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安裝方法 > 一個人的方法論從哪裡來的

一個人的方法論從哪裡來的

發布時間:2022-01-09 00:32:20

1. 誰能回答: 一生中,作為一個人,做事的方法論有哪些,比如:結構化思維(包括結構化思維的工具)

進退之道,識人之術,予取之法。

2. 方法論是不是有很多種


因為世界觀決定方法論,有什麼樣的世界觀就有什麼樣的方法論
一個人這樣想他就這樣做 另一個人那樣想他就那樣做
所以世界觀有很多種 方法論也有很多種

3. 對「人的正確思想從哪裡來」的三種回答分別代表了哪種方法論對比如何評價

摘要 你好很高興為你回答這個問題,首先回答第一個

4. 急急急~~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要結合唯物主義和方法論來說```...

http://ke..com/view/8215.htm
歷史唯物主義(historical materialism)歷史唯物主義是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社會歷史觀和認識、改造社會的一般方法論。亦稱唯物史觀。
歷史唯物主義為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創立。他們稱它為「唯物主義歷史理論」或「唯物主義歷史觀」。恩格斯1892年在《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一書英文版導言中用「歷史唯物主義」這個名詞來表述這一科學的社會歷史觀。 列寧稱歷史唯物主義為 「科學的社會學」,「唯一的科學的歷史觀」和「社會科學的唯一科學方法即唯物主義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則把它歪曲為經濟唯物論。
歷史觀是人們對於社會歷史的根本見解。在歷史唯物主義誕生以前,人們總是從神的意志、卓越人物的思想或某種隱秘的理性,即從某種精神因素出發去解釋歷史事件,說明歷史的發展。其結果不是曲解人類史,就是完全撇開人類史。資產階級歷史觀用「人」的觀點解釋歷史,比起中世紀用神的意志說明歷史的神學觀點是一個重大進步。但它所理解的人是一種抽象的人,即脫離歷史發展條件和具體社會關系、孤立地站在自然面前的生物學上的人,或失去感性存在的玄虛的「自我意識」。從這種抽象的人出發,必然把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動力歸結為人類的善良天性或者神秘的理性。這仍然是用非歷史因素、人們想像和思考出來的東西去解釋歷史,因而不可能正確地認識歷史以及歷史研究的對象。
歷史唯物主義用以觀察社會歷史的方法與以前一切歷史理論不同。它承認歷史的主體是人,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但歷史唯物主義所說的人不是處在某種幻想的與世隔絕和離群索居狀態的抽象的人,而是處於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發展過程中的現實的活生生的人。歷史唯物主義認為,現實的人無非是一定社會關系的人格化,他們所有的性質和活動始終取決於自己所處的物質生活條件。只有從那些使人們成為現在這種樣子的周圍物質生活條件去考察人及其活動,才能站在現實歷史的基礎上描繪出人類發展的真實過程。歷史唯物主義考察問題的方法明確規定,它的研究對象是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和以社會生活某一局部領域、某一個別方面為對象的各門具體社會科學不同,它著眼於從總體上、全局上研究社會的一般的結構和一般的發展規律。它的任務就是為各門具體的社會科學提供歷史觀和方法論的理論基礎。
編輯本段【主要內容】
歷史唯物主義者認為歷史發展是有其特定規律的,即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關系對生產力有反作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伴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類社會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最終走向共產主義社會。歷史唯物主義者認為人類已經經歷了前三個階段,目前正處於第四階段(越南、古巴、朝鮮等自稱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社會,1987年的中國共產黨十三大上,中國稱自己在1950年代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5. 哲學是靠方法論去認識世界的,邏輯是方法論嗎,方法論還包含什麼

事物都是有先後順序的,事物也都是一個一個狀態構成的。而構成一個個狀態的東西,不過是人為的一條一條的界線或界限。這些界線或界限因為都構成了一些空間的邊界,也就讓一些空間成就為一種空間。在思維里,一般都是把成形、成器的狀態謂之為物、事或體。因而成形、成器就是得用。即可以表明出一種狀態,顯現出一些作用和影響,因而產生了形勢這種狀態。因為這樣的一些形勢,我們即獲得了理解和明白這種狀態。因為這樣,構成事物的這些線條或界限,在思維里即被稱之為事物的原理。也就是說,這些是構成事物本來的、沒得說的合宜狀態。在哲孛里,我們就把這樣的一種事物的原理,稱之為邏輯。因為這樣,還輯也就同時被說成是事物的法則。構成事物那個空間的一條一條的界線或界線,在文字的記號里,是稱之為法。這樣一種性質的邏輯,它原本就是構成事物的一種狀態表現,當然它就是讓事物明明白白的東西。是之,邏輯同時也一樣被稱之為方法。方者,在中文的義理里把它說成是法、道、事情、東西、簡、正或文。這些訓詁全部講的都是事物的各種義理狀態。自然也就是講事物了。方法的法,已然瞭解為一條一條的界線或界限。那麼方法自然是邏輯,邏輯本來就是方法。只不過是因為質的替換狀態,在不同的領域用不同的文字表現,邏輯和方法被用不同的說法表現出來。可它們不是不同;它們反而是相同,是同一狀態。所以它們本就是同一種東西,僅僅是說法不同而已。但方法並不是方法論,方法僅僅是事物的法則或狀態,而所謂的方法論,因為是論,所以是討論或研究事物法則或狀態的說法或學說。兩者的狀態根本不同;指事的東西也不同。
哲學不是靠方法去認識世界的,哲學當然更不會靠方法論去認識世界。世界是已然放在那裡的東西,當然它是先於哲學而存在的。這點不必再說。而哲學是把自然世界的那些自然天地義理放進精神中的一種科學,而只有在哲學把自然天地義理放進精神里之後,精神里才會有事物層層關系或聯系的一些道理或邏輯。因而方法是因為哲學才產生出來的產品。產品不可能先於生產過程,更不可能先於生產的工具或原料。這樣一來,哲學當然不是靠方法才認識世界的。哲學當然更不可能是靠方法論來認識世界的。恩格斯老早把這個道理在《自然辯證法》里說過了。他說︰「但是歷史卻有它自己的步伐,不管它的進程歸根到底是多麼辯證的,辯證法往往還是要等待歷史很久。」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這段話的意思很簡單。這是說,一個人走路不管是怎麼具體地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要瞭解到如何可以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也要等到把路走完了,才能說出是怎麼從一個地方走到另一個地方,然後接著也才能說出又如何能夠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沒有走完這趟過程,就說可以怎麼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這種說法就是虛妄。
那麼方法論包括什麼呢?其實這門「學問」是西方不知科學是什麼的一批人發明出來訛人的胡說。哲學都已然把事物的道理說得明明白白,那哪來什麼另外一套說明可以怎麼瞭解事物的「學問」。方法都不能先於哲學成立了,談論怎麼認識事物的這種「學問」還有什麼可能成立的空間呢?這不是壓根兒搞不清楚問題所在嗎?原來這門所謂的科學會被提出來,是因應1930年代所謂社會科學獨立運動的需求。而這些完全不能成立卻硬上架子的「科學」,就需要一種充當「科學」門面的說法。因為這樣,所謂的「方法論」才成為一門「學問」。但這哪裡是一門「學問」。連事物的來龍去脈都弄不清楚,連指事事物的概念是如何產生出來的這點都說不清楚,還能是什麼「學問」?這里的「學問」所談的有關事物的「概念」,都是用界定的。但「事物」是什麼,能夠讓你界定嗎?能夠讓你自個兒用說的嗎?沒先調查研究,你就能先說它是什麼嗎?如果能這麼方便,何不乾脆就認定沒事了,不就不用這麼費事還去成立一門科學來研究什麼了。何況,事物是自然界的東西,所以從來都是處在一種生生不息、變動不居的狀態當中。它能夠讓你說成是一種固定不變的東西嗎?連地球都不能是這個樣子,自然界里任何的事物還能讓你這樣嗎?恩格斯同樣在同一本著作里說過有關「定義」的這個問題。他說︰「實物、物質無非是物質的東西的總和,而這個概念就是從這總和中抽象出來的;運動本身無非是一切從感覺上感知的運動形態的總和;像『物質』和『運動』這樣的名詞無非是簡稱,我們就用這種簡稱把許多不同的可以從感覺上感知的事物依照其共同的屬性把握住。因此,只有研究個別的實物和個別的運動形式,我們也才認識物質和運動本身。」這里並不是說,只要恩格斯或馬克思說的話都對。而是說,人家確實說出了事物具體的狀態。那麼,方法論還是能夠成立的「學問」嗎?方法論老早就成立前就破產了,可就不知為什麼有人還是喜歡在那上面一頭撞死。

6. 對「人的正確思想從哪裡來」的三種回答分別代表了哪種方法論對比如何評價

一、論點: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社會的生產斗爭,階級斗爭和科學實驗這一項實踐中來。二、論證方法:道理論證。三,修辭方式:設問。

7. 如何提煉自己的經驗形成方法論

每個人在生長環境不一樣,但是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歷,值得分享的經驗,可以把它提煉出來,形成方法論,復制給別人,讓需要的人學習。對於有些人來說,你的經驗可以讓他少走彎路,盡快獲得成功。那麼,你如何吧自己的經驗提煉成可以分享的理論呢?以下有三點建議:

3.邏輯整理。當關鍵點提煉出來後,你就要把這些文字做邏輯整了,按照一定的順利,梳理成系統化的結構。你可以想像,如果要把這個經驗分享給另外一個人,對方希望你怎麼講,按照讀者思維,整理文字。

綜上所述,學會回憶整理自己的經驗,總結提煉關鍵因素,把收集到的內容素材梳理成有邏輯的文字,形成理論體系,就可以讓更多人學習到你的經驗,獲得成長。

8. 什麼叫常人方法論

常人方法論(ethnomethodology)是一種研究常人用何種方法建構對於現實世界的感受的學問。它興起於上世紀60年代,對70年代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這一學派在早期認為自己發現了一種新的現實,向功能主義和符號互動主義提出了挑戰。這種「新現實」的主張,靈感來自胡塞爾和舒茨——社會群體中的人們是怎樣在彼此之間製造和維持社會世界有著真正本質這一假設的。他們認為,一個「更真實」的問題是:人們有意無意地建構、維持、轉變他們對於外部社會現實「感受」的復雜方式。將社會凝聚在一起的力量不是價值、規范、共同定義和互通有無,更多的是建構社會秩序預設的明顯和不明顯的方法。

然而,常人方法論學派的理論並沒有對主流社會學理論構成巨大沖擊,他們的理論更多地是支持了互動論者的表達,他們關於「新現實」的觀點,很快就被淡忘了。常人方法論的一些觀點被許多互動理論所採納,而它自身的研究取向卻有些離群索居,它的實踐者日漸著重對話分析——一種由薩克開創的探討模式。

與互動論研究之不同

雖然常人方法論運用了參與和觀察的方法以研究互動的個人,但他們與符號互動論者的關注點是不同的。對互動論而言,關注的主要是不同類型的顯在和隱在的定義、規范和價值萌發所在的情境,因而解決的問題是:社會組織如何可能。

常人方法論家感興趣的是,人們是如何得出這樣一種印象——即存在機制、規范、定義之類的東西。而其類型如何,則不是常人方法論家感興趣的焦點。這里存在著一個更基本的問題:人們通過何種途徑來看待、界定和確認現存的規則與定義?人們如何利用他們對於現存的定義和規范的信念來彼此描述進而建構社會秩序?

核心概念

常人方法論分析中最重要的,是那些有助於解釋人的現實感的被建構、維護和改變的概念和原理的發展。雖然常人方法論從未發展出一個概念和命題的統一體,但是在70年代,常人方法論還是形成了一個概念核心。

反身行為和互動。人類的很多互動都是反身性的,人類用一種特定的現實觀來解釋彼此之間的暗示、姿態、言辭和其他信息,即使事實看起來跟信念相反,也仍然支持相反的信念,以維護信仰和知識體系。

例如,針對神的儀式支持著這樣的現實觀:神影響著萬事萬物。當熱切的祈禱和儀式行為並未從神那裡帶來所願的干涉時,他們仍然會虔誠,而不是反對這一信念。並宣稱,可能是因為自己祈禱的還不夠,或者是神另有宏圖大略。這就是反身性,它支持和促進某一信念,即使是面對相反的證據時也是如此。

意義的索引性。互動的各方所收發的暗示、姿態、言辭和其他信息,在特定情境下,尤其特定的意義。只有具備了關於索引的知識——互動各方的過往、他們聲明的目標、他們的互動經驗時,才可能准確地解釋互動各方的符號交往。當我們說一種表達有索引性時,就是說這一表達的意義與特定的背景相聯系。

索引性的設想把注意力投入到這樣的問題上來:在具體情境中,互動者是如何製造現實的。這樣,索引性就引導研究者進入特定的互動場景,以觀察互動者如何建構索引性表達(言辭、面部和身體姿態以及其他暗示)以建構和維持特定的支配他們行為的現實的假設。

人際互動的一般技巧

尋求正常模式。如果互動雙方感到何者為真是模糊的,他們的互動就會十分緊張。這是雙方趨於發出提示,告訴彼此回到他們情境的「正常」模式中去。行動者認為具有關於情境正常模式的觀念,或具有創造這種觀念的動機,所以他們的行為就朝著這一方向發展。

進行視域融合。除非人們受到特殊信息的特別強調,行動者一般會忽略他們獨特經歷所引起的視角不同,假定個人與他人具有關於社會現實的共同感受。

運用等等原則。在實際互動中,有很多東西是隱而不談的。行動者總要「等待」和「替代」必要的信息,以使其他的言辭和行為有意義。言辭者同意不因為尋求必要的信息而干擾互動,他們希求的是等待和替換。如在發言之前的套話:「你知道的」,通常表明行動者正在向另一行動者調用等等原則。這樣,一個人被告知,不要用相反的詞語,如「我不知道」來干擾互動的進行。

這三種世俗的方法是常人方法論發展的方法的幾個例子,但是對於常人方法論家來說,理論的最終目的是判定這類技巧能夠被用以建構、維護和變革現實感的情境條件,但是在常人方法論中這樣的命題很少。

研究種種

加芬克爾的開創性研究。他的《常人方法論研究》(study of Ethnomethodology)為常人方法論作為一種獨特的理論視角奠定了基礎。他將常人方法論看作一個研究領域,尋求探明人們賦予世界以意義時所使用的方法。強調語言時使現實建構得以完成的媒介。他認為,互動中用言語表達的能力是現實得以建構的首要方法。他高度重視索引性,他認為,一個表達其索引性遠遠多餘實際所說的,它還包含著只有在情境的上下文中才能明白的意義。加芬克爾還和助手們進行了一些有趣的試驗,通過「裂變試驗」,他企圖發現「不懷疑」(對互動得以進行的一些背景特徵不予懷疑)這種方法在互動中的運用。他還通過考察陪審團的裁決過程,說明了互動中人們對規則的建構性。加芬克爾的研究策略,體現了早期常人方法論研究的意向:滲入到自然社會情境或創造社會情境,從中發現人們是如何試圖確認、建構、維護和變革規則的。

薩克的語言分析。認為之前的社會學家雖然認識到了語言是生成社會世界的理論和方法,但是他們混淆了方法和主題的差別。因此,他著重進行語言形式特徵的研究。探索語言以怎樣的形式建構現實。這樣,就將常人方法論納入了形式語言學的軌道。

西庫雷爾的認知路線。提出互動過程不等於言語過程,一些互動是通過言辭之外的多重形式進行的,因此,他把他的常人方法論的分支更名為認知社會學。

9. 設計方法論包括哪幾種

設計方法論,一般來說,包括兩種一種就是以客觀事實為主的方法論,另一種就是一個人需求為主的方法論。

閱讀全文

與一個人的方法論從哪裡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六頂帽子思維訓練方法 瀏覽:739
盆底肌鍛煉方法圖 瀏覽:862
qq飛車紫焰鎧甲快速獲得方法 瀏覽:926
徒手體操教學方法 瀏覽:641
三個表左右連接關聯查詢方法 瀏覽:690
如何瘦大腿的快速方法12歲 瀏覽:697
卵巢檢查方法圖片 瀏覽:953
正壓空氣呼吸器使用方法 瀏覽:806
打火機的好壞鑒別方法 瀏覽:378
金櫻子泡酒食用方法 瀏覽:216
如何提高英語五種方法英語作文 瀏覽:550
香精鑒別酒精的方法 瀏覽:708
黑色陽極化加熱掉漆解決方法 瀏覽:436
台式風扇功率因數測量方法 瀏覽:372
期貨日內短線最簡單方法分時圖 瀏覽:628
快速治濕尤的方法 瀏覽:433
如何製作花燈籠的方法 瀏覽:626
哲學的方法特徵有哪些呀 瀏覽:817
防曬霜正確的塗抹方法 瀏覽:854
月經安全期計算方法 瀏覽:966