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建築放線,怎麼放
主要就是要放出控制軸線、分軸線、水平線。
樓層建上去之後要把控制軸線引上去,一般都用放線孔往上引。控制軸線放好後就根據控制軸線分出各軸。
50線是水平線的一種,是指比擬控制高程抬高50cm畫出的水平等高線。是一個相對的高程。主要是方便施工。用以對工程實體的高度進行控制。
50線有三種:建築50線,結構50線和牆柱50線。這里所說的「50」指500毫米。
1、在進行結構施工時,一般放結構50線,即從樓層結構面上返50,在混凝土澆築時,以此來控制樓層標高和混凝土澆築厚度。但此高度一般有0-5誤差不等。原因是:此標高通常做在鋼筋上,混凝土澆築時鋼筋被鐃動,產生誤差。
2、建築50線一般用以裝修工程,以便控制建築地面,窗檯標高。也可採用建築1000線,省得彎腰去測量,完全由個人喜好而定。建築50線一般比較精確,由結構50線而產生的誤差,也在地面施工時,通過建築50線來糾正。
3、牆柱50線是指牆柱邊界的500毫米線,用來控制牆體,柱子的位置,表示牆體的位置正確。簡單明了。
50線在各個施工階段的作用是控制以後的樓板、砌牆、抹灰、裝修的標高控制線。
比如在鋼筋綁扎後打的50線是用來控制澆築樓板的標高。這個50線就是從樓板標高再加50厘米的地方打一條水平線,一般是畫在鋼筋上。
㈡ 基礎放線的步驟
步驟:
1.建築物定位
房屋建築工程開工後的第一次放線,建築物定位參加的人員是:城市規劃部門(下屬的測量隊)及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專業的),根據建築規劃定點陣圖進行定位,最後在施工現場形成(至少)4個定位樁。放線工具為「全站儀」或「比較高級的經緯儀」。
2.基礎施工放線
建築物定位樁設定後,由施工單位的專業測量人員、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復核(監理人員主要是旁站監督、驗證),最後放出所有建築物軸線的定位樁(根據建築物大小也可軸線間隔放線),所有軸線定位樁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4個)及建築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放線工具為「經緯儀」。
基礎定位放線完成後,由施工現場的測量員及施工員依據定位的軸線放出基礎的邊線,進行基礎開挖。放線工具:經緯儀、龍門板、線繩、線墜子、鋼捲尺等。小工程可能沒有測量員,就是施工員放線。
3.主體施工放線
基礎工程施工出正負零後,緊接著就是主體一層、二層...直至主體封頂的施工及放線工作,放線工具:經緯儀、線墜子、線繩、墨斗、鋼捲尺等。根據軸線定位樁及外引的軸線基準線進行施工放線。用經緯儀將軸線打到建築物上,在建築物的施工層面上彈出軸線,再根據軸線放出柱子、牆體等邊線等,每層如此,直至主體封頂。
(2)低樓層放線的方法及步驟擴展閱讀:
五步放線施工法的四大核心
1、細心研讀圖紙;
2、認真勘察現場;
3、放線修正誤差;
4、放線定位,確定尺度,確定收頭方案。
參考資料:網路-放線
㈢ 施工放線的步驟注意事項
按彈線位置正規開槽,用手電筒切割機槽、走面管槽切割深度為3公分,寬度按預埋線管數量確定,管槽寬度不得尺寸過大。應吻合管的尺寸。踢腳磚位置,管槽切割深度為5公分,線盒槽切割尺寸符合底盒寬度、深度,底盒因邊間隙為5毫米縫隙預埋,線盒埋平牆面為標准。地面線管槽,全部預埋平地面,不得凸出地面。線盒用水泥沙漿(1:3)填實預埋牢固,方正、垂直,線管固定牢固。彎頭、直接等配件用PVC膠水連接線管嚴實緊密,無脫口。建築混凝土梁結構部位走線不得使用黃蠟管穿線,全部PVC線管預埋走線。混泥土樓板結構走線可以用黃蠟管----
基本要求:
電器產品材料必須符合產品標准和安全標準的要求,電氣施工人員應持證上崗。
1、每戶設置的配電箱尺寸,必須根據實際所需空開而定;每戶均必須設置總開(兩極)+漏電保護器(所需位置為4個單片數,斷路器空開為合格產品),嚴格按圖分設各路空開及布線,並標明空開各使用舊路。配電箱安裝必須有可靠的接地連接;
2、與房東確定開關、插座品牌,核實是否門鈴、門燈電源,校對圖紙跟現場是否相符,不符時經客戶同意應機應調整交簽字;
3、電器布線均採用中策BV單股銅線,接地線為BBR軟銅線,穿PVC暗埋設(空心樓板,現澆屋面板除外)走向為橫平豎直,沿平頂牆角走,無吊頂但有80mm膏陰角線時限走Ф20mm、Ф15mm各一根,禁止地面放管走線;嚴格按圖布線(照明主幹線為2.5mm2,支線為1.5mm2)管內不得有接頭和扭結,均用新線,舊線在驗收時交付房東。禁止電線直接埋入灰層(遇泥凝土時採用BVV護套線);
4、管內導線的總截面積不得超過管內徑截面積的40%。同類照明的幾個同路可穿入用一根管內,但管內導線總數不得多於8根;
5、電話線、電視線、電腦線的進戶線均不得移動或封閉,嚴禁弱電線與導線安裝在同一根管道中(包括穿越開關、插座暗盒和其用暗盒),管線均從地面牆角直;
6、嚴禁隨意改動煤氣管道及表頭位置,導線管與煤氣管間距同一平面不得小於100mm,不同平面不得小於50mm,電器插座開關與煤氣管間距不小於150mm;
7、線盒內預留導線長度為150mm,平頂預留線必須標明標簽,接線為相線進開關,零線進燈頭,零線進燈頭,面對插座時為左零右相接地上;開關插座安裝必須牢固、位置正確,緊貼牆面。同一室內,盒內在同一水平線上;
開關、插座常規高度(以老地坪計算),安裝時必須以水平線為統一標准。
類型 普通 分體
空調 立式
空調 房間
電視機 脫派
油煙機 床頭燈插 廚房各插 特殊插座、開關
插座
高度 300mm 2200mm 300mm 700mm 2200mm(中偏1500mm) 600mm 1100mm 按圖紙或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開關高度 1300mm
9、前期工程守工時,每隻房間安裝臨照明燈一盞,插座一隻,安裝好配電箱及保護開關並接通全部電源,繪好電線,管道走向圖。並提供後期材料清單(規格、品牌、數量、種類),便於房東自行安排時間選購;
10、燈具、水暖及廚衛五金配電,防霧鏡(普通鏡子由木工安裝)進場後應檢查一遍,查看有否損壞。
11、嚴禁帶電作業(特殊情況需帶電作業時要有一人在場)。工程安裝完畢應對所有燈具、電器、插座、開關、電表斷通電試驗檢查,並在配電箱上准確標明其位置,並按順序排列。
12、繪好的照明、插座、弱電圖、管道在隱蔽工程驗收時,經客戶簽字認可後,配合設計人員列印成圖,交工程部、客戶一份(低稿留檔);
13、工班長必須在現場作業,驗收時在場,前期和後期工程完工時均應做好清理工作,做到工完場清;
14、油漆進場前,應對所布強電、弱電進行一次全面復檢;
水電過程驗收規范
項目 標准、要求 檢測方法 檢測工具
管道工程 管材與管件或閥門之間不得松動,管下固定牢固,水管與燃氣管間距,同一平面>100mm,不同平面>=50mm 目測和手感及通水實驗
1、管道排列是否符合設計要求 隨機抽3處
2、管道安裝是否固定、無松動 全檢
3、落水管應暢通,水表運轉正常
4、管道暢通、連接省無滲漏,龍頭、閥門開啟靈活
5、水管安裝不得靠近電源,水管與燃氣管間距 鋼捲尺
6、管道安裝橫平豎直,坡度符合要求,並及時用管木固定 隨機抽3處 水平尺寸
7、通往陽台的水管 必須加閥 全檢 目測
8、管道試壓 關於0.6Mpa 穩壓20分鍾,管內壓力下降小於0.05Mpa 全檢 施壓泵加壓測試
電氣工程
1、各類電器開關、配電箱安裝必須確認合格證 全檢 電器測試
2、電氣布線 全檢 封槽之前檢測
3、室內布線均應穿客敷設 全檢 封槽之前檢測
4、電源線、電話線、電視線、電腦線嚴禁裝在同一管道中 全檢 鋼捲尺
封槽之前檢測
5、絕緣電阻測試 全檢 兆歐表
6、安裝面板 全檢 目測
7、插座距地高度 全檢 目測和手感
鋼捲尺
8、導線、開關接頭與燃氣管道的間距(mm) 全檢 鋼捲尺
9、禁止零線、地線泥用,漏地線位置固定,並按規定選定 同顏色 全檢 測試儀
10、電話線、網線、電視線、音箱檢查 全檢 萬用表和測試儀
㈣ 放線怎麼操作
基礎放線步驟:
第一步放線
1、根據總平面圖在各施工空間放出三根基準控制線(軸線、控制線以及標高線);
2、在地面、頂面以中軸線為基點,向擬完成工作面延伸一米,平行放制完成面控制線;
3、根據圖紙標注尺寸,以完成面控制線為基準放制各牆面完成線;
4、根據圖紙標注尺寸,以1米水平線為基準放制頂面完成線;
5、以頂面完成線為基準,向上延伸250mm放制機電控制標高線;
6、根據圖紙標注尺寸,以1米水平線為基準,放制地面±0.00水平線。可根據工作面採用多種放線方式:流水放線法和分組放線法。
第二步放線
1、根據圖紙,以軸向控制線為基準,放制各區域廚、衛牆面四周瓦工粉刷完成面線;
2、根據圖紙,以軸向控制線為基準,放制各區域油工粉刷完成面線;
3、根據圖紙,以軸向控制線為基準,放制各區域木硬包、軟包完成面線;
4、根據圖紙,以軸向控制線為基準,放制各區域木飾面完成面線。
第三步放線
(1)根據圖紙要求,以已放制的控制線為基準,放制傢具、潔具等造型線。
(2)根據圖紙要求,以已放制的控制線為基準,放制空調、送回風口、檢修口、噴淋頭、煙感、廣播、投影儀及投影幕、燈具孔等定位線,並在牆面放制插座、開關等定位線。對暫時無法確定的造型,應留活口。以不影響大面積施工為控制原則。
第四步放線
根據圖紙標注尺寸及使用要求,以通道中間控制線為基準線,調整門套內、外側牆面完成面尺寸,並放線定位。
此種放線方法稱為平行放線法,也稱為走道施工法或門套成品化放線施工法。
第五步放線
在生產過程中,一些原有的定位線會被施工作業遮蓋。此時施工單位應根據原有尺寸在相同位置重新放線。因此被稱為第五步放線。又稱為二次放線。
(4)低樓層放線的方法及步驟擴展閱讀:
施工放線是通過對建設工程定位放樣的事先檢查,確保建設工程按照規劃審批的要求安全順利地進行,同時兼顧完善市政設施、改善環境質量,避免對相鄰產權主體的利益造成侵害。《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對核發「一書兩證」的相關事項進行了明確,但對建設工程開工和竣工核准沒有作具體的規定,致使部分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對開工驗線與竣工驗收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僅僅將此簡單視為一般行政檢查,申請核准工作滯後的現象時有發生。
實質上,開工驗線與竣工驗收是規劃實施管理不可或缺的兩個行政許可環節。因此,許多地方在實踐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國家測繪局《關於印發測繪資質管理規定和測繪資質分級標準的通知》(國測管字[2009]13號)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地實際,制定了建設工程放線、驗線管理規定。
參考資料:網路——施工放線
㈤ 施工放線的方法與步驟
一、建築物定位
房屋建築工程開工後的第一次放線,建築物定位參加的人員是:城市規劃部門(下屬的測量隊)及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專業的),根據建築規劃定點陣圖進行定位,最後在施工現場形成(至少)4個定位樁。放線工具為「全站儀」或「比較高級的經緯儀」。
二、土方開挖階段放線
土方開挖階段放線,一般分龍門板定位尺量放線和儀器測量放線。
前者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在要放線的建築物基礎外四周一定距離打樁、架設龍門板,在龍門板上用施工線拉一個大至的直角線,然後用勾股定理採用鋼尺合尺,尺寸要大一點,一般6、8、10m。
三、基礎施工放線
建築物定位樁設定後,由施工單位的專業測量人員、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復核(監理人員主要是旁站監督、驗證)。
最後放出所有建築物軸線的定位樁(根據建築物大小也可軸線間隔放線),所有軸線定位樁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4個)及建築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放線工具為「經緯儀」。
四、主體施工放線
基礎工程施工出正負零後,緊接著就是主體一層、二層·····直至主體封頂的施工及放線工作,放線工具:經緯儀、線墜子、線繩、墨斗、鋼捲尺等。
根據軸線定位樁及外引的軸線基準線進行施工放線。用經緯儀將軸線打到建築物上,在建築物的施工層面上彈出軸線,再根據軸線放出柱子、牆體等邊線等,每層如此,直至主體封頂。
六、細部測量
樑柱邊線、控制線的測量:每樓層施工前,測量工程師將控制線、主要軸線施測完成後,施工員著手依據控制線、軸線對樑柱邊線、牆柱控制線進行引測。
所有牆柱放出邊線和距邊線200寬的控制線,牆柱邊線作為焊接導牆筋的依據,控制線作為校核模板、驗收模板的依據。
七、沉降觀測
設置沉降觀測點的數目和具體位置根據規范和設計要求確定,在圖紙會審階段,施工單位、監理與設計院進行協商初步確定沉降點設置方案;待基礎施工完成後,根據實際地質情況進一步細化沉降觀測點的設置位置。
(5)低樓層放線的方法及步驟擴展閱讀:
放線沉降點的埋設方式:
先將帶錨固腳的鋼板埋入設計觀測點柱身上,並按初步設定高程埋設,待模板拆除後,精確找出高程、焊上帶觀測點的角鋼。
沉降點的測量,測量工具:
本工程沉降測量由測量工程師負責;沉降觀測採用S1水準儀和毫米分劃水準尺進行測量。
㈥ 施工放線的方法及步驟是什麼
1、建築物定位
房屋建築工程開工後的第一次放線,建築物定位參加的人員是:城市規劃部門(下屬的測量隊)及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專業的),根據建築規劃定點陣圖進行定位,最後在施工現場形成(至少)4個定位樁。
2、土方開挖階段
土方開挖階段放線,一般分龍門板定位尺量放線和儀器測量放線,前者根據圖紙已知的控制點或現場確定的控制點,在要放線的建築物基礎外四周一定距離打樁、架設龍門板,在龍門板上用施工線拉一個大至的直角線。
3、基礎施工放線
建築物定位樁設定後,由施工單位的專業測量人員、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復核(監理人員主要是旁站監督、驗證),最後放出所有建築物軸線的定位樁(根據建築物大小也可軸線間隔放線),所有軸線定位樁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4個)及建築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
4、主體施工放線
基礎工程施工出正負零後,緊接著就是主體一層、二層...直至主體封頂的施工及放線工作,放線工具:經緯儀、線墜子、線繩、墨斗、鋼捲尺等。根據軸線定位樁及外引的軸線基準線進行施工放線。用經緯儀將軸線打到建築物上,在建築物的施工層面上彈出軸線,再根據軸線放出柱子、牆體等邊線等,每層如此,直至主體封頂。
5、高程的引測
基礎施工階段,高程測量直接用水準儀由地面上高程式控制制點進行引測。上部結構施工時,在首層施工完後,將高程式控制制點引至外壁無遮擋的柱身上,隨結構上升,測量員用50m鋼捲尺將高程向上傳遞。
6、細部測量
樑柱邊線、控制線的測量:每樓層施工前,測量工程師將控制線、主要軸線施測完成後,施工員著手依據控制線、軸線對樑柱邊線、牆柱控制線進行引測。所有牆柱放出邊線和距邊線200寬的控制線,牆柱邊線作為焊接導牆筋的依據,控制線作為校核模板、驗收模板的依據。
7、沉降觀測
降點的設置:設置沉降觀測點的數目和具體位置根據規范和設計要求確定,在圖紙會審階段,施工單位、監理與設計院進行協商初步確定沉降點設置方案;待基礎施工完成後,根據實際地質情況進一步細化沉降觀測點的設置位置。
㈦ 建築基礎放線怎麼弄
1、建築物定位
房屋建築工程開工後的第一次放線,建築物定位參加的人員是:城市規劃部門(下屬的測量隊)及施工單位的測量人員,根據建築規劃定點陣圖(總平面圖)進行定位,最後在施工現場形成(至少)4個定位樁。放線工具為「全站儀」或者「比較高級的經緯儀」。
2、基礎施工放線
建築物定位樁設定後,由施工單位的專業的測量人員、施工現場負責人及監理共同對基礎工程進行放線及測量復核,最後放出所有建築物軸線的定位樁,所有軸線定位樁都是根據規劃部門的定位樁(至少4個)及建築物底層施工平面圖進行放線的。放線工具為「經緯儀」。
基礎定位在放線完成後,由施工現場的測量員及其施工員依據定位的軸線放出基礎的邊線,進行基礎的開挖。基礎軸線的定位樁在基礎放線的同時須引到擬建建築物周圍的永久建築物或固定物上,防止軸線的定位樁破壞了,用來作補救。
3、主體施工放線
基礎工程施工出正負零後,緊接著就是主體一層、二層直至主體封頂的施工及放線工作。根據軸線的定位樁及外引的軸線基準線進行施工放線。用經緯儀將軸線打到該建築物上,在建築物的施工層面上彈出軸線,再根據軸線放出柱子、牆體等邊線等,每層都如此,直至主體封頂。
4、挖基槽
挖基槽時要將灑出的石灰線當中心線,如果基槽挖1米,則從石灰線左右兩邊各挖0.5米。
施工放線技術要求
(1)測量工作的基本要求:按照測量規范,以及合理的天氣條件。遵守先整體後局部和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要有嚴格的校核制度。建立一切定位放線工作要自檢、互檢合格後,方可申請項目部驗收的工作制度。
(2)測量儀器必須按規定進行檢測,鋼捲尺應送法定專業機構檢定。
(3)測量人員應提前熟悉施工圖紙和現場各種高程坐標,控制點及精密導線網點,精密水準點,平面方格網點,仔細檢查審核施工放線依據。
(4)測量放線是確保施工質量的最關鍵的工序,必須嚴格按施工工藝進行,為保證測量精度,除熟悉圖紙,採用合理的測量步驟外,還要選用比較精確的經緯儀、水平儀、鉛垂儀等儀器設備進行測量放線。
測量工作開始之前,必須與總承包方取得聯系,與土建單位確認三項基準數值,由總包方移交控制網點等測量情況。
(5)測量放線時應控制分配誤差,不使誤差累計。
(6)測量點要統一;測量結構要隨時記錄,記錄清單要清楚明了,同時要有據可查。
㈧ 學習施工放線的步驟
全站儀施工放線過程:
准備工作
在運用全站儀進行放線前,我們作了一些必要的准備工作,首先是對種植設計施工圖紙上的樹木按就近同類的原則進行編號,比如把位置相近的幾棵銀杏編號為1,把旁邊的幾棵白臘編號為2等,同類樹木由於位置不同可以有不同的編號(主要以位置作為編號的參考依據)。
再在這個編號下分別標出這些個體的代號,比如:1.1,1.2,1.3……;2.1,2.2,2.3,2.4……再從Autocad中命令「List」查出每一個編號的樹木群體中個體的X、Y、Z值,最後找到現有地物在圖紙上的對應點的坐標值(至少有兩個這樣的點位),後再編號。
最終將這些數據通過格式轉換工具轉換成全站儀能識別的格式,用數據線將這些數據輸入全站儀中。
現場放線
架儀器前,准備好大量的木樁作為標記物,根據圖上編號及同一編號中樹木的數量對木樁進行編號(用油漆在木樁上寫相應的號碼),完成後,在工作區域找到圖紙上標明的實際地物點,一個作為站點,一個作為後視點。
在站點上安放全站儀,調平儀器,調出相應的放樣程序,輸入站點點號(已在查其坐標時進行編號),再輸入後視點點號(已在查其坐標時進行編號),將全站儀目鏡對准那個後視點,點選「ok」,再調用「放樣」程序。
然後依次調用各點號,分別定出各個點位,拿相應點的木樁進行標記。通過用全站儀放線的方式,我們精確而快速地把圖紙上的設計符號變成了現實中的種植點位。
全站儀的優勢
1、數據處理的快速與准確性。全站儀自身帶有數據處理系統,可以快速而准確地對空間數據進行處理,計算出放樣點的方位角與該點到測站點的距離。我們可以在Autocad中方便地查出OA、OB、OC等各點的X、Y坐標。
同時也可以查出相應點的設計高程(Z坐標值),只要把這些數據從電腦中通過數據線傳輸到全站儀中(一次最多可輸入16000個點的坐標值),全站儀便能快速而准確地計算出O、A、B、C等的實際距離(而不是OA、OB、OC等的值)及相應的A、B、C等點的方位角。
由於測距和測角的精度很高,所以完全可以做到精確定點放線。
2、定方位角的快捷性。全站儀能根據輸入點的坐標值計算出放樣點的方位角,只要將這個差值調為0,就定下了要放樣點的方向,然後就可進行測距定位。
3、測距的自動與快速性。全站儀能夠自動讀出距離數值,只要將棱鏡對准全站儀的鏡頭,全站儀便可很快讀出實測的距離,同時比較它自動計算出的理論上的數據,並在屏幕上顯示出兩者的差值,從而可以判斷棱鏡應向哪個方向再移動多少距離。
到顯示的距離差值為0時,表明那時棱鏡所在的位置就是要放樣點的實際位置。
4、定完一個點後,可按「下一個(next)」鍵調出下一個要放樣的點,重復②~③步驟,便可依次放出其它各點。
5、由於全站儀體積小重量輕(只有4.9kg)且靈活方便,較少受到地形限制(除非全站儀無法看到棱鏡),且不易受處界因素的影響(只要三角架扎穩,一般不會引起儀器的偏移),只要合理保護全站儀,即使在復雜的自然條件下也可以照常工作。
6、由於所有的計算是由全站儀自動完成,所以放線過程中不會受到參與者個人的主觀影響。
施工放線技術要求
(1)測量工作的基本要求:按照測量規范,以及合理的天氣條件。遵守先整體後局部和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工作程序。要有嚴格的校核制度。建立一切定位放線工作要自檢、互檢合格後,方可申請項目部驗收的工作制度。
(2)測量儀器必須按規定進行檢測,鋼捲尺應送法定專業機構檢定。 (3)、測量人員應提前熟悉施工圖紙和現場各種高程坐標,控制點及精密導線網點,精密水準點,平面方格網點,仔細檢查審核施工放線依據。
(4)測量放線是確保施工質量的最關鍵的工序,必須嚴格按施工工藝進行,為保證測量精度,除熟悉圖紙,採用合理的測量步驟外,還要選用比較精確的經緯儀、水平儀、鉛垂儀等儀器設備進行測量放線。
測量工作開始之前,必須與總承包方取得聯系,與土建單位確認三項基準數值,由總包方移交控制網點等測量情況。
(5)測量放線時應控制分配誤差,不使誤差累計。
(6)測量點要統一;測量結構要隨時記錄,記錄清單要清楚明了,同時要有據可查
㈨ 施工放線具體步驟
主體結構施工,一般都要編寫專門的《測量方案》,具體描述放哪些控制點、控制線,怎麼放,怎麼復核,精度要求多少,使用什麼儀器設備等。現場測量具體步驟:1、接樁:與業主或地方測繪單位一起,把現場的標准水準點(高程樁)、定位樁、紅線樁一一進行交接。2、放線:現場至少要放一條建築物基準控制線和一個建築物基準標高控制點,並且在基礎開挖影響不到的地方釘樁並做好保護。然後以基準控制線為准按圖紙尺寸放各條軸線,在軸線兩端延長線上釘樁。最後根據軸線和施工空間放開挖控制線(坡頂和坡腳線)。3、基坑挖完後放底板邊線,釘高程式控制制樁。4、底板打完後在底板上放各條軸線,彈出牆體輪廓線和門窗洞口位置線,立標高控制桿。5、頂板打完後在頂板上面放各條軸線,彈出牆體輪廓線和門窗洞口位置線,立標高控制桿。6、每層重復一次5。怎麼樣,明白一點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