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妊娠期"B超"檢查可測定什麼指標
B型超聲波診斷技術應用於臨床醫學已有20多年,科學研究證明,B型超聲波檢查對胎兒及孕婦的傷害不大。曾有人用B型超聲波對動物進行試驗,把未接受與接受超聲波檢查的兩組懷孕動物做對比觀察,發現其子代畸形的發生率無顯著差別。醫療臨床觀察也有相同的發現,接受過B型超聲波檢查的孕婦,其胎兒的畸形率與未接受過B型超聲波檢查的孕婦的胎兒相比,無明顯增加。這是因為,用於人體做診斷用的超聲波的劑量相當小,且檢查的時間也不長,不足以對人體的組織、臟器產生某種損害。因此B型超聲波是一種安全度高,可靠性強,使用方便,不會給檢查者帶來任何痛苦的可以重復應用的有效的檢查方法。
B型超聲波用在孕婦的不同方面,有著不同的檢查內容。
應用B超做產前檢查,是產前診斷的一種重要手段。妊娠期應用B超檢查可以測知以下幾項指標:
確定胎盤附著部位
正常位置的胎盤附著於子宮前壁、後壁、側壁或宮底處。通過B型超聲波檢查可確知有無異變。
確定胎盤成熟度分級
胎盤成熟度共分四級:0級、Ⅰ級、Ⅱ級、Ⅲ級。I級標志胎盤基本成熟;Ⅱ級標志胎盤成熟;Ⅲ級標志胎盤已衰老,由於鈣化和纖維素沉著,使胎盤輸送布氧氣及營養物質的能力降低,胎兒的生命隨時受到威脅。
羊水量
有關確定羊水量多少的方法目前還沒有一個一致的標准。美國進行B超檢查時,僅憑肉眼觀察估計羊水量的多、中、少。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則根據胎兒頸部、腹部、臀後部三處的羊水量平均值計算。孕足月時,平均羊水量為4~5厘米;羊水量均值大於或等於6厘米為羊水較多;大於或等於8厘米為羊水過多,可能同時合並有胎兒畸形;小於或等於3厘米為羊水較少;小於或等於2厘米為羊水過少,說明胎盤功能低下,胎兒有死在宮內的危險,應選擇適宜時機引產,或行剖宮取子術搶救胎兒。
胎位
B超可測知胎兒在宮腔內所取的位置——"胎位",了解胎頭是否進入盆腔或是浮在恥上。
胎頭雙頂徑(BPD)
有胎頭最大橫徑。
胎兒頂臀長
胎兒頭頂至臀尖間長度為"頂臀長"。此長度與胎兒的身長、體重有關。一般,頂臀長越長,其身長也越長,體重也相應較重。
此外,還可利用超聲計測胎兒整體體積、胎兒內臟(心臟)或胎盤體積,藉此判斷胎兒成熟度。
B超檢查除能檢測這些內容外,胎兒在子宮內的生活還可借B超的熒光屏顯現出來。如:胎兒吞咽羊水,心臟的跳動,胸廓起伏的運動,逐漸脹滿的膀胱,尿液的排出,都可以顯現出來。
B. 胸廓類型及檢查方法有哪些
正常胸廓:兩側大致對稱;兩肩及兩肩胛下角均在同一水平。成年人胸廓前後徑較橫徑為小,呈扁圓形。嬰兒胸廓近似圓形。老年人胸廓略呈桶形。一般人腹上角近乎直角,矮胖者角度大,瘦長者角度小。
異常胸廓:包括桶狀胸、扁平胸、雞胸、漏斗胸和胸廓的局部凹陷。
桶狀胸,指胸廓各徑都增大,但以前後徑增大為明顯,肋骨上舉呈水平位,肋間隙增寬,鎖骨上下窩變平或突出,腹上角呈鈍角,胸椎明顯後突,使胸廓呈圓桶形。常見於肺氣腫、支氣管哮喘發作及老年人。
扁平胸,指前後徑很小,不足橫徑的一半,呈扁平形,皮下脂肪少,肌肉發育不良,肋間隙清晰,鎖骨上下窩下陷,腹上角呈銳角,頸部及胸部細長。常見於肺結核等消耗性疾病。
雞胸,指胸廓前後徑增大,橫徑變小,胸骨中、下段向前突起,形似雞胸。肋骨與肋軟骨連接處變厚增大突起呈串珠狀,此為佝僂病之特徵。
漏斗胸,較為少見,胸骨下部劍突處及肋下緣回縮。多見於先天發育異常或佝僂病。
胸廓的局部凹陷,指胸廓單側或局限性凹陷,可見於肺不張、肺萎縮、胸膜粘連等。
C. 什麼叫胸廓的前後徑和左右徑
胸廓的前後徑是指從胸骨到胸椎椎體的距離,胸廓的左右徑是指從胸廓左側到右側的距離,和前後徑是垂直關系。胸廓是由12個胸椎、12對肋骨和肋軟骨,1塊胸骨以及關節和韌帶裝置構成,形狀近似圓錐形。
胸廓有四壁及二口。前壁較短,由胸骨、肋軟骨及肋骨的前端構成,略向前凸並斜向前下方,與額狀面約成20度角。後壁略長,由胸椎及肋骨構成,略向後凸。胸廓的兩側壁由肋骨體構成。肋骨向前下方傾斜,以後又向內傾斜並與胸骨相連。
胸廓上口狹小,斜向前下方,其橫徑大於矢狀徑,由第1胸椎、第1肋骨、肋軟骨及胸骨柄上緣構成。胸廓下口寬闊,斜向後下方,橫徑大於矢狀徑,由第12胸椎,第11、12對肋骨肋弓及肋前端,7-10對肋軟骨及劍突圍城,膈肌封閉胸腔底。
D. 怎樣測量三圍
測量三圍的方法:
胸圍:胸圍反映胸廓的大小和胸部肌肉與乳房的發育情況,是身體發育狀況的重要指標。測量時,身體直立,兩臂自然下垂。皮尺前面放在乳頭上緣,皮尺後面置於肩胛骨下角處。先測安靜時的胸圍,再測深吸氣時的胸圍,最後測深呼氣時的胸圍。深吸氣與深呼氣時的胸圍差為呼吸差,可反映呼吸器官的功能。一般成人呼吸差為6~8厘米,經常參加鍛煉者的呼吸差可達10厘米以上。測量未成年女性胸圍時,應將皮尺水平放在肩胛骨下角,前方放在乳峰上。測量時注意提醒被測者不要聳肩,呼氣時不要彎腰。
腰圍:腰的圍度反映腰腹部肌肉的發育情況。測量時,身體直立,兩臂自然下垂,不要收腹,呼吸保持平穩,皮尺水平放在髖骨上、肋骨下最窄的部位(腰最細的部位)。
臀圍:臀圍反映髖部骨骼和肌肉的發育情況。測量時,兩腿並攏直立,兩臂自然下垂,皮尺水平放在前面的恥骨聯合和背後臀大肌最凸處。
為了確保准確性,測量「三圍」時,一是要在橫切面上,二是要在鍛煉前進行。同時要注意每次測量的時間和部位相同,測量時不要把皮尺拉得太緊或太松,力求仔細、准確。
E. 「B超」檢查都有哪些范圍
應用B超做產前檢查,是產前診斷的一種重要手段。妊娠期應用B超檢查可以測知以下幾項指標:
確定胎盤附著部位
正常位置的胎盤附著於子宮前壁、後壁、側壁或宮底處。通過B型超聲波檢查可確知有無異變。
確定胎盤成熟度分級
胎盤成熟度共分四級:0級、Ⅰ級、Ⅱ級、Ⅲ級。I級標志胎盤基本成熟;Ⅱ級標志胎盤成熟;Ⅲ級標志胎盤已衰老,由於鈣化和纖維素沉著,使胎盤輸送布氧氣及營養物質的能力降低,胎兒的生命隨時受到威脅。
羊水量
有關確定羊水量多少的方法目前還沒有一個一致的標准。美國進行B超檢查時,僅憑肉眼觀察估計羊水量的多、中、少。天津市中心婦產科醫院則根據胎兒頸部、腹部、臀後部三處的羊水量平均值計算。孕足月時,平均羊水量為4~5厘米;羊水量均值大於或等於6厘米為羊水較多;大於或等於8厘米為羊水過多,可能同時合並有胎兒畸形;小於或等於3厘米為羊水較少;小於或等於2厘米為羊水過少,說明胎盤功能低下,胎兒有死在宮內的危險,應選擇適宜時機引產,或行剖宮取子術搶救胎兒。
胎位
B超可測知胎兒在宮腔內所取的位置——「胎位」,了解胎頭是否進入盆腔或是浮在恥骨上。
胎盤位置
正常情況下,在妊娠中後期,胎盤一部分或者全部在子宮下段附著。如把子宮頸口遮蓋住,屬於病態,醫學上稱之為「前置胎盤」。在胎盤的後方其附著處做B超檢查發現有液性暗區時,提示胎盤後有出血,是胎盤早期剝離的徵象之一。若胎盤緣在宮內口處時,則為「低置胎盤」。孕婦應卧床休息、嚴禁發生性交。如有陰道出血時,應隨時就近就診。若胎盤將宮內口完全覆蓋為「中央性前置胎盤」,患者隨時可發生無痛性致命的陰道大出血,需要住院觀察治療,萬一發生陰道大出血,須馬上進行剖宮產手術,全力救助處在危險中的母子。
胎頭雙頂徑(BPD)
胎頭雙頂徑的測量是中、晚期妊娠中估計孕期、胎兒體重和成熟度的有效指標。
首次胎頭雙頂徑(BPD)——胎頭最大橫徑的計測最好在孕26周前進行,因此期生物學變異小;第二次胎頭雙頂徑的測定應在首次計測6周後,多在孕30~33周間進行,胎兒絕大部分生長遲緩發生在此期。通常胎頭雙頂徑為8.5厘米,胎兒體重約2500克;若胎頭雙頂徑超過10厘米,胎兒可能為「巨大兒」(體重大於或等於4000克重)。
胎兒頂臀長
胎兒頭頂至臀尖間長度為「頂臀長」。此長度與胎兒的身長、體重有關。一般,頂臀長越長,其身長也越長,體重也相應較重。
此外,還可利用超聲計測胎兒整體體積、胎兒內臟(心臟)或胎盤體積,藉此判斷胎兒成熟度。
B超檢查除能檢測這些內容外,胎兒在子宮內的生活還可借B超的熒光屏顯現出來。如:胎兒吞咽羊水,心臟的跳動,胸廓起伏的運動,逐漸脹滿的膀胱,尿液的排出,都可以顯現出來。
F. 胎兒呼吸是怎樣發育的
由於舊時醫療水平所限,人們普遍認為,胎兒在宮內是不呼吸的。呼吸道似乎處於「關閉」狀態。只有在胎兒宮內缺氧窒息時,才吸入含有或不含胎便的羊水,以致引起宮內胎兒吸入性肺炎、肺透明膜病及肺不張等合並症。
然而,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現代電子技術的進步,揭開了許多前所不知的有關生命的奧秘,人們驚奇地發現,正常發育的宮內胎兒很早便出現了呼吸,在B型超聲波掃描的熒光屏下,可清楚地看到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逐漸演變的呼吸運動。早在妊娠11周,僅有4~5厘米長身軀的胎兒胸廓便出現了上下起伏的運動:妊娠13~14周(孕3個多月),胎兒的這種呼吸運動變得明顯,足以引起羊水在呼吸道內呈潮式移動。妊娠晚期(孕36周),胎兒的呼吸運動變規則,呈間斷性。通常,在正常情況下其呼吸淺而快,有規律性,每分鍾30~70次。隨著呼吸運動,進入氣管和肺泡中的羊水能被吸收。因此,正常的羊水不致引起胎兒肺部炎症或其他病變,科學實驗研究發現,胎兒的呼吸道不僅能吸收液體,而且,本身還分泌液體,其滲出速度為每千克體重,每小時0.026~0.13毫升。
妊娠期間,母體子宮的生理收縮可促使呼吸道內的液體或進入的羊水排出,在子宮鬆弛的同時,又可引起羊水向呼吸道里返流。
若當妊娠過期,胎盤老化,胎兒賴以生存、供氧的胎盤輸氧能力下降,或傳送氧的「紐帶」——臍帶纏繞胎頸、緊勒胎體,或自身扭轉、打結等阻斷氧氣供應時,均可導致宮內胎兒急性或慢性缺氧。胎兒呼吸幅度增大,喘息狀隨著病態呼吸的出現,大量混雜胎便的羊水被吸入肺泡,引起宮內吸入性肺炎、肺透明膜病等疾患。所以,一旦胎兒出現呼吸不暢時,要及時採取相應措施挽救胎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