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魔芋如何種植
一、種植時間
種魔芋的時候要選適宜的時間,最好在春季的三月末到四月份進行,這期間氣候溫度更加適宜,能提高它的成活率。種下大概兩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可出苗了,進入生長旺季了。
二、選擇種芋
種植魔芋要選外表光滑,飽滿的,表皮沒有明顯傷口的種芋。種植前還要先用消毒劑處理一遍,殺掉表皮附帶的細菌,這樣種下後才可更好的生長,能減少感染病蟲害的幾率。
三、處理地塊
魔芋對土壤的要求高,要選疏鬆,排水方便且呈中性或者微酸性的土壤。選好地塊之後要深翻處理,深度大概在40厘米左右。還要適量施加碧卡顆粒肥基肥,提高土壤的肥沃度。
四、進行種植
魔芋的種植方法很簡單,直接將種芋傾斜著倒放在溝里就行。兩個魔芋之間的距離最好在5厘米左右,這樣可避免它長得太近,阻礙後期生長。放好後填好土,還要覆蓋上一層薄膜就行,就可等待出苗了。正常情況下半個月左右就可出苗,出苗後將覆蓋在幼苗上的薄膜及時掀掉。
B. 魔芋如何種植技術
魔芋種植方法:
1、選土整地:魔芋對環境的要求較高,種植魔芋的土壤最好選擇疏鬆肥沃、排水性好的酸性或中性土壤,PH值控制在6-7之間。魔芋喜歡在濕潤半陰的環境中生長,因此最好在陰涼且通風性好的地方進行種植。播種前要對土地進行深翻,深度要控制在40cm左右,並適量施撒肥料。
2、播種:魔芋的繁殖方法有幾種,其中種芋播種是最常用的。不同品種的種芋大小有所區別,在播種前要對種芋進行消毒處理,預防病菌侵害。播種一般可在清明前後或12月-春節前後進行,採用條播的方法,播種深度以5cm為宜,播種時種芋不能與肥料接觸到。
3、日常管理:魔芋對肥料的需求量較大,在種植時要確保肥料充足,一般施肥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底肥要施足,盡早追肥。魔芋較耐旱,除了幼苗期要澆水之外,之後基本不需要澆水,自然降水量足夠讓其生長;但在雨季要做好排水措施,以免積水造成塊莖腐爛。
C. 魔芋的種植方法和管理技術
一、種植時間
通常情況下,種植魔芋的時間最好選在3月份的末期到4月份的初期。這段時間的氣候條件比較適宜它種芋的生長。播種後只需要2個周左右,就能夠見到它出苗了。
二、種植方法
1、選擇種芋:種植它應當選擇相對飽滿、外表比較光滑、沒有明顯傷口的種芋。在種植前,還需要將它們用消毒劑處理一下,以殺掉其附帶的細菌。
2、准備花土:它比較喜歡PH在6.5-7.0之間、具有較好排水能力的花土。在種植前,應在選好的花土上縱向挖溝,溝的深度控制在5cm左右即可。
3、進行種植:將種芋傾斜著放到溝里。注意兩顆種芋間要保持5cm左右的距離,這樣可以防止它們離得太近,互相阻礙生長。放好後,用土將溝填好,並在其上覆一層薄膜。
4、等待出苗:通常情況下,在播種後的15天左右,它們就能夠順利出苗了。在大部分種芋出苗後,需要揭去覆蓋在幼苗上的薄膜。
D. 魔芋種植技術
魔芋種植技術:
種植魔芋時土地要求是土層深厚、疏鬆透氣和肥沃的類型,種植環境最好是半陰半陽的地方,春季3-4月份的時候先整地施肥,然後將魔芋球莖栽種到土壤裡面去,之後覆蓋一層3-5厘米的松毛或秸稈即可,它生長期注意要勤施薄肥。
選擇最佳種植環境:花魔芋適宜種植在海拔1700-2300 m區域,白魔芋適宜生長在海拔1500 m以下地區。種植中宜選擇周圍森林覆蓋率高、陽光直射時間短、半陰半陽、空氣濕度高的山區小環境,以北坡種植最好。
提倡輪作:由於連作易加重軟腐病、白絹病的發生率,因此種植中提倡輪作,輪作間隔期2-3年,種植中還要注意不選用前作為薯芋類、茄果類的地塊。
整地消毒殺滅害蟲:選擇土層深厚、疏鬆的緩坡砂壤土種植,前作收後及時進行翻挖曬垡,較窄的台地和較陡的坡地可行平墒塘播或條播,平地或緩坡地行壟栽。
種前每畝用生石灰25-40 kg、硫酸銅2 kg撒施土表翻挖,或在播種時用70%敵克松500倍液噴施種植溝,進行滅菌處理,並畝用2.5%的敵百蟲2-2.5 kg拌葯土撒施在種植溝或塘內殺滅土壤害蟲。
E. 魔芋怎麼種
魔芋種子怎麼種?
1 .整地和施肥:選擇種植地點後,魔芋將在秋冬季犁地一次。根據實際情況,深耕時可以施用農家肥。播種前,選擇好天氣和全土進行溝播,溝高1米寬,溝高15 - 25厘米。
2 .芋籽的選擇:魔芋子有一個又小又淺的芽窩,飽滿的球莖,厚的頂芽,塊莖上部有一圈斷裂或脫落的纖維根,下部和底面光滑,沒有根,沒有皺紋,沒有疤痕,沒有損傷和腐爛,重量為300克。
3 .種芋消毒: 1000萬單位農用鏈黴素可溶性粉必須加入20公斤( 1000 ppm )的水,在播種前浸泡芋頭種子0.5 - 1小時,然後取出晾乾1 - 2天,這樣可以減少疾病的發生。
4 .種植時間:直到10厘米的土壤溫度穩定在12C以上,魔芋種子才會播種。根據當地的氣候,從3月初到4月下旬種植它們通常是合適的,但不晚於10月初,或在冬季之前。
5 .播種方法:種植魔芋時,相鄰兩排應該錯開。種子芋應該以45度的角度放在溝里,頂芽應該在斜坡上向上,種子芋應該是根狀的,頂芽應該沿著一個方向連續放置,然後覆蓋土壤,在土壤上施肥並覆蓋土壤。
魔芋的種植管理
1 .覆蓋管理:種植魔芋後,應大力收集秸稈、玉米皮、枯葉等覆蓋材料。達到草不成砣,地面不呈現白色的標准。通常,需要每畝2000公斤左右的覆蓋材料。九月之後,我們應該注意清除未腐爛的覆蓋物。
2 .除草:魔芋根分布較淺。為了防止生長中的幼根和地下莖被中耕除草破壞,影響植物的正常生長,可以用手清除雜草,但只能蹲在犁溝里拔草,而不是踩在山脊上,以防止壓碎地下根。
3 .清溝培土,開墾土地:魔芋害怕乾旱,不應該被浸泡。因此,在雨季,特別是大雨過後,將對種植的田地進行檢查,以排干溝渠,確保水道暢通。結合清理溝渠,溝渠中的細土被種植到山脊表面。
4 .科學追肥:魔芋追肥主要是在出苗和葉片發育過程中施用腐熟的去糞水,或者在植物之間施用糞肥殘渣,通過雨水滲透到土壤中,供魔芋根系吸收和利用。為了避免燒根,最好施用去糞追肥,可以施用底肥不足的復合肥。
F. 求種植魔芋高產栽培技術
魔芋的高產栽培技術:
一、選地整地
魔芋對光、熱、水、肥等條件要求較嚴,必須堅持適地適土、因地種植。要選擇土厚地肥、土質疏鬆、排水良好的微酸性至中性(pH6.5~7)土壤,以含少量礫石的壤土、輕壤士、氣泡土的緩坡地最適宜種植魔芋。魔芋地播種前,要盡早探挖炕地,清除土壤中的石塊、雜草和殘膜等。
三、科學施肥
1.施肥原則:魔芋是需要肥量大的忌氯塊莖作物,具有喜肥怕瘦、喜鉀怕氯的特點,所需鉀肥最多,其次為氮肥,再次為磷肥和鈣、鋅、鎂、錳等微量元素。因此,必須堅持以底肥為主,重施農家肥的原則。
2.底肥管理:土壤肥力較低的魔芋地,每畝施墊圈肥、優質土雜糞、草皮火糞等農家肥2000千克以上。底肥中根據土壤養分狀況施用生物鉀肥2~4斤,適量施用尿素和過磷酸鈣或鈣鎂磷肥等肥料。
3.肥料選擇:施肥要嚴禁施用帶病殘體的農家肥和雞屎糞及含氯元素的化肥,同時不可多施氮素化肥。大量施用農家肥,盡量少施化肥,不僅有利培肥地力、改良土壤,而且能使魔芋生長穩健壯實,增強抗病能力。
4.合理追肥
①第一次追苗肥在魔芋出苗達80%左右時,底肥不足的要重施苗肥,畝用人糞尿20~30擔兌水40擔澆施,底肥較足的畝用尿素5斤左右和人糞尿5擔兌水澆施。
②第二次追肥於6月底至7月初,用墊圈肥或火糞等優質農家肥混拌尿素6~8斤和硫酸鉀15~20斤微於廂面,結合進行淺培土。
③第三次追施塊莖膨大肥於7月下旬至8月上旬,畝用硫酸鉀20~30斤,穴施蓋土,並於8~9月進行葉面噴施0.2%的「巴內達碧卡磷酸二氫鉀溶液」2~3次。
G. 魔芋怎麼種植
導讀:傳統的人工種植、收獲模式已抑制了魔芋產業化的發展步伐。為了加快這一產業發展速度及進程,推動新農村建設和經濟發展,推廣魔芋機械化種植和收獲技術成為當務之急。本文簡述了魔芋機械化種植及收獲技術要點,以期促進魔芋機械化產業的發展。
從20 世紀80 年代開始,中國魔芋開啟了產業化發展,近年來,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市場需求的雙重推動下,很多種植戶開始擴大種植規模,但到目前為止,魔芋一般都是人工種植。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村勞動力大量向城市轉移,導致人工成本占蔬菜生產成本的比重越來越大,農民難以繼續做到精耕細作,蔬菜產量水平和效益下降。據調查,我國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數量佔全社會從業人員的比重由1978年的70%下降到目前的35%左右[1]。
據近幾年調查,魔芋生產667 m2需用人工40個,約3 200元。因此,改良耕作栽培方式和優化管理措施,採用機械化種植模式,建立配套的技術規程,利於減輕勞動強度、降低生產成本,對促進勞動力合理轉移、穩定魔芋種植面積、提高魔芋產量和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1 選地及整地
選擇地勢較平坦,具有一定規模,有利於機械化作業的水、旱川地、梯田地及坡度小於8°的丘陵地種植[2]。以土質疏鬆、土壤肥沃(含有機質>2.5%,鹼解氮200~300 mg/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