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一物理勻變速常見公式,勻減速.
(1)豎直上拋運動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2)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 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 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 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 Vs/22=(Vo2+Vt2)/2
6.位移 S=V平t=Vo t+at2/2=Vt/2 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
『貳』 關於高一物理的勻變速直線運動的所有公式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vo+at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公式:x=vot+1/2at的平方
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和位移的關系:v的平方-vo的平方=2at
平均速度公式:v的平均速度=(vo+v)/2(只適用於勻變速直線運動)=中間時刻瞬時速度
其實嘛,就這4條而已,你所說的是推論,在典中點的第3節前面就有,熟記就行
『叄』 高一物理必修一勻變速運動的應用題怎麼做,我不知道到底用什麼公式,有時候為什麼一定要用那個公式呢
此法我給了多人,你做參考!
我不管別人怎麼叫你去運用,我作為個人教你一種方法,你做參考,其他多了沒用的!
由於你剛入高中,物理屬於剛開始敲門,你還沒有進去,所以不懂得運用,這是很正常的,你也不要心急,慢慢來掌握,這里給你提供個有效切實的方法!
是這樣的:
想掌握公式,就是考做題,這個做題不是多做,而是做的明明白白,建議每學一個章節,就把這個章節的最綜合最經典的一道,或者兩三道題目,理解透徹,花的時間,盡量是抽出來的,不要影響平時學習的正常進度!記住,不用做多,一定要撿經典覆蓋知識廣的好題做!一兩道即可!切忌!
另外,竅門就是你的同學,你實在不懂得不會的,就去問你班裡物理的佼佼者,他們不老實更適合幫助你!他們的方法,往往比老師的實用又方便!
這樣
公式絕對不是問題!
『肆』 高一物理勻變速直線運動解題的時候套公式有什麼技巧
抓住 加速度!
還有深層理解公式中的各個物理量:必須知道各個字母代表的物理意義。
『伍』 高一物理必修一的物理運動相關公式 及其推論 有沒有解題方法啊
§1.2 直線運動的基本規律
【學習目標】
1、熟練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律
2、能熟練地應用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解題。
【自主學習】
一、勻速直線運動:
1、定義:
2、特徵: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 ,加速度為 。
二、勻變速直線運動:
1、定義:
2、特徵:速度的大小隨時間 ,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
3、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規律:設物體的初速度為v0、t秒末的速度為vt、經過的位移為S、加速度為a,則
⑴三個基本公式: 、
、
、
說明:上述四個公式中共涉及v0、vt、s、t、a五個物理量,只須知道三個物理量即可求其餘兩個物理量。要善於靈活選擇公式。
4、勻變速直線運動中三個常用的結論
⑴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連續相鄰相等時間內的位移之差相等,等於加速度和時間間隔平方和的乘積。即 , 可以推廣到Sm-Sn= 。
⑵物體在某段時間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於該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vt/2= 。
⑶某段位移的中間位置的瞬時速度公式,vs/2= 。可以證明,無論勻加速直線運動還是勻減速直線運動均有有vt/2 vs/2。
『陸』 高中物理必修一勻變速運動公式怎麼用 我算一道題需要很長時間
告訴你個好方法
無a公式x=(V0+Vt)/2*t
無t公式V^2-Vo^2=2ax
無x公式V=Vo+或-at(最基本)
亂七八糟公式x=Vot+或-1/2at^2
還有那個最煩人的△x=aT^2
你先看題,找出已知條件,要是沒a,用無a公式,沒t,用……
明白?除了公式,還有不少初速度為零條件下勻加速運動的規律,最好記住
還要靈活點,記住運動的可逆性,勻減速不方便,倒過來看
『柒』 求高一物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常用公式、結論以及答題技巧
一、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 V平=s/t(定義式)
2.有用推論 Vt2-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 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 Vs/22=(Vo2+Vt2)/2
6.位移 S=V平t=Vo t+at2/2=Vt/2 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連續相鄰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時間(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單位換算:1m/s = 3.6km/h
註: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
(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參考系、時間與時刻〔見第一冊P19〕/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瞬時速度〔見第一冊P24〕。
2)自由落體運動
1.初速度 Vo=0
2.末速度 Vt=gt
3.下落高度 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 Vt2=2gh
注: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直線運動規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豎直上拋運動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論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
(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
(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直線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
(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
『捌』 高一物理勻變速運動所有的公式
高一物理公式總結
一、質點的運動(1)------直線運動
1)勻變速直線運動
1.平均速度V平=S/t
(定義式)
2.有用推論Vt^2
–Vo^2=2as
3.中間時刻速度
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間位置速度Vs/2=[(Vo^2
+Vt^2)/2]1/2
6.位移S=
V平t=Vot
+
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為正方向,a與Vo同向(加速)a>0;反向則a<0
8.實驗用推論ΔS=aT^2
ΔS為相鄰連續相等時間(T)內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單位:初速(Vo):m/s
加速度(a):m/s^2
末速度(Vt):m/s
時間(t):秒(s)
位移(S):米(m)
路程:米
速度單位換算:1m/s=3.6Km/h
註:(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體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決定式。(4)其它相關內容:質點/位移和路程/s--t圖/v--t圖/速度與速率/
2)
自由落體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從Vo位置向下計算)
4.推論Vt^2=2gh
注:(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遵循勻變速度直線運動規律。
(2)a=g=9.8
m/s^2≈10m/s^2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較小,在高山處比平地小,方向豎直向下。
3)
豎直上拋
1.位移S=Vot-
gt^2/2
2.末速度Vt=
Vo-
gt
(g=9.8≈10m/s2
)
3.有用推論Vt^2
–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
(拋出點算起)
5.往返時間t=2Vo/g
(從拋出落回原位置的時間)
注:(1)全過程處理:是勻減速直線運動,以向上為正方向,加速度取負值。(2)分段處理:向上為勻減速運動,向下為自由落體運動,具有對稱性。(3)上升與下落過程具有對稱性,如在同點速度等值反向等。二、質點的運動(2)----曲線運動
萬有引力
1)平拋運動
1.水平方向速度Vx=
Vo
2.豎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Sx=
Vot
4.豎直方向位移(Sy)=gt^2/2
5.運動時間t=(2Sy/g)1/2
(通常又表示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與水平夾角β:
tgβ=Vy/Vx=gt/Vo
7.合位移S=(Sx^2+
Sy^2)1/2
,
位移方向與水平夾角α:
tgα=Sy/Sx=gt/2Vo
註:(1)平拋運動是勻變速曲線運動,加速度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與豎直方向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合成。(2)運動時間由下落高度h(Sy)決定與水平拋出速度無關。(3)θ與β的關系為tgβ=2tgα
。(4)在平拋運動中時間t是解題關鍵。(5)曲線運動的物體必有加速度,當速度方向與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線上時物體做曲線運動。
2)勻速圓周運動
1.線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2π/T)^2*R
5.周期與頻率T=1/f
6.角速度與線速度的關系V=ωR
7.角速度與轉速的關系ω=2πn
(此處頻率與轉速意義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單位:
弧長(S):米(m)
角度(Φ):弧度(rad)
頻率(f):赫(Hz)
周期(T):秒(s)
轉速(n):r/s
半徑(R):米(m)
線速度(V):m/s
角速度(ω):rad/s
向心加速度:m/s2
註:(1)向心力可以由具體某個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還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終與速度方向垂直。(2)做勻速度圓周運動的物體,其向心力等於合力,並且向心力只改變速度的方向,不改變速度的大小,因此物體的動能保持不變,但動量不斷改變。
『玖』 關於高一物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公式和題目
1:由x=(v0+v)/2和a=(v-v0)/t相乘而得;或由x=V0t+1/2at平方和V(t)=v0+at消元而得
2:選A,畫v-t圖可看出
3:由v=x/t=50m/20s,所求最大速度為該平均速度的2倍!同樣畫全程v-t圖可得
對你提供的第3題解析法的說明:
後一階段的勻減速可看成反向的初速為零的勻加速(下面的a2表示減速時的加速度大小)
x=x1+x2=1/2a1(t1)平方+1/2a2(t2)平方
v(max)=a1t1,v(max)=a2t2
解出v(max)=2x/(t1+t2)=5m/s
『拾』 高一物理解決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問題有什麼技巧
於高一學生,開始學高中物理時,感覺同初中物理大不一樣,好象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間有一道鴻溝。那麼怎樣才能跨越鴻溝,學好高中物理呢?我想應該從高中物理的知識結構特點與初中物理的區別入手,找到新的學習方法。
一.高中物理知識結構特點與初中物理的區別:
1、初中物理研究的問題相對獨立,高中物理則有一個知識體系。第一學期所學的新編高級中學�試驗修訂本必修)第一章:力,第二章:直線運動,第三章:牛頓運動定律,第四章:物體的平衡等本身就構成一個動力學體系。第一章講述力的知識,為動力學做准備。第二章從運動學的角度研究物體的運動規律,找出物體運動狀態改變的規律--加速度。第三章牛頓運動定律,則從力學的角度進一步闡述運動狀態改變�產生加速度)的原因。第四章則分析物體的運動狀態不改變物體平衡的規律。
2、初中物理只介紹一些較為簡單的知識,高中物理則注重更深層次的研究。如物體的運動,初中只介紹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對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改變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減速之分。又如摩擦力,高中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個難點,「摩擦力總是阻礙物體的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 」。首先要分清是相對哪個面,其次要用運動學的知識來判斷相對運動�或相對運動趨勢的方向,然後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問題中還要用物體平衡的知識能才得出結論。例如:在水平面上有一物體B,其上有一物體A,今用一水平力F拉B物體,它們剛好在水平面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求A和B之間的摩擦力。分析:A物體作勻速直線運動�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A和B之間的摩擦力為零。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體則注重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難,當然也更精確。如對於摩擦力,初中只講增大和減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高中則要分析和計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靜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體的狀態來決定。高中物理還強調:(1)注重物理過程的分析: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發生過程,分清在這個過程中哪些物理量不變,哪些物理量發生了變化。特別是針對兩個以上的物理過程更應該分析清楚。若不分析清楚過程及物理量的變化,就容易出錯。(2)注意運用圖象:圖象法是一種分析問題的新方法,它的最大特點是直觀,對我們處理問題有很好的幫助。但是容易混淆。如位移圖象和速度圖象就容易混淆,同學們常感到頭痛,其實只要分清楚縱坐標的物理量,結合運動學的變化規律,就比較容易掌握。(3)注意實驗能力和實驗技能的培養:高中物理實驗分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它對於我們學習知識和鞏固知識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求同學們要認真觀察演示實驗,切實做好學生實驗,加強動手能力的鍛煉,注意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
二.初、高中兩個階段之間的物理台階產生的原因:
初中學生畢業後,升入高中一年級學習,普遍感到物理難學,教師也感到難教,這種在初、高中兩個階段之間的物理教學中出現的脫節現象被稱之為台階。根據上述高中物理的知識結構特點與初中物理的區別,經過分析,產生台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從定性到定量的飛躍是第一個原因。
初中物理教學對許多物理問題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進行定量計算,一般來說也是比較簡單的;而高中物理教學,大部分物理問題不單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進行大量相當復雜的定量計算。學生對這種從定性到定量的飛躍不適應。
2、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飛躍是第二個原因。
初中物理教學基本上是建立在形象思維基礎上的,它以生動的自然現象和直觀的實驗為依據,從而使學生通過形象思維獲得知識。初中物理中的大多數問題看得見、摸得著。進入高中後,物理教學便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領域過度。從目前的教材來看,這個台階是較高的。如高一物理教材中的靜摩擦力的方向,瞬時速度,物體受力情況的分析,力的合成與分解等都要求學生有較強的思維能力。從人的認識過程來看,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是認識能力的一大飛躍。
3、從通常是單因素的簡單邏輯思維到多因素的復雜邏輯思維(包括判斷、推理、假設、歸納、分析演繹等)的過度是第三個原因。
初中生進入高一以後普遍不會解題,要麼就亂套公式,瞎做一氣。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較為復雜的邏輯思維能力。不善於判斷和推理,不會聯想,缺乏分析、歸納、演繹的能力。在這一點上,學生與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也是很大的。
4、在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上,從單純的算術、代數方法到函數、圖象、矢量運算、極值等各種數學工具的綜合應用的變化是第四個原因。
運用數學工具解決物理問題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並不突出,到高中物理教學中已經成為能否處理各種實際問題的至關重要手段了。特別應該指出的是,高中物理中的矢量概念和運算對初中學生來說是非常生疏和困難的。建立這個概念,掌握其運算需要一個過程。如果再考慮到個別數學工具的應用和學生實際掌握的數學知識存在明顯的差距這一事實。那麼,這個台階就更為突出了。
5、學習方法上的不適應是第五個原因。
初中學生更多的習慣於由教師傳授知識,而高中物理學習中在相當程度上則要求學生獨立地或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包括預習、獨立地觀察和總結實驗以及系統地閱讀教材和整理知識等)。此外,高中物理學習中的理解和記憶,越來越顯得重要。許多學生對這種學習方法上的變化也需要一個適應的過程。
三.如何學好高中物理
物理這門自然科學課程比較難學,靠死記硬背是學不會的,一字不差地背下來,出個題目還是照樣不會作。物理課初中、高中、大學各講一遍,初中定性的東西多,高中定量的東西多,大學定量的東西更多了,而且要用高等數學去計算。那麼,如何學好物理呢?
在學校里,我們見到學習好的學生,哪科都學得好,學習差的學生哪科都學得差,基本如此,除了概率很小的先天因素外,這里確實存在一個學習方法問題。
誰不想做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呢,但是要想成為一名真正學習好的學生,第一條就要好好學習,就是要敢於吃苦,就是要珍惜時間,就是要不屈不撓地去學習。樹立信心,堅信自己能夠學好任何課程,堅信「能量的轉化和守恆定律」,堅信有幾分付出,就應當有幾分收獲。關於這一條,請看以下二條語錄:我決不相信,任何先天的或後天的才能,可以無需堅定的長期苦乾的品質而得到成功的--狄更斯(英國文學家);有的人能夠遠遠超過其他人,其主要原因與其說是天才,不如說他有專心致志堅持學習和不達目的決不罷休的頑強精神。--道爾頓(英國化學家)。
以上談到的第一條應當說是學習態度、思想方法問題。第二條就是要了解作為一名學生在學習上存在如下七個環節:課前預習→專心上課→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總結→課外學習。在以上七個環節中,存在著不少的學習方法,下面就針對物理學的特點,針對就「如何學好物理」這一問題結合以上七個環節,提出幾點具體的學習方法:
(一)課前預習。就是在上課的前一天晚上對第二天所要學習的課本內容進行預習,通過課前的閱讀了解知識重、難點和疑點,以便上課時有目的地聽講,提高學習效率。通過課前預習,還可以培養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
(二)專心上課。上課要認真聽講,不走神。不要自以為是,要虛心向老師請教,不要以為老師講得簡單而放棄聽講,如果真出現這種情況可以當成是復習、鞏固。盡量與老師保持一致、同步,不能自搞一套,否則就等於是完全自學了。另一方面,還要注意學習老師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提高思維能力。上課以聽講為主,還要有一個筆記本,有些東西要記下來。知識結構、好的解題方法、好的例題、聽不太懂的地方等等都要記下來。課後還要整理筆記,一方面是為了「消化好」,另一方面還要對筆記作好補充。筆記本不只是記上課老師講的,還要作一些讀書摘記,自己在作業中發現的好題、好的解法也要記在筆記本上,就是同學們常說的「好題本」。辛辛苦苦建立起來的筆記本要進行編號,以後要經常看,要能做到愛不釋手,一直保存。
(三)及時復習。要及時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對課堂上剛學過的新知識,課後一定要把它的引入、分析、概括、結論、應用等全過程進行回顧,並與大腦里已有的相近的舊知識進行對比,看看是否有矛盾,如果有矛盾就說明還沒有真正弄懂。這時就要重新思考,重新看書學習。在弄懂所學知識的基礎上,要及時完成作業,有能力的同學還可適量地做些課外練習,以檢驗掌握知識的准確程度,鞏固所學知識。
(四)獨立做題。要獨立地(指不依賴他人),保質保量地完成一些題目。題目要有一定的數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質量,就是說要有一定的難度。任何人學習數理化不經過這一關是學不好的。獨立解題,可能有時慢一些,有時走彎路,有時甚至解不出來,但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個初學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另外,對於完成作業要有如下的五點要求:①書寫工整;②作圖規范;③表達清楚;④推理嚴密;⑤計算準確。還有作業批改完發下去以後,有錯的要認真訂正並裝訂保存好,留待以後復習時用。
(五)解決疑難。有什麼疑問或是弄錯的地方要隨手拿專門的本子記下,然後通過再思考琢磨或請教老師和同學來解決。專門的本子命名為「疑難問題記錄本」,記完一本要再換一本,每本都要編號保存著。
(六)系統總結。每學完一個板塊,要把分散在各章的知識點連成線、鋪成面、結成網,使學到的知識系統化、規律化、結構化,這樣運用起來才能聯想暢通、思想活躍。要重視知識結構,要系統地掌握好知識結構,這樣才能把零散的知識系統化起來。大到整個物理的知識結構,小到力學的知識結構,甚至具體到章,如靜力學的知識結構等等。
(七)課外學習。閱讀適量的課外書籍,豐富知識,開闊視野。實踐表明,物理成績優秀的同學,無不閱讀了適量的課外書籍。這是因為,不同的書籍,不同的作者會從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方式來闡述問題,閱讀者可以從各方面加深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學到很多巧妙簡捷的解題思路和方法。見識一多,思路當然就活了。
總之,學習物理大致有六個層次,即:首先聽懂,而後記住,練習會做,逐漸熟練,熟能生巧,有所創新,這樣才能最終達到學習物理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