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 圓度和圓跳動 有何不同,各如何測量
圓度使用圓度儀進行測量,圓跳動測量時習慣用徑向圓跳動代替同軸度要求。
兩者區別如下:
一、指代不同
1、圓度:工件的橫截面接近理論圓的程度,最大半徑與最小半徑之差為0時,圓度為0。
2、圓跳動:被測要素繞基準軸線回轉一周時,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給定方向上測得的最大與最小讀數之差。
二、特點不同
1、圓度:限制實際圓對理想圓變動量的一項指標,其公差帶是以公差值t為半徑差的兩同心圓之間的區域。圓度公差屬於形狀公差,圓度誤差值不大於相應的公差值,則認為合格,
2、圓跳動::跳動分徑向端面和斜向三種。跳動的名稱是和測量相聯系的,測量時零件繞基準軸線回轉,測量用指示表的測頭接觸被測要素,回轉時指示表指針的跳動量就是圓跳動的數值。
三、含義不同
1、圓度:圓度是任一正截面上半徑差為某一數值的兩個同心圓區域,它的實際尺寸不能走超出給定的尺寸公差范圍,實效尺寸就是零件的最大實體尺寸,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尺寸公差控制形狀誤差。
2、圓跳動:是有基準軸線的,任一截面的圓表面位置在半徑差為某一數值的兩個同心圓里,且圓心在基準軸線上,而圓度的圓心是變化的,圓度的實效邊界是零件最大實體尺寸加上跳動公差。
㈡ 怎麼測量軸跳動
屬徑(斜)向圓跳動的測量,可用頂針法檢測。
由圓跳動定義「圓跳動是實際被測量要素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回轉一周時,由位置固定的指示表在給定方向上測得的最大與最小示值之差」所得;須車一標准心軸帶頂尖孔的(心軸兩端帶頂尖孔的公共軸線來模擬被測零件的基準軸線)。
注意:標准心軸上兩頂尖孔的圓度、同軸度要達到標准要求。百分表須檢定合格且符合檢驗公差范圍的。
(2)油封跳動度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圓跳動公差是指被測要素在某個測量截面內相對於基準軸線的變動量。圓跳動分為徑向圓跳動、端面圓跳動和斜向圓跳動 。
(1)徑向圓跳動
公差帶定義:公差帶是在垂直於基準軸線的任一測量平面內,半徑為公差值t,且圓心在基準軸線上的兩個同心圓之間的區域。
圓柱面繞基準軸線作無軸向移動回轉時,在任一測量平面內的徑向跳動量均不得大於公差值0.05mm。
(2)端面圓跳動
公差帶定義:公差帶是在與基準軸線同軸的任一半徑位置的測量圓柱面上沿母線方向距離為公差值t的兩圓之間的區域。當被測件繞基準軸線無軸向移動旋轉一周時,在被測面上任一測量直徑處的軸向跳動量均不得大於公差值0.05mm。
(3)斜向圓跳動
公差帶定義:公差帶是在與基準軸線同軸,且母線垂直於被測表面的任一測量圓錐面上,沿母線方向距離為公差值t的兩圓之間的區域,除特殊規定外,其測量方向是被測面的法線方向。
㈢ 測量方向公差、位置公差和跳動公差的常用量具是什麼
量具測不了,只能用儀器,位置度公差還能做專用的檢具,不做檢具只能用三坐標和投影儀測量,跳動一般也是做專用檢具,否則就是用同軸度儀,圓度儀。方向公差用三坐標和投影儀測量比較靠譜,有些軸類的可以用軸類測量儀,或者角度公差可以用輪廓儀檢測。
㈣ 軸類零件圓跳動測量方法
告訴你種高效的測量方法,就是直接利用太友科技的數據採集儀連接百分表來進行測量。
所需儀器:偏擺儀、百分表、QSmart數據採集儀
優勢:
1)無需人工用肉眼去讀數,可以減少由於人工讀數產生的誤差;
2)無需人工去處理數據,數據採集儀會自動計算出跳動誤差值。
3)測量結果報警,一旦測量結果不在跳動公差帶時,數據採集儀就會自動報警。
㈤ 請問如何測量直線度、平面度、圓度、圓柱度、平行度、垂直度、同軸度、跳動、對稱度、齒輪跳動、齒向誤差
直線度,粗糙度可以用輪廓儀測量,例如泰勒,三豐,馬爾,東京精密的都行。粗糙度,平面度還可以用白光干涉儀測,比如Zigo的。圓度,圓柱度,平行度,垂直度,同軸度,跳動等,都可以用圓度儀測,例如泰勒,三豐,馬爾的,都不錯。
㈥ 平行度與跳動有什麼區別,如何檢測
定義: 平行度---表示零件上被測實際要素相對於基準保持等距離的狀況。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保持平行的程度。 平行度公差是:被測要素的實際方向,與基準相平行的理想方向之間所允許的最大變動量。也就是圖樣上所給出的,用以限制被測實際要素偏離平行方向所允許的變動范圍。 跳動 1,圓跳動 圓跳動是表示零件上的回轉表面在限定的測量面內,相對於基準軸線保持固定位置的狀況。 圓跳動公差是:被測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無軸向移動地旋轉一整圈時,在限定的測量范圍內,所允許的最大變動量。 2,全跳動 全跳動是指零件繞基準軸線作連續旋轉時,沿整個被測表面上的跳動量。 全跳動公差是:被測實際要素繞基準軸線連續的旋轉,同時指示器沿其理想輪廓相對移動時,所允許的最大跳動量。
一般是用千分表或則時百分表來檢測的,也就是打表的方法,具體起來就是和其他東西配合起來使用,具體工件和形位公差不同用不同的方法。比如軸類的跳動就是可以在偏擺儀或者時齒跳儀上用雙頂尖定位後用百分表(車削後)或者千分表(磨削後)來檢測。要是平面度的話,就有點麻煩了,需要把工件放到一個標准平板上(一般是鑄鐵磨削後刮,具有很高的平面度的基準,精度高也有用大理石的),平面有規律的取幾個點,比如像田字的那九個點樣子。然後通過一定的計算換算出平面度,這個要麻煩。平行度和垂直度一般是有一定的檢測儀器獲得自製檢具,比如兩個平面的平行度檢測,把基準平面放到一個平面度很高的檢具上,直接用表打出數值就是結果,比如孔軸線對端面的垂直度,就用一根精密程度很高的芯棒插到孔裡面去(可對孔的公差准備多根不同直徑而直徑差距非常小的芯棒),然後把芯棒放到偏擺儀或者齒跳儀上去,打端面表的,看結果。一般來說檢測方法都比較麻煩,所以一般要是批量生產的話形位公差多為抽檢。但現在也有各種檢測儀器。一般價格都比較昂貴並且不一定最終的綜合效率比上述的方法高,但對一些零件只有用這些儀器來檢測
㈦ 氣門導管及氣門油封檢查
1、 檢查氣門桿是否有明顯的彎曲、燒蝕和損壞,如有,應予以更換。
2、使用千分尺測量氣門桿外徑尺寸,倘若超過使用極限值則需更換。
3、使用微型千分表伸入氣門導管孔內測量其孔徑,根據氣門桿的測量情況,計算出它們之間的配合間隙。若超過使用極限值,應更換相關零件。若沒有專用測量工具,可將新氣門桿插入導管孔內,將氣門盤部提出一點,用微型千分表靠在氣門盤頭部,如果擺動量超過0.20 mm,則說明氣門導管孔已磨損過量,應更換。
4、檢查氣門桿的彎曲和氣門頂部的歪曲偏擺,可使用千分表在專門的檢驗儀上進行檢測。若沒有測量儀器,也可將氣門桿放置在平板或平玻璃上,滾動氣門桿,使用塞尺片測量氣門桿與平板之間的間隙,只要間隙超過0.03 mm,就判斷該氣門桿彎曲變形,不能繼續使用。
5、將氣門桿靠到兩個圓柱體之間,持千分表測頭靠到氣門錐盤部,滾動氣門桿,觀察擱在氣門錐盤部的千分表指針,如果其跳動值超過0.05 mm,說明氣門盤頭部跳動嚴重,此時結合測量氣門座圈的寬度來決定檢修或更換某個零件。
201562211463694453.jpg
二、氣門導管
氣門導管(如圖所示)為氣門桿的上下運動提供導向作用,是氣門的一個重要散熱通道,目前摩托車大都使用粉末冶金合金和耐磨鑄鐵燒結而成,這些材料能部分地提高材質的導熱性。其材質具有多孔組織,採用特殊滲油工藝處理,使其在工作過程中,通過氣門的抽吸和溫度升高的膨脹,機油能自動進入摩擦表面起潤滑作用。發動機停止工作時,因毛細管作用,機油又被吸入孔隙中,這種自潤滑性能極好地保護了氣門桿部不受傷害,具有磨損小、工作可靠等特點(氣門導管的技術參數:內外圓同心度≤0.022 mm,硬度HB150~180)。
若機油從氣門導管與氣門桿的間隙處進入燃燒室或排氣道,會引起排氣冒藍煙。因為氣門與導管磨損後,兩者之間的間隙超大,一旦達到維修極限值0.08 mm以上,當氣門往復運動時會左右搖擺,致使氣門油封封油失效。此類故障常伴有啟動困難、氣缸蓋雜訊大、動力不足等現象,這種故障多見於使用時間較長的舊車。修復時,首先應檢查氣缸蓋進排氣道內導管及氣門頭錐部的形態。進氣道內多表現為有機油浸潤痕跡,檢查其配合間隙時,可用一隻標準的新氣門和氣缸蓋上的氣門導管孔配合比較。若氣門導管孔磨損過量,則需更換導管。對於無凸緣型導管,在拆卸前需測量其安裝高度。新導管裝入氣缸蓋後應保證其導管上部的高度尺寸與舊導管基本一致。更換氣門導管的氣缸蓋,需重新研磨氣門與氣門座。
201562211463691455.jpg
氣門導管與氣缸蓋孔是過盈配合裝配,若因過盈量不足,或因其它原因引起氣門導管松動,機油會從氣缸蓋接合周圍的間隙處漏入排氣道,或被吸入燃燒室中。具體表現為:進氣門導管松動時,進氣道內有機油浸潤痕跡,冷車啟動後有藍煙排出,與活塞環失效出現的燒機油故障極為相似;排氣門導管松動時,冷車啟動無藍煙排出,排氣管尾部有機油滴出,在熱車狀態特別是低擋重負荷時,有明顯的藍煙排出(在連續的坡道上行駛可檢測到)。同時高溫排氣會竄入曲軸箱內,引起曲軸箱內的機油溫度急劇升高和發動機過熱等症狀。
一旦確認氣門導管存在松動,最好更換新件。若暫無配件,可在氣門導管下端沖一些毛刺狀凸起,同時用沖子仔細地在氣缸蓋導管孔周圍沖一些對稱的小凹點,使其口徑變小,並在氣缸蓋導管孔內塗上一些液體密封膠(如樂泰515平面密封膠),然後把導管壓入氣缸蓋導管孔內。如果更換新氣門導管,不要忘記在導管下端套上耐高溫的O型密封圈。必須注意:若舊導管與新氣門的配合間隙達到了維修極限值,應更換舊導管,同時採取上述措施,使新導管和氣缸蓋孔有足夠的過盈量,不致於在熱態時自行松動。此外,如氣缸蓋破損,氣缸蓋頰扭曲變形,在進氣沖程時,潤滑油會被吸入燃燒室參與燃燒,出現冒藍煙燒機油現象,此類故障車多數表現為氣缸蓋與氣缸結合處有油漬浸潤現象。修復時,應更換氣缸蓋墊和研磨氣缸蓋平面。同時注意以下幾點:
201562211463698982.jpg
1、使用鉸刀修整導管或清除積炭時,鉸刀伸進或取出都應按照順時針方向旋轉,並加適量機油潤滑,以增加鉸孔的精度及粗糙度。若鉸刀逆時針方向轉動或不動時取出,會破壞導管孔的精度。
2、氣門導管的材質硬度較低,安裝時要用帶止口的芯棒進行操作裝配,不要損傷其配合面。
3、導管與氣缸蓋導管孔的過盈量一般選擇在0.04 mm~0.06 mm之間。多次拆裝後,應適當增加其裝配的過盈量,以保證配合的牢固性,必要時應使用液體密封膠防止松動。
4、無論氣門是否更換,在更換氣門導管後,均應檢查氣門的密封性,必要時需研磨氣門和氣門座,確認沒有泄漏才能裝配使用。
㈧ 檢測曲軸徑向圓跳動和軸向間隙的方法是什麼
軸承與軸頸之間的間隙,稱為徑向間隙。檢查的方法有幾種:
1、將軸承蓋螺栓按規定順序及扭力擰緊後,用適當的扭力(四道軸承的用30 -40N·m,七道軸承的用60 -70N m)轉動曲軸,以試其松緊度。或用雙手扭動曲軸臂使曲軸旋轉,試其松緊,這是最簡單的方法,但須有一定的技術經驗。
2、用內徑千分尺和外徑千分尺分別測量軸頸的外徑和軸承的內徑,測得的這兩個尺寸的差,就是它們之間的間隙。一般徑向間隙為0. 02 - 0. 05 mm o
3、清潔軸頸和軸瓦,在它們之間,放一比軸承標准間隙約大兩倍的軟鉛片(或軟紙片),按規定扭力旋緊軸承蓋,然後卸下蓋取出鉛片(或紙片),用千分尺測其厚度,這個厚度就是這個軸承與軸頸的徑向間隙。
4、用塑膠量規測量檢查。
①剪取與軸瓦寬度相同的塑膠量規,與軸頸平行放置,蓋上軸承蓋按規定扭力擰緊螺栓。
注意:不要轉動曲軸。
②拆下螺栓,取下軸承蓋,使用塑膠量規袋上的量尺,對比測量被壓扁的塑膠最寬點的寬度,換算成徑向間隙值。如果其值不在規定的范圍內,就要更換軸瓦。
注意:測量後,應徹底清潔塑膠量規。
㈨ 同軸度與圓跳動的測量方法有什麼不同
同軸度與圓跳動都可以直接利用太友科技的數據採集儀連接百分表來進行測量。
所需儀器:偏擺儀、百分表、QSmart 數據採集儀
優勢:
1)無需人工用肉眼去讀數,可以減少由於人工讀數產生的誤差;
2)無需人工去處理數據,數據採集儀會自動計算出跳動誤差值。
3)測量結果報警,一旦測量結果不在跳動公差帶時,數據採集儀就會自動報警。
如果用上面這種方法測量的話,就沒有什麼不同,只是計算公式不一樣而已,這樣由數據採集儀軟體自動計算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