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巢湖蘑菇種植方法哪裡有

巢湖蘑菇種植方法哪裡有

發布時間:2022-07-11 12:58:38

『壹』 誰知道蘑菇的種植方法

種植蘑菇需要注意的事項很多。基本流程如下:備料→預濕→建堆→翻堆→作床→進棚→播種→發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採收
一、培養料的配方及對各種料的要求(按240m2計算)
1、配方:稻草2900kg、干牛糞2900kg、尿素40kg、碳酸氫銨25kg,過磷酸鈣75kg、石灰100kg、餅肥100kg。總計6050kg,每m233.6kg。
2、培養料的准備:(1)稻草要選擇鮮黃無霉變,曬干。凡是霉爛被雨淋過的稻草均不能用。
二、牛糞的純度要求在80%以上。如含土多,要適當增加牛糞的用量。邊收集、邊曬干,粉碎後備用,防止霉變和雨淋。牛糞粉碎後糞團直徑不超過1cm,牛糞最少也不能少於500kg。
三、糞草的比例一般為4:6或5:5,糞少草多時應加餅肥。
在配製培養料中,糞過多、草少,培養料通氣差;而草多糞少、培養料雖通氣性好,但養分差。因此堆制時,除糞草外,還應增加餅肥和化肥,以補充養分,增加松透性。

二、培養料堆制前的處理方法
1、發酵時間:用稻草加牛糞堆料發酵,需要20—25天。
2、培養料的預濕:先把稻草切成15—30cm長,浸入水中30分鍾左右撈出,堆放1—2天,每天在表面噴水2次。
3、預堆:稻草預濕1—2天後。把預濕的稻草鋪成寬2.2m 高 30 cm長18m的堆,然後在稻草的表面撒一些石灰,用水噴淋一次,使石灰粉滲入稻草內,再撒上少量的碳酸氫銨,然後再鋪上一層稻草,如此類推直到堆完,每次一般用4kg碳酸氫銨和8kg石灰。
4、其他料的預濕:稻草預堆前一天將牛糞、餅肥、用1%的石灰水調濕,含水量為手握料,指縫間有水滴2—3滴即可。

三、建堆及翻堆
1、建堆前的准備:建堆前把過磷酸鈣、尿素、石膏、碳酸鈣,粉碎後混合均勻,然後再與預濕好的牛糞、餅肥,充分混合,配成混合料。
2、建堆:預堆後2天進行。建堆時含水量以用手擰稻草後滴4—5滴水為宜。把預濕後的稻草鋪在地面上,厚度30cm,寬度2.2m,長度18m,然後再撒上混合料,用量為配合總量的1/6。從第二層到第六層稻草每層厚度均為30cm。混合料的用量每次都是總量的1/6,操作與第一層一樣。建堆高度為1.8m,堆頂成龜背形。堆料時要作到底層不澆水,中層少澆水,上層多澆水,一直到料堆周圍有水溢出為止。一般這樣堆的料在第4天左右,料溫會升到70℃左右。培養料堆制後用草簾覆蓋,下雨前用塑料薄膜覆蓋。
3、第一次翻堆:建堆後5—7天,當料溫達最高溫度65—70℃開始下降時進行翻堆。翻堆時要把料抖松,讓料中氨氣散發出去,並把表面和底層料翻在中間,把中間的翻到兩邊,每棚料加敵敵畏2.5斤兌水分層噴勻。如遇雨天,及時用薄膜蓋好,雨停後馬上掀開薄膜,以防氨氣過重。
4、第二次翻推:第一次翻堆後5—6天,進行第二次翻堆,翻法同前。堆寬度應縮小至2 m,高度、長度不變,每間隔1.5m插一個粗12—15cm的木棍,待堆重新建完後再撥出去,作為通氣口,散發出氨氣等濁氣。
5、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後5天進行,方法同上。翻堆時調節PH值7.8—8,偏低時加石灰水,偏高時加清水。料溫超過60℃時,每間隔1.0m,放一個排氣口。
6、第四次翻堆:第三次翻堆後4天翻堆。含水量65—70%,每棚用甲醛1.5斤兌水噴勻。要進行室外簡易二次發酵(時間2—3天)。
7、根據發酵的溫度和發酵的程度,如料溫經發酵幾天後開始下降,就須進行翻堆,或連續2—3天達80℃左右,也要進行翻堆,翻堆的情況一定要靈活掌握。

四、進棚前堆制發酵的培養料的質量標准
1、培養料的顏色呈棕褐色。
2、稻草柔軟,且有彈性,稻草和牛糞等原輔料混合均勻。
3、料的含水量為65%,手握一把料 指縫間有水印,並有水滴1-2滴的狀況為准。
4、PH7.5左右。
5、無病蟲雜菌,無糞塊臭味、酸味、氨味等不正常的氣味,具有蘑菇特有的香味。
五、進棚
1、消毒殺蟲:進棚前在傍晚先用辛硫磷0.5kg把整個菇棚進行殺蟲一次。
2、鋪床面時,先撒一部分石灰,應把稻草細料混勻,鋪料時不要壓實,要平整,中間比邊緣厚2—3cm。
3、培養料的厚度20cm左右。
4、把料鋪好後,棚內過道清理干凈,把所有的工具放在棚內關閉好門窗。
5、每棚(240m2)用甲醛2.5kg,採用熏蒸消毒法熏棚24小時。
6、24小時後打開棚門窗,通風換氣,直至無甲醛、氨、臭等異味。
7、測完培養料的溫度在28℃以下,PH值7.5左右,開始接種。
六、播種
1、若是在晴天,最好安排在下午3點以後。
2、播種量為每m2 1—1.5瓶菌種。
3、播種用的工具用3‰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再用干凈紗布擦乾。
4、先取菌種總量的一半,散播在料面上,後用手指插入料中,稍動幾下,使麥粒落入料面下2—3cm處,然後把剩餘的一半種子散在料面上。
5、用木板或盆底輕輕的在料表面輕拍一下。
6、用草紙或報紙蓋在料的表面。
七、發菌管理
1、勤觀察棚內溫度和料內溫度,料內溫度最高不超過29℃,最適為22—27℃。
2、三天內棚內溫度不高就不用通氣,三天後報紙取掉。
3、三天後菌種正常萌發即可微通風,七天後可加大通風量,促進菌絲往料中生長,直至菌絲到四分之三處准備覆土。
八、覆土
1、准備:河泥土和粘土較好,在覆土前挖掉地表約20cm,然後把土打碎放在陽光下曬幾天過篩。
2、在覆土前三天,每棚把40kgCaCO3、50kg過磷酸鈣充分混合均勻,用石灰水把覆土材料調濕,要求覆土材料的PH值為7.5 左右,含水量以手捏成團,丟下即散的程度,堆成1m高左右用塑料布蓋上,在覆土前12小時揭開。
3、覆土前3—4天,把菇棚料面稍作整理,料面不能凹凸不平,若料面干,在前2—3天用PH值7.2的石灰水,勤噴輕噴調節成濕潤的狀態。
4、在覆土前每棚用少量的水拌入0.5kg辛硫磷充分混勻,採用輕噴、細噴法,噴在料的表面。
5、覆土:用干凈的小盆取覆土材料,輕撒在料面上,厚度為2.5—3cm。
6、覆土後前5—7天關閉通風口,促使菌絲向土層生長,菌絲爬土後,加大通風量,覆土表層再撒一層不加營養的細土,厚度為看不到菌絲為宜。
九、關於最佳播期
雙孢菇的最佳播期為9月5—15日,最晚不能超過9月25日。播期過晚,溫度下降影響秋菇的產量,每晚播7天,影響一薦菇的採收。因此,要求在8月10日前必須完成稻草的預濕工作,爭取在10月10日左右開始出菇。
十、對菇棚(冬暖式大棚)的要求
1、棚體要牢固,排水通暢,棚內過道不積水。
2、棚內覆蓋物要厚一點,棚內最高溫度22℃最低5℃。
3、菇房北牆上、下留有兩排通風口;南牆有通風口,東西牆與走道相對留有通風道;標准棚8m寬,30m長,東西走向;棚建在地勢較高挖深1m不出水;棚里四趟菌床,中間3個過道寬66cm,兩側靠牆菌床寬1m,中間兩床寬1.2m;過道挖出的土作前後牆,前牆高30cm,後牆高1.2m。
十一、採收
播種後,35天左右開始出菇。第一茬出菇量較大,要及時安排採摘。採摘的標準是傘徑3—3.5cm以內,柄長在0.5cm 。間隔7—10天,第二潮菇現蕾。

『貳』 蘑菇怎麼種植

一、菌種的製作

該菌株適宜在完全培養基上生長,製作、接種、培養方法同常規。原種和生產培養基採用麥粒培養基,配方為:麥粒87%、發酵後的干培養料10%、石灰1.5%、石膏1.5%。小麥先用石灰水浸泡2天後用水沖洗干凈,使小麥表面ph值在7.0左右,然後拌入石膏和切成長1厘米以下的發酵後的栽培料裝瓶、滅菌。

二、栽培技術

1.栽培料配方。於麥稈(於稻草)60%、於雞糞30%、米糠7%、石膏2%、石灰粉1%左右。

2.栽培料的發酵堆制。採用兩次發酵堆製程序。第一階段(一次發酵階段)在遮雨逢下進行,發酵堆料大約經過14-16天後進入第二階段(二次發酵)的堆制。二次發酵階段一般經過幾個階段及步驟(1)經過一次發酵的堆料轉入二次發酵通道後,關閉通道口和風機讓其自然發酵升溫,約16-20小時後溫度升至50攝氏度左右。(2)適當通入熱(蒸)氣使升溫過程持續進行,達到58攝氏度後開啟調節設備,便堆料溫度控制在58攝氏度-61攝氏度,持續6-7小時,以殺死各種有害微生物和害蟲。(3)將堆料調控到47-49攝氏度持續5-7天。(4)打開風機,使堆溫下降到室溫,嗅不到氨氣味時為止。

3.播種栽培管理。可用各類空閑房、專用蘑菇房、地下隧道等場地栽培。將經過二次發酵的培養料放入菇床,然後播菌種,並使菌種和栽培料充分混合,播種量為100公斤料3瓶菌種。播種後表面覆一張干凈的報紙,然後關閉菇房,最好將菇房溫度調節到25攝氏度左右,如果無控溫設備,也可在自然溫度下發菌,20-25天後,菌絲全部吃透培養料,此時在菌床表面(或袋、塊表面)覆土材料的含水量可控制在70%-75%。覆土後繼續在25攝氏度黑暗條件下培養1周或自然條件下培養7-14天。

4.出菇管理。該菌株從播種到出菇一般需要35-40天。覆土後當菌絲發至表面時,開始進行出菇管理。此時菇風換氣3-5天。第一潮菇採收後要清潔表面,停止噴水4天,然後再按出菇管理為方式管理,就可以採收第二潮菇,每潮菇一般歷時3-5天。第一潮菇採收後要清潔表面,停止噴水4天,然後再按出菇管理方式管理,就可以採收第二潮菇。一般可採收四潮菇,其中第一、二潮菇占總產量的80%左右。

5.采菇。該菌株是適於鮮銷的蘑菇新品種,菇形大小適中。當菇生長到菌蓋離開菌柄,菌膜出現時及時採收,可獲得優質蘑菇,有較長的銷售期。採收後依據大小分級,迅速送到市場銷售。 雙孢蘑菇栽培技術
雙孢菇屬於擔子菌亞門,傘菌目、傘菌科,蘑菇屬。目前我國栽培的雙孢菇都是白色變種,主要適用於賣鮮品,或加工成罐頭。
雙孢菇的菌肉肥嫩,並含有較多的甘露糖、海藻糖及各種氨基酸類物質,所以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據測定每100g干菇中含蛋白質36—40g、脂肪3.6g、碳水化合物31.2g、磷718mg、鐵188.5mg、鈣131mg、灰分14.2mg、粗纖維6g,此外還含有維生素B1、B2、Vc,尼克酸等,由於它的營養比一般蔬菜高,所以有「植物肉」之稱。
雙孢菇具有一定葯用價值,對病毒性疾病有一定免疫作用,所含的蘑菇多糖和異蛋白具有一定的抗癌活性,可抑制腫瘤的發生,所含的酪氨酸酶能溶解一定的膽固醇,對降低血壓有一定作用,所含的胰蛋白酶、麥牙糖酶等均有助於食物的消化,中醫認為雙孢菇味甘性平有提神消化、降血壓的作用。
雙孢菇人工栽培始於法國路易十四時代,距今約有300年。我國人工栽培在1935年開始試種,栽培1m2雙孢菇需要投入10元左右,可產雙孢菇5—10kg。經濟效益很好。
一、生長發育條件
1、營養:蘑菇是一種腐生真菌,完全依靠培養料中的營養物質來生長發育。蘑菇可以利用的碳源有葡萄糖、蔗糖、麥芽糖,澱粉、維生素、半纖維素及木質素等,必須依靠其他微生物以及蘑菇菌菌絲分泌的酶將它們分解為簡單的碳水化合物後,才能吸收利用。蘑菇可以利用的氮源有尿素、銨鹽、蛋白腖、氨基酸等,蘑菇生長還需要一定的磷、鉀、鈣等礦質元素及鐵、鉬等微量元素。因此,配製培養基時,除了用糞草等主要原料外,還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尿素、硫酸銨、過磷酸鈣等化肥以及石膏、石灰,以滿足蘑菇生長發育的需要。
2、溫度:菌絲生長的溫度在5—33℃之間,其最適溫度為23—25℃,低於5℃生長緩慢,高於25℃菌絲生長雖快,但纖細無力,容易衰老,超過32℃菌絲易衰或發黃、倒狀,以至於停止生長。
子實體在7—22℃均可形成,以15—18℃為最適宜,在此溫度范圍內,出菇期僅維持3個月左右。在13—18℃范圍內,出菇期可維持6個月。在較低溫度下所形成的子實體潔白、粗壯、菇形園整、肉厚、產量高。在子實體形成期間,尤其是從幼蕾到幼菇階段,溫度只能維持原溫,不可使之回升,否則會造成大批薄皮硬開傘菇或大量菇蕾萎縮死亡。因為菌絲實質上象相互連通的「管子」,在較低溫時菌絲相互扭結,形成菇蕾,養分藉助菌絲細胞中原生質的流動集中運往菇蕾供生長發育,若溫度回升,尤其是較高溫度時間偏長,菌絲又把菇蕾中的養分輸送給周圍的菌絲,供菌絲蔓延生長,結果使大批幼菌蕾死亡。孢子散發的溫度以18—20℃為最好,若超過27℃,就是相當成熟的子實體,也不會發出孢子。孢子萌發的溫度以24—26℃為最佳,過高或過低都會延長萌發時間或不萌發。
3、水分和濕度:蘑菇在生長期間需要的水分來源於培養料覆土和栽培場所的空氣相對濕度。在蘑菇菌絲生長階段,要求培養料的含水量在60—65%。低於50%菌絲生長緩慢,絨毛菌絲多而纖細,不易形成子實體;高於70%培養料內氧氣含量減少,蘑菇菌絲體生長同樣會受到影響。覆土層的濕度應保持在18—20%左右,過干會影響菌絲體和幼菇發育,並使蘑菇品質下降。出菇期間,空氣相對濕度應控制在85—90%之間。若超過95%,菌蓋上會長期留存水滴,容易發生各種細菌性病斑;若低於70%會使菌蓋表面變硬,甚至發生龜裂,易空心;若低於50%,小菇蕾會枯萎死亡,停止出菇。
4、空氣:蘑菇屬好氣性真菌,無論是菌絲生長階段還是子實體發生期間,都需要充足的新鮮空氣。在發菌階段CO2濃度應控制在0.034—0.1%內。出菇階段若超過0.1%,則菌蓋小,菌柄細長,極易開傘;若CO2濃度高於0.5%,就會抑制子實體分化,停止出菇,同時培養料內的絨毛菌絲生長旺盛,長到覆土的表面。因此,應及時通風換氣,供以充足的新鮮空氣。
5、光照:蘑菇生長不需要光線,整個過程可在完全黑暗條件下進行。在黑暗環境下長出的子實體顏色潔白、朵形圓整、質量較好。但子實體生成時,最好能有散射光的刺激,此時,菇房光線也不宜過亮,如光線過亮菇體表面易乾燥變黃,品質下降。
6、酸鹼度(PH值):蘑菇菌絲在PH值5.8—8.0之間均可生長,最適宜的PH值是7左右。由於菌絲體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碳酸和草酸,這些有機酸積累在培養料和覆土層里會使菌絲生活的環境逐漸變酸,PH值下降。因此,在播種時,培養料的PH值應調節至7.8—8.0之間;土粒的PH值調至8.0左右,這樣既有利於菌絲生長,又能抑制黴菌的發生。
二、要點
流程:備料→預濕→建堆→翻堆→作床→進棚→播種→發菌管理→覆土→出菇管理→採收
(一)培養料的配方及對各種料的要求(按240m2計算)
1、配方:稻草2900kg、干牛糞2900kg、尿素40kg、碳酸氫銨25kg,過磷酸鈣75kg、石灰100kg、餅肥100kg。總計6050kg,每m233.6kg。
2、培養料的准備:(1)稻草要選擇鮮黃無霉變,曬干。凡是霉爛被雨淋過的稻草均不能用。
(2)牛糞的純度要求在80%以上。如含土多,要適當增加牛糞的用量。邊收集、邊曬干,粉碎後備用,防止霉變和雨淋。牛糞粉碎後糞團直徑不超過1cm,牛糞最少也不能少於500kg。
(3)糞草的比例一般為4:6或5:5,糞少草多時應加餅肥。
在配製培養料中,糞過多、草少,培養料通氣差;而草多糞少、培養料雖通氣性好,但養分差。因此堆制時,除糞草外,還應增加餅肥和化肥,以補充養分,增加鬆通性。
(二)培養料堆制前的處理方法
1、發酵時間:用稻草加牛糞堆料發酵,需要20—25天。
2、培養料的預濕:先把稻草切成15—30cm長,浸入水中30分鍾左右撈出,堆放1—2天,每天在表面噴水2次。
3、預堆:稻草預濕1—2天後。把預濕的稻草鋪成寬2.2m 高 30 cm長18m的堆,然後在稻草的表面撒一些石灰,用水噴淋一次,使石灰粉滲入稻草內,再撒上少量的碳酸氫銨,然後再鋪上一層稻草,如此類推直到堆完,每次一般用4kg碳酸氫銨和8kg石灰。
4、其他料的預濕:稻草預堆前一天將牛糞、餅肥、用1%的石灰水調濕,含水量為手握料,指縫間有水滴2—3滴即可。
(三)建堆及翻堆
1、建堆前的准備:建堆前把過磷酸鈣、尿素、石膏、碳酸鈣,粉碎後混合均勻,然後再與預濕好的牛糞、餅肥,充分混合,配成混合料。
2、建堆:預堆後2天進行。建堆時含水量以用手擰稻草後滴4—5滴水為宜。把預濕後的稻草鋪在地面上,厚度30cm,寬度2.2m,長度18m,然後再撒上混合料,用量為配合總量的1/6。從第二層到第六層稻草每層厚度均為30cm。混合料的用量每次都是總量的1/6,操作與第一層一樣。建堆高度為1.8m,堆頂成龜背形。堆料時要作到底層不澆水,中層少澆水,上層多澆水,一直到料堆周圍有水溢出為止。一般這樣堆的料在第4天左右,料溫會升到70℃左右。培養料堆制後用草簾覆蓋,下雨前用塑料薄膜覆蓋。
3、第一次翻堆:建堆後5—7天,當料溫達最高溫度65—70℃開始下降時進行翻堆。翻堆時要把料抖松,讓料中氨氣散發出去,並把表面和底層料翻在中間,把中間的翻到兩邊,每棚料加敵敵畏2.5斤兌水分層噴勻。如遇雨天,及時用薄膜蓋好,雨停後馬上掀開薄膜,以防氨氣過重。
4、第二次翻推:第一次翻堆後5—6天,進行第二次翻堆,翻法同前。堆寬度應縮小至2 m,高度、長度不變,每間隔1.5m插一個粗12—15cm的木棍,待堆重新建完後再撥出去,作為通氣口,散發出氨氣等濁氣。
5、第三次翻堆:在第二次翻堆後5天進行,方法同上。翻堆時調節PH值7.8—8,偏低時加石灰水,偏高時加清水。料溫超過60℃時,每間隔1.0m,放一個排氣口。
6、第四次翻堆:第三次翻堆後4天翻堆。含水量65—70%,每棚用甲醛1.5斤兌水噴勻。要進行室外簡易二次發酵(時間2—3天)。
7、根據發酵的溫度和發酵的程度,如料溫經發酵幾天後開始下降,就須進行翻堆,或連續2—3天達80℃左右,也要進行翻堆,翻堆的情況一定要靈活掌握。
(四)進棚前堆制發酵的培養料的質量標准
1、培養料的顏色呈棕褐色。
2、稻草柔軟,且有彈性,稻草和牛糞等原輔料混合均勻。
3、料的含水量為65%,手握一把料指縫間有水印,並有水滴1-2滴的狀況為准。
4、PH7.5左右。
5、無病蟲雜菌,無糞塊臭味、酸味、氨味等不正常的氣味,具有蘑菇特有的香味。
(五)進棚
1、消毒殺蟲:進棚前在傍晚先用辛硫磷0.5kg把整個菇棚進行殺蟲一次。
2、鋪床面時,先撒一部分石灰,應把稻草細料混勻,鋪料時不要壓實,要平整,中間比邊緣厚2—3cm。
3、培養料的厚度20cm左右。
4、把料鋪好後,棚內過道清理干凈,把所有的工具放在棚內關閉好門窗。
5、每棚(240m2)用甲醛2.5kg,採用熏蒸消毒法熏棚24小時。
6、24小時後打開棚門窗,通風換氣,直至無甲醛、氨、臭等異味。
7、測完培養料的溫度在28℃以下,PH值7.5左右,開始接種。
(六)播種
1、若是在晴天,最好安排在下午3點以後。
2、播種量為每m2 1—1.5瓶菌種。
3、播種用的工具用3‰的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再用干凈紗布擦乾。
4、先取菌種總量的一半,散播在料面上,後用手指插入料中,稍動幾下,使麥粒落入料面下2—3cm處,然後把剩餘的一半種子散在料面上。
5、用木板或盆底輕輕的在料表面輕拍一下。
6、用草紙或報紙蓋在料的表面。
(七)發菌管理
1、勤觀察棚內溫度和料內溫度,料內溫度最高不超過29℃,最適為22—27℃。
2、三天內棚內溫度不高就不用通氣,三天後報紙取掉。
3、三天後菌種正常萌發即可微通風,七天後可加大通風量,促進菌絲往料中生長,直至菌絲到四分之三處准備覆土。
(八)覆土
1、准備:河泥土和粘土較好,在覆土前挖掉地表約20cm,然後把土打碎放在陽光下曬幾天過篩。
2、在覆土前三天,每棚把40kgCaCO3、50kg過磷酸鈣充分混合均勻,用石灰水把覆土材料調濕,要求覆土材料的PH值為7.5 左右,含水量以手捏成團,丟下即散的程度,堆成1m高左右用塑料布蓋上,在覆土前12小時揭開。
3、覆土前3—4天,把菇棚料面稍作整理,料面不能凹凸不平,若料面干,在前2—3天用PH值7.2的石灰水,勤噴輕噴調節成濕潤的狀態。
4、在覆土前每棚用少量的水拌入0.5kg辛硫磷充分混勻,採用輕噴、細噴法,噴在料的表面。
5、覆土:用干凈的小盆取覆土材料,輕撒在料面上,厚度為2.5—3cm。
6、覆土後前5—7天關閉通風口,促使菌絲向土層生長,菌絲爬土後,加大通風量,覆土表層再撒一層不加營養的細土,厚度為看不到菌絲為宜。
(九)關於最佳播期
雙孢菇的最佳播期為9月5—15日,最晚不能超過9月25日。播期過晚,溫度下降影響秋菇的產量,每晚播7天,影響一薦菇的採收。因此,要求在8月10日前必須完成稻草的預濕工作,爭取在10月10日左右開始出菇。
(十)對菇棚(冬暖式大棚)的要求
1、棚體要牢固,排水通暢,棚內過道不積水。
2、棚內覆蓋物要厚一點,棚內最高溫度22℃最低5℃。
3、菇房北牆上、下留有兩排通風口;南牆有通風口,東西牆與走道相對留有通風道;標准棚8m寬,30m長,東西走向;棚建在地勢較高挖深1m不出水;棚里四趟菌床,中間3個過道寬66cm,兩側靠牆菌床寬1m,中間兩床寬1.2m;過道挖出的土作前後牆,前牆高30cm,後牆高1.2m。
(十一)採收
播種後,35天左右開始出菇。第一茬出菇量較大,要及時安排採摘。採摘的標準是傘徑3—3.5cm以內,柄長在0.5cm以內。

『叄』 種蘑菇怎麼培育

第一種用稻草種植。把稻草用刀切成一小節之後,用石灰水消毒,泡上幾天之後,撈起來把水分瀝干,種上菌種,發酵幾天之後,就可以慢慢的生長蘑菇了。當然生長出來的是什麼蘑菇,就看撒的是什麼菌種,菌種在網上也是可以購買到的。

第二種方法就是用溫棚種植,這個對場地的條件較高,首先你要有一個溫棚,因為需要溫棚給蘑菇提供一個適宜的溫度和濕度。蘑菇需要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栽培,對濕度的要求較高。在北方寒冷的季節還要生火加溫,還要根據蘑菇的品種不同,製作不同的生長帶。一般都是用一些鋸末加上棉花殼加濕後拌勻,裝進袋子裡面。

『肆』 蘑菇的種植方法和圖片

蘑菇種植步驟

蘑菇在種植前要先准備好用玉米芯、花籽皮、有機雞糞 、麩皮 、玉米面、 鋸末粉碎混合堆放,讓其充分發酵好的土壤。,然後再將選好的品質良好的菌絲均勻撒在土壤上。需要注意的是,種植蘑菇的土壤要先做好殺菌處理,並加入適量的腐植土來提高肥力。在播完種後澆上適量的水,之後用一層衛生紙覆蓋,放置在陰暗潮濕處等待其生長即可!

『伍』 怎麼用最簡單的方法種植蘑菇。

發酵料栽培平菇基本技術
一、配料; 新沂市康原食用菌研究所DEL0516-:88939450
主料:玉米芯、玉米秸、棉籽殼、花生殼、大豆秸、稻麥草(糠)鋸末等農產品的下腳料均可作為栽培原料。任選一種或幾種混用。用量:85-90%.
輔料:麥麩:10-15%(或米糠);生石灰:1-3—%(氣溫高多用,氣溫低少用);石膏粉:1%;多菌靈:0.1-0.2%;水:140-180%。
二、發酵:將主料與麩皮、石膏、石灰充分拌勻;多菌靈加水溶化後加入。邊加水邊翻拌,最好人在料上踩踏,以使料盡快吸收水分;加足水後再過2小時左右,用手握料,指縫有水滴滴下為適宜;春季、早秋溫度高、氣候乾燥加水多些(指縫有5-6滴水滴下);晚秋、冬季加水少些(指縫滴水2-3滴。)
然後將料堆成寬、高各1.2-1.5米,長不限的長形料堆。注意:堆料時要輕放,嚴禁拍砸料面、以免影響料堆通氣。可用直徑10-15厘米木棒在料堆插洞增加透氣。堆好後料面苫蓋草苫子,然後再蓋塑料薄膜。一般在堆料後30-40小時,料堆溫度即可升到60度左右,讓其繼續發酵,24小時後第一次翻堆。翻堆宜在中午進行,動作要快、輕,原堆上翻下、外翻內,盡量使料受熱均勻;按第一次堆形復堆,依次蓋好草苫、塑膜。約8-10小時,料溫又會升到60度,次日中午第二次翻堆;每天一次,共翻3-4次。
發酵好的培養料應呈棕褐色、有清香味、不能有酸、臭等異味;有時料表面有白點、但絕不能有長毛或黃綠色霉點。發酵好的培養料攤開晾涼至30度以下裝袋。
三、裝袋播種
用扁寬22-26cm的塑料筒截長45-52cm,一頭扎緊,先放一層菌種、裝10cm左右料,再放一層菌種、再裝料,共裝三層料,四層菌種。兩端菌種多些,中間二層菌種少些、沿袋壁放;裝料時隨裝隨壓緊:要做到兩頭緊、四周緊 中間松。扎口後用小釘在每層菌種處扎8-10個小孔通氣,然後進培養室發菌。
四、發菌
培養室及周圍環境要保持清潔,菌袋進場前,用5%石灰水刷洗牆壁、地面,乾燥後用氣霧消毒劑(2克/㎡)或甲醛(5-10毫升/㎡)加敵敵畏熏蒸滅菌、殺蟲。
氣溫28度以上,菌袋單擺;低於28度可以橫卧疊放,根據氣溫高低疊放2-5個高,發菌三天後要注意檢查菌袋溫度,每天檢查3-5次,袋錶溫度最好保持在28度以下;一旦超過,就要及時翻堆、打開門窗通風、減少堆放層數。袋內料溫高是發菌失敗的主要原因!一般20-35天,菌絲即可發滿全袋,然後轉入出菇管理。
五、出菇
菌絲滿袋3-5天,人為加大菇房內的晝夜溫差,增加菇房濕度,再過5-10天,部分袋的料表面出現密集的黑色小點,這就是平菇原基。此時要加大菇房的通風換氣,保持相對濕度85%左右,促使原基盡快發齊;及時用刀片在袋頭劃2-3道割口,以利於平菇從割口處長出。隨著平菇的不斷長大,逐步加大菇房通氣,加大濕度,噴水要少、細、勤;盡量不要把水噴到幼小菇面上。
對光照要求不高,室內或大棚內能看清報紙的光線即可滿足要求。
當菌蓋充分展開要及時採收。採收過晚,質量下降,產量減少。
一茬菇採收結束,徹底清除殘根,噴一遍營養素,復塑膜養菌5-7天,現原基後揭開塑膜,正常管理。一般可收4-6茬菇。為了充分利用原料,出二茬菇後脫膜覆土碼成菌牆或陽畦出菇,能很好地解決培養料失水與出菇的矛盾,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

『陸』 蘑菇如何種植

1、蘑菇養殖時間: 在秋收後備好主料,並安排在8月-9月這個時間內准備,蘑菇菌絲在12月-1月播種,大約3月份出蘑菇,5月份左右生長結束。
2、輔料進棚:首選需要對養殖棚提前消毒,過兩三天後進輔料,在室內鋪料厚度在13~17厘米,邊鋪邊拌,測試料的溫度,在28攝氏度以下可以進行播種菌絲。
3、播種蘑菇菌絲:播種菌絲的時候注意給工作人員和工具消毒,播種過程中可採用多次播種的辦法,每瓶種可播0.7~0.8平方米。
4、播種後3天內緊閉大棚,保溫保濕,以確保菌絲萌發和生長,3天後可以在晚上適當的通風換氣,15天左右可覆土,均勻的覆蓋在料面上,當菌絲長在土縫的時候開始澆水,促使蘑菇生長。蘑菇生長的適宜溫度是10-20度,注意保證大棚內的溫度和濕度。
5、採收蘑菇時,采大留小,旋轉摘下,注意不要傷及周圍的幼菇。 每批菇采完後,徹底清理去掉蓖床上的殘留根和死菇,修補好覆土層、填平菇腳坑。
養殖前需要多准備知識及吸取別人的經驗,在養殖過程中也需要多和養殖經驗戶多交流,最好能實地來指導。

『柒』 如何種植蘑菇

雞腿菇菌種的製作方法
栽培用袋以寬25-30厘米,長45厘米為好。裝袋接種操作與平菇菌袋的製作方法相同,採取三層料接四層菌種,接種量為10-15%。接種完畢後,在袋兩端及菌種周圍用針扎孔進行微孔發菌。
待料袋發滿菌後,再維護約7天令其進行生理轉化,便可進行栽培。操作方法:在棚內挖南北向畦式溝,同畦式直播栽培方式;將菌袋脫去塑料膜,或直立或橫卧放於畦內,間隔5厘米,將處理後的土填埋其上,厚約3-5厘米,清水噴至覆土最大持水量,即飽和狀態但無積水。蓋塑膜靜置,如條件合適,約7天既可見覆土上長出雞腿菇菌絲。
菌種的製作方法
菌種是生產的根本,制種是食用菌生產中的基本環節。食用菌栽培,其成敗與否以及產量高低,質量好壞,都與菌種質量優劣有關。優質高產的菌種,不但生長迅速,而且抗雜菌性強,生產周期短,產量高。現將自己制種方法介紹如下:
1、母種的製作
生產上用的母種,不管是從外地引進的,還是自己分離的菌種,對母種的轉接一般應控制在三代以內,且菌齡要適宜。優質母種的特徵:菌絲潔白、濃密、粗壯、生長整齊,不產生色素,氣生菌絲少,有菇香味。
1.1
母種培養基配方
馬鈴薯200克,葡萄糖20克,瓊脂ZO克,磷酸二氫鉀1克,硫酸鎂0.50克,水1000毫升
PH值
5.50~6.50。
1.2
培養基的制備
選擇未發芽、無病害、不發青的新鮮馬鈴薯洗凈去皮,稱取200克,切成小塊,裝入燒杯(量杯)中,o入清水1000毫升,加熱煮沸維持20~30分鍾,至馬鈴薯酥而不爛為度,加熱過程中稍加攪拌,然後用3層紗布過濾,取其濾液,補水至1000毫升,在馬鈴薯汁液中加入瓊脂,繼續加熱攪拌至瓊脂完全溶化,最後加入葡萄糖、磷酸二氫鉀、硫酸鎂,加水補至10
0
0毫升,用PH試紙測定並調節PH值。在正常操作的情況下PH值常在要求范圍內,常可忽略測定。分裝在試管中,高度為試管高度的1/8~1/5,加棉塞,包紮,放在高壓鍋內滅菌,指針指到
0.0
4
M
PA時排放冷空氣,再升壓到0.105MpA維持30分鍾,自然降溫到60℃左右出鍋,擺成斜面。
1.3
接種培養
按常規法接種後將母種放入培養室內,溫度23~25℃,空氣相對濕度
65%左右培養7~10天,菌絲長滿培養基斜面,即可用來接原種。
2、原種的製作
制種原料的選擇和配製對菌種生產的質量和使用效果有著直接的關系,常用的原料有小麥(玉米X棉籽殼等。
2.1
原種配方
2.1.1:小麥(玉米):95%;石膏粉:2O%
過磷酸鈣:2O%;尿素:0.50%;白糖:0.50%;pH值:5.50~6.50。
2.1.2
籽殼:87%;麩皮:10%;蔗糖白糖:0.50%;石膏粉:1%;過磷酸鈣:1%;尿素:0.50%;加水120%~130%。
2.2
培養基的制備
2.2.1
將JJ、麥(玉米)篩檢干凈,稱量,置清水中浸泡2小時,再放入開水中邊煮邊攪動,隨時檢查煮的程度,特別是煮到15分鍾後更要勤檢查,待麥粒(玉米)無白心,熟而不爛(不能開花)時立即撈出,放在尼龍布或干凈的水泥地上晾曬。見麥粒(玉米)表面沒有多餘的水分時,加入石膏粉、過磷酸鈣等,攪拌均勻,裝瓶(用500克的罐頭瓶或酒瓶X瓶加兩層報紙,上覆1張耐高溫的塑料,用橡皮圈(自行車廢內胎剪成,每條約可剪
400個)滅菌時要求壓力在
0.105MpA,維持2~3時,滅菌時應注意排冷空氣的時間,注意不要超壓,滅菌時間一定要精確。
2.2.2
先稱取原料,將白糖、石膏粉、尿素、過磷酸鈣等先溶化,製成母液,按大約所需水稀釋c然後將棉籽殼拌濕,堆放2~3小時,攪拌加麩皮,拌勻,用手緊捏培養料,以指縫中有水外滲而不往下滴為適宜。裝瓶時稍壓實,加塞及高壓的方法同上。
2.2.3
接種培養:A菌的培養基出鍋冷卻至室溫時進行接種,每隻試管可接5~6瓶原種。培養條件同母種,一般經20~25天即可長滿瓶子。注意:酒瓶培養到10~12天需搖瓶,然後再培養。優質原種的特徵是菌絲潔白、整齊,瓶壁及表面布滿菌絲,有菇香味。
3、栽培種的製作
3.1
培養基制備及配方
同制原種。
3.2
接種培養
首先用75%酒精或3%來蘇兒擦手及原種瓶外消毒,然後用消毒的接種鏟(鋤*翻鬆原種,在接種箱內(超凈工作台上)的酒精燈火焰上方倒少許原種於滅菌的瓶料中,每瓶原種接20~25瓶,培養條件同原種。一般20~25天即可長滿,長滿後應立即播種。若暫時不用,可在10~14攝氏度下乾燥保存,時間不超過10天;2~4
攝氏度時保存不超過20天。經低溫保存的栽培種,在使用前將菌種放在常溫下恢復1~2天。
4、小結:採用上述制種方法有如下優點
4.1使用麥粒(玉米)菌種:製作方法簡便、省工、菌種質量好,培養時搖瓶1~2次,菌絲與麥粒混合均勻,上下菌絲生長一致。
4.2
用棉籽殼作原料成本低:每500克棉籽殼約可裝5瓶,生長快,菌種質量好。與麥粒相比,操作略麻煩,在原種擴栽培種時,須藉助接種鏟(鋤)才能完成。
4.3
菌種生產周期短:一般從分離母種到栽培種製成只需50~55天。
4.4
菌用種量省:一般1瓶栽培種可接種23~50厘米規格的5~6袋。
4.5
發菌快:在栽培種袋中一般經過35~50天即可長滿全線。

『捌』 種植蘑菇最簡單的方法

第一種方法,用稻草可以做,把稻草用刀切成一小節後,用石灰水消毒,泡幾天後,撈起,瀝干水,種上菌種,發酵幾天後,就慢慢的開始生長蘑菇了。

第二種方法首先要有溫棚,應為蘑菇生長環境一般要在適宜的溫度和濕度下載培。在北方寒冷的季節,還要升火加溫,還要根據品種不同,製作不同的營養生長袋。

然後用鋸沫和棉子殼,按一定比例加濕拌均,進行裝袋。營養袋裝好後,還要接種菌種。菌種還要進行高溫滅毒,消除雜菌。

『玖』 蘑菇的種植方法

1、溫度菌絲體生長的溫度范圍為20~38℃,最適溫度為26~32℃。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溫度范圍為24~38C,最適溫度為26~31℃左右。菌絲體生長和襲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溫度幾乎相同,而且菌絲體由營養生長轉化為子實體的繁百育階段,不需要降溫的溫差刺激,這與雙孢蘑菇的特性不同。

2、水分因生長溫度高,生長速度快,產菇多,需水量較一般品種為多。發菌期間堆肥的含水量65%左右。出菇期間覆土層(菜園砂質壤土)的含水量為22%左右。子實體生長期間空氣相對濕度為90%左右。

3、空氣蘑菇由於生長溫度高,呼度吸作用旺盛,濕度大,為了滿足其生長所需要的氧氣和防止雜菌的產生,必須特別注意培養環境的通風換氣。

4、酸鹼度蘑菇在高溫知條件下生長發育,自身代謝產生的酸性物質多,同時在高溫高濕偏酸性的環境中,有利於雜菌的生長。因此,美味蘑菇適合於偏鹼性的環境中生長,堆肥和覆土層的酸鹼度應道調節在pH7.5左右。

5、光線蘑菇在菌絲體和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整個階段都不需要直射光線。

(9)巢湖蘑菇種植方法哪裡有擴展閱讀:

蘑菇給人體提供了大量的營養,增強了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但似乎並不太清楚蘑菇到底含有哪些營養成分,而且很多蘑菇吸附能力強,在生長過程中會吸入重金屬等有害物質。

每天都應吃點蘑菇。蘑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自古以來被列為上等佳餚,是高蛋白、低脂肪,富含人體必需氨基酸、礦物質、維生素和多糖等營養成分的健康食品。而且經常食用蘑菇能很好地協調人體對其他食物的吸收、轉運,增加食物的營養效率。

蘑菇富含18種氨基酸,有些蘑菇中蛋白質的氨基酸組成比例比牛肉更好。研究發現,蘑菇的營養價值僅次於牛奶。人們一般認為,肉類和豆類食品中才分別含有較高的動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其實蘑菇中的蛋白質含量也非常高。

閱讀全文

與巢湖蘑菇種植方法哪裡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紫藤不開花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瀏覽:768
地磅顯示控制器故障解決方法 瀏覽:409
瘦小腿的快速簡單的方法 瀏覽:969
小孩穿t恤衫的最佳方法 瀏覽:888
帕瑪氏使用方法 瀏覽:725
蘋果平板和手機怎麼設置同步方法 瀏覽:368
護理研究艾滋病研究對象方法 瀏覽:677
鎢極針的調整方法有哪些 瀏覽:11
如何燉牛肉的方法 瀏覽:962
手機釘釘群聲音設置方法 瀏覽:361
硅膠線性燈帶安裝方法 瀏覽:368
微博賬戶名在哪裡設置方法 瀏覽:195
小孩咳嗽有什麼好方法 瀏覽:68
裝修吊頂方法和技巧視頻 瀏覽:992
夏利10分離軸承安裝方法 瀏覽:276
3d列印虛層解決方法 瀏覽:673
拔牙的正確方法是什麼 瀏覽:325
轉業如何選崗最好的方法 瀏覽:920
ps圖片邊緣的方法 瀏覽:236
語文課文預習方法和技巧 瀏覽: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