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兒推拿常見的手法有哪些
按摩手法
常用的方法有:推,取,揉,運,搗,捏,除,捏等八種方法。
1.推送方式:
用左手支撐孩子的左手。醫生使用右手拇指或中指的肋骨表面在孩子的某個穴位上向前推動。
有三種推送方式:
補充方法-推至指根(向心補充)
吹掃法(還原法)-從指根推至指尖(離心分離)
補水方法-從指尖到指根,前後推(所有往返都是補水)
一般規則是這樣,並且有諸如堆田河水洞之類的例外。
例如:退田河水,肝穴,健脾穴等。
2.持有方法
用右手的兩個手指同時用相對力握住孩子的某個穴位,這稱為握持方法。作為一種強大的刺激技術,它主要用於急救中。它通常用於穴位穴位,例如調和氣血,使肩部良好。調整外在情緒,以乘風破浪;緩解痙攣,取穴,也是小兒推拿的輔助手段之一。如按摩結束時的精神精神。
注意:應牢固,用力應輕柔。
3.揉捏
醫生將拇指,食物和中指的肋骨壓在孩子的某個穴位上。
4.操作方法
兒童的左手由左手支撐,開胃菜中間的右拇指或兩根手指的肋狀表面用於從某個點製作弧形或環形並將其傳送到另一個稱為雲發的點。主要用於面部穴位。
例如:運輸八卦,將水運輸到土壤等。
以上就是關於小兒推拿相關解答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Ⅱ 小兒推拿手法有哪些
小兒推拿的手法一、推法
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面沿同一方向運動稱為「推法」。推法主要包括「直推、旋推、分推」三種。「直推」是在表皮進行操作,不要推擠皮下組織。「直推法」常用於「線狀」穴位。「旋推」也是只作用於表皮,不得帶動皮下組織。「旋推法」主要用於手部「面狀」穴位。「分推」可橫如直線,也可彎曲如弧線。
小兒推拿的手法二、拿法
「拿法」是用拇指和食、中兩指相對用力(或用拇指和其餘4指相對用力),提拿一定部位和穴位,做一緊、一松的拿捏。拿法動作要緩和而有連貫性,不要斷斷續續;用力要由輕到重,不可突然用力。「拿法」刺激較強,常配合其他手法應用於頸項、肩部、四肢上的穴位和肌肉較豐滿的部位。
小兒推拿的手法三、按法
「按法」是用手指或手掌按壓小兒的一定部位或穴位,逐漸用力向下按壓。主要包括三種形式,分別為:「拇指按法」、「中指按法」和「掌按法」。「按法」是一種刺激較強的手法,常與「揉法」結合應用,組成「按揉」復合手法。「按揉」就是先按後揉,或者邊按邊揉。
小兒推拿的手法四、摩法
「摩法」是用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指腹或手掌掌面放在一定部位上,以腕關節帶動前臂,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做環形撫摩。頻率是每分鍾摩動120次。
小兒推拿的手法五、捏法(捏脊)
捏法是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輕輕捏拿肌膚,作用於背部正中,又叫「捏脊」。從「長強穴」到「大椎穴」成一直線;操作時應由下向上捏拿。捏脊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拇指在前,食指在後;另一種是拇指在後,食、中兩指在前。在捏脊時每捏3~5遍後,在第4或第6遍時,每捏3次,將肌膚捏住向上提拉一次,稱「捏三提一」,也可以「捏五提一」。
Ⅲ 小兒推拿清內熱視頻教程
小兒推拿清內熱
出現一些體溫升高的現象,並且在每天中午前後,還會伴隨著手心和腳心都出汗,這時候可以在小兒胳膊內側,採取一些輕柔的推拿方法,每次要達到100次到500次之間。
2、推拿的過程中,要注意保證卧室里的溫度非常的合適,不能太涼,不然很容易造成小兒身體出現感冒的現象,不利於病情的恢復
Ⅳ 小兒推拿的手法圖解小兒推拿的正確步驟
小兒推拿的手法圖解Ⅳ 小兒按摩的方法
准備工作: 新生兒撫觸前,房間內要溫暖且安靜,室溫控制28-30℃之間,播放一些柔和音樂; 備好適量的潤膚油、潤膚露、爽身粉、尿褲以及替換的衣服; 撫觸的時間宜安排在嬰兒沐浴之後,睡覺前,兩次餵奶之間,嬰兒不飢餓,不疲倦,不煩躁且清醒時。 撫觸時撫觸者雙手要干凈、溫暖、沒有長指甲,且心情放鬆,充滿愛...意。 撫觸的手法: 1、頭部: (1)用兩手拇指從前額中央向兩側移動(沿眉骨); (2)用兩手拇指從下頜中央向外、向上移動(似微笑狀); (3)兩手掌面從前額發際向上、向後滑動,至後下發際,升停止於兩耳乳突(耳垂後處),輕輕按壓。 2、胸部: 兩手分別從胸部的外下側向對側的外上側移動(似X型) 3、腹部: (1)右手從寶寶腹部的右下側滑向右上腹(似I型); (2)右手從寶寶腹部的右上側水平滑向左上腹,再滑向左下腹(似L型); (3)右手從寶寶腹部的右下側滑向右上腹,再水平滑向左上腹,再滑向左下腹(似U型); 4、四肢: 雙手抓住上肢近端(肩),邊擠邊滑向遠端(手腕),並搓揉大肌肉群及關節;下至於上肢相同,(從大腿根向足的方向)。 5、手足: 兩手指指腹從寶寶的手掌面依次推向指端,並提捏各手指指尖,活動關節;足與手相同。 6、背部: 嬰兒呈俯卧位,兩手掌分別於脊柱兩側由中央向兩側滑動。 注意要點: 1、一邊按摩一邊與寶寶說話,進行感情交流,不受外界打擾 2、手法從輕開始,慢慢增加力度,以寶寶舒服合作為宜 3、每個動作可重復4-6遍 4、按摩時間從5分鍾開始,以後逐漸延長到15~20分鍾,每天1~2次 5、不要將乳液或油直接倒在寶寶身上,應將嬰兒潤膚液或油倒在掌心
Ⅵ 什麼是小兒推拿
小兒推拿的作用原理
小兒推拿是建立在天人合一、整體觀念的基礎上。其中醫基礎理論是陰陽五行,臟腑、營衛氣血等學說,根據辨證施治的原則,治病必求於本,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標本兼治等治病法則,在患兒體表穴位上運用各種推拿手法,通過經絡行氣血、通陰陽的作用,平衡陰陽,調整臟腑營衛,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小孩的應變能力較差,突然發生強烈的刺激,往往不能忍受而容易受到驚厥;小兒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調養失調,可引起發育障礙,在小兒疾病的發展與轉歸過程中,寒熱虛實的轉化比成人快,一方面小兒病情變化迅速,具體表現為易虛易實、易寒易熱,若調理不當,病情容易由輕變重、由重轉危。一日之內即可由實證熱證轉變為虛症寒症。另一方面由於小兒生機勃勃,精力充沛,組織再生和修復能力較強,因單純不受心情影響,患病後如診斷正確,治療得法,護理適宜,則病情可由重轉輕,容易治癒,而且能很快恢復健康。
兒科推拿療法的作用手法
1,小兒推拿法。常用手法有按、揉、摩、推、掐、運、搓、搖等,也就是推拿八法,臨床手法。一是開天門、推坎宮、運太陽、運耳後高骨。二是推天柱骨、推上七節骨、揉龜尾、摩神闕、推胸八道、推揉膻中。三是運八卦、分陰陽、運板門、推三關、推六腑、推腸經、推脾胃肝心肺腎等經。四是二龍戲珠、蒼龍擺尾、鳳凰展翅、打馬過天河、水底撈月、黃蜂入洞、按弦搓摩、天門入虎口等。
2. 小兒指針法。一是掐印堂法、掐人中法、掐頰車穴法。二是掐精靈、威靈穴法、掐一窩風穴法、掐內勞宮法、掐間使穴法,掐曲池穴法。三是掐太沖穴法、掐大敦穴法、掐揉前承山穴法、掐揉後承山穴法、掐昆侖穴法,掐外參穴法。四是老虎吞食法。
3,捏脊法。包括捏、拿、推、捻、提、放、按、揉等八個基本手法。具體操作方法,小兒推拿手法比較重視補瀉,左揉為補,右揉為瀉,緩摩為補急摩為瀉等。基本上是按照運作方向和手法的輕重緩急來定補瀉的。同時根據補瀉的需要,先用蔥,薑汁,酒精及清水作為遞質,以加強補和瀉的作用。這些方法,臨床醫生一般廣泛應用,至於其手法的具體操作,就不再介紹。
以上就是關於小兒推拿解答分享,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Ⅶ 小兒推拿屬於中醫推拿的一種,那麼什麼是小兒推拿
中醫育兒及小兒推拿必修課(20講視頻教程)網路網盤
鏈接: https://pan..com/s/1gF-FZZ6URvpVtuqj7HYjhg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Ⅷ 小兒推拿保健的基本步驟有哪些
步驟如下
1、按揉攢竹穴
兩支大拇指輕按兩側穴位,其餘手指放鬆抵在額頭。隨音樂口令有節奏地按揉穴位,每拍一圈,做四個八拍。
Ⅸ 小兒推拿如何調理孩子脾胃,增加食慾,少生病
步驟/方法
1.補脾經200次,就是使患兒拇指微屈,沿患兒拇指橈側緣向掌根直推,
3.運內八針100次,就是在孩子手掌面,以掌心為圓心,從圓心至中指根橫紋2/3處為半徑作圓圈,順時針方向圓圈推動。
4.揉四橫紋3~5分鍾,就是在孩子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的靠近手掌的指關節橫紋處。
5.揉腹,就是在孩子的臍部及其周圍用掌揉法,持續5分鍾後,孩子腹部有溫熱感即可。
6.捏脊3~5遍,並點按脾、胃俞穴各20次,脾俞穴在第十二胸椎刺突下旁開1.5寸,胃俞穴在第十一胸椎刺突下旁開1.5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