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測量血壓的基本步驟和注意事項是什麼
步驟:1、洗手、戴口罩,備齊用物帶至病人床邊,核對、解釋。2、選擇測量部位(有上肢肱動脈、下肢腘動脈,以肱動脈最常用)。3、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卷衣袖露出一側上臂,必要時脫袖。被測肢體伸直、掌心向上並稍外展。被測肢體應與心臟處於同一水平(即坐位時肱動脈平第四肋軟骨,仰卧位時肱動脈平腋中線)。4、放平血壓計於上臂旁,驅盡袖帶內的空氣,開啟水銀槽開關,將袖帶平整地纏於上臂中部,松緊以能放入一指為宜,袖帶下緣應距肘窩2~3cm。5、觸及肱動脈搏動,將聽診器胸件放在肱動脈搏動最明顯的地方,以一手稍加固定。打開水銀槽開關,戴好聽診器。6、關閉輸氣球氣門,充氣至橈動脈搏動音消失,再升高20~30mmHg,然後以每秒4mmHg的速度緩慢放氣聽肱動脈搏動,視線與汞柱的彎月面同一水平。7、在聽診器中聽到的第一聲搏動,汞柱所指刻度即為收縮壓;當搏動音突然變弱或消失時,汞柱所指刻度即為舒張壓。8、測量畢,驅盡袖帶內余氣,解開袖帶。9、安置病人於舒適卧位,整理床單位。10、擰緊氣門螺帽,整理好袖帶放入盒內,將血壓計盒右傾45°,使水銀迴流槽內,關閉汞槽開關,平穩放置。11、記錄血壓。12、整理用物,洗手。注意事項:1、血壓計要定期進行檢查,如水銀是否充足,玻璃管有無裂縫、玻璃管上端是否和大氣相通、橡膠管和輸氣球是否漏氣,防止自身造成的誤差。2、偏癱、一側肢體外傷或手術病人測血壓應選擇健側肢體,因患側肢體肌張力及血液循環障礙,不能真實反映血壓的變化。3、發現血壓聽不清或異常,要重復測量,先驅盡袖帶內氣體,使水銀柱下降至「0」點,休息片刻後重測。4、對需嚴密觀察血壓者要做到四定:定時間、定部位、定體位、定血壓計,以保證測量的准確性和可比性。5、排除影響血壓測量值的外界因素:①袖帶過寬使血壓偏低;袖帶過窄使血壓偏高。②袖帶纏得過緊使血壓偏低;袖帶纏得過松使血壓偏高。③被測肢體位置高於心臟水平,血壓會偏低,反之則血壓會偏高。④袖帶充氣、放氣速度宜適當,充氣不可過快過猛;放氣太快使測得的血壓偏低,放氣太慢使血壓偏高。6、WHO規定,以動脈消失音為舒張壓。當變音與消失音之間有差異時,或危重病人應記錄兩個讀數。
⑵ 怎麼寫人體動脈測量實驗報告
實驗19 人體心音聽診與血壓測定心音聽診學習心音聽診的方法,識別第一心音與第二心音。心音是由心臟瓣膜關閉和心肌收縮引起的振動所產生的聲音。用聽診器在胸壁前聽診,在每一心動周期內可以聽到兩個心音。第一心音:音調較低(音頻為25~40次/s),而歷時較長(0.142s),聲音較弱,是由房室瓣關閉和心室肌收縮振動所產生的。由於房室瓣的關閉與心室收縮開始幾乎同時發生,因此第一心音是心室收縮的標志,其響度和性質變化,常可反映心室肌收縮強、弱和房室瓣膜的機能狀態。第二心音:聲調教高(音頻為50次/s)而歷時較短(0.08s),較清脆,主要是由半月瓣關閉產生振動造成的。由於半月瓣關閉與心室舒張開始幾乎同時發生,因此,第二心音是心室舒張的標志,其響度常可反映動脈壓的高低。聽診器或心音放大器1. 受試者安靜端坐,胸部裸露。2. 檢查者帶好聽診器,注意聽診器的耳具應與外耳道開口方向一致(向前)。以右手的食指、拇指和中指輕持聽診器胸具緊貼與胸部皮膚上,依次由左房室瓣聽診區→主動脈瓣聽診區→肺動脈瓣聽診區→右房室瓣聽診區,仔細聽取心音,注意區分兩心音。如難以區分兩心音,可同時觸診心尖搏動或頸動脈脈搏,此時出現的心音為第一心音。1. 實驗室內保持安靜,以利聽診。2. 聽診器耳具應與外耳道方向一致。橡皮管不得交叉、扭結,管切勿與它物摩擦,以免發生摩擦音影響聽診。3. 如呼吸音影響聽診,可令受試者暫停呼吸片刻。第一心音與第二心音試怎樣形成的?它們有何臨床意義? 人體動脈血壓的測定及其影響因素[目的與要求]1學習並掌握間接測定人體血壓的原理和方法2 觀察某些因素對動脈血壓的影響3 學慣用生物統計學簡易處理方法處理數據[基本原理]通常血液在血管中流動時沒有聲音,但當外加壓力使血管變窄形成血液渦流時,則可發生聲音.因此,可以根據血管音的變化來測量動脈血壓.測定人體動脈血壓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血液計間接測量.測壓時, 用壓脈帶在上臂或手腕加壓,當外加壓力超過動脈的收縮壓時,動脈血流完全被阻斷,此時在動脈處聽不到聲音.當外加壓力等於或稍低於動脈內的收縮壓時而高於舒張壓時,則在心臟收縮時,動脈內有少量血流通過,而心室舒張時而無血流通過.血流連續通過血管時,會發出聲音.故恰好可以完全阻斷血流的最小外加壓力相當於收縮壓.當外加壓的等於或小於舒張壓時,血管內血流連續通過,所發出的音調會突然降低或聲音消失.在心室舒張時有少許血液通過的最大管外壓力相當於舒張壓 由試驗可知.在正常情況下,人或哺乳動物的血壓是通過神經和體液調節 保持其相對的穩定性.但是血壓的穩定性是動態的,是在不斷連續的變化著,不是靜止不變的。人體的體位、運動、呼吸、溫度以及大腦的思維活動的等因素對血壓均有一定的影響.[實驗器材]血壓計聽診器,冰水[方法與步驟]1 受試者取坐位,心臟與血壓計零點同一水平.靜坐5分鍾,待肢體放鬆,呼吸平穩與情緒穩定。2 松開打氣球上的螺絲,將壓脈帶內的空氣排空後再將螺絲旋緊。3 受試者脫左臂衣袖,將壓脈帶裹於左上臂距肘窩3cm上方處,壓脈帶應與心臟同一水平,使其松緊適度,手掌向上放實驗台。4 在壓脈帶下方,肘窩上方找到動脈波動處,將聽診器的胸具置於動脈上。5 聽取血管內音變化。向壓脈帶充氣加壓,同時注意傾聽聲音變化,在聲音消失後再加壓30mmHg,然後稍稍扭松打氣球上的螺絲,緩慢放氣,仔細傾聽聽診器內血管音的一系列變化;聲音先是由無到有,次之由低到高,而後突然變低,最後完全消失.如此反復進行2-3次6 測量正常動脈的血壓重復上一操作,同時注意檢壓計讀數.但徐徐放氣時,第一次聽到的血管音即代表收縮壓;最後聲音消失之前的血管音代表舒張壓.記下血壓讀數,放空壓脈帶,使壓力降低為零,重復測壓2-3次,記錄測壓均值.7 實驗觀察(1) 受使者加深呼吸加快呼吸頻率對血壓的影響記錄正常的血壓後,令受使者加快加深呼吸1min測壓(2)情緒對血壓的影響待血壓恢復正常後,令受使者回憶起最氣憤的往事1分鍾測量(3) 肢體運動隊血壓的影響讓受使者作原地蹲起運動.,1分鍾內完成50-60次,共做1-2分鍾,運動後立即坐下測壓,並將變化最大的血壓值記錄下來(4) 冰水刺激對血壓的影響受使者取坐位,測量正常血壓,然後讓受使者的手浸入並冰水中1分鍾測壓8 實驗結束後,將實驗紀錄填入表9 以大組為單位,將實驗數據進行統計學處理,求出P值,說明實驗前後血壓的變化由無顯著性變化[思考題] 各項實驗結果的進行分析
⑶ 人體動脈血壓測量的實驗原理用簡潔的話概括
你是指有創還是無創?
無創血壓測量國際公認的是俄國人柯洛特科夫1905年發明的柯氏聽診法。簡單地說就是在阻斷動脈流動後在慢速放氣中血管會發出彈響音,簡單地說就是第一聲高壓最後一聲低壓。
聽診法,醫生用的水銀就是聽診法,需要聽與讀相結合。
水銀血壓計是聽診法原理來設計的,原理正確,但水銀不環保,還需要專業培訓過才能聽准測准。電子血壓計是示波法原理來設計的,是根本樣本規律算血壓,設計原理有缺陷性,所以誤差大,不適合於臨床醫學。
聽診法是醫學無創測量血壓的金標准。聽診法自動化將會是血壓計發展的方向。
上海由泰聽診法自動血壓計,集水銀血壓計的准確性和電子血壓計的方便性於一身。克服了水銀的不環保操作不方便,克服了電子血壓計不準確誤差大的弱點。臨床試驗誤差小於0.5毫米汞柱。讓每個人在家庭准確方便測量血壓。真正評估血壓防治效果,適時調整用葯。
⑷ 測血壓的正確方法
你好,測血壓方法:被檢者休息放鬆,取仰卧位或者坐位,上肢裸露伸直並輕度外展,肘部置於心臟同水平,將血壓計(保證血壓計汞柱在0水平)氣袖均勻緊貼皮膚纏於上臂,使其下緣在肘窩上2~3公分,氣袖中央位於肱動脈表面。
檢查者將聽診器置於肱動脈搏動處准備聽診,向袖帶內充氣,邊充氣邊聽診待肱動脈搏動聲消失再升高20~30mmHg後緩慢放氣,雙眼隨汞柱下降,平視汞柱,根據聽診讀出血壓值。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謝謝
⑸ 血壓的血壓測量
最早用急性實驗法在活體動物測量動脈血壓的是英國生理學家S.黑爾斯。1733年,他在馬的股動脈中接以銅插管,再連以長玻璃,當打開股動脈結扎時,馬的動脈血沖入玻璃管的血柱高達2.5米,並隨馬心的搏動而上下波動。這種測定血壓的方法叫做直接測定法。
由於操作不便,以後法國生理學和物理學家J.-L.-M. 泊肅葉在1823年改用水銀測壓計接上充滿抗凝血劑的動脈插管與實驗動物的動脈相接而進行動脈血管的測定。德國生理學家C.F.W.路德維希在1847年進一步用U形管水銀測壓計,一端與實驗動物的動脈相連,另一端水銀柱上加以浮標,上載描記筆尖在轉動的記紋鼓上持續記錄動脈壓的波動變化,這是實驗生理學方法學上的一大進展。此法在一般急性動物實驗中仍廣泛使用,但因對身體有嚴重傷害,故不能用於人體。
人體動脈血壓測定要用間接測定法,通常使用俄國醫師N.科羅特科夫(Korotkoff)發明的測定法,裝置包括能充氣的袖袋和與之相連的測壓計,將袖袋綁在受試者的上臂,然後打氣到阻斷肱動脈血流為止,緩緩放出袖袋內的空氣,利用放在肱動脈上的聽診器可以聽到當袖袋壓剛小於肱動脈血壓血流沖過被壓扁動脈時產生的湍流引起的振動聲(科羅特科夫氏聲 ,簡稱科氏聲)來測定心臟收縮期的最高壓力,叫做收縮壓;繼續放氣,科氏聲加大,當此聲變得低沉而長時所測得的血壓讀數,相當於心臟舒張時的最低血壓,叫做舒張壓;當放氣到袖袋內壓低於舒張壓時,血流平穩地流過無阻礙的血管,科氏聲消失。
由於汞的比重太大,水銀測壓計難以精確迅速地反映心搏各期血壓的瞬間變化,所以後來改用各種靈敏的薄膜測壓計可以較准確 地測得收縮和舒張壓。近年來常使用各種換能器與示波器結合可以更靈敏地測定記錄血壓。 國家權威機構發布正常血壓:
收縮壓<130mmHg,舒張壓<85mmHg;
理想血壓:收縮壓<120mmHg,舒張壓<80mmHg。
中國 人平均正常血壓參考值(mmHg) 年齡 收縮壓(男) 舒張壓(男) 收縮壓(女) 舒張壓(女) 16—20 115 73 110 70 21—25 115 73 110 71 26—30 115 75 112 73 31—35 117 76 114 74 36—40 120 80 116 77 41—45 124 81 122 78 46—50 128 82 128 79 51—55 134 84 134 80 56—60 137 84 139 82 61—65 148 86 145 8 3 幼童血壓正常值(參考值) 年齡收縮壓mmHg(kPa)舒張壓mmHg(kPa)新生兒76(10.1)34(4.5)1~6月70~100(9.3~13.3)30~45(4.0~6.0)6~12月90~105(12~14)35~45(4.7~6.0)1~2歲85~105(11.3~14.0)40~50(5.0~6.7)2~7歲85~105(11.3~14.0)55~65(7.3~8.7)7~12歲90~110(12.0~14.7)60~75(8.0~10.0) 前言
由於血壓的特點有明顯波動性,需要於非同日的多次反復測量才可判斷血壓升高是否為持續性。目前使用以下三種方法評價血壓水平。
1、自我測量血壓
自我測量血壓是受測者在家中或其他環境里給自己測量血壓,簡稱自測血壓。自測血壓有以下6大意義:
1.區別持續性和 「白大衣」高血壓。在家中自測的血壓值不應超過135/85毫米汞柱。
2.評估抗高血壓葯物的療效。
3.改善病人對治療的依從性。
4.可能降低治療費用。
5.自測血壓具有時間上的靈活性。例如,部分高血壓病患者血壓多在5~6點或19~20點升高,依靠診室偶測血壓易漏診,而自測血壓易於發現這部分患者。
6.可經常性觀測。隨時了解治療中血壓的變化,為診療提供更加完善的資料。
自測血壓的具體方法與診所偶測血壓基本上相同。可以採用水銀柱血壓計,但必須培訓柯氏音聽診法。一般推薦使用符合國際標准(ESH和AAMI)的上臂式全自動電子血壓計。不推薦使用半自動、手腕式和指套式電子血壓計。自測血壓時,也以3次讀 數的平均值記 錄,同時記錄測量日期、時間、地點和活動情況。一般而言,自測血壓值低於診所血壓值。目前尚無統一的自測血壓正常值,推薦135/85mmHg為正常上限參考值。
2、診所偶測血壓
診所偶測血壓是目前臨床診斷高血壓和分級的標准方法,由醫護人員在標准條件下按統一的規范進行測量。具體的要求如下:
1.測量血壓的環境應安靜、溫度適當。測量前至少休息5分鍾。測前半小時禁止吸煙,禁飲濃茶或咖啡,小便排空。避免緊張、焦慮、情緒激動或疼痛。
2.被測者一般採取坐位,測右上臂,全身肌肉 放鬆;不應將過多或太厚的衣袖推卷上去,擠壓在袖帶之上。肘部應置於心臟同一水平上。
3.袖帶的氣囊應環繞上臂的80%,袖 帶下緣應在肘彎上2.5厘米。將聽診器胸件置於袖帶下肘窩處肱動脈上(不可將聽診器胸件置於袖帶里 ),輕按使聽診器和皮膚全面接觸,不能壓得太重。
4.測量時快速充氣,氣囊內壓力應達到使手腕橈動脈脈搏消失,並再升高30毫米水銀柱(mmHg)然後緩慢放氣,使水銀柱以恆定的速度下降(2-5mmHg/秒)。以聽到第1個響聲時水銀柱凸面高度的刻度數值作為收縮壓;以聲音消失時的讀數為舒張壓。兒童、妊娠、嚴重貧血或主動脈瓣關閉不全等情況下,聽診聲音不消失,此時改定為以變音為舒張壓。取得舒張壓讀數後,快速放氣至零(0)水平。
5.應重復測2次,每次相隔2分鍾。取2次讀數的平均值記錄。如果2次讀數的收縮壓或舒張壓讀數相差大於5mmHg,應再隔2分鍾,測第3次,然後取3次讀數的平均值。
3、動態血壓監測
動態血壓監測應使用符合 國際標准(ESH和AAMI)的監測儀。受測者處在日常生活狀態下。測壓間隔時間15~31分鍾,白晝與夜間的測壓間隔時間 盡量相同。一般監測24小時,如果僅作診斷評價,可以只監測白晝血壓。
動態血壓監測提供24小時、白晝與夜間各時間段血壓的平均值和離散度,能較敏感、客觀地反映實際的血壓水平、血壓變異性和血壓晝夜節律,與靶器官損害以及預後比診所偶測血壓有更密切的關系。 測量血壓時的注意事項:
1.血壓計要定期檢查,以保持其准確性,並應放置平穩,切勿倒置或震盪。
2.打氣不可過高、 過猛,用後驅盡袖帶內的空氣,卷好。橡膠球須放於盒內固定位置,以防玻璃壓斷,凡水銀柱下有開關者,用畢應將開關關閉。如水銀柱里出現氣泡,應調節或檢修,不可帶著氣泡測量。
3.如發現血壓計聽不清或異常時,應重測。使汞柱降至「0」點再測,必要時測雙上臂進行對照。
4.須密切觀察血壓者,應盡量做到四定:定時間、定部位、定體位、定血壓計。
5.對偏癱病人,應在健側手臂上測量。
6.防止血壓計本身造成的誤差:水銀不足,則測得血壓偏低。水銀柱上端通氣小孔被阻塞,空氣進出有困難,可造成收縮壓偏低、舒張壓力偏高現象。
7.為了避免血液流動作用的影響,在測量血壓時,血壓計「0」點應和肱動脈、心臟處在同一水平,坐位時,肱動脈平第四肋軟骨;卧位時,和腋中線平。如果肢體過高,測出的血壓常偏低,位置過低,則測得的血壓偏高。 血壓的量度單位是毫米水銀,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於1999年的指引,120/80以下是理想的收縮壓/舒張壓,139/89以下是正常血壓,140/90至160/95是偏高血壓,161/96以上便屬於高血壓。血壓令血液於動脈里正常輸送至全身,若血壓過低,便無法將血液供應全身,相反,血壓過大,有可能令血管受損,亦反映血液或心臟可能出現異常。血壓會受到以下因素影響:
1.身高:身體越高,心臟便需要更大壓力去泵出血液,令血液能流遍全身。
2.年齡:年紀越輕,新陳代謝率越高,血流量較大,心臟需要較大壓力泵血,隨著年齡增長。
3.血黏度(血液密度) :血液越黏稠,心臟需要越大壓力泵出血液。
4.姿勢:站立時血壓高於坐姿血壓,而坐姿時的血壓又高於平躺時之血壓。因受重力原理影響。
5.血管質素:血管如果變窄,血液較難通過,心臟便需要更大壓力泵出血液。
6.其他:精神狀態、生活節奏、個人 差異、飲 食習慣、葯物、遺傳、天氣變化等等。
偶測血壓:被測者在沒有任何准 備的情況下測得的血壓。
動態血壓:使用動態血壓記 錄儀測定一個人晝夜24 小時內,每間隔一定時間內的血壓值。動態血壓包括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心率以及它們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等項目。 凡能影響心輸出量和血管外周阻力的因素都能影響動脈血壓。
每搏輸出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動脈血壓,心輸出量多,血壓升高,輸出量少,血壓下降。輸出量的多少決定於每搏輸出量和每分鍾的心搏頻率,如每搏輸出量不變而心搏頻率增加,則動脈血壓明顯上升,一般對舒張壓影響較大,心輸出量增加使舒張期縮短,舒張壓也上升,脈搏壓減小。如心搏率不變只是每搏輸出量加多,則收縮壓明顯升高,舒張壓稍有增加, 因而脈搏壓加大,收縮壓主要反映每搏輸出量的多少。
血管外周阻力的改變對收縮壓和舒張壓都有影響,但對舒張壓的影響更為明顯。外周阻力減小使舒張壓降低,脈搏壓加大。外周阻力加大,動脈血壓流速減慢,舒張期末動脈存血加多,使舒張壓升高,脈搏壓減小。可見舒張壓的高低可以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高血壓病患者由於動脈硬化會使外周血管阻力過高,從而導致動脈血壓特別是舒張壓的顯著升高。
大動脈管壁的彈性有緩沖動脈血壓升高的作用,可以降低脈搏壓,在健康成年人正常動脈血壓的保持中起一定作用。老年人很多血管彈性纖維和平滑肌逐漸被膠原纖維所取代,血管壁的彈性大減,緩沖血壓升高的作用相應減弱從而導致血壓上升。
循環血量的影響,正常封閉型循環的動物,循環血量與心血管容積基本適應,能使之充盈,可維持約7毫米汞柱的循環平均壓。這一數值正常生理情況下變動不大,不是動脈血壓顯著升降的重要因素。但在嚴重失血時,如失血量超過30%,循環血量不能維持心血管系統的充盈狀態,體循環平均壓將下降到不能推動足夠的血量回心。由於回心血量不足,會使心輸出量減少,嚴重時可減少到零毫米汞柱。可見循環血量是決定動脈血壓的重要因素。
以上影響動脈血壓的因素是一些分析性實驗得到的結果,在整體情況下常存在幾種因素相繼出現,互相影響的復雜情況。如:心搏率的顯著變化會引起心血管系統充盈度和心輸出量的相應改變。而心輸出量的改變也會引起動脈血流速度和血管外周阻力的 改變。在神經體液調節下,凡能引起心輸出量改變的因素也常引起血管外周阻力的改變,呈現血壓的相應升降。
⑹ 如何正確測量血壓簡述其操作步驟
步驟:
1,洗手,戴口罩,備齊用物帶至病人床邊,核對,解釋.
2,選擇測量部位(有上肢肱動脈,下肢腘動脈,以肱動脈最常用).
3,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卷衣袖露出一側上臂,必要時脫袖.被測肢體伸直,掌心向上並稍外展.被測肢體應與心臟處於同一水平(即坐位時肱動脈平第四肋軟骨,仰卧位時肱動脈平腋中線).
4,放平血壓計於上臂旁,驅盡袖帶內的空氣,開啟水銀槽開關,將袖帶平整地纏於上臂中部,松緊以能放入一指為宜,袖帶下緣應距肘窩2~3cm.
5,觸及肱動脈搏動,將聽診器胸件放在肱動脈搏動最明顯的地方,以一手稍加固定.打開水銀槽開關,戴好聽診器.
6,關閉輸氣球氣門,充氣至橈動脈搏動音消失,再升高20~30mmhg,然後以每秒4mmhg的速度緩慢放氣聽肱動脈搏動,視線與汞柱的彎月面同一水平.
7,在聽診器中聽到的第一聲搏動,汞柱所指刻度即為收縮壓;當搏動音突然變弱或消失時,汞柱所指刻度即為舒張壓.
8,測量畢,驅盡袖帶內余氣,解開袖帶.
9,安置病人於舒適卧位,整理床單位.
10,擰緊氣門螺帽,整理好袖帶放入盒內,將血壓計盒右傾45°,使水銀迴流槽內,關閉汞槽開關,平穩放置.
11,記錄血壓.
12,整理用物,洗手.
注意事項:
1,血壓計要定期進行檢查,如水銀是否充足,玻璃管有無裂縫,玻璃管上端是否和大氣相通,橡膠管和輸氣球是否漏氣,防止自身造成的誤差.
2,偏癱,一側肢體外傷或手術病人測血壓應選擇健側肢體,因患側肢體肌張力及血液循環障礙,不能真實反映血壓的變化.
3,發現血壓聽不清或異常,要重復測量,先驅盡袖帶內氣體,使水銀柱下降至「0」點,休息片刻後重測.
4,對需嚴密觀察血壓者要做到四定:定時間,定部位,定體位,定血壓計,以保證測量的准確性和可比性.
5,排除影響血壓測量值的外界因素:①袖帶過寬使血壓偏低;袖帶過窄使血壓偏高.②袖帶纏得過緊使血壓偏低;袖帶纏得過松使血壓偏高.③被測肢體位置高於心臟水平,血壓會偏低,反之則血壓會偏高.④袖帶充氣,放氣速度宜適當,充氣不可過快過猛;放氣太快使測得的血壓偏低,放氣太慢使血壓偏高.
6,who規定,以動脈消失音為舒張壓.當變音與消失音之間有差異時,或危重病人應記錄兩個讀數.
⑺ 測量血壓的具體步驟
1、被測者在測壓前要盡量保持情緒穩定,測量時的室內溫度要適中,被測者的上臂要全部裸露,手掌向上平伸,上臂位置應和心臟位置在同一水平。
2、把血壓計中的袖帶纏繞在上臂,袖帶的下緣正臂彎處至少2~2.5厘米,這時要把聽診器胸件聽筒放在袖帶下方肘窩處肱動脈上。
3、要檢查一下打氣皮球的放氣旋鈕有沒有擰緊,然後開始充氣,氣囊內壓力漸漸升高,會壓迫上臂軟組織和肱動脈,當袖帶內壓力高於心收縮壓力時,肱動脈血液將會被阻擋,聽診器聽不到聲音。當摸撓動脈時也摸不出搏動,這時需再加壓約2.6~4KPa(20~30mmHg)。
之後打開放氣旋鈕,緩慢均勻地放氣,袖帶內壓力逐漸下降。當袖帶內壓力等於或低於收縮壓時,從聽診器可以開始聽到動脈搏動的嗒嗒聲。聽見第一次搏動音時,水銀柱的高度或彈簧計的指針所指壓力就是收縮壓。
4、連續慢慢放氣,袖帶內壓力繼續下降,當降至等於或稍低於舒張壓時,當搏動音突然明顯變弱時,此時水銀柱的高度或彈簧計指針所示的壓力為舒張壓。成年人等到聲音消失時,此時壓力為舒張壓;兒童適宜取聲音變弱時的壓力為舒張壓。
(7)聽診動脈血壓測量的報告實驗方法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建議初次測量左、右上臂血壓,以血壓高的一側作為血壓測量的上肢。
當左、右上臂血壓收縮壓差值>20mmHg時,建議進行四肢血壓測量。老年人及糖尿病或某些疾病患者易出現體位性低血壓,建議測量卧位或站立位血壓,站立位血壓測量應在卧位改為站立3分鍾內進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血壓測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