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美蘭染色方法步驟

美蘭染色方法步驟

發布時間:2022-07-12 09:16:51

Ⅰ 美藍染色觀察酵母菌形態實驗得注意事項有哪些關鍵點在哪裡

一、目的和要求

1.觀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學習區分酵母菌死活細胞的實驗方法。
2.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態特徵及其與細菌的區別。

二、基本原理

1.形態觀察:酵母菌是不運動的單細胞真核微生物,通常比常見細胞大幾倍甚至十幾倍。大多數酵母菌以出芽方式進行無性繁殖,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過接合產生子囊孢子。

2.死活鑒定:美藍是一種無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藍色,還原型呈無色。用美藍對酵母的活細胞進行染色時,由於細胞的新陳代謝作用,細胞內具有較強的還原能力,能使美藍由藍色的氧化型變為無色的還原型。因此,具有還原能力的酵母活細胞是無色的,而死細胞或代謝作用微弱的衰老細胞則成藍色或淡藍色。

三、菌種:釀酒酵母的斜面培養物
染液:呂氏鹼性美藍染液

四、操作步驟
制備酵母菌的菌懸液——在載玻片中央滴加1滴呂氏——鹼性美藍染色液——滴加1滴酵母菌的菌懸液於染色液中——蓋上蓋玻片——放置3分鍾——高倍鏡下觀察——30分鍾後再觀察
關鍵步驟及注意事項

1、染液不宜過多或過少,否則,在蓋上蓋玻片時,菌液溢出或出現大量氣泡。

2、用鑷子取一塊蓋玻片,先將一側與菌液接觸,然後慢慢將蓋玻片放下,使其蓋在菌液上,蓋玻片不宜平著放下,避免氣泡產生。

五、實驗報告:
繪圖說明所觀察的酵母菌的形態特徵

六、預習
微生物大小的測定

Ⅱ 實驗室常用的染色方法有哪幾種

印染行業的化驗室一般的都是浸染法,就是拿染液通過染色工藝把布浸染到上色,還有扎染,卷染,

Ⅲ 美藍染色觀察酵母菌形態實驗得注意事項有哪些

美藍染色觀察酵母菌形態實驗得注意事項有哪些
一、目的和要求
1.觀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方式,學習區分酵母菌死活細胞的實驗方法.
2.掌握酵母菌的一般形態特徵及其與細菌的區別.
二、基本原理
1.形態觀察:酵母菌是不運動的單細胞真核微生物,通常比常見細胞大幾倍甚至十幾倍.大多數酵母菌以出芽方式進行無性繁殖,有的分裂繁殖;有性繁殖是通過接合產生子囊孢子.
2.死活鑒定:美藍是一種無毒性的染料,它的氧化型呈藍色,還原型呈無色.用美藍對酵母的活細胞進行染色時,由於細胞的新陳代謝作用,細胞內具有較強的還原能力,能使美藍由藍色的氧化型變為無色的還原型.因此,具有還原能力的酵母活細胞是無色的,而死細胞或代謝作用微弱的衰老細胞則成藍色或淡藍色.
三、菌種:釀酒酵母的斜面培養物
染液:呂氏鹼性美藍染液
四、操作步驟
制備酵母菌的菌懸液——在載玻片中央滴加1滴呂氏——鹼性美藍染色液——滴加1滴酵母菌的菌懸液於染色液中——蓋上蓋玻片——放置3分鍾——高倍鏡下觀察——30分鍾後再觀察
關鍵步驟及注意事項
1、染液不宜過多或過少,否則,在蓋上蓋玻片時,菌液溢出或出現大量氣泡.
2、用鑷子取一塊蓋玻片,先將一側與菌液接觸,然後慢慢將蓋玻片放下,使其蓋在菌液上,蓋玻片不宜平著放下,避免氣泡產生.
五、實驗報告:
繪圖說明所觀察的酵母菌的形態特徵
六、預習
微生物大小的測定

Ⅳ 細菌染色方法有哪些

1
革蘭氏染色法
是最常用的鑒別染色法之一。此法起始1881年,染色步驟是先用結晶紫或龍膽紫染液加於已固定好的標本上使之著色,其後加碘液作媒染劑,再用酒精脫色,最後用復紅或沙黃復染。革蘭氏染色的結果與培養基成分、培養條件及操作技術等有密切關系。如塗片太厚影響酒精脫色,革蘭氏陰性菌則可染成革蘭氏陽性菌。脫色時若酒精作用時間太長,
www.ttplay8.cn
,革蘭氏陽性菌又會染成革蘭氏陰性菌。在缺乏鎂鹽的培養基中,革蘭氏陽性菌可變成革蘭氏陰性菌。菌齡也能影響染色的結果,這與生長過程中核酸含量的改變有關。革蘭氏染色法的原理還不十分清楚,有化學學說、等電點學說、滲透性學法,目前最通常的解釋是革蘭氏陽性菌在95%酒精中因含粘肽多而導致細胞壁脫水,通透性減低,使在細菌細胞內著色的染料─碘復合物不易透出細胞壁,所以保留了紫色;革蘭氏陰性菌含粘肽少,其細胞壁在95%酒精作用下通透性變化不大,酒精容易進入菌體內溶解染料─碘復合物而透出,失去紫色後被復染成為紅色。
2
抗酸染色法
有些細菌,如結核桿菌,不般不易著色,一旦染上色後又不易被鹽酸酒精脫色,稱為抗酸菌。主要步驟是將細菌塗片、乾燥、固定後,以石炭酸復紅染液加溫進行染色,然後用含酸的酒精脫色,最後用美藍復染。一般細菌以及標本中的物質都被脫色,抗酸菌則不能,仍為紅色。在藍色背景上呈紅色的細菌即為抗酸菌。
3
細菌特殊結構的染色法
細菌的特殊結構,如鞭毛、莢膜、細胞壁、芽孢及異染顆粒等,用普通染色法不易著色,故需用特殊染色法。
4
負染色法
是指背景著色而細菌本身不著色。常用墨汁負染色法配合單染色法(如美藍)檢查細菌的莢膜,背景呈黑色,菌體染成藍色,
www.qq1880.com
,莢膜不著色,包繞在菌體周圍,成為一層透明的空圈。
5
熒光染色法
用熒光染料,如金胺、吖啶橙等進行染色。細菌用熒光染料著色後在熒光顯微鏡下檢查,可在黑的背景中觀察到細菌發出明亮的熒光。用熒光染色法檢查細菌,有加快檢查速度和提高陽性率等優點。
求採納

Ⅳ 革蘭染色法和美藍染色法對細菌染色後有啥不同

1、顏色不同:革蘭氏陽性菌為紫色,革蘭氏陰性菌經沙皇等紅黃燃料染色後呈現粉色或紅色,因此在操作時要注意區分。

2、概念不同:美藍又叫亞甲基藍,美藍(亞甲基藍)染色法就是用美藍染色液對細菌進行染色以便進行顯微鏡檢查的染色法,屬於單染色法。經染色的菌體呈藍色,與革蘭染色法是不同的。

3、操作過程不同:革蘭氏染色是細菌學中廣泛使用的一種鑒別染色法。細菌先經鹼性染料結晶紫染色,而後經碘液進行媒染,之後用酒精脫色,與美蘭操作過程及使用工具是有不同之處的。

(5)美蘭染色方法步驟擴展閱讀:

常見的染色方法包括簡單染色、負染色、革蘭氏染色、芽孢染色法、鞭毛染色、莢膜染色、死活染色。制備細菌染色片一般要經過塗片、固定、染色、水洗、乾燥等步驟,用顯微鏡甚至油鏡觀察。

革蘭染色法脫色後再用鹼性蕃紅進行復染,陽性菌仍為紫色,陰性菌染成紅色,這就是革蘭氏染色的原理。其步驟包括初染、媒染、脫色、復染四個步驟。

除此之外在革蘭氏染色法塗片染色時,革蘭氏陽性菌的芽孢呈現無色。雖然芽孢在革蘭氏染色片中可以看到,但在不易清晰觀察時,可用特殊的芽孢染色法,使芽孢與菌體呈現不同顏色。

Ⅵ 給細菌染色的方法都有幾種,怎麼操作,都用復紅染色嗎麻煩一一講來,詳細點,本人初學者.

細菌染色分為活菌染色跟死菌染色兩種。其中死菌染色分為正染色跟負染色。正染色又包括普通染色與特殊染色兩種。普通染色有簡單染色法、革蘭氏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特殊染色分為芽孢染色法、莢膜染色法和細胞壁染色法。一般都只用革蘭氏染色法跟抗酸染色法。

革蘭氏染色法(Gram's stain)是最常用的細菌染色法。細菌經結晶紫初染染成藍色。革蘭氏染色陽性菌(G+)細胞壁肽聚糖層數多,且肽聚糖為空間網狀結構,再經乙醇脫水,網狀結構更為緻密,染料復合物不易從細胞內漏出,仍為藍色。而革蘭氏染色陰性菌(G-)細胞壁脂類含量多,肽聚糖層數少,且肽聚糖為平面片層結構,易被乙醇溶解,使細胞壁通透性增高,結合的染料復合物容易泄漏,細菌被脫色為無色,再經石炭酸復紅稀釋液復染成紅色。
①將結晶紫染液加於塗膜上,染色(初染)1min。②水洗後加蘆戈氏碘液處理(媒染)1min。③水洗後用95%酒精脫色,脫色時頻頻搖動玻片,直至流下的液體無色為止(約需0.5min)。④水洗後加石炭酸復紅稀釋液染色(復染)0.5min。⑤水洗,用濾紙輕輕吸干,待標本充分乾燥後進行鏡檢。染色過程中,水洗要用自來水的細流徐徐沖洗,沖洗塗膜的背面,勿使強水流直接沖到塗膜上。

抗酸染色法(acid-fast stain)對分枝桿菌屬等一般染色法不易著色的抗酸性細菌染色。要注意:1)塗片要略厚;2)加溫染色或延長染色時間,加溫時隨時補加染色液;3)分枝桿菌呈紅色(+),其他細菌和背景為藍色。
①石碳酸復紅加溫染色8~10分鍾。②3%的鹽酸酒精脫色約1~2分鍾,脫色是輕搖玻片,直到塗片顏色脫去為止。③水洗後,用鹼性美藍復染1分鍾。④再次水洗,印干。

芽孢染色法是專門給細菌芽孢染色的。要注意:1)芽孢染色用的菌種應控制菌齡,使大部分芽孢仍保留在菌體上為宜;2)染色加熱過程要及時補充染液,切勿讓塗片乾涸。
①孔雀綠加熱染色5分鍾。②水洗。③番紅染色2~3分鍾。④水洗,乾燥。

莢膜染色法是專門給與染料親和性弱的細菌莢膜染色。由於莢膜很薄,且含水量高(90%以上),易變形,所以製片和染色時一般不用熱固定。這個包括黑素負染色法、Leifson染色法跟Tyler染色法。
黑素負染色法:
1.制菌液:在潔凈載破片一端加一滴蒸餾水,按無菌操作要求,用接種環取少量斜面試管培養物於蒸餾水中,輕輕混勻。
2.塗片(推片法):取另一塊邊緣光滑的載玻片,使之一端與菌液接觸,然後迅速均勻地將菌液推向玻片的另一端,使菌液塗成一薄層。置空氣中自然乾燥。注意:勿熱固定。
3.復紅染色:滴加石炭酸復紅染色液覆蓋塗布面,染色4~5分鍾後,除去多餘染液(勿用水洗)。乾燥時間不要太長,防莢膜脫水。
4.黑素染色:在玻片一端加一滴1%黑素液,再取一塊邊緣光滑的裁玻片,當邊緣與黑素液接觸後,迅速均勻地推向玻片另一端,使成一薄層。置空氣中自然乾燥。
5. 鏡檢(油鏡):菌體呈紅色,背景呈黑色,莢膜無色。
注意事項:滴黑色素要量少;取菌要適量。
Leifson染色法
1.制備塗片同前,自然乾燥。
2.滴加Leifson』s染色液覆蓋塗布面,染色10分鍾,傾去多餘染料(勿用水洗)。
3.滴加硼酸鈉美藍染色液,染色5分鍾,輕輕用水沖洗,置空氣中自然乾燥。
4.油鏡下鏡檢,菌體呈藍色,莢膜呈紅色。
Tyler染色法
1.制備塗片同前,自然乾燥。
2.滴加結晶紫冰醋酸染色液覆蓋塗布面,染色5~7分鍾。傾去多餘染料(勿用水洗)。
3.用20%CuS04水溶液輕輕沖去染料,用吸水紙印干後,置空氣中自然乾燥。
4.油鏡下檢查,菌體呈紫色,莢膜呈淺紫色或淺藍色。

細胞壁染色法是觀察細菌細胞壁時採用的染色法。細菌細胞壁很薄,它與染料結合的能力差,不易著色,在細菌的染色過程中,一般情況染料都是通過細胞壁的滲透、擴散等作用而進入細胞,細胞壁本身並未染色,因此,欲通過染色來觀察細胞壁,必須設法使細胞壁能著色,而細胞質則不易著色,常用的方法有單寧酸法和磷鉬酸法。單寧酸和磷鉬酸都是起媒染作用,它們使細胞壁形成可著色的復合物,而使細胞質不易被著色,經結晶紫或甲基綠染色後,便可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細胞壁。
根據細菌細胞在高滲溶液中或用乙醚蒸氣處理後,會產生質壁分離這一現象,經染色後也可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區分細胞壁和細胞質膜。
1.單寧酸法
(1)將培養16—18小時的巨大芽孢桿菌按常法製成塗片。
(2)用5%單寧酸染5分鍾後,水洗。
(3)用0.2%結晶紫染3—5分鍾,水洗,吹乾。用油鏡觀察,細胞壁呈紫色,細胞質呈淡紫色。
2.磷鉬酸法
(1)制備濃厚的塗片,在未乾時浸入1%磷鉬酸水溶液3—5分鍾。
(2)用1%甲基綠水溶液染3—5分鍾。
(3)水洗後,吹乾,用油鏡觀察。細胞壁為綠色,細胞質無色。
3.區分細胞壁與細胞質膜
(1)乙醚蒸氣法
(a)將巨大芽孢桿菌塗布於蓋玻片上,翻轉蓋玻片使其放在乙醚蒸氣瓶的瓶口上蒸3分鍾。
(b)取下蓋玻片置Bouin氏固定液中30分鍾後取出,水洗。
(c)用硫堇染色30秒鍾。
(d)水洗,水封,置油鏡下觀察。
(2)NaCl法
(a)取一滴25%NaCl溶液於潔凈的載玻片上。
(b)挑一小環培養6小時的枯草芽孢桿菌,在25%NaCl水滴中塗布均勻,待自然乾燥。
(c)滴加0.01%結晶紫於其上,使蓋滿有菌部分,30秒鍾後水洗,乾燥,用油鏡觀察結果。

Ⅶ 美藍染液的染色步驟

呂氏鹼性美藍染液
A液:美藍0.6g,95%酒精30ml
B液:KOH 0.01g,蒸餾水100ml
分別配製A液和B液,配好後混合即可。

Ⅷ 美藍溶液配製方法

鹼性美藍(亦稱駱氏美藍)染色液:取美藍飽和酒精溶液30ml,加入0.01%氫氧化鉀水溶液l00mL,混合即成。此染色液在密閉條件下可保存多年。若將其在瓶中貯至半滿,松塞棉塞,每日拔塞搖振數分鍾,並不時加水補充失去的水分,約1年後可獲得多色性,成為多色美藍染色液。
呂氏鹼性美藍染液
溶液A
美藍
0.6克
95%乙醇
30毫升
溶液B氫氧化鉀
0.01克
蒸餾水
100毫升
分別配製溶液A和B
配好後混合即可。

Ⅸ 細菌學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

細菌形態學檢查方法:常用染色方法 1.美藍染色法 在已乾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適量的美藍染色液,經1一2分鍾,水洗,干後鏡檢,結果是細菌呈藍色。 2.稀釋石炭酸復紅染色法 染色方法同美藍染色法,結果是細菌呈紅色。 3.革蘭(Gram)氏染色法 (1)在已乾燥、固定好的抹片上,滴加草酸按結晶紫染色液,染色2一3分鍾,水洗。 (2)加革蘭氏碘液於抹片上媒染1一2分鍾,水洗。 (3)加95%酒精於抹片上脫色,約30秒至1分鍾,水洗。 (4)加稀釋石炭酸復紅(或沙黃水溶液)復染50一60秒鍾,水洗。干後鏡檢。結果是細菌染成藍紫色的稱為革蘭氏陽性細菌,染成紅色的稱為革蘭氏陰性細菌。

閱讀全文

與美蘭染色方法步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治療新冠肺炎方法 瀏覽:681
加油站安裝方法 瀏覽:778
口語交際研究的方法 瀏覽:343
馬原中歸納的方法有什麼局限性 瀏覽:513
燈具遙控安裝方法 瀏覽:989
在家地震預警有哪些方法論 瀏覽:403
氣缸圓柱度的檢測方法 瀏覽:219
東風制動燈故障原因和解決方法 瀏覽:314
簡諧運動研究方法 瀏覽:129
幼兒異物吸入的搶救方法有哪些 瀏覽:213
開衫毛衣尺寸的經典計算方法 瀏覽:358
廣電有線連接方法 瀏覽:830
局解血管的檢查常用方法 瀏覽:994
瑜伽的技巧和方法 瀏覽:836
寫出五種植物的傳播方法 瀏覽:102
治療脾氣差的最佳方法 瀏覽:818
花卉滿天星的種植方法 瀏覽:971
風控未通檢測方法 瀏覽:770
根管治療術的步驟和方法 瀏覽:184
去腳臭的簡單的方法 瀏覽:9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