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導線測量方法和步驟
導線測量外業
測量步驟
步驟1,在控制點上架設已經鑒定、校正合格的全站儀,按實際情況設置氣溫、氣壓等參數,精確對中、整平,由於不測量高程所以儀高和鏡高可以隨意。兩個棱鏡分別立在測站點前、後的相鄰控制點上,本案例的測站順序是G2-D1-D2-D3-G3。(本測站是G2)
步驟2,盤左位照準後方點,手動將水平角置零,並在觀測記錄表上記下此時水平角的讀數。然後測距,可多測量幾次選擇穩定值,也做好記錄。
步驟3,盤左位照準前方點,這時水平角讀數會發生變化,記錄下這個讀數。然後同前面一樣的測中和記錄。這時上半測回就完成了。
步驟4,盤右位照準後方點,記錄水平角讀數,測距並記錄讀數。
步驟5,盤右位照準前方點,記錄水平角讀數,測距並記錄讀數。這樣一個測回就完成了。
第二測回的操作與第一測回基本相同,只有一點不同,就是前面說的置盤的初始讀數。當每個測站都按要求的測回數觀測完成後,就進入下一個測站,進行同樣的操作,直到測完全部的水平角為止。
路線圖
數據記錄
記錄員應及時計算2C值、半測回角值、一測回角值、距離等數據。
計算方法:
2C值=(盤左讀數加上或減去180)-盤右讀數。
上、下半測回角值=後方點讀數-前方點讀數。
一測回角值=上、下兩個半測回的平均值
平均角值=各個測回的平均值。即水平角。
距離的計算方法跟水平角相同。
② 全站儀導線測量的具體方法,設站,後視,置零什麼的,具體的操作步驟。
實地選定控制點
總之,仔細看看錶格,按照格式將數據填寫到對應的位置就行了。計算過程中如果發現2C值太大,就檢查一下儀器是否精平到位。還要留心核對半測回之間、各測回之間測得的水平角、距離結果是否吻合。如果相差很大,則應該廢除熂重新測量。如果相差不大就取平均值作為觀測結果。為提提高計算精度,計算水平角值建設保留1位小數,距離值建設保留4位小數。
③ 全站儀導線測量的具體的操作步驟
實地選定控制點
總之,仔細看看錶格,按照格式將數據填寫到對應的位置就行了。計算過程中如果發現2C值太大,就檢查一下儀器是否精平到位。還要留心核對半測回之間、各測回之間測得的水平角、距離結果是否吻合。如果相差很大,則應該廢除熂重新測量。如果相差不大就取平均值作為觀測結果。為提提高計算精度,計算水平角值建設保留1位小數,距離值建設保留4位小數。
④ 導線測量的基本方法
拿出萬用表,先把萬用表的紅色表筆的一端插在萬用表的正插孔裡面,黑色表筆一端插在負插孔里。
在測量之前,要清楚被測的電源是交流電還是直流電,大概電壓有多高(如不知電壓有多高,那應先將電壓量程調至最大。
如果要測的是交流電的電壓,應將量程開關調到V~區內相應的電壓數上;再找到需測的直流電源的導電處。
在測量電壓時,先將萬用表上的紅色測量表筆接到該線束的導線上。
再將萬用表的黑筆與線束上的黑色線相接,連接後,兩支表筆保持穩定,不要松動。
希望我能幫助你解疑釋惑。
⑤ 測量實習 步驟。
無論測定還是測設,其本質都是定位,定出各特徵點的空間位置,即三維坐標(X,Y,H)。現代某些測量技術(如GPS測量等)可以直接測出三維坐標,但在傳統的測量中,高程 H 可通過測量高差求出,而平面坐標(X,Y)無法直接測得,它們只能通過測量距離和角度根據計算間接求得。因此高差、角度和距離是確定地面點位的三個基本要素;高程測量、角度測量和距離測量是測量的三項基本工作;水準儀、經緯儀和測距儀(或鋼尺)是測量的常規儀器
測量實習基本步驟:先外業再內業
一、導線測量的外業工作
■導線測量的外業工作包括:踏勘選點及建立標志、量邊、測角和連接測量。
1、 踏勘選點及建立標志
踏勘選點前,應先收集測區原有地形圖和已有控制點資料,並在圖上規劃導線的布設方案,然後到實地落實各點點位並建立標志。如測區無地形圖資料,則需詳細踏勘現場,合理地選定導線點的位置。
導線的選點原則:既要便於導線本身的測量,又要便於測圖和施工,並保證滿足各項技術要求。
選點時應注意:
(1) 相鄰導線點間通視良好,以便於測角和量距。(2) 點位應選在土質堅實處。(3) 視野開闊,便於施測碎部。
2 、量 邊
■導線邊長可用光電測距儀測量,此種導線稱為光電測距導線。導線邊長也可用檢定過的鋼尺丈量,此種導線稱為鋼尺量距導線。
3、 測 角
■ 導線轉折角分為左角和右角,前進方向左側的角稱左角,右側的角稱為右角。附合導線統一觀測同 一側的轉折
角(左角或右角),閉合導線要求觀測多邊形的內角。
■導線等級不同,測角技術要求也不同。圖根導線一般用DJ6級光學經緯儀測一個測回,當盤左、盤右兩個半測回角值的較差不超過40″時,取其平均值。
4 、 連接測量
■ 所謂連接測量是將導線與高級控制點聯系起來,以取得坐標和方位角的起算數據。連接測量需觀測連接角和連接邊。
■當測區附近無高級控制點時,可用羅盤儀測定導線起始邊的磁方位角,並假定起始點坐標作為起算數據。此時計算所得的各導線點坐標為獨立坐標系的坐標。
二、 導線測量的內業計算
■ 導線測量內業計算的目的:計算各導線點的平面坐標(x,y)。
■ 內業計算前,應全面檢查導線測量的外業記錄,並繪制導線略圖。
■導線坐標計算取位規定如下:對於四等以下導線,角值取至秒,邊長和坐標取至毫米;對於圖根導線,角值取至秒,邊長和坐 標取至厘米。
導線坐標計算的基本公式
■如圖所示,已知導線點1的坐標為(x1,y1),1-2邊的坐標方位角
為a12,邊長為D12,現需計算2點的坐標(x2,y2)。
兩點間的坐標增量等於兩點的坐標值之差,即:
△x12=x2 - x1
△y12=y2 - y1
△x稱為縱坐標增量, △Y稱為橫坐標增量。坐標增量也可由下式計算:
△x12= D12 × cosa12
△y12= D12 ×sina12
其中△x12 、△y12的符號由cosa12 、 sina12決定,此時2點的
坐標為:
x2 = x1 +△x12= x1 + D12 × cosa12
y2 = y1 + △y12= y1 + D12 ×sina12
2、 閉合導線坐標計算
■閉合導線坐標計算步驟如下:
(1)角度閉合差的計算與調整
(2)推算各邊坐標方位角
(3)坐標增量的計算與增量閉合差的調整
(4)計算各導線點坐標
(1)角度閉合差的計算與調整
閉合導線構成了一個n邊多邊形,而n邊多邊形內角和的
理論值為:
∑β 理=( n – 2 ) ×180°
但由於觀測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有誤差,因此實測的各內
角 之和∑β測≠ ∑β理, 其差值稱為角度閉合差,用fβ表示,
即
f β = ∑β 測 - ∑β 理= ∑β 測 - ( n – 2 ) ×180°
對於圖根鋼尺量距導線, 《規范》有規定其角度閉合差的容許值
若︱ fβ ︱﹥ ︱ fβ容 ︱,說明所測角度不滿足精度要求,應對角度進行檢查或重測。
若︱ fβ ︱≦ ︱ fβ容 ︱,所測角度精度滿足要求,此時可根據角度閉合差fβ對各實測內角進行調整,使得調整後的角度值之和符合其理論值。
角度閉合差的分配原則:將閉合差反符號平均分配到各觀測內角。
即每個內角改正數均為 V β= - f β /n
改正後的角度 β 改= β 測 +( - fβ /n)
理論上應有∑ V β= - f β ,∑β 改= ( n – 2 ) ×180°,這些可作為計算檢核條件。
(2)推算各邊坐標方位角
坐標方位角的推算公式為:
a前 = a後 +β左 +180 ° (適合測左角)
或 a前 = a後 – β右 +180 ° (適合測右角)
本例中根據起始邊的坐標方位角a12 及調整後的各導線左角,利用以上公式依次可推算出每一條邊的坐標方位
角,最後應進行計算檢核。
(3)坐標增量的計算與增量閉合差的調整
①坐標增量的計算
任意兩個導線點i、j之間的坐標增量計算公式為:
△xij= Dij × cosaij
△yij= Dij ×sinaij
②坐標增量閉合差的計算與調整
理論上,閉合導線縱、橫坐標增量之和應為零,即
∑△x理=0
∑△y理=0
但由於量邊誤差和角度調整後的殘余誤差,使得實際計算所得的∑△x測和∑△y測並不為零,從而產生縱坐標增量閉合差fx和橫坐標增量閉合差fy,即
fx = ∑△x測
fy = ∑△y測
⑥ 導線測量外業測量的步驟是哪些
導線測量外業測量的步驟是:
1.踏勘選點及建立標志
現場踏勘選點時,應注意下列各點:
(1)相鄰導線點間通視良好
(2)點位應選在土質堅實並便於保存之處
(3)在點位上,視野應開闊,便於測繪周圍的地物和地貌
(4)導線點在測區內要布點均勻,便於控制整個測區
導線點應分等級統一編號,以便於測量資料的管理。對於每一個導線點的位置,還應畫一草圖,該圖稱為控制點的「點之記」。
2.導線邊長測量
導線邊長可以用檢定過的鋼尺丈量,一般用往返丈量的方法,相對誤差不應大於1/3000。加尺長改正、溫度改正、高差改正或傾斜改正。當用光電測距儀測量導線的邊長時,也應進行各項改正。
3.導線轉折角測量
導線的轉折角是在導線點上由相鄰兩導線邊構成的水平角。導線的轉折角分為左角和右角,在導線前進方向左側的水平角稱為左角,右側的稱右角。
⑦ 全站儀附和導線測量的步驟及數據處理方法是什麼
導線測量步驟:
1、在AC點架設基座、B架設儀器。
2、量取ABC到點位的高度並記錄。
3、在儀器中輸入量取的高度及A點的高
4、儀器豎絲照準A點,設置一個整數角度,然後偏移一點角度,再旋轉回去(減少因儀器按鍵的誤差)記錄角度。接著旋轉儀器目鏡至C點並照準,記錄角度。 倒鏡(盤右)後再次照準C點,記錄角度,再次旋轉到A點,記錄角度。同樣的方式測3到4次,看夾角是否穩定,得到左夾角。
5、依照4的步驟得到右夾角。
6、左角加上右角是否等於360度,不等,按照角度比例分配。
7、把3部量取的高度,輸入到儀器中。橫絲照準A點(如果不需要三角高程可以不用很准確)測得距離及高差。同樣3次以上取均值。
8、按照7部測得B到C的距離及高差。
9、本站結束,儀器往C點。
附和導線平差步驟:
1、已知起始邊與結束邊的方位角及坐標。求得坐標增量閉合差等。
2、通過起始邊通過測量數據算的結束邊的方位角,看是否相同,坐標是否相同
3、修正測量數據,與已知數據相同。
⑧ 導線測量的方法和數據處理
簡單介紹如下,詳細步驟請參閱《測量學》導線測量章節教材,網路文庫地址:http://wenku..com/view/faa5391aff00bed5b9f31d7b.html
1.導線的布設:
導線可布設以下幾種形式:
(1)閉合導線;起止於同一已知點的導線
(2)附合導線;起於一個已知點,止於另一個已知點的導線
(3)支導線;起於一個已知點,止於一個未知點的導線。
2.導線測量外業:
(1)踏勘選點和建立標志:請參照國標《工程測量規范》的不同精度導線的主要技術要求進行選點和埋設;
(2)導線邊長測量:全站儀測量記錄導線各條邊的斜距和天頂距,並進行球氣雙差改正,獲取各條邊長。
(3)導線轉折角測量:導線轉折角分為左角和右角,在導線前進方向左側的水平角為左角,反之為右角。水平角的觀測請參照國標《工程測量規范》的技術要求進行。
3.導線測量的內業計算:
(1)角度閉合差的調整:將角度閉合差按「反號平均分配」的原則,計算導線各內角的改正數。
(2)坐標增量閉合差的調整:xy坐標增量閉合差按「反號與邊長成正比例分配」的原則,計算各導線點xy坐標增量的改正數.
網路知道團隊--★測繪同仁★
為你解答測繪相關問題。
團隊地址:http://..com/team/view/測繪同仁
歡迎參閱cass使用常見問題及解決辦法(網路知道常見cass問答匯總):
網路知識地址:http://shi..com/shi/267910.html
⑨ 導線測量的內業計算步驟
內業計算步驟:角度閉合差的計算與調整;推算坐標方位角;計算坐標增量;坐標增量閉合差的計算與調整;計算各點坐標。
水準儀的操作:首先在測站上安置三腳架;調節架腿長短使架頭高度適中,目估使架頭大致水平,擰緊架腿伸縮螺旋;然後將水準儀用連接螺旋安裝在三腳架上;安裝時,應用手扶助儀器,以防一起從架頭上滑落.;操作程序為:粗平 、瞄準 、精平、 讀數。
經緯儀的操作:安置包括對中整平。測量方法:①測回法②方向觀測法。
(9)導線測量實訓方法與步驟擴展閱讀:
導線測量指將一系列測點依相鄰次序連成折線形式,並測定各折線邊的邊長和轉折角,再根據起始數據推算各測點平面坐標的技術與方法。
在測區范圍內的地面上按一定要求選定的具有控制意義的點子稱為控制點。將測區內相鄰控制點連成直線所構成的折線稱為導線,其中的控制點也稱為導線點,折線邊也稱為導線邊。導線測量指依次測定各導線邊的長度和各轉折角值。
再根據起始數據,推算各邊的坐標方位角,求出各導線點的坐標,從而確定各點平面位置的測量方法。導線測量在建立小地區平面控制網中經常採用。
尤其在地物分布較復雜的建築區、視線障礙較多的隱蔽區及帶狀地區常採用這種方法。使用經緯儀測量轉折角,用鋼尺測定邊長的導線,稱為經緯儀導線;若使用光電測距儀或全站儀測定導線邊長,則稱為電磁波測距導線。
導線測量平面控制網根據測區范圍和精度要求分為一級、二級、三級和圖根4個等級。
⑩ 全站儀導線測量步驟
全站儀導線測量步驟並不復雜,下面講解一下詳細的測量方法,具體步驟如下所述:
1、到達指定觀測點後,首先要把全站儀的支腿調整平穩,觀察一下圖中手指的(紅框處)圓盤位置,只要裡面保持在中心位置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