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方法

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17 12:18:38

『壹』 如何用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

看完這個列子你就知道了!

十字交叉法(註:只適用於由兩種物質構成的混合物 M甲:甲物質的摩爾質量 M乙:乙物質的摩爾質量 M混:甲乙所構成的混合物的摩爾質量 n:物質的量,M乙<M混<M甲)
據:
甲:M甲 M混-M乙
M混
乙:M乙 M甲-M混
得出:
n甲:n乙=(M混-M乙):(M甲-M混)
{M甲 M混 M乙 必須是同一性質的量 (即要是摩爾質量,必都是摩爾質量,要是式量,必都是式量) X 、Y 與 M 之間關系:X 、Y 與 M 之間可在化學反應式中相互算出來 (如:在化學反應式中,物質的量 n 和 反應中的熱量變化 Q 之間可相互算出,則 Q 之比【Q甲/Q乙】= (n混—n乙)/(n甲—n混)【n乙<n混<n甲】,n 之比【n甲/n乙】=(Q混—Q乙)/(Q甲—Q混)【Q乙<Q混<Q甲】) }
一、十字交叉相乘法
這是利用化合價書寫物質化學式的方法,它適用於兩種元素或兩種基團組成的化合物。其根據的原理是化合價法則:正價總數與負價總數的代數和為0或正價總數與負價總數的絕對值相等。現以下例看其操作步驟。
二、十字交叉相比法
我們常說的十字交叉法實際上是十字交叉相比法,它是一種圖示方法。十字交叉圖示法實際上是代替求和公式的一種簡捷演算法,它特別適合於兩總量、兩關系的混合物的計算(即2—2型混合物計算),用來計算混合物中兩種組成成分的比值。
三、十字交叉消去法
十字交叉消去法簡稱為十字消去法,它是一類離子推斷題的解法,採用「十字消去」可縮小未知物質的范圍,以便於利用題給條件確定物質,找出正確答案。
其實十字交叉法就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的簡便形式 如果實在不習慣就可以例方程解 但我還是給你說說嘛 像A的密度為10 B的密度為8 它們的混合物密度為9 你就可以把9放在中間 把10 和 8 寫在左邊 標上AB 然後分別減去9 可得右邊為1 1 此時之比這1:1 了這個例子比較簡單 但難的也是一樣 你自己好好體會一下嘛 這個方法其實很好 節約時間 特別是考理綜的時候
(一)混和氣體計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題】在常溫下,將1體積乙烯和一定量的某氣態未知烴混和,測得混和氣體對氫氣的相對密度為12,求這種烴所佔的體積。
【分析】根據相對密度計算可得混和氣體的平均式量為24,乙烯的式量是28,那麼未知烴的式量肯定小於24,式量小於24的烴只有甲烷,利用十字交叉法可求得甲烷是0.5體積
(二)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計算的十字叉法
【例題】溴有兩種同位素,在自然界中這兩種同位素大約各佔一半,已知溴的原子序數是35,原子量是80,則溴的兩種同位素的中子數分別等於。
(A)79 、81 (B)45 、46 (C)44 、45 (D)44 、46
【分析】兩種同位素大約各佔一半,根據十字交叉法可知,兩種同位素原子量與溴原子量的差值相等,那麼它們的中子數應相差2,所以答案為D
(三)溶液配製計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題】某同學欲配製40%的NaOH溶液100克,實驗室中現有10%的NaOH溶液和NaOH固體,問此同學應各取上述物質多少克?
【分析】10%NaOH溶液溶質為10,NaOH固體溶質為100,40%NaOH溶液溶質為40,利用十字交叉法得:需10%NaOH溶液為
×100=66.7克,需NaOH固體為 ×100=33.3克
( 四)混和物反應計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題】現有100克碳酸鋰和碳酸鋇的混和物,它們和一定濃度的鹽酸反應時所消耗鹽酸跟100克碳酸鈣和該濃度鹽酸反應時消耗鹽酸量相同。計算混和物中碳酸鋰和碳酸鋇的物質的量之比。
【分析】可將碳酸鈣的式量理解為碳酸鋰和碳酸鋇的混和物的平均式量,利用十字交叉法計算可得碳酸鋰和碳酸鋇的物質的量之比97:26

『貳』 如何用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

什麼亂七八糟的...好像很多相關問題都沒人真正答上來...其實就是每個菌落橫著測一次豎著測一次嘛...,目的就是減小誤差...畢竟菌落並非都是正圓形的.還有,遇到橢圓的菌落如果橫豎測量結果相差大於1,那最後就舍棄這個數據了.希望能幫到以後有需要的人...

『叄』 病原微生物中細菌常見檢測方法哪些

1、快速測試片技術法

快速測試片是指以紙片、紙膜、膠片等作為培養基載體,將特定的培養基和顯色物質附著在上面,通過微生物在上面的生長、顯色來測定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

細菌總數檢測紙片的研製始於 20 世紀 80 年代,其主要優點是簡便、實用、經濟、操作性強。近年來以濾紙和美國某公司的 Petrifilm 為載體的測試片已開始被廣泛應用。

2、生物電化學方法

生物電化學方法是指通過電極測定微生物產生或消耗的電荷,從而提供分析信號的方法。微生物在滋生代謝過程中,培養基的電化學性質如電流、電位、電阻和電導等會發生變化,所以可以通過檢測分析這些電化學參量的變化來實現對微生物的快速測定。

常見的有:阻抗分析法、電位分析法、電流分析法等。生物電化學方法具有測量快速、直觀、操作簡單、測量設備成本低和信號的可控性等特點。

3、微菌落技術

微菌落是指細菌生長繁殖早期在固相載體上所形成的只能藉助於顯微鏡觀察的微小菌落。微菌落技術具有快速、經濟、實用的特點,其研究始於 20 世紀50年代,定量測定技術從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國外已有報道將該法應用於水、食品中細菌總數的快速檢測。

4、氣相色譜法

氣相色譜應用到微生物的檢測中,主要是依據不同微生物的化學組成或其產生的代謝產物各異,利用上述色譜檢測可直接分析各種體液中的細菌代謝產物、細胞中的脂肪酸、蛋白質、氨基酸、多肽、多糖等,以確定病原微生物的特異性化學標志成分,協助病原診斷和檢測。

5、高效液相色譜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譜檢測可分析各種體液中的細菌代謝產物、病原微生物等,以確定病原微生物的特異性化學標志成分,協助病原診斷和檢測。

『肆』 化學中的十字交叉法、差量、 原子守恆、極值法、平均值法具體是怎麼用啊

化學中常見的解題方法有:
差量法是依據化學反應前後的某些「差量」(固體質量差、溶液質量差、氣體體積差、氣體物質的量之差等)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變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種解題法。
此法將「差量」看作化學方程式右端的一項,將已知差量(實際差量)與化學方程式中的對應差量(理論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題步驟與化學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題完全一致。
用差量法解題的關鍵是正確找出理論差量。
【適用條件】
(1)反應不完全或有殘留物。
在這種情況下,差量反映了實際發生的反應,消除了未反應物質對計算的影響,使計算得以順利進行。
(2)反應前後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時,使用差量法才顯得快捷,否則,應考慮用其他方法來解。
【用法】
A ~ B ~ Δx
a b a-b
c d
可得a/c=(a-b)/d
已知a、b、d即可算出c=a*d/(a-b)
化學方程式的意義中有一條:
化學方程式表示了反應前後各物質間的比例關系。
這是差量法的理論依據。
【證明】
設微觀與宏觀間的數值比為k.(假設單位已經統一)
A ~ B ~ Δx
a b a-b
a*k b*k (a-b)*k
可得a*k=a*[(a-b)]*k/(a-b)
推出a/(a*k)=(a-b)/[(a-b)*k]
用c替換a*k,d替換(a-b)*k
已知a、b、d即可算出c=a*d/(a-b)
因此差量法得證
【原理】
在化學反應前後,物質的質量差和參加該反應的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質量成正比例關系,這就是根據質量差進行化學計算的原理。
【步驟】
1.審清題意,分析產生差量的原因。
2.將差量寫在化學反應方程式的右邊,並以此作為關系量。
3.寫出比例式,求出未知數。
【分類】
(一)質量差法
例題:在1升2摩/升的稀硝酸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銅粉,充分反應後溶液的質量增加了13.2克,問:(1)加入的銅粉是多少克?(2)理論上可產生NO氣體多少升?(標准狀況)
分析:硝酸是過量的,不能用硝酸的量來求解。銅跟硝酸反應後溶液增重,原因是生成了硝酸銅,所以可利用這個變化進行求解。
3Cu + 8HNO3 = 3Cu(NO3)2 + 2NO↑+ 4H2O 增重
192 44.8 636-504=132
X克 Y升 13.2 可得X=19.2克,Y=4.48升
(二)體積差法
例題:10毫升某氣態烴在80毫升氧氣中完全燃燒後,恢復到原來狀況(1.01×105Pa , 270C)時,測得氣體體積為70毫升,求此烴的分子式。
分析:原混和氣體總體積為90毫升,反應後為70毫升,體積減少了20毫升。剩餘氣體應該是生成的二氧化碳和過量的氧氣,下面可以利用烴的燃燒通式進行有關計算。
CxHy + (x+ )O2 → xCO2 + H2O 體積減少
1 1+
10 20
計算可得y=4 ,烴的分子式為C3H4或C2H4或CH4
(三)物質的量差法
例題:白色固體PCl5受熱即揮發並發生分解:PCl5(氣)= PCl3(氣)+ Cl2 現將5.84克PCl5裝入2.05升真空密閉容器中,在2770C達到平衡時,容器內的壓強為1.01×105Pa ,經計算可知平衡時容器內混和氣體物質的量為0.05摩,求平衡時PCl5的分解百分率。
分析:原PCl5的物質的量為0.028摩,反應達到平衡時物質的量增加了0.022摩,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計算。
PCl5(氣)= PCl3(氣)+ Cl2 物質的量增加
1 1
X 0.022
計算可得有0.022摩PCl5分解,所以結果為78.6%
【例題】
一。把6.1g乾燥純凈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放在試管里加熱,當完全分解、冷卻後稱得剩餘固體質量為4.2g,求原混合物里氯酸鉀有多少克?
〔分析〕根據質量守恆定律,混合物加熱後減輕的質量即為生成的氧氣質量(W混-W剩=WO2),由生成的O2即可求出KClO3。
〔解答〕設混合物中有質量為xKClO3
二。把質量為10g的鐵片放在50g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洗凈、乾燥、稱重,鐵片的質量增加到10.6g,問析出多少克銅?原硫酸銅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分析〕在該反應中,單質鐵變成亞鐵離子進入溶液,使鐵片質量減少,而銅離子被置換出來附著在鐵片上。理論上每56g鐵參加反應後應能置換出64g銅、鐵片凈增加質量為64-56=8g。現在鐵片增重10.6-10=0.6g並非是析出銅的質量,而是析出銅的質量與參加反應的鐵的質量差。按此差量即可簡便進行計算。
〔解答〕設有質量為x銅析出,有質量為yCuSO4參加反應
三。向50gFeCl3溶液中放入一小塊Na,待反應完全後,過濾,得到仍有棕黃色的溶液45.9g,則投入的Na的質量為
A、4.6g B、4.1g C、6.9g D、9.2g
[解析] Na投入到FeCl3溶液發生如下反應
6Na+2FeCl3+6H2O=6NaCl+2Fe(OH)3↓+3H2↑
若2mol FeCl3與6molH2O反應,則生成6molNaCl,溶液質量減少82g,此時參加反應的Na為6mol;
現溶液質量減少4.1g,則參加反應Na應為0.3moL,質量應為6.9g。答案為(C)
四。同溫同壓下,某瓶充滿O2共重116g,充滿CO2時共重122g,充滿某氣體共重114g,則該氣體相對分子質量為( )
A、28 B、60 C、32 D、14
[解析] 由「同溫同壓同體積下,不同氣體的質量比等於它們的摩爾質量比」可知此題中,氣體質量之差與式量之差成正比。因此可不計算本瓶的質量,直接由比例式求解:
(122-116)/(44-32)=(122-114)/(44-M(氣體))
解之得,M(氣體)=28。 故答案為(A)
五。向10g氧化銅通氫氣,加熱一段時間後,測得剩餘固體的質量為8.4g 。判斷剩餘固體的成分和各自的質量。
[解析]剩餘固體的質量為8.4g 則失去氧的質量 10 - 8.4 = 1.6g
則還原生成銅的質量 1.6×64/16 = 6.4g
剩餘固體的成分 氧化銅 8.4 - 6.4 = 2g 銅 6.4g
六。10g鐵樣品放入足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充分反應後測得固體質量為10.8g,求鐵樣品中鐵的純度(假設樣品中的雜質不和硫酸銅反應,也不溶於水) 。
[解析]增重0.8g 則消耗的鐵物質的量為 0.8/(64-56) = 0.1mol
鐵的質量 56×0.1 = 5.6g
鐵的純度 5.6/10 = 56%
七。將一定質量的鐵放入100g的稀硫酸中,充分反應後測得溶液的質量為105.4g,求加的鐵的質量
[解析]增重 105.4 - 100 = 5.4g
則鐵物質的量 5.4/(56-2) = 0.1mol
鐵的質量 0.1×56 = 5.6g

極值法
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和分析方法。化學上所謂「極值法」就是對數據不足而感到無從下手的計算或混合物組成判斷的題目,採用極端假設(即為某一成分或者為恰好完全反應)的方法以確定混合體系中各物質的名稱、質量分數、體積分數,這樣使一些抽象的復雜問題具體化、簡單化,可達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轉換法
定義
轉換法 物理學中對於一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現象或不易直接測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直觀的現象去認識或用易測量的物理量間接測量,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轉換法。初中物理在研究概念規律和實驗中多處應用了這種方法。
應用
測量儀器:秒錶、電流表、電壓表、電阻表、彈簧測力計、氣壓計、微小壓強計、溫度計、托盤天平、電能表、測電筆……
物理實驗:探究聲音產生的原因、探究液體壓強的特點、探究影響導體產生電熱多少的因素……
實例
物體發生形變或運動狀態改變可證明一些物體受到力的作用;馬德堡半球實驗可證明大氣壓的存在;霧的出現可以證明空氣中含有水蒸氣;影子的形成可以證明光沿直線傳播;月食現象可證明月亮不是光源;奧斯特實驗可證明電流周圍存在著磁場;指南針指南北可證明地磁場的存在;擴散現象可證明分子做無規則運動;鉛塊實驗可證明分子間存在著引力;運動的物體能對外做功可證明它具有能等。

十字交叉法 (註:只適用於由兩種物質構成的混合物 M甲:甲物質的摩爾質量 M乙:乙物質的摩爾質量 M混:甲乙所構成的混合物的摩爾質量 n:物質的量,M乙<M混<M甲)
據:
甲:M甲 M混-M乙
M混
乙:M乙 M甲-M混
得出:
n甲:n乙=(M混-M乙):(M甲-M混)
{M甲 M混 M乙 必須是同一性質的量 (即要是摩爾質量,必都是摩爾質量,要是式量,必都是式量) X 、Y 與 M 之間關系:X 、Y 與 M 之間可在化學反應式中相互算出來 (如:在化學反應式中,物質的量 n 和 反應中的熱量變化 Q 之間可相互算出,則 Q 之比【Q甲/Q乙】= (n混—n乙)/(n甲—n混)【n乙<n混<n甲】,n 之比【n甲/n乙】=(Q混—Q乙)/(Q甲—Q混)【Q乙<Q混<Q甲】) }
一、十字交叉相乘法
這是利用化合價書寫物質化學式的方法,它適用於兩種元素或兩種基團組成的化合物。其根據的原理是化合價法則:正價總數與負價總數的代數和為0或正價總數與負價總數的絕對值相等。現以下例看其操作步驟。
二、十字交叉相比法
我們常說的十字交叉法實際上是十字交叉相比法,它是一種圖示方法。十字交叉圖示法實際上是代替求和公式的一種簡捷演算法,它特別適合於兩總量、兩關系的混合物的計算(即2—2型混合物計算),用來計算混合物中兩種組成成分的比值。
三、十字交叉消去法
十字交叉消去法簡稱為十字消去法,它是一類離子推斷題的解法,採用「十字消去」可縮小未知物質的范圍,以便於利用題給條件確定物質,找出正確答案。
其實十字交叉法就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的簡便形式 如果實在不習慣就可以例方程解 但我還是給你說說嘛 像A的密度為10 B的密度為8 它們的混合物密度為9 你就可以把9放在中間 把10 和 8 寫在左邊 標上AB 然後分別減去9 可得右邊為1 1 此時之比這1:1 了這個例子比較簡單 但難的也是一樣 你自己好好體會一下嘛 這個方法其實很好 節約時間 特別是考理綜的時候
(一)混和氣體計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題】在常溫下,將1體積乙烯和一定量的某氣態未知烴混和,測得混和氣體對氫氣的相對密度為12,求這種烴所佔的體積。
【分析】根據相對密度計算可得混和氣體的平均式量為24,乙烯的式量是28,那麼未知烴的式量肯定小於24,式量小於24的烴只有甲烷,利用十字交叉法可求得甲烷是0.5體積
(二)同位素原子百分含量計算的十字叉法
【例題】溴有兩種同位素,在自然界中這兩種同位素大約各佔一半,已知溴的原子序數是35,原子量是80,則溴的兩種同位素的中子數分別等於。
(A)79 、81 (B)45 、46 (C)44 、45 (D)44 、46
【分析】兩種同位素大約各佔一半,根據十字交叉法可知,兩種同位素原子量與溴原子量的差值相等,那麼它們的中子數應相差2,所以答案為D
(三)溶液配製計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題】某同學欲配製40%的NaOH溶液100克,實驗室中現有10%的NaOH溶液和NaOH固體,問此同學應各取上述物質多少克?
【分析】10%NaOH溶液溶質為10,NaOH固體溶質為100,40%NaOH溶液溶質為40,利用十字交叉法得:需10%NaOH溶液為
×100=66.7克,需NaOH固體為 ×100=33.3克
( 四)混和物反應計算中的十字交叉法
【例題】現有100克碳酸鋰和碳酸鋇的混和物,它們和一定濃度的鹽酸反應時所消耗鹽酸跟100克碳酸鈣和該濃度鹽酸反應時消耗鹽酸量相同。計算混和物中碳酸鋰和碳酸鋇的物質的量之比。
【分析】可將碳酸鈣的式量理解為碳酸鋰和碳酸鋇的混和物的平均式量,利用十字交叉法計算可得碳酸鋰和碳酸鋇的物質的量之比97:26

守恆法

守恆法的原理就是利用質量守恆原理。在化學反應中,所有物質反應前後質量之和是一變的,這在任何條件下都適用。

『伍』 請問關於科研中的測菌落的十字交叉法還有血球計數器怎麼用 我去借哪本書來學習啊

微生物實驗書上有的

『陸』 關於用cfu計數

cfu法
(colony
forming
units)即平板計數法,是食品和葯品檢驗中常用的方法。cfu法為將樣品用無菌生理鹽水進行系列稀釋,取合適的稀釋度(一般3個稀釋度),以塗布法接種於平板,或以混碟法進行操作,經過一定時間的培養之後,直接統計平板上的菌落。該方法測定的是樣品中所含的現時可培養的活的微生物數量,所以稱之為活菌計數法。對於那些不可培養的微生物,將不可能統計在內。該方法可以用於樣品中諸如細菌總量、真菌總量、放線菌總量等的定量測定。
活菌計數法中,每個菌落由一個單細胞繁殖而成,為肉眼可見的細胞群體,一般來說在每個平板上形成30~300個菌落屬於有效范圍,該法所測量數值有可能偏低,因為有可能兩個或以上的單細胞在一起形成一個菌落。
——《現代微生物學》科學出版社

『柒』 微生物計數方法有哪些我想知道詳細的操作步驟

微生物的顯微直接計數法

一、實驗目的
了解血球計數板的構造、計數原理和計數方法,掌握顯微鏡下直接計數的技能。
二、實驗原理
測定微生物細胞數量的方法很多,通常採用的有顯微直接計數法和平板計數法。
顯微計數法適用於各種含單細胞菌體的純培養懸浮液,如有雜菌或雜質,常不易分辨。菌體較大的酵母菌或黴菌孢子可採用血球計數板,一般細菌則採用彼得羅夫·霍澤(Petrof Hausser)細菌計數板。兩種計數板的原理和部件相同,只是細菌計數板較薄,可以使用油鏡觀察。而血球計數板較厚,不能使用油鏡,計數板下部的細菌不易看清。
血球計數板是一塊特製的厚型載玻片,載玻片上有4條槽而構成3個平台。中間的平台較寬,其中間又被一短橫槽分隔成兩半,每個半邊上面各有一個計數區(圖21-1),計數區的刻度有兩種:一種是計數區分為16個大方格(大方格用三線隔開),而每個大方格又分成25個小方格;另一種是一個計數區分成25個大方格(大方格之間用雙線分開),而每個大方格又分成16個小方格。但是不管計數區是哪一種構造,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即計數區都由400個小方格組成。
計數區邊長為1mm,則計數區的面積為l mm2,每個小方格的面積為1/400mm2。蓋上蓋玻片後,計數區的高度為0.1mm,所以每個計數區的體積為0.1mm3,每個小方格的體積為1/4000mm3。
使用血球計數板計數時,先要測定每個小方格中微生物的數量,再換算成每毫升菌液(或每克樣品)中微生物細胞的數量。
已知:1mm3體積=10 mm×10 mm×10 mm= 1000mm3
所以:1mm3體積應含有小方格數為1000mm3/1/4000mm3=4×106個小方格,即系數K=4×106 。
因此:每ml菌懸液中含有細胞數= 每個小格中細胞平均數(N)×系數(K)×菌液稀釋倍數(d)
三、實驗器材
1.活材料:釀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斜面或培養液。
2.器材:顯微鏡、血球計數板、蓋玻片(22mm×22mm)、吸水紙、計數器、滴管、擦鏡紙。
四、實驗方法
1.視待測菌懸液濃度,加無菌水適當稀釋(斜面一般稀釋到10-2),以每小格的菌數可數為度。
2.取潔凈的血球計數板一塊,在計數區上蓋上一塊蓋玻片。
3.將酵母菌懸液搖勻,用滴管吸取少許,從計數板中間平台兩側的溝槽內沿蓋玻片的下邊緣摘入一小滴(不宜過多),讓菌懸液利用液體的表面張力充滿計數區,勿使氣泡產生,並用吸水紙吸去溝槽中流出的多餘菌懸液。也可以將菌懸液直接滴加在計數區上,不要使計數區兩邊平台沾上菌懸液,以免加蓋蓋玻片後,造成計數區深度的升高。然後加蓋蓋玻片(勿使產生氣泡)。4.靜置片刻,將血球計數板置載物台上夾穩,先在低倍鏡下找到計數區後,再轉換高倍鏡觀察並計數。由於生活細胞的折光率和水的折光率相近,觀察時應減弱光照的強度。
5.計數時若計數區是由16個大方格組成,按對角線方位,數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4個大方格(即100小格)的菌數。如果是25個大方格組成的計數區,除數上述四個大方格外,還需數中央l個大方格的菌數(即80個小格)。如菌體位於大方格的雙線上,計數時則數上線不數下線,數左線不數右線,以減少誤差。
6.對於出芽的酵母菌,芽體達到母細胞大小一半時,即可作為兩個菌體計算。每個樣品重復計數2—3次(每次數值不應相差過大,否則應重新操作),求出每一個小格中細胞平均數(N),按公式計算出每ml(g)菌懸液所含酵母菌細胞數量。
7.測數完畢,取下蓋玻片,用水將血球計數板沖洗干凈,切勿用硬物洗刷或抹擦,以免損壞網格刻度。洗凈後自行晾乾或用吹風機吹乾,放入盒內保存。
五、實驗作業:
將實驗結果填入下表中:
計數次數 每個大方格菌數 稀 釋
倍 數 試管斜面中的總菌數 平均值
1 2 3 4 5
第一次
第二次

『捌』 進行菌種質量檢測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1、直接觀察。對引進菌種觀察包裝是否合乎要求,棉塞有無松動,試管、玻璃瓶和塑料袋有無破損,棉塞和管、瓶或袋中有無病蟲侵染,菌絲色澤是否正常,有無發生變化。然後在瓶塞邊作深吸氣,聞其是否具備特有的香味。原種和栽培種可取出小塊菌絲體觀察其顏色和均勻度,並用手指捏料塊檢驗含水量是否符合標准。

2、顯微鏡檢驗。若菌絲透明,呈分枝狀、有橫隔、鎖狀聯合明顯,再加上具有不同品種固有的特徵,則可認為是合格菌種。

3、觀察菌絲長速。將供測的菌種接入新配製的試管斜面培養基上,置於最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進行培養,如果菌絲生長迅速、整齊濃密、健壯有力,則表明是優良菌種,否則即是劣質菌種。



優質菌種的標准

食用菌的種類雖然繁多,但從總體上看,每一個優良菌種均有"純、正、壯、潤、香"的共性。其標準是:

1、菌種的純度要高,不能有雜菌感染,也不能有其他類似的菌種。

2、菌絲色澤要純正,多數種類的菌絲應純白、有光澤,原種、栽培種菌絲應連結成塊,無老化變色現象。

3、菌絲要粗壯,分枝多而密,接種到培養基吃料塊,生長旺盛。

4、培養體要濕潤,與試管(瓶)壁緊貼而不幹縮,含水適宜。

5、具有每品種特有的清香味,不可有霉、腐氣味。

『玖』 菌落計數有哪些的方法

測定微生物細胞數目方法有多介紹幾種

1.血細胞計數法

稀釋菌液樣品滴血細胞計數板上顯微鏡下計算4~5格細菌數並求出每小格所含細菌平均數再此依據估算總菌數

①此法缺點能區分死菌和活菌

②對壓小方格界線上細菌應當取平均值計數

③此法用於測定培養液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

2.稀釋塗布平板法

原理:每活細菌適宜培養基和良好生長條件下通過生長形成菌落培養基表面生長菌落來源於樣品稀釋液活菌

①方法常用來統計樣品活菌數目

②統計菌落數往往比活菌實際數目低原因當兩活多細胞連起時平板上觀察只菌落因此統計結般用菌落數而用活菌數來表示

③土壤、水、牛奶、食品和其材料所含細菌、酵母、芽孢與孢子等數量均用此法測定適於測定樣品絲狀體微生物例放線菌或絲狀真菌或絲狀藍細菌等營養體等

④此法若培養成菌落通過定量菌液均勻地塗布玻片上定面積上經固定染色顯微鏡下計數樣又稱塗片計數法染色用台盼藍台盼藍能使死細胞染成藍色分別計數死細胞和活細胞

3.濾膜法

濾膜法當樣品菌數低時定體積湖水、海水或飲用水燈樣品通過膜過濾器濾膜乾燥、染色並經處理使膜透明再顯微鏡下計算膜上(或定面積上)細菌數

此法也通過培養觀察形成菌落數來推算樣品菌數例測定飲用水大腸桿菌數目:已知體積水過濾濾膜放伊紅美藍培養基上培養該培養基上大腸桿菌菌落呈現黑色根據培養基上黑色菌落數目計算出水樣大腸桿菌數目

此法也統計樣品活菌數目

4.比濁法

原理定范圍內菌懸液細胞濃度與混濁度成正比即與光密度成正比菌越多光密度越大因此藉助與分光光度計定波長下測定菌懸液光密度光密度表示菌量實驗測量時定要控制菌濃度與光密度成正比線性范圍內否則准確

5.顯微鏡直接計數法

課本生物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P22除了上述活菌計數法外顯微鏡直接計數也測定微生物數量常用方法里說顯微鏡直接計數我認應該稀釋塗布基礎上培養成菌落而通過染色方法顯微鏡下直接計數再濾膜法也樣有兩種情況

另外微生物計數法發展迅速多種多樣快速、簡易、自動化儀器和裝置等方法用來統計微生物數目。

來源:http://..com/link?url=ZF7Dq5chhYTeO1xK

『拾』 如何用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直徑

十字交叉法,即在對角線的方向放上平皿做5分鍾空氣沉降法,然後培養48小時候,計數。

閱讀全文

與十字交叉法測量菌落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馬原中歸納的方法有什麼局限性 瀏覽:510
燈具遙控安裝方法 瀏覽:987
在家地震預警有哪些方法論 瀏覽:400
氣缸圓柱度的檢測方法 瀏覽:216
東風制動燈故障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310
簡諧運動研究方法 瀏覽:125
幼兒異物吸入的搶救方法有哪些 瀏覽:212
開衫毛衣尺寸的經典計算方法 瀏覽:356
廣電有線連接方法 瀏覽:828
局解血管的檢查常用方法 瀏覽:989
瑜伽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835
寫出五種植物的傳播方法 瀏覽:100
治療脾氣差的最佳方法 瀏覽:816
花卉滿天星的種植方法 瀏覽:968
風控未通檢測方法 瀏覽:768
根管治療術的步驟和方法 瀏覽:182
去腳臭的簡單的方法 瀏覽:935
二年級語文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瀏覽:71
學前教育研究方法課題 瀏覽:869
瑜伽胳膊鍛煉方法 瀏覽: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