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進行廳堂音質的混響測量
首先你要解決好音箱如何擺放
如果你要告訴我你的音箱是掛在顯示器兩側的,那你別在這兒耽誤時間,快往下看吧!我只能失望、昏倒……現在的電腦玩家們早已不再認為買音箱只要能響就行,而對幾百元的木製音箱來說,如果你認為它是可以隨便放的,那麼你就錯了,音箱位置的擺放是有學問的,這一點音響發燒友們更能理解.音箱碼放的位置不同,將直接影響到兩只音箱聲音的平衡性、營造出聲場的深度、重低音的效果與中音的音質.正確的擺放方法是先以人為中心(或以主機為中心)兩音箱左右對稱地大幅度調整位置,然後再小幅度移動推敲,直至所得到的聲音音色平滑、柔和、自然為止.
人是聽的主體,碼放音箱的位置自然與聆聽者的位置密切相關.一般來說,人應該處在兩個音箱連接線段的垂直平分線上,且人到音箱的距離應比音箱的間距大一些.至於兩音箱應相距多遠,以一到一米五為下限,因房間與人而定.若你就將它們放在電腦兩側,間距顯然過小,這樣營造的聲場過窄,當然此時雙耳離音箱也過近,聽到的以直接聲為主,牆壁的反射聲為輔.由於普通的木製音箱都是一個電容分頻,高低音喇叭有1/4的相位差,兩個喇叭發出的聲音在理論上是不同步的,這樣人到音箱的距離越近效果就越明顯,不過一般人很難察覺.此外相距太近,能清晰的聽到高低音發自兩個不同的喇叭,得到的音色不自然、不和諧;人與音箱相距若有一定距離,直接聽到的聲音與反射聲能有效地融合,能切實的感受到聲場的寬度與廣度,聽到的聲音也能更柔和、自然.在此建議大家將音箱放於電腦的側後方,與聆聽者最少要有2米的距離,或者延長音箱的輸入線,放音箱於人的側後方(總之兩只音箱不要放在人的一側),然後前後移動找到最佳的聽音位置.家中要有組合音響,乾脆就將音效卡的Line Out直接連在音響的Line In上去享受吧!對於那些有SRS、APX、BBE等三維音效與音效增強技術的音箱來說,人與音箱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就更為重要,因為這些音效場在兩只音箱前必須要經過一定的縱深距離後才能形成,距離太近,音效必將大打折扣.位置知道了,那它應放多高呢,這一點各位可能更沒有注意過.絕大多數音箱的音色都是會隨位置的高低而有所變化的,不信你可以試試:先把它放在地上聽,然後再抱到桌上來,兩次所聽到的音色是不會相同的.書架式音箱以放在桌上為宜,立式音箱放在地下並將其架起為宜,這是要將低音喇叭的高度盡可能的提高,最好與聆聽者的雙耳處於同一水平線上,這也是為什麼一些落地式音箱要把低音喇叭設計在上方的原因.
在找到了位置與高度後,還有一點要談的,這就是音箱的偏中擺放問題.喇叭的指向性因擺放不同對聲音的中高音部分、聲場的結像力以及聆聽者感受的聲音空間寬闊性都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音箱的偏中擺放也影響到人所聽到的直接聲與反射聲之比.當音箱方向偏中的擺放時,使一些音箱有了更好的表現力,這時聲音的能量是直接射向聆聽者的,聲場雖然變窄,但這可以增加聲音的結像力,使聲音更加清晰、層次鮮明,無拖延滯後之感,高音同時也得到了增強;相反,減少偏中的角度,人會聽到更多的來自牆壁的反射聲,感覺出更大的聲場范圍,聲場的空間縱深感也得到了增強.當音箱平擺,沒有向中偏向時,高音雖平滑了,但結像力又可能有些含糊不清、聲場雖也擴大了,但又會缺乏精細之處.總之,取向中的偏向角是一種折中的方案,要隨音箱性能、房間的大小與聆聽者的個人喜好來定.對於一些音箱來說,人與音箱成等腰三角形的位置時,所聽到的高音成份最多,所以偏中角度過大的擺放必將加重高音的效果,這是沒有必要的,一切都應依實際而定.把握好偏中角度後,還要注意使兩個音箱的偏中角保持一致,否則聲音得最佳點會有明顯的偏向.
下面來談談聲音與環境建築的關系.房間的牆壁對音色的整體效果自然也有不小的影響:音箱靠近牆壁,低音聲波經過了牆壁的反射後被人耳聽到,同時它所發出聲波的低頻部分會更有效地帶動周圍的牆壁與喇叭一起振動,這樣聲音的低音部分就會得到加強,使聲音更加渾厚凝重而富有感染力,所以音箱越貼近牆角放置,人所聽到的低音效果越強.一些音箱則必須要藉助牆壁的幫助才會有較好的低音效果,位置放的離牆遠了,低音便變得單薄、空洞了.普通的低檔木製音箱也不妨藉助牆壁的忙,來提升低音效果的不足.低音炮也是如此,它的擺放位置其實是很隨便的,因為低音的方向性不佳,即與高音相比更難分辨它的方向來源,所以不妨把它放在牆角,不必一定要正對著聽者.導相孔朝前的音箱是無所謂的,擺放導相孔朝後的音箱時切忌後面緊靠著牆,因為那樣,導相孔中的聲波不能完全放出,得到振動的只是牆的局部,而不是牆的整體,聲場效果自然不佳.由於聲音的反射,音箱離後牆越遠,則營造出的聲場越深邃,這在大房間里更容易被感覺到.一些音箱也必須離開後牆與側牆擺放,其實過多的側牆反射聲對聽音是不利的,這都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分析.
音箱的特殊擺放位置能形成駐波,不同駐波的形成也有利於貼近不同聽者的喜好.駐波是音箱與聽者處在房間的特殊位置時,在聽者的位置會有某段頻率的聲波峰峰或穀穀相疊加的現象發生,因而使這段頻率的聲音得到了明顯的加強,它的發生取決於房間的長度、發音點和聽者的位置.最佳的低頻響應點應是音箱到後牆的距離為房間總長度的1/3或1/5,聽者的位置是大約在房間的2/3處附近.我知道要把你的電腦搬到房間的2/3處去可不容易,這點諸公只好了解一下了,不過你在看碟或是聽音樂時不妨去找找發生駐波的位置.在駐波點初中音更自然清晰、低音更凝重渾厚.音箱箱體的諧振也是一大問題,普通的木製音箱若放在電腦桌上,開大音量,必能感覺到桌子在振動,你若放個低音炮在桌上,你的桌子一定會隨著炮一起振、振、振,怎辦?已說過了,將炮端下放在牆角(最好能與聽者等高).普通音箱箱體下墊點東西,如海棉等,防止音箱帶著桌子一起振,注意也別太厚,厚則易倒,只要桌子不振了就行了.
將音箱位置進行合理的擺放,不需花費一分錢,就可以改善聲音效果,這對中高檔音箱尤為突出.已經講過了調整音箱距後牆的距離可控制低音部分的音色,改變喇叭與聽者的位置可降低房間諧振的影響,聆聽高度、音箱高度與偏中角的適當選取能改善音色的平衡度,以及聲音結像力、空間感與聲場深度的調整方法,所以在你要升級音箱之前,還時先挖挖它的潛力吧.
對於一套多聲道音響來說至關重要的就是低頻能否完美的表達出來。而在多媒體多聲道音響中負責低頻重現的就是那個碩大的低音炮。但是現在大多數人對低音炮的擺位卻有一個錯誤的觀點,即低頻沒有指向性,所以低音炮可以隨意放置,這一點甚至得到了大多數文章的認同。在我們探討低音炮的擺位之前我們首先來了解聲學中的一個名詞-駐波。熟悉傳統音響的人都會了解這個名詞。我們所居住的房屋絕大多數為前後、左右、天地之間完全平行的設計,在這種房間中存在著一個與房間長邊尺寸相對應的房間最低共振頻率。如果高於這個頻率則會產生一連串駐波共振。駐波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但是我們可以聽到。以雨果發燒碟(一)為例,從63HZ到100HZ如果稍有下降,都應能清楚的辨別。但是如果你的音箱擺位恰好存在駐波干擾,則該段與下段之間的間隔將變的模糊不清,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駐波會嚴重影響低頻效果。所以,低音炮的擺放並能沒有想像中的那樣隨便。那麼我們該如何進行駐波的測量呢?科學的手段是在軟體的配合下,將低音炮放置牆角(這里的牆角我們所指為房間中三面互相垂直的牆面交界點),然後用麥克風先後在低音炮振膜前,房間中點,對面牆上中點測量頻率響應,並計算出波腹(最大聲壓點)和波谷(零聲壓點)。由於這種方法過於繁瑣復雜,我們就不再贅述,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室內聲學書籍自行測量。一般而言,為了避開駐波影響,我們會將低音炮放置在牆角處,因為一般認為這樣會激發起房間中所有的共振,但應與牆角保持一定的距離。因為按照音箱擺放的一般規律,音箱靠近牆壁會加強低音。但是如果完全接觸牆壁的話,雖然就駐波方面來說會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卻是往往會使音箱的低頻與中高頻失衡。按照低音炮和牆角的距離不等,低頻輻射也會增強3-18db不等,這是因為低頻能量會撞向牆壁後再反射回來得緣故。而中間留出的空隙則正好可以用來調整低頻與中高頻之間的平衡。
在處理好低頻之後,我們再來看一下環繞音箱的擺位。為了保證環繞音效的完美再現,杜比實驗室推薦了一套環繞音箱的擺放方法,由於我們不可能嚴格按照聲學擺位法來擺位,因此我們只好取一個折中的辦法。前置音箱一般採用近場聆聽法擺放,即音箱、聽者之間保持等腰三角形。但是音箱最好偏中擺放並與聆聽者保持一定距離(最好兩米左右或以上)。而後置音箱一般放置在180厘米高的牆上,以聆聽者回頭30度角的地方,並根據需要調整喇叭向下及左右的高度。中置環繞音箱與兩個前置音箱平行,高度最好是等高。
除了低音炮,對於擺放要求最高的恐怕就數2.0音箱了,而這也是讓發燒友們最為頭疼卻又最為津津樂道的擺位了。由於多媒體書架箱屬於近場監聽系統,故一般不再考慮讓人頭疼的波腹波谷問題,但是音箱擺放的一般規律我們還是要遵守的。牆壁,還是牆壁。音箱與牆壁的關系處理得當可令頻率自然延伸。一般來說,只要音箱離後牆越遠,音箱所營造出來的聲場就越深,而越接近則愈淺。同樣,當一對書架箱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時則會使聲場開闊。人是聽音的主體,所有音箱的擺位都是圍繞著人來進行的。一般為了滿足立體聲,效果音箱和聆聽者之間的位置要滿足於近似等邊三角形,而這也就是俗稱的近音場聽法。使用這個方法進行聽音時,音箱一般距後牆一公尺以上,距側牆半公尺以上,這樣就保證了音場的開闊和深度。音箱同時偏中擺放45度或更多以增加聲音的結像力,由於高音的指向力強,我們應該讓高音單元盡可能的和雙耳保持在同一水平線上。為了避免與桌面的諧振,我們最好為音箱底部增加墊腳。如果音箱在增加墊腳的情況下仍不能避免與桌面諧振,那就要考慮使用腳架了。這種擺位方法的優點就是可大可小,靈活的適應了空間環境。而另外有一類音箱從設計上就要求使用者靠牆擺放。這是由於這類音箱需要利用牆壁的反射來增加低頻量感,在使用這類音箱的時候我們側應該將其與後牆做適當的靠近。
在做完了上面一系列理想的擺位設計之後,我們還是要回到現實中來。站在你房間的中間拍下手,怎麼樣,是不是有回聲。回聲也會和駐波一樣擾亂各個頻段之間的銜接,所以如果你不想讓您之前所作的努力付諸東流的話就應該充分利用傢具、天花板等材料來合理的消除回聲。但是一定要記住,適當的混響對於一款Hi-Fi音箱系統而言是不可或缺的。聲音是肉,混響是汁,只有充分潤澤才能有滋有味。最後就打掃一下你的電腦桌吧,過多的雜物會增大反射,也會影響你聆聽的心情,因為聽音樂要的就是心曠神怡。
相信你對音樂方面也是挺有追求的!再怎麼也稱得上個小發燒友吧!
新年快樂!
B. 聲學測量的聲功率測量
聲源的聲功率W的測量,一般在自由場中進行,通過測量包絡聲源的封閉曲面S上的聲強I,由公式
計算得到。為了測量和計算的方便,實際上此測量表面S常取作以聲源為中心的球面,或其他具有一定對稱性的,如矩形六面體等測量表面,並將積分簡化成求和的形式,即把測量表面分成幾個小面積ΔSj,測得此小面積上的平均聲壓 pj,就得到聲源的聲功率:
。在半自由空間中測量時,除測量表面應取成半球面外,其他做法與上述的相同。 聲源的聲功率也可在擴散場 (如空氣中的混響室或水中的混響水池)中測量,此時其聲功率為
此處捖為混響室中聲源產生的均方聲壓,A為混響室的吸聲量,ρс為媒質的特性聲阻抗。看來此法要比自由場法簡單而方便,對一混響室來講,A、ρс均為常數,故只要測量混響室中幾處的聲壓,以求得捖就能得到聲功率值。
國際標准化組織 (ISO)近年來制定了在各種聲學測試環境(如消聲室、混響室、反射平面上的自由場等)下,以不同准確度(精密、工程、簡易等)要求,測定空氣中雜訊源聲功率級方法的一系列國際標准(ISO3740~3746)。用這些方法,可以測倍頻帶、倍頻帶和A聲功率級,測量准確度從0.5~5dB。
雜訊源聲功率級的測定,還可用與標准雜訊源比較的方法得到。標准雜訊源是一個已用標准方法測定聲功率級的標准聲源,它能在大於100Hz~10kHz的頻率范圍內產生寬頻穩定雜訊,在此頻段內,倍頻帶聲功率級間的偏差應小於±3dB。標准雜訊源有電動式、風扇式和打擊式等幾種結構。
上述測量方法與聲強測量相同,一般只適用於聲頻范圍。對於超聲頻范圍的超聲聲功率的測量,常用的有聲輻射壓力法、量熱法和光衍射法等數種。
聲輻射壓力法是用聲輻射計來測定超聲功率,測量范圍能從幾微瓦到幾十瓦。 量熱法是利用液體吸收超聲源輻射的聲能轉化為熱,測量液體上升的溫度來確定超聲聲功率。一般有三種方法:①瞬時法,即直接測量液體吸收聲能引起的溫度升高值;②穩流法,使液體穩速流動,測量流進和流出液體的溫度差;③置換法,用電加熱液體使產生和吸收超聲聲能同樣的效果,由加熱的電功率來確定聲功率。這三種方法中,一般說來置換法最好,因其可不必測定系統的熱容量及嚴格的保溫裝置。
光衍射法測定超聲聲功率,就是用測量聲強的光學法測出其平均聲強,再乘以超聲束的面積。
C. 調音台怎麼調話筒混響
1、全部歸零。
拓展資料:
雅馬哈調音台調音台無論是在現場擴聲,廣電錄音,後期製作或者是工程安裝場合,雅馬哈調音台都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在全球范圍內,雅馬哈調音台更是憑借其高度的可靠性,優異的音質以及簡便直觀的操作贏得了世界各國頂級調音師的倍加贊譽。
D. 如何測試房間混響時間
各種房間對混響時間的要求如下:
以語言為主的房間(話劇院、報告廳、大教室等),其混響時間在1.2 ~ 1.4s (500Hz);
以電聲為主的房間(電影院、歌舞廳等),其混響時間在0.8〜1.0s (500Hz);
以音樂為主的房間(音樂廳、歌劇院等),其混響時間在1.5〜2. Is (500Hz) 0
混響是一種十分普遍的聲學現象,其時間長短是衡量室內音質好壞的重要參 數。它關繫到語言及音樂的清晰及豐滿度。混響時間不能過長,否則會使前後聲 音混淆,聽不清楚。但是,混響時間也不能過短,過短會使音樂缺乏「回味」, 聽起來顯得單調「干澀」。這就是說,混響時間應該不長不短,處於最佳。這樣 的時間稱為「最佳混響時間」。
最佳混響時間主要是根據大量已建房間的試驗測定,並通過人們的主觀評價 以及統計歸納而得到的。試驗表明,房間用途不同,其最佳混響時間也不相同: 主要用於語言的房間,其最佳混響時間要比主要用於音樂的房間短一些。此外, 房間容積不同,其最佳混響時間也不相同:房間容積大的,最佳混響時間要比容 積小的長一些。
E. 混響是什麼
混響是一種聲學特性,混響時間的長短是音樂廳、劇院、禮堂等建築物的重要聲學特性。聲波遇到障礙會反射,所以我們這個世界充滿了混響。
聲波在室內傳播時,要被牆壁、天花板、地板等障礙物反射,每反射一次都要被障礙物吸收一些。這樣。
當聲源停止發聲後,聲波在室內要經過多次反射和吸收,最後才消失,我們就感覺到聲源停止發聲後還有若干個聲波混合持續一段時間(室內聲源停止發聲後仍然存在的聲延續現象)。這種現象叫做混響,這段時間叫做混響時間。
(5)混響的測量方法擴展閱讀:
混響的參數
1、衰減時間(Decay time)
也就是整個混響的總長度。不同的環境會有不同的長度,有以下幾個特點:
空間越大,decay 越長,反之越短。空間越空曠,decay越長,反之越短。空間中傢具或別的物體(比如柱子之類)越少,decay 越長;反之越短。空間表面越光滑平整,decay 越長,反之越短。
2、前反射的延遲時間(Predelay)
就是直達聲與前反射聲的時間距離。有以下幾個特點:
空間越大,Predelay 越長;反之越短 空間越寬廣,Predelay 越長;反之越短
因此,大廳的 Predelay 比辦公室的長;而隧道的空間雖然大,但是它很窄,所以 Predelay 就很短。
3、wet out
也就是混響效果聲的大小。有以下幾個特點:
wetout 與空間大小無關,而只與空間內雜物的多少以及牆壁及物體的材質有關 牆壁及室內物體的表面材質越松軟,wet out 越小;反之越大空間內物體越多,wet out 越小;反之越大 牆壁越不光滑,wet out 越小,反之越大 牆壁上越多坑坑凹凹,wet out越小,反之越大。
F. 業余條件怎麼測量房間頻響,混音
這需要專業的信號發生器和頻譜儀測試。業余條件下無法做到,即使做到了也不能做為使用依據。不具備標准和權威性
G. 如何進行實時混響時間測量
春夜喜雨(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