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GNSS測量技術
GNSS的全稱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它是泛指所有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以及區域和增強系統,它利用包括美國的GPS、俄羅斯的GLONASS、歐洲的GALILEO、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美國的WAAS(廣域增強系統)、歐洲的EGNOS(歐洲靜地導航重疊系統)和日本的MSAS(多功能運輸衛星增強系統)等衛星導航系統中的一個或多個系統進行導航定位,並同時提供衛星的完備性檢驗信息(Integrity Checking)和足夠的導航安全性告警信息。
GNSS的基本原理:測量出已知位置的衛星到用戶接收機之間的距離,然後綜合多顆衛星的數據就可知道接收機的具體位置。要達到這一目的,衛星的位置可以根據星載時鍾所記錄的時間在衛星星歷中查出。而用戶到衛星的距離則通過記錄衛星信號傳播到用戶所經歷的時間,再將其乘以光速得到(由於大氣層電離層的干擾,這一距離並不是用戶與衛星之間的真實距離,而是偽距(PR):當GPS衛星正常工作時,會不斷地用1和0二進制碼元組成的偽隨機碼(簡稱偽碼)發射導航電文。
⑵ 比較gnss絕對定位和相對定位的優點
衛星定位可分為絕對定位和相對定位,其中RTK(載波相位實時動態相對定位)是比較常用的高精度相對定位方法,RTK定位(Real Time Kinematic Positioning)是採用兩台接收機,由基準站和流動站的觀測值組成雙差組合進行實時的厘米級定位。
其優點主要體現在:初始化時間僅數秒,固定解的精度可達到厘米級,可以滿足高精度實時動態定位的要求。
由於其精度要求達到厘米級,要用到的觀測量是載波相位觀測值,這就需要進行模糊度的確定及周跳探測及修復,周跳探測是進行RTK定位的前提,因為周跳發生會引起模糊度的變化。
RTK定位中數據預處理的關鍵問題就是周跳的探測,目前RTK定位中最常用的周跳探測方法是碼偽距與相位組合法、電離層殘差法和M-W組合法。
三種周跳探測方法都有是失效的情況,在實際應用中常綜合這三種周跳探測方法的利弊:先用偽距-相位組合探測大於8周以上的大周跳,把周跳限制在8周以內。
然後用電離層殘差法聯合M-W組合方法探測小至1周的小周跳。模糊度確定是RTK定位的核心演算法,一旦能夠正確固定整周模糊度,就可以得到毫米級的距離觀測值。
(2)gnss距離測量主要的兩種方法擴展閱讀
衛星定位技術經過近30多年的發展,已經廣泛服務於國民經濟的各個方面。衛星定位已發展了3代技術,現在正處於第三代向第四代的過渡階段。
衛星定位技術分為絕對定位和相對定位技術,第一代絕對定位技術即通過偽距測量的方法獲取定位坐標,第一代相對定位技術分為載波差分與偽距差分技術,載波差分技術即靜態測量技術,偽距差分定位通常運用在信標機上。
載波靜態差分技術精度高但是需要內業處理才能得到定位結果,不具備時效性,載波靜態差分技術結合通訊傳輸技術發展為RTK技術,能夠實時獲得動態差分定位結果。
偽距差分定位如信標機具有使用范圍的局限性,偽距差分技術結合廣域播發的技術發展為廣域差分定位技術,能夠通過衛星大范圍播發偽距差分信號,如我們所熟知的SBAS技術(主要指美國WAAS、日本MSAS等),常規RTK技術及廣域差分定位技術組成第二代衛星定位技術。
⑶ gnss接收機是如何測定偽距的
偽距測量是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NSS)與其它無線通信系統一大顯著區別之一。在衛 星導航定位系統中,必須通過 PRN 碼測出用戶接收機到各顆衛星的距離,才能定位。衛星 鍾差、用戶鍾差、多普勒效應、電離層延遲、對流層延遲等,都使測距產生一定的誤差,所 以稱為偽距。偽距測量的精度,直接影響到定位的精度。為定量分析偽距測量對定位結果的 影響,本文給出選擇不同星的偽距和同一偽距不同誤差情況下對最終定位結果的影響,為接 收機的研發提供重要的參考。
⑷ GNSS定位的基本原理如何確定衛星的位置 如何測量出站星距離
衛星的位置確定,主要還是通過遙測技術測量軌道的精確參數,並把軌道的參數注入到衛星上播放的星歷之中。至於測量出站和星之間的距離是通過多個衛星與該站之間的時延來測得的。
⑸ GNSS接收機測定衛星到接收機距離的方法有哪兩種哪一種精度更高
不止兩種吧……
⑹ 什麼是gnss綜述目前幾個主要的導航系統的現狀,各有什麼優勢及不足
GNSS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的簡稱。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定位是利用一組衛星的偽距、星歷、衛星發射時間等觀測量,同時還必須知道用戶鍾差。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是能在地球表面或近地空間的任何地點為用戶提供全天候的3維坐標和速度以及時間信息的空基無線電導航定位系統。
目前全球技術成熟的導航系統有GPS,伽俐略,格洛納斯,北斗二代。其中美國的gps佔主要市場,北斗二代系統後起之秀,發展迅猛,在亞太地區發展迅猛,其餘兩個系統由於資金投入不足,衛星更新慢,市場逐漸在萎縮。
未來幾年,衛星導航系統將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用戶將面臨4大全球系統近百顆導航衛星並存且相互兼容的局面。豐富的導航信息可以提高衛星導航用戶的可用性、精確性、完備 性以及可靠性,但與此同時也得面對頻率資源競爭、衛星導航市場競爭、時間頻率主導權競爭以及兼容和互操作 爭論等諸多問題。
(6)gnss距離測量主要的兩種方法擴展閱讀:
GPS存在三部分的誤差:
第一部分是所有GPS接收機都有的,如衛星鍾誤差,星歷誤差、電離層誤差、對流層誤差等,其誤差利用差分技術可以完全消除。
第二部分是傳播延遲誤差,該誤差大部分也可以消除,主要取決於基準接收機和用戶接收機的距離。
第三部分是所有GPS接收機固有的誤差,例如通道延遲、多徑效應、內部雜訊等,該誤差無法消除。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GNSS
⑺ 簡述GNSS定位的基本原理及在測繪領域中的應用。
GNSS定位通過地面上的接收機接收GNSS衛星信號實現定位,GNSS定位在測繪中的應用非常廣泛,比如用RTK測點、放樣。用GNSS接收機做監測等。
GNSS的基本原理是測量出已知位置的衛星到用戶接收機之間的距離,綜合多顆衛星的數據就可知道接收機的具體位置。要達到這一目的,衛星的位置可以根據星載時鍾所記錄的時間在衛星星歷中查出。
(7)gnss距離測量主要的兩種方法擴展閱讀:
GPS存在三部分的誤差:
第一部分是所有GPS接收機都有的,如衛星鍾誤差,星歷誤差、電離層誤差、對流層誤差等,其誤差利用差分技術可以完全消除;
第二部分是傳播延遲誤差,該誤差大部分也可以消除,主要取決於基準接收機和用戶接收機的距離;
第三部分是所有GPS接收機固有的誤差,例如通道延遲、多徑效應、內部雜訊等,該誤差無法消除;
⑻ GNSS測量的基本原理
GNSS的基本原理是測量出已知位置的衛星到用戶接收機之間的距離,然後綜合多顆衛星的數據就可知道接收機的具體位置。要達到這一目的,衛星的位置可以根據星載時鍾所記錄的時間在衛星星歷中查出。而用戶到衛星的距離則通過記錄衛星信號傳播到用戶所經歷的時間,再將其乘以光速得到(由於大氣層電離層的干擾,這一距離並不是用戶與衛星之間的真實距離,而是偽距(PR):當GPS衛星正常工作時,會不斷地用1和0二進制碼元組成的偽隨機碼(簡稱偽碼)發射導航電文。
PS:實際GNSS測量工作原理參照華測導航的GNSS大地測量產品的相關應用。
⑼ 衛星定位定向及RTK原理是什麼
衛星定位定向及RTK原理:測量出已知位置的衛星到用戶接收機之間的距離,然後綜合多顆衛星的數據就可知道接收機的具體位置。
衛星定位系統是一種使用衛星對某物進行准確定位的技術,它從最初的定位精度低、不能實時定位、難以提供及時的導航服務,發展到現如今的高精度GPS全球定位系統,實現了在任意時刻、地球上任意一點都可以同時觀測到4顆衛星,以便實現導航、定位、授時等功能。
設備部分
用戶設備部分即GPS 信號接收機,其主要功能是能夠捕獲到按一定衛星截止角所選擇的待測衛星,並跟蹤這些衛星的運行。當接收機捕獲到跟蹤的衛星信號後,即可測量出接收天線至衛星的偽距離和距離的變化率,解調出衛星軌道參數等數據。根據這些數據,接收機中的微處理計算機就可按定位解算方法進行定位計算,計算出用戶所在地理位置的經緯度、高度、速度、時間等信息。
⑽ gnss接收機是如何測定偽距的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