叩診的病理改變主要有4種:①濁音區擴大。相對濁音區擴大,見於心臟容積增大,如心肥大和心擴張等病;絕對濁音區擴大,見於肺臟覆蓋的面積縮小,如肺萎陷等病。②濁音區縮小。絕對濁音區縮小,常見於肺泡性肺氣腫;相對濁音區縮小,多見於肺萎陷和覆蓋心臟的肺葉部分發生實變的疾病等。③叩診帶痛。叩診時犬抗拒,表現疼痛,多見於心包炎和胸膜炎等病。④叩診呈鼓音。既可由心包中蓄積氣體所引起,如腐敗性心包炎;也可因覆蓋於心臟的肺組織彈力減退所致,如肺炎。
『捌』 為什麼測定左側心濁音界用輕叩診比較准確
關於「心臟叩診——公衛醫師實踐技能要點小結」,為幫助大家復習2020年公衛助理醫師實踐技能考試大綱相關考點,醫學教育網編輯整理具體資料如下:
心臟叩診的目的是確定心臟的大小、形態變化及其在胸腔內的位置。心臟左右邊緣被肺臟組織遮蓋的部分,叩診呈相對濁音界;未被肺臟組織遮蓋的部分,叩診呈絕對濁音界。心臟相對濁音界反映心臟的實際大小。
1. 叩診方法:
採用間接叩診法,被檢查者取仰卧位,檢查者以左手中指作為叩診板指,平置於心前區擬叩診的部位,板指與肋間平行;當被檢查者取坐位時板指與肋問垂直。以右手中指叩擊板指,並且從外向內移動指板,板指每次移動的距離不超過0.5cm,以聽到聲音由清變濁來確定心臟濁音界。測定左側的心臟濁音界,通常用輕叩診法較為准確,但對肺氣腫或肥胖患者則宜用較重的叩診法;右側心界則應用較重的叩診法。越過相對濁音界繼續向內叩診,當叩診音由濁音變為實音時,則為心臟絕對濁音界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2. 叩診順序和部位:先叩左界,後右界,由下而上,由外向內進行叩診。
心臟左界在心尖搏動外2——3cm處開始叩診,如查不到心尖搏動,應從第5肋間左鎖骨中線外的清音區開始向內叩診,清音變成濁音則為心臟的相對濁音界,用筆標記;然後,向上逐一肋間叩診至第2肋間,並分別標記。心臟右界叩診先叩出肝上界,然後於其上一肋間由外向內,逐一肋間向上叩診,直至第2肋間,對各肋間叩得的濁音逐一標記。叩診完畢後,用硬尺測量各肋間叩擊的濁音標記與胸骨中線間的垂直距離(cm),表示心臟相對濁音界。
3. 正常心臟濁音界正常成人心臟相對濁音界。
4. 心臟濁音界的改變:
(1)心臟本身因素:如左心室增大,心臟濁音界向左下擴大,心腰部相對內陷,使心臟濁音區呈靴形,常見於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故稱為主動脈型心臟,亦可見於高血壓心臟病、主動脈瓣狹窄。右心室顯著增大,心臟濁音界向左、右兩側擴大,但向左增大明顯,見於肺心病、單純二尖瓣狹窄等。雙側心室增大,心臟濁音界向左、右兩側擴大,同時有心左界向下擴大,為心臟普遍型增大,常見於擴張型心肌病、重症心肌炎、全心衰竭等。左心房及肺動脈段擴大,胸骨左緣第2、3肋間隙心臟濁音界向外擴大,心腰部飽滿或膨出,使心臟濁音區外形呈梨形,常見於二尖瓣狹窄,故又稱為二尖瓣型心臟。心底部濁音界擴大,表現為第1、2肋間隙的濁音區增寬,見於主動脈擴張、主動脈瘤、縱隔腫瘤及心包大量積液。
(2)心外因素:心臟的鄰近組織對心臟濁音界有明顯影響。例如,大量胸腔積液、積氣時,心濁音界向健側移位,患側心臟濁音界則可叩不出;肺氣腫時,可使心臟濁音界變小或叩不出;肺實變、肺腫瘤或縱隔淋巴結腫大時。如與心臟濁音界連在一起,則真正的心臟濁音區無法叩出;腹腔大量積液、巨大腫瘤:妊娠後期等可使膈肌上抬,心臟呈橫位,心臟的左、右濁音界都可擴大。
5. 心臟叩診的注意事項:
(1)叩診應在相對安靜的環境中進行。
(2)被檢查者應完全暴露胸部,取仰卧位,特殊情況下可取坐位。
(3)叩診時檢查者應以右手腕關節為活動中點,中指均勻叩擊板指。
(4)板指每次移動的距離不宜過大,以免超過正常心界范圍。
(5)叩診時可反復內外移動板指,以確定濁音界的正確位置。
(6)應根據被檢查者的胖瘦程度,調節叩擊力度。
「心臟叩診——公衛醫師實踐技能要點小結」的內容,由醫學教育網編輯整理搜集,更多備考資料干貨,敬請關注醫學教育網公衛執業/助理醫師欄目。
『玖』 心臟的叩診方法是什麼樣的
(一)叩診的意義:
叩診的目的在於確定心臟及大血管的大小、形狀及其在胸臟內的位置。心臟及大血管為不含氣器官,叩診時呈絕對濁音(實音),而心臟被肺復蓋部分則叩診呈相對濁音。因相對濁音反映心臟的實際大小和形狀,所以叩診相對濁音界較絕對濁音界有較重要的臨床意義。
(二)叩診的順序:
叩診時,病人應採取仰卧或坐位,姿勢要端正,以避免因體位而影響心臟叩診的准確性。一般常用指指叩診法,將左手中指橫置於肋間,也可與肋間垂直。叩診應依一定順序進行。心左界的叩診法:一般可自下而上,自外而內。先觸及心尖搏動,在心尖搏動外2~3cm處,由外向內沿肋間進行叩診。心尖搏動不清楚者,可從左腋前線第五肋間處開始叩診,依次按肋間上移,叩診每一肋間的清音變濁音並作記號,直至第二肋間。連接各肋間的記號,即為心濁音界的左界。然後左側可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從肝濁音界的上一肋間開始自外而內,依次按肋間上移至第二肋間,叩出每個肋間由清音變濁音處,並做上記號,連接各肋間的記號,即為心濁音界的右界。再用硬尺平放於胸骨上(不能用軟尺斜放或隨胸壁的曲度而屈轉測量),測出各肋間的濁音界距前正中線的距離,並記錄之。
(三)正常心濁音界(相對濁音界)
正常人心濁音界隨年齡、體型而異。一般左心界在第二肋間幾乎與胸骨左緣相合,距前正中線約23;第二肋間距前正中線約3.5~4.5cm,此處相當於心腰部,如超出此范圍則表示心腰部擴大;第四肋間距前正中線約5~6cm;第五肋間距前正中線約7~9cm,正常不超過鎖骨中線(正常成人前正中線至左鎖骨中線的距離為8~10cm)。心右濁音界相當於胸骨右緣、正常人心臟左、右相對濁音界至前正中線的平均距離。
正常心臟相對濁音界
右(cm)肋間左(cm)
2-3Ⅱ2-3
2-3Ⅲ3.5-4.5
3-4Ⅳ5-6
V7-9
(記錄時應註明鎖骨中線距前正中線的cm數)
心界的組成部分
心左界起自至第二肋間處相當於肺動脈段;向左下延伸至第三肋間處,相當於左心房的心耳部;再向下一肋間則為左心室。心右界起自右第一肋間相當於上腔靜脈;向下一肋間延伸除心尖部分為左心室外,余均為右心室組成,心上界相當於第三肋間下緣的水平。第一、二肋間水平的胸骨部分濁音區稱為心底部濁音區,相當於大血管投射在胸壁上的范圍。主動脈結與左心室緣之間的輕度凹陷部分稱為心腰部。
(四)心濁音界的改變及其意義
心濁音界的大小、形態、位置可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而改變。除由於心臟各房室肥厚或擴大而出現不同部位的心濁音界增大外,附近臟器、組織如肺臟、縱膈、胸腔等病變也可引起心濁音界的改變。
1.心濁音界增大
(1)心濁音界向左下增大左心室增大時,心左濁音界常向左下增大,使心濁音界呈靴形,稱為主動脈型,可見於主動脈瓣狹窄或關閉不全,高血壓病等。
(2)心濁音界向左增大右心室增大時,除心右濁音界可增大外,由於心臟沿長軸作順鍾向轉動,故左側心濁音界增大更為顯著。
(3)心腰部濁音界向左增大左心房顯著擴大時,胸骨左縫第三肋間心濁音界增大,可見於較重的二尖瓣狹窄。本病除在左心房擴大外常伴有肺動脈擴張及右心室肥厚,心濁音界外形呈梨形,稱二尖瓣型。
(4)心底部濁音界增大主動脈擴張、主動脈瘤、縱膈腫瘤及心包大量積液時,心底部濁音區增寬。
(5)雙側心濁音界增大常見於全心衰竭、心肌炎、心肌病及心包積液等。心包積液時,相對濁音界與絕對濁音界等同;心濁音界並隨體位改變而變化。坐位時,心濁音區呈三角燒瓶形;仰卧時,心底濁音區明顯增寬。
2.心濁音界縮小或消失
心包積氣、左側氣胸、肺氣腫等可使心濁音界顯著縮小或消失。
3.心濁音界位置的改變
心臟位置移位可影響心濁音界變化,原因與心尖搏動移位的原因基本相同。
心濁音界向病側移位如肺不張、肺組織纖維化及胸膜粘連增厚等。
心濁音界向健側移位如一側胸腔積液、氣胸。
心濁音界向左上移位當腹內壓力升高時,因橫膈位置抬高可將心臟推向左上方,如腹水、腹內巨大腫瘤、妊娠等。
『拾』 小兒心界的叩診方法
(一)叩診方法 因叩診的部位不同,病人須採取相應的體位。如叩診胸部時取坐位或卧位;叩診腹部時常取仰卧位;如腹水量很少或確定是否存在時,可囑病人取肘膝位。由於叩診的手法與目的的不同,又分間接與直接叩診兩種。 1.間接叩診法(indirect percussion) 是臨床上廣泛採用的方法,檢查者左手中...指第二指節緊貼於叩診部位,勿加重壓,以免影響被叩組織的振動,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勿與體表接觸;右手指自然彎曲,以中指指端叩擊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叩擊方向應與叩診部位的體表垂直;叩診時應以腕關節與指掌關節的活動為主,避免肘關節及肩關節參加運動。叩擊動作要靈活、短促、富有彈性。叩擊後右手應立即抬起,以免影響音響的振幅與頻率。一個部位每次只需連續叩擊2~3下,如未能獲得明確印象,可再連續叩擊2~3下,不間斷地連續叩擊反而不利於對叩診音的分辨。叩擊力量要均勻適中,使產生的聲響一致,才能正確判斷叩診音的變化。叩擊力量的輕重應視不同的檢查部位、病變組織的性質、范圍大小或位置深淺等具體情況而定,病灶或被檢部位范圍小或位置表淺,宜採取輕(弱)叩診法,如確定心、肝的相對濁音界;當被檢部位范圍比較大或位置比較深時,則需使用中度叩診法,如確定心或肝的絕對濁音界;當病灶位置距體表較深,則需使用重(強)叩診法。 2.直接叩診法(direct percussion) (1)單指叩診法和拍叩法 醫生用右手中間三指的掌面直接拍擊被檢查的部位,借拍擊的反響和指下的震動感來判斷病變情況的方法。此法主要適用於胸部或腹部面積較廣泛的病變,如大量胸水或腹水等。 (2)墨菲(Murphy)叩診法(彈琴式叩診法) 以小指到食指的指腹依次快速輪流叩擊被檢部位,藉手指感覺和音響判斷病變情況。 (二)叩診音(percussion sound) 被叩擊部位產生的音響。因被叩擊部位組織器官的密度、彈性、含氣量以及與體表的距離不同可產生不同的音響。根據音響的強弱、頻率等將正常和病理性叩診音分為清音、鼓音、過清音、濁音和實音五種。1.清音(resonance) 是一種音調較低,音響較強,振動持續時間較長,音響不甚一致的非樂性音,是正常肺部的叩診音。提示肺組織的彈性、含氣量、緻密度正常。2.鼓音(tympanitic resonance) 是一種和諧的樂音,如同擊鼓聲,與清音相比音響更強,振動持續時間也較長,在叩擊含有大量氣體的空腔器官時出現。正常見於左下胸的胃泡區及腹部。病理情況下,可見於肺內空洞、氣胸、氣腹等。 3.過清音(hyperresonance) 是屬於鼓音范疇的一種變音,介於鼓音與清音之間,音調較清音低,音響較清音強,極易聽到,為一種類樂音。正常兒童可叩出相對過清音,臨床上常見於肺組織含氣量增多、彈性減弱時,如肺氣腫。 4.濁音(llness) 是一種音調較高、音響較弱、振動持續時間較短的非樂性叩診音。當叩擊被少量含氣組織覆蓋的實質臟器時產生。除音響外,板指所感到的振動亦弱。如叩擊心或肝被肺的邊緣所覆蓋的部分,或在病理狀態下如肺炎(肺組織含氣量減少)所表現的叩診音。 5.實音(flatness) 亦稱重濁音或絕對濁音,音調較濁音更高、音響更弱、振動持續時間更短的非樂音,當叩擊肌肉、實質臟器如心或肝時即為實音。在病理狀態下,見於大量胸腔積液或肺實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