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測量兩點之間的距離請回答5種方法,
1.用尺子測量兩點之間的距離
2.測兩點坐標
3.利用全等三角形
4..利用相似三角形
5..利用平行四邊形矩形等的對邊對角線相等
『貳』 用直尺測量物體時應把直尺的什麼對准物體的左端
把直尺的0度刻線對准物體的左端。
測量是按照某種規律,用數據來描述觀察到的現象,即對事物作出量化描述。測量是對非量化實物的量化過程。在機械工程裡面,測量指將被測量與具有計量單位的標准量在數值上進行比較,從而確定二者比值的實驗認識過程。
(2)用尺子測量距離的正確方法擴展閱讀:
測量的客體即測量對象:主要指幾何量,包括長度、面積、形狀、高程、角度、表面粗糙度以及形位誤差等。由於幾何量的特點是種類繁多,形狀又各式各樣,因此對於他們的特性,被測參數的定義,以及標准等都必須加以研究和熟悉,以便進行測量。
測量方法:指在進行測量時所用的按類敘述的一組操作邏輯次序。對幾何量的測量而言,則是根據被測參數的特點,如公差值、大小、輕重、材質、數量等,並分析研究該參數與其他參數的關系,最後確定對該參數如何進行測量的操作方法。
『叄』 臂長尺測距方法及原理
方法是::
臂長尺就是以自己臂長的百分之一為一個分劃,刻在鉛筆或直尺上,並依次注以數字的尺。
如你的臂長為60厘米,則臂長尺上的一個分劃長為6毫米。具體地說,尺的一端為0分劃,據此6毫米處為1分劃,12毫米處為2分劃,18毫米處為3分劃……以此類推
在鉛筆或直尺上標好分劃數,臂長尺就做好了。
關於用臂長尺測距離有兩種情況:
①已知目標間隔(高度)求距離。測量方法是:以手持尺,將臂向前伸直,使尺的0分劃對准目標的一端,拇指壓在目標的另一端所對準的分劃上,讀出分劃數,然後按下列公式計算:
間隔(高度)×100
距離=――――
分劃數
②不知目標間隔(高度)求距離。要領基本同前。不同之處是在前後兩點上,分別測定目標的分劃數,並測出前後兩點間(前進或後退)的距離,然後按下列公式計算:
前進(後退)距離×小分劃
距離=――――
原理:三角函數計算的測距法
其實亮劍中用大拇指測距用的就是和這個相似的方法
『肆』 簡述剛尺測量的距離的步驟
一、量距的工具
普通鋼尺是鋼制帶尺,卷放在圓形盒內或金屬架上。長度有20m,30m,50m等多種。鋼尺的基本分劃有三種:一種為厘米;第二種雖為厘米,但在尺端前10厘米內為毫米;第三種基本分劃為毫米。因鋼尺的零分劃位置不同,分為端點尺和刻線尺。端點尺的零點位於尺端,刻線尺是以尺前端的一刻線作為尺長的零點。
鋼尺量距中輔助工具有測釺、標桿、垂球和彈簧秤等。測釺用來標志所量尺段的起、止點。標桿用於標定直線,長3m,桿上塗以20cm間隔的紅、白漆,以便遠處清晰可見。彈簧秤用於控制量測時的拉力。
二、直線定線
在用鋼尺量距時,如果地面兩點間距離較長或地面起伏較大,需要分段進行量測。為了使所量線段在一條直線上,可在每一尺段首尾立標桿,這樣將所量尺段標定在所測直線上的工作稱為直線定線。
直線定線分為目估定線和經緯儀定線。一般鋼尺量距採用目估定線,精密鋼尺量距採用經緯儀定線,本節簡單介紹目估定線法,經緯儀定線法將在下節中介紹。
目估定線的方法如下述。首先在待測距離兩個端點A、B上豎立標桿,一個作業員立於端點A後1~2m處,瞄A、B,並指揮另一位持桿作業員左右移動標桿2,直到三個標桿在一條直線上。然後將標桿豎直插下。直線定線一般由遠至近進行。
三、量距方法
1、平坦地區量距
首先在待測距離的兩個端點做標志A、B兩點,後司尺員持鋼尺零端對准地面標志點A,前司尺員拿一組測釺持鋼尺末端,丈量時前後司尺員沿定線方向拉緊拉平鋼尺。前司尺員在尺末端分劃處垂直插下一個測釺,這樣就量定一個尺段。然後,前後司尺員同時將鋼尺抬起前進。後司尺員走到第一根測釺處,用零端對准測釺,前司尺員拉緊鋼尺在整尺段處插下第二根測釺。依此繼續丈量。每量完一尺段,後司尺員要注意收回測釺。最後一尺段不足一整尺時,前司尺員在B點標志處讀取刻劃值。後司尺員手中測釺數為整尺段數。不足一個整尺段的余長△L,則水平距離D可按下式計算:
D=NL+△L
式中:
N——尺段數;
L——鋼尺長度;
△L——不足一整尺的余長。
2、傾斜地面距離丈量
在傾斜地面上量距,根據地形情況可用水平量距法和傾斜量距法。
(1)水平量距法
當地面起伏不大時,可將鋼尺拉平丈量,稱為水平量距法。後司尺員將零端點對准A點,前司尺員目估,使鋼尺水平,拉緊鋼尺,並用垂球尖將尺端投於地面,插上測釺。量第二段時,後司尺員用零端對准第一根測釺底部,前司尺員同法插上第二根測釺。依次類推,直到B點。
(2)傾斜量距法
當傾斜地面坡度均勻時,可以將鋼尺貼在地面上量斜距L。用水準測量方法測出高差h。再將丈量的斜距換算成平距,稱為傾斜量距法。
『伍』 測量較長的距離,可以選擇什麼測量工具,也可以採用什麼,什麼方法進行估測
可以選擇米尺測量工具,也可以採用步測、目測方法進行估測。
【解析】
本題考查了測量距離常用的三種方法,屬於基礎知識。物體的長度可以用刻度尺來量,常用的長度單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測量距離常用的三種方法是工具測量、步測、目測,據此解答即可。
1、長度的測量: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正確使用刻度尺刻度線、量程、分度值。
使用尺子測量時要注意:
1、尺子要沿著所測長度放,尺邊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2、不利用磨損的零刻度線,如因零刻線磨損而取另一整刻度線為零刻線的,切莫忘記最後讀數中減掉取代零刻線的刻度值。
3、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4、讀數時,視線應與尺面垂直。
『陸』 鋼尺量距的測量方法
一般方法
1、在平坦地面上丈量水平距離
目的:丈量AB直線兩點的水平距離。
方法:目估定向,進行整尺段丈量,然後量最後的零尺段。為了提高精度一般需要往返測量。
計算:尺子長度為1,量了n個整尺段,零尺段長為q,則全長L: L=n1+q
算例:往測為208.926m,返測為208.842m,則其往返平均值L平為208.884m,相對誤差為:
精度:在平坦地區量距,其精度一般要求達到1/2000以上,在困難的山地要求在1/1000以上。
2、在傾斜地面丈量水平距離
(1)平量法
(2)斜量法
精密方法
1、經緯儀定線
將經緯儀安置於A點,瞄準B點,然後在AB的視線上用鋼尺量距,依次定出比鋼尺一整尺略短的尺段端點1,2,…。在各尺段端點打入木樁,樁頂高出地面5cm~10cm,在每個樁頂刻劃十字線,其中一條在AB方向上,另一條垂直AB方向,以其交點作為鋼尺讀數的依據。
2、量距
量距是用經過檢定的鋼尺,兩人拉尺,兩人讀數,一人記錄及觀測溫度。
量距時由後尺手用彈簧秤控制施加於鋼尺的拉力(30 m鋼尺,標准拉力為100 N)。前、後讀數員應同時在鋼尺上讀數,估讀到0.5mm。每尺段要移動鋼尺三次不同位置,三次丈量結果的互差不應超過2mm,取三段丈量結果的平均值作為尺段的最後結果。隨之進行返測,如要進行溫度和傾斜改正,還要觀測現場溫度和各樁頂高差。
『柒』 如何正確使用刻度尺
僅憑人的視覺來判斷物體的大小、長短、方圓、曲直有時會發生較大的偏差甚至錯誤。可見,單憑人的感官來比較、判斷事物間的差異,有時既不準確也不可靠。現代化的生產和科學研究需要精確的測量。
一、測量的目的
進行可靠的定量比較。
二、單位
1.什麼叫單位?
為測量所制定的公認的比較標准,這個標准叫做單位。
2.長度單位
國際單位:米(m)
常用單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
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關系
1千米(km)=1 000米=10^3米
1分米(dm)=0.1米=10^-1米
1厘米(cm)=0.01米=10^-2米
1毫米(mm)=0.001米=10^-3米
1微米(μm)=0.000001米=10^-6米
三、長度測量的基本工具:刻度尺
四、刻度尺的正確使用方法
1.選擇合適的刻度尺
最小刻度要符合測量要求。
2.正確放置刻度尺
·使刻度線緊貼被測物表面。
·被測物的起始位置與零刻度線或某一整數刻度線對齊。(如圖3-16)
·刻度尺在被測物上的位置不能歪斜。
3.正確讀數
·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讀數按四捨五入法則讀數。
,,http://erektionsproblemapotek.com
五、測量產生的誤差
1.誤差:測量值和真實值的差異
2.誤差的來源:測量工具和測量人
3.減小誤差的方法:使用精密的測量工具;改進測量方法;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長度測量的特殊方法
1. 曲直法(化曲為直)
滾輪法:適於測較長的曲線,例如運動場的跑道。
L=nc;曲線長度=圈數*輪子周長
2.移位法(化遠為近):適於測圓球、圓盤、圓柱體的直徑和圓錐體的高。
3.估測法
對被測物的測量要求不高時,可以進行估測。
人身上的幾把尺:
(1)「一步」:走路時,兩足尖的前後距離
(2)「一拃「:叉開手指,大拇指和中指間
的距離。
(3)」一庹「:兩臂左右伸平,兩手中指尖
之間的距離。
關於長度的測量大致可以分為這幾種,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刻度尺的使用
『捌』 用尺子如何測量兩地距離
額,你看看我的方法算不算麻煩呢。先用尺子一端觸在你的身上,與你的身體垂直。然後你緊貼教學站著,眼睛盯住學校大門的地面(大門的地面的那點)。然後尺子一段緊貼你的身體垂直向上移動,直到你的眼睛(視線),尺子另一端,和大門地面那點在一條直線上(即尺子另一端正好擋住你的視線)。這時候,剛好行成一個一個邊(你身體)重合的兩個相似三角形。你需要知道你的眼睛到腳底的高度,和你的眼睛到尺子與你身體相交的點的長度(有尺子量),還有尺子長度,然後運用相似三角形,就可以求出地面距離了。呵呵看懂了沒。。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