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使用接地電阻測試儀以及測量接地電阻的方法是:儀表上的E端鈕接5m導線,P端鈕接20m線,C端鈕接40m線,導線的另一端分別接被測物接地極Eˊ,電位探棒Pˊ和電流探棒Cˊ,且Eˊ、Pˊ、Cˊ保持直線即可。
接地電阻安裝於電流由接地裝置流入大地再經大地流向另一接地體或向遠處擴散處,接地電阻值體現電氣裝置與「地」接觸的良好程度和反映接地網的規模。接地電阻表主要由手搖發電機,電流互感器,電位器以及檢流計組成。
接地技術的引入最初是為了防止電力或電子等設備遭雷擊而採取的保護性措施,目的是把雷電產生的雷擊電流通過避雷針引入到大地,從而起到保護建築物的作用。
同時,接地也是保護人身安全的一種有效手段,當某種原因引起的相線和設備外殼碰觸時,設備的外殼就會有危險電壓產生,由此生成的電流就會經保護地線到大地,從而起到人身安全保護作用。
(1)人防接地電阻測試引點安裝方法擴展閱讀:
測接地電阻時產生誤差的因素:
1、地網周邊土壤構成不一致,地質不一,緊密、干濕程度不一樣,具有分散性,地表面雜散電流、特別是架空地線、地下水管、電纜外皮等,對測試影響特別大。
2、測試線方向不對,距離不夠長。
3、輔助接地極電阻過大。
4、測試夾與接地測量點接觸電阻過大。
5、干擾影響,儀表使用問題,電池電量不足。
B. 求接地電阻測試點做法
測試點是為了便於檢測接地電阻而預留的,一般距地面0.5米,用扁鋼從引下線處引出。
C. 接地電阻測試儀如何操作接線
材料:兩根接地棒,一根40M接地線,一根20M接地線,一根5M的連接線,一個接地電阻搖表.
1、拆開接地干線與接地體的連接點,或拆開接地干線上所有接地支線的連接點。
2、將兩根接地棒分別插入地面400mm深,一根離接地體40m遠,另一根離接地體20m遠。
3、把搖表置於接地體近旁平整的地方,然後進行接線。
(1)用一根連接線連接表上接線樁E和接地裝置的接地體E′。
(2)用一根連接線連接表上接線樁C和離接地體40m遠的的接地棒C′。
(3)用一根連接線連接表上接線樁P和離接地體20m遠的接地棒P′。
4、根據被測接地體的接地電阻要求,調節好粗調旋鈕(上有三檔可調范圍)。
5、以約120轉/分鍾的速度均勻地搖動搖表。當表針偏轉時,隨即調節微調撥盤,直至表針居中為止。以微調撥盤調定後的讀數,去乘以粗調定位倍數,即是被測接地體的接地電阻。例如微調讀數為0.6,粗調的電阻定位倍數是10,則被測的接地電阻是6Ω。
6、為了保證所測接地電阻值的可靠,應改變方位重新進行復測。取幾次測得值的平均值作為接地體的接地電阻。
D. 接地電阻測試儀要怎麼接線
以下是ND2571接地電阻測試儀的使用方法
1、接地電阻測量(如圖一)
4、地電壓測量
測量接線如圖一,撥掉C1插頭,E、P1間的插頭保留,啟動地電壓(EV)檔,指示燈亮,讀取表頭數值即為E、P1間的交流地電壓值。
5、測量完畢按一下電源「OFF」鍵,儀表關機。
E. 接地電阻測試儀測試時如何連接線路
以日本共立4105A型接地電阻測試儀為例說明。從被測物體開始,接地電極端(E)與電壓電極端(P)距離5米輔助接地棒埋入大地,與電流電極端(C)距離10米輔助接地棒埋入大地。P與C兩點應為一條直線且兩線不能纏繞。
F. 防雷測試點的施工方法
方法:
1、先找到防雷接地網的接地引線或等電位聯接箱;
2、用接地電阻測測試儀測接地電阻(有兩根測試樁0.4M的要插入泥土,一根距測試點20米,一根40米,所以測試點 圍42米范圍內要有泥土)
3、接地電阻值越小越好,具體合格值當設計有要求時必需按設計要求 定,設計沒要求時不能大於4歐.
目前施工現場通常採用外觀檢測再結合接地電阻儀測量接地電阻的檢測手段,在實施中存在下列問題。
(1)接地電阻測試值,可信度偏低。沒有合格的接地質量,雷電防護系統如同虛設,而接地質量的好壞與接地電阻值密切相關。一般情況下,被測接地極、儀表的電壓極和電流極三者間的相互位置和距離,對於接地電阻測量結果有很大的影響。假若電壓極與被測接地極的距離小,則測量的接地電阻值就比實際值小。在施工現場測量建築物接地電阻,由於相鄰建築物、道路的妨礙,電流極和電壓極的位置難以按規定的要求布置,往往是哪裡能打下電壓、電流輔助極就往哪裡插,這樣做就不能保證測量數據的准確性。
(2)暗敷的引下線檢測缺乏科學性。施工過程中一般先對引下線(柱的主筋)進行外觀驗收,然後從屋頂引線測量接地電阻值。以此值的大小來判斷引下線的導電情況。這種方法存在下列問題:在整個避雷裝置已形成整體後,檢測結果只能反映所有引下線並聯時通斷狀態,不能正確檢測每根引下線通斷及電阻值的大小,也不能反映並聯引下線電阻值的大小。從建築物頂點測量接地電阻值會因電流極引線加長,電壓、電流輔助極測點不容易找准而引起較大的測量誤差。
建議:
(1)提高接地電阻測試的可信度。接地電阻定義為被測接地極(網)對地電壓與接地電流之比。這里的「地」是電氣上的「地」,相對於被測接地極的高電位,無窮遠處的接地極就是地,即零電位點。但在實際測量時,不可能得到無窮遠的點,只能在有限的距離內設置零電位。因此測量時關鍵是合理布置輔助的電流極和電壓極的位置。如施工現場常用ZC-8型接地電阻測量儀,三極呈直線布置進行測量時如圖1所示。圖中E、P、C分別為被測接地極、電壓極和電流極的位置,一般情況下三者之間的距離LEC=4.0m、LEP=20m,而RE和RC則分別為被測接地極和電流極的接地電阻值,I1為迴路電流(流過大地的電流)。圖2為此時的電位分布情況,被測接地極電位φE=I1RE,電流極電位φC=-I1RC。由於I1從被測接地體流入大地,向四周流散,在地面上呈現以最高電位φE為中心的同心圓電位,沿著半徑增大而逐漸降低。當匯集於電流極時,又呈現以最低電位φC為圓心的電位分布。因此,在接地極與電流極之間必然存在一個過渡區域,即零電位面,當E與C之間距離越大,過渡區域的電位分布越平緩。由此可知,三極之間的距離不是唯一的,關鍵要做到三極的位置布置在同一個電路迴路中,且電壓極布置在零電位上。
當實際測量不滿足上述要求時,可採用接地極與電流極間距盡可能選擇大些;將電壓極在E與C 的連線中點附近,沿直線方向移動3次,每次移動距離為LEC的5%,若3次所測結果接近,說明電壓極已布置在零電位面上,則測量結果正確(注意:與電流極距離增大、電流極引線加長和引線電阻增大,會影響迴路電流I1減小,測量接地電阻值偏大,所以要適當考慮增粗電流極引線截面)。
(2)完善暗敷引下線電阻值的測量。隱蔽的引下線,其電阻較難檢測,筆者認為可用二極法來測量。對一般利用混凝土柱內主筋作為自然引下線者,與接地裝置不設斷接卡,引下線電阻應在未接接閃器前測量。這時引下線等效於開路的支路,ZC-8型接地電阻測量儀的E和C1測量端(P1與C1之間短接)分別與引下線的斷開點和接地電阻測量連接端相接,由此測出的電阻為引下線電阻。使用這種二極測量法,不但能逐根測出引下線電阻,還能檢測出引線與接地裝置的連接是否完善,同樣該法也可用於檢測引下線與接閃器的連接狀況。
G. 接地電阻測試儀常用的幾種接線方法是什麼
正確使用接地電阻測試儀以及測量接地電阻的方法是:儀表上的E端鈕接5m導線,P端鈕接20m線,C端鈕接40m線,導線的另一端分別接被測物接地極Eˊ,電位探棒Pˊ和電流探棒Cˊ,且Eˊ、Pˊ、Cˊ保持直線即可。
接地電阻安裝於電流由接地裝置流入大地再經大地流向另一接地體或向遠處擴散處,接地電阻值體現電氣裝置與「地」接觸的良好程度和反映接地網的規模。接地電阻表主要由手搖發電機,電流互感器,電位器以及檢流計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