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我的烹飪方法發源在哪裡

我的烹飪方法發源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1-10 17:11:41

A. 烹飪起源於什麼時期

■火的運用 人類由人猿進化為原始人,其間過著數萬年「茹毛飲血、生吞活嚼」的飲食生活。
據考古學家的推測,古代人居住在森林時曾屢次遭遇到雷擊而使森林發生火災,等火熄後回到原處,便聞到灰燼中所發出使人垂涎的獸肉焦味,在極端飢餓的狀態下,嘗食火烤的獸肉遠比生肉美味,而後人們才發明了鑽木起火及敲石生火的方法,於是學會了用火燒烤食物的技術,就這樣開始了「熟食」的生活,可見「烹」字之出現始於「火的運用」。

■鹽的運用 人類開始熟食之初,尚未知道運用調味方法,經過若干年代,居住於海邊的原始人,將他們捕獲的食物放在海岸,等退潮後,在海岸上發現浸在海水中的沙經日曬蒸發後形成白色晶體,這就是「鹽」。
人們便發現沾鹽經烤煮過的食物美味,終於發明了煮熟海水鍊取食鹽的方法,此為「調」的意義之始,可見調味始於「鹽」的運用。

■直接烘烤法(石烹)人類在其發展過程中,對於食物的烹調方法仍不遺餘力的努力研究最原始的烹調方法是將食物放在燒得滾熱的石頭上烤熟,這就是「石烹」,也是人類最早發現而運用的「直接烘烤法」。

■加水烹調法 接著運用智慧,發明陶器,於是做成鼎、鬲、甗、甑等烹調用具,這些都是鍋與爐合並起來的加熱器具,利用水與蒸汽煮炊食物,此即是「加水烹調法」的開始。

■用油烹調法 自人類進入青銅器時代,便開始製造銅鍋、銅刀,並獲知使用動物脂肪的方法,懂得將食物材料切成小塊或薄片,放入油鍋中烹調,這便是「用油烹調法」的開始。

■調用品與植物油的使用 遠在三千餘年前的殷、周時代,卻發明了醬油、醋、果醬、香料等調味品,到戰國時代(西元前403-221年)烹調理論已達全面性的綜合皆段,例如在呂氏春秋一書已述及必須嚴格分開使用「旺火、溫火、小火」之意,並強調酸、辣、咸、苦、甜五味,調和得當方能發揮烹調的精華。

到漢代(西元206-220年)開始使用植物油,到唐宋(西元618-1279年)時代,隨著文化的發展,與亞洲各國建立了貿易關系,烹調技術亦見長足的進步,到了清代(西元1616-1912)烹調技術更臻完美,所謂「滿漢全席」乃當時的代表作。

中國歷代的先祖,經過不斷的努力與創造,為中國帶來了輝煌的烹調技術,也為後代留下多采而豐富的文化遺產。

B. 烹飪方法

生雞肝800克(一次多鹵些,能吃好幾頓)

料酒1大匙

老抽半大匙

蔥3大段

姜4片

花椒1大匙(大概20粒)

大料1朵

桂皮半根

香葉1片

小茴香1小匙

鹽1小匙

菜譜做法:
1.雞肝浸泡兩個小時,換幾次水,除去裡面的血水
2.除去雞肝里的筋膜,雜質
3.雞肝放入鍋里用熱水加料酒煮至八分熟,焯雞肝的時候會出很多的血沫子,用勺子撇掉血沫,撈出已經沒有無血絲的雞肝
4.倒掉鍋里的水,把鍋吸干凈,放入雞肝倒入開水準備鹵雞肝
5.在鍋中放入小茴香、花椒、香葉、大料、桂皮、蔥和姜,掉入老抽調色,倒入料酒去腥,調入適量的鹽調味,開鍋後中小火煮十分鍾
6.停火後不用把雞肝從鹵汁中取出,至少泡一小時以上,我泡了一夜,很入味
提醒:1.肝臟是最大的毒物中轉站和解毒器官,買回的鮮肝用流動水沖洗干凈,然後放在水中浸泡兩小時,烹調的時間不能太短,至少應該完全煮熟才好。
2.用這個方法製作的鹵汁,還可以鹵豬肝、羊肝、雞胗、雞蛋等。鹵汁用完放冰箱冷凍,可以反復使用,再用時補充一些清水、鹽和調料燒開即可。

C. 淺談我國烹調技術的起源

「烹」起源於火的利用。中華民族的祖先,從猿進化為原始人的時代,長期過著原始的生活,「茹毛飲血,生吞活嚼」。古代人所住的森林,常常因遭受電的襲擊而引起火災。當火熄滅之後,人們偶然吃到被燒的野獸屍體,覺得這種燒熟的獸肉,比生的獸肉好吃得多,並且滋味鮮美。經過無數次的重復,人們逐漸懂得食物是可以用火燒熟了吃的,於是便開始留下火種。後來,人們又在勞動實踐中,發明了鑽木取火和激石取火的方法,這時就正式吃熟食了。這就是「烹」的起源。「調」起源於鹽的利用。人們開始吃熟食,只是把食物燒熟而已,還談不上調味。經過了若干年之後,有些生活於海濱的原始人,偶爾把獵來的食物放在海灘上。海灘因被海水浸濕,經過日光蒸發,地面上出現一層白色晶體,這就是鹽。食物放在海灘上,表面上沾了一些鹽的晶粒,人們把沾了鹽的食物燒熟了吃的時候,發現滋味芳香。由此,人們就開始研究鹽和食物的關系。經過長期的實踐,證明鹽能夠增加食物的滋味,於是開始收集鹽。後來又發明了燒煮海水提取食鹽的方法,作為燒食物時的調味品,這就是「調」的開始。烹和調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烹,是燒煮食物;調,是調和滋味。烹調在整個社會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們國家烹調技術的起源,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在距今五千多年的新時期時代的晚期,由於發明的陶器,因而出現了烹煮法和汽蒸法。加上人們的定居,家禽家畜的普遍飼養,墾殖事業的發展,烹調原料和工具多種多樣,各種菜餚也就逐漸發展起來。

D. wow烹飪在哪裡學習

學廚師挺不錯的,門檻低,不要求學歷,零基礎都能學會。學廚師沒年齡限制,學起來比較簡單,只要肯學,用心學,還是比較容易學會,先把基本功打好,跟著老師的方法走就能做很多菜。

學廚師可以分為長期和短期,區別就在於學習的內容和費用等問題,建議實地去考察一下,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不管什麼樣的學習形式,適合的才是最好的,最有效的。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專業特色,所以只有選擇自己擅長並感興趣的專業,再根據專業選擇學校。

一般來說,廚師培訓費用主要包括學習費用、材料費用、工具費用、服裝費用、住宿費用和書本費,一年的學費當中往往不包括生活費。但由於廚師行業的特殊性,所需要的生活費用並不高,因為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學員所烹調的雞鴨魚肉都能自己吃,大大節省了日常開銷。

E. 炒菜的起源

炒菜的起源和金屬炊具的普及有著密切關系,中國青銅器時代出土有青銅炊具,但是由於其價格,很明顯不可能道得到普及,中國特有的鑄鐵的發明,在戰國時代普及了農具,而後逐漸向炊具擴展。在西漢的鹽鐵論中已有客店裡販賣韭菜雞蛋的記載。隨後南北朝時期的《齊民要術》中的詳細記載了炒菜的炒作過程。[1]
魏晉南北朝之際,炒用於做菜的明確的文字記載已經出現。這是中國乃至於世界菜餚史、烹任史上的大事。如在《齊民要術》中就記有這樣兩道菜: 炒雞子法:打破,著銅鐺中,攪令黃白相雜。細軍蔥白,下鹽米,渾鼓。麻油炒之。甚香美。 鴨煎法:用新成子鴨極肥者,其大如雉,去頭,爛治(按,爛疑為切之誤),卻腥翠五藏(同臟),又 凈洗,細創如籠肉。細切蔥白,下鹽鼓汁。炒令極熟,下椒薑末,食之。[1] 稍作分析,便可以看出,這兩道菜為典型的炒菜。前者為炒雞蛋,其製作過程和今日的炒雞蛋相比,毫無區別,甚至可以說在放「渾鼓」(整粒豆鼓)上更顯調味之特色。後者雖謂鴨煎法,實際卻是炒鴨肉末法,是將新長成的肥子鴨,經宰殺,去頭,燙去羽毛,去腥翠五臟,再洗凈,將鴨肉析碎如「籠肉」(做肉餡的肉),然後再加調料下熱鍋炒令極熟。
炒菜是中國菜區別於其他菜餚的基本特徵,用碟形薄生鐵鍋,旺火熱油,分熗炒、生炒、小炒、熟炒等,中國古代實際上沒有炒菜,在六朝以前基本的烹飪方法和現在的歐洲差不多,直到宋朝才有。並且,其初興時期,僅存於宋都汴京(今開封),而且是酒肆、飯館首屈一指的絕活。後來才慢慢普及開來。

F. 烹飪方法的多樣性出現在哪個時期

烹飪方法的多樣性出現在哪個時期?
感覺國內是宋朝以後出現了炒菜

G. 烹飪方法

我前幾天給你發的那個看完了?太快了吧也,好我再發給你一個。這沒什麼的你不用再給分了朋友。

H. 中國的烹飪起源和發展

烹飪,是人類為了滿足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把可食原料用適當方法,加工成為直接食用成品的活動。它包含烹調生產和飲食消費及與之相關的各種文化現象。烹飪一詞,最早見於2700年前的曲籍《易經·鼎》中,原文為「以木巽火,亨飪也。」《易經》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它在宗教迷信外衣下,介紹當時社會狀況,保存了一些古代樸素辨證法的思想。「鼎」是先秦時代的炊、食共用器,形似廟里的香爐,初為陶制,後用銅制,還充當祭祀的禮器。「木」指燃料,如柴、草之類。「巽」的原意是風,此處指順風點火。「亨」在先秦與烹通用,為煮的意思。「飪」既指食物成熟,也指食物生熟程度的標准,是古代熟食的通稱。「以木巽火,亨飪也」就是:

將食物原料置放在炊具中,添加清水和味料,用柴草順風點火煮熟。由此可知,烹飪這一概念在古代包括了炊具、燃料、食物原料、調味品以及烹制方法諸項內容,反映出奴隸社會時期先民生活狀況及其對飲饌的認識。還由於古代廚務沒有明顯分工,廚師既管做菜,又管做飯,還要釀酒、造醬、屠宰、儲藏,因此烹飪一詞,在古代實際是食品加工製作技術的泛稱。

烹調,製作菜餚、食品的技術。一般包括原料選擇、粗加工、細加工、臨灶製作、用火、調味以及裝盤的全過程。烹調一詞,在唐宋時期即已出現。如陸游《劍南詩稿·種菜》:「菜把青青間葯苗,豉香鹽白自烹調。」這時的「烹」加熱烹炒,「調」即配料調味。烹調工藝,是製作各類食品的全部加工技法及其流程的概稱。它的主要作用在於將烹飪原材料製成可口的食品,即有目的有計劃有程序地對烹調原料進行切割、組配、調味和烹制,使之成為能滿足人們飲食需要的菜品的規范方法。

I. 烹飪原起源於什麼

烹飪是經過參加勞動實踐的人們一代又一代嘗試積累而逐步形成的。我們的祖先發明鑽木取火之後,將過去難於下咽的肉食,「熗生為熟」、「燔而食之」。熗和燔就是燒烤,所以,上古時代的人們最早的肉食就是烤肉和烤魚。人們還漸漸學會了把含有豐富澱粉質的植物種子和根莖放到熱灰或燒穴中煨熟了再吃。這些煨熟了的食物,則可以稱作古代最早的熟食素食了。

烹飪正是這樣產生的,但這還不是現代意義上的烹飪,因為當時的人們還不會調味。後來,東部海濱宿沙氏部落發明「煮海為鹽」,即把海水盛放在陶制容器中熬製成鹽。制鹽的發明是對人類文明生活的一大貢獻。人們每天適量進食鹽可以促進人體胃液分泌,提高消化功能。人們食鹽後,體質和智力增強了。鹽成了人們最基本的調味品。有了鹽之後才產生了完整的烹飪、烹調概念。

閱讀全文

與我的烹飪方法發源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性腰盤突出治療方法 瀏覽:660
數據倉庫模型設計的常用方法 瀏覽:664
食用菌種的化學保存方法 瀏覽:588
耐高溫紅膠使用方法 瀏覽:823
殺活兔子的方法技巧 瀏覽:955
塵埃計數器使用方法 瀏覽:214
量化分析方法舉例 瀏覽:530
榛子的育苗方法圖片 瀏覽:211
常用的累積粉絲的方法 瀏覽:194
香港拓客方法有哪些 瀏覽:421
三星手機設置鈴聲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429
帽子製作方法視頻手工 瀏覽:950
如何用spss進行人口預測方法 瀏覽:649
艾蜜塔使用方法 瀏覽:931
濕氣重怎麼祛除最快最有效方法 瀏覽:387
硅酸鹽水泥板安裝方法 瀏覽:160
車間門安裝方法 瀏覽:510
中葯山葯食用方法 瀏覽:936
外科手術區皮膚消毒方法步驟 瀏覽:883
耳道乾燥快速恢復十大方法 瀏覽: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