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長度測量的初中物理教案哪裡有
初中物理合集網路網盤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簡介:初中物理優質資料下載,適合各階段老師教學,學生日常輔導,中考沖刺,技能提升的學習。
② 如何用刻度尺測量長度
1、練習正確、靈活地使用刻度尺測長度,並能正確地記錄測量結果;2、了解一些特殊的測量方法;3、培養學生在實驗中,嚴肅認真、勤於思考的良好習慣。教學重點使用刻度尺進行長度測量教學難點由長度測量引申出特殊物體的測量教具刻度尺、細銅線、細線、三角板、課本復習導入:在上節課里,我們學習了關於刻度尺的使用,知道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其工具是刻度尺,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除了米之外,還有其它的單位,希望同學們能記住並懂得進行換算,此外,我們也知道了刻度尺的使用:認、量、讀、記,在這里強調一點,也就是在讀的時候,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刻度尺的測量,認、量、讀、記。長度單位的換算:替換法。例:53cm=_____=___km;0.12nm=_____=___dm;200cm=____=____nm。並要注意以其而引申出來的面積單位的換算,體積單位的換算,例:50cm2=50×1cm×1cm=50×10-2m×10-2m=5×10-3m2。並舉例練習。講解新課:本節是學生第一節正規的物理實驗課,要著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讓學生閱讀課本,了解實驗的目的、器材和實驗步驟。使學生明確在整個實驗中應該做些什麼。繼而組織學生復習刻度尺的使用規則。如果用刻度尺來測量一些規則物體的長度,只要用前面講過的認、量、讀、記四個字就可以了,但在實驗的操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其它問題,我們如何來解決了:①、如果要測量一張紙的厚度,應如何測量;只測量一張紙的厚度,顯然是做不到的,但我們可以同時測量100張或者更多張紙的厚度,再求出其平均值,就可以得到一張紙的厚度,這種辦法我們稱之為積少成多法,也適用於測量細銅絲的直徑。②、要測量一條不規則線段的長度,如練習冊P5圖1-5的長度,如何測量?可以用一條棉線,讓其覆蓋在線段的長度,與線段重合,然後,展開棉線,用刻度尺測出棉線的長度,即為不規則線段的長度。③、要測量硬幣的直徑,如何測量?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懂得確定哪個位置是硬幣的直徑,在這里,可以採用三角板與直尺相配合,確定出直徑。④、要測量操場的周長,應如何測量。滾圓法。講解上述幾種測量方法後,提出有關實驗操作的思考題,啟發學生思考,逐步養成實驗中勤於思考的習慣。①、如果作業本的寬上下不一樣,那麼作業本的寬的含義是什麼?應分幾處測量,然後求其平均值。②、測量作業本寬應如何測量?(分幾次,求平均值)③、測量作業本中間寬度時,怎樣保證刻度尺放置不歪斜?(藉助於三角板的兩個直角邊)④、設計一個表格,用於記錄各次測量作業本的寬度。⑤、測量細銅絲直徑時,為什麼要緊密排繞,怎樣才能做到緊密排繞?(要把銅絲捋直,細銅絲不能有折)⑥、刻度尺沒法靠近被測物體的端點如測圓形直徑,怎麼辦?(如測量鉛筆的長度時,可藉助於三角板靠緊)在學生實驗過程中,要加強巡視,並注意懼幾組數據供評講用。巡視或講評時要注意以下的問題:①學生測量時,刻度尺的放置是否正確;讀數時視線是否對正,特別是測量課本中間寬度時,刻度尺容易出現歪斜,可要求學生藉助於三角板的兩個直角邊,保證刻度尺垂直課本的一邊。②記錄數據不恰當的地方要給予糾正。如漏掉單位;沒有估讀;不附合實際的估讀;平均值的小數點後保留位數,是否與原測量值位數相同。學生實驗結束後,要求他們整理好儀器,養成愛護儀器的良好習慣。思考題:測量時,若視線無法對正刻度尺時,應怎樣才能較准確的測量?如測量自己的手臂長度時。在本節課里,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實驗中勤於思考,能在理解操作規則的基礎上靈活支運用知識,因此,在教學中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思考,這不僅是為了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更重要的是給你學以學習方法的啟迪,培養學生探索精神。歸納小結:
③ 如何用直尺測量物體的長度課堂同步教學視頻
1.問:怎樣正確使用刻度尺測量物體的長度? 答:正確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六個字加以概括,即「選、觀、放、看、讀、記」。 刻度尺的使用規則: A、「選」:根據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刻度尺。 B、「觀」:使用刻度尺前要觀察它的零刻度線、量程、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測長度時,尺要沿著所測物體(緊貼物體且不歪斜),不利用磨損的零刻線。(用零刻線磨損的刻度尺測物體時,要從整刻度開始) D、「看」:讀數時視線要與尺面垂直。 E、「讀」:在精確測量時,要估讀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F、「記」: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也可表達為:測量結果由准確值、估讀值和單位組成)
④ 物理長度測量:有哪些特殊的測量方法
△長度的特殊測量方法:
(1)測多算少:測量細銅絲的直徑、一張紙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積法(當被測物體長度較小,測量工具精度不夠時可將較小的物體累積起來,用刻度尺測量之後,再求得單一物體的長度);
(2)以直代曲:測地圖上鐵路兩點間的距離,圓的周長等常用化曲為直法(把不易拉長的軟線重合待測曲線上標出起點終點,然後拉直測量);
(3)輔助法等長測量:測硬幣、球、園柱的直徑、圓錐的高等常用輔助法(對於用刻度尺不能直接測出的物體長度可將刻度尺三角板等組合起來進行測量)。如圖所示;
(4)輪滾法等長測量:測操場跑道的長度等常用輪滾法(用已知周長的滾輪沿著待測曲線滾動,記下輪子圈數,就可算出曲線長度)。
(5)物體投影正比法測量:測量高大建築物的高度,利用平行光投影,相似圖形成比例:n1/n2=l1/l2,計算出實物高度。
希望幫助到你,若有疑問,可以追問~~~
祝你學習進步,更上一層樓!(*^__^*)
附圖如下:
⑤ 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方法:直接測量,各種尺子,卡尺,千分尺,捲尺等等;
間接測量,超聲波測距儀,激光測距儀。微觀的,用顯微鏡。
計算方法:通過兩邊長度和這兩邊的夾角,計算另一邊長度。
天體不屬於物體的話,就不說了。
通過兩物質傳遞聲音速度不同,記錄時間差,計算長度,比如長鐵管,通過聲音在鐵中與空氣中傳播的時間差計算。
⑥ 長度測量的測量方法
1、長度的測量
長度的測量是最基本的測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長度的單位及換算
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m),常用的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1Km = 1000 m ,1m = 10 dm ,1dm = 10 cm ,1cm = 10 mm ,1mm = 1000μm ,1μm = 1000nm
長度的單位換算時, 小單位變大單位用除,大單位換小單位用乘。
3、正確使用刻度尺
(1)使用前要注意觀察刻度線、量程、分度值
(2)使用時要注意
① 尺子要沿著所測長度放,尺邊對齊被測對象,必須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 不利用磨損的零刻度線,如因零刻線磨損而取另一整刻度線為零刻線的,切莫忘記最後讀數中減掉所取代零刻線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
④ 讀數時,視線應與尺面垂直。
4、正確記錄測量值
測量結果由數字和單位組成。
(1) 只寫數字而無單位的記錄無意義。
(2) 讀數時,要估讀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5、誤差
測量值與真實值之間的差異。
誤差不能避免,能盡量減小;錯誤能夠避免,是不該發生的。
減小誤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測量求平均值,另外,選用精密儀器,改進測量方法也可以減小誤差。
6、特殊方法測量
用累積法(測多算少)測微小長度,如細銅絲直徑、紙張厚度;用轉換法(卡測法)測量硬幣、乒乓球直徑、圓錐體高度;用化曲為直法測量地圖上的鐵路長度、圓的周長。
⑦ 求"長度的測量"的教學筆記
第三節 長度的測量
1、測量是一個將待測的量與公認的標准量比較的過程。
2、長度(LENGTH)
(1)物理量符號L或l
(2)主單位:米(m)
其它單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納米。
(3)長度的測量
根據測量需要達到的准確程度和被測物體對象最大可能值選取合適的刻度尺。
測量時先要將刻度尺與待測部分並齊。
讀數時視線垂直尺面對准待測物體。
⑧ 測量長度的特殊方法
一、累積法(又叫疊加法):把許多小的東西放在一起,測量其整體。例如,要測量一張紙的厚度,可以測量數百張總厚度,除以張數。
二、組合法:用多個工具配合使用。例如測量乒乓球的直徑,可以用一把直刻度尺,兩個三角板一邊放在尺上,同時夾住球。
三、化曲為直法:例如測量地圖上一段邊境線的長度,可以拿一段細棉線與其重合,然後撐直。
四、滾輪法:較長的路程,可以用該法。先測算出輪子周長,乘以滾過的周數,便是滾過的距離。
(8)長度的測量課堂導入方法擴展閱讀:
長度的單位及換算
長度的國際單位是米(m),常用的單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納米(nm)。
1Km = 1000 m ,1m = 10 dm ,1dm = 10 cm ,1cm = 10 mm ,1mm = 1000μm ,1μm = 1000nm。
長度的單位換算時, 小單位變大單位用除,大單位換小單位用乘。
⑨ 小學生測量長度的方法
當我們手邊測量工具僅有直尺和三角尺時,而測量的對象卻是不規則(或者非直線形)物體,用常規方法不能直接測出其長度,現舉一些長度測量常見的特殊方法,有利於學生擴展視野,提高興趣,活躍思維。
1.化曲為直法
適用范圍:這種方法適用於測量較短的曲線。
具體做法:把棉線的起點放在曲線的一端點處,讓它順著曲線彎曲,標出曲線另一端點在棉線處的記號作為終點,然後把棉線拉直,用刻度尺量出棉線起點至終點間的距離,即為曲線長度。
實例:測圓形空碗的碗口邊緣的長度、測地圖上兩點間的距離、硬幣的周長、圓柱的周長、胸圍、腰圍等。
2.滾輪法
適用范圍:這種方法適用於測量比較長的曲線。
具體做法:用一輪子,先測出其直徑,後求出其周長,再將輪沿曲線滾動,記下滾動的圈數,最後將輪的周長與輪滾動的圈數相乘,所得的積就是曲線的長度。
實例:測操場跑道的長度、測一個橢圓形花壇的周長。
3.輔助法
適用范圍:這種方法適用於部分形狀規則的物體,某些長度端點位置模糊,或不易確定。
具體做法:用刻度尺將不能直接測出的物體長度,藉助於三角板或桌面將待測物體卡住,把不可直接測量的長度轉移到刻度尺上,從而直接測出該長度。如圖所示(注意用三角板的直角邊夾住物體,並與刻度尺垂直)。
實例:測硬幣、球、圓柱的直徑,圓錐的高、人的身高等。
4.累積法
適用范圍:某些難以用常規儀器直接准確測量的物理量。
具體做法:把某些難以用常規儀器直接准確測量的物理量用累積的方法,將小量變大量,不僅可以便於測量,而且還可以提高測量的准確程度,減小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