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測量體溫的工具與方法

測量體溫的工具與方法

發布時間:2022-07-11 13:11:09

⑴ 有哪些方法可以測量體溫

測量體溫的方法較為簡單,但這是護理發熱病人的一項重要工作。體溫表有口表、肛表和腋表之分。正常人的體溫,口溫為36℃~37℃,肛溫稍高於口溫0.3℃~0.5℃,腋溫則低於口溫0.2℃~0.4℃。體溫可由於某些因素而發生變異,如女性平均體溫比男性高0.3℃;在進食、沐浴及劇烈運動後,都可使體溫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晝夜24小時的體溫也不盡相同,清晨2~6時體溫最低,下午2~8時體溫最高,但波動幅度一般不超過l℃。總之,體溫可隨著機體活動的多少、代謝的高低而變化,隨著測量體溫的時間、部位而有所不同。因此,測量體溫時,應注意排除上述影響因素。

測量體溫的方法有口溫法、腋溫法、肛溫法。

口溫法:除患有口腔疾病、意識不清者均可選用此法。測量體溫前,將消毒好的體溫計的汞柱甩至35℃以下,然後,把體溫計的水銀端放置病人舌下,囑病人口唇閉緊,不要用牙齒咬體溫計,3分鍾即可。此法方便,時間短,但易受飲水、進食的影響,因此,應在飲水、進食後30分鍾測量。

腋溫法:將甩至35℃以下的體溫計的水銀端置於腋下,貼緊皮膚,屈臂過胸,夾緊體溫計,3~5分鍾後即可取出。此法簡單方便,是較為普遍的測體溫法。

肛溫法:多用於昏迷病人,此法比較准確,誤差小。患者側卧或平卧,將甩至35℃以下的體溫計的水銀端,塗少許潤滑劑(液體石蠟、肥皂水、凡士林等),插入肛門內約4厘米,3分鍾後取出,觀察度數。測量體溫後,應注意體溫計的清洗、消毒,尤其是口表、肛表測量後,先用清水沖洗,後用75%酒精或0.1%新潔爾滅浸泡。一般將體溫為37℃~38℃時稱低熱,38℃~39℃為中度發熱,39℃~40℃為高熱,40℃以上為過高熱。

6.高熱護理

持續的過高熱(42℃)超過2~4小時,常可導致病人意識喪失,呼吸、循環功能的衰竭,甚至死亡。做好高熱護理,合理有效的降溫,是護理工作中一項很重要的工作。

對高熱病人,一般2~4小時測量體溫1次,以觀察病人發熱的動態變化。高熱初期,病人多有寒戰、皮膚蒼白等表現。此時要注意給病人保暖,可添加被褥或使用熱水袋、電褥子等,防止受涼,同時飲熱飲料。病人如果持續高熱,則是高熱護理的重點。病人多有呼吸心跳加快、皮膚潮紅、灼熱、食慾不振、肌肉酸痛、口乾、頭痛,甚至出現意識不清、昏迷等表現。這時要積極採取有效的降溫措施,根據家庭具體情況,可選用溫水擦浴、酒精擦浴、冰敷等方法。

溫水擦浴:用32℃~36℃的溫水浸濕毛巾,自頸部沿上臂外側至臂,自側胸經腋窩內側至手心;用同法擦另一側上肢。然後,囑病人側卧,露出背部,自頸向下擦拭背部。下肢自髖部沿腿的外側擦至足背,自腹股溝的內側擦至踝部。順序是先上後下。一般擦拭為20分鍾,擦浴時可有腋窩、腹股溝、窩處稍停留,以提高降溫效果。擦浴時要注意關好門窗,保持室內溫度(18℃~22℃)。

酒精擦浴:常用30%~50%酒精200~300毫升(溫度在32℃左右),用擰至半乾的濕紗布擦拭。除前胸、腹部、後頸部外均可行酒精擦浴,時間不超過20分鍾(身體虛弱者禁用)。

冰敷法:取小塊的冰,用水沖去冰的銳角和污垢,裝入冰囊或冰袋內,加水少許,排氣後擰緊(扎緊)蓋口,加套或墊上毛巾等放於病人的頭部(前額或頭頂)或體表大血管處,如頸部、腋下、腹股溝、窩等處。應用冰敷時,要注意觀察皮膚,如皮膚呈紫紅色或病人感覺局部麻木時,要立即停用冰敷,以防凍傷。冰融化後應及時更換。以上各種方法也可相互配合使用。如溫水或酒精擦浴後使用冰敷法。如果家裡條件較差,室內溫度又偏低,也可用冷濕敷法,用冷水浸濕毛巾,擰至半干放於病人的頭部,有代替冰袋的作用,每隔3~5分鍾更換1次。對畏寒的高熱病人禁用擦浴。擦浴過程中出現皮膚蒼白、發冷時也要立即停止擦浴。在採取了以上降溫措施後,體溫仍不下降,可根據醫囑口服退熱葯物。降溫時要注意觀察病人的出汗情況,避免體溫降得過猛而引起虛脫。鼓勵高熱病人多飲水也是護理中的一件重要的事,高熱病人每日水的攝入量不少於3000毫升,可配製可口的清涼飲料備用(橘子汁、蘋果汁等)。給予細軟易消化、高熱量、高維生素、高糖、高蛋白、低脂肪的飲食,加強機體營養。高熱時,唾液分泌減少,易出現口腔乾燥、口唇乾裂、舌炎、口腔潰瘍等,因此,也要注意做好口腔護理。在體溫下降期可有大量的汗液排泄,此時要特別注意防止病人著涼,保持皮膚清潔,及時更換衣服、被褥、床單等。

⑵ 電子體溫表的使用方法介紹

體溫表,作為一種能夠對我們體溫進行測試的工具,它不僅能夠應用在我們的家庭,成為我們必備的工具,還被廣泛應用在治療行業,成為醫院對健康測量的一種工具。隨著電子體溫表的出現,它所具有的能夠准確迅速的測量人體體溫,還同普通的體溫表相比不具有水銀成分,更加成為消費者選擇的產品。那麼,有時我們會對電子體溫表應該如何操作存在一定的困惑,下面讓我來教教大家應該如何對電子體溫表進行測量操作吧?

電子體溫計使用方法

1、用棉花棒或衛生紙粘取酒精擦拭消毒電子體溫計感溫頭和量溫棒部分,為避免電子體溫計機件受損,請勿以酒精或其它溶液接觸感電子體溫計溫頭及量溫棒以外的部件。

2、按電子體溫計ON/OFF按鈕,打開電子體溫計電源,電子體溫計顯示屏顯示「」約2秒,然後顯示上次的電子體溫計測量溫度約2秒後顯示L℃,其中℃閃爍,表示電子體溫計可以測量溫度了。

3、測腋窩溫度:電子體溫計測溫前,手臂自然下垂,將腋窩緊閉1分鍾,使腋窩溫度穩定;將體溫計的感溫頭置入腋窩中央並夾緊約1分鍾,待電子體溫計顯示屏℃符號停止閃爍,即表示電子體溫計腋窩溫度已測量完成。

4、測口腔溫度:電子體溫計測量前將雙唇閉上約1分鍾,使口腔內溫度平穩,將體溫計的感溫頭置於舌下內側根部,和舌頭密接後,將雙唇緊閉約1分鍾,待電子體溫計顯示屏℃符號停止閃爍,即表示電子體溫計口腔溫度已測量完成。

5、如果溫度>37.5℃,則聽到電子體溫計短促的報警聲:Bi-Bi-Bi-Bi(每0.125秒響一次),表示電子體溫計測量完成並警示已發燒了。如果溫度≤37.5℃,則聽到電子體溫計較慢的聲音:Bi-Bi-Bi-Bi(每0.5秒響一次),表示電子體溫計測量完成並且體溫正常。

隨著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對於健康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入手一種電子體溫表更好讓我們在不舒服的時候隨時可以通過測量對自己身體有一個大概的了解,隨著電子體溫表的表情的不斷增加,不同的電子體溫表都有不同的操作和使用方法,但往往它們的操作方法都是大同小異的。所以,掌握好電子體溫表怎麼操作的辦法,能夠讓你更好的對電子體溫表有更好的認識。

⑶ 如何正確使用溫度計

使用方法:

1、使用之前,一定要檢查體溫計是否有破損,破損的體溫計是不能使用的,甩體溫計的時候一定要避開硬物,以免碰碎體溫計;

拓展回答:

人體溫度計簡稱體溫表,是測量人和動物身體溫度的工具。

正常人的體溫保持在相對恆定的狀態,其正常波動范圍為:口腔溫度36-37℃,直腸溫度比口腔溫度高0.3-0.5℃,腋下溫度比口腔溫度低0.3-0.5℃。它可以記錄這溫度計所曾測定的最高溫度。用後的體溫計應「回表」,即拿著體溫計的上部用力往下猛甩,可使已升入管內的水銀,重新回到液泡里。其它溫度計絕對不能甩動,這是體溫計與其他液體溫度計的一個主要區別。

參考鏈接:網路-人體溫度計

⑷ 體溫計使用方法是什麼

  1. 常用的有水銀溫度計,首先說一下怎麼讀數。手拿住水銀體溫計尾部,使眼與體溫計保持同一水平,然後慢慢地轉動體溫計,從正面看到很粗的水銀柱(中間紅色那根線)就可讀出相應的溫度值。讀數時注意千萬不要用手碰體溫計的水銀端,這樣會影響水銀柱而造成測量不準。每次看之前一定要拿住尾部先甩一甩,確保不是之前的讀數。

    ⑸ 常用的家庭護理測體溫有什麼方法

    正常小兒的體溫和成人一樣,應維持在36~37度之間。但是由於個體差異,有的人的體溫可能略高或略低一些。另外,隨著人的生理狀態的不同,每日的體溫也可以有些波動,如每日晨起體溫稍低,下午至晚上體溫略高,在飯後、劇烈活動或高度緊張狀態下體溫也有些變化,甚至偶爾一次超過37度也可以是正常的。

    人所以能保持體溫的恆定,主要是體內有保持體溫平衡的調節系統。另外,隨著外界環境的變化,也可以用增減衣服或使用空調及暖氣等來協調。人體內體溫的調節系統,一般分物理性和化學性兩部分,這些物理、化學調節系統又與神經、體液調節系統密切相關,但最終受體溫調節中樞支配。

    物理性調節系統主要通過散熱和保溫來調節體內溫度。如體內溫度過高,皮膚毛細血管就擴張,增加了皮膚血循環量,也就增加了散熱;其次汗腺對體溫調節也起著重要作用,天氣炎熱即可出汗而大量散熱;小兒呼吸心跳代償性增快也可加速散熱。化學性調節主要依靠各種營養素在體內代謝過程中釋放熱量的多少來調節體溫。

    臨床上根據發熱的程度分為低熱(指體溫自37.3~38度)。中等熱(指體溫在38~39度)及高熱(指體溫在39~41度)。如體溫超過41度,則稱為超高熱,有時在新生兒時期可遇到。極高的體溫常可引起神志障礙和抽風,如退熱不及時,還可導致死亡。

    小兒因為感染、失血、脫水、創傷、組織壞死及體溫調節障礙等各種原因皆可引起發熱。從發熱的病理生理來看,發熱是人體防禦疾病和保持內外環境平衡的一種代償性反應,它有利於調節體內淋巴及網狀內皮系統,活躍免疫、吞噬等功能,吞噬或消滅致病因子。因此,多數學者主張體溫在38.5度以下時,不需要採取強力的降溫措施;但如高燒持續過久,使體內調節功能失常,繼發一連串的病理生理改變,則應積極降溫,使因高燒給孩子帶來的痛苦得到緩解。

    如何知道體溫是否增高呢?主要是應用體溫計來測量體溫。對每個家庭來講,體溫計是必備的基本保健工具。

    目前測量體溫的方法主要有口腔測溫、腋下測溫和肛門測溫。由於腋下測溫方便,體溫表也容易消毒,已被大多數醫務人員和家庭所採用。腋下測溫的體溫計又稱腋表,其水銀頭為細柱狀,應將水銀柱頭放在腋窩中心部。囑患兒或家長將臂下垂,緊緊夾住,測量時間應在5分鍾以上,取出後檢查刻度並記錄之。但如果腋窩部夾得不緊,或腋窩部有汗,或夾住體溫表時間過短,都可影響測量的准確性。雖然腋表比較衛生,但每次應用前後,仍應用酒精棉球擦拭乾凈,以免交叉感染;在試表前還要仔細檢查水銀柱的刻度是否在36度以下,否則也會影響結果。對特別瘦弱或大於7歲以上的兒童,也可應用口表,把消毒好的體溫表,將水銀頭置於舌頭下,病兒要閉口3分鍾,用鼻呼吸,然後取出檢查度數。口腔測溫方法簡便、准確,但測試前不能吃過熱或過冷的飲料或食物。還要密切注意防止小兒將體溫表咬碎,以免水銀中毒。

    肛表測溫方法多適用於休克、昏迷等患兒。肛表與腋表不同,頭粗呈圓形,一般先在肛表水銀端塗抹少許潤滑油,然後再輕輕插入肛門,深度約5~6厘米。3分鍾後取出,用棉花或紗布擦乾凈肛表,檢查刻度,記錄體溫。肛表的檢查、消毒方法與其他體溫表相同。

    應正確掌握測體溫的方法,一旦發現患兒有異常表現,首先測量一下體溫,如體溫過高,病情較重,可立即給予降溫措施或口服一次退燒葯,然後帶孩子去醫院就診,做到及早診斷,及早治療。

    ⑹ 體溫計的使用方法

    體溫計是臨床上測量體溫的非常重要的工具,一般採用腋測體溫法,測量時將體溫計頭端置於患者腋窩深處,囑患者用上臂將體溫計夾緊,十分鍾後讀數。正常值一般在36至37攝氏度。用腋測法測量體溫時,需要注意腋窩處應無致熱或降溫的物品,並將腋窩汗液擦乾,以免影響測定結果,測量前應該將體溫計的汞柱甩到35攝氏度以下。如果患者明顯消瘦,病情危重或神志不清,而不能將體溫計夾緊,常需要採用其他測量方法,如肛測法或口測法。如果局部存在冷熱物品或刺激時,可能對測定結果造成一定的影響。

    ⑺ 測量體溫的方法有哪些

    測量體溫的方法較為簡單,但這是護理發熱病人的一項重要工作。體溫表有口表、肛表和腋表之分。正常人的體溫,口溫為36℃~37℃,肛溫稍高於口溫0.3℃~0.5℃,腋溫則低於口溫0.2℃~0.4℃。體溫可由於某些因素而發生變異,如女性平均體溫比男性高0.3℃;在進食、沐浴及劇烈運動後,都可使體溫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晝夜24小時的體溫也不盡相同,清晨2~6時體溫最低,下午2~8時體溫最高,但波動幅度一般不超過l℃。總之,體溫可隨著機體活動的多少、代謝的高低而變化,隨著測量體溫的時間、部位而有所不同。因此,測量體溫時,應注意排除上述影響因素。

    測量體溫的方法有口溫法、腋溫法、肛溫法。

    口溫法:除患有口腔疾病、意識不清者均可選用此法。測量體溫前,將消毒好的體溫計的汞柱甩至35℃以下,然後,把體溫計的水銀端放置病人舌下,囑病人口唇閉緊,不要用牙齒咬體溫計,3分鍾即可。此法方便,時間短,但易受飲水、進食的影響,因此,應在飲水、進食後30分鍾測量。

    腋溫法:將甩至35℃以下的體溫計的水銀端置於腋下,貼緊皮膚,屈臂過胸,夾緊體溫計,3~5分鍾後即可取出。此法簡單方便,是較為普遍的測體溫法。

    肛溫法:多用於昏迷病人,此法比較准確,誤差小。患者側卧或平卧,將甩至35℃以下的體溫計的水銀端,塗少許潤滑劑(液體石蠟、肥皂水、凡士林等),插入肛門內約4厘米,3分鍾後取出,觀察度數。測量體溫後,應注意體溫計的清洗、消毒,尤其是口表、肛表測量後,先用清水沖洗,後用75%酒精或0.1%新潔爾滅浸泡。一般將體溫為37℃~38℃時稱低熱,38℃~39℃為中度發熱,39℃~40℃為高熱,40℃以上為過高熱。

    ⑻ 量體溫有哪些辦法

    生病的時候,往往都要測量體溫,關於測量體溫的方法是我們必須要了解的,那麼測量體溫的方法有哪些呢?接下來,本文就為大家介紹測量體溫的三種方法,僅供大家參考。想要了解測量體溫的方法有哪些的朋友可以接著往下看哦!下面請看具體的介紹。

    人體的溫度是相對恆定的,正常人在24小時內體溫略有波動,一般相差不超過1度。生理狀態下,早晨體溫略低,下午略高。運動、進食後、婦女月經期前或妊娠期體溫稍高,而老年人體溫偏低。體溫高於正常稱為發熱,37.3~38攝氏度為低熱,38.1~39攝氏度為中度發熱,39.1~41攝氏度為高熱,41攝氏度以上為超高熱。

    測量體溫的方法有哪些?測量體溫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口測法
    通常在我們測量口腔溫度的時候首先現將溫度計做清潔消毒處理後用口含的方法將溫度計置於舌頭下面,保持口含姿勢五分鍾左右的時間,然後將溫度計取出讀出數值。正常值溫度在36.3℃~37.2℃之間.

    2、腋測法

    腋測法就是指將溫度計夾在我們的腋窩下面夾緊保持時間五分鍾左右,然後讀取溫度計的數值。正常的數值是在36.3℃~37.2℃之間。
    3、肛測法

    肛測法的操作流程是首先將溫度計做清潔消毒處理後,在溫度計表頭塗適量潤滑劑,然後把溫度計小心插入肛門保持時間五分鍾左右。最後將溫度計小心取出讀出數值,正常值在36.3℃~37.2℃之間。

    在測量體溫時,應該根據病人病情選擇合適的測量體溫的方法:
    1、凡嬰幼兒、精神異常、昏迷、口鼻腔手術以及呼吸困難、不能合作的病人,不宜測口腔溫度。

    2、凡消瘦不能夾緊體溫計、腋下出汗較多者,以及腋下有炎症、創傷或手術的病人不宜使用腋下測溫法。

    3、凡直腸或肛門手術、腹瀉,以及心肌梗塞的病人不宜使用直腸測溫法。
    以上就是關於測量體溫的方法有哪些的相關介紹。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紹之後,已經知道測量體溫的方法了。從上面的介紹中,我們可以知道,測量體溫的方法主要有三種,而且這三種方法測出來的體溫都是略有差異的,所以大家在測體溫的時候,一定要事先了解下對應體溫測量方法的正常參考數值哦!

    ⑼ 量體溫的叫什麼工具

    叫做體溫計。

    體溫計的工作物質是水銀。它的玻璃泡容積比上面細管的容積大的多。泡里的水銀由於受到體溫的影響,產生微小的變化,水銀體積的膨脹,使管內水銀柱的長度發生明顯的變化。人體溫度的變化在35℃到42℃之間,所以體溫計的刻度是35℃到42℃,而且每度的范圍又分為10份,因此體溫計可精確到1/10度。

    發明及改進

    最早的溫度計是在1593年由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1564~1642)發明的。他的第一隻溫度計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帶有核桃大的玻璃泡。使用時先給玻璃泡加熱,然後把玻璃管插入水中。

    隨著溫度的變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會上下移動,根據移動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溫度的變化和溫度的高低。溫度計有熱脹冷縮的作用所以這種溫度計,受外界大氣壓強等環境因素的影響較大,所以測量誤差較大。

    後來伽利略的學生和其他科學家,在這個基礎上反復改進,如把玻璃管倒過來,把液體放在管內,把玻璃管封閉等。比較突出的是法國人布利奧在1659年製造的溫度計,他把玻璃泡的體積縮小,並把測溫物質改為水銀,具備了溫度計的雛形。

    以後荷蘭人華倫海特在1709年利用酒精,在1714年又利用水銀作為測量物質,製造了更精確的溫度計。他觀察了水的沸騰溫度、水和冰混合時的溫度、鹽水和冰混合時的溫度;

    經過反復實驗與核准,最後把一定濃度的鹽水凝固時的溫度定為0℉,把純水凝固時的溫度定為32℉,把標准大氣壓下水沸騰的溫度定為212℉,用℉代表華氏溫度,這就是華氏溫度計。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溫度計,網路—體溫計

    ⑽ 怎樣測體溫

    正常人體溫在36~37℃之間,上午比下午高。測體溫的方法有3種:腋下法、口腔法和肛門法,其中以腋下法最為普遍。

    1.操作要領:

    測體溫前,應用拇、食指握緊體溫表上端,手腕急速向下向外甩動,將水銀柱甩到35℃以下。

    腋下測溫時,要解開病人胸前衣扣,擦去其腋窩部的汗水,將體溫表的水銀頭放在腋窩當中,並緊貼皮膚,水銀頭不能伸出腋窩外,讓病人屈臂,手扶對側肩部以夾緊腋窩。測試時間為10分鍾。

    肛門測溫時,應先在水銀頭塗少量油類物質進行潤滑,再慢慢將表的水銀端插入肛門2.5~3厘米(嬰兒僅放入水銀頭即可),並用手握住體溫表的上端,以防脫落折斷。3分鍾後取出,用軟手紙將表擦洗,然後再檢溫。

    口腔測溫時,應將體溫表放於病人舌下,囑病人將口唇閉起,但不要「咬牙切齒」。測試3分鍾後,可取出查溫。

    查看所測得溫度度數時,應一手橫持體溫表緩慢轉動,取水平線位置背光觀察水銀柱所示溫度刻度。

    用畢體溫表後,應用冷水及肥皂進行清洗,不要用熱水沖洗。擦乾後插入表套中存放。必要時,可用75%酒精或60。白酒消毒,時間為30分鍾。

    2.注意事項:

    腋下法簡便、安全、衛生、舒適,一般情況下均可使用;昏迷病人及嬰幼兒,可使用肛門法。

    甩體溫表時應注意四周,不要碰上其他物品而損壞體溫表。

    運動、哭鬧、進食冷熱飲、擦浴等活動均可影響體溫的測量,故應等待20分鍾後再測。

    用腋下法測溫時,體溫表和皮膚之間不能夾有內衣或被單。

    測溫一般為一日2次,必要時可每1~2小時測一次體溫。

    肛表、口表宜專人使用。

閱讀全文

與測量體溫的工具與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紫藤不開花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瀏覽:768
地磅顯示控制器故障解決方法 瀏覽:409
瘦小腿的快速簡單的方法 瀏覽:969
小孩穿t恤衫的最佳方法 瀏覽:888
帕瑪氏使用方法 瀏覽:725
蘋果平板和手機怎麼設置同步方法 瀏覽:368
護理研究艾滋病研究對象方法 瀏覽:677
鎢極針的調整方法有哪些 瀏覽:11
如何燉牛肉的方法 瀏覽:962
手機釘釘群聲音設置方法 瀏覽:361
硅膠線性燈帶安裝方法 瀏覽:368
微博賬戶名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95
小孩咳嗽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68
裝修吊頂方法和技巧視頻 瀏覽:992
夏利10分離軸承安裝方法 瀏覽:276
3d列印虛層解決方法 瀏覽:673
拔牙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瀏覽:325
轉業如何選崗最好的方法 瀏覽:920
ps圖片邊緣的方法 瀏覽:236
語文課文預習方法和技巧 瀏覽: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