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測量記錄方法

測量記錄方法

發布時間:2022-01-10 09:11:15

❶ 基礎體溫的測量及記錄方法

(以國內某著名醫院提供的傳統晨起後舌下測量方法為例) 預先將基礎體溫計或者智能體溫計准備好,置床頭或枕邊隨手可取到之處,智能體溫計可以在每晚睡覺前佩戴。 睡眠6小時以上,醒後即把體溫計含入口中(請將探頭置於舌下內側根部,緊閉嘴巴,以確保測出正確的體溫。)至少3分鍾(通常與清晨5~7點進行),取出體溫計觀察溫度,並在表格內相應位置劃圓點「●」標記,將各小圓點用線段連接起來,即成為基礎體溫曲線。 通常於月經周期第5天開始測量記錄體溫,而在行經期間,注意觀察記錄月經量;經量適中正常時,用1個叉號「×」標記;經量較多時,記「××」;經量特別少時,用頓號「、」標記。 行房時,在體溫圓點外加一圓圈,標記為「⊙」,性感(興奮、高潮)情況,若能達到性高潮,在⊙上方加上「↑」;有性興奮期但達不到高潮者,在⊙上加「—」標記;若性感冷淡,則在⊙下方加「↓」標記。 在接近排卵時,要特別留意陰道分泌物情況,量多如流清涕、透明拉絲長(>8cm)者,用3個加號「+++」在「備注」欄內相應的位置做標記;拉絲長5~8cm者,標記「++」;量不多且渾濁拉絲<5cm者,用「+」標記。 或有失眠、感冒、腹痛、陰道出血等特殊情況時,在「備注」欄內相應位置處加以說明。 接受檢查、治療或服葯時,在「備注」欄內相應位置處做記錄,在小方格下加「↑」表示開始,加「↓」表示結束時間。

❷ γ測量方法

γ測量是利用儀器測量地表岩石或覆蓋層中放射性核素放出的γ射線,並根據射線強度或能量的變化,發現γ異常或γ射線強度(或能量)增高地段,以尋找鈾礦床或解決其他地質問題的一種天然核輻射測量方法。

γ測量可在地面、空中和井中進行,按測量的物理量的不同,可分為γ總量測量和γ能譜測量兩類。γ總量測量簡稱γ測量,是一種積分γ測量,記錄的是鈾、釷、鉀放出的γ射線的總照射量率,但無法區分它們。γ能譜測量是一種微分γ測量,記錄的是特徵能譜段的γ射線照射量率,並進而確定岩石中鈾、釷、鉀的含量,故解決的地質問題更廣泛。

12.1.1 地面γ測量

12.1.1.1 γ射線照射量率的計算

γ輻射儀在地表測得的γ射線照射量率與地質體的形態、規模、放射性核素含量、γ射線譜成分、蓋層特點及測量條件等因素有關。下面僅對一些簡單模型進行討論,以便了解地質體周圍γ射線照射量率分布的基本特徵。

(1)點源的γ射線照射量率

設點狀γ源處於均勻介質中,則介質內部距離點源R(cm)處的γ射線照射量率為

勘查技術工程學

式中m為點源中放射性物質的質量(g);μ為介質對γ射線的吸收系數(cm-1);K為伽馬常數,數值上它等於對γ射線無吸收的情況下,距質量為1 g的點源1 cm處的γ射線的照射量率。鈾、鐳、釷、鉀的K值分別為

勘查技術工程學

用不同類型儀器測量時,K值稍有變化。

當點源產生的γ射線通過幾種不同介質時,距點源R處的γ射線照射量率為

勘查技術工程學

式中μi為第i種介質對γ射線的吸收系數(cm-1),Ri為γ射線通過第i種介質的距離(cm)。

(2)圓台狀岩體上的γ射線照射量率

如圖12-1所示,有一高為 l、上底半徑為 R 的圓台狀岩體出露地表,其密度為ρ,放射性核素質量分數為 w,岩石對γ射線的自吸收系數為μ,空氣對γ射線的吸收系數為μ0,則圓台體內放射性物質質量為 dm 的體積元 dV 在高度為H 的P 點處產生的γ射線照射量率為

圖12-1 圓台狀岩體上γ射線照射量率的計算參數

勘查技術工程學

取P為球坐標的原點,將dm=wρdV,dV=r2sinφdrdφdθ代入上式,並對整個體積積分,則

勘查技術工程學

由於r1-r0=lsecφ,r0=Hsecφ,故上式變為

勘查技術工程學

對(12.1-4)式中的積分,可引入金格函數

勘查技術工程學

式中t=xsecφ。金格函數是比指數函數e-x衰減得更快的列表函數(見表12-1)。當x→0時,Φ(x)→1;x→∞時,Φ(x)→0。可以證明

表12-1 金格函數表

勘查技術工程學

將(12.1-5)式代入(12.1-4)式(x=μ0H或x=μl+μ0H),則圓台體在空中任一點P產生的γ射線照射量率為

勘查技術工程學

式中φ0為P點對圓台上底半徑的張角,且有

勘查技術工程學

如果圓台厚度為無限大(l→∞),則(12.1-6)式變為

勘查技術工程學

地面測量中,儀器探頭緊貼地面移動,可認為H→0,則上式簡化為

勘查技術工程學

容易證明,觀測點P對圓台所張的立體角為

勘查技術工程學

於是,(12.1-8)式可寫成

勘查技術工程學

(12.1-9)式表明,對於放射性核素含量均勻的同一放射岩層,觀測點對岩體所張的立體角不同,會對地面γ測量結果產生很大的影響。如圖12-2所示,在狹縫中測得的γ射線照射量率高於平坦表面的照射量率,而在微地形凸出部分的頂部測到的γ射線照射量率就更低。所以,地面γ測量中應注意微地形對測量結果的影響,一般應記錄平坦表面上的測量數據。

圖12-2 不同立體角對γ測量的影響

(3)半無限岩層上的γ射線照射量率

對於體積半無限大的岩層,l→∞,R→∞,φ0→π/2。因此(12.1-6)式中cosφ0→0,Φ(μl+μ0H)→0,此時離地面H高度上P點的γ射線照射量率為

勘查技術工程學

可見P點的γ射線照射量率將隨高度的增加按金格函數規律衰減。

地面測量中,在岩層表面任一點,H→0,Φ(μ0H)→1,此時γ射線照射量率達到極大值

勘查技術工程學

(4)半無限大岩層上有覆蓋層時的γ射線照射量率

設非放射性覆蓋層厚度為h,覆蓋層對γ射線的吸收系數為μ1,則用與推導(12.1-10)式類似的方法,可求得覆蓋層表面上任一點的γ射線照射量率

勘查技術工程學

上式表明,無限大岩體覆蓋層上的γ射線照射量率隨覆蓋層厚度增加而按金格函數規律衰減。蓋層物質的密度不同,γ射線照射量率的衰減程度也不相同。蓋層密度越大,吸收的γ射線越多,照射量率衰減得越快。

12.1.1.2 地面γ輻射儀

地面γ測量使用的輻射儀由γ探測器和記錄裝置組成。最常用的γ探測器是閃爍計數器,它由閃爍體(熒光體)和光電倍增管組成,其功能是將光能轉換成電能(圖12-3)。當射線射入閃爍體時,使它的原子受到激發,被激發的原子回到基態時,將放出光子,出現閃爍現象。這些光子打擊在光電倍增管的光陰極上,產生光電效應而使光陰極放出光電子,再經光電倍增管中各倍增電極的作用,使光電子不斷加速和增殖,最後形成電子束,在陽極上輸出一個將初始光訊號放大了105~108倍的電壓脈沖。輻射射線強,單位時間產生的脈沖數目多;輻射粒子的能量大,脈沖的幅度也大。因此,閃爍計數器既可測量射線的強度,又可測量射線的能譜。

圖12-3 閃爍計數器工作原理圖

閃爍體可分為無機閃爍體(NaI、CsI、ZnS等)和有機閃爍體(蒽、聯三苯等)兩大類。常用的NaI(Tl)晶體是在碘化鈉晶體中滲入鉈作激活劑,使晶體發出可見光,並防止光被晶體自身吸收。由於晶體發光時間僅為10-7s,因而最大計數率可達105 cps。測量γ射線要使用大體積晶體,而測量X射線則使用薄晶體(厚度1~2 mm)。

輻射儀的記錄裝置由一套電子線路組成,閃爍計數器輸出的電壓脈沖經放大、甄別(選擇一定幅度的脈沖)、整形(將不規則脈沖變成矩形脈沖)和計數後,由線路的讀數部分顯示出來。

12.1.1.3 地面γ測量工作方法

地面γ測量一般應布置在地質條件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條件對成礦有利的地段。在地形切割、水系發育、露頭良好、覆蓋層較薄,並有機械暈和鹽暈發育的地區進行γ測量最為有利。

地面γ測量可分為概查、普查和詳查三個階段,各階段的工作比例尺和點線距如表12-2所示。概查在從未做過γ測量或勘查程度較低的地區進行,概查的工作比例尺為1∶1萬~1∶5萬,目的是為下一步工作圈出遠景區;普查一般在概查階段所選的遠景區內進行,其工作比例尺為1∶2.5萬~1∶1萬,其任務是研究工作地區的地質構造特徵,尋找異常點、異常帶,研究它們的分布規律,解釋異常的成因,為詳查圈定遠景地段;詳查在選定的遠景地段或礦區外圍進行,採用1∶5000~1∶1000的工作比例尺,其任務是查清已發現異常的形態、規模、強度、賦存的地質條件、礦化特徵等,以便對異常進行評價,為深部揭露提供依據。

表12-2 γ測量精度及點線距要求

概查和普查都採用路線測量方法,γ測量路線應與地質測量路線一致。觀測採用連續測量方式,以穿越地層和構造走向為主,發現岩性變化、構造帶及破碎帶等地質現象時,可沿走向適當追索。為保證測線兩側范圍不漏掉異常,實測路線可以是曲折的。詳查採用面積測量方法,按選定比例尺預先布置測網,測線應盡量垂直穿過欲探測的地質體。

工作時,γ探測器應放在較平坦的地方測量,以避免微地形影響。測點附近的地質情況應予記錄,遇到有利層位,或岩性、構造和底數有明顯變化時,應適當加密測點。

用γ輻射儀測量時,所記錄的γ射線照射量率是由多種因素引起的,可表示為

勘查技術工程學

其中:是測點附近岩石或土壤中放射性核素產生的γ射線照射量率;是宇宙射線產生的γ射線照射量率;是儀器底數;,為儀器的自然底數。

由於宇宙射線的照射量率隨地區緯度、海拔高度和晝夜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儀器底數也受探測器內放射性核素含量、儀器受污染程度、儀器雜訊強度和假脈沖數,以及儀器使用時間長短的影響。因此,輻射儀的自然底數不是一個常數。但是這種變化一般不大,在岩石底數中所佔份額較小,所以可將它視為常數。不同的儀器,其自然底數也可能不等,當多台儀器進行γ測量,尤其是在環境γ本底調查、放射性核素定量測量以及為確定低於背景的γ偏低場而進行的測量中,必須測定各台儀器的自然底數,以便使測量結果能進行統一對比。

測定自然底數的方法有鉛屏法、水中法、水面法等多種,其中水中法最為簡便。選擇水深大於1.5 m,水面直徑大於2 m,無放射性污染的水域,將γ輻射儀用塑料布密封好,置於水下50 cm處,此時取得的讀數即為自然底數。

岩石中正常含量的放射性核素產生的儀器讀數叫做岩石底數或背景值。各種岩石有不同的底數,可按統計法求取,作為正常場值。野外工作中,凡γ射線照射量率高於圍岩底數三倍以上,受一定岩性或構造控制,性質為鈾或鈾釷混合者,該處稱為異常點。若γ射線照射量率偏高(高於圍岩底數加三倍均方差),但未達到異常照射量率標准,而地質控礦因素明顯,且有一定規模者,亦稱為異常點。應當指出,上述標准不宜用來解決非鈾地質問題。例如,找尋蓄水構造時,異常只比底數高 10%~80%。因此,解決非鈾地質問題時,高於底數者即是異常點。異常分布受同一岩層或構造控制,其長度連續在20 m以上者,稱為異常帶。對有意義的異常點應進行輕型山地工程揭露。在做好地質、物探編錄和取樣分析的基礎上,可提出進一步工作的意見。

在測區內鐳、鈾平衡遭到破壞,平衡顯著偏鈾時,由於鈾的γ射線照射量率很小,宜採用β+γ測量,即用記錄β射線的儀器測量β射線和γ射線的總照射量率。當需要查明浮土覆蓋地區鈾礦遠景時,可採用孔中γ測量。

為了評價地面γ測量的質量,應布置檢查路線。檢查路線應布置在地質有利地段或工作質量有疑問的地段。檢查工作量應不少於測區工作量的10%。工作質量高的標準是:未遺漏有意義的異常,檢查測量曲線與原測量曲線形態無明顯差異。

影響測量精度的主要因素是核衰變的統計漲落。由(11.2-16)式可知,提高精度的途徑是要有足夠的脈沖計數。實際工作中可採用延長測量時間,增加測量次數等方法解決。

為了保證工作質量,每天出工前後都必須用工作標准源對儀器的性能進行檢查。當在某一固定點帶標准源和不帶標准源的讀數差在統計漲落允許范圍時,可認為儀器工作正常;否則應對儀器重新標定。同時,工作期間還應定期檢查儀器的穩定性、准確性及多台儀器對比的一致性。

12.1.1.4 地面γ測量數據的整理及圖示

(1)地面γ測量數據的整理

地面γ測量數據的整理包括將讀數(計數率)換算成γ射線照射量率、確定岩石底數、計算岩石γ射線照射量率統計漲落的均方差等。

為了求得岩石底數,首先要根據實測γ射線照射量率繪制頻數直方圖(或概率分布曲線)。如果岩石γ射線照射量率服從算術正態分布,則岩石照射量率(算術)平均值為

勘查技術工程學

均方差為

勘查技術工程學

式中 n 為統計分組的組數;為第i 組的頻數;為第i 組的組中值。

如果岩石γ照射量率服從對數正態分布,則岩石照射量率幾何平均值和均方差為

勘查技術工程學

取作為岩石底數,+3σ作為異常的下限(非鈾地質工作除外)。

岩石底數和異常下限也可在累積頻率展直圖或累積頻率分布曲線上直接讀取。

(2)地面 測量成果的圖示

地面γ測量的成果圖件主要有:γ照射量率剖面圖、γ照射量率剖面平面圖、γ照射量率等值線平面圖和相對γ照射量率等值線平面圖等。

γ照射量率等值線圖按±3σ、±2σ、±σ勾繪。不同岩石有不同的底數,且不同岩石γ射線照射量率的變化幅度(即均方差)也是不同的,這些都會影響γ照射量率等值線圖的精度。為此,可以在每種岩性范圍內按各自的+σ、+2σ、+3σ將γ場劃分為偏高場、高場和異常場三級,然後分別把各種岩性γ射線照射量率等級相同的點連接起來(不論它們的岩性是否相同),這樣便構成了一幅相對γ照射量率等值線平面圖(圖 12-4)。這種圖避免了岩石背景值不同造成的干擾,較全面地反應了各種不同岩性的γ場特點,能清楚地反映γ暈圈與礦化、構造的關系,有利於研究礦化規律及推測成礦有利地段。

圖12-4 某地區相對γ照射量率等值線平面圖

12.1.1.5 地面γ測量的資料解釋及實例

地面γ測量的資料解釋是定性的,因為γ測量的探測深度淺,1~2 m。一般只能圈出地表放射性核素增高的地段,難以發現埋藏較深的礦體。此外,γ射線照射量率的大小並非總是反映鈾的富集程度。因為鈾系中主要γ輻射體都是屬於鐳組的核素,所以產生γ異常的源主要是鐳而不是鈾。

放射性核素在自然界中廣泛分布,γ測量中發現異常並不難,但評價異常就不容易了。當礦床出露地表或處於氧化帶中,而附近又有斷裂跡象時,鈾容易受風化淋濾作用而被酸溶解帶走。其結果是鐳的數量增大,平衡偏向鐳,從而出現γ射線照射量率很高而鈾並不富的現象。若被運走的鈾在適當的環境下被還原而沉積下來,或在還原環境下鐳被帶走而鈾又被溶解得很少,就會發生平衡偏向鈾的情況。這時γ射線照射量率不高,但鈾卻很富。因此,必須特別注意用鈾鐳平衡系數確定測區內鈾、鐳是否處於長期平衡狀態,而不能僅僅依靠γ射線照射量率的大小來評價異常。同時,還應綜合應用異常點(帶)的地質、地球化學和其他地球物理(包括射氣測量、β+γ測量等)資料進行分析,才能對異常做出正確的判斷。

圖12-5 某地區地質、相對γ照射量率綜合平面圖

地面γ測量具有儀器輕便、方法簡單、工作靈活、成本低、效率高等特點。除用於直接尋找鈾、釷礦床和確定成礦遠景區外,還用於地質填圖,尋找與放射性核素共生的其他礦產,探測地下水以及解決其他地質問題。

圖12-5是地面γ測量尋找鈾礦床的實例。該地區曾發現燕山運動早期花崗岩體,其主要岩性為中細粒花崗岩。區內浮土覆蓋面積較大,岩漿活動頻繁,構造復雜,呈東西向分布。γ測量圈定了兩個異常和兩個偏高場,都有一定的規模,經地表揭露後它們依然存在。對偏高地帶又做了射氣測量、鈾量測量和伴生元素找礦等工作,結果均有顯示。經勘查揭露,在1、2號異常及3號偏高地帶發現鈾礦,4號偏高地帶見到了鈾礦化。

12.1.2 地面γ能譜測量

如前所述,鈾系和釷系都有幾個主要的γ輻射體。因此,在鈾、釷混合地區,用地面γ測量方法不易判定異常的性質,這時採用地面γ能譜測量往往能取得良好的地質效果。

12.1.2.1 地面γ能譜儀和儀器譜

地面γ能譜儀的閃爍計數器可將γ射線的能量轉換成電脈沖輸出,輸出脈沖的幅度與γ射線的能量成正比,因此能譜測量實際上是對脈沖幅度進行分析。完成這個功能的電路稱為脈沖幅度分析器。其原理見圖12-6(b),它由上、下甄別器和反符合電路組成。甄別器是一種只允許幅度高於某一數值(稱之甄別閾值)的脈沖通過的裝置。上甄別器的閾電壓較高,只有較大幅度的脈沖(如9號脈沖)才能通過。下甄別器的閾電壓較低,除了所有能通過上甄別器的脈沖(如9號脈沖)可以通過外,幅度介於上、下甄別器之間的脈沖(如3、5、8號脈沖)也能通過。兩甄別器輸出的信號均送到反符合電路。反符合電路的特點是,當上、下甄別器有相同的信號同時輸出時,使這些信號在反符合電路相互抵消。因此,反符合電路輸出的只是介於上、下甄別閾電壓之間的脈沖(3、5、8號脈沖),然後進行計數和記錄。

上、下甄別閾電壓的差值稱為道寬。道寬固定以後,通過調節下甄別閾電壓(上甄別閾電壓相應地變化),可把幅度不等的脈沖逐段分選出來,這種脈沖幅度分析方法稱為微分測量。所測得的譜線稱為微分譜。

如果脈沖幅度分析器只用一個下甄別器,則所有幅度超過下甄別器閾電壓的脈沖(圖12-6(a)中3、5、8、9號脈沖)都被記錄,這種脈沖幅度分析方法稱為積分測量。所測得的譜線稱為積分譜。

實際工作中,γ能譜儀測得的γ能譜不是線譜,而是因各種因素復雜化了的儀器譜(圖12-7),它是γ射線通過物質(岩石、土壤、能譜儀探測元件等)產生光電效應、康普頓散射和電子對效應等,使能譜發生了很大變化後形成的,是一種連續譜。與線譜相比,U、Th、K的上述特徵峰峰位不夠突出,但仍能分辨。

圖12-6 脈沖幅度分析器原理

圖12-7 NaI(Tl)測得的微分儀器譜和U、Th、K道的選擇

12.1.2.2 U、Th、K含量的計算

γ能譜儀用一個積分道(>50 keV)記錄某一能量閾以上的總γ射線計數率,還用三個微分道分別測量γ射線三個能譜段產生的計數率。其中鉀道道寬0.2 MeV,所鑒別的γ譜段中心可選在40K特徵峰1.46 MeV處;鈾道道寬0.2 MeV,譜段中心可選在鈾系214Bi特徵峰1.76 MeV處;釷道道寬0.4 MeV,譜段中心可選在釷系208Tl特徵峰2.62 MeV處。三個譜段都選在高能區,可以減少散射γ射線的影響。三個譜段又相互獨立,且每一譜段中,目標核素譜線佔主要成分,有利於提高計算方程解的穩定性(圖12-7)。

設鉀、鈾、釷道的計數率(已減去底數)分別為I1、I2、I3(單位為cpm),則它們與U、Th、K的質量分數w(U)、w(Th)、w(K)(單位分別為10-6、10-6、%)的關系為

勘查技術工程學

式中系數ai、bi、ci(i=1,2,3)稱為換算系數,分別表示單位含量的鈾、釷、鉀在不同測量道的計數率(單位分別為cpm/10-6、cpm/10-6和cpm/%),需在鈾、釷、鉀標准模型上實測確定。

解上述方程組,可求得鈾、釷、鉀的質量分數

勘查技術工程學

式中

勘查技術工程學

12.1.2.3 地面γ能譜測量的工作方法及成果圖件

地面γ能譜測量與地面γ測量的工作方法類似,但地面γ能譜測量需要按照預先布置的測網定點、定時讀數,讀數的時間一般為1min。微機化γ能譜儀實現了現場自動數據採集、數據初步整理及現場繪制剖面平面圖。

在室內,可將野外採集的數據直接輸入計算機,在屏幕上快速形成各種圖件,並進行人機交互解釋。

地面γ能譜測量的成果圖件有:鈾、釷、鉀含量剖面圖、剖面平面圖和等值線平面圖,有時還要繪制釷鈾比[w(Th)/w(U)、釷鉀比w(Th)/w(K)、鈾鉀比w(U)/w(K)]剖面圖或等值線平面圖。

12.1.2.4 地面γ能譜測量的應用

地面γ能譜測量可以直接尋找鈾、釷礦床,也可尋找與放射性核素共生的金屬及非金屬礦床,利用鈾、釷、鉀含量及其比值的分布資料,還可推測岩漿岩和沉積岩的生成條件及演化過程,探測成礦特點和礦床成因等。

圖12-8是應用γ能譜測量尋找含金構造帶的實例。在含金礦脈附近,γ總量曲線和K含量曲線出現低值,U、Th含量曲線出現高值,而w(U)/w(Th)、w(U)/w(K)、w(Th)/w(K)值形成明顯的異常。綜合這幾條曲線,可確定含金礦脈的位置。根據礦脈兩側K含量曲線兩處出現高值的位置,可大致估計鉀化帶的寬度。

圖12-8 山東某地地面γ能譜測量曲線

❸ 給我講一講心理學中行為的觀測與記錄幾種記錄方法的區別

按照不同的維度,觀察可以分為不同的類型。根據被觀察者是否知道自己正在被觀察,可分為隱蔽性觀察和公開性觀察;根據觀察者是否置身於被觀察對象中,可分為參與性觀察和非參與性觀察;根據觀察者是否設置了可控的自然觀察情景及觀察的資料是否能夠作量性分析,可分為結構式觀察和非結構式觀察。以上六種觀察常常相互交叉,並不同程度地表現在具體的觀察過程中。下面,結合觀察記錄方式的不同,分別介紹三種典型的觀察方法:描述性觀察法、取樣觀察法和評價觀察法。

(1)描述性觀察法。描述性觀察法是指通過詳細記載事件或行為發生、發展的過程而獲得資料的方法。具體包括日記描述法、軼事記錄法和連續記錄法。描述性觀察法要求寫得具體,不用歸納,不用抽象的形容詞和副詞,要設法寫出具體行為,要設法停留在最小可能的推論層次上。其中,日記描述法是在比較長的時間內對行為和事件作詳細記錄,有背景、情節;軼事記錄法是專門對事件進行記錄,尤其是有選擇地對有價值、感興趣的某一事件、某一片段進行記錄;連續記錄法是在一定時間內對某一事件或行為進行連續的、完整的記錄,強調事件或行為發生的前因後果。描述性方法的主要不足是樣本較小,記錄信息、分析綜合資料所需的時間太長。

(2)取樣觀察法。取樣觀察法的特點是對所觀察的行為或事件進行分類,把復雜的行為或事件轉化為可以數量化或可以限制的材料來進行記錄。取樣觀察法包括三個基本操作程序:首先是對所觀察內容進行分類,其次是給每種類別下操作定義,最後是設計記錄表。取樣觀察法主要有三種類型。一是時間取樣觀察法,即在規定時間段內進行觀察,對這一時間內發生的各種行為表現作較全面的記錄。該方法由於有一定的時間限制,因此一般用於研究高頻率發生的外部行為。二是事件取樣觀察法,該方法是以事件為單位進行觀察,是研究特定類別的完整行為事件,其測量單位是行為本身。事件取樣觀察所研究的行為事件較為完整,便於分析事件的因果關系,但它把行為事件從具體背景中抽取出來,從而割裂了事件與其背景的聯系。事件取樣觀察法不受時間限制,可以研究各種行為或事件。三是個人取樣觀察法,這種方法對單個被試連續取樣,以個人為單位,在觀察中,觀察者選擇一個被試,在規定時間內根據記錄表記錄該被試的全部中心行為或事件。個體取樣便於了解對象完整的行為、情緒、態度及事件的整個進程,利於分析其動機。由於取樣的數量較少,為了保證所獲得資料的代表性,必須隨機選擇被試。

(3)評價觀察法。評價觀察法也稱等級量表法,指觀察者根據預定標准不僅要觀察行為,同時要對觀察的行為作出評價。這是一種操作簡易、能夠較快概括出被試行為差異程度的方法。

❹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記錄測量的結果時要記上______和______

長度的常用單位是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測量前,首先要看刻度尺的(
量程
)和(
最小刻度值(或分度值)
),測量時,1)放正確:0刻度對准被測物體(
一端),刻度線盡量(緊貼被測物
);2)看正確:視線跟刻度尺(
垂直
);3)讀正確:測量值包括准確值和一位估計值,不要忘記(
單位
).\x0d長度的常用單位是刻度尺.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測量前,首先要看刻度尺的(
量程
)和(
最小刻度值(或分度值)
),測量時,1)放正確:0刻度對准被測物體(
一端),刻度線盡量(緊貼被測物
);2)看正確:視線跟刻度尺(
垂直
);3)讀正確:測量值包括准確值和一位估計值,不要忘記(
單位
).\x0d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測量前,首先要看刻度尺的(零刻度線是否磨損)(分度值)和(量距);測量時,1、放正確:0刻度對准被測物體(一端),刻度線盡量(貼近)被測物體;2、看正確:視線跟刻度尺(垂直);3、讀正確:測量值包括准確值和一位估計值,不要忘記(單位).

❺ 路線地質觀測的記錄方法

6.2.3.1 野外觀測記錄的內容和要求

野外觀測記錄內容包括工作日期、天氣、工作地點、觀測路線(路線順序號及路線經由的地理名稱)、觀測點號(順序號,一般為數字前加點性代號,如D5、G10等)、點位(坐標位置和地理位置)、點性(地層分界點、構造點等,並評述露頭情況)、觀測內容描述、點間的沿途觀測描述(從本點至下點沿途觀測到的所有地質現象和測量的全部數據)等。

記錄應客觀、全面、真實,重點突出,層次分明,思路清晰。重要的或首次觀察到的地質現象要詳細描述。同一地質界線鄰近的觀測點或重復出現的現象可簡略,只著重記錄有變化的或特殊的現象。

重要地質現象應繪素描圖或照相。素描圖應有圖名、比例尺、方向、圖號。照相應有拍照地點、內容、鏡向、編號等。

6.2.3.2 各類觀測點描述內容和方法

(1)分界(界限)點

在點性後應以不同地質體代號註明。如地層分界點(Cm/Cw)。

(a)說明點兩側的地質(層)體單位,如點北西為馬平組(Cm),南東為威寧組(Cw)。

(b)按路線觀察先後順序分別描述各地質體的岩石組合、各類岩層的岩性特徵、古生物(種屬、含量、埋藏情況等)、含礦性、分界(層)標志、各地質體的產狀要素。

(c)闡明接觸關系,接觸面明晰程度。界線點一定要描述界線、界面情況,是平直緊疊接觸還是中間有縫隙?縫隙的寬度?有無填充物?充填物是什麼;界是平直的還是凹凸不平的;若為不整合接觸或沉積間斷,應描述接觸面特徵、產狀,不整合或沉積間斷的證據;若為侵入接觸,應確認類型(超動、脈動或涌動)和穿插的先後關系、接觸帶特徵、蝕變或礦化情況,並繪素描圖或照相。

(d)描述其特徵性,新發現的岩(礦)石或化石應采樣和統一準確編號。

(2)構造點

(a)褶皺觀測點:①描述褶皺名稱,如小白岩山傾伏背斜;②描述核部地層單位、岩性組合、岩層特徵;③分別描述兩翼的地層單位、岩性組合、岩層特徵,測量記錄兩翼同一層的產狀;④測量樞紐產狀、褶皺傾伏方向和傾伏角,目測軸面產狀(傾斜方向及傾角);⑤觀察描述褶皺形態、伴生構造、褶皺與礦產的關系;⑥素描和照相,並統一編號。

(b)斷層觀測點:①描述斷層名稱及編號,如中梁山斷層(F7);②分別描述斷層兩盤的地層單位、岩性組合、岩性特徵、岩層產狀;③描述斷層證據,斷裂破碎帶特徵、寬度,伴生小構造,劈理、裂隙產狀,構造透鏡體形態、大小、長軸方向,小褶皺形態、軸面產狀,摩擦鏡面產狀及擦痕方向等斷層幾何學、變形學、運動學資料,斷層地貌及地下水特徵等;④詳細描述礦化和蝕變特徵;⑤描述斷層面形態、產狀(走向、傾向、傾角);⑥闡明兩盤岩層運動方向,斷層性質;⑦素描和照相,並統一編號。

(3)水文地質點

描述內容為:①記錄泉(井)的編號、標高;②描述周圍的地層單位、岩性、地質構造特徵、出水點的層位或構造名稱;③說明涌水量及其與大氣降水的關系、補給條件等;④描述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⑤成因和評價。

(4)地貌點

描述內容為:①描述地貌景觀類型,如岩溶、滑坡等;②描述幾何形態特徵、規模(長度、寬度及厚度)和發育狀況;③觀察發育的地理、地貌、構造和地層、岩性位置及其與構造、岩性的關系;④素描和照相。

(5)第四系觀測點

描述內容為:①記錄露頭性質及沉(堆)積物類型;②描述沉(堆)積物(體)規模、剖面寬度、厚度;③描述各類沉(堆)積物的層序、顏色、成分、結構、構造、厚度、接觸關系、含礦性等;④記錄化石及文化遺跡;⑤素描和照相,並統一編號。

(6)沿途描述(或點間描述)

每個觀測點至下一觀測點之間,都要進行沿途觀察和描述,沿途描述要分段描述,盡量細分並詳細記錄。

❻ 測量結果的記錄形式

記:數值 單位 准確值 估讀值 單位 分度值 估讀值

❼ 肺活量測量的記錄方法有哪些

方法一 ①實驗材料:氣球、度量燒杯、小水桶、筆。 ②測量者深吸氣後向氣球內深呼氣, 然後扎緊氣球口。 ③將氣球全部按入水中,用筆畫出水面上升界線,然後用物理學原理測出氣球 所佔體積的水,即為被測者的肺活量。方法二通過測胸圍差來反映肺活量。先讓受測者盡力深吸氣,記錄下吸氣終了時的胸圍長 度,再讓受測者盡力深呼氣,記錄下呼氣終了時的胸圍長度。計算兩次胸圍長度之間的差數。 測三 次(應在同一位置測量),記錄並算出平均值。應該指出,這種方法只能大體上反映肺活量的大小 情況,准確性比較差一些。因為在呼氣時膈肌和腹部肌肉的收縮情況不能在胸圍上反映出來。方法三排水取氣法。肺活量是人體肺功能的一項重要指標,肺活量可以用肺活量計來測量。隨著醫療器械的發 展,目前醫院里常用的都是電子肺活量計。一般學校的校醫室常用的肺活量計是圓筒式。如果學 校條件所限,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我們可以自己製作一台簡易的肺活量計。材料容量為4〜5L大塑料瓶(透明);膠皮管;水槽。製作為塑料瓶加上刻度;將水槽和瓶子注入水;將瓶子倒置在水槽中,連通膠皮管測量深吸一口氣,然後向管內盡力呼氣,進入瓶中的氣體(排出水的體積)就是被測試者的肺活量(注意:測試前用脫脂棉蘸75%乙醇,消毒膠皮管口)。

❽ 測量方法與數據處理

5.6.2.1 測量方法

常時微動測量,一般可在地表、地下和建築物中進行,如圖5.37所示。在地表或建築物中測量時,應保證觀測環境在一定范圍內無特定振動源(如交通和工程振動等)的影響。測點應平坦,以便於安置和調整(調平和對准方向)拾振器。在建築物中測量時,測點應選在主軸上。地下測量可以和地表測量結合起來進行,當在鑽孔中進行時,拾振器可以在基岩面上或建築物的持力層上。

圖5.37常時微動測量方法示意圖

測量系統由拾振器、放大器、濾波器、磁帶記錄器和波形顯示器組成。拾振器一般採用固有周期為1s的速度型電磁式拾振器。如果在一個點要測兩個水平分量(南北、東西)和垂直分量,就需三台拾振器。而井中拾振器採用圓筒式且帶有雙分量(水平)或三分量(水平、垂直)換能器的拾振器。在高層建築物中測量時,需採用長周期拾振器。從拾振器輸出的信號,通過放大器放大後輸入到記錄器,其間還有將速度波形轉換為位移波形的積分電路以及轉換為加速度波形的微分電路,可根據不同的目的選用。在數據記錄器中,記錄微動的波形。在交通振動等短周期干擾較大的場合,可通過濾波器壓制或消除干擾。在測量時,波形顯示器用於監視信息的質量,選擇干擾小的波形輸入記錄器進行記錄。

5.6.2.2 數據處理

常時微動資料處理的基本任務是獲取微動的振幅及表徵場地振動特性的各種周期。處理分析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周期頻度分析,另一種是頻譜分析。目前普遍採用頻譜分析。

(1)周期頻度分析

周期頻度分析法是通過計算各種周期成分的波所出現的次數,從而得出波形和周期特性。具體做法是在觀測記錄中選取質量較好的記錄段約2min,按波形正反向變化大致對稱劃一條零線,波形與零線形成一系列的交點。取相鄰兩點時差的2倍作為相應波的周期(精度達0.01s)。依次讀取進行統計,以周期為橫坐標,以不同周期波形出現的次數為縱坐標,即得到各種周期分布的頻度曲線.頻度最高的周期稱作優勢周期,記錄中周期最大的稱作最大周期,用出現於記錄波形上波數除以記錄長度(時間)所求出的周期稱為平均周期。該方法的分析結果可近似代替頻譜分析,還可消除一些高頻干擾,對於周期小於1s的常時微動,兩種方法的處理結果在實際應用中效果相同(圖5.38)。

圖5.38常時微動的頻度曲線與傅氏譜比較

(2)頻譜分析

由於常時微動的波實際上是由一系列頻率成分所構成的復合波,了解這種復合振動中有哪些頻率成分,以及各種頻率成分所具有的能量,是極為重要的。對常時微動這樣一種隨時間作不規則振動的量,通常採用功率譜分析法。

設常時微動為時間的函數,用x(t)表示,則將它變換到頻率域的傅氏積分為

環境與工程地球物理

對於常時微動這種持續時間無限,且作不規則振動的量,傅里葉積分是不能直接求得的。需將記錄劃分為若干段,對各個時間段分別進行傅里葉積分:

環境與工程地球物理

此外,利用x(ω)及其共軛復數x*(ω)還可以求得功率譜P(ω):

環境與工程地球物理

實際中,將明顯混入噪音的時間段剔除不用,用各時間段波形的功率譜Pn(ω)的算術平均值表示,即可求得平均功率譜:

環境與工程地球物理

一般取10s為一個時間段,大約作20次左右的疊加,就能得到該觀測點的比較穩定的功率譜。功率譜與傅氏譜之間沒有本質區別,二者大體上成平方關系,可理解功率譜強調結構物對某些頻率成分的波的影響。

❾ 什麼是測量過程,如何對測量過程進行設計、實現和記錄

確定量值的一組操作。
應對作為測量管理體系組成部分的測量過程進行策劃、確認、實施、形成文件和加以控制。應識別和考慮影響測量過程的影響量。
每個測量過程的完整規范應包括所有有關設備的標識、測量程序、測量軟體、使用條件、操作者能力和影響測量結果可靠性的其它因素。測量過程式控制制應根據形成文件的程序進行。
測量過程設計
應根據顧客、組織和法律法規的要求確定計量要求。為了滿足這些要求而設計的測量過程應形成文件,並確定有效,必要時,徵得顧客同意。
對每一個測量過程,應識別有關的過程要素和控制。要素和控制限的選擇要與不符合規定的要求時引起的風險相稱。這些過程要素和控制應包括操作者的、設備、環境條件、影響量和應用方法的影響。
測量過程應設計成能防止出現錯誤的測量結果,並確保能迅速檢測出存在的問題和及時採取糾正措施。
應確定和量化測量過程預期用途所要求的性能特性。
測量過程的實現
測量過程應在設計的受控條件下實現,以滿足計量要求。
受控條件應包括:
(1)使用經確認的設備;
(2)應用經確認有效的測量程序;
(3)可獲得所要求的信息資源;
(4)保持所要求的環境條件;
(5)使用具備能力的人員;
(6)何時的結果報告方式;
(7)按規定實施監視。
測量過程的記錄
計量職能應保存記錄以證明測量過程符合要求,記錄內容包括:
(1)實施的測量過程的完整表述,包括所用的全部要素(例如操作者、測量設備或核查標准)和相關的操作條件;
(2)從測量過程式控制制獲得的有關數據,包括有關測量不確定度信息;
(3)根據測量過程式控制制數據的結果而採取的措施;
(4)進行每個測量過程式控制制活動的日期;
(5)有關驗證文件的標識;
(6)負責提供記錄信息的人員的標識;
(7)人員能力(要求的和實際具備的)。

❿ 水準測量記錄表怎麼

水準測量是使用水準儀和水準尺測量地面點的高程。水準測量操作方法簡單、易於操作,且精度可靠,所以是目前測定地面點高程的主要方法之一。

水準測量原理:根據已知點高程而推算出未知點的高程。如下圖所示:

後尺讀數La=1.205m,前尺讀數Lb=0.386m,高差 D = La- Lb= 0.819 m

所以在填寫記錄表時需要記錄出已知點,測量點以及高差。

閱讀全文

與測量記錄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坐著鍛煉背部肌肉的方法 瀏覽:788
密目網燃燒性能檢測方法 瀏覽:369
腎病最好的治療方法 瀏覽:420
華為手機麥芒4黑屏解決方法 瀏覽:403
幼兒園戶外游戲現狀調查研究方法 瀏覽:753
面部白斑病的治療方法 瀏覽:894
前列腺癌哪裡治療方法 瀏覽:48
治療白癜風最好的方法 瀏覽:443
不銹鋼防盜窗安裝方法 瀏覽:69
怎樣治療牛皮癬的最快方法 瀏覽:943
山西經營婚姻的方法和技巧咨詢 瀏覽:206
唇部磨砂使用方法 瀏覽:524
如何給寶寶退燒最有效的方法 瀏覽:614
設計方法是什麼 瀏覽:446
六歲小孩家裡怎麼關方法 瀏覽:661
山西手工工藝醋食用方法 瀏覽:416
10025除以四用簡便方法 瀏覽:475
荷葉功效與作用及食用方法 瀏覽:14
習慣鍛煉的方法 瀏覽:172
帽子的收針方法視頻 瀏覽: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